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速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提升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
加速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提升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效
能和公共服务能力
在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时期,经济转型、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等各领域日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撑。近年来,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电子政务建设是提升各级政府政务服务平台功能与效能的重要动力和引擎,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提升我区政府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进而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十二五”期间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中,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成为核心的要素,而政府网站在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方面担当起了重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可以使用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方式进行政府信息公开。实践证明,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对信息的公开具有及时性、完整性、充分性和稳定性,以及信息与其载体的不可分割性、可查询性、可累积性,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此外,利用政府网站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接受并处理群众求助、投诉、咨询和建议等,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参政议政、监督政府的良好环境。通过互联网所特有的实时性、开放性、交互性特点,构架政府与企业、市民之间的信息桥梁,为百姓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因此政府网站也是贴近百姓、服务于民的直接体现。因此,充分发挥网络民主,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
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新时期建设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的现实要求。
在04年11月5日,龚书记曾提出:“要审时度势,提高认识,深刻领会掌握信息技能的重要意义,是提高党政干部的信息应用和管理水平,不能单纯理解为一个干部素质教育问题,更应当看到,这是一个牵动全局、影响深远的战略问题。”当时,他就把电子政务作为战略问题来看。近几年来,电子政务作为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的有效手段。从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管理和组织,及时把政府决策程序、服务程序、办事方法、结果等向社会公开,更好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作用,搞好政府信息公开。要完善网上办事功能,积极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审批和网上监管等方式,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党中央、国务院对电子政务建设也高度重视2010年10月15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专门就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提出意见: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好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网络平台,方便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办事。同时,就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等工作,都强调要加强行政执法的信息化建设,如“推行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执法案卷评查、质量考核、满意度测评等工作”。中央明确要求为我区下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搭建我区政务服务信息化平台,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以《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指导,以《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和《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到了, 推进海峡两岸信息化合作建设平潭智慧岛,着力探索两岸信息化合作新模式,把我省建设成为海峡两岸信息化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通过产业合作、信息服务合作,推进两岸对接,加快电子商务与邮政快递合作,推动闽台电子商务与两岸物流的对接与发展;实现电子证书交换核查;加快“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及育成中心”和“台湾正品网”项目建设。加强两岸通信、互联网、电视运营商合作,努力构建服务两岸民众和岛内企业的电子商贸服务平台及智能化生活信息平台。建设海峡计算数据和信息服务云中心,利用物联网技术,推进建设基于云中心的智能旅游、智能通关通检、智能园区、智能商业和智能政府信息服务等系统和应用。建设信息化教育培训合作基地,积极承接台湾新一代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吸引台湾投资物联网、新型信息材料等高端电子信息产业,整体提高产业承接对接能力,形成两岸信息化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
三、实施电子政务资源整合。
