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视新闻的特点
电视新闻具有报道性、纪录性、即兴性,以及定期性,即把作品在时间上分割为连续性的片断,还有“室内性”等交流特点,电视新闻的特点。
(1)传播迅速。电视的传播速度同样惊人,虽然它没有广播制作简便,但它的迅速如今已不容忽视,范文《电视新闻的特点》。
(2)形象生动。电视以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直接作用于听众的感知器官,在多数情况下,易为人们接受。
(3)立体作用的方式。图、声、字是电视传播的三大元素。图像与文字作用于眼睛,语言、音乐、音响则首先作用于耳朵。
(4)传播内容丰富。电视具有最宽宏的度量,它兼容天下事,凡涉及人类应该了解而尚未知晓之事,一概纳之无误。
(5)空间无远弗界。电视同样可以使真实的视听符码跨山越水,翻山渡河,使之到达每一个空间。
(6)线性流程。电视传播拥有与时间同一的流逝特征,它也是顺时序的“一次过”,缺乏贮藏性和复显性,它“过时不候”,无法返回。
第二篇:电视新闻的特点
电视新闻具有报道性、纪录性、即兴性,以及定期性,即把作品在时间上分割为连续性的片断,还有“室内性”等交流特点。(1)传播迅速。电视的传播速度同样惊人,虽然它没有广播制作简便,但它的迅速如今已不容忽视。(2)形象生动。电视以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直接作用于听众的感知器官,在多数情况下,易为人们接受。(3)立体作用的方式。图、声、字是电视传播的三大元素。图像与文字作用于眼睛,语言、音乐、音响则首先作用于耳朵。(4)传播内容丰富。电视具有最宽宏的度量,它兼容天下事,凡涉及人类应该了解而尚未知晓之事,一概纳之无误。(5)空间无远弗界。电视同样可以使真实的视听符码跨山越水,翻山渡河,使之到达每一个空间。(6)线性流程。电视传播拥有与时间同一的流逝特征,它也是顺时序的“一次过”,缺乏贮藏性和复显性,它“过时不候”,无法返回。
第三篇:电视新闻采访稿
电视新闻采访稿范文
这是一篇《丁聪不老》作者:胡德桂 专业的人物采访稿
10月小阳春的和煦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春暖”的感觉。当我们在枫林宾馆拜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更有“如沐春风”的体会。一见面丁老急忙让座,他的夫人沈大姐为我们沏上从杭州带来的龙井茶。话题自然是从丁老的健康谈起。
丁老1916年在上海出生,今年已是81岁的老翁,却依然拥有一头真实的黑发,面色红润。我问丁老:“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以致80不老?”丁老乐呵呵地笑着说:“这个,真是有劳了我这位‘饲养员’!”说着用手指指夫人沈大姐。一句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在家里,沈大姐是名副其实的“家长”,里里外外忙个不停。特别是画展期间,丁老因身体不适住院,沈大姐家里——画展——病房轮着转,硬是办到画展圆满结束。
我们像一家人似地聊着。我又问及丁老有何爱好,丁老朗声笑道:“既不养猫,也不喂鸟。”沈大姐插话说:“我也只种点草,容易伺候的。可他还要加上一个‘毒’字哩!”丁老接话介绍:沈同志栽的是仙人掌类植物,浑身有刺。他幽默地补充说:“凡属有刺的,当然都是‘毒草’嘛。”房间里的人似乎都心领神会,相视大笑。
从50年前我年轻时起,就知道丁聪已是著名漫画家。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讽刺漫画影响深远。1945年,讽刺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五子登科》,以及不许老百姓说话的《“良民”塑像》,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他曾长时间从事多种画报的编辑和舞台美术设计。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画报》社副总编辑。1957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中断了他的创作,直到20多年后的1979年,才又重新创作讽刺漫画。其时,“小丁”早已是花甲老人,然而,他竟真正来了个“青春焕发”,不断有新作问世。1980年后,出版了《〈阿Q正传〉插画》、《丁聪漫画系列》、《古趣图》、《今趣图》等等,新近又推出了《绘图双百喻》。这本书系陈四益先生写文,丁聪作画,原是《读书》杂志每期都登的图文,为该书作《序》的有王蒙、严文井、王朝闻、方成4位。此书虽系以古文形式写成,却句句道着今事,难怪读者如潮。
当我拿出《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请丁老签名时,丁老笑着说:“你别看这《辞典》上有我的名字,这只是挂个名哩。也别看我总是第一,因为我这个‘丁’字笔划最少嘛!”他一边说着,一边在书上题字。写完我一看,他还真写上了“挂名顾问丁聪”呢。大家都说丁老太谦虚了。p接着,我们又谈到怎样才幽默、如何才能引人发笑。丁老笑嘻嘻地说:“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作报告讲反腐败,人们觉得正常,不可笑;如果一个贪污受贿的人在台上大讲其反腐败,便产生了令人发笑的效果。但是,仅仅令人发笑是浅薄的,真正的幽默,是让人笑过之后要思考,想过之后要叹息,甚至要哭。幽默与讽刺,必须在笑声中藏着善意的机锋,去刺破恶,而且化解恶,这样才算是成功的。”
谈及丁老的笔名“小丁”,丁老的介绍是:小丁,简单好记、易写,国民党时期,不是成天抓壮丁吗?小丁,表示不是“壮丁”,是一个小男丁,亦即小人物之意。谈笑间,尽管丁老如一个小字辈一般欢快、活跃,我们还是尊称“丁老”,因为,怎么说也是面对一位80高龄的长者。
丁老绝无龙钟老态,更没有垂暮之年的情绪。他的创作是那么丰厚,当然是与他的生活积累和形象积累及至技巧磨炼有关,那种炉火纯青的境界,并不是谁都能达到的。
