第一篇:常德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常政办发[2012]4号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常德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常德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常德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统一规划与管理,推进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根据《湖南省信息化条例》、《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工程,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用于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的信息网络工程,包括基建项目中的信息网络工程。信息网络工程包括信息网络硬(软)件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开发、信息资源整合和终端办公设备采购等。
市直和中央、省驻常行政事业单位,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桃花源旅游管理区(筹)管委会的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适用本办法。各区县市政府的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参照执行。
第三条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遵循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和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市电子政务办主管全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具体包括:
(一)拟订全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年度计划;
(二)组织实施电子政务工程的立项审批、技术评审、招标文件备案、竣工验收等,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
(三)负责全市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估。
第五条市电子政务办牵头制定全市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按程序报批后实施。
根据全市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资金(以下简称项目资金)。市本级全额拨款行政事业单位可申报使用项目资金。
第六条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按下列规定申报:
(一)单位内部使用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项目,由单位向市电子政务办申报;
(二)多个单位共同使用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项目,由主管或牵头单位向市电子政务办申报。
申报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时须提交工程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资金来源及概算等资料。
第七条建设单位申请使用市财政项目资金的,应当在每年10月底前向市电子政务办申报下年度项目资金。
第八条市电子政务办应按资金来源对申报的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属使用市财政项目资金的,申报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关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单位编制技术方案,并报市电子政务办审定,市电子政务办应制定调研计划,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现场调研,提出立项建议。属自筹资金的,市电子政务办应开展现场调研,优化建设内容,完善技术方案,按程序批准立项。
第九条市电子政务办对审查通过后的工程项目,按资金来源分类,制定全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年度计划,送市财政局拟定项目资金年度计划,经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后,再组织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电子政务办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监督。
第十条所有电子政务工程项目都要进行技术方案评审、财政投资评审和结算评审。由市电子政务办负责组织技术方案评审,市财政局负责组织财政投资评审和结算评审。
第十一条技术方案评审以科学合理、节约适用为基本原则,主要对项目功能设计、系统架构、技术参数和产品价格等进行评审。市电子政务办自收齐技术方案评审资料之日起20日内完成评审;20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财政投资评审主要是对工程建设各项资金支付的合理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市财政局自受理财政投资评审之日起20日内完成投资评审;20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技术方案一经评审,原则上不得变更。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且变更额度在合同价款10%以内的,报市电子政务办审批实施;变更额度超出评审金额10%及以上的,电子政务办应重新组织技术方案评审,再组织政府采购。使用市财政项目资金并超计划的,还应书面报告市财政局对变更和增加部分进行投资评审,明确新增投资资金来源。
第十二条市电子政务工程实行政府采购,采购程序和过程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规避采购。
第十三条采购单位所采购的电子政务项目技术设备指标应与经市电子政务办评审的技术方案保持一致;否则,市电子政务办不予组织验收。
第十四条电子政务工程承建方必须取得国家规定的资质证书。投资50万元以上的电子政务工程实行项目监理制。监理公司必须具备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工程监理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执业资格证书。
第十五条同一工程的承建和监理应由相互独立的机构分别承担,监理单位要先于建设单位介入,没有确立监理单位的工程,建设单位不得进行工程建设。监理费用根据工程造价和工程复杂程度审定,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第十六条市电子政务办负责牵头组织电子政务工程竣工验收。属涉密信息系统工程的,由市电子政务办、市国家保密局共同组织验收。
第十七条建设单位对电子政务工程进行自审自查后,方可向市电子政务办提交竣工验收申请。建设单位申请竣工验收时应提交批准建设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竣工报告、监理报告、系统试运行和初步验收报告、用户受训报告、网络及软硬件测试报告及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重大电子政务工程竣工验收还应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测评认证机构,依照国家或行业标准,对信息网络、应用系统、信息资源、网络安全保密等进行第三方检测,出具检测报告。其它基建项目中涉及的信息网络工程,由市电子政务办按有关规定进行监管。
第十八条市电子政务办自收齐电子政务工程竣工验收规定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验收工作。电子政务工程须通过竣工验收方可投入正式运行。
第十九条电子政务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凭竣工验收报告办理财政结算评审。第二十条电子政务工程的政府采购由市财政局依法监督。所采购的电子政务设备,财政部门和采购单位应及时进行固定资产登记。
第二十一条市电子政务办定期组织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估,对未达到运行目标的,应帮助分析查找原因,督促整改落实。电子政务效果评估标准与实施方案由市电子政务办另行制定。未按要求投入使用的,市电子政务办应暂缓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第二十二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由使用单位负责。使用单位应确定运行维护机构,制定相应管理制度,保障电子政务工程安全、可靠运行。
第二十三条市电子政务办原则上不再受理单位新建机房,以及租用或扩建数字专线的申请。新建或改造的电子政务工程,在符合其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应当将硬件设施集中托管到市级中心机房,实行集中建设、统一管理;需要租用或扩建数字专线的,由市电子政务办根据工程情况纳入电子政务内、外网平台。
第二十四条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全程接受监察、财政、审计部门监督。涉及国家秘密和国家有专门规定的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原《常德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常政办发〔2009〕27号)同时废止。
主题词:科技信息工程管理通知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3月22日印发
第二篇:常德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常政办发〔2011〕37号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常德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常德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常德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管理,保障建设工程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及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4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5号)等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含武陵区、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不含鼎城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且由市本级负担或为主负担资金的项目均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包括城市道路、桥涵、供水排水、供气、防洪、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路灯、地下公共设施及附属设施的土建、管道、设备安装等工程。
第三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管理和统筹,履行以下职责:
(一)建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库,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单位)提出建设项目计划的建议方案;
(二)协调组织投融资建设单位(业主)、相关部门向市财政部门提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资金安排、投融资建议方案;
(三)负责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形象进度、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工程投资等情况的统计和上报;
(四)负责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预决算初审和实施过程中工程量的确定;
(五)负责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及工程竣工验收与竣工验收备案的管理。
