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自1996年,电子商务在中国起步,近20年的时间内,电子商务在中国一直处于高速稳健的发展。据统计,2012年网购占社会零售总额已达5.5%,超越美国的5.1%。近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3年上半年市场监测数据称,截至6月,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7542亿,同比增长了47.3%。而据专家预计,今年全年,这一数据有望达到17412亿元。如今,电子商务在中国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但其中存在着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发展现状
一、大量资本注入电子商务
2012年腾讯网投资电子商务10亿美元,京东商城再获融资4亿美元,苏宁易购6600万收购红孩子,电子商务行业更是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
二、移动电子商务撑起未来一片天
“3G”时代的到来,将电子商务引到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方向上来。
2012年,移动购物交易规模达到133.5亿,随着各大网站纷纷推出手机客户端,以及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未来这一数据将不断增长。
三、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省市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北京等发达地区,从地域来看,电子商务发展得非常不平衡,2012年广东网购订单量最高,超过6亿单,其次是江苏和浙江。
四、电商产品趋于个性化、精细化、专业化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电商企业根据对数据的准确分析,便催生了许多的能满足相对应的细分领域的垂直电商。垂直领域电商的优势在于专注和专业,形成独特品牌价值。同时,消费者趋于理性,购买行为愈来愈成熟,追求更个性化需求,C2B模式应运而生。
五、线上商务平台与线下实体平台逐步融合出于产业链上下游控制的需要,电子商务企业线上平台已经开始向线下平台扩张,这在弥补以往电子商务较低的上下游技术、服务融合度的同时,也增强了电子商务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改变单一的盈利模式,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在B2B领域,传统五强企业等上市公司已经覆盖到线下展览、认证服务等;在B2C、C2C领域,京东商城、当当网在做好线上销售的同时,一方面投入资金到第三方物流,另一方面在一些重要城市自建物流,积极向线下实体平台扩张,抢占市场份额。
而传统的制造商和渠道商则积极直面这些电子商务企业带来的威胁,不满足已有的线下销售渠道和份额,纷纷加入到B2C领域,自建网上直销商城,如苏宁易购、海信、国美等。
六、电子商务各领域呈寡头垄断格局,短期内中小企业难以撼动
上百万的网上交易网站,顾客能经常使用的十个手指都能数得过来,淘宝,京东,亚马逊中国,当当网等电商巨头占据了总交易量的90%。淘宝网 上600万以上的卖家,真正赚钱的不足30万,5%的比例。天猫 6万以上的商家,不亏本的10%都不到,去年双十一,1%的商家占了50%
以上的交易额,前10%商家占了90%以上的交易额。
数据分析
据中心数据,截至6月份,全国电商交易额达到4.3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4.3%,其中B2B的交易额3.4万亿,同比增长15.25%。也就是说,全国78%网上生意都集中在了B2B。
7542亿元,同比增长47.3%,这是今年上半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从网络零售规模的增幅上可见,发展速度还在加快。而上半年中国网购用户规模达到了2.77亿人,同比增长近30%。虽然如此,同时期的个人网店数量却同比减少27.8%。由此可见网络零售业也进入了优化阶段,呈现集中的趋势。
此外,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也达到了532亿元,同比增长44.1%,保持了较快的增速。
全国B2B交易规模达到3.4万亿,同比增长15.25%,增速加快,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势头明 显,直接促进了行业交易规模的发展。
B2B行业正逐步向在线交易方式转型,包括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002095,股吧)等在内的领头企业纷纷涉足互联网金融,给平台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这在未来将刺激行业交易规模的增长。
不仅是直接上网交易的企业,就连建立网上平台,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们,也在电子商务里淘得几多金。
据数据显示,上半年B2B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就达11400家,整体营收为93.8亿,同比增长25.9%,随着中小企业纷纷上网做生意,B2B服务商也因此受益。
2013年上半年,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的直接从业人员就超过220万人,目前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600万人。
2013年上半年已披露且监测到的中国电子商务投融资事件共有48起,其中风险投资44起,总额逾78.36亿 元人民币;并购3起,金额为
7.57亿元人民币;IPO 1起,募资总额5.33亿元人民币。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投资主要以外币为主,已经披露的外币投资金额占全部融资的七成。
优势
中国正进入全民网购时代,用户网购依赖程度加深
VC看好电子商务发展,行业投融资活跃
各地陆续出台有力政策,扶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现阶段行业环境稳定,无强烈冲击并保持稳健发展,电子商务生态
圈日渐形成与完善
劣势
移动支付仍有缺陷,移动电子商务用户终端平台不够人性化,用户
体验不足,以及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过程中,对个人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缺乏信任感等。
受众群体中低龄、低收入、低学历的“三低”网民和二三线城乡用
户仍然比较突出,不利于电子商务大规模消费。
中国网络安全与信用风险大,网络整体环境不够干净,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在起初就受到质疑,这大大降低了交易主体对电子商务的信赖程度,阻碍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虽然电商行业发展红火,但缺少专业人才,依然存在技术风险。 我国现阶段由于物流配送基础的落后、相关政策的不完善、集成化
