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阳光法案”

时间:2019-05-14 10:1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冷静看待“阳光法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冷静看待“阳光法案”》。

第一篇:冷静看待“阳光法案”

冷静看待“阳光法案”

——我国的“阳光法案”亟待法律规范

江南律师事务所

【摘要】官员财产申报法被誉为”阳光法案”,在预防腐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应大胆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在实践中解决“阳光法案”的技术性和理论性问题,逐步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以有力地预防和遏制腐败的蔓延滋长,变“不敢腐败”为“不能腐败”。

【关键词】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阳光法案;反腐败;问题

2010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规定凡是有行政级别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国企副处级以上官员,必须每年申报本人配偶和共同生活子女的财产。由于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关键就在于把官员的财产状况放在阳光下,放在公众的视线里,所以这类法案被称为“阳光法案”。消息传出,一些廉政专家很是兴奋,认为这个规定迈出了国内反腐败斗争的一大步,从打击腐败迈向预防腐败的阶段。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我国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在制定官员财产申报公示的具体操作上,仍然存在种种历史的、现实的、文化的、技术的、认识上的原因,推行“阳光法案”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阻力,必须冷静思考“阳光法案”对我国反腐败工作的意义,不可盲目夸大“阳光法案”的作用。

一、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现状

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作为现代民主国家管理的通则,自1883年英国制定《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首开立法先河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已经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实践了上百年,由于它在遏制官员腐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阳光法案”、“终端反腐”的利剑。

在我国,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设想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早在1987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的王汉斌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对提交审议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作出说明时,就曾明确提出:“一些国家规定公务员应当申报财产收入,我国对国家工作人员是否建立申报财产制度问题,需在其他有关法律中研究解决。”这是来自来自最高立法机构的最早设想。

我国的官员财产申报法在1994年就正式列入全国人大“八五”立法规划项目。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尽管官员财产申报法迟迟未能出台,但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尝试直持续至今。2000年12月,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决定在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中首先实行家庭财产申报制度。2009年9月19日,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要认真解决一批涉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突出问题,依纪依

法查处和整治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便利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的基础上,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此次中纪委要求官员上报住房、投资等情况,释放出强烈的信号意义,折射出反腐强劲之势与民众关注热点的默契,更体现了决策者的反腐信心与智慧。

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7月联合发布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新规定要求凡是有行政级别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国企的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每年申报本人及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的财产状况包括本人的工资收入及其和配偶、共同生活子女的房产、有价证券,配偶及共同生活的子女的投资、从业状况。这一规定构成了我国财产申报制度的雏形。新规定较以往规定而言,有不少进步之处:一是报告事项新增了官员的各类收入、房产、有价证券、投资等内容;二是适用对象扩大至民主党派机关干部和非党员;三是党政领导的配偶及子女的投资和经商等事项也须报告;四是删除了以往文件中“报告的内容应当予以保密”的条款;五是明确提出了领导干部虚报、瞒报,可予以免职。这些改进之处是值得肯定的。它扩大了申报主体和申报财产的范围,较之前的规定更有效的强调了申报的重要性。新规定有力地提高了我国财产申报制度的规范性、有效性。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预防腐败和惩治腐败的决心与毅力。但是,受现实条件和实际情况的影响,这项规定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完善以健全财产申报制度,从而更好的发挥这一制度的反腐作用。

二、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存在的问题

应该看到,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许多问题特别是政治体制包括反腐倡廉等方面的问题,仍处在转型之中和酝酿阶段。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相关技术条件还不完全具备,财产核查核实困难。一是金融实名制覆盖不了现金交易。2000年4月1日,我国正式推出《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以来,一些腐败官员已不敢将大量赃款存入银行,不得不把大面额人民币成堆地藏在家里,已经显示出一定反腐效果。但目前我国仍大量通行现金交易,“金融实名”覆盖不全,导致财产核查困难。二是身份证信息核实存在一些漏洞。200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公安部建成联网核查系统,全国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加入进来,可通过该系统核查身份信息。但是,第二代身份证造假事件也屡有发生,因此,第二代身份证的防伪功能还有待强化。三是作为物权法重要配套措施之一的不动产登记法尚未出台,也是制约财产申报的因素之一。四是境外资产、珠宝、古董等财产的底数,现有技术与配套制度更不能轻易摸清。五是信用意识缺失。当前社会信用意识缺失,如果大量申报者不自觉、虚报、瞒报,将带来很大的制度运转成本,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第二,“官本位”意识浓厚,心理抵触情绪严重。今年“两会”期间,有记者跟一位官员探讨财产公示话题,没想到这位官员动了情绪,说老百姓为什么不公示?据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所做的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官员,其中有高达97%对“官员财产申报”持反对意见。这么大比例的官员反对,个中原委何在?虽然不可否认有“不露富”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一些现实的因素,如官员财产公开怕引来家乡亲戚借钱之外,但更为重要的是“官本位”意识浓厚,封建残余思想作怪,“官贵民贱”、“升官发财”仍在发酵、作祟。他们自认为是地方“父母官”,高高在上,从根本上反对、抵制社会监督。