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国土资源、公安交警、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及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划设计条件和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要求。工程设计应包括道路、桥涵及相关的供水排水、供气、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照明、交通信号、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环境保护、自行车道及公共汽车停靠站等附属设施。各专业、各种管线工程必须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
第五条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实行工程巡检制度。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定期牵头组织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国土资源、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等部门及其相关专家对工程形象进度、工程质量、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以及建设、施工、勘察、设计、监理、检测等各方责任主体行为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责成整改。
第六条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市风景园林绿化管理局参与或组织有关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市、区两级责任划分,负责或指导相关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审查、施工监督、竣工验收,以及建成后的维修、维护及管养工作。
第二章项目统筹和前期管理
第七条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行项目储备制度。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需要,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国资委、规划、国土资源、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等部门提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中长期建设项目的建议,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后纳入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
第八条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实行计划管理制度。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国资委、规划、国土资源、水利、城建投、经建投、交通投、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等部门,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及资金筹集、项目准备、土地供应等情况,提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建设单位应当做好工程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经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相关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十条鼓励社会资金采取BT等方式投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人应通过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确定。投融资人不具备相应施工资质的,不得自行施工建设,应当依法确定施工队伍。
第十一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对工程预算进行初审,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负责对工程预算进行评审。
第三章工程设计及设计审查备案管理
第十二条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设计应委托符合相应资质要求的设计单位,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城市总体规划、各类专项规划的要求进行综合设计。设计单位不具有其中某专
业的设计资质的,应委托符合该专业设计资质要求的单位进行设计。
第十三条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除按国家现行规范进行设计外,还应按《常德市城市道路设计导则》的规定对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自行车专用车道、行道绿化等进行整体设计。
第十四条建设单位提交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申请联合审图时,应按规定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政务中心窗口提供建设、规划、气象(仅限桥梁工程)、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等部门审图所需的相关资料。
第十五条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施工图设计文件(含勘察文件)实行审查与审查备案制度,施工图审查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施工图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进行审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应组织有关专家和行政主管部门同时进行综合技术论证。
第十六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出具审查合格书后5个工作日内,有关单位应将审查情况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进行施工图审查备案。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应在建设单位提交齐全备案资料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手续。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在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上加盖施工图审查专用章,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及未办理审查备案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不能作为施工图使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
第十七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确需修改的,应由原设计单位修改变更设计。凡涉及审查规定内容的,修改变更后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送交原审查机构和相关专业审批审查部门重新审查,并加盖施工图审查专用章后方可施工。
第四章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负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采取巡回抽查方式,对工程建设实体质量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实施监督。
第十九条监理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承担工程监理业务。
监理单位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监理过程中应配备园林绿化、市政工程等相关专业监理工程师。
禁止监理单位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许可范围承担监理业务或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担监理业务。监理单位不得转让监理业务。
第二十条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受理建设单位申请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后,应在7个工作日内按有关规定确定以质量监督工程师为工程负责人的监督组,书面通知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开展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管线施工单位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管线施工必须按照
先地下后地上的顺序进行,并与道路施工同步实施。
管线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作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凡涉及基础、各种管线等重要部位的隐蔽工程,在隐蔽施工前,应按照已批准的图纸或相关资料进行定线,其中地下管线工程在覆土前必须进行竣工测量,施工单位应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和市规划局进行验收。施工单位要对各种管线进行检测、测绘,并制作影像资料,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管线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前,对大开挖土方施工、深挖沟槽、软土路基换填等特殊项目,组织专项施工设计,制定防护措施,并报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审查备案。第二十二条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必须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检测,由符合相应资质的试验检测单位提供施工配合比。施工单位应在路面整体铺筑前进行试验路段的铺筑,为整体铺筑提供试验数据。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温度、油石比、压实度及铺筑厚度进行实时检测。
第五章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及竣工验收备案管理
第二十三条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工程质量保修制度。施工单位在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时,应向建设单位出具质量保修书。质量保修书中应明确工程的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等。
第二十四条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最低保修期限为设计文件规定的合理使用年限,其他项目的保修期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约定。
园林绿化工程的养管保活期为一年(成活率按国家有关规范执行)。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按有关规定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工程竣工验收;
(二)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对符合竣工验收要求的工程及时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验收组(委员会),制定验收方案;
(三)建设单位应当提前7个工作日将工程竣工验收的时间、地点及验收组(委员会)名单书面通知负责监督该工程的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
