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科技进步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
关于科技进步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
零陵区信息中心
2010年3月25日
区人大常委会:
区信息中心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现将区信息中心近年来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的情况作如下汇报,请予审议。
一、贯彻执行科技进步法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信息中心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开展“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紧紧围绕电子政务这个中心,担负全区电子政务内外网的建设、运行管理工作,规化领导全区信息化发展以及全区重要事件、活动的图文资料搜集存储工作等,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宣传。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颁布后,我中心突出了新特点、新提法,从政府、科技管理、企业、社会四个层面加大了宣传落实力度。把科技进步法作为主要内容,利用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对科技进步法和自主创新典型进行了广泛宣传,使科技进步法深入人心,科技工作赢得广泛的社会关注。
(二)稳步推进全区电子政务内网建设。2009年,为确保全区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的顺利实施,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和分工,我中心拿出了电子政务建设详细方案,明确了建设实施的五个阶段:一是软件应用需求调研阶段;二是软件应用建设阶段;三是软件应用培训阶段;四是 1
软件试运行阶段;五是系统正式运行阶段。目前全区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已正式启动,预计今年底会完成建设正式运行。全区电子政务内网建设主要是以区直单位和各乡镇办事处为接入点,建立保密性强、安全性高的内网系统及政府信息公开发布系统,实现区委、人大、政府、政协与各乡镇及区直部门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满足各级政府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及决策的需要;建设零陵区政府办公自动化平台系统的建设,实现政府及各部门间政务信息的数字化传输和无纸化办公,实现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公文交换与信息共享。目前,电子政务软件应用正在加紧建设,全区各单位电子政务操作管理人员和区级领导的电子政务办公平台软件的培训工作基本完成。
(三)积极推进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加强了区政府门户网站的维护管理信息更新工作。利用中国零陵政务信息网,整合信息资源,以政务信息网为平台,依托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充分网络资源,把“推介零陵,宣传零陵”做为网站发展的主要目标。完善政务公开、招商引资、旅游开发以及风俗文化等栏目,并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相关活动制作网上专栏信息,全面打造零陵新形象,提升零陵知名度。对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政府网站上及时公布各政府部门的公开信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让百姓关注政府,让群众了解政府,提高了政府行政作为透明度。网站设立的《群众来信》《零陵论坛》、《便民服务》等栏目,使公众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渠道明显增多,公众参与热情逐渐高涨。到2009年底,共收到群众投诉、建议建言等来信来稿1000多件,同时将来稿信件转至相关单位处理,并及时向网友进行回复。
(四)积极扶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扶持企业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中心根据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大力扶持永州市三甲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建设。该公司隶属于三甲电子有限公司香港公司,是我区从珠江三角洲(东莞)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项目,为日本独资企业。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1月,总投资1000万元,建设8条电子原配件生产线,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主要生产电子产品DC小型马达,产品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为支持该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和扩大生产规模,2009年,我中心为该企业争取到省信息产业厅的信息产业发展无偿扶持资金5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认真分析了在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全区科技创新宣传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我中心虽然对《科技进步法》进行了大力宣传,但是就全区而言,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大,科技创新意识还不够浓,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还有一些死角,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把“科技兴区”战略摆在突出位置,“口头科技”现象仍然存在。
(二)全区电子政务内外网建设在经费、技术人才等保障方面亟待加强。目前,全区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正式启动,年底将完成建设正式投入运行;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的通知》和《永州市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关于做好县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也要在今年底完成建设,目前我中心正在制定具体建设方案报区委、区政府,还需要区财政投入一定资
金。我中心担负全区电子政务内外网的建设、运行管理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全年区级财政预算5万元的业务经费捉襟见肘,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仅有一个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网络维护专用车辆缺乏,单位仅有的一台小车已报废却无力更换。
(三)全区对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和扶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我区引进了荣华集团、东湘锰业、远超氧业等一大批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科技的大项目、好项目,但是相对而言,在信息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引进的企业少之又少,必需要加大对这方面企业引进的力度,对已引进的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完成零陵区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维护管理好电子政务内网,保证零陵区电子政务自动化办公平台的正常稳定运行,保证政府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公文交换与信息共享正常进行。
(二)接入零陵区电子政务内网的第二批单位,包括省市驻区单位和区三级部门的线路接入、硬件改进和软件培训等工作,实现零陵区电子政务内网的完整运行。
(三)有计划按步骤地完成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完成零陵区政府门户网站的硬件升级,对照《县区政府网站绩效评估考核细则》做好政府网站的栏目改版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的公众参与和专题专栏的建设,提高网站的性能、形象,从而进一步提升政府网站的建设质量和日访问量。
(四)加大对信息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扶持全区现有的信息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第二篇:关于我市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报告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
技术进步法》情况的报告
——2011年6月 日在四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上
新民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孟宪梅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报告我市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技进步法》)的情况,请予审议。
