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路分析复习要点
+
+
2-a
复习要点
-b
1.图示电路的端口电压u(或电流i)与各独立电源参数的关系是
i2
c
d
6030V时,2.已知某电路的(复)阻抗Z1060,则当外施电压为U其复功
~
率(功率复量)S等于()
3.今有10μF的电容元件,充电到10 V后从电路中断开,经10 s后电压下降到3.68 V,则该电容元件的绝缘电阻为()
4.求图示电路的I及U。
a
b
5.图示网络端口的电压电流关系为4U8016I,则该网络诺顿等效电路是
a
b
6.图示RL并联电路,外施电压uS=100cos(3.14t-), 试分别画出iR,iL波形(图中注明振幅, 画出一个完整周期的波形)。
S
V
31.8mH
5-100
ms
7.已知正弦电流i1200cos(t30)A,i2200cos(t150)A,试求解ii1i2,并绘出i,i1,i2的相量图。
8.图示正弦交流电路,已知u200读数最大,Imax=40A,求R、L。
+
u
2sin10t V,电容调至C0.2μF时,电流表
6RL
9.图示电路中N0为无源线性电阻网络,当US160 V时,I14 A,US为直流电压源。V,R3消耗的功率P380 W。若US降为40 V,I1将变为______ A;U2为______ V;P3为______ W。
RU26410、电路如图5.5所示。①试选择合适的匝数比使传输到负载上的功率达到最大;②求1Ω负载上获得的最大功率。
11、图1.3所示电路,负载电阻RL可以任意改变,问RL等于多大时其上可获得最大功率,并求出最大功率PLmax。
RL
+
Ω 2U
-
图5.512、分别计算S打开与闭合时图1.6电路中A、B两点的电位。
14、下图所示电路中,已知Z=(30+j30)Ω,jXL=j10Ω,又知UZ=85V,求路端电压有效值U=?
率为866W,求i、iL、iC。
16、电路如图所示。已知iC
210cos(10t60)mA,C= 100pF,L=100μH,电路消
7-B
图1.5.7
Ω
图1.5.613、试求图1.7所示电路的入端电阻RAB。
15、在下图所示电路中,已知u=141.4cos314tV,电流有效值I=IC=IL,电路消耗的有功功
R L
耗的功率P=100mW,试求电阻R和电压u(t)。
C电路如图12所示,已知A为电阻性负载,它的的有功功率PA=5KW,B为感性负载,其视在功率SB=5KV·A,功率因数为0.5,正弦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则: 电路总的功率因数为;欲使电路的总功率因数提高到0.92,应并联的电容为。
图12
第二篇: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邮址)《电路分析》实验1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2.二、实验内容:
1.2.三、实验总结
四、实验要求
1. 提前预习、实验前作好设计准备,并随时接受实验指导老师检查。
2. 实验结束时,完成所有实验内容,并演示说明设计要点,提交电子版实验报告,并由实验指导老师检查登记。
五、思考题
1.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的条件是什么?
2.三极管的三个极的电流关系是什么样的?