(四)参与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应当协商提出解决方法,待意见一致后重新组织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及时按有关规定提出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第二十六条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时,应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油石比、厚度进行钻芯取样试验。
第二十七条负责监督工程质量的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对工程竣工验收施用的组织形式、验收程序、执行验收标准等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发现有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及时责令改正,并将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情况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八条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在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按有关规定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第二十九条竣工验收工程必须进行竣工验收备案。建设单位在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向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提交完整的施工资料,并按有关规定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收到建设单位提供的全套竣工验收备案资料后,对符合条件、证明文件齐全有效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按程序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的工程,不得转为固定资产。
第三十条工程竣工验收和综合验收合格并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后,经建设单位申请,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财政、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城管执法等部门及建设、施工单位办理移交手续。
第三十一条工程竣工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和未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的工程不得办理工程结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不得对决算进行初审,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不得对决算进行评审。第三十二条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市风景园林绿化管理局应根据国家规定制定有关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移交管理办法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维护、维修管理办法。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依法应给予行政处罚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本办法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大庆市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
大庆市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数字大庆”建设的步伐,规范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提高电子政务应用实效,推进依法行政与政务公开,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大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是指各部门应用信息与网络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集成,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环境的优化,通过“中国大庆”政府门户网站平台,向政府内部及社会公众提供规范、透明、高效、便捷的公共管理与服务活动。
本办法所称各部门,是指市直属机关各部门、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及各县(区)和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依据财政管理体制,将电子政务网(以下简称政务网)划分为二级网络。以市本级网上接省政府网及国际互联网、内联至各县(区)及开发区中心节点骨干网络设备、线路为一级网;以各县(区)及开发区中心节点向下延伸至所辖乡镇、行政村、社区(街道)等终结点的网络设备、线路为二级网。
第四条 电子政务建设遵循“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统一规划,优化配置;规范标准,共享信息;注重应用,讲求实效;分级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 市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是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及管理的议事协调机构,下设专家组和办公室。
专家组为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办公室设在市信息产业局(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应用及安全的组织实施。
各县(区)也要成立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以保证县(区)电子政务的推进落实。
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六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办公室、财政局,根据国家、省电子政务总体规划,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市电子政务发展规划,《规划》经建设领导小组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凡属大型公建项目及大型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均应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其中。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先对该项目的信息化建设方案进行预审,并出具指导建议书,规划部门根据指导建议书,审批信息化建设方案;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该项目的信息化工程进行监理,并将监理报告提交工程验收部门,作为该项目信息化建设是否合格的主要依据。
第八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建设市电子政务数据中心,整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编制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制定数据库标准和信息交换协议,建设市级重点基础性数据库,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服务。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按照数据库建设标准建立和存储本部门的信息资源数据库,编制及更新本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根据信息交换协议,通过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提供交换政务信息。
凡列入市级信息资源共享目录的,各部门须向市电子政务数据中心提供交换接口,纳入市级数据中心统一存储管理及共享。
第九条 依据政务网整体规划,各部门统一由市政务网通过省政务网连接省直各部门;省直各系统要求市直各系统开设专网的,由市应用部门与上级部门协调统一并入省政务专网;上级部门要求本市必须单独开专网的需报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方可实施。
市直各部门需要向下开设系统专网的必须纳入市级骨干网,由政务网开设虚拟专用通道,不许单独建
网。
财政部门要严格网络租金审批支付。一级网的主干光缆租金及政务网的出口费用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向电信运营商统一支付;二级网可免费使用一级网骨干光缆及出口。除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的市级各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租用网络线路及出口,否则,财政部门不予支付费用。
第三章 投资管理
第十条 一级网的新建、扩建、改造升级的项目纳入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专项资金计划。二级网的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由所辖县(区)负责,根据本县(区)的财政状况,每年需列支一定数额的电子政务建设专项资金。
第十一条 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专项资金承担的建设项目执行计划。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电子政务的整体规划及各部门需求,提出建设计划,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批准实施。
部门自筹资金开发建设的电子政务项目,可不纳入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专项资金计划管理,但须经分管副市长同意后,报领导小组批准。
第十二条 各部门电子政务项目在实施中,要履行论证程序。项目实施部门应将实施方案(含技术方案)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论证后,报领导小组审核,审核通过后批复实施方案及投资概算,方可进入招标;未履行上述程序的项目,不得进行招标。
第十三条 政府采购中心在软件项目招标中,要优先考虑引进其它城市电子政务已经应用的成品软件,结合本市情况进行二次开发;必须新开发的软件,要考虑长远发展,买断软件的原代码,采用开放式、模块化设计,保证该软件的可扩展性和嵌入大系统的融合性。
第十四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招标的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过程进行监管。监督检查合同执行情况,审核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协调解决合同执行中的重大问题;工程完成后,由建设部门提出书面申请,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验收,确认合同的完成。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五条 市级各部门和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的配备采购,由各部门提出需求申请,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编委核定的编制、部门的职能确定配备标准,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国有资产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提出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采购计划,报领导小组审批,列入本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专项资金计划,方可实施采购。
第十六条 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的报废,由设备所在部门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年底组织专家三人以上进行现场鉴定,提出鉴定意见。经建设领导小组审核后,方可履行报废手续。