一、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总体情况
《科技进步法》颁布以来,特别是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自2008年7月1日实施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市政府及科技部门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贯彻执行《科技进步法》,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工作领导,加大了科技投入,加快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以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三年来,我市共开发科技项目65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创新和“星火计划”项目4项,省市级科技创新项目22项,获省、市科技奖励17项;专利申请110件,专利授权35件。15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中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家,沈阳市政府认定的高新 1 技术企业14家。示范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良种良法,农产品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市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的主要做法、成效有: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突出科技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精心组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全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总抓手,强化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根据科技工作发展的需要,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的科技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科技发展中重大问题。完善了基层领导班子科技绩效评价制度,把科技发展目标列入了重要考核内容。市政府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意见》、《新民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行科技特派制度的意见》、《新民市科技服务设施农业工作方案》等系列规范性文件,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科技进步法》在我市的贯彻实施。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 市政府和科技部门把学习宣传《科技进步法》与增强全社会科技意识联系起来,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电视台、电台、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作用,突出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和科技下乡等一系列科普宣传和以《科技进步法》为主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通过发放资料、建立科普画廊、推进乡村建立图书室、提供咨询等各种 2 形式,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科技进步法》,使社会各界了解《科技进步法》的立法精神和主要内容,自觉执行《科技进步法》。近三年共举办各种科普活动50多场次,参加人员近30万人次,悬挂各种宣传标语、横幅200多条,发放各种科普宣传资料3万余份,向农民赠送科技图书3000多册,建立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和农村科普图书室,组织30多名专家为市民和农民讲授各种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通过近年来坚持不懈的宣传,市、乡两级政府的科技进步意识明显增强,对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三)增加科技经费投入,逐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投入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增加对科技的投入。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政府在财政预算中设科技专项资金项目。三年来,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每年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其中2009年财政科技经费拨款到位392万元,2010年到位506.6万元,增长29%。2011年财政科技经费预算计划拨款630万元,比上年增长24.5%。二是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科技局每年争取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及产业化进程,三年来,共获国家及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1140万元。同时,广开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五)狠抓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产业优化升级新格局
认真把握国家及省市扶持科技创新项目、推进高新产业和战 3 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并以此为重要突破口,引导企业建立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企业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年来,共引进高素质人才650名,有17家重点龙头企业成立了技术研究中心,有200余家企业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了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目前,新星照明有限公司的《绿色照明技术开发》、新华恒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的《新型柔印技术纸箱》、绿洲制药有限公司的《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华达牧业的《生物环保饲料》、沈新自控有限公司的《在线控制系统》等25个科技创新项目形成了产业化。形成了科技项目做强龙头、做优产品、做长链条、做大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引领产业优化升级的新格局。
2010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4.4亿元,比上年增长60%,高于工业增长速度1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比重达40.1%,比2005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比前五年提高6个百分点。
(六)深化科技特派行动,加速农村科技成果转化 2007年,新民被辽宁省确定为科技特派行动十二家试点县(市)之一。我市以科技特派行动为契机,与省市农业技术部门主动对接,在全市25个乡镇198个村,深入开展了科技特派行动。并通过制定扶持政策、完善管理制度、组织科技特派团(员)交 4 流、表彰优秀科技特派团(员)等措施,不断促进科技特派行动进一步深化。
目前,全市7个科技特派团(省级1个、市级4个、县级2个)和51名科技特派员,以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切入点,把人才、技术信息和现代经营理念引入农村一线,通过24小时热线服务、田间地头指导、项目带动、科技示范、结成利益共同体等多种形式,使科技直接入户。全市已形成科技特派员+公司+农户、科技特派员+协会+农户、科技特派员+合作社+农户、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推进模式;构筑了以科技特派员为核心、科技协会、专业合作社、科技经纪人为补充的多元化、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加速了农村科技成果转化。
1、特色产业示范基地辐射面积扩大。目前,已建立新农寒富苹果、梁山食用菌、大喇嘛草莓、柳河沟两瓜、周坨子有机绿色蔬菜、前当堡特种鱼养殖等特色产业示范基地21个,示范面积达12万亩。技术成果辐射面积已达50万亩。其中,沈阳农大科技特派团实施的“设施农业高效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在大民屯、柳河沟等5个乡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3万亩,技术成果辐射面积20万亩;特派员田秋梅在大民屯镇实施的“绿色食品蔬菜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综合运用商品苗工厂化生产、无土栽培、嫁接防病、标准化安全生产等7项国内先进技术,建立示范基地300亩,现已推广10.6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48亿元,并荣获2010沈阳市农村科技推广二等奖;特派员赵长青 5 在新农乡建立“寒富”苹果示范基地500亩,新农乡已推广1.5万亩,全市推广4万亩;沈阳农大科技特派团在大喇嘛乡建立的草莓示范基地4000亩,全市已推广1.5万亩。
