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M15甲醇燃料产业化经营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10:0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M15甲醇燃料产业化经营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M15甲醇燃料产业化经营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M15甲醇燃料产业化经营的调研报告

关于M15甲醇燃料产业化经营的调研报告

二十一世纪以来,资源与环境的约束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根据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状况,以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对能源供需形势的影响,大力发展替代能源特别是低碳能源,既是维护我国石油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支撑我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甲醇燃料作为一种调整传统能源结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型替代能源,是以“降低能耗、减轻污染、低碳利用、循环发展”为特征的典型低碳能源。甲醇燃料以其环保性好、性价比高、技术成熟、资源有保障等优越性能,成为石油替代的首选产品。积极推进甲醇燃料产业化是开发低碳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最重要的举措之一。

M15甲醇汽油经过在山西省“华顿公司”多年的产业化试验示范,运营良好,具备了规模化发展的产业化基础,同时从我国能源结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方面都充分体现出M15甲醇汽油进行规模化发展的强劲优势。

1、资源优势

一种替代燃料能够规模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有丰富的资源条件。甲醇可以采用焦炉气制醇、劣质煤制醇、煤层气制醇和化肥联醇等工艺制备。

(1)焦炉气制醇:焦炉煤气作为炼焦副产物,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焦化企业生产焦炭4.28亿吨,产生的750多亿立方米焦炉煤气

白白排放或简单燃烧处理,不仅经济损失一百多亿元,还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采用焦炉煤气制甲醇技术,以年产20万吨甲醇计算,每年可消耗焦炉煤气4.4亿标准立方米。目前山西省已有几家焦炉气制甲醇企业投入运行,年产能达到50万吨以上。

(2)劣质煤制醇:我国煤炭资源中“三高”(高硫、高灰、高灰熔点)劣质煤和褐煤资源占全国总储量的40%~50%,总储量达几千亿吨。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劣质煤占相当比例,这种劣质煤不能作为一次能源使用,但可采用煤的洁净利用技术,将其制成替代石油的二次能源——甲醇以及甲醇燃料加以利用。山西晋煤集团已成功实现了劣质煤气化制甲醇及甲醇制油生产工艺的稳定运行。

(3)煤层气制醇:我国煤层气总资源量为36万亿立方米,与陆上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相当,位列世界第三位。而在山西的煤层气资源最为丰富。埋深2000米以下的煤层气储量在10万亿立方米以上,约占全国总量的1/3。若能将煤层气通过合理抽采与煤气化路线共同联产甲醇,不仅可以降低甲醇生产过程总的碳排放量,也能显著提高甲醇的产量。

(4)化肥联醇:全国有数以千计的化肥生产厂家,据权威机构统计,2011年全国尿素总产能达到7200万吨左右,全国尿素的产量达2656.73万吨创历史新高,同时通过化肥联醇制备的甲醇产能也达到了800多万吨。

综上分析,我国甲醇制备方面具有坚实的资源基础,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甲醇生产企业295家,总产能达到46

54万吨,比上年增加21.2%。其中新增产能867万吨,淘汰产能53万吨;甲醇产量2627万吨,比上年增长49.9%,超出预期;装置开工率达56.5%,比上年增加10.9个百分点,但开工率仍偏低;甲醇平均出厂价2710元/吨,比上年提高18.1%;甲醇进口573.2万吨,比上年增加10.45%,平均进口价格368.7美元/吨,比上年增加73.7美元/吨,进口甲醇占我国表观消费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22.9%下降到18%。无论是既有产量还是产量富余都为甲醇替代燃料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2、社会效益

甲醇汽油作为一种新型替代能源,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调整煤化工产业结构以及拉动社会劳动就业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社会效。

(1)能源安全:我国整体能源结构是富煤贫油少气,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国际油价高位振荡,石油资源和油品供应不足,成为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问题。发展甲醇汽油新型替代能源成为当前经济发展及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

(2)产业结构:我国能源供应70%依靠煤炭,焦化、煤炭深加工、以及煤液化等项目居多,造成能源消耗和浪费较大。为有效降低煤炭能源消耗,实现低碳经济,调整煤化工产业结构势在必行。甲醇燃料的产业化应用推广,将有效促进调整煤化工产业结构。