第四章网络管理
第十七条 政务网的互联和接入纳入统一审批、分级实施管理。各部门专业网在接入政务网前,应将其网络的性质、应用范围和入网终端数量等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中县(区)各部门通过县(区)主管部门统一上报,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方可接入。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整合各部门专业网络,合并主干网、开设虚拟专网和一级网的横向接入及县(区)的纵向接入。县(区)主管部门负责二级网的横向接入及乡镇、行政村、社区(街道)的纵向接入。各部门不支持不配合主干网整合的,市政府不再支付网络运行和维护费用。
第十八条政务网络资源使用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市级网络中心的服务器托管、虚拟主机和数据中心及一级网的骨干路由交换设备等相关的网络资源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分配备案管理。
市级各部门新建应用服务器须在市级网络中心托管或开设虚拟主机,不予再投资建设;过去已经建设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有计划的进行整合,以降低维护成本。二级网络资源由县(区)主管部门负责分配
备案管理。各接入部门的局域网及终端由接入部门自行负责。
第十九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IP地址分配及申请办法,统一建设及管理政务网路由、IP地址数据库。各部门新增上网终端或变更IP地址,须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备案后方可实施。第二十条 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市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技术规范,建设政务信息安全应急处理中心,完善数据灾难备份基础设施,为政务信息安全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第二十一条 各级政府及专网主管部门负责本级政务网的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信息网络安全责任制,向其网络用户单位提供安全预警服务。建立政务网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政府网维护和接入部门发现网络安全事件或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有害信息,应在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对从事网络管理、信息交换及安全管理等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实行上岗资格认定和审查制度。
第五章 监管考核
第二十三条 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工作纳入政府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对各部门利用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专项资金及部门自筹资金所建设的项目推进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将检查结果上报建设领导小组,进行通报。
对违规操作及达不到考核最低标准的部门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在以后的两年内不予考虑该部门的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及办公自动化设备采购。
第二十四条 各部门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市政府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采取技术手段切断该部门网络等相应的制裁措施;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擅自建立独立的电子政务物理网络的;
(二)私自通过其他用户途径接入政务网的;
(三)擅自切断或挪动政务网络设备电源、专网通信传输线路及更改政务网骨干接入设备配置的;
(四)以赢利为目的占用政务网络资源或者变相收费的;
(五)不遵守本市电子政务技术标准要求和不按政务信息交换计划提供交换政务信息或者提供交换不及时的;
(六)不遵守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技术要求和工作规范的;
(七)其他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对前款行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各县(区)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可参照制定。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常德市物业管理办法
常德市物业管理办法
湖南省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物业管理办法》的通知
常政办发〔2011〕1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常德市物业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常德市物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物业管理行为,维护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物业管理、使用、维护及监督管理活动,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 市和县级房地产管理部门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物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的工作范畴,负责物业管理小区(单位)的治安稳定、就业与再就业、社会保障、城市管理和创建、计划生育等社会性事务管理;与物业主管部门共同指导业主成立业主大会,并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监督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日常活动;协调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的关系。
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委托合同授权范围,管理建筑区划内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接受物业主管部门、当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管理、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 市、县物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物业服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服务、沟通作用,做好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协助主管部门做好诚信记录及申报企业资质的前期辅导工作,完善物业服务行业自律制度,促进物业服务行业发展。
第二章 业主、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
第五条 业主对物业管理区域(道路、绿地、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管理用房以及物业共用设施设备等)共用部分实施共同管理。下列事项由业主共同决定:
(一)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二)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
(三)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委员;
(四)制定物业服务内容、标准以及物业服务收费方案;
(五)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
(六)筹集和使用房屋维修资金;
(七)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八)改变共有部分的用途;
(九)利用共有部分进行经营以及所得收益的分配与使用;
(十)法律法规或者管理规约确定应由业主共同决定的事项。决定前款第(六)、(七)项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面积2/3以上业主且占总人数2/3以上的业主同意;决定前款其他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第六条 业主可以成立业主大会,业主大会由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组成,对物业管理区域共用部位实施共同管理,按照相关规定开展物业管理有关的活动。一个物业管理区域成立一个业主大会。
未成立业主大会,发生物业服务企业停止服务或其他重大、紧急物业管理事件,需要业主共同决定的,由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物业主管部门指导协助业主共同决定。
第七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已交付业主的专有部分达到建筑物总面积50%以上,建设单位应当向物业主管部门和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筹备首次业主大会会议所需资料。
第八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接到建设单位申请之日起60日内,指定代表担任筹备组组长,组织成立首次业主大会筹备组。
筹备组成员名单确定后,应当在物业管理区域内醒目位置公示。
第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自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组组成之日起7日内向筹备组提供业主名册、业主专有部分面积、建筑物总面积等资料,为筹备会议提供相应条件的服务。
第十条 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后,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按相关规定向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物业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第十一条 因客观原因未能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的,可以由物业所在地社区(居民委员会)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代行业主委员会职责。
第十二条 业主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交纳物业服务费用。业主违反物业服务合同约定逾期不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的,业主委员会应当督促其限期交纳;逾期仍不交纳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业主委员会应当在前期物业管理临时管理规约的基础上及时修改制定小区管理规约,对小区的物业服务和房屋维修资金收缴、业主共有房屋、共用设施设备和其他公共空间的维护与管理以及装饰装修等行为和事项作出约束性规定;应当协调处理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和物业使用人之间的纠纷。
第三章 前期物业管理
第十三条建设单位应当在预(销)售物业之前,在物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
第十四条经县级以上物业主管部门批准,下列情形可采用协议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
(一)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住宅建筑面积少于1万平方米或产权人数少于20人的;
(二)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非住宅建筑面积少于0.5万平方米的;
(三)已经实行物业管理的区域内,新建物业选择前期物业服务企业的;
(四)公开发布招投标公告后,投标人少于3个的。