2、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共引进粮食、蔬菜、林果、畜禽、花卉新品种380个,推广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秸秆生物反应堆应用、两瓜高效栽培、“寒富”苹果间作,水稻盘育秧、玉米化控增产等新技术170项,开发农业科技创新项目33个,争取省、市科技计划资金700万元。提升了农业科技含量,全市农业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9%。
3、引领和支撑了设施农业大发展。科技特派员通过驻村科技服务到户,24小时热线服务、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为全市设施农业发展保驾护航。2009年,红旗乡80余个百米大棚因新建交工晚,加之大棚设施不健全,西红柿开花赶上三九天,普遍出现早疫、灰霉、叶霉等严重病害,面临绝产的风险。特派员赵志杰深入田间及时解决了问题,并每棚创产值3万余元。科技特派员还攻克了柳绕地区风沙土漏水、漏肥等12项关健技术,促进了设施农业发展。其中周坨子乡棚菜从无到有,如今已达3.5万亩。省科技特派员张恩平,投资500万元,在周坨子乡建立200亩有机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引领全市设施农业向优质、高效、生态环保方向发展。
4、培养了一支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乡土实用人才队伍。三年来,共有310名青年农民被选送到省、市农业大学学习深造。6 同时,成立青年农民大学生联谊会。青年农民大学生已成为科技致富领头人、留得住的科技特派员、土专家、现代农业的“种子工程”;四年来,科技特派团(员)和省市农民讲师团共举办培训班1200余期,培训人次达10万余人次。领办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80余个,组建专业协会18个。目前,全市农村乡土实用人才总量达65000人,其中科技经纪人1500人,均比前五年翻了一番多。
5、促进了农民增收,提升了农业科技贡献率。据科技特派员培育的300个科技示范户调查统计,增收幅度达30%以上,年人均收入超过14000元。科技示范基地和辐射区亩增收1000元以上。其中收益明显提高的周坨子乡王甸子村,单个温室大棚立体栽培年创产值达15万元;新农乡陈刚的5亩精品“寒富”苹果园,年收入达10万元;青年农民大学生高征养殖100亩乌苏里拟鲿鱼,年收入实现500万元,纯利润100万元,现已推广到5100亩。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提高,2010年达53%,比前五年提高7个百分点。
(七)以产学研结合为切入点的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新突破。近年来,我市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围绕新兴产业的生成、高新产业的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点科技项目的攻关等重点方面,整合和开发市内外两种创新资源,推进产学研合作。并采取了以政府为主导、优先申报科技创新项目、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等重要措施,提升产学研合作的实际成 7 效。
目前,政府与沈阳大学,科技局及相关部门与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大连工业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农科院、北京蔬菜研究所等21个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并在“新民有机、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新民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工程”等15个重大项目开发建设上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新民科技局与沈阳大洋伟业科技开发公司合作的“乡镇科技网站群信息化工程”与2010年末已投入运营。
与此同时,市政府和科技局紧紧抓住中国海创周活动和省市产学研对接会的机遇,组织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目前,绿洲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的《固本益肠胶囊产业化》、辽宁华达牧业有限公司的《生物饲料及添加剂技术集成及产业化》、沈阳中海药业有限公司的《1.1抗肿瘤药物ZH6306的产业化开发》、沈阳利农秸秆燃料有限公司的《10万吨秸秆生物质发电工程》等27个重点产学研项目已投入生产。其中,生物饲料项目、秸秆生物质发电项目,分别添补了辽宁省和沈阳市空白;固本益肠胶囊项目获得了国家专利发明权。产学研合作,已成为我市推进科技进步的重要着力点。
(八)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专利技术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近年来,特别是围绕2010年《沈阳市专利促进条例》的实施,我市知识产权工作以贯彻落实《沈阳市专利促进条例》为主线,8 以促进智力成果产权化、知识产权技术产业化为方向,通过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和执法体系、扩大宣传、典型示范和行政执法,提高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充分发挥了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以“新民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为重要载体,加强知识产权宣传。紧紧围绕“创造、保护、发展”这一活动主题,电视台对沈阳市专利促进条例及相关指南进行了解读。深入重点企业进行宣传,并发放指导手册和知识产权挂图,增强了广大群众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参与意识。同时,以培训班为重要抓手,引导推进知识产权创造。科技局在新民开发区和胡台开发区举办了多期“知识产权工作培训班”。请专利律师、高级工程师史旭泰授课,全市重点优势行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100多家企业参加了培训,激发了知识产权创造的活力。
在绿洲制药、众友饲料、华达牧业、昌昊玻璃、日神太阳能等5家企业进行了“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试点工作,为全市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进行示范引导。建立了档案和专利技术管理制度,规范了执法程序。并会同工商、公安等多家部门进行联合执法,对胡台镇路路服装厂擅自使用“皮尔卡丹”商标等多次违法案件进行严肃处理。并参与了沈阳市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专项行动,进一步促进了专利技术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二、存在问题
我市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同时 9 也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科技进步法》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公众知晓面尚有一些差距,企业和农村还有一些死角。
二是科技人才短缺,尤其是创新型领军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一些企业的科研人才也极度匮乏。
三是科技投入尚显不足,市政府科技三项经费投入,没有达到占当年财政预算支出1%以上的法定要求。
四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用于研发的资金比例太低,60%以上的企业无技术研发机构、无研发人员、无专利技术,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弱,更谈不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五是乡镇级科技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网络尚不健全,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六是农业科技服务还不能满足农民对科学技术的强烈需求,特别农村信息化建设滞后,科技信息入户的“数字鸿沟”和“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解决。
三、今后工作努力方向
我市今后科技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总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围绕新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和当前重点工作,准确把握科技的切入点,继续坚持创新导向;继续坚持需求牵引;继续坚持统筹兼顾,统筹政府引导和发 10 挥市场机制作用,统筹市内外两种资源,统筹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创新型人才队伍和创新环境建设作为根本任务。为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升级优化,提供引领和支撑。
(一)进一步加大科技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民科技意识。
要进一步提升对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制定科技工作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通过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使科技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不断增强全民科技意识,着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企业科技进步。
