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滤波电路分析经验总结
常用滤波电路经验总结
滤波是信号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滤波电路常用于滤去整流输出电压中的纹波,一般由电抗元件组成.如在负载电阻两端并联电容器C,或与负载串联电感器L,以及由电容电感组成而成的各种复式滤波电路。滤波可分为经典滤波和现代滤波。
经典滤波指的是任何一个满足一定条件的信号,都可以被看成是由无限个正弦波叠加而成。换句话说,就是工程信号是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线性叠加而成的,组成信号的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叫做信号的频率成分或叫做谐波成分。只允许一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成分正常通过,而阻止另一部分频率成分通过的电路,叫做经典滤波器或滤波电路。
滤波是指当流过电感的电流变化时,电感线圈中产生的感生电动势将阻止电流的变化。当通过电感线圈的电流增大时,电感线圈产生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流方向相反,阻止电流的增加,同时将一部分电能转化成磁场能存储于电感之中;当通过电感线圈的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与电流方向相同,阻止电流的减小,同时释放出存储的能量,以补偿电流的减小。因此经电感滤波后,不但负载电流及电压的脉动减小,波形变得平滑,而且整流二极管的导通角增大。
在电感线圈不变的情况下,负载电阻愈小,输出电压的交流分量愈小。只有在RL>>ωL时才能获得较好的滤波效果。L愈大,滤波效果愈好。另外,由于滤波电感电动势的作用,可以使二极管的导通角接近π,减小了二极管的冲击电流,平滑了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从而延长了整流二极管的常用的滤波电路有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两大类。若滤波电路元件仅由无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组成,则称为无源滤波电路。无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有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和复式滤波(包括倒L型、LC滤波、LCπ型滤波和RCπ型滤波等)。若滤波电路不仅由无源元件,还由有源元件(双极型管、单极型管、集成运放)组成,则称为有源滤波电路。有源滤波的主要形式是有源RC滤波,也被称作电子滤波器。
滤波器有四种: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带阴滤波器.如何识别这些滤波器:若信号频率趋于零时有确定的电压放大倍数,且信号频率趋于无穷大时电压放大倍数趋于零,则为低通滤波器;反之,若信号频率趋于无穷大时有确定的电压放大倍数,且信号频率趋于零时电压放大倍数趋于零,则为高通滤波器;若信号频率趋于零和无穷大时电压放大倍数均趋于零,则为带通滤波器;反之,若信号频率趋于零和无穷大时电压放大倍数具有相同的确定值,且在某一频率范围内电压放大倍数趋于零,则为带阻滤波器。
第二篇:滤波电路教案
课题:电容滤波
滤波电路
滤波电路常用于滤去整流输出电压中的纹波,一般由电抗元件组成,如在负载电阻两端并联电容器,或与负载串联电感器,滤波是指当流过电感的电流变化时,电感线圈中产生的感生电动势将阻止电流的变化。老师:滤波电路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叫脉动直流中的交流滤除,减少交流成分,增加直流成分经过整流后,输出电压在方向上没有改变,但输出电压起伏很大,这样的直流电源如作为电子设备的电源大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不能工作。为了改善输出电压的脉动性,必须采用滤波电路。
老师:滤波电路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叫脉动直流中的交流滤除,减少交流成分,增加直流成分。
经过整流后,输出电压在方向上没有改变,但输出电压起伏很大,这样的直流电源如作为电子设备的电源大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不能工作。为了改善输出电压的脉动性,必须采用滤波电路。