[本文由管理资料下载hp://dnh 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四篇: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摘 要:随着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和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不断变革,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已经成为电视新闻最重要的报道方式之一。本文主要对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定义、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特征以及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对记者素质的要求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发展创新途径提出了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电视记者
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定义
所谓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就是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面向摄像机或者是观众对新闻事实发生的当事人和相关人员进行的采访,并就采访的结果以口述的形式向观众解说和呈现。现场报道,是一种一对一的传播方式,是直接与新闻人物见面,直接与被采访对象交流,把新闻人物与新闻现场带到观众面前的一种报道形式。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较之文字访问、广播访问,它最集中的体现了现代新闻业的快速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具有很大的优势。如伊拉克战争爆发,伦敦奥运会我国健儿角逐金牌等都是通过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达到的效果。
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闻媒体的技术性也越来越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轨道,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特征逐渐丰富起来,主要包括时效性、真实性和现场亲切感等特征。
2.1、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一般都是以记者采访和记者报道的方式进行的,记者身临其境,来对事故或者生活现场进行采访并报道,使得观众如同感同深受一样,让观众能够真正的体会到现场的环境和氛围,因此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记者通过电视镜头、周围环境来总结自己的报道,让现场的氛围和环境通过电视新闻报道的方式传达给观众,使得观众能够清楚的知道事情的开始、经过和结果等全过程的回放,并使得观众能够产生情感上的互动和时间上的互动,正是因为这种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将事情的现场氛围和环境与观众融合在一起,使得新闻内容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2、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记者直接记录事件的现场环境和氛围,并对其事件随机应变进行了整理和思绪上的调节,通过直接面对电视镜头,给观众带来了最新的、最实效、最真实的资料,增加了观众的信任感,进而促进了新闻报道的社会效应和观众效应。但是,由于现场报道的生活环境、噪音等不好的干扰信息,虽然对记者的思维应变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有了很高的要求,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氛围,更是增强了事件的真实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让观众感受到很真实的画面和真实的感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电视新闻报道的观众效应有了很大的影响,使得新闻的信息逐渐被观众所喜欢,逐渐受欢迎。相比更多的准备好的录制节目而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有着其立体感和现场感,使得电视新闻备受观众喜爱。正是由于记者的第一手资料的获得,记者身临其境的现场报道以及电视镜头的传达作用,使得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具有很强的真实性。
2.3、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现场亲切感
记者出现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直接面对观众,做现场性的报道,使观众与记者一同感知当时的环境和氛围,产生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共鸣,并使得观众能够清楚的知悉事件发生的地点环境,时间过程和事件的情感感受,并在一定程度上与观众形成了互动性,使得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上的共鸣,抑或喜悦,抑或悲伤,抑或激动,抑或自豪。例如,在申办北京奥运会过程中的现场报道,当宣布我申奥成功的那一刻,使得所有的中国观众都在为那一刻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为那一时刻的到来油然而生激动情绪的场面。