管理程度不高等因素导致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与国外有相当大的差距。
第二篇: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自1996年,电子商务在中国起步,近20年的时间内,电子商务在中国一直处于高速稳健的发展。据统计,2012年网购占社会零售总额已达5.5%,超越美国的5.1%。近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3年上半年市场监测数据称,截至6月,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7542亿,同比增长了47.3%。而据专家预计,今年全年,这一数据有望达到17412亿元。如今,电子商务在中国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但其中存在着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发展现状
一、大量资本注入电子商务
2012年腾讯网投资电子商务10亿美元,京东商城再获融资4亿美元,苏宁易购6600万收购红孩子,电子商务行业更是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
二、移动电子商务撑起未来一片天
“3G”时代的到来,将电子商务引到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方向上来。
2012年,移动购物交易规模达到133.5亿,随着各大网站纷纷推出手机客户端,以及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未来这一数据将不断增长。
三、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省市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北京等发达地区,从地域来看,电子商务发展得非常不平衡,2012年广东网购订单量最高,超过6亿单,其次是江苏和浙江。
2010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地域分布比例21.73%35.27%长三角珠三角北京其它地区9.32%33.68%
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数量3002502***5265数量(万人)200***0720082009年份2010e2011e2012e
四、电商产品趋于个性化、精细化、专业化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电商企业根据对数据的准确分析,便催生了许多的能满足相对应的细分领域的垂直电商。垂直领域电商的优势在于专注和专业,形成独特品牌价值。同时,消费者趋于理性,购买行为愈来愈成熟,追求更个性化需求,C2B模式应运而生。
五、线上商务平台与线下实体平台逐步融合
出于产业链上下游控制的需要,电子商务企业线上平台已经开始向线下平台扩张,这在弥补以往电子商务较低的上下游技术、服务融合度的同时,也增强了电子商务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改变单一的盈利模式,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在B2B领域,传统五强企业等上市公司已经覆盖到线下展览、认证服务等;在B2C、C2C领域,京东商城、当当网在做好线上销售的同时,一方面投入资金到第三方物流,另一方面在一些重要城市自建物流,积极向线下实体平台扩张,抢占市场份额。
而传统的制造商和渠道商则积极直面这些电子商务企业带来的威胁,不满足已有的线下销售渠道和份额,纷纷加入到B2C领域,自建网上直销商城,如苏宁易购、海信、国美等。
六、电子商务各领域呈寡头垄断格局,短期内中小企业难以撼动
上百万的网上交易网站,顾客能经常使用的十个手指都能数得过来,淘宝,京东,亚马逊中国,当当网等电商巨头占据了总交易量的90%。淘宝网 上600万以上的卖家,真正赚钱的不足30万,5%的比例。天猫 6万以上的商家,不亏本的10%都不到,去年双十一,1%的商家占了50%以上的交易额,前10%商家占了90%以上的交易额。
据中心数据,截至6月份,全国电商交易额达到4.3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4.3%,其中B2B的交易额3.4万亿,同比增长15.25%。也就是说,全国78%网上生意都集中在了B2B。
7542亿元,同比增长47.3%,这是今年上半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从网络零售规模的增幅上可见,发展速度还在加快。而上半年中国网购用户规模达到了2.77亿人,同比增长近30%。虽然如此,同时期的个人网店数量却同比减少27.8%。由此可见网络零售业也进入了优化阶段,呈现集中的趋势。
此外,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也达到了532亿元,同比增长44.1%,保持了较快的增速。
全国B2B交易规模达到3.4万亿,同比增长15.25%,增速加快,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势头明 显,直接促进了行业交易规模的发展。
B2B行业正逐步向在线交易方式转型,包括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002095,股吧)等在内的领头企业纷纷涉足互联网金融,给平台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这在未来将刺激行业交易规模的增长。不仅是直接上网交易的企业,就连建立网上平台,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们,也在电子商务里淘得几多金。
据数据显示,上半年B2B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就达11400家,整体营收为93.8亿,同比增长25.9%,随着中小企业纷纷上网做生意,B2B服务商也因此受益。
2013年上半年,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的直接从业人员就超过220万人,目前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600万人。
2013年上半年已披露且监测到的中国电子商务投融资事件共有48起,其中风险投资44起,总额逾78.36亿 元人民币;并购3起,金额为7.57亿元人民币;IPO 1起,募资总额5.33亿元人民币。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投资主要以外币为主,已经披露的外币投资金额占全部融资的七成。
优势
中国正进入全民网购时代,用户网购依赖程度加深 VC看好电子商务发展,行业投融资活跃 各地陆续出台有力政策,扶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现阶段行业环境稳定,无强烈冲击并保持稳健发展,电子商务生态圈日渐形成与完善