(一)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综合利用,无疑是电子政务如何统一集中的管理,如何统一的工作模式,保障部门综合行政效能的重要环节。由于当前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系,自然造成了电子政务建设以条线推进为主,不同行业部门各自为政,相互独立,信息资源的共享比较困难,信息孤岛现象比较突出。这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相关部门间业务的重组优化和协同办理,影响了机关行政效能的进一步提高。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提高机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就必须在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的基础上,把工作的重点转向部门业务的协同处理和信息资源的联合共享上来,进一步加强跨部门信息系统的建设,减少信息在机关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流转环节,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提高职能部门的综合信息化水平。如青岛市提出“一体化”的电子政务建设思想,江西省电子政务建设始终坚持“五统一”原则,都是将电子政务建设从信息割据走向整合共享、从各自为政走向联合协同,有效解决了“技术鸿沟”、“信息孤岛”等问题,既节约了政府投资,又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二)目前一些政府网站互动平台,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不高,对公众的意见、建议、留言、调查等处理与反馈机制没建立或没健全,对政府诚信造成影响。政府要时时刻刻保持积极主动,不仅要让群众第一时间看到政府依法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而且要要让群众参与到政府信息公开当中、行政决策当中。政府要反应迅速,就各类经济社会焦点、热点向公众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第一时间对公众提出的意见进行反馈;政府要反应准确,对网民意见进行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反馈。总之创建服务型政府与公众之间广泛搭建有效互动载体是非常有必要的,包括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网上审批、网上投诉等各类平台。互联网虚拟化、扁平化的特征以及网上信息传播速度快、扩散广的特点,对政府行政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这其中包括对公众申请政府信息的答复,公众投诉、咨询件的处理,等等。总之,要广泛搭建互动平台,要时刻关注政民是否互动和互动效果,实现电子政务建设“以人为本”的终极目的,有效的政民互动则是检验政府门户网站生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政府门户网站的基本功能之一,互动交流正在成为服务群众的窗口、联系群众的纽带、构建和谐的桥梁。互动交流质量成为政府门户网站服务质量的“试金石”。
四、加快推进政府门户网站的国际化进程。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各城市间的与国际交流日趋活跃,特别是像大连这类外向度比较高的城市,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领域非常广泛,要让世界了解大连,就必须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的外文版推介、宣传、展示大连。事实证明,近年来来大连投资置业和旅游观光的国际大公司和海外游客绝大多数都是通过登录大连市的政府门户网站外文版网站来了解大连。近年来,“中国大连”一直加强外文版建设,目前已经有英、日、韩、俄文和西班牙文版块,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国际化程度评选”中,“中国大连”外文版荣获“优秀外文版”奖,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获奖网站之一。因此,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中,要进一步增强网站外文版的全面性、实用性和互动性,使政务服务的功能进一步完善。
三、对大连市运用电子政务提升政务服务功能与效能的思考
近年来,大连市持续推进了包括电子政务资源在内的行政服务资源整合,将政务公开、行政审批权、电子政务、信息发布、行政投诉办理等职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政务服务效能的显著提升奠定了体制机制基础。下一步,要以落实“十二五”规划为重要契机,加强政务服务与信息化技术的资源整合,突显合力效应;要强化信息化技术对政务服务的嵌入与规范,实现流程再造。
(一)加强规划指导,推进电子政务长远和统筹建设。要结合党和国家对服务型政府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结合大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及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编制好《大连市电子政务建设“十二五”规划》,重点解决电子政务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的理顺问题;全市政府系统数据之间缺少交流、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数据交换体系问题;公众交流平台、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电子认证服务等地方法规的制定的问题及建立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教育体系问题,等等。使全市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问题逐步推进解决,为提升政务服务功能与效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二)完善信息公开平台,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搭建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各类公开、办事平台。开发建立“大连市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管理系统”和“大连市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网”,在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
部门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着重规范和监督医院、学校、公交、公用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工作,与“大连市政府信息公开管理系统”及“政府信息公开网”组成全方位的政务事务公开信息化平台体系。
(三)建立网上审批平台,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率。根据企业和市民实际需求,不断优化网上审批业务流程和环节,便于企业和市民快速掌握和应用;推进各审批部门间的注册登记审批信息共享,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加强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业务的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确保网上审批系统24小时畅通无阻。第一时间排除企业或市民在网上审批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开设专门的网上渠道,及时回应企业或市民对网上审批业务的咨询、建议或意见。在区市县、先导区建立与市级网上审批系统资源共享、有效对接的二级子系统,使网上审批成果不断向基层拓展延伸。