第三,关于官员财产申报主体是否包括其家属的问题。官员财产申报的复杂性之一在于涉及面广,即是否牵涉到家属、近亲。通观各国或地区官员财产申报规定,申报主体不尽一致。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官员个人财产与其家属财产相互融合、二者界限难以区分。在我国已有的两部收入财产申报的政策性文件中,配偶等其他家属情况也包括其中,但有关专家学者在这方面还有较大分歧。

第四,关于制定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存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险”的问题。主要涉及的现实问题是,如果大量官员财产太多,高官子女从商甚众,公之于众,“老百姓会怎么想”?多年来宣传的“干部廉洁奉公”的观念和“很多官员拥有巨额财产”的现实形成极大反差,在当前中国社会收入差距很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引发一些社会动荡,这是一个难题。

第五,“三年豁免期”的可行性问题。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提交的议案中,建议对公务员财产申报可给予三年过渡期,即自首次申报起的三年内,申报对象若主动上缴以前的全部违法违纪收入,审查机关可一律豁免纪律处分并减免刑事责任,否则加重处分。此论一出,网络调查与媒体评论却大多持反对意见。认为此举乃“降低反腐底线”,是纵容腐败官员。

三、我国“阳光法案”亟待法律规范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制定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的必要性虽已达成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又确实存在不少困难有待克服。那么,我们究竟应当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困难呢?

其一、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应当分步骤有序进行。首先,应逐步健全和完善已有的相关制度,加快金融、信息管理、外汇管制和财产登记实名制等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完善与官员财产申报相关的技术,并进一步加强已有制度的具体操作和执行力度,确实保障该项制度的实效。同时,分步展开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立法工作,可以在先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建设的地方试点,鼓励地方立法和制度创新,不断总结地方制度建设经验,并借鉴国外官员财产申报立法方面的经验,酝酿高层次立法,通过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建立完善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其

二、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应当明确义务人的范围。财产申报义务人的范围应当与公务员法涉及的官员范围相一致,不仅包括政府官员,还包括党团组织的官员、法官、检察官以及人大、政协的官员等。除此之外,还应当扩大申报义务人的范围,包括与公共资源支配权、管理权相关联的国有企业、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另外,应当突破现有规定的思维,对财产申报官员不局限于一定的官员级别。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应当以职权为准线确定财产申报义务人的范围,相对来说风险较高的决策和执法部门,即使是一般人员,也应当纳入财产申报义务人的范围,并且,对于一定范围的官员,不仅要申报个人财产,还要申报家庭财产。其

三、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应当明确申报的范围。20世纪9O年代中期确立和实行的近似制度,主要是收入申报,尽管后来又规定相当级别的官员要报告家庭财产情况,但并未实行真正的家庭财产申报。众所周知,财产的范围明显比收入要大得多,官员收入只是官员财产的一部分,官员个人的财产与家庭成员的财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隐形、灰色收入和不明来源的财产更能说明官员的品性、德性以及是否存在腐败行为,应当成为申报的关键。诸如官员及其家庭成员股票、证券、期货等交易收入及资金来源,官员及其家庭成员继承、赠与、偶然所得(如中彩)等形式获得的财产,甚至官员利用婚丧嫁娶收取下属的礼金以及单笔额度在1O万元以上的动产、不动产购置、交易、租赁情况及资金来源等都

必须申报。

其四、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应当明确公开原则和社会监督制度。世界各国反腐经验表明,官员财产不向社会公众公开,廉政监督就将流于形式。我国已有的收入申报制度,实行的是申报制,注重申报而忽视公开。实践证明,只申报不公开无法保证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效果。