第十五条 前期物业管理的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价格调整幅度不得超出物价部门规定。前期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服务项目、服务等级、收费标准、计费起始时间等内容向物业主管部门备案,由价格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核定收费标准,并由物业服务企业在小区内醒目位置公示。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在销售物业前,应当制定临时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应当对房屋装修、共有部位和公共设施及其他公共场地的使用、维护、管理,业主应当履行的义务,违反临时管理规约应当承担的责任等事项依法作出约定,并向物业主管部门备案。临时管理规约作为房屋销售合同的附件在销售场所醒目位置公示。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在销售物业时,应当明示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并向业主告知物业服务企业的名称、办公场所、联系方式和资质等级、物业服务等级和收费标准等。否则,业主有权拒交物业服务费。
第十八条 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所约定的期限,应当自签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之日起至首届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生效之日止。
第十九条 物业未经竣工验收或者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二十条 在办理物业交接手续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资料。
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及时将前款规定的相关资料移交给业主委员会或代行业主委员会权利的组织。
第二十一条 新建住宅物业,建设单位应按下列规定配建物业管理用房:
(一)建筑总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下的,提供使用面积50平方米物业管理用房;
(二)建筑总面积在1万平方米(含)以上、3万平方米以下的,提供使用面积100平方米物业管理用房;
(三)建筑总面积在3万平方米(含)以上、5万平方米以下的,提供使用面积150平方米物业管理用房;
(四)建筑总面积在5万平方米(含)以上的,按总建筑面积的3‰提供物业管理用房。
第二十二条 物业管理用房包括物业管理办公用房、物业管理配套用房和业主委员会办公用房等。门卫房、车库、杂物房、阁楼、设施设备用房不得抵作物业管理用房。
层高不足2.2米或已经列入公共分摊的房屋不计入物业管理用房面积;物业管理用房必须相对集中,具备自然通风采光条件和进行普通以上装修。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时,应当向物业主管部门提供物业管理用房具体位置、面积和《商品房建筑面积预测报告书》,办理物业管理用房确认手续。
建设单位在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时,应当对物业管理用房一并申请办理。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承担物业的保修责任。物业保修期限从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保修期满后,房屋的专有部分由业主自行负责。
第二十五条 新建小区供水供电供气应当实行一户一表单独立户。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有、使用和处分建筑区划内依法属于业主共有的道路、绿地、物业共用部位、公用设施、共用设施设备、架空层、物业管理用房和其他公共场所。
第二十七条 新建小区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和宣传推介的承诺建设配套设施,使用前的小区物业用房、业主公共活动用房以及其他共有房屋和配套设施的验收由县级以上物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四章 物业服务
第二十八条 从事物业管理活动的企业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的规定。
新设立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工商注册所在地物业主管部门申请资质。从业人员应当取得相应职业资格。
第二十九条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应当由一个物业服务企业统一提供物业服务。新建住宅区,包括分期建设或者两个以上单位开发建设的住宅区,拥有共同的配套设施设备的,应当划分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
分期建设的物业,前期建成部分已确定物业服务企业的,后期建成部分应当由同一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物业服务。
第三十条 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委员会应当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对双方权利义务、物业服务事项、服务标准、服务费用、物业管理用房的管理与使用、合同期限、服务交接、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约定。服务内容、服务等级应当经物业主管部门审批后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收费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核定后报物业主管部门备案。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自物业服务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将物业服务合同报物业服务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物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服务事项、服务标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在物业管理区域内醒目位置公示,接受业主监督。
物业主管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服务标准的检查。对收费标准与服务标准、服务质量、服务等级不符的,应责令整改;整改不到位的,由价格主管部门降低其收费标准。
第三十二条 物业服务合同期限届满前,业主大会应当决定是否更换物业服务企业等事项。
决定续聘原物业服务企业的,应当与原物业服务企业协商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决定解聘的,应当履行必要的通知义务,合同未约定通知期限的,应当于合同期限届满前1个月告知原物业服务企业,并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告。
第三十三条 物业服务合同终止前,物业服务企业不得停止服务。
物业服务企业决定物业服务合同期限届满后,不再续签物业服务合同的,应当于物业服务合同期限届满前履行必要的通知义务;合同未约定通知期限的,应当于合同期限届满前1个月通知业主委员会。
第三十四条 物业服务合同期满后,物业服务企业未与业主委员会续签书面物业服务合同,物业服务企业事实上提供了物业服务,且履行了告知义务,业主委员会也未表示不接受服务的,物业服务企业有权要求业主履行相关义务。
业主委员会共同决定不再接受物业服务的,物业服务企业不得强行提供物业服务,不得以事实服务为由向业主收取物业服务费用。
第三十五条 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或者业主不再接受事实服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15日内与业主委员会完成交接。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履行法定交接义务,并撤出物业管理区域。
原物业服务企业不得以业主欠交物业服务费用、对业主委员会决定有争议等为由拒绝办理交接,原物业服务企业在应当办理交接至撤出物业管理区域前的期间内,应当维持正常的物业管理秩序。业主委员会应当配合原物业服务企业收取业主欠交的有关费用。
原物业服务企业拒不撤出物业管理区域的,新的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应当与原物业服务企业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业主委员会应当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新的物业服务企业不得强行接管。
因业主委员会的原因在15日内未完成交接的,物业服务企业应提请当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社区(居民委员会)进行协调。在7日内仍协调不成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撤出物业管理区域,但应当将相关资料移交至当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由其代为保管。
第三十六条 物业主管部门应当按要求建立物业管理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对物业服务企业和执业人员实行动态监督管理。由物业主管部门和房地产行业信用信息征信评价机构对物业服务企业和执业人员通过日常考核和审核进行等级评价。要运用好企业信用评价结果,使其在项目承接、企业和项目评优、企业资质晋级、企业审核及银行信贷等方面发挥参考作用。
第五章物业的使用与维护
第三十七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共用部位、公共设施设备的用水、用电按照居民生活用水、用电价格标准实行。经业主大会同意,改变用途不作公用的,其用水、用电价格标准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通过物业管理区域内城市道路及其绿化、市政公共设施的维修养护由市政、园林主管部门负责。通过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公共汽车道路的保洁工作由环卫部门负责。物业服务企业收集业主的生活垃圾后负责运到垃圾中转站,中转站至垃圾场的清运及产生的相关费用由环卫部门负责。业主电表及表前的供电管线及设备的维修养护,由供电部门负责。业主水表及表前的供水管道及设备的维修养护由供水部门负责。业主燃气表及表前的燃气管道及设备的维修养护由供气部门负责。通信、有线电视等单位,应承担相关的管理和设施设备维修、养护责任。
第三十九条 业主和物业使用人使用物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的规定。
业主和物业使用人使用物业,应当按照有利于物业安全使用、公平合理、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原则,正确处理供水、排水、通风、采光、通行、维修、装饰装修、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相邻关系。
第四十条 业主、物业使用人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除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约外,应当征得利害关系业主同意,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四十一条 物业服务企业从事物业维护、修缮、检查等工作时,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应当提供方便。
第四十二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库、车位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停车需要。
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库、车位的归属,由建设单位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并向全体业主公布车库、车位处分情况。
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第四十三条 利用物业管理区域内道路、绿地、其他公共场所、共有房屋、共用设施设备、共用部位进行经营的,应当征得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并经业主大会或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按照规定办理有关手续。所得收益在扣除成本(人工、维护和税费等)后应当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使用,并向全体业主公布实际收入和支出情况,接受业主委员会的质询。