(3)劳动就业:甲醇汽油在全国实现规模化发展,将会涌现出一批相关的生产企业,按每个企业增加100—1000个就业岗位计算,在全国将会增加近几十万个就业岗位,从而有效拉动社会劳动就业。

3、环境效益

(1)制备甲醇过程中利用了大量的废弃劣质煤、煤层气以及焦炉煤气,减少了该类废弃物的直接排放,间接实现该产业的节能减排,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以焦炉煤气制醇为例,以年销售M15甲醇汽油20万吨计,需甲醇3万吨,需要消耗焦炉煤气0.66亿标准立方米。既合理利用了资源,又减少了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根据最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实践,生产甲醇产生的CO2和H2,可以

最大化进行再利用,变废为宝,循环发展。

(2)M15环保评价:2009年9月国家汽车排放测试专业实验室对山西华顿公司提供的M15甲醇汽油排放进行专业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燃用M15甲醇汽油,常规排放物均达到国IV排放标准要求。非常规排放物甲醛比燃用京标IV汽油平均降低51.3%,且非常规排放物总量亦明显低于燃用京标IV汽油,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污染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4、经济效益

M15甲醇汽油经济性效益可观,燃料甲醇的价格是车用汽油的64%左右,如果减免消费税后,只有43%左右。价格吸引力较大,不需要政府财政补贴,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前以说明)。M15甲醇汽油与同标号国标汽油相比较,能耗持平。无论是生产、销售还是使用,其经济效益都很明显。以山西省每年销售汽油150万吨计,若全部使用M15甲醇汽油,约需22.5万吨燃料甲醇,直接经济效益约为7亿元/年。

综上所述,在全国范围进行甲醇燃料规模化推广,效益显著,并且条件成熟,是发展新型替代能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鉴于规模化推广甲醇汽油的重要意义,为了积极推进甲醇燃料作为重要替代能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实现有序、有效、健康、稳定地发展,殷切希望国家在以下三个方面给予支持。

一、将山西省作为全国甲醇燃料封闭应用推广示范省份

以山西省为中心,作为甲醇燃料的重点发展区域,夯实基础,从而辐射周边省份,以逐步推进甲醇燃料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推广。将山西省作为全国甲醇燃料封闭应用推广示范省份,优势明显,准备充分,完全满足封闭运行的条件。

1、实践优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西省、原国家科委、计委、交通部等部门就进行了针对车用M15的试验示范和科技攻关工作,于2002年确定太原市、阳泉市、临汾市、晋城市作为山西省车用甲醇汽油产业化试点城市,并于2004年在全省展开甲醇燃料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经过实践检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形成了成套的甲醇燃料产业化系统集成工艺,目前全省有调配中心14个,年产能达150万吨,完全能够保证甲醇汽油在山西封闭运行。

2、资源优势:山西是以煤炭产业为主的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煤炭和煤层气资源,焦炭生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山西省采用焦炉气制醇、劣质煤制醇,煤层气制醇、化肥联醇,均有大规模的产业化示范基础,在原料供应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3、产业优势:山西省作为全国煤化工产业基地,焦化、煤炭深加工、以及煤液化等项目居多。为有效降低煤炭能源消耗,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循环经济,调整煤化工产业结构势在必行,甲醇燃料的产业化应用推广,将对调整煤化工产业结构产生重大意义。所以将山西省作为全国甲醇燃料应用推广的示范省份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

4、地理优势:山西省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并且南北差异和垂直差异较大。夏季南部运城地区最高气温可到37℃~40℃,接近南方气候条件;冬季北部大同地区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5℃~30℃,接近东北气候条件。中部地区四季分明,温度适宜,这样的气候特点可代表国内东西南北中各地气候条件。所以,在山西省作示范,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果。

二、扩大试点建立产业联盟

1、在山西成功运作的基础上向中西部八省市拓展

鉴于中西部八省市与山西省具有相似的地理、气候和资源等先决条件,并且都属于相对富煤贫油的省市,在原料制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山西省成功运作的基础上,向中西部八省市联合推广,可带动全国发展。

中西部八省市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内蒙、甘肃、宁夏、重庆、贵州和新疆。联盟的主要理念为:技术协作、经营连锁、资源共享、组织共赢。

2、建议在全国有条件的地方扩大推广规模

在中西部八省市成功联合推广甲醇汽油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甲醇燃料在全国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目前,浙江、四川、黑龙江、上海等省市已相继出台了甲醇汽油的地方标准,也制定了相应配套的政策措施。在当今国家政策支持下,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全国各省市将陆续推出甲醇燃料。