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点,通过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支持和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各类研发机构,特别要引导和鼓励纳税大户和主要行业的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打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平台,努力形成一批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于一体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并通过科技立项、实施技术创新试点示范、开展创新型企业活动、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支持企业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等积极措施,加快科技创新能力的集成和辐射,大幅度提升工业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 11 和产业化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以突破制约我市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薄弱环节为切入点,超前部署和稳定支持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推进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夯实科技发展基础,为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奠定条件基础。
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两个层面,以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各种科技服务平台,同时要超前谋划信息共享平台、社会化网络化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深化科技特派行动,加快推进新民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四)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要注重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切实解决科技人才匮乏的问题。一是要重视科技人才培养。鼓励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机构,与国内外高校合作,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强化科技人才知识更新和储备,改善科技人才结构、壮大科技人才队伍,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二是要引导和激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企业,并在申报科技项目和争取科技经费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和推荐。三是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对一些在科技研究、技术创新、专项发明,并在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和组织,12 给予以奖励。四是继续推进青年农民上大学行动,加大对农村乡土人才培养力度。五是依法为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落实各项政策,用事业、用环境留住人才,使他们能安心、善创造。
(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项目资金管理措施。市政府要按照“预算列足、拨付给足、科技部门用好、财政监管到位”的原则,依法提高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以及科技部门工作经费的投入,依法依规达标,为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要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休、金融信贷为支撑、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通过增加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吸引金融资本更多的投向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积极推动资本与技术更好的结合,发挥科技资金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六)进一步完善科技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活力。
要进一步完善我市科技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将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技术创新成效等纳入绩效考核内容,不仅注重对企业产值效益的考核,更应重视企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考核,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和发展后劲。要加强对相关部门工作的协调,做到各司其职,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合力。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关于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情况的汇报
关于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情况的汇报
——2007年4月13日在区一届人大常委会第47次会议上
苏州市吴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徐和勤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下面,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常委会会议汇报全区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为《安全生产法》)的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的基本情况
《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近年来,全区通过认真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处理安全生产事故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了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特别是2006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关心、指导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区政府全年工作目标,扎实工作,确保了全区安全生产的平稳态势,取得了一定成效。2006,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64起,与2005年同期基本持平;死亡94人,同比下降17%。其中苏州市考核的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全年控制数为82人,全年实际为75人,占控制数91.5%;苏州市考核的工矿企业死亡人数全 年控制数为4人,实际为4人;苏州市考核的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全年控制数为78人,实际为71人,占控制数91%。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平稳态势,为我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2006年,区安监局先后获省局、苏州市人民政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区安监局有4人分别被国家安监总局、省、市安监局评为先进个人。具体工作是:
(一)明确目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切实落实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2006年我区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上,重点突出了二个方面。一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2006年年初在完善前几年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从上而下,从区长到基层单位分别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和安全生产承诺书,全区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了3666份,构筑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责任网络。二是加大了对事故与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去年安全生产事故立案15起,行政罚款51.7万元,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8起11人,监察诫勉谈话1人。全年受理安全生产举报27件,除4例举报与事实不符外,其它23件都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了查处或督促整改到位,得到了举报人的好评。同时,我局去年在事故查处上,首次开展了“无死亡”事故立案处罚工作。全年立案处罚3起,行政罚款5.7万元,从又一个方面保障了安全责任的全面落实。