3.试设计方案验证三极管的微变小信号等效电路。
【注:
1、页眉中将红色的“学号”、“姓名”和“邮址”改为你的真实学号、姓名和电邮地址。
2、按蓝字提示填入文字或插入相关图形文件,完成电子版实验报告,保存为:学号姓名电路分析实验1.doc。
3、将电子版实验报告,提交至教师指定的服务器文件夹或用电子邮件发送至:zhujin@xjau.edu.cn。】
第三篇: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含实验)(专业基础课)Circuit Analysis(& Experiment)
以下部分标题填写用黑体五号字体,具体填写内容字体为宋体五号)【课程编号】BJ2612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编写日期】2010.3.30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高等数学 【学分数】4.5
【学时数】87=67+8+12(实验)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网络
一、教学目的、任务
电路分析是高等学校电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悉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正确分析各种电路的工作状态。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较扎实的数学基础,能正确理解电路常用名词,掌握电路基本定律(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换路定律),熟练灵活应用各种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定理、等效变换法等等),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会正确熟练地使用计算工具进行运算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8+5+8+8+3+7+2+8+7+6+5=67)总论(或绪论、概论等)1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主要内容:
绪论,课程定位
教学要求:
总体介绍电路分析主要内容和课程结构,学习电路分析的基础和该学科在以后的应用;把课程所涉及的参考方向和重要定理知识强调到位。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理 8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主要内容:
1、电路模型和理想电路元件,其中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的伏安关系。2、独立源和受控源。
3、参考方向,关联与非关联,及其发出功率和吸收功率的判断。
4、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教学要求:
掌握参考方向的设置,基尔霍夫定律,电源与负载。其它教学环节:1学时习题课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5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主要内容:
1、电阻的串并联和混联等效电阻的计算
2、电阻Y联接和电阻Δ型联接的等效变换
3、电源的等效变换
4、输入电阻和等效电阻 教学要求:
掌握电路混联问题的求解,尤其是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其它教学环节:1学时习题课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8学时 主要内容:
1、有向图的概念,并会列KCL和KVL的独立方程
2、网孔法和回路法求解电路
3、节点法求解电路 教学要求:
掌握电路方程的建立、求解,灵活应用电路分析方法。其它教学环节:1学时习题课
第四章 电路定理 8 学时 主要内容:
1、叠加定理求解电路
2、替代定理的概念
3、戴维南定理求解电路 ※
4、特勒根定理的基本概念 ※
5、互易定理求解电路 教学要求:
掌握电路分析的特殊求解方法,提高分析效率。其它教学环节:
1学时习题课+2学时实践研究:分析电路分析方法的实用性。
第五章 运算放大器 3学时 主要内容:
1、理解运算放大器基本概念
2、利用“虚短”和“虚断”概念来分析和计算比例电路、电压跟随器、加法器电路 教学要求:
掌握运算放大器的基本问题,虚短、虚断。其它教学环节:1学时习题课
第六章 一阶电路 7 学时 主要内容:
1、电容二端电压和电感支路电流初始值的求解
2、0等效电路,求任意支路上的电压或电流f(0+)值
3、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基本概念
4、时间常数τ的求解
5、单位阶跃函数和单位冲激函数的定义、性质和二者的关系
6、卷积积分的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初值的求取、响应的构成、时间常数的求取 其它教学环节:1学时习题课 第七章 二阶电路 2 学时 主要内容:
1、用经典法分析二阶电路的过程
2、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等基本概念 教学要求:
了解二阶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无
第八章 相量分析 8 学时 主要内容: + 1、正弦信号的三要素
2、正弦信号有效值(或最大值)的相量表示法
3、电路定理的相量形式 教学要求:
掌握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其它教学环节:1学时习题课
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7学时 主要内容:
1、阻抗和导纳的关系以及阻抗的求解
2、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复功率的定义,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3、功率因数的求解
4、正弦电流电路的稳态分析(包括:网孔法、戴维南定理求最大功率)
5、串联谐振的分析计算
6、并联谐振概念 教学要求:
掌握复数阻抗电路的分析、谐振。其它教学环节:1学时习题课 第十章 含耦合电感电路 6 学时 主要内容:
1、互感的串联和并联等效电感的计算
2、互感化除法求解电路
3、空心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要求:
掌握互感的方程式求解方法和技巧。其它教学环节:1学时习题课 第十一章 三相电路 5 学时 主要内容:
1、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2、对称三相电源、不对称三相负载电路的概念 教学要求:
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特殊求解方法。其它教学环节:1学时习题课
电路分析实验
教学目的、任务: 电路分析实验课是高等院校电气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验课。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①掌握电位、电压其相互关系,加深对电位的相对性的理解,掌握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②获得本门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的一些基本内容。③了解电路理论在现代化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基本要求: 电路实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的一种实践活动,一般都有三个环节:1.课前预习、2.课堂实习(认真听取教师对实验的要求、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的讲解;测量;记录)。3.课后小结(完成实验报告)。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12=3+3+3+3)
实验一 直流电路中电位及其电压关系的研究 3学时 主要内容:
1、电路中电位、电压的概念。
2、参考点的定义。
3、两者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实验要求:
加深对电位、电压及其相互关系及在不同参考点的测量和计算。其它教学环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二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实验 3学时 主要内容:
1、含源一端口网络开路电压的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方法和补偿法)
2、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的概念。