第四十四条 业主所购置的物业,应该按照《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交存房屋维修资金。
2008年6月1日之前所购物业,按照规定标准由物业服务企业或业主委员会代为收缴的房屋维修资金,要加强使用监管,防止挪作他用,物业主管部门有权采取调查、查阅账目、专项审计等方式进行监督;2008年6月1日以后所购物业,业主按照新的缴纳标准首次归集交存至房屋维修资金归集管理中心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房屋维修资金用于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等公共部分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由业主按照所拥有的建筑面积比例分摊;需要维修、更新和改造的物业项目,其维修方案和维修费用必须由占总人数2/3以上的业主签字同意后方可使用。房屋维修资金在业主委员会成立前由房屋维修资金归集管理中心代管。业主委员会成立后,可根据业主大会决议,由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双方负责人同时到房屋维修资金归集管理中心办理手续,按照规定程序将房屋维修资金移交给其他单位代管;未决定移交的由房屋维修资金归集管理中心继续代管。业主大会开立的房屋维修资金账户,必须接受房屋维修资金归集管理中心的监督。
第四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省规定的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承担保修期间的物业保修责任。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维修,也可以自行组织维修。
建设单位在物业交付使用办理权属初始登记手续前,应当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一次性向物业主管部门交纳物业保修金。
物业保修金缴存、使用、退还、管理和监督办法,由市物业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市价格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十六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加强对物业的巡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及时进行维修养护或者通知责任人及时维修养护,消除隐患。责任人不履行维修养护义务的,经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同意,可由物业服务企业代为维修养护,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 业主大会决定自行管理物业的,参照本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四川省省级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四川省省级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申报和审批管理第三章 建设管理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五章 验收和运行管理第六章 安全保障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省级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和完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四川省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四川省省级预算内投资补助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是指:电子政务网络、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基础信息库、政府数据中心、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使用省级财政资金的省级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中央和地方政务部门共建的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按《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和完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等有关规定执行。
— 2 — 第四条 使用省级财政资金的省级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当以国家和省的电子政务及信息化建设有关规划为主要依据,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资源,大力推进跨区域、跨部门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应用集成和业务协同,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对提高决策水平、加强经济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和应急指挥能力的作用。
严格控制独立、封闭的单一部门业务系统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切实提高投资效益。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建设单位是指组织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省级部门和单位。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并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审批部门是指省发展改革委。项目审批部门负责省级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申报和审批管理
第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划及有关文件规定,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同时提交项目需求分析报告。
— 3 — 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四川省省级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需求分析报告编制要求》(附件1)的规定,自行组织或委托专业咨询机构开展项目需求分析工作,编制需求分析报告报项目审批部门审查。项目审批部门组织专家组或委托咨询机构进行评议。评议意见作为项目立项的重要参考。项目审批部门应及时将评审评估意见和审查结果以适当方式告知项目建设单位。
第八条 电子政务项目原则上包括以下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含投资概算)。
对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的电子政务项目,原则上可简化为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和初步设计方案。
第九条 电子政务项目需编制项目建议书的,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四川省省级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附件2)的规定,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报送项目审批部门审批。项目审批部门组织专家或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复。
第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四川省省级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附件3)的规定,招标选定或委托国家认定具有相关专业甲级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项目审批部门审批。对资金来源落实 — 4 — 的电子政务项目,项目审批部门组织相关部门、专家或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审,委托省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对项目投资估算进行评审并审核批复。对投资额较大、按规定需报省政府审定的项目,须报请省政府同意后方可下达批复。
第十一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项目审批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按照《四川省省级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编制要求》(附件4)的规定,招标选定或委托具有相关专业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方案,报送项目审批部门审批。项目审批部门组织专家或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复。
第十二条 项目审批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的批复文件是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批复中核定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投资概算、招标事项和其他控制指标原则上应严格遵守。
项目初步设计方案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内容有重大变更,或投资概算超出可研批复,或投资调整额度超出可研批复总投资百分之十的,须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的编制内容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内容有少量调整的,应在提交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时以独立章节对调整原因及内容等进行说明。
第三章 建设管理
第十三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落实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责任制,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合同管理等制度。
第十四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确定项目实施机构和项目责任人,并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项目责任人应向项目审批部门报告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建设进度、概算控制等情况。项目建设单位主管领导对项目建设进度、质量、资金管理及运行管理等负总责。
第十五条 电子政务项目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及我省招投标、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执行,鼓励优先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
第十六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项目审批部门核准的招标事项意见组织招标采购,确定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中标单位。项目建设单位应与中标单位订立合同并严格履行。
第十七条 电子政务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有关规定,委托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相应监理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工程监理。
— 6 — 第十八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于每年七月底和次年一月底前,向项目审批部门、财政部门报告项目上半年和全年建设进度和概预算执行情况。
第十九条 项目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项目审批部门批复的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实施项目建设。遇有特殊情况以致主要建设内容或投资概算等确需调整的,必须事先向项目审批部门提交调整报告,履行报批手续。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重大设计变更而导致超概算的,项目审批部门不再受理事后调概申请。