三、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当下,随着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和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不断变革,现场报道已经成为几乎所有电视新闻栏目中最重要的报道方式之一,而能否做好现场报道也成为一名合格电视记者必须具备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3.1、高度的新闻敏感
当记者到达现场,需要对正在发生变化的新闻事件作出迅速的判断:这一事件最具新闻价值的是什么?并由此决定报道什么,放弃什么。这需要记者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能从新闻事件纷繁复杂的众多元素中,非常敏感地抓住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另外,新闻敏感还体现在,记者能够在现场通过蛛丝马迹发现重要的线索,并由此挖掘出新闻事件背后隐藏的新闻价值。这一方面需要记者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在记者的眼中不应
该存在司空见惯,而是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同时,记者还应具备良好的现场调查能力,能通过现场采访和调查了解事件的真相和深层原因。
实际上,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时刻牢记观众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从观众的兴趣出发,提观众欲知而未知的问题,阐述观众期望得知的事实和信息。
3.2、敏锐的洞察力
新闻因人而生动,因细节而感人。一名优秀的电视记者在做现场报道的时候应该有第二双眼睛、第二对耳朵,在讲述表现当下的同时,可以敏锐地洞察新闻现场的一切,不失时机地捕捉精彩的场面,抓住那些体现新闻价值的细节。
有细节的现场报道才是有生命力的好报道,才具有感染人的力量和强烈的吸引力。
3.3、驾驭现场的能力
中央台记者高丽萍曾说:“一次现场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一次直播,它要求记者有驾驭现场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搞现场报道时,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选题、选材、构思报道的总结构,设计如何开头、结尾;迅速物色合适的采访对象;选择最能表现现场气氛的谈话场景;负责拍摄的记者要临场不乱,镜头始终跟得上;担任采访任务的记者要掌握采访进程,有把握地进行现场发挥等。要做好这些工作,记者必须从直播的要求出发,沉着应战,力求减少失误。如果有失误,或多次出现失误,现场气氛就会受到破坏。”
进行现场报道时,记者往往是一边观察,一边报道,尽管在报道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对新闻事件的发展有一定的预测和把握,但仍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因此,记者必须具有随机应变,快速思考、果断判断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从而保障报道的顺利进行。
3.4、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是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记者的基本功,也是记者综合素质最外在、最直接的体现。
首先,语言表达要准确。在判断、观察的基础上,要准确地向观众描述出自己亲眼看到的和亲耳听到的新闻事实。有些人“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有些人文章写得好,但口语表达欠佳,这些人都不适合做电视新闻记者。进行现场报道的记者要善于对新闻事件进行理解和分析,然后,将这些新闻事实准确地表达出来。
其次,逻辑条理要清晰。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用哪些词语最恰当,句子怎么组织才与新闻事实相符合,才能让观众易于理解,这些都体现了记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时间允许,记者可以事先写提纲,但既然是现场报道,则常常必然是“即兴的”。因此,电视记者要多练习打腹稿、做口头作文的能力,多进行边观察、边口头报道的能力。
第三,现场报道使用的是口语,但却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口语。“现场报道使用的语言应该是‘规范口语’,它既要有书面语言准确规范、逻辑性强、简洁精炼、庄重典雅的特点,又要符合口头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亲切自然、声韵和谐、顺口入耳的要求。”
3.5、渊博的知识 充分的准备
渊博的知识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充分的准备则是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报道。