3、用戴维南、诺顿定理对其等效替代。教学要求:
掌握戴维南诺顿定理,学会用补偿法测量开路电压,加深对等效电路的理解。其它教学环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三 交流电路参数的测定 3学时 主要内容:
1、交流电路中未知阻抗元件参数的测量。
2、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和功率表的测量方法。
3、三电压表法。教学要求:
了解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和三电压表法,掌握功率表法。其它教学环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四 改善功率因数实验 3学时 主要内容:
1、日光灯电路及工作原理。
2、功率因数的提高。教学要求:
掌握日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联接方法和改善它的功率因数的方法。其它教学环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五 单相变压器实验 3学时 主要内容:
1、变压器绕组同名端的判定。
2、变压器空载实验。
3、变压器外特性实验。
4、变压器短路实验。教学要求:
掌握单相变压器的几种实验方法。其它教学环节:完成实验报告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重点:参考方向在电路分析的设置,电路定理在求解电路方程的灵活应用,相量分析法在交流电路中的应用。通过大量具体例题的详细分析、求解,来训练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的掌握,再通过对学生作业的习题集相关问题的详细讲解进一步巩固。
难点:交流电路中参考方向的确定 实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参考点的定义,两者的相互联系与区别。电位、电压及其相互关系及在不同参考点的测量和计算。含源一端口网络开路电压的测量方法。交流电路中未知阻抗元件参数的测量。日光灯电路及工作原理,功率因数的提高。通过理论课程使学生对本实验有充分了解,再通过具体实验来分析、求解来进一步巩固。
难点: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的具体分析。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考试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理论:《电路》,邱关源主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实验:《电路实验》,孙桂瑛,齐凤艳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本专科教材修订版,2002年
参考书:
1、《电路分析基础》,李瀚荪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电路基本原理》,C.A.狄苏尔,葛守仁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3、《基本电路理论实验指导》,蔡雪祥,倪振群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年
4、《电路实验指导》,胡思胜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年
5、《电路实验技术基础》钱克猷、江维澄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
6、《电工基础实验指导书》江家麟、宁超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修(制)订人: 审核人:
2010年 3 月30 日
第四篇: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物体由于发生 形变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 拉力、提力、压力、支持力 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 受力面。测量力的工具是
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 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
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 相
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 同一 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它们分别
作用在 两个物体 上,这两个物体互为 受力物体 和 施力物体。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要发生或已发生 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
反,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
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作用点在物体间的接触面 上,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 重心 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压力的大小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压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
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摩擦力共有三种: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
摩擦力,在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力 小于 滑动摩擦力。增大摩擦力的方
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作用,它不能离开 物体 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
至少要有 两个 物体,它们之间 不一定 接触,其中一个是 施力物体,另
一个是 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它们既是 施力物体,同
时也是 受力物体。力可以产生 两种 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
动状态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 大小、方向和 作用点。力一般用大写字母 F 来
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简称 牛,其符号是 N。用一条
带 箭头 的线段把 力的三要素 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 力的图示,力的示意
图则只表示出 力的作用点 和 力的方向。
第五篇:复习要点
1、针灸学的概念
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运用针刺、艾灸及其它作用方法,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调整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针灸临床的特点(优点):适应症广、疗效明显、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副作用少
2、针刺源于新石器时代,“砭石”-最早的针刺工具。灸法源于旧石器时代:火的使用—灸法产生的前提。针和灸,都属外治法,互相补充。
3、战国至西汉时期:《黄帝内经》分为《灵枢》(针经)与《素问》。
晋代的皇甫谧著有《针灸甲乙经》,确定了349个穴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
宋金元时期即公元1026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为北宋王惟一所著,考订了354个穴位。次年,铸造了两具铜人经穴模型。开创了医学教育教学模型的先河
明代,有徐凤的《针灸大全》、高武的《针灸聚英》、汪机的《针灸问对》、杨继洲《针灸大成》。其中,杨继洲《针灸大成》收集了明代以前有关针灸医学的文献资料,并有大量个人经验,是继《内经》、《针灸甲乙经》之后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清代李学川的《针灸逢源》记载有经穴361个。
4、经络的概念