第二十条 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工程严重逾期、投资重大损失等问题,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向项目审批部门报告,项目审批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可要求项目建设单位暂停项目建设并进行整改。
第二十一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四川省省级预算内投资补助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向项目审批部门报送资金申请报告,经审批部门审查批准后列入资金下达计划。在项目未获批复前,原则上不予下达项目建设资金。
第二十二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财政管理的有关规定使用财政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接受项目审批部门及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项目审批部门可会同相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进行稽察,主要监督检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单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以及项目招标投标、工程质量、进度、资金使用和概算控制等情况。对稽察过程中发现有违反有关规定及批复要求的,可要求项目建设单位限期整改或遵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可对其进行通报批评、暂缓拨付建设资金、暂停项目建设、直至终止项目。
第二十五条 有关部门依法对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的采购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等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项目建设单位及相关部门应当协助稽察、审计等监督管理工作,如实提供建设项目有关资料和情况,不得拒绝、隐匿、瞒报。
第五章 验收和运行管理
第二十七条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实行验收和后评价制度。
— 8 — 第二十八条 电子政务项目应遵循《四川省省级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大纲》(附件5,以下简称《验收工作大纲》)的相关规定开展验收工作。项目验收包括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初步验收由项目建设单位按照《验收工作大纲》要求自行组织;竣工验收由项目审批部门组织电子政务项目竣工验收委员会或委托相关机构进行。
第二十九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后的半年内,组织完成建设项目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初步验收工作。初步验收合格后3个月内,项目建设单位应向项目审批部门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并将项目建设总结、初步验收报告、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等文件作为附件一并上报。项目审批部门应适时组织竣工验收。项目建设单位未按期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的,应向项目审批部门提出延期验收申请。
第三十条 根据电子政务项目验收后的运行情况,项目审批部门可适时组织专家或委托相关机构对项目的系统运行效率、使用效果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考核。评估结果作为检查、考核和改进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以及安排资金投入的参考依据。评估认定建设项目未实现批复的建设目标或未达到预期效
— 9 — 果的,由项目建设单位按要求在限期内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审批部门可对其进行通报批评。
第三十一条 电子政务项目建成后的运维管理实行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制。项目建设单位应确立项目运维机构,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日常运维管理,落实运维费用。鼓励专业服务机构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运行和维护。
第六章 安全保障
第三十二条 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落实电子政务项目的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对涉及国家秘密的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有关保密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在电子政务项目的需求分析报告和建设方案中,应根据国家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有关规定,同步落实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的相关要求,形成与业务应用紧密结合、技术上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项目建设中切实落实方案并完成相关建设内容。要建立健全等级保护、分级保护、安全测评、应急管理、安全检查等信息安全工作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要求,明确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责任。
— 10 — 第三十四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优先采购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设备、核心网络设备、基础软件、系统软件和业务应用软件等关键产品。
第三十五条 建设任务完成后试运行期间,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风险评估的相关规定,对建成项目按《关于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检验其网络和信息系统对安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及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保障信息安全目标的实现。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相关部门、单位或个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截留、挪用电子政务项目资金等,由有关部门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予以惩处;构成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或因管理不善、弄虚作假,造成严重超概算、质量低劣、损失浪费、安全事故或者其他责任事故的,项目审批部门可予以通报批评,并提请有关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以后施行,有效期五年。
— 12 — 附件1
四川省省级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
项目需求分析报告编制要求
第一章
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项目建设相关依据文件
4、项目概况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
3、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4、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四章
需求分析
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3、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5、本单位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需求
6、与其他有关省级部门(单位)的信息共享需求
第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和策略
2、建设目标
3、建设内容及系统构架
4、信息共享技术解决方案
5、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第六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项目总投资估算
2、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附表: 信息共享目录(含共享数据的字段、格式、技术接口、加工处理方法和
信息可追溯的技术要求等)
— 13 — 附件2
四川省省级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
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
第一章
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4、项目概况
5、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
3、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4、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四章 需求分析
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3、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5、本单位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需求
6、与其他有关省级部门(单位)的信息共享需求
第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和策略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总体设计方案
第六章 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1、建设目标与主要建设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
4、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
5、网络系统建设
6、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建设
7、安全系统建设
8、其它(终端、备份、运维等)系统建设
9、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软硬件配置清单
10、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
第七章 环保、消防、职业安全、职业卫生和节能
1、环境影响和环保措施
2、消防措施
3、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4、节能目标及措施
第八章 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
1、项目领导、实施和运维机构及组织管理
2、人员配置
3、人员培训需求和计划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
第十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
2、项目总投资估算
3、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第十一章 效益与风险分析
1、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2、项目风险与风险对策
附表:
1、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2、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初步核算表