(二)完善网络,夯实安全监管基础。
经过努力,我区安全监管网络日趋完善。一是加强了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区安监局办公场所扩大到近千平方米,配置了执法用车2辆。区级安监队伍得到了增强,在区编制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区政府批准设立了区安全生产监察大队;镇级安监队伍也得到了稳定发展,有专职安全监管人员53人。二是加大了安监经费投入。2006年全区区、镇二级的安全生产专项基金在上年的基础上有了明显增加。区级设立安全生产专项基金5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全区15个镇(街道)已设立安全生产专项基金127.2万元,比上年增长136%。特别是2006年底,区政府专门出台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暂行办法》文件,区财政专门拨出60万元资金用于全区安全监管工作的考核奖励。应该说,我区安全生产工作有了较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
(三)宣传教育,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多年来,我区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到基层企业、学校、社区和家庭,贴近社会、贴近市民百姓,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重点抓好“安全生产月”活动。我区围绕“安全发展、国泰民安”这一主题,突出了安全文化建设。整个活动在区安监局、区委宣传部、总工会、团委、妇联、教育局的积极参与和策划下,首次开展了突出安全文化的“安全生产月”一系列活动,如“天马杯青年歌手大奖赛颁奖暨安全生产月活动文艺演出”;“安全在我心中一封家书征集活动”;“瑞红杯——安全与幸福同行演讲赛” 等。这一系列的安全文化活动得到了全区各个阶层,尤其是妇女、青年和在校学生的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的理念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为安全文化的普及、深入开了个好头。
2.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去年共举办厂长(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再培训19期,培训1957人;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安全资格培训3432人,其中初次培训1742人,复训人员1690名。上述二项培训共5389人,是历年来办班期数和培训人数最多的一年,为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培养了一批中坚力量。
(四)突出重点,开展安全专项整治。
2006年,我区继续在危化品、非煤矿山、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建筑施工、渡口渡船、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道路交通等八个领域开展了安全专项整治。
1.危化品专项整治。对我区现有危险化学品41家生产企业,进行了重点整治,对7家经省、市审核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予以关闭,区政府已作出依法关闭的决定,进一步净化了危化品生产市场。
2.非煤矿山整治。通过专项整治安全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认真实在,连续第二年实现了矿山企业“零”死亡的好成效。
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专项整治。初步完成了全区职业危害普查工作,86家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承诺书。各企业强化了对有毒作业场所的监控,经区疾控中心和卫监所的监控,监测场所均基
本达标。
4.建筑施工专项整治。根据我区实际,把专项整治与全年的专项工作相结合而展开,在整治中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现场秩序,全年对企业法人、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1360人集中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整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5.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通过整治,郭巷街道马巷渡口按计划于2006年5月18日实现了撤渡建桥,完成了我区内河最后一道渡口的撤渡工作。经过整治,去年水上交通事故发生6起,比上年同期23起降低了74%;经济损失14万元,只是上年同期的三分之一。整治成效凸现,渡口渡船的本质安全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6.内河港口码头吊和浴室锅炉专项整治。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展开该项整治,首先在木渎镇进行浴室锅炉专项整治试点;在渡村、胥口、光福进行码头吊整治试点,然后在全区推广。通过整治,原有登记在册的锅炉和145台码头吊,已全部向检测机构申报检验,首次实现了报检率的两个100%。
7.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习惯性”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区消防部门牵头开展了以预防和遏止重、特大火灾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为目标的专项整治活动。全年召开消防工作会议6次,由各级政府领导带队检查7次,部门联合执法10次;共出动监督检查人员785人次,发放相关宣传资料4000余份,检查单位415个,发现火灾隐患275处,填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228份,下发《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182份,督促整改火灾隐患426处。全区已有1231家经营户签订了“消防安全承诺书”,有效地巩固了整治成果,去年全区人员密集场所实现不发生大的火灾事故目标。
8.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在道路交通专项整治中,由公安、交巡警牵头,加大对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力度,交通安全形势优于上年。一是在交通冲突点设置隔离设施和警示标牌、标线、标志,有效减少事故发生。二是进一步狠抓源头管理、抓好重点车辆、尤其是校车的专项整治工作。全年取缔了不符合条件的校车12辆,取消6名驾驶员的校车驾驶资格。三是深入开展路面行车秩序整治,去年共查纠交通违法行为114966起,严重违规6500余起,查扣机动车988辆,暂扣驾驶证10本,治安拘留交通违法者55人,查扣无牌证、报废、拼装等违法机动车6946辆、非机动车1786辆,有效地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五)常抓不懈,狠抓安全隐患整改。
去年我区被苏州市列为市级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项目有二个,分别是位于木渎镇苏州吴越合成化工厂的安全间距不足和西山镇石公山快速船燃油存放安全隐患。这二个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在木渎镇、西山镇和区相关部门的合力督办下,投入整改资金347万元,按期完成整改任务。
去年,还查处了3起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是3月份常林化学
有限公司,在未办相关手续的情况下擅自改建、扩建和开发新品;二是6月份座落于越溪街道的中石油越湖路油库拆除,未经申报,擅自雇用无施工资质单位进行拆除;三是城区的明华化工有限公司氢气输送管道周边存在大量安全隐患。上述3起较大的安全隐患,都逐一进行了处置或消除。
区安委会办公室还专门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几大节日期间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所发现的安全隐患,开展跟踪督办。目前,去年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已全部整改到位。
(六)加强预防,抓好应急预案演练。
多年来,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我们采取有效措施,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
1.2003年7月,区政府印发了《吴中区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吴政发„2003‟79号)、2004年8月区政府办公室转发了我局《苏州市吴中区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吴政办„2004‟69号),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2.进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去年10月27日,区政府在木渎消防支队训练基地举办了有10个单位(部门)参加的危化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按照“遵循预案、决策果断、救人第一、先控后处、降低损失、不留遗患”的原则,演练启动了Ⅰ级与Ⅱ级应急联动演练方案。通过演练,提高了企业自救能力、社会的 救援能力和政府部门的统一指挥、协调能力。