课型:讲练结合 一.课程知识:
1.理解滤波的概念,了解常用滤波方式
2.理解电容滤波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其相应的计算、二、课程任务
1、滤波电路的电路分析
2、电容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滤波电路原理,滤波电路特点 难点:滤波电路工作原理
四:知识回顾1、2、二极管的特性 电容的特性
五、教学过程
引子:上一堂课我们讲诉了整流电路及其工作原理,大家发现其作用是吧交流电转变成脉动的直流电。而我要所需要的波形是比较平滑的直流电 这又改怎么获取呢。当变压器次级U2从第一个正半周开始上升时,VD由于单向导电性,正偏、二极管导通。此时电流流过C和RL,说明U2两端电压加在了RL和C上,当RL工作时因为电容C是一个储能元件,此时C处于充电状态,而VD的导通内阻是非常小的 所以C的充电时间会很短 充电就很快。会使得UC跟随U2同时上升到峰值。
当U2从峰值开始下降时,电容C的电压不能突变将出现UC>U2的情况,此时VD由于单向导电性处于截止状态,负载要工作 就必须有电容C充当电源,此时电容对RL放电。而电容放电的时间很长 在电量还没放完之前 下一个周期的脉冲就会到来。所以UC会按指数规律缓慢下降。
直到下一个周期的正半周的到来 二极管会再次导通。但是要注意的是,U2开始上升 必须上升到大于电容电压UC VD才会再次导通,此时电容又被U2充电到下一个周期。这样的过程反复进行就得到一个比较平滑的波形。
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原理与之相同,只是在电压U2的一个周期内导通两次,电容充放电两次,输出波形更加平滑。主要特点:
1、输出电压波形连续且平滑。
2、输出电压的平均值U0提高
3、整流二极管的导通时间比没接电容时缩短。
4、如果电容容量大,充电时间的充电电流比较大,则电容容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C>(3—5)1|2RL
5、输出电压U0受负载变化影响大。
课堂小结:
了解了滤波电路的电路结构,掌握了电容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熟记了电容滤波电路的主要特点。清楚了滤波电路的分类
老师:常见的滤波电路有哪几种?
学生:电容滤波、电感滤波、LC π型滤波 为之后学习相关内容做下了良好的铺垫。
第三篇:滤波电路教案(推荐)
课题:
滤波电路 课型:讲练结合 职业知识:
1.理解滤波的概念,了解常用滤波方式
2.理解电容滤波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其相应的计算、二、工作任务单
1、滤波电路的电路分析
2、电容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滤波电路原理,滤波电路特点 难点:滤波电路工作原理 四:知识回顾
1、二极管的特性
2、电容的特性
五、教学过程
引子:上一堂课我们讲诉了整流电路及其工作原理,大家发现其作用是吧交流电转变成脉动的直流电。而我要所需要的波形是比较平滑的直流电 这又改怎么获取呢。
当变压器次级U2从第一个正半周开始上升时,VD由于单向导电性,正偏、二极管导通。此时电流流过C和RL,说明U2两端电压加在了RL和C上,当RL工作时因为电容C是一个储能元件,此时C处于充电状态,而VD的导通内阻是非常小的 所以C的充电时间会很短 充电就很快。会使得UC跟随U2同时上升到峰值。
当U2从峰值开始下降时,电容C的电压不能突变将出现UC>U2的情况,此时VD由于单向导电性处于截止状态,负载要工作 就必须有电容C充当电源,此时电容对RL放电。而电容放电的时间很长 在电量还没放完之前 下一个周期的脉冲就会到来。所以UC会按指数规律缓慢下降。
直到下一个周期的正半周的到来 二极管会再次导通。但是要注意的是,U2开始上升 必须上升到大于电容电压UC VD才会再次导通,此时电容又被U2充电到下一个周期。这样的过程反复进行就得到一个比较平滑的波形。
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原理与之相同,只是在电压U2的一个周期内导通两次,电容充放电两次,输出波形更加平滑。主要特点:
1、输出电压波形连续且平滑。
2、输出电压的平均值U0提高
3、整流二极管的导通时间比没接电容时缩短。
4、如果电容容量大,充电时间的充电电流比较大,则电容容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C>(3—5)1|2RL
5、输出电压U0受负载变化影响大。