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它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内部的脏腑同外部的各种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各部的功能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
5、十二经脉的命名组成包括了手/足+阴/阳+脏/腑三方面的内容。
6、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特点:
有固定的流注次序
循行走向有规律
交接传递有规律
体表分布有规律
与脏腑有属络关系
7、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
1、举手直立,阴升阳降。
2、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足之三阳,头外足;足之三阴,足内
腹(胸)。
概况起来,就是: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
之三阴从足走腹至胸
8、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在头面部的分布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厥阴在巅顶
在躯干部的排列是: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在四肢部的分布是:内侧前中后,太阴厥少阴;外侧前中后,阳明少太阳。需要提醒的是: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部位,足三阴经循行排列次序自前向后是足厥阴、足太阴和足少阴。
9、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10、奇经八脉的概念
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分别是:任脉、督脉、带脉、冲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八条。
11、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
1)、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遍布全身。
2)、络属。与脏腑没有直接络属关系,与奇恒之腑联系。
3)、相互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
12、经络在生理上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1内属脏腑,外络肢节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抗御外邪,反应病候
4平衡阴阳,调整虚实
13、经络学说在针灸治疗上的应用主要是“循经取穴”。其理论依据是“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十四经穴
经外奇穴
阿是穴
15、腧穴的主治作用有三种: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
16、腧穴的主治规律可以概况为: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17、腧穴的三种定位方法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体表标志法)
2、骨度分寸定位法(骨度法)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指量法)
18、骨度分寸定位法中各种骨度的分寸:参照表
19、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中如何规定尺寸?
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
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
横指同身寸(一夫法):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
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20、十四经的经穴和经外奇穴
少商穴
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旁约0.1寸
内关
仰掌,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神门
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合谷
在手背的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
外关
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后溪
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
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的穴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太冲
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太冲穴与发怒可消除怨气:生气、发怒症状的病人往往太冲穴出现异常。通过对太冲穴的针灸、按摩等,确实可以疏解病人的情绪 合谷配合太冲合称“四关穴”,临床上常常联合应用。
太溪
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太溪常常用来治疗腰酸,是肾经的主要穴位
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排列顺序分别是:
前 足厥阴肝经
中 足太阴脾经
后 足少阴肾经
内踝上8寸以上
前 足太阴脾经
中足厥阴肝经
后足少阴肾经
天枢
与脐平,在脐旁2寸
足三里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屈膝,髌骨下缘,膑韧带外侧凹陷中。是常用的保健穴位。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古人称: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阳陵泉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阳陵泉常常用来治疗胆囊炎
委中
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和半腱肌腱之间。委中常常用来治疗腰痛
至阴
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至阴穴常常用来治疗胎位不正。
关元
脐下3寸
中脘
脐上4寸
起于胞宫从会阴部沿着后背正中,上行头部,止于上唇系带的经脉是督脉
督脉的作用主要有二:
1、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
2、与人的精神、神志活动有关。督脉的主干行于背部正中,入属于脑
大椎
第七颈椎棘突下。
百会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前发际直上5寸。
水沟
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接处。水沟(人中)经常用于急救
腰痛穴常常用来治疗急性腰扭伤,位置在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间,当腕背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手背掌骨中线,第二指伸肌腱的桡侧和第四指伸肌腱的尺侧
21、刺灸法的要点如下:
22毫针结构分为五部分:
23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其中,仰卧位 适合于身体前部的腧穴,侧卧位适合于身体侧部的腧穴,俯卧位适合于身体后部的腧穴,仰靠坐位 适合于取前头部、颈及胸部的腧穴。俯伏坐位 适合于取后头、项及肩背的腧穴,侧伏坐位 适合于取身体的头部一侧。
面颊及耳前后的腧穴。
24毫针刺法中,持针法分为四种,分别是:
1)、二指持针法
2)、三指持针法
3)、多指持针法
4)、持针身法
25、刺手用来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押手用于固定腧穴,协助进针。
26、进针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针管进针法。双手进针法有包括爪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
27、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一般分为直刺、斜刺、横刺三种
28、行针的基本手法包括:提插法和捻转法
29、针感的概念以及针感的表现?