从总体来看,我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平稳态势,实现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双下降,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安全生产形势只是总体平稳,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工作还未达到完全可控状态,稍有放松、疏忽就有反弹的可能。目前,我区的安全工作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重点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总量仍然偏高,多人死亡的事故仍时有发生;二是专项整治工作进展不平衡,专项整治深度达不到要求,特别是镇一级还需要加强;三是安全生产监管网络还没有全部延伸到村一级,镇(街道)层面的安全监管人员没有执法权;四是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
二、落实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情况
1.自《安全生产法》实施以来,没有接到人大代表议案。2.区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第十七号建议一次。
在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提出了“重视居民居住区安全的建议”,区政府十分重视,将居民居住区安全作为当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多次研讨,深入调研,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现将建议落实情况作简要汇报:
(1)根据人大代表建议,居民居住区安全均在底层为隔湿层的住宅,区政府召开了“城区隔湿层住宅液化气泄漏检测协调会”,并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任务、分工及时间安排(吴政办纪„2005‟2号会议纪要)。
(2)根据《苏州市燃气管理办法》的具体规定,区政府再次明确:吴中区建设局(市政公用局)为我区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区燃气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3)作为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做好综合监管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及时协调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认真监管,抓好安全生产,避免燃气管道泄漏事故的发生,以确保燃气部门的安全生产,确保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讲话,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用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统领安全生产工作,服从服务于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落实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的责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事故总量,保持和促进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确保实现市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事故死亡预控目标和区委明确的各项工作任务,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度。不断调整优化行业和企业结构,是安全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我区产业档次、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必然取向。1.继续严把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关。区安监局将认真贯彻区政府《转发苏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吴政发„2006‟60号)文件精神,从严把住市场准入关。一是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必须建设在规划的专门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专门区域。二是禁止批准新建单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企业搬迁异地重建的,按新建项目安全生产条件的标准、要求和审查程序,办理所有安全审批手续。三是对我区新设立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继续实行总量控制。四是凡需市政府作出同意设立决定的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经区政府同意再向市政府提出书面申请。五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三同时”。抓紧制定安全生产“三同时”办法,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管理权限,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把安全准入门槛真正设立起来。今后,凡由于未执行“三同时”而发生安全事故的,将严肃追究有关地区和部门的责任。
2.加快淘汰工艺落后和危险程度高的企业。认真吸取今年“1〃13”昆山市康大医药化工有限公司脱水梨醇硝化车间溶解反应釜发生爆炸事故的教训,全面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苏州市调整淘汰部分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意见》的情况,禁止批准属于淘汰、限制类的危化品生产项目,坚决淘汰落后的化工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全面督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采取切实措施,关闭淘汰存在严重职业危害
的企业,提高我区企业的安全健康管理水平。
3.切实落实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化工企业专项整治要求,全面掌握化工企业的基本情况,坚决查处危化品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整顿和依法关闭违规、违法的危化品企业。加快制定和确认我区危化品生产、储存专门区域规划,位于城市中心区内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原则上今年年底前要全部迁出主城区;凡不在规划区域内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到2008年底前一律停止危化品生产。今年上半年,排出不在专门规划区域的危化品生产企业的搬迁计划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危化品企业的关闭计划,并抓紧组织实施。
(二)突出隐患整治,强化事前安全预防监管。
在前几年隐患排查整改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着力探索隐患整改的长效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全区各类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日常监管工作,从制度上确保隐患整治工程的顺利实施。
1.继续完善各类事故隐患的排查制度。对尚未建立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的地区和部门,要求尽快制定有关制度;已经有制度的,要不断完善,把各类事故隐患的整治工作作为安全监管的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各地、各部门全面排查各类重大事故隐患,每年组织排查不少于一次,努力做到对重大事故隐患“心中有底”。隐患排查实行“零报告”制度,没有发现隐患的也要报告区安委办,今后抽查如发现隐患,首先列为 挂牌项目。对未列入重大隐患整治目录而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决不姑息。
2.全面推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从今年起,除按规定排出一批重大事故隐患列为苏州市政府的“挂牌督办”项目以外,还将按照全区每年不少于20个,其中各个镇(街道)不少于1个、重点镇(街道)不少于2个的要求,建立区级“挂牌督办”制度。
3.建立隐患名录和“一案一档”制度。进一步规范对事故隐患的管理,保证隐患整改工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对于组织大排查或日常检查发现的重大隐患都应当建立名录,记录在案,对于列为“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要建立“一案一档”。
4.抓紧出台《苏州市吴中区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监督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全区各类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日常监管工作,从制度上确保隐患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下半年,区安委会将召开全区重大 隐患整改工作现场会。
(三)深化专项整治,落实重点行业主体责任。
通过近几年的专项整治,我区重点领域的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今年,将在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消防安全、职业危害、城镇燃气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1.危险化学品领域:完成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0%以上,以