(四)拓展网上办事平台,提升政府为民服务的便捷度。继续拓展“网上办事”的广度和深度,增加办事事项,细化服务内容,完善情景导航,使关系民生的水、电、气、教育、医疗、住房、通信等事项全部实现在线办理。进一步提高“在线访谈”质量,增加视频直播次数,拓展互动方式,使市民与各地区、各部门领导实现面对面沟通。建立全市政府系统短信通知平台,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加大“中国大连”外文版内容更新和运维力度,不断提升网站国际化程度。
(五)推进依法行政的信息化建设,强化群众对政务服务工作的监督。统筹、规划开发应用软件系统,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推行执法流程网上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执法案卷评查、质量考核、满意度测评等工作,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网上行政投诉渠道,加强群众对行政行为的网络监督。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实践充分证明,没有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推进,就没有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的新进展和新跨越。因此,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提升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功能与效能,进而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十二五”期间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第二篇: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建设
四大举措——打造劳动保障服务品牌
为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建设,慈溪市行政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分中心坚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把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抓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实打实地为老百姓提供优质服务,精心打造劳动保障服务品牌。并推出四大新举措:
一、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窗口不断加强政策业务培训,开展学习交流,总结业务经办中碰到的问题和对策,不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更优质的服务态度、更完善的服务设施,更高效的办事效能服务广大办事企业和群众。
二、完善制度建设。服务窗口推行“AB”岗工作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一次性”告知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使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努力创造高效便民的服务环境,树立窗口服务大厅的良好形象。
三、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主动走访各个街道及部分社区和企业,深入企业车间了解情况,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设法帮助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有关行政审批业务知识培训指导,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服务,深受广大办事企业和群众欢迎。
四、阳光服务,接受群众监督。针对劳动保障部门政策多、变化快,劳动保障业务种类多、程序复杂,劳动保障政策社会关注、百姓
关心的特点,不断创新政务公开形式,抓好重点突破,倾力打造阳光政务,全面提升工作透明度,使每位窗口工作人员时时自我警醒、接受群众监督。
2011年1月至今,已完成120余家企业的特殊工时制审批;职工正常退休4600余人;其中病退、特岗提前退休170余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2家。
第三篇: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达拉特旗人民医院doc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达拉特旗人民医院推进能力建设
达拉特旗卫生事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前些年由于受市场化改革大气候的影响,办医方向一度偏离,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地位发生了动摇,医疗卫生单位纷纷搞起了承包、租赁、拍卖,比较明显的就是旗人民医院实行了承包,旗中医院和一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转制,流失了大量医疗卫生资源。管理体制落后,投入又不足,使得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经济效益严重下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全旗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旗委、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局审时度势,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提升服务能力、改善服务态度为重点,以惠及民生为根本,采取“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先易后难、边试边推”的方式,推广较成熟、见效快、易操作的惠民便民服务措施,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公立医院改革的实惠。
一、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多方筹集资金,全力改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资2.3亿元,新建了拥有620张床位的旗人民医院;二是强化设备投入,全力提升公立医院诊疗水平。旗人民医院先后筹集资金1亿多元,购置了核磁共振、螺旋CT仪、C型臂光机等大型医疗设备,在全市旗区级医院达到一流水平;三是多措并举,全力加强人才队伍2-
与北京安贞医院、北医三院、北京朝阳医院等多家三级医院,建立了稳定的协作关系、对口支援关系和远程会诊关系,并积极开展新项目引进新技术,累计引进和开展了三级医院开展的二类技术:妇科内镜诊疗(成为我市首批获准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之一)、心血管介入治疗、髋关节、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镜技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切除术等6项新技术、新项目,累计完成了4298例,显著提升了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新成立的肿瘤治疗中心是鄂尔多斯市肿瘤治疗手段最全的一家;