劣势
移动支付仍有缺陷,移动电子商务用户终端平台不够人性化,用户体验不足,以及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过程中,对个人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缺乏信任感等。 受众群体中低龄、低收入、低学历的“三低”网民和二三线城乡用户仍然比较突出,不利于电子商务大规模消费。 中国网络安全与信用风险大,网络整体环境不够干净,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在起初就受到质疑,这大大降低了交易主体对电子商务的信赖程度,阻碍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虽然电商行业发展红火,但缺少专业人才,依然存在技术风险。 我国现阶段由于物流配送基础的落后、相关政策的不完善、集成化管理程度不高等因素导致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与国外有相当大的差距。
第三篇: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马小辉 王粹月
我国是农业大国,66%的人口生活在农村,48%的劳动力依靠土地为生计,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就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优势和劣势,希望能对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有所意义。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增长迅速。农产品贸易一直是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及加工品出口额在全国出口总额中保持了40%-50%的份额。1980年以来,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得到快速发展,按SITC统计,2000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268.2亿美元,比1980年的105.92亿美元增长1.53倍,据最新统计,2003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达403.6亿美元,出口额为214.3亿美元,进口额为189.3亿美元。第二,农产品贸易进大于出的局面得到改善,贸易顺差扩大。1980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为18.9亿美元,199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一直保持顺差。1995-2000年每年净出口值分别达到28.1亿美元、24.3亿美元、25.4亿美元、24.4亿美元、53.1亿美元、44.2亿美元。
第三,沿海、沿江和边境地区为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地区。中国近十年来每年5亿美元以上的农产品出口大省基本集中在广东、山东、福建、浙江、上海、辽宁、江苏等沿海、沿江和边境地区,内陆地区还没有出口超过5亿美元的省市。
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为亚洲地区。1995-2000年对亚洲国家的出口占农产品出口的67.5%以上,据2003年数据我国农产品出口亚洲其他国家148.5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9.3%;其次是欧洲市场,占15%-20%左右,2003年我农产品出口欧洲30.6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4.3%;对北美、非洲、南美洲、澳洲的出口较少,占3%-7%左右。
我国农产品主要进口市场为北美洲和南美洲。2003年我国从北美洲和南美洲分别进口农产品55.6亿美元、50.2亿美元,分别占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29.4%和26.5%。其次为澳洲,占到10-14%左右;欧洲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波动较大,占6%-15%左右。
第四,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品种上看,粮食、蔬菜、水果和水产品出口增较快长,大豆、油脂和棉花进口较多。2003年我国累计出口粮食2200.4万吨,粮食净出口1615.9万吨,这是我国历史上粮食出口最多的年份。同年,我国进口大豆2074.1万吨、食用植物油541.8万吨、棉花95.4万吨,是我国大豆、食用植物油、棉花进口最多的年份。同时蔬菜、水果、水产品出口继续增长,分别达到18.7%、33.8%和17%。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优劣势分析
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并获取比较利益,是自由贸易理论学派的一贯主张。认清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自身的劣势,这将对我国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而言的,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素禀赋优势。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状况直接影响到其对外经贸活动地位。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要素状况比较,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明显优势,而人均资本和土地拥有量,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别占有绝对优势。
(2)出口商品价格优势。从总体看,我国的水果、蔬菜、肉类产品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目前,我国的主要水果如苹果、鸭梨、柑橘的国内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低四至七成,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蔬菜产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其出口量约为进口量的30倍,出口额是进口额的50多倍。从长期来看,我国蔬菜行业的生产成本和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将会保持相当时间的竞争优势。我国畜牧业的比较优势要强于种植业,在价格方面,除禽肉外,其他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其中,猪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7%,牛肉价格低84%,羊肉价格低54%。