减少重大事故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杜绝特大事故为主要目标,以整顿、搬迁、关闭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专项整治,以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为手段,进一步严格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准入,以安全监管规范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基础工作,以加强调查研究为途径,进一步创新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思路。
2.非煤矿山领域:以杜绝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控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影响事故,减少一般安全生产事故为目标,抓好非煤矿山企业安全专项整治,监督检查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
3.道路交通领域:以防止和减少高速公路、国省道和新建道路交通事故为主要目标,突出行车秩序、道路设施和执法监管等重点环节,强化对专业客货运输车辆、旅游车辆、学生接送车辆和施工车辆等重点对象的监管。认真排查道路交叉路口的警示性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继续加大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和宣传教育,完善农村交通安全设施。
4.建筑领域:以预防高处坠落、施工坍塌、大型施工设备事故为整治重点,落实各类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外来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行为,督促施工企业落实日常安全主体责任。
5.消防领域:健全各类火灾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机制,切实提高社会防控火灾的意识和能力,突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 安全整治,消除和整治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对于存在严重火灾隐患的小商品市场,“城中村”、成片的“多合一”、“三合一”建筑,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或停业、关闭。同时,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的消防工作,增强广大市民的安全防火意识。
总之,各个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由各牵头部门根据市里要求,结合吴中区实际,制订出切合实际,有成效的专项整治方案,报区安委办,并牵头实施。
(四)弘扬安全文化,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意识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的治本措施之一。我们将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出成效来。
1.全面开展安全知识“三进”活动。我们将从实际出发,以丰富多彩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面开展安全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活动,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树立全民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各镇(区、街道)抓好1-2个社区安全健康教育示范点建设,把活动举行到社区和群众家门口,吸引居民群众参加社区安全教育活动,努力做到安全知识家喻户晓。
2.切实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我们高度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积极提倡和鼓励企业把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到安全文化的层次,使企业安全融入企业文化。推选和树立一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典型单位,鼓励和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总结一批责任落实、管理到位、安全文化有特色的典型经验,并探索以“安全管
理者讲安全”形式,组织巡回报告会,增强企业负责人落实主体责任的自觉性,进一步提升全区企业安全文化水平。
3.唱响“安全发展”旋律。采用设立公益性安全生产广告宣传牌、在新闻媒体开设专题节目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广泛深入人心。同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公布重大事故查处情况,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完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举报与处置工作机制,鼓励市民举报各类违法行为和安全隐患。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将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本次会议为重要契机,进一步突出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监督两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为全区实现“两个率先”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以上汇报,如有不当,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四篇:关于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情况的汇报
关于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情况的汇报
城区人大常委会:
根据上级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进一步深化机关作风,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现向城区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汇报我城区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的情况。
一、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情况
《政府采购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政府采购法制建设的里程碑,对贯彻依法行政方针,推进政府采购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国家的经济政策目标和宏观调控目标,建立充分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廉政建设,从源头治理腐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城区自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以来,在区委的领导和城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城区上下积极探索,开拓进取,逐步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特别是《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后,我城区以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为契机,进一步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工作取得好成效。
(一)进行全面检查,发挥财政监督检查职能。我城区财政局对全城区各单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10—2011年**市政府集中采购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单位主管领导是否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法规、政策;单位 1的政府采购工作是否成立采购领导小组并有专人负责;单位采购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是否依照《关于公布2010—2011年**市政府集中采购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的通知》有关规定执行;单位有无规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行为;发票与合同是否相符;采购合同的履约情况等。财政局通过检查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城区各单位的政府采购管理工作。
(二)严格按“采管分离”原则。即是坚持采购中心的职能与政府采购监督的职能管理相分离。政府采购中心作为采购执行机构,其职能是接受采购单位的委托依法采购。我城区财政局主要职能是负责政府采购规章、政府采购预算、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制定,负责预算单位采购申请的受理审批,负责对采购过程的公正性、公开性、公平性进行全过程监督。“采”与“管”相辅相成,做到既分工合理,又加强协调。