(三)推行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制定《达拉特旗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筛选42个病种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实现的病种,并从42个病种中选择了5个常见病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这5个病种覆盖了5个专业,涉及7个科室,分别是心血管内科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普外科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骨科的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儿科的支气管肺炎、妇产的计划性剖宫产等5个病种。截止2012年11月,累计治疗1970多例,入径率达64%以上,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与同类患者相比,平均住院日缩短2天,缩短了术前住院日。杜绝了不必要的检查和重复检查,医疗费用平均减少10%以上,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四)建立药品管理相关制度,规范药品采购行为。先后建立药剂管理制度、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管理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制度,药品新品种准入筛查制度及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所有药品实现了集中采购,并按照中标目录购进招标药品,严禁从非法渠道采购药品,确保临床用药安全。2010年以4-
信息化程度与现代化三级医院持平。
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中,旗人民医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全面树立公立医院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好医改各项工作任务,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努力让群众看好病,以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让领导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第四篇:围绕效能建设主题 提升服务能力水平(效能建设学习体会吴钢)
围绕效能建设主题 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学习体会
XX分局 XXX
2010年,我将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保增速、促转型、上水平、抓特色、强队伍”的工作主线,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定发展信心,合力配合王局,积极谋划工作,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努力提高专业服务质量,进一步服务好群众、服务好企业、服务好社会。
一是围绕“三个敢于”,进一步增强使命感。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面向企业、群众为着眼点,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围绕这一中心,结合实际,对照科学用地、依法用地、优化国土服务环境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调研,联系实际,查找问题,深刻反思,做到整改动作快,措施实,力度大。
二是围绕“三个竭尽”,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对内,积极查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制定扎实的整改工作措施。从规范机关行为、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入手,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过错追究制等规定,切实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对外,广泛征求提高机关作风和工作效能的合理化建议,形成内外监督、合力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良好格局。
三是围绕“四有理念”,进一步发扬“三创”精神。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动脑筋,认真研究,找准发展与政策的对接点,为我镇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要加强与上级的联系,以规划修编、万顷良田建设为契机,全方位做好“资金、空间、用地指标”的争取。对于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生态环境项目,予以超前、高效、全程服务。一是抓落实要快。应对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局面,关键在于快速行动。对于局党组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我们要强化时间观念、进度观念、效率观念,政策要快落实、工作要快上手,快速推进各项工作。二是抓落实要细。要主动与招商、建设、经服中心等部门进行沟通,摸清今年的用地量、位置等情况。同时,责任分工要更细,什么人抓、什么时候抓到什么程度、抓不好怎么办也要细化。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环环相扣、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三是抓落实要好。对局党组决定的各项任务,要不遗余力,切实抓紧抓好。特别是对今年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都要不分分内、分外,主动承担,不推不拖,密切配合,全力支持,要抓出成效。
2010年3月5日
第五篇:提升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 加速推进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提升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 加速推进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长宁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曾 健
村域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基本单元,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发展壮大村域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意义重大。作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长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千方百计提升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尽快解决制约农村发展难题。
