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明确住宅电梯设置标准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明确住宅电梯设置标准的通知
各区(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电梯也逐渐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的电梯选型功能不足等问题日益显现。为进一步做好住宅电梯设置,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年版)以及其他规范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将有关住宅电梯设置要求进行明确,并通知如下:
一、电梯的设置应综合考虑急救功能、消防功能和无障碍通行功能,同时对建筑入口、入口平台、电梯及侯梯厅、公共走道、无障碍住房等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住宅电梯应按以下要求进行设置:
1.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户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额定载重量630kg及以上的电梯,桥厢允许运送童车和轮椅;额定载重量为1000kg及以上的电梯,还能运送家具和手把可拆卸的担架。
2.7~11层住宅每单元可设一台电梯;12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单元设置电梯不应少于2台;12~14层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1台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或屋顶联通。
3.上两条规定设置的电梯,在不超过一个楼梯层可抵达的情况下,应至少有1台电梯保证手把可拆卸的担架平放进出(最小轿厢尺寸为1100mmX2100mm)。
其他未尽事项按照有关规范标准规定执行。
二、开发建设单位要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房屋建筑的功能应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设计单位在住宅电梯设计时,在满足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前提下,还要满足上述要求。各部门应严格把关,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规划部门不得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机构不得发放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并及时提出修改意见要求设计单位修改。
三、质监单位应加强质量监督,凡在住宅建设工程中有关设施的设置与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不符的,不予以工程验收备案,并不得交付使用。
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在我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凡新建包括没有出具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的住宅(含商住两用房屋)项目都应按照上述要求进行电梯设置。
特此通知。
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青岛市规划局
二○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青岛市关于明确住宅电梯设置标准通知的解读
关于明确住宅电梯设置标准通知的解读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住在高层电梯公寓,电梯也逐渐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然而因为多数高层住宅楼宇电梯担架无法通过,出现紧急救助时成为医疗急救的障碍。对此,青岛市人大代表栾少湖建议,高层住宅建筑应强制安装无障碍担架电梯。
2010年3月31日,市城乡建委、市规划局经研究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住宅电梯设置标准的通知》,反映出着政府部门确实从“以人为本”出发,实际解决百姓生活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真正为岛城居民营造一个更为安全便捷、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青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城市建设大提速,建筑越建越高,电梯也成为了市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然而,因1994年建设部编制的《住宅设计规范》中使用了“宜配置”而非“应配置”表述,一字之差,使无障碍电梯成了“非强制”安装设备。正因如此,开发商出于成本的考虑,青岛绝大部分高层建筑没有设置可以容纳下担架的电梯。
住宅安装无障碍担架电梯,将会导致公摊面积增加,电梯设备的采购价格增加,维护成本增加,为了节约开支,大多数开发商在电梯上“能省就省”。目前住宅安装的电梯普遍长度都在1.4-1.5米之间,地面两个对角的长度最多也就1.6米,而医院专用担架的长度为1.87米,无论怎么放,都无法将担架平放在里面。考虑到成本,业主要求将电梯正方体改成能放上担架的长方体,并不过分,而且可以极大弥补现行电梯中缺少的急救功能和消防功能以及无障碍通行功能,有利于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新出台的电梯设置标准,明确规定新建的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单元设置电梯不应少于2台,其中至少1台电梯保证手把可拆卸的担架平放进去(最小轿厢尺寸为1100mmX2100mm)。
未来青岛将把高层住宅设置无障碍电梯当做规划审批的“硬杠杠”。因此,在审批前进行严格把关至关重要。将规范建筑设计和规划建设的每个环节,在建筑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和综合(规划)验收中严格把关,使新开发的高层住宅楼满足居民的应急需求。
第三篇:不同住宅楼梯电梯设置标准
不同住宅楼梯电梯设置标准
一般性标准
6层:敞开楼梯*1 6+1层:敞开楼梯*1 7~9层:敞开楼梯*1+无障碍电梯*1 10~11层:敞开楼梯*1+无障碍电梯*1 11+1层:敞开楼梯*1+无障碍电梯*1 12~18层:封闭楼梯*1+消防电梯*1+无障碍电梯*1+屋顶联通 18+1层:封闭楼梯*1+消防电梯*1+无障碍电梯*1+屋顶联通
19~32层:剪刀楼梯(防烟)*1+消防电梯*1+无障碍电梯*1+屋顶联通
专业性标准
楼梯的设置标准:
(1)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2)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宜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3)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1.20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过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4)楼梯井宽度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标准:
(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对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 m2,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不应小于10m2;对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m2,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 m2;对于人防工程不应小于10m2。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消防电梯设置标准:
(1)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
(2)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0m2;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m2。(3)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4)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5)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6)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它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7)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计算确定。(8)消防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9)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10)消防电梯轿厢内应设专用电话;并应在首层设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11)消防电梯间前室门口宜设挡水设施。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排水设施,排水井容量不应小于2.00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
无障碍电梯设置标准:
1、轿厢
(1)电梯门开启净宽大于等于0.8m(2)轿厢深度大于等于1.4m;宽度大于等于1.1m(3)轿厢正面侧面设0.8~0.85m高的扶手
(4)轿厢侧面设高0.9~1.1m带盲文的选层按钮(5)轿厢正面高0.9m处至顶部应安装镜子
(6)轿厢上下运行及到达应有清晰显示和报层音响
2、候梯厅