(3)出口商品产量优势。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渔业生产国,1997年我国的水产品产量达到3602万t,总产量占世界首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29.87kg,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4%。2000年我国肉类产量达6270万t,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苹果、柑橘、梨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但是这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
势的农产品出口水平仍然较低,如水果类产品,目前的年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左右,与其产量相比,出口潜力较大。
(4)出口商品质量优势。近年来,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进口国的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农业部制定、修订农产品国家标准450多项,行业标准1550项,开展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活动,从生产源头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另外,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早稻和高产高油大豆等优质专用农产品迅速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我国粮食产品质量的提高。
2、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劣势分析
(1)我国处于劣势的农产品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棉花、油、糖等大宗农产品,我国每年都大量进口这几类产品。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糖类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二至五成,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国内市场花生油、菜油和豆油的价格已分别高出国际市场价格24%、43%和45%。这种价格上的劣势使得中国的粮、棉油等农产品极易遭到国外价廉质优的同类农产品的冲击。
(2)出口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单一。长期以来粮食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大宗农产品,而价值比较高的农产品如蔬菜、鲜花、水果等出口数量有限,这种低级农产品出口结构不符合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的趋势。与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相对应的是农产品的出口市场单一化:一是出口地区过于集中。据统计,近年来外贸农产品出口70%以上集中在沿海的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而占全国大部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外贸农产品的生产比重偏少,造成外贸农产品生产地域分布不合理。二是出口市场过于单一。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韩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如2000年1-8月份,亚洲占出口份额的73.4%,山东省2000年农产品出口日、韩就占80%左右。这种状况造成对局部世界市场过分依赖。
(3)出口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过去计划体制通过价格扭曲造成多数农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随着农业政策倾向的转变,农产品的提价,外贸农产品价格日益提高。其次,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正逐步消失,使直接生产费用不断提高,粮油生产几乎无利可图。再次,如果按照国外统计口径计算完全生产成本(包括土地费用、劳动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直接费用和税收等),外贸农产品的成本会更高。成本偏高,将会直接削弱价格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主要粮食生产成本普遍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目前我国的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几大粮食作物的国内市场价格都已超过国际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4)出口农产品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加工程度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与国外差距明显。我国畜产品用于加工的肉、蛋产品占全国总产的3%~4%和1%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30%~40%,有的高达70%。就农产品质量而言,我国主要农产品与国外农产品的质量差距参差不齐。就稻米来说,国外消费者喜食长粒米,而我国优质大米粒长平均为6.8毫米,比国际名牌大米短0.4毫米;影响煮熟及食品品质的直链淀粉含量,国外名牌大米平均为20.1%,我国8个优质米平均为17.5%。从小麦来看,我国小麦品种与国外代表性品种在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等主要指标差异不大,但在特质粉、专用粉的专用品种上差距较大,不仅数量缺,而且质量差。除此以外,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在加工处理、储藏包装、花色品种、卫生检疫等诸多方面有明显的劣势,这都影响到出口农产品的品质。
第四篇: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报告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自从98年开始,电子商务就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特别是与电子商务沾得上一点边的企业上市筹资,都获得成功。而为什么至从去年以来,电子商务就慢慢开始降温了呢?最主要的还是一个物流和配送的瓶颈问题。