一、正确认识,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的科学内涵 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是指村域内各行为主体(包括农户、村办企业、各经济合作组织等)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作为独立运营的经济实体依靠各行为主体及其相互间协作能够主动地获取信息、自主决策并赋予实施,使村域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并最终使村域获得并保持动态竞争优势的能力。
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具体包括农户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村域集体经济的协调发展能力、村办企业的自生能力、村干部的开拓能力、村域内经济组织的发展能力等,还包括各行为主体间的彼此联系、密切合作,所形成的网络的整体发展能力。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环境,村域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是不一样的,如在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村域经济各行为主体的发育程度相对较高,且外向性突出,网络联系频繁,整体水平较高,尤其体现在村域集体经济、各种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专业化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等;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村域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多发育不完善,尤其是村域的集体经济、各种专业化经济组织等寥寥无几。具体到长宁,村域集体经济基本没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少之又少且发挥作用不明显,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长宁村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几乎与村域农户经济发展能力相当,即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就可大致反映出村域发展能力,农户经济几乎就可等同于村域经济。
二、找准差距,迎难而上,切实增强提升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的紧迫感近年来,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虽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为村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但以村级行政区划为地域范围的长宁的村域经济发展仍十分落后。拿长宁与苏浙等沿海村域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苏浙等沿海地区的村域经济比较发达,其所有制结构也较为合理,基本形成了农户、集体、工商业主“三足鼎立”之势,产业结构转向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体、服务业为支撑的“三产协调”发展局面。以“天下第一村”——江苏省华西村为例,现有企业58家,固定资产达21亿元,人均GDP达300万元;“华西村”股票1999年上市,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以村命名的上市公司,成为“中国农村第一股”。而长宁,村域经济至今仍是以农户家庭经济为主体,呈现出“一单”、“一小”、“一短”的状况,即经济结构单一,仍以传统种养为基础,加工类企业基本没有;产业规模小,除烟草等极个别产业外,基本上是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果品、蔬菜等主要农产品基本上是以原料形式销售。
影响村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可归结为两方面:
(一)从外部环境看。一是受历史、地理、自然条件等的制约,使得村域经济在发展空间上受到限制,滞后于发达地区。二是作为生产要素的农村土地改革进展缓慢,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制约了土地的规模化流转,造成了小规模的家庭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矛盾异常突出。三是政策性支农弹性有其限度,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存在“离农倾向”,导致资金缺乏,制约了村域经济的发展。
(二)从村域经济主体自身看。一是经济发展能力弱。这是造成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不足的关键因素。比如在对资本的积累和运用上,我们的绝大多数农户有了钱想做的第一件事可能不是如何扩大投资获取更大的利益,而是想把房子修得宽敞一点、家居添置得漂亮一点;在经济发展上,以近几年我们自认为发展较好的开佛乡佛梨村为例,虽然乡村旅游已具有一定规模,在县内及邻近区县也小有名气,但农户各自为政,以种植、养殖收入为主的传统作业方式未得到根本改观,到目前也没有借助优势发展起村办企业、没有组建起功能完善且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村域经济实体。二是环境利用能力弱。应该说随着宜长路、江长路的修通,省级百亿元工业集中区的打造,成贵高速铁路、宜泸渝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蜀南竹海、梅硐竹石林等景区景点的打造等,为长宁的很多村都营造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但目前,真正抓住、真正利用这些优势并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的村及农户却很少,这说明我们把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机遇、发展优势的能力还很欠缺。三是适应社会的能力弱。突出表现在,很多农户对土地过分依赖,离开了土地就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一现象在征地拆迁中反映得尤为明显,如一些被拆迁户因找不到新的生活来源,为了要一些超标准的补偿,一而再再而三的上访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四是自身发展能力弱。作为村域经济主体的农民受教育程度和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的次数偏低,特别青壮年,很大部分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市场观念和商品意识淡薄,劳动效率低,发展经济的能力和素质不高,发展村域经济的思路不够开阔、不够活跃,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缺乏足够认识。缺少能人、专家的引领,对生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摸索着解决。带领广大农户发展生产的村社干部,很多眼光不够开阔,开拓能力、科学决策能力不强,缺乏敢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魄力,不能站在未来谋发展,不能跳出圈子抓机遇。各村域经济主体之间联系不够,各自为政、各行其事的现象较为突出,合作意识不强。此外,受外出务工大潮影响,作为村域经济发展中坚力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比例居高不下,留守人员多为老人或小孩,身体条件、发展欲望、知识阅历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的增强。