其五、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应当明确健全申报管理体制。现行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重在申报和备案,并无严格的审查和核实,官员财产申报管理体制不够严谨。通过立法完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应当确立财产申报的受理机构和审查机构,健全官员财产申报管理体制。官员财产申报受理机构与审查机构应当分离,受理机构可以设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国家公务员局,负责受理申报并登记备案;审查机构可以设在国家监察部的国家预防腐败局,负责对有关财产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核实。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有效实施的保障。其

六、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应当明确完善申报责任体系。完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必须健全以“申报——公开——审查与监督——问责”为主线的财产申报制度体系,不仅要求申报,还需要公开,还需要审查与监督,还需要坚持问责原则。有人曾经评论《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认为这项不足600字的规定属于中国特色的“温柔剑法”,其“温柔”之处除了表现为申报的财产范围有限(只要求申报收入,并未要求申报所有财产)、申报材料并不向社会公开(只是由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外,更体现在该规定的“软约束力”上。根据现有规定,对违反规定不申报或申报不实的行为,只是采取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处理方式,限于批评教育或者党纪政纪处分。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应当完善官员申报责任体系,加大党纪政纪的制裁力度,需要加强纪律责任与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相互衔接,增强违法者刑责风险。因此,在完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同时,应当在刑法中设立官员拒不申报财产罪和财产申报不实罪,并强化官员财产申报责任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关系,大幅提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刑期。

最后,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还应当明确建立和完善申报种类制度以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制度。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规定了官员财产申报种类制度,这是预防腐败的全球性经验之一。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应当规定财产申报种类制度,包括建立离任(退职)申报制度,通过不同类型的财产申报,实现对官员财产状况的全面监督。另外,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需要相应的制度和技术与之配套。与官员财产申报相关的个人信息管理、银行账户制度、外汇管制以及金融实名制等配套制度目前还不尽完善,与财产申报相关的用以支持个人信用系统、银行转账系统、财产信息监管系统的技术也不够成熟,这已经成为官员财产申报立法迟迟不能出台的说辞。尽管这不是主要原因,但说明这些相关制度的完善应当成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结束语

财产申报看起来只是一个制度,其实很可能相当于一次革命。它是对官员家庭财产的一次革命,是对官员个人收入的一次革命,是对官员腐败行为的—次革命。很多官员将会因为财产申报制度或法律的推行而减少收入,成为众矢之的,因此翻身落马、身败名裂。多数官员可能会支持这一制度的建立和推行,但真正在几十年来获得巨额利益的官员,绝不可能会心甘情愿地推行这项举措。如果他自己用力推,很可能会死在自己的刀口之下。制度创新之难,难在冲破阻力,破

旧立新。当然,新制度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完善、不周到的地方,重要的是我们要冷静对待新制度,正视问题、查找漏洞、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把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积极探索坚定地向前推进,使其在预防和惩治官员腐败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资料

[1]颜玉华,《“阳光法案”期待法律规范》,《辽宁人大》2010年第3期

[2]王晓伟,《廉政建设呼唤“阳光法案”》,《经济与法》2010年第12期

[3]李志明,《试析制定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的症结与对策》,《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4]汪宛夫,《推行“阳光法案”难点在哪》,《检察风云》2010年第8期

[5]本刊编辑部,《“阳光法案”:反腐利剑正出鞘》,《江淮法治》2010年第4期

第二篇:冷静看待中华文化散文

中国,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曾经的曾经,我们太爱中华文化了。于是便有了天朝上国的自大心理。因为这份自信,我们可以闭关锁国,无视其他国家的进步。可是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强大和自己的落后,我们头一次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怀疑:中华文化真的那样优秀吗?这种怀疑逐渐扩大,有人不相信自己的文化,全盘否定,甚至想要全盘西化。可是我们忘了: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中国曾有那么多优秀的文化成果。

“窈窕淑女,君子好求”那是《诗经》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是《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待人处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是《史记》中的人生信仰。

不仅中国的文学宝库有众多的耀眼明珠,中国的科技成就也曾举世瞩目。只是那时的我们不善于运用。

古时的四大发明,令中国人引以为荣。可是在中国人用指南针测风水时,西方人却用它来确定航向,周游世界,甚至侵略中国;在中国人用火药来做鞭炮爆竹时,西方人却用火药做炮弹子弹击垮清朝政府自认为坚不可破的城墙,并盗取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于是便出现了,圆明园兽首在海外拍卖的事件。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每个官兵都在读《孙子兵法》。或许,有人会疑惑,一个科技如此之强的军队,为何需要读《孙子兵法》呢?其实不然,这更体现了孙子兵法的价值,并且美国人懂得引用和运用,作为中国人自己是否更应该了解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接受古人熏陶,继承优秀文化呢?