3、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4、项目资金来源表
5、信息共享目录(含共享数据的字段、格式、技术接口、加工处理方法
和信息可追溯的技术要求等)
附件: 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及与项目有关的政策、技术、经济资料
— 15 — 附件3
四川省省级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5、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经济与社会效益
8、相对项目建议书批复的调整情况
9、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3、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5、本单位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需求
6、与其他有关省级部门(单位)的信息共享需求
7、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与差距
8、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四章
总体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和策略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总体设计方案
第五章 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方案
4、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5、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建设方案
6、终端系统建设方案
7、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8、安全系统建设方案
9、备份系统建设方案
10、运行维护系统建设方案
11、其它系统建设方案
12、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13、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14、建设方案相对项目建议书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第六章
项目招标方案
1、招标范围
2、招标方式
3、招标组织形式
第七章 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和卫生
1、环境影响分析
2、环保措施及方案
3、消防措施
4、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第八章
节能分析
1、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4、能耗指标
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
第九章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项目可能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内容及其评价
2、应对方案、措施及效果分析等内容
第十章 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1、领导和管理机构
2、项目实施机构
3、运行维护机构
4、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
5、人员培训方案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
1、项目建设期
2、实施进度计划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1、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
2、项目总投资估算
3、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4、资金使用计划
5、项目运行维护经费估算
第十三章 效益与评价指标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2、社会效益分析
3、项目评价指标分析
第十四章 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1、风险识别和分析
2、风险对策和管理
附表:
1、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2、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核算表
3、项目招投标范围和方式表
4、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5、项目资金来源和运用表
6、项目运行维护费估算表
7、信息共享目录(含共享数据的字段、格式、技术接口、加工处理方法
和信息可溯的技术要求等)
附件:
1、可研报告编制依据,有关的政策、技术、经济资料
2、环境保护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3、项目节能审查意见
4、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意见
5、消防登记备案文件
6、其他要求提供的必要文件
— 18 — 附件4
四川省省级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和投资概算编制要求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初设及概算编制单位
4、初设及概算编制依据
5、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效益及风险
8、相对可研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
9、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需求分析
1、政务业务目标需求分析结论
2、系统功能指标
3、信息量指标
4、系统性能指标
第四章 总体建设方案
1、总体设计原则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第五章 本期项目设计方案
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4、应用支撑系统设计
5、应用系统设计
6、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
7、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
8、网络系统设计
9、安全系统设计
10、备份系统设计
11、运行维护系统设计
12、其它系统设计
13、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
14、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15、系统软硬件物理部署方案
16、机房及配套工程设计
17、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设计
18、初步设计方案相对可研报告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
第六章 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1、领导和管理机构
2、项目实施机构
3、运行维护机构
4、核准的项目招标方案
5、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方案
6、相关管理制度
第七章 人员配置与培训
1、人员配置计划
2、人员培训方案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 第九章 初步设计概算
1、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说明
2、初步设计投资概算书
3、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
第十章 风险及效益分析
1、风险分析及对策
2、效益分析
附表:
1、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2、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核算表
附件: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编制依据,有关的政策、技术、经济资料
附图:
1、系统网络拓扑图
2、系统软硬件物理布置图
— 20 — 附件5 四川省省级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大纲
一、验收时限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完成半年内,项目建设单位应完成初步验收工作,并向项目审批部门提交竣工验收的申请报告。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向项目审批部门提出延期验收申请。经项目审批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期进行竣工验收。
二、验收任务
(一)审查项目的建设目标、规模、内容、质量及资金使用等情况。
(二)审核项目形成的资产情况。
(三)评价项目交付使用情况。
(四)检查项目建设单位执行法律、法规情况。
三、验收依据
(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四川省关于信息系统和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相关标准。
(二)经批准的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报告及批复文件。
(三)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文件。
(四)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报告及批复文件。
(五)建设项目的合同文件、施工图、设备和软件技术说明书。
(六)环保、消防等相关主管部门验收批复文件。
四、验收条件
(一)建设项目确定的网络、应用、安全等主体工程和辅助设施,已按照设计建成,能满足系统运行的需要。
(二)建设项目确定的网络、应用、安全等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经测试和试运行合格。
(三)建设项目涉及的系统运行环境的保护、安全、消防等设施已按照设计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并经试运行合格。
(四)建设项目投入使用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能适应项目正常运行的需要。
(五)完成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初步的财务决算。
(六)完成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七)档案文件整理齐全。
五、验收组织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一般分为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
(一)建设项目的初步验收,由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本大纲规定组织,并提出初步验收报告。
(二)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一般由项目审批部门或其组织成立的电子政务项目竣工验收委员会组织;建设规模较小或建设内容较简单的建设项目,项目审批部门可委托项目建设单位组织验收。
六、初步验收
(一)项目建设单位依据合同组织单项验收,形成单项或专项验收报告。
(二)项目建设单位或相关单位组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提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三)项目建设单位对项目的工程、技术、财务和档案等进行验收,形成初步验收报告。
(四)项目建设单位向项目审批单位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七、竣工验收
(一)组织竣工验收的单位(机构)组建竣工验收委员会,下设专家组。
(二)专家组负责开展竣工验收的先期基础性工作,重点检查项目建设、设 计、监理、施工、招标采购、档案资料、预(概)算执行和财务决算等情况,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
(三)竣工验收委员会基于专家组评价意见提出竣工验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