课堂小结:
了解了滤波电路的电路结构,掌握了电容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熟记了电容滤波电路的主要特点。清楚了滤波电路的分类
为之后学习相关内容做下了良好的铺垫。
第四篇: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教案
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教案
我在给12级汽修班讲解整流滤波电路时,发现同学们不太理解工作原理。刚开始是这样讲的:
1. 简单介绍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然后画出桥式整流电路的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2. 讲解整流电路的作用:把交流电转变成直流电。接着讲交流电的特点:电流(或电压)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不断变化。
3. 讲交流转变成直流的过程。为了简化讨论,先不考虑电压的大小,只考虑方向,那么可以将交流电分成正负两个半周:正半周(下正下负)和负半周(下正上负)。
3.1 先讨论正半周(上正下负),此时会产生一个下图中红色线条所示电流。
负载电流方向:从上到下;电压方向:上正下负。
3.2 再讨论负半周,即下正上负。此时会产生下图中绿色线条所示的电流。
负载电流方向:从上到下;电压方向:上正下负。
3.3 整流电路小结:不管是正半周(上正下负)还是负半周(下正上负),负载电流都是从上往下,电压方向都是上正下负。即:输入的是交流电,负载得到的却是直流电。完成了从交流到直流的转变。
3.4 接下来讨论大小。我们知道二极管的管压降是0.7V。也就是说,二极管只在要导通,其管压降(两端电压)一直是0.7V,跟电流大小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只要在输入电压的基础上减去两只二极管的管压降就是输出电压。于是就可以根据输入电压波形画出输出电压波形。波形如下:
3.5 整流电路结论: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当AB端输入正弦交流电(Ui所示)时,OX上就会得到脉动的直流输出电压(Uo所示)。电压(电流)的方向不变(从上到下),大小在变(脉动直流)。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两两成对,交替导通。
4. 接下来讲滤波电路。
4.1 滤波电路的作用:把输出电压变得更加平滑。因为整流之后的输出电压波动很大,很多设备不能使用。
4.2 滤波电路的分类:电容滤波、电感滤波、组合滤波。工程中,用得最多的是电容滤波。因为电容滤波电路简单,成本低,效果好;不好的是给整流二极管带来很大的冲击电流,还会产生高次谐波,对电网有较大影响。电感滤波体积大、成本高(需要用铜或铝做成线圈),多用于大电流场合。组合滤波多用于要求较高的场合。电感滤波之后,往往会加一个电容,电感和电容就组成了组合滤波电路,当然还有电阻与电容组合而成的滤波电路。
4.3 画出电容滤波电路:
4.4 电容滤波工作原理:一种是教材上的解释,电容可以把直流隔断,又可以让交流通过(隔直通交)。整流之后的脉动直流既有直流成分,又有交流成分。电容的作用就是保留直流成分,把交流成分滤掉(交流通过电容返回电源)。这样一来,就只剩直流了。另一种解释是,电容是储能元件。当输入电压高时,输入不光给负载供电,还给电容充电,这时电容上储存有相当的电能,当输入电压由高转低,电容就给负载放电。当输入电压又升高后,又给电容充电。如此周而复始,在负载上就得到了比原来高且平滑的电压。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4.5 经过滤波后的波形如下图所示:
上述波形中,弯曲的部分是输入给电容充电(当然此时输入还给负载供电),直线部分是电容给负载放电。波形的平滑程度取决于R与C的乘积。R与C的乘积越大,波形就越平滑;R与C的乘积越小,波谷就越深。
5. 总结:经过上面的讲述,同学们对整流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理解不透彻;对滤波就是稍微有点概念,对工作原理理解不了。
反思:面对同学们的困惑,我向同一教研组的其他老师请教,他们也想不出好的讲解方法来。我又到网上搜索相关的教案、视频、动画等资料,发现大同小异,跟我讲的大体相当。
1. 后来我想起同学们在听整流时,对为什么会产生图中折线电流表示不理解。于是我在下一个班讲解为什么会出现折线所示电流时换成另外一种讲法。