现在,许多中国民众崇拜外来文化。一些青少年喜欢看韩剧,喜欢集中人物靓丽的外表和浪漫的爱情。可是,我们不要忘了,韩国把端午节申请为他们的传统节日。可是连中国的小孩子都知道,端午节的由来是屈原投入汨罗江。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一些人喜欢看美国大片,喜欢其中的英雄形象。这其实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宣扬英雄主义,想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来实现文化霸权主义。

中华文化有糟粕,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积极的因素。

冷静的看待中华文化,割去糟粕,融入积极因素,中华文化才能获得重生。

第三篇:冷静看待公务员热

冷静看待“公务员热”

2013年湖南省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又创新高。3月26日,湖南省人事考试院统计,今年有近15万人报考湖南省公务员,报考省直的有2万余人,省台商投诉协调中心科员岗位,考录比例达1105:1,成为今年最热职位。人人争抢公务员这个“铁饭碗”,表现出我国社会已出现过度求稳的心态,这是否将成为中国发展的障碍?

在就业越来越难的大背景下,不仅公务员岗位人人在争抢,即便是公路收费员、高校保安乃至有编制的掏粪工等职位,也是应聘者众。面对“考公务员热”,有关部门首先要反思的是,为什么社会没有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在沿海一些地区出现“民工荒”时,许多大学生却就业无门,这是不是说明中国的产业结构出现了问题?大学教育在其中又该承担何种责任?在我看来,报考一种职位出现热潮不会阻碍中国发展,可是中国的产业结构吸纳不了大量大学毕业生,才是最值得忧虑的。

随着各级政府与公共部门的功能完善、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客观上增加了用人需求,增加了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优秀人才愿意当公务员,对于改善公务员队伍的人才结构,提升工作质量,肯定有积极作用。但是,许多公务员岗位不一定能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如果社会人群特别是大学生群体都想当公务员,如果社会普遍认为只有跻身机关才有最好的就业出路,这是必须要改变的。

考公务员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务员是“铁饭碗”。破除公务员“职业崇拜”,首先要打破“铁饭碗”、破除“终身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通过推

广聘任制等用人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务员退出机制,彻底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状况。

更重要的是,要在体现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等方面多下功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体制内外、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特别是要加快改革步伐,淡化体制界限,打通人才自由流动的通道,缩小收入差距。一句话,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只热衷于进入公务员队伍,而更愿意、也有条件自己创业,或者在企业、非机关岗位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时,这个社会才会充满持久活力。

第四篇:冷静看待雾霾现象评论

冷静看待雾霾现象

评论:近期,我国北方部分城市和地区严重的雾霾现象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能源消费以及它们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些讨论认为,应该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提高环境保护标准并研拟对能源消费征收环境税。笔者认为,对于环境污染的讨论,不应当仅停留在对“碧水蓝天”的渴望上。讨论环境政策,要建立在对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三者的关系上来,“美丽中国”既不能过度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利益,也不能过度强调环境保护而错失发展机会。

环境不仅仅是人们一般认识上的生活生态环境,实际上环境对污染物的容量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其价格往往通过政府制定环境标准、环境违法罚款和环境保护和修复投入等体现。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既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与环境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着这个地区未来发展的潜力和方向。环境价格是影响国际市场分工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指标。

一般而言,环境价格和当地的发展水平和污染容纳能力等因素有关。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的地区往往环境定价水平也较高。发展滞后、人民贫穷、就业压力大、环境敏感度不高的地区,环境资源就不那么稀缺,环境价格相对就较低。而这种较低的环境价格,也和低人力资本等成为这些欠发达地区或后发展地区在国际市场分工中的比较优势,获得产业转移和发展的机会。虽然污染造成了损失,但当地民众也能够通过经济发展获得的其他方面的福利提升得到补偿。