三、创新模式,科学发展,努力提升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加速推进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据有关专家分析,未来村域经济发展将呈现十大趋势:一是村域数量呈进一步减少态势;二是村域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但弱势地位难以根本改观;三是村域经济发展模式更趋多元化;四是村域经济差异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呈扩大态势;五是村域集体经济将重现活力;六是村域经济活动外向性逐渐加强;七是专业化合作组织迅速崛起;八是村域土地流转将加快且方式多样化;九是影响村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更趋复杂;十是文化积淀与整合对村域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
如何才能在这十种发展趋势中找到适合长宁发展的具体路径?如何才能推进长宁的村域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当前,必须以项目工作为抓手,创新管理、服务、发展“三种模式”,强化项目支撑、组织保障、综合服务、协调发展“四种能力”。
(一)坚持以项目工作为抓手,强化项目支撑能力。项目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财源点,是提升村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的力量之源。纵观村域经济发展得好、取得突破性成效的地区,都是项目工作抓得牢、做得好的区域。比如位于成都锦江区城乡结合部的红砂、幸福、万福、驸马、江家堰、大安桥6个行政村,之所以能打造成闻名全国的“五朵金花”,就在于抓好了“幸福梅林”、“东篱菊园”、“荷塘月色”、“江家菜地”、“花乡农居”五个观光农业项目。反观长宁,抓项目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县、乡两级,大部分村级组织及其村干部抓项目的意识还很淡薄,上级安排什么项目就干什么项目,别人来投资什么项目就干什么项目,自己没有主见,没有规划,没有长远打算。在村域经济发展中,村干部作为主体中的主体,要牢固树立抓项目促发展的思想,把促进经济发展的主攻点放在抓项目、引资金、创办新型经济实体上;要抓住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新型村庄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及临城、临路、临港、临园等机遇,结合村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认真策划、科学论证1—2个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具有特色、能支撑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并建立能引领未来发展的项目库;要引导农户围绕村域发展总体规划、总体目标、总的项目发展要求,发展子项目、小项目,强力推进户户有项目、人人干项目,一村有一品、一村有一业格局的形成。
(二)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村级组织保障能力。一是强化“村为主”意识。村级班子是村域各项工作的核心,要积极发挥其对村域经济的直接组织和推动作用。村级组织要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等发展模式,以村为单位选择发展项目,调整产业主攻方向。县级主管部门和各乡镇要学习、借鉴并总结推行村支两委交叉任职、村支“两委合一”等成功经验,利用村支“两委”换届之机,有效解决村支两委“两张皮”的问题。乡镇和村级党组织要积极动员和培养有开拓能力、有创新精神、视野开阔、善抓机遇、懂经济、有威信的能人担任村组干部,要动员不能胜任工作的现有村组干部从大局出发,主动让位放权。二是探索成片管理模式。随着改革的深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快速推进,村域经济社会发展牵涉面越来越广,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要大力推行分片设立党总支、村企联建党组织、跨村联建党支部等模式管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事务。如工业集中区建设涉及的开佛乡龙门、马村、羊
五、顺河等村和长宁镇曙光村、大坪村,佛来山景区打造涉及的佛梨、顺河、两合、马村等村,与蜀南竹海景区旅游产业发展联系紧密的竹海镇龙山、联山等村,就可探索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这样即可满足自然资源分布、公益事业的兴办、同一产业的发展和跨村矛盾的调处等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也填补乡镇和村条块管理留下的空白,还能突破发展区划界限,平衡村与村之间的利益需求,整合区域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搭建起农村经济发展网络,拓宽发展空间,组织规模化生产经营。
(三)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村域经济综合服务能力。一是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能帮助群众有效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将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走向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要借助旅游资源、特色养殖、工业集中区建设、新型村庄建设、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积极探索建立乡村旅游协会、特色水产养殖协会、村庄建设施工协会、工业集中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作服务组织和各种经济联合体等新型农村经济合作服务体系。要通过各类经济组织,通过“能人+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多种合作形式,大幅降低农户与市场之间的组织成本、交易成本,帮助农户有效规避部分市场风险,广泛开辟就业岗位,有效增加群众收入。