(三)及时进行公告采购信息。严格监管采购信息的发布,按照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在“**区政府采购网”、“**市政府采购网”、“**区政府采购网”上及时进行公告,实现采购公开透明。
(四)采购资金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在资金支付环节上,我城区政府采购支付方式主要有两种:财政全额直接拨付方式、单位自筹资金直接拨付方式。财政全额直接拨付方式由财政部门根据政府批复的用款报告及政府采购中心采购资金拨付申请单下用款指标,再由单位自行作用款申请(直接支付申请)并打印直接支付申请书交到财政局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最后由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直接支付采购资金到指
定的供应商或收款人。单位自筹资金直接拨付方式由单位受到政府采购中心的拨付申请书后把单位自筹资金缴入财政局开设的政府采购资金专户,然后由财政局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直接支付采购资金到指定的供应商或收款人。直接支付不仅保证了政府采购中货物和服务的优质,也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二、政府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城区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单位不遵守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各种理由规避政府集中采购,存在自行采购和变通采购等问题;有的单位以技术特殊或者工作需要为理由,指定品牌和型号,排斥其他的供应商,依法采购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第五篇:科技进步法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自查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贯彻实施情况的通知》,结合我局实际,对照检查内容,认真地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效及做法
(一)深入宣传,营造了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氛围。《科技进步法》颁布以后,特别是修改后的《科技进步法》颁布以来,全林业系统各单位把学习宣传《科技进步法》与增强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意识联系起来,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召开科技工作专题会议、开展送法送科技下乡活动、举办新《科技进步法》、《林业生产经营实用技术》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使林业系统干部职工与广大群众了解了《科技进步法》的立法精神和主要内容,进一步树立了新思想、新观念,增强了法律法规及林业科技知识,提高了科技先行意识,营造了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科技推广应用,促进成果不断转化。我局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贯彻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重要内容,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先后成功进行了侧柏 营养袋育苗、紫穗槐人工采种育苗、扦插育苗、两段育苗及绿化树种的引种栽培,积极推广ABT生根粉、高效保湿剂等新产品在各项造林工程中的应用,广泛应用混交林营造、覆膜造林、截杆造林、沾泥浆造林等林业生产技术,坚持适地适树,采用科学合理的造林模式,不断提高造林成效,促进了林业三大效益的发挥。同时,建立红枣科技示范园和大扁杏示范基地,长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消化吸收推广转化了包括红枣矮化密植、微灌、山杏高枝嫁接、丰产培育、无公害防治等大批实用新技术,并引进“梨枣、雪枣、骏枣、赞皇”等8个新品系红枣,引进“优
一、龙王冒”等高产、质优的大扁杏新品种。科技推广应用及成果转化对林业建设的支撑力度明显增强,进一步推动了我县林业事业的发展。
(三)健全体系,人才作用得以发挥。
截止2009年底,全系统共有在职干部职工132人,其中有林业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28人,技师12人、助工、技术员等初级职称35人。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是推进林业发展的基础,一直以来,我局把人才资源的开发作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的首要任务,不断完善科技体系,积极引进和培训实用技术人才,制定各类科技人才能发挥作用的优惠政策措施,鼓励科技人才投身林业建设主战场,较好地发挥了科技人员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意识仍需加强。
《科技进步法》学习和宣传的广度、深度不够,公众知 晓面尚有些差距,科技意识较为淡薄,对科技进步的有关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口头科技”的现象仍然存在,科技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科技人才较缺,引进比较困难。
全系统现有技术干部知识老化,人才严重短缺,“断层”现象比较明显。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在总量、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不能适应研发、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求,具有科技领军能力的人才更是稀缺,承担科技项目的主体缺乏。由于我县经济欠发达,对高素质的高新技术人才吸引力部强,引进的难度较大。
(三)科技投入明显不足,制约了科技创新的发展。由于科技创新投入见效周期长、风险大,科技投入的内在动力不足,真正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经费不多,不能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
(四)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有待加大。
虽然林业技术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总体规模还不够大,缺乏创新型项目,发展后劲不足,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由于体制、机制、融资等多方面的制约,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成果难以消化、吸收,成果转化力度有待增强。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举办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科学技术进步法》,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科技方面的方针、政策,宣传“科教兴林”战略,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增强依靠科技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注重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切实解决科技队伍脱节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才流失;加强对中青年骨干科技人员的培养和使用,落实优惠政策,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实用,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林业科技人才队伍,促进我县林业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大科技投入。
加大对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把科技事业费、科技研发经费纳入预算并兑现落实,积极引导企业、社会各界和广大公民积极投入科技事业,使他们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同时,继续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力度, 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的科技投入新格局,切实增加科技投入。
(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要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利用高新技术改进传统产业,结合我县林业产业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成果转化模式,不断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的效率和规模。在研发经费提取、科技项目立项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鼓励我县 “两杏产业、红枣产业”做大做强。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普及,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和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不断提升科技攻关能力。
子洲县林业局 二0一0年三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