亦称得气,是指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是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称为针刺感应
针感的表现
• 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如鱼吞饵”。
• 患者会在针下的穴位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感觉,这种感觉可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
30、留针方法中讲述了留针时间,临床治疗中一般针刺的留针时间为30分钟。留针包括动留针和静留针。
1、静留针:当针刺入穴位之后,要安静地留置一些时间,期间不施行其他针刺手
法,到时出针。
2、动留针:当针刺入穴位之后,将针留置一些时间,期间间歇行针,施以各种手
法,以增强针刺感应。
31、出针方法,分别是左手持消毒棉球(棉签)按压针刺部位,右手作-小幅度捻转,慢慢退针至皮下,然后快速拔出。
32、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
晕针
•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
• 原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后,体位不适、或手法过重。
• 症状:患者出现疲倦、头晕目眩、心慌气短、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四肢发
凉等。重者可神昏倒地,四肢逆冷
处理: 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刺之针迅速起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到,给予热茶或温开水饮之,糖水亦可,一般可渐渐恢复。重者在行上述处理后,可选取水沟、素髎、内关、合谷、太冲、涌泉、足三里等穴指压或针刺之。亦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即可恢复
33、灸法的概念 是用艾绒或其它药物放置于体表穴位或病变部位上熏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度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34、艾的艾制品有艾炷和艾条,什么是艾炷?什么叫壮?
• 艾炷:
• 将艾绒做成一定大小的圆锥形的艾团,称为艾炷,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之为一壮
35、艾条:又称艾卷,即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可分为纯艾条(清艾条)和药艾条两类。
36、药艾条的种类很多,并有许多特定的名称,如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等。它们都是艾条,不是针具
37、灸法的作用
一、温经通络祛湿散寒
二、升阳举陷回阳固脱
三、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四、防病保健强身延年
38、灸法的分类
一、艾炷灸
二、艾条灸
三、温针灸
四、其它灸法:灯火灸、天灸
39、将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称艾炷灸
艾炷灸分为直接灸、间接灸,直接灸又分为化脓灸(瘢痕灸)、非化脓灸(无瘢痕灸)。艾条灸包括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种,悬起灸按其操作方法又可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
40、耳廓正面表面解剖名称
• 1耳轮——耳廓外缘向前卷曲的部分。
• 2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又称达尔文结节。
• 3耳轮尾——耳轮下缘与耳垂交界处。
• 4耳轮脚——耳轮深入到耳甲腔的横行突起。
• 5对耳轮——与耳轮相对的隆起处。
• 6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的分支。
• 7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下的分支。
• 8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
• 9耳舟——对耳轮与耳轮之间的凹沟。
• 10耳屏——耳廓前面的瓣状突起,又称耳珠。
• 11对耳屏——耳垂上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
• 12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 13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 14轮屏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
• 15耳甲——是由对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围成凹窝。
• 16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 17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
• 18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41、什么是耳穴?
是指分布在耳廓的穴位,即在耳廓上可用于诊疗病症的区点
42、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是有其规律可循的,它在耳廓正面的排列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及下肢朝上,胸腹部及主躯干在中间。
具体来说,与头面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垂和对耳屏;与上肢相对应的耳穴分布在耳舟; 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盆腔相应的耳穴分布在三角窝;与腹腔脏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甲艇;与胸腔脏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轮脚周围;与耳鼻咽喉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耳屏四周。
43、常用的耳穴
耳中 在耳轮脚处,即耳轮1区
耳尖 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神门 在三角窝后1/3处,即三角窝4区。
对屏尖 在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即对耳屏l、2、4区交点处。
胃 在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4区。
心 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
眼 在耳垂正面中央部,即耳垂5区
44、耳针治疗选穴思路
•(1)相应的部位选穴,如前头痛者选额区;胃痛者选胃区。
•(2)按中医脏腑、经络学说选穴,如针对急性结膜可选肝穴或脾穴、肺穴;皮肤病常
选肺穴;落枕可取肝、胆穴或小肠、膀胱穴等。
•(3)按现代医学理论选穴,如月经不调选内分泌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选交感穴或
耳迷根穴;颈椎病,包括由其引起的肩臂痛、手麻、刺痛、头疼、头昏、耳鸣、胸闷等可选颈或颈椎穴。
45、针灸配穴处方, 基本原则--“循经取穴”,这是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而来的。具体有:近部选穴、远部取穴、对症选穴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