二要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加快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是村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要在国家政策框架内,在维护原来的土地权属和使用权的前提下,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制度,成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介服务组织,积极探索宅基地置换、“撂荒地或粗放经营地转包”、“大户或场园主租赁”、“承包户或各村组之间互换地块”、“以‘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进行土地核价入股”等有效的流转模式,提高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利用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创新发展模式,强化村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力。把地缘、人缘乡村转变为业缘乡村,实现产业兴村是提升村域经济发展能力的需求。结合长宁实际,当前应重点发展5种村域经济模式。一是大力发展工业主导型经济。“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工业是现代经济的脊梁,同时也是强化村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撑,积极转变传统农业经济格局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是村域经济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县长宁镇大坪村、曙光村,开佛乡顺河村、羊五村,铜鼓乡红星村、星火村等都具有了发展工业主导型经济的良好条件,要抓住机遇,集中精力培育集体经济实体。要围绕工业兴农业、兴旅游,根据现有企业如酒厂、食品加工厂、竹工艺品加工厂等所需原料,发展壮大优质粮油、优质水果、高产竹林等原料基地,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要依托农业、旅游办工业,结合优质粮油园区、特色水产养殖园区、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园区建设和五大旅游景区打造,兴办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旅游食品加工、旅游小商品加工等企业,打造“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实现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各村域经济主体,要积极改善基础条件,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开展招商活动,努力争取一些工业企业向村内辐射、转移,逐步实现农民市民化,农村工业化。二是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经济。成都锦江区三圣乡通过挖掘梅、菊、荷等花文化内蕴,将花乡资源开发与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紧密结合打造出“五朵金花”,可谓资源开发型经济的典范。开佛乡佛梨村利用独特的生态农业、佛教文化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实践,也为我们发展资源开发型经济做出了表率。长宁各村域经济主体具有的相对优势资源很多,要尽快对潜在资源进行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优势。特别是具有明显交通区位优势、产业发展优势的村域经济主体,要先行先试,在全县尽快建成一批规模种养、观光旅游、传统加工制作等特色鲜明的专业村。在发展资源开发型经济中,要拓宽视野,不仅要充分利用竹木、花草等自然资源,还要充分挖掘民俗风情、传统工艺、民间秘术等人文资源。在开发自然资源过程中,要走“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建设”的良性循环之路;在人文资源的开发上,要在发展中体现传统特色,在创新中挖掘文化特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三是大力发展品牌型经济。品牌是无型资产,是产业升级、产品增值、市场流转的加速器,它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华西村创造出的“华西村”和“仁宝”两个驰名国内外的品牌,不仅使华西生产的产品远销40余个国家和地区,还使华西的产品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长宁虽也创立了“佛梨”、“长裙竹荪”等品牌,但不亮、不响,很多还停留在“名字”层面,经济和社会效益都不明显。各村域经济主体要从华西村等具有代表性的发展典型中获得启示,总结经验,探索规模。当前,各村域经济主体要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益,形成市场影响力,创造形成品牌的基础条件;要选准一两个主攻方向,致力开发有生命力的大品牌、好品牌;要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功能;要注重品牌包装和宣传,挖掘文化底蕴,提高品牌的综合竞争力和效益。此外,在发展品牌经济过程中,既要注重单个产品的品牌开发,如前面提到的“佛梨”、“长裙竹荪”等,同时也要注重地理标志性、产业化、园区化品牌的开发和利用,如乡村旅游、特色效益农业园区等。四是大力发展能人带动型经济。能人带动型经济即依托土专家、土秀才等能人资源,帮助其他群众走上致富路,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硐底镇养猪专业户旷银忠通过“母猪寄养”带领群众致富,打工仔周国玺通过外出务工带回资金技术创办企业促进群众就业等典型事例,充分说明了长宁的能人们可以带动村域办一项事业,兴一项产业,成一项大业,活一方经济。因此,要高度重视发挥能人的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土专家、土秀才等本土能人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借助在外经商办企业的成功人士、各级各类科研院所及专家教授等外部能人的作用。要通过村内、村外能人联手,发挥能人的示范、决策、带动三大作用,为村域经济的发展树立典型,找准路子,提高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五是大力发展新型劳务经济。发展劳务经济是解决农业资源不足、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技术和资金缺乏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但随着现代生产力的提高,各行各业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劳动技能和组织化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结合实际,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形式,增强务工人员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实现劳动力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要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的牵线搭桥作用,加强与输出地企业的联系与协作,吸引外地企业到本地投资,实现由劳务合作向经济合作转变。要动员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在资金、技术等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在外创业和回村创业,实现由“打工养家糊口”向“打工创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