2. 按电流方向往下走。电流从正极A出发。
这时有两个方向,流过哪些只二极管呢?流过D4不可能(电流方向与二极管方向相反),只能从D1流过。
这时也有两个方向,可从D2流过不可能(电流方向与二极管方向相反),只能经X流过电阻R1。
这时又有两个方向,从D3流过还从D4过呢?把各点电压标上去,就一目了然。假设某一时刻AB间的电压为12V。令B点电压为0V,则A点电压为12V。因为二极管的管压降是0.7V,所以D1的阴极电压是11.3V,D3的阳极电压是0.7V。电流是不能从低电压低的地方流向电压高的地方,所以只能从D3流过。同理,电流到达D3阴极后,也不能经D2流过,只能回到电源负极B。电流流向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D2和D4反向截止,没有导通。我们干脆把D2和D4从图中擦掉,得到下图。
再把图中二极管移动一下位置,得到下图。
同理,当交流电下正上负时,可以得到如下图所示电流:
再做一下变形,即可得到。
经过如此讲述,同学们对于折线所示电流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3. 接下来说说对滤波电路讲解所做的改变。
同学们对于滤波本身没有太多的认识,因此我举一个关于水电站例子说明滤波的作用。
这是一座水电站示意图。水库的上游有很多条河流,把水流到水库储存起来。大坝下游装有发电机。上游河流的水流是不稳定的,时大时小。造成水流不稳定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季节变化、天气原因、农田灌溉、蓄洪泄洪等。而大坝下游的发电机却要求供水非常稳定,要不然发出的电时高时低,用起来很不方便。把上游河流的水流比如成整流之后输出的电流是恰当的:方向不变,大小时刻在变。而供给发电机的水流却要求非常稳定,就好比滤波之后的电压。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在中间建一个水库。当上游戏河流水流大的时候,上游河流的水不光给发电机供水,还把多余的水储存在水库里,当上游河流水流较小的时候,水库就放出一部分水供给发电机,保证供给发电机的水流稳定。此处水库的作用就相当于整流滤波电路中的电容:当输入电压较高时,输入电压不光给负载供电,还把多余的电能储存在电容里,当输入电压由高降低后,电容就把储存在其中的电能释放出来,这样就保证负载上得到了平滑的电压。水电站中,水库越大,调节能越强;整流滤波电路中,电容越大,输出越平滑。
经过这样讲述,同学们对整流滤波电路理解深刻多了。
经过此次改变,我发现给中职生讲课时,要针对他们基础比较薄弱、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特点,做一些改变,力求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举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才能让同学们学得进、记得牢,而不是单纯地把理论讲得多么透彻。有时为了讲清某个知识点,需要反复讲多次,甚至用不同的讲解方法讲多次,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第五篇:滤波技术
有关EMI的一点常识
滤波技术是抑制干扰的一种有效措施,尤其是在对付开关电源EMI信号的传导干扰和某些辐射干扰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任何电源线上传导干扰信号,均可用差模和共模干扰信号来表示。差模干扰在两导线之间传输,属于对称性干扰;共模干扰在导线与地(机壳)之间传输,属于非对称性干扰。在一般情况下,差模干扰幅度小、频率低、所造成的干扰较小,共模干扰幅度大、频率高,还可以通过导线产生辐射,所造成的干扰较大。因此,欲削弱传导干扰,把EMI信号控制在有关EMC标准规定的极限电平以下。
除抑制干扰源以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开关电源输入和输出电路中加装EMI滤波器。一般设备的工作频率约为10~50 kHz。EMC很多标准规定的传导干扰电平的极限值都是从10 kHz算起。对开关电源产生的高频段EMI信号,只要选择相应的去耦电路或网络结构较为简单的EMI滤波器,就不难满足符合EMC标准的滤波效果。
瞬态干扰
是指交流电网上出现的浪涌电压、振铃电压、火花放电等瞬间干扰信号,其特点是作用时间极短,但电压幅度高、瞬态能量大。瞬态干扰会造成单片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的波动;当瞬态电压叠加在整流滤波后的直流输入电压VI上,使VI超过内部功率开关管的漏-源击穿电压V(BR)DS时,还会损坏TOPSwitch芯片,因此必须采用抑制措施。