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新闻事件时,准确客观地理解判断事件;才能由于知晓事件的背景和来龙去脉,进行恰当地分析评述;才能旁征博引扩大新闻事件的外缘,避免不知所云、不知该说什么的尴尬,从而增加现场报道的深度和厚度。
总之,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对记者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要想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需要电视记者不断的努力、磨练、进步。
四、我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发展创新途径的策略和建议
4.1、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中心价值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坚持以人为本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每一件新闻事件,我们都应该以人为重心来进行现场报道,注重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来发展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只有这样,新闻现场报道才能真正为群众着想,为群众服务,才能真正获得群众观众的喜爱和关注,才能提高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收视率和价值体现,才会吸引更多的观众的欢迎和爱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凝聚力和观众共鸣感,使得电视台的观众效应逐渐得到提高,从而提高电视收视率,提高相应的经济效益和价值。例如广电总台曾经进行过一个《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家乡》的电视新闻报道,便是发展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这则电视新闻报道主要针对百姓的实际生活进行了报道,对百姓生活由表及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报道,以“体会和故事相融合”方式展现了百姓生活的状况,从而让观众清楚了解“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家乡”的协调发展。
4.2、多角度、多形式的报道大事和要事
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创新途径中,要坚持多角度、全方位地报道大事和要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好重要电视新闻的切入点,是电视新闻报道得到广大电视观众认可的关键点。因此,大事和要事都是广大电视观众关心的问题,全方位地、多角度地,如从政府的角度、地方的角度、媒体的角度、群众的角度、当事者的角度等对电视新闻进行报道,让广大电视观众进行评价和感受成为吸引
广大观众眼球的根本所在。鉴于全方位多角度报道电视新闻所特有的亲和力强、贴近性强、有效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这样的电视新闻报道更加能够从浅处入手反映更深层次的问题,小切口反映大主题,还能抓住电视新闻报道的本质和内涵,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抓住电视观众的注意力。
4.3、坚持以正面舆论引导广大受众
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创新途径还要坚持以正面舆论引导广大受众。这是实施电视新闻报道监督功的重要方面。只有这样,电视新闻报导才能真正的得到创新和发展。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时,面对如此大的灾难,中国电视新闻报道人员沉着冷静,成功进行新闻议程的设置,公开信息及时,处处做到以正面的舆论来引导广大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同时也得到了西方媒体的广泛认可。如灾情的公布,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地震的灾害情况,财产损失和伤亡人数都精确到了个位数,广大电视新闻每天都全天直播灾区的情况,这对于舆论引导和稳定人心都起到了很大的正面影响。特别是电视新闻将抢险大军中典型人物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都在新闻报道中全面反映出来,不仅动员了全体社成员,而且也激发了广大人民的关爱意识,整个社会的爱心救助意识空前高涨,全国形成了条抗震救灾的统一战线。“大难面前显大爱”,这与电视新闻报道工作者们坚持以正面舆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是分不开的。
4.4、坚持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
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创新途径还要坚持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由于电视新闻报道的特点所决定,很多电视新闻报道都是“守株待兔”的结果。接到电话通知,然后再去采访,紧接着进行新闻报道,工作中的主动性不强。因此,一定要创新电视新闻报道的方式,要学会单枪匹马,主动上门,深入基层,只有这样才能创新新闻报道的视角和方式。有些电视新闻报道的新技术也为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如电视新闻同期声就可以使电视新闻的优势得以充分地发挥,对广大电视产生很大的吸引作用。电视同期声是对电视新闻现场地声音再现,对于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地真实程度有了更加现实地体现,对于升化和烘托电视新闻的主题思想起到了很重要地作用。如中央电视台在对胡锦涛主席春节期间考察河北工作中的新闻报道中就有一段胡锦涛席给河北人民拜年的电视同期声,给电视新闻报道增添了亮点和看点,展现了国家领导人与人民一