从国内电子商务运行的分析,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并不乐观,所谓的电子商务其实也只能说是一块区域电子商务,打个比方吧,我现在在宁波,我如果利用电子商务形式购买商品的话,如果购买本地的东西,电子商务可能的确可以实现,效果、优势可能马上可以体现出来;但试想一下,我如果购买的是新疆商品,而且不是很多,就一个小玩具,能实现吗?能实现的话,是真正的实惠吗?优势还有吗?这就是一个物流瓶颈问题。
从电子商务降温以来,之后就开始了物流热,物流作为一个年轻的行业,发展潜力很大。国家领导人也一再强调发展物流行业是中国经济新增长点,降低物流成本也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泉,还有就是把物流行业的发展作为十五规划的一个方面。在这样一个政府支持的软环境下,物流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不管从我国流通成本在GDP的比重看,还是流通成本占用流动资金的多少来看,物流的发展对我国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从原始买卖到如今的电子商务,其中最大改变就是电子商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电子商务可以把所有的商品买卖虚拟成一个大的商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买到世界上任何一种商品。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他们不必再跑到拥挤的商业街,一家又一家地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而只要坐在家里,在Internet上搜索、查看、挑选,就可以完成他们的购物过程。但试想,他们所购的商品迟迟不能送到,或商家所送并非自己所购,那消费者还会选择网上购物吗?网上购物的不安全性,一直是电子商务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不管是B TO B,还是B TO C,我作为消费者、顾客、买了商品,是不是商品能安全迅速地送到我的手中?这才是我最关心的问题,这当中就需要解决物流及配送等问题。一句话: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物流做基础,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电子商务必须以信息化为基础,离开信息化,电子商务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我国物流业中将得到普遍的应用。信息化是一切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装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彻底改变我国物流业的面貌。
物流是电子商务中实现以“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便捷等于零,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他们认为更为安全的传统购物方式,那网上购物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见,物流是电子商务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摒弃原有的“重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而忽视物流电子化”的观念,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以进一步推广电子物流
第五篇:中国旅游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对策分析
关于我国旅游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0-9-25 9:35 孙华金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论文摘要]旅游业是被认为最适合电子商务模式的领域之一。旅游业开展电子商务不仅可以降低成本、产生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从我国旅游业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发展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对策。
旅游电子商务就是以网络为主体,以旅游信息库、电子化商业银行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电子手段运作旅游业及其分销系统的商务体系。虽然在中国,旅游电子商务还不完善,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但旅游电子商务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它必将取代传统的旅游经营方式。
一、旅游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一)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开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1•降低了旅游企业经营成本。首先,减少企业交换信息的成本。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是企业间形成各种关系的基础,开通电子商务的旅游企业,借助于Internet可以很方便地与其他企业建立网络型商务联系。而这种企业间网络型商务关系形成的直接效果是减少企业的交换信息成本。其次,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电子商务的一大优点是能够节约交易费用。据互联网研究与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指数报告》的测算结果表明,电子商务比传统交易方式节省11•61%的费用和9•34%的时间。
2•电子商务为旅游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发布媒体与快捷的销售渠道。旅行社可以将景点特色、人文景观、服务设施和交通情况等,以图文声像的方式制作成不同语言界面的网上浏览主页,供全球范围的消费者浏览查询;利用电子邮件向特定的客人发送有针对性的信息并提高信息的接受率。电子商务与以往的各类广告相比,成本更低廉,为旅游社提供更快捷的市场信息。电子商务借助电子邮件实现网上订购,提高了支付速度和效率。利用电子商务过程中记录的各种信息,企业管理人员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市场调查,控制整个交易过程中涉及到的人、财、物,协调和管理企业之间、企业和客户以及企业内部各方面的事务。