通常,静电放电(ESD)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对数字电路的危害甚于其对模拟电路的影响。静电放电在5 — 200MHz的频率范围内产生强烈的射频辐射。此辐射能量的峰值经常出现在35MHz — 45MHz之间发生自激振荡。许多I/O电缆的谐振频率也通常在这个频率范围内,结果,电缆中便串入了大量的静电放电辐射能量。
当电缆暴露在4 — 8kV静电放电环境中时,I/O电缆终端负载上可以测量到的感应电压可达到600V。这个电压远远超出了典型数字的门限电压值0.4V。典型的感应脉冲持续时间大约为400纳秒。将I/O电缆屏蔽起来,且将其两端接地,使内部信号引线全部处于屏蔽层内,可以将干扰减小60 — 70dB,负载上的感应电压只有0.3V或更低。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也产生相当强的辐射发射,从而耦合到电缆和机壳线路。电源线滤波器可以对电源进行保护。线 — 地之间的共模电容是抑制这种瞬态干扰的有效器件,它使干扰旁路到机壳,而远离内部电路。当这个电容的容量受到泄漏电流的限制而不能太大时,共模扼流圈必须提供更大的保护作用。这通常要求使用专门的带中心抽头的共模扼流圈,中心抽头通过一只电容(容量由泄漏电流决定)连接到机壳。共模扼流圈通常绕在高导磁率铁氧体芯上,其典型电感值为15 ~ 20mH。
传导的抑制
往往单纯采用屏蔽不能提供完整的电磁干扰防护,因为设备或系统上的电缆才是最有效的干扰接收与发射天线。许多设备单台做电磁兼容实验时都没有问题,但当两台设备连接起来以后,就不满足电磁兼容的要求了,这就是电缆起了接收和辐射天线的作用。唯一的措施就是加滤波器,切断电磁干扰沿信号线或电源线传播的路径,与屏蔽共同够成完善的电磁干扰防护,无论是抑制干扰源、消除耦合或提高接收电路的抗能力,都可以采用滤波技术。针对不同的干扰,应采取不同的抑制技术,由简单的线路清理,至单个元件的干扰抑制器、滤波器和变压器,再至比较复杂的稳压器和净化电源,以及价格昂贵而性能完善的不间断电源,下面分别作简要叙述。
专用线路
只要通过对供电线路的简单清理就可以取得一定的干扰抑制效果。如在三相供电线路中认定一相作为干扰敏感设备的供电电源;以另一相作为外部设备的供电电源;再以一相作为常用测试仪器或其他辅助设备的供电电源。这样的处理可避免设备间的一些相互干扰,也有利于三相平衡。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电子设备系统中,由于配电线路中非线性负载的使用,造成线路中谐波电流的存在,而零序分量谐波在中线里不能相互抵消,反而是叠加,因此过于纤细的中线会造成线路阻抗的增加,干扰也将增加。同时过细的中线还会造成中线过热。
瞬变干扰抑制器
属瞬变干扰抑制器的有气体放电管、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硅瞬变吸收二极管和固体放电管等多种。其中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和硅瞬变吸收二极管的工作有点象普通的稳压管,是箝位型的干扰吸收器件;而气体放电管和固体放电管是能量转移型干扰吸收器件(以气体放电管为例,当出现在放电管两端的电压超过放电管的着火电压时,管内的气体发生电离,在两电极间产生电弧。由于电弧的压降很低,使大部分瞬变能量得以转移,从而保护设备免遭瞬变电压破坏)。瞬变干扰抑制器与被保护设备并联使用。
气体放电管
气体放电管也称避雷管,目前常用于程控交换机上。避雷管具有很强的浪涌吸收能力,很高的绝缘电阻和很小的寄生电容,对正常工作的设备不会带来任何有害影响。但它对浪涌的起弧响应,与对直流电压的起弧响应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例如90V气体放电管对直流的起弧电压就是90V,而对5kV/μs的浪涌起弧电压最大值可能达到1000V。这表明气体放电管对浪涌电压的响应速度较低。故它比较适合作为线路和设备的一次保护。此外,气体放电管的电压档次很少。
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