起过年的良好亲民形象,赢得了良好的电视新闻报道效果。
结 论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电视传播永恒的魅力所在,它可以为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发挥重大的作用。记者是决定新闻现场报道成不成功的关键性人物,电视新闻记者需要不断的自强自身的素质和价值能力。新闻贵在新,它不仅要求事实新、时间新、角度新、形式新、语言新,更重要的还要思维新、境界新。假如一个没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时,只是毫无新意的将事情的原貌反映出来了,那么它就失去了无数个求之难得的“新闻眼”。总而言之,新闻的探索与发展一直在继续,从未停止。
参考文献
[1]任欢 薄立伟,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刍议[J] 新闻传播 2009.9
[2]李金霞.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的出镜记者[J].黑河学刊,2008(1)
[3]丁晓君.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浅析[J].理论界,2008(3).[4]左洪源,电视新闻记者如何才能做好现场报道[J],黑龙江省同江电视台2009,(1)
[5]赵孟秋浅析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与创新[J],吉林人民广播电台2011,03
第五篇:电视新闻采访
学分数2周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属广播电视专业教学课程,必修课.基本内容:本课程专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员,在学过《》,《电视摄像》等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前提下,增设的有关电视的专业课程.内容涉及电视的特点,原理,方式方法等,包括熟练掌握镜头前访问,突
击采访,现场报道,人物专访,记者招待会采访,电视深度报道等方面的方法与技巧.基本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认识到电视新闻记者,除了要有报刊文字记者的素养外,还要懂得电视的特点和特性,且能掌握现代电子摄录设备摄录新闻事实的基本技能,并能熟练地将多种传播符号采集,有机组合起来,以便将来能胜任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工作.教学方式:除讲课外,采用精讲多练(以采访校园新闻为主),习作讲评,作品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力求提高实践能力.参考教材:
张骏德主编《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有关录音采访与摄像采访部分,2001年3月版
刘海贵著《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艾丰著《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年1月版
教学内容:
电视的特点与方式
电视必然要求现场采访
严格受时间空间条件限制
综合传播符号的采集
记者出镜头的形象问题
受众往往参与及信息反馈即时
电视新闻传播符号
电视新闻传播符号包括声音符号,图像造型符号,字幕符号
声音符号包括播音语言,现场语言,现场音响,音乐符号
造型符号包括形体符号,表情符号,服饰符号,色彩符号,空间符号,图表符号,照片符号,节奏符号,等等
字幕符号分四种:标题,插入式简讯,同步注释,整屏文字等
电视新闻的声画关系
声画同位
声画对位
两者有机结合镜头前访问一一提问与引导的技巧
镜头前访问的特点
访问成功的各种条件分析
如何提高提问的质量
提问的方法
引导的技巧
实习之一------采访校园新闻
突击采访与现场报道
突发性事件采访与非事件性的不同
突发性事件采访的方法
电视现场报道的特点
记者的事先准备与临场应变能力
现场观察的技能
现场观察的涵义
只有观察到才能拍摄到----现场观察对电视记者的重要意义
现场观察的类型
现场观察的方法
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的特点
抓住访问契机,采集重要信息
采集人物事迹,体现人文精神
兼顾现场,人物,记者三要素,熔现场情景,人物言行,记者感情于一炉
(九)实习之二------采访新闻人扬
(十)习作讲评
(十一)全感采访与采访心理
1.全感采访的涵义与作用
2全感采访的要领
3.采访中的心理感应规律及其运用
(十二)电视深度报道
电视深度报道的涵义与类型
电视深度报道采访的特点
电视深度报道采访的方法
(十三)记者招待会采访(实习之三)
记者招待会采访的特点
记者招待会采访的提问
记者招待会采访材料的整理
(十四)各种类型采访总结
事件性新闻人物
非事件性新闻人物
人物专访
深度报道
记者招待会采访
(十五)十条基本采访方法(上)
点面结合三个阶段:横,纵,变
两面挖掘
寻找“镜子”
5.抓取特点
(十六)十条基本采访方法(下)
6.抓关节点
7.协同作战
体验感受
“短仗长打”
常备不懈
编写者:张骏德(教授)编写时间:200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