3•旅游电子商务没有物流的制约。旅游业本身并不是以实物交换为主的行业,从旅游业的需求方来说,旅游者购买的是一种经历;从供给方来说,旅游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以此来赢得收入,并不涉及任何实物交换。这与做实物经营的企业比起来就省去了许多后顾之忧。从旅游业的行业特点来看,旅游业更适合开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涉及到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协调整合问题,而旅游业却并不涉及到复杂的物流问题,资金也可以通过网上结算的方式直接付款。旅游产品比实物形态的产品拥有明显的优势,其生产和销售的过程是在服务过程中完成的,同时旅游产品就是将食、住、行、游、购、娱等产品信息组合在一起,传达给有旅游需求的人群,旅游产品的销售过程实际上是产品信息的传递过程。
(二)对于消费者来说,旅游电子商务的优势:
1•便捷性。旅游电子商务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目的地信息,为其提供目的地预览并为决策提供参考信息;另外也可以利用品牌优势及第三方认证,解决服务的信誉问题;还可以突破时空界限,为消费者提供全天候、跨地域的服务。
2•优惠性。旅游电子商务是节省信息搜寻费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旅游互联网的介入大大地降低了信息的寻找成本,使旅游者可以直接从旅游目的地和相关企业中获得更多的、更有用的信息,使旅游者同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是众多旅游互联网深受旅游者欢迎的社会基础。旅游电子商务提供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从而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同时旅游服务公司不但给消费者提供在任何时间可以完成订位购票的服务,还提供大量的折扣和优惠政策,从而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3•个性化。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团队式、赶时间、赶行程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愈来愈多的消费者追求舒适、自由的个性化旅游。旅游电子商务通过网络的双向交流作用提供个性化的旅游定制服务,来满足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以自订行程、自助价格为主要特征的网络旅游将会成为人们旅游的主导方式。
二、我国旅游业电子商务的现状
(一)旅游商务网站太少,旅游电子商务总体发展水平偏低
目前,中国涉及旅游服务的网站已经有近千家,但能整合旅游的6大要素——吃、行、住、游、购、娱,及时提供具有个性化、信息化、季节化旅游产品的旅游商务网站太少。由于缺乏专业资源在背后支撑,国内发布旅游信息的站点众多,但旅游专业站点却十分有限,真正能实现电子商务的站点就更少了。大多数网站基本是停留在简单的旅游线路、旅游信息、景点介绍、旅游常识等旅游资讯的发布,旅游信息更新不及时,不能与市场紧密结合,不能提供充分的旅游信息。由于旅游商务网站与旅游资源脱节,吸引不了多少旅游者,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商务。我国旅游电子商务起步较晚,认识到旅游电子商务发展重要性的企业并不多,不少企业仍在观望和等待。少数在利用电子商务方面走在前列的旅游企业,由于受到电子商务宏观环境还不成熟的限制,其电子商务的功能也大多停留在低级阶段,还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网上交易,网络与旅游实现有效对接存在困难,当然也无法缔造出真正的旅游电子商务。
(二)交易安全性仍然是影响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Internet的迅速流行,旅游电子商务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被认为是未来IT业最有潜力的新的增长点之一。然而,在开放的网络上处理交易,如何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成为旅游电子商务能否普及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调查公司曾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前景进行过在线调查,当问到为什么不愿意在线购物时,绝大多数的人的问题是担心遭到黑客的侵袭而导致信用卡信息丢失。因此,有一部分人因担心安全问题而不愿使用旅游电子商务,安全成为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最大的障碍。
(三)旅游网站服务项目单一,不能满足个性化旅游的需求
很多旅游网站在规划时因缺少对旅游行业的全面、深刻认识而未能找准切入点,缺乏特色与“卖点”,往往照搬照抄国外网站的现成模式,其结果是内容雷同、重复建设问题严重,既没形成规模经营,网上促销、预订的成功率又很低,服务项目单一,旅游线路、景点介绍以及网上
订票、订房、租车等模块几乎成为固定的内容,而较少涉及旅游线路设计、自助旅游安排、网上虚拟实景旅游等项目。网站信息更新缓慢,无法吸引游客。网站定位面狭窄,不能面向世界各地游客,甚至还无法消除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此外,我国旅游网站尚处在向动态交互性信息服务的过渡中,还未出现通过网络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网站。目前网上旅游服务项目少,国内大多数旅游网站为散客提供的服务仅限于订票,订房,很少提供旅游路线的设计,自助旅游安排等服务项目,不能满足个性化旅游的需求,能够提供互动式旅游服务的更是寥寥无几。
三、发展我国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对策
(一)政府积极扶持,搭建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产业,政府主管部门应在宏观方面成为旅游业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组织者,从多方面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予以支持,完善旅游电子商务的软、硬件环境和法律环境。把降低上网费用作为突破口,并采用税收等价格杠杆来促进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加强Internet的基础建设,尽快在全国实行宽带上网。其次,要加快制定、完善和修正旅游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消除制约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瓶颈。