(1)候梯厅深度大于等于1.8m(2)按钮高度0.9~1.1m(3)电梯门洞净宽大于等于0.9m(4)清晰显示轿厢上下运行方向和层数位置及电梯抵达音响(5)每层电梯口应安装楼层标志(6)电梯口应设提示盲道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居民住宅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居民住宅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京质监特设发„2011‟153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居民住宅电梯
安全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局),各区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房管局),各物业服务单位,各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各有关单位:
住宅电梯的安全使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和生命财产安全。为进一步规范住宅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全面提升本市电梯使用管理水平和日常维护保养质量,现就做好居民住宅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明确责任主体,保障住宅电梯安全使用
住宅电梯的安全责任由业主负责。业主委托房屋管理单位或物业服务单位管理的,按照委托合同约定确定安全使用管理责任人和安全使用管理责任;业主共同决定直接委托专业维保单位提供管理的,业主是安全使用管理责任人。
业主、房屋管理单位或物业服务单位,应当与电梯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合同,约定维护保养的内容和要求,包括维保的时间频次与期限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等。维保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和本市电梯维保地方标准提供电梯维保服务,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电梯的安全技术性能负责。
二、加强使用管理,切实做好住宅电梯安全工作
使用管理责任人要加强对住宅电梯的安全管理,严格执
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对电梯的使用安全负责,切实落实以下要求:
(一)建立、完善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电梯出厂随机文件、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报告、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二)与取得电梯安装、改造、维修或制造资格的单位签订日常维护保养合同,应当保持维护保养单位的相对稳定,并对其维护保养工作进行监督,保证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正常开展维护保养工作。
(三)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在电梯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并在检验合格后,及时更换张贴“检验合格标志”。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得继续使用。
(四)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取得相应资格,持证上岗。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电梯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电梯并及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五)房屋管理单位或物业服务单位发生变更的,原单位应当及时将物业服务期间形成的电梯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和定期检验等技术资料,以及电梯产品随附资料和运行记录完整地移交给新单位;新单位应当自物业服务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向电梯使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办理电梯使用登记变更手续。
(六)按照本市物业服务标准的相关规定,实施电梯24小时运行。
三、加强维护保养,保证电梯符合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取得相应资质的电梯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承担。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保证电梯符合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切实落实以下要求:
(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和北京市强制地方标准《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规则》的规定,切实加强对居民住宅电梯的维护保养,强化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强化人员培训,强化制度落实,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二)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告知使用管理责任人;发现严重事故隐患,在告知使用管理责任人的同时,还应及时向所在地区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三)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规定,做好电梯的自检工作,并积极配合电梯检验检测机构落实各项工作要求。
(四)注重利用先进科技手段,提升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质量。按照质监部门关于推进电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有关工作要求,积极推进建立电梯安全监测信息平台,对电梯日常安全运行状况、日常维保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统计分析,对电梯故障报警信息及时进行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
四、加强老旧住宅电梯安全管理,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新、改造
(一)电梯使用管理责任人、维护保养单位应加强对老旧住宅电梯的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对于使用时间较长(一般指使用12年以上)且上一定期检验时经复检方合格,或运行过程中故障较多的电梯,电梯维保单位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提出相应评估意见(评估结论包括:运行正常、需要维修、需要改造或需要更新)。对于评估结论为“需要维修”、“需要改造”或“需要更新”的电梯,还需提交使用管理责任人审核确认。
(二)使用管理责任人对电梯维保单位评估结论有异议的,应委托市住建委和市质监局认可的安全鉴定机构对电梯进行安全鉴定。电梯安全鉴定结论为“需要维修”、“需要改造”或“需要更新”的,安全鉴定机构除书面告知使用管理责任人外,还应同时上报市、区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记入房屋建筑安全管理信息档案(电梯安全鉴定办法将另行制定)。
(三)使用管理责任人对于经电梯维保单位安全评估(审核确认无异议)或经安全鉴定机构安全鉴定需维修、改造或更新的电梯,应当依据《北京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及时组织落实整改资金,组织电梯维修、更新和改造,消除安全隐患。
五、加强安全监管和舆论监督,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各区县质监局(分局)、住建委(房管局)应按照各
自职责,切实加强对电梯使用管理责任人和日常维护保养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相关法规、标准和规定的执行,落实安全责任。依法严肃查处电梯维保、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做好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工作。同时,注重发挥各种媒体的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加强居民住宅电梯安全知识的普及宣传,增强人民群众安全乘梯意识和对电梯安全的认知程度,共同做好住宅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工作。
二 ○ 一 一 年 四 月 一 日
第五篇:沈阳市关于进一步明确高层住宅楼电梯收费问题的通知
《沈阳市关于进一步明确高层住宅楼电梯收费问题的通知》(沈价发[2004]125号)各物业管理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电梯收费行为,加强高层住宅楼电梯收费管理,保障业主和物业管理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我市高层住宅楼电梯收费存在的有关问题,现将具体问题明确如下:
一、电梯运行服务收费标准,每月每人12.00元。
二、电梯运行服务收费按月或按季收取,人数按常住人口计算,学龄前儿童免收。
三、临时居住人员按照上述标准收取。
四、电楼运行时间为全天二十四小时,定时开放电梯的,物业管理单位应参照上述收费标准,根据运行时间,酌减电梯收费标准。
五、高层住宅楼设有地下停车场的,一层住户应交纳电梯运行服务费,高层住宅楼无地下停车场的,一层住户可不交纳电梯运行服务费。
六、设有电梯的高级公寓、商住楼和中高档住宅小区,在物业管理服务费中已经确定含有电梯运行服务费的,不得另行收取电梯运行服务费。
七、装修期间的电梯运行服务收费标准,将根据住户的装修时间、装修面积和工作量等所发生电梯运行费用情况,另行确定。
八、对本通知中未规定的电梯其它收费,物业管理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与业主协商议定。
九、凡违反上述规定的,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予以处罚。
二00四年七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