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无论大气污染还是水污染,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养殖等直接造成的非点源污染和为满足居民工作生活需要产生的点源污染(如供电供暖的排放),在污染中占了非常重的比重。受害者,还因此,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不仅仅是污染的是造成污染的责任人和造成污染的经济发展的直接受益人。

所以,并不是有污染就是不好的、就是负面的。只要造成污染的经济发展给居民带来的福利增加能够弥补污染带来的损失,那么一定程度的污染甚至是有效率的。所以,出现了雾霾天气、水华暴发不一定意味着我国的污染水平过度了、环保水平不足;更不能因为城市大气污染、城市用水质量等较易受到媒体重视,就判断我国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投入不够。事实上,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农村环境保护,不见得不比城市雾霾的问题更需要政策倾斜和更多资源投入。环境标准和政策的制定、环境资源的划分,要更为科学和服从经济规律,而不宜受舆论影响太严重。就如何提高能源消费成本以减少能源消耗,有很多声音。对此,笔者认为要分别对待。首先通过电价上涨遏制电力消费的提法,笔者持非常保守的态度。第一,对电价敏感的群体往往是中低收入族群,电价的波动对他们造成的福利损失要远远高于对高收入阶层造成的影响;而电价波动对高收入阶层节电的激励效果非常有限,这已经广泛被证实了。第二,电价的浮动,不仅会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还会对就业、物价造成显著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因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收入水平等不同,比如最新的研究就指出,同样是征收15美元每吨的碳税,在美国,对加州大约会造成失业率上升0.3%(四千多个工作机会),但在俄亥俄州,失业率却会大涨3.8%(两万多个工作机会)。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制造业等能源密集型产业对解决就业问题非常重要,电价的浮动或者对电价征收环境税,对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危害不仅是严重的,也是因区域不同的。

与电不同,对交通用油,特别是乘用车用油征收污染税,则显得十分必要。这一方面是因为使用私家车的群体大多是中高收入阶层,他们对汽油环境税的敏感度比对电价的敏感度高。同时,以我国较为紧密的城市结构和发达的公交系统,遏制通勤用私家用车的消费是必要的。与对电力征收环境税相比,对汽油征收环境税不仅对中下阶层产生的负面影响小、政府需要支出的补贴少,在环境保护方面,或许也更有效。这是因为私用车使用对价格的弹性,要小于电力消费的价格弹性。但是要特别指出,征收汽油环境税也必须配套有对公交体系的补贴、相应的取消和减免运输业其他税赋等配套政策,降低征税对福利的影响和对特定市场的扭曲。

总之,环境问题的管理及政策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就业压力和生态敏感程度等问题。管理对象的选取和政策工具的选用,要仔细分析管制的费用效益,设计最有效的政策,让有限的环境保护资源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

一、雾霾天气的起因: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出现饱和。如果水汽多于饱和量,多余的就会凝结出来,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形成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成为雾。气温愈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少,越容易形成雾霾。针对北京、华北等地的具体气象条件,在较低的温度影响下,当近地面暖而湿的南风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形成雾。马学款说:“雾本身不是污染,但产生雾的大气环境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造成集聚效应,会使污染越来越重。同样,城市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也会加重雾霾程度。” 气象专家表示,由于大雾本身呈现一种不均匀的现象。因此,会出现同一城市雾霾程度不同。

二、雾霾天气的危害:

雾霾天气的严重程度,以及对公民健康的影响之恶劣,相关资料证明,雾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的甚至会致死。

三、减少雾霾天气的危害:

雾霾天气使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大雾中的有害物质会诱发哮喘、气管炎、咽喉炎和一些过敏性疾病,并对健康人群造成相对比较轻微的气道损伤,出现咳嗽痰多、咽喉疼痛等症状。气象专家提醒居民需适当防护,尽量减少室外暴露的时间,减少开窗,长时间在室外需要佩戴口罩。由于能见度较低,驾驶人员应控制速度,确保安全。机场、高速公 路、轮渡码头也要采取措施,保障交通安全。此外,平时多饮水、清淡饮食、多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坚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四、雾霾天气后的理性思考:

从雾霾天气的起因中不难看出,雾霾天气是由于大雾中参杂着灰尘等杂质而不能消散而引起的,那么这些空气中的灰尘颗粒是怎么来的?答案只有人们污染来的。就像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性天气一样,雾霾天气也是我们污染所导致的,看着电视里的绿色出行广告,但是看着马路上的车水马龙,我要感叹------那些呼吁是不是就是一种口号而已。看着我们的蓝天越来越阴沉,看着我们的白云越来越灰暗,深夜里的星星越来越少,河水越来越浑浊......如果要寻找这些污染背后的真正原因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在想尽办法去寻找措施减少雾霾天气的危害,那些专家的建议只是亡羊补牢。

第五篇:冷静看待雾霾现象评论

冷静看待雾霾现象评论:近期,我国北方部分城市和地区严重的雾霾现象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能源消费以及它们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些讨论认为,应该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提高环境保护标准并研拟对能源消费征收环境税。笔者认为,对于环境污染的讨论,不应当仅停留在对“碧水蓝天”的渴望上。讨论环境政策,要建立在对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三者的关系上来,“美丽中国”既不能过度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利益,也不能过度强调环境保护而错失发展机会。

环境不仅仅是人们一般认识上的生活生态环境,实际上环境对污染物的容量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其价格往往通过政府制定环境标准、环境违法罚款和环境保护和修复投入等体现。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既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与环境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着这个地区未来发展的潜力和方向。环境价格是影响国际市场分工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指标。

一般而言,环境价格和当地的发展水平和污染容纳能力等因素有关。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的地区往往环境定价水平也较高。发展滞后、人民贫穷、就业压力大、环境敏感度不高的地区,环境资源就不那么稀缺,环境价格相对就较低。而这种较低的环境价格,也和低人力资本等成为这些欠发达地区或后发展地区在国际市场分工中的比较优势,获得产业转移和发展的机会。虽然污染造成了损失,但当地民众也能够通过经济发展获得的其他方面的福利提升得到补偿。

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无论大气污染还是水污染,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养殖等直接造成的非点源污染和为满足居民工作生活需要产生的点源污染(如供电供暖的排放),在污染中占了非常重的比重。受害者,还因此,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不仅仅是污染的是造成污染的责任人和造成污染的经济发展的直接受益人。

所以,并不是有污染就是不好的、就是负面的。只要造成污染的经济发展给居民带来的福利增加能够弥补污染带来的损失,那么一定程度的污染甚至是有效率的。所以,出现了雾霾天气、水华暴发不一定意味着我国的污染水平过度了、环保水平不足;更不能因为城市大气污染、城市用水质量等较易受到媒体重视,就判断我国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投入不够。事实上,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农村环境保护,不见得不比城

市雾霾的问题更需要政策倾斜和更多资源投入。环境标准和政策的制定、环境资源的划分,要更为科学和

服从经济规律,而不宜受舆论影响太严重。就如何提高能源消费成本以减少能源消耗,有很多声音。对

此,笔者认为要分别对待。首先通过电价上涨遏制电力消费的提法,笔者持非常保守的态度。第一,对电

价敏感的群体往往是中低收入族群,电价的波动对他们造成的福利损失要远远高于对高收入阶层造成的影

响;而电价波动对高收入阶层节电的激励效果非常有限,这已经广泛被证实了。第二,电价的浮动,不仅

会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还会对就业、物价造成显著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因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收入水平

等不同,比如最新的研究就指出,同样是征收15美元每吨的碳税,在美国,对加州大约会造成失业率上升

0.3%(四千多个工作机会),但在俄亥俄州,失业率却会大涨3.8%(两万多个工作机会)。我国劳动力资

源丰富,制造业等能源密集型产业对解决就业问题非常重要,电价的浮动或者对电价征收环境税,对就业

和经济发展的危害不仅是严重的,也是因区域不同的。

与电不同,对交通用油,特别是乘用车用油征收污染税,则显得十分必要。这一方面是因为使用私家

车的群体大多是中高收入阶层,他们对汽油环境税的敏感度比对电价的敏感度高。同时,以我国较为紧密的城市结构和发达的公交系统,遏制通勤用私家用车的消费是必要的。与对电力征收环境税相比,对汽油

征收环境税不仅对中下阶层产生的负面影响小、政府需要支出的补贴少,在环境保护方面,或许也更有效。

这是因为私用车使用对价格的弹性,要小于电力消费的价格弹性。但是要特别指出,征收汽油环境税也必

须配套有对公交体系的补贴、相应的取消和减免运输业其他税赋等配套政策,降低征税对福利的影响和对

特定市场的扭曲。

总之,环境问题的管理及政策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就业压力和生态敏感程度等

问题。管理对象的选取和政策工具的选用,要仔细分析管制的费用效益,设计最有效的政策,让有限的环

境保护资源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

一、雾霾天气的起因: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出现饱和。如果水汽多于饱和量,多余的就会凝结出来,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形成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成为雾。气温愈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少,越