2005年4月1日起,我国首部《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电子签名法出台,较大程度解决“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增强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有效性。让我国的电子商务活动从此有了法律保障。从2002年起开始实施的国家旅游信息化工程—“金旅工程”把建设“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作为电子商务部分的发展重点,计划将“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建设成为信息时代中国旅游目的地进行国内外宣传、促销和服务的重要手段。这一系统将按国家——省——市——旅游景区/企业的多层结构设计,各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信息有序组织,并逐级向上汇总。另外行业协会要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建立有关操作规范,指导旅游企业搞好电子商务工作。
(二)传统旅游企业转变观念,实现资源整合,开展个性化服务
传统旅游企业与新兴的旅游网站之间的整合与战略联盟是大势所趋,是中国传统旅游企业与旅游网站的共同出路与新的增长点。在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中,最受制约的莫过于资源整合问题,旅游网必需依托传统旅游业丰富的资源、庞大的客源才有生机,因为旅游业涉及的范围太广,包括旅行社、风景区、餐饮业、交通部门以及其它服务业。不同业务领域或不同规模的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和相关网站之间、各种风格的旅游网站之间的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要加强旅游相关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代的旅游网站只有以传统资源为依托才能稳固。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是旅游企业,所以旅游企业应该在电子商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旅游企业只有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积极上网,建立自己内部的业务处理和管理信息系统,并和互联网高度融合,建设面向代理商的电子分销系统和面向旅游者的在线销售系统,创建、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品牌,才能实现规模化、网络化经营。各旅游网站要相互链接并与各级政府网站链接,与国际、国内著名搜索引擎链接,与国内大型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合作,开展连锁经营,设计旅游精品线路,突出特色。旅游网络和主页的设计应图文并茂、生动、有吸引力,而且信息内容应尽量准确、详细、注意时尚文化,适应市场需求。此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个性化服务的最大好处在于商家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促销,为客户提供比较满意的备选方案。这就需要全面地收集、提炼和整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特点,然后将这些信息加以细分,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使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旅游目的地、饭店、交通工具、旅游方式等。总之,旅游资源数据库是旅游电子商务发
展的基础;信息质量和数量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网络访问量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市场指针。
(三)旅游企业加强与有关各方的协调与沟通
旅游企业电子商务离不开社会各方,尤其是IT业、金融服务业、交通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等的参与和推动。旅游企业应加强与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合作,规范中国旅游业的相关标准。尤其是管理软件设计单位应当为各企业量身定做IT产品和服务,开发涵盖现有旅游业大部分业务的信息发布系统、酒店预订系统、机票预订系统、出入境游销售系统、国内游销售系统、外联销售系统、结算系统和团队日程管理系统等平台。旅游网络公司要想实现真正的电子商务,必须与交通部门积极合作,推行电子票务(机票、车票、船票),抢占市场份额。我国应积极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票务,建立新的订票系统,并尽快与国际接轨。其次,旅游企业应积极与银行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普及信用卡、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等电子支付方式,使网上付款变得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国内各大银行也应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巨大利益和发展趋势,尽早介入旅游电子商务以抢占先机,为旅游企业的网上营销提供信用担保。
(四)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旅游网站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其从业人员不但要具备较高的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较熟练的旅游专业知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的工作人员要搞好电子商务知识的培训,特别要加强各级领导的培训,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中,如果没有较高的综合专业水平与计算机水平,难以适应高科技发展的要求。同时,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离不开旅游核心业务的支持,离不开旅游企业管理模式的再造。
随着我国旅游企业走向国际化、标准化、市场化、开放化的发展道路,旅游企业员工必须学习电子商务,掌握电子商务运作方法,增强运用电子商务处理旅游业务和管理企业的能力。旅游公司应下大力气在年轻一代中培养既懂电子商务技术,又懂旅游业务知识的跨领域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 琪.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巫 宁.信息化时代的中国旅游电子商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