由于价廉,压敏电阻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瞬变干扰吸收器件。描述压敏电阻性能的主要参数是压敏电阻的标称电压和通流容量即浪涌电流吸收能力。前者是使用者经常易弄混淆的一个参数。压敏电阻标称电压是指在恒流条件下(外径为7mm以下的压敏电阻取0.1mA;7mm以上的取1mA)出现在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降。由于压敏电阻有较大的动态电阻,在规定形状的冲击电流下(通常是8/20μs的标准冲击电流)出现在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亦称是最大限制电压)大约是压敏电阻标称电压的1.8~2倍(此值也称残压比)。这就要求使用者在选择压敏电阻时事先有所估计,对确有可能遇到较大冲击电流的场合,应选择使用外形尺寸较大的器件(压敏电阻的电流吸收能力正比于器件的通流面积,耐受电压正比于器件厚度,而吸收能量正比于器件体积)。使用压敏电阻要注意它的固有电容。根据外形尺寸和标称电压的不同,电容量在数千至数百pF之间,这意味着压敏电阻不适宜在高频场合下使用,比较适合于在工频场合,如作为晶闸管和电源进线处作保护用。特别要注意的是,压敏电阻对瞬变干扰吸收时的高速性能(达ns)级,故安装压敏电阻必须注意其引线的感抗作用,过长的引线会引入由于引线电感产生的感应电压(在示波器上,感应电压呈尖刺状)。引线越长,感应电压也越大。为取得满意的干扰抑制效果,应尽量缩短其引线。关于压敏电阻的电压选择,要考虑被保护线路可能有的电压波动(一般取1.2~1.4倍)。如果是交流电路,还要注意电压有效值与峰值之间的关系。所以对220V线路,所选压敏电阻的标称电压应当是220×1.4×1.4≈430V。此外,就压敏电阻的电流吸收能力来说,1kA(对8/20μs的电流波)用在晶闸管保护上,3kA用在电器设备的浪涌吸收上;5kA用在雷击及电子设备的过压吸收上;10kA用在雷击保护上。压敏电阻的电压档次较多,适合作设备的一次或二次保护。2.1.7硅瞬变电压吸收二极管(TVS管)硅瞬变电压吸收二极管具有极快的响应时间(亚纳秒级)和相当高的浪涌吸收能力,及极多的电压档次。可用于保护设备或电路免受静电、电感性负载切换时产生的瞬变电压,以及感应雷所产生的过电压。TVS管有单方向(单个二极管)和双方向(两个背对背连接的二极管)两种,它们的主要参数是击穿电压、漏电流和电容。使用中TVS管的击穿电压要比被保护电路工作电压高10%左右,以防止因线路工作电压接近TVS击穿电压,使TVS漏电流影响电路正常工作;也避免因环境温度变化导致TVS管击穿电压落入线路正常工作电压的范围。TVS管有多种封装形式,如轴向引线产品可用在电源馈线上;双列直插的和表面贴装的适合于在印刷板上作为逻辑电路、I/O总线及数据总线的保护。
TVS管在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1、对瞬变电压的吸收功率(峰值)与瞬变电压脉冲宽度间的关系。手册给的只是特定脉宽下的吸收功率(峰值),而实际线路中的脉冲宽度则变化莫测,事前要有估计。对宽脉冲应降额使用。
2、对小电流负载的保护,可有意识地在线路中增加限流电阻,只要限流电阻的阻值适当,不会影响线路的正常工作,但限流电阻对干扰所产生的电流却会大大减小。这就有可能选用峰值功率较小的TVS管来对小电流负载线路进行保护。
3、对重复出现的瞬变电压的抑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TVS管的稳态平均功率是否在安全范围之内。
4、作为半导体器件的TVS管,要注意环境温度升高时的降额使用问题。
5、特别要注意TVS管的引线长短,以及它与被保护线路的相对距离。
6、当没有合适电压的TVS管供采用时,允许用多个TVS管串联使用。串联管的最大电流决定于所采用管中电流吸收能力最小的一个。而峰值吸收功率等于这个电流与串联管电压之和的乘积。
7、TVS管的结电容是影响它在高速线路中使用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用一个TVS管与一个快恢复二极管以背对背的方式连接,由于快恢复二极管有较小的结电容,因而二者串联的等效电容也较小,可满足高频使用的要求。
8、固体放电管 固体放电管是一种较新的瞬变干扰吸收器件,具有响应速度较快(10~20ns级)、吸收电流较大、动作电压稳定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固体放电管与气体放电管同属能量转移型。当外界干扰低于触发电压时,管子呈截止状。一旦干扰超出触发电压时,伏安特性发生转折,进入负阻区,此时电流极大,而导通电阻极小,使干扰能量得以转移。随着干扰减小,通过放电管电流的回落,当放电管的通过电流低于维持电流时,放电管就迅速走出低阻区,而回到高阻态,完成一次放电过程。固体放电管的一个优点是它的短路失效模式(器件失效时,两电极间呈短路状),为不少应用场合所必须,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固体放电管的电压档次较少,比较适合于作网络、通信设备,乃至部件一级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