容易形成雾霾。针对北京、华北等地的具体气象条件,在较低的温度影响下,当近地面暖而湿的南风水平运动,经过

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形成雾。马学款说:“雾本身不是污染,但产生雾的大气环境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造成集聚效应,会使污染越来越重。同样,城市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与低层

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也会加重雾霾程度。” 气象专家表示,由于大雾本身呈现一种不均匀的现象。因此,会出现同

一城市雾霾程度不同。

二、雾霾天气的危害:

雾霾天气的严重程度,以及对公民健康的影响之恶劣,相关资料证明,雾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的甚至会致死。

三、减少雾霾天气的危害:

雾霾天气使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大雾中的有害物质会诱发哮喘、气管炎、咽喉炎和一些过敏性疾病,并对健康

人群造成相对比较轻微的气道损伤,出现咳嗽痰多、咽喉疼痛等症状。气象专家提醒居民需适当防护,尽量减少室外暴

露的时间,减少开窗,长时间在室外需要佩戴口罩。由于能见度较低,驾驶人员应控制速度,确保安全。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也要采取措施,保障交通安全。此外,平时多饮水、清淡饮食、多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坚强锻炼,增强

免疫力。

四、雾霾天气后的理性思考:

从雾霾天气的起因中不难看出,雾霾天气是由于大雾中参杂着灰尘等杂质而不能消散而引起的,那么这些空气中的灰尘颗粒是怎么来的?答案只有人们污染来的。就像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性天气一样,雾霾天气也是我们污

染所导致的,看着电视里的绿色出行广告,但是看着马路上的车水马龙,我要感叹------那些呼吁是不是就是一种口号

而已。看着我们的蓝天越来越阴沉,看着我们的白云越来越灰暗,深夜里的星星越来越少,河水越来越浑浊......如果要寻找这些污染背后的真正原因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在想尽办法去寻找措施减少雾霾天气的危害,那些专家的建议只

是亡羊补牢。

下载冷静看待“阳光法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冷静看待“阳光法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客观看待辉煌成绩冷静思考发展方向(xiexiebang推荐)

    客观看待辉煌成绩 冷静思考发展方向我校2013年高考成绩再创辉煌。参加高考312人,二本以上上线123人(含艺术、体育特长考生),上线率为39.42%;一本上线23人,上线率为9.01%。呈现四大......

    CR法案

    “CR法案” 2005年3月,欧洲打火机进口商协会技术顾问洛兹专程来到“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温州,向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发静传递消息称,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已再......

    禁毒法案

    形势与政策:禁毒法案 信息学院094100196 王凯强 一、禁毒法的概念 禁毒法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禁毒法即名为《禁毒法》的专门法典,我国尚缺乏。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

    中国式阳光法案三十年实践与反思[合集五篇]

    中国式“阳光法案”三十年实践与反思 摘要: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自提出至今,已走过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三十年来,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取得了一些进展,制度设计不断完善,地方试点......

    关于冷静的作文

    文(!) 在手忙脚乱中学会冷静 考试已经来临,在这紧张的气氛中,只有我很冷静,因为我在手忙脚乱中学会冷静。 记得那次期中考试之前,大家都在认真复习,只有我像热锅上的蚂蚁急躁不安,我......

    冷静的议论文

    学会冷静 司马光冷静所以救同伴于危难;韩信冷静所以奋发图强终成将军;诸葛亮冷静所以大摆空城计,救蜀国于水火。人世间往往会有许多事情难以释怀,但是我们都要清楚:在世俗的大染......

    经济法案例题

    经济法案例思考题 1、甲、乙、丙3个国有企业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丁,该公司设立董事会,成员为14人。其中由甲企业原副总经理3人、财务主管2人,乙企业原总经理、副总经理5人,丙企......

    经济法案例题

    经济法案例题(自编,仅供参考) 一、案例分析 某服装公司(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公司)被法院宣告破产。清算组对该厂的财产进行了清理,查清了服装厂的资产以及负债情况: 1、公司总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