三、政府支持、政策配套

1、国家应有明确的态度,并下发文件,要求在全国推广应用甲醇燃料。

2、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特别是在消费税征收方面。建议M15消费税减半征收。

3、甲醇汽油已列入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系列,建议有关部门给予甲醇汽油生产企业办理成品油经营资质证照等手续。

以上报告综述了甲醇燃料作为一种新型替代能源,它的各种竞争优势以及在西南各省市的可行性分析,以及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甲醇燃料的关键、共性问题,通过建立产业化系统集成工艺解决甲醇汽油产业化运营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规范甲醇汽油的产业化示范,使甲醇汽油在山西成功推广的实践基础上,在全国尤其是西南八省提供了示范借鉴作用。

第二篇:甲醇燃料项目可行性报告

xx牌车用甲醇燃料项目可行性报告

〈代项目建议书〉

一、总论

“xx牌”车用甲醇燃料是在成品汽油〈组分油〉、柴油中添加一部分燃料甲醇,使用先进工艺调配而成的新型清洁燃料。其系列产品有M15、M30、M50、M85〈即分别在成品油中添加15%、30%、50%、85%燃料甲醇〉甲醇汽油和甲醇柴油。甲醇燃料热效率高、适应性好、清洁安全,可以满足现行发动机的动力及使用要求,便于输配和推广应用。发展车用甲醇燃料,可以从灵活燃料向甲醇体系燃料电池汽车过度,走符合我国能源特色的汽车工业道路。

燃料甲醇不但可以代替石油作为车用燃料还可以转化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烯烃等化工原料,代替石油化工。煤制燃料甲醇(二甲醚)成本低、经济性好。用高硫煤、焦炉气转化燃料甲醇,可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利用国内优势资源发展煤制甲醇(二甲醚)燃料,可以节约和替代石油燃料,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降低大气环境污染,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的谐调发展。在石油日趋短缺,环境严重污染,高油价给我国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带来严重影响的形势下,发展煤制甲醇(二甲醚)燃料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甲醇燃料的特性

作为汽车的替代燃料,“xx牌”车用甲醇燃料具有以下特性:

1、热效率高

甲醇的辛烷值高(103),分子量小,蒸发潜热大,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甲醇与汽油的空燃比为0.92 :1。甲醇与汽油低比例掺烧(M15、M30)的能耗比为1.02—1.05 :1;高比例(M85)和全甲醇燃料与成品汽油的能耗比为1.5—1.6 :1,其动力性好。

2、环保性好

甲醇含氧,可以促进充分燃烧。发动机使用甲醇燃料生成的有害气体比汽油少。使用xxM15甲醇汽油,尾气常规排放CO和HC比国标汽油分别降低23.2%和28.5%;M85和M100甲醇燃料尾气排放CO、HC和NOX比国标汽油分别降低50—70%、30—50%和10—20%。

非常规排放的有害物质比汽油小。

3、安全性好

“xx牌”车用甲醇汽油的保守溶合期为90天,在此期间,按照规程储运不分层、不变质,甲醇燃料的比重比汽油高,气压比汽油小,其传导性好,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小。

4、适应性好

在用汽车使用M15、M30低比例掺烧甲醇汽油,不用改变发动机部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成品汽油、与乙醇汽油混合使用或互换使用,灵活方便。

甲醇燃料的输配,油品经营单位可利用现有石油燃料的输配系统,2 在现有设备中增加一套装臵,稍加改装、清洗,即可实现甲醇燃料的储运流通。

5、甲醇燃料的毒性及对环境的影响比汽油小

研究表明,甲醇和汽油在化学物质毒性规范中同属于中等毒性,在六五国家M15甲醇汽油掺烧技术攻关期间,对甲醇与汽油的联合毒性进行了研究。对“甲醇中毒、解毒研究”、“甲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课题均由北京医科大学完成,其中对接触甲醇燃料的人群(司机、加油工、试验人员)的健康影响。由北医大三院职业病科、眼科进行了为期三年连续、详细的跟踪检查,并和不接触甲醇的人群进行对比。结论是:只要遵守操作规程,不饮用、不溅入眼中不直接长时间大量接触皮肤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和甲醇相比,汽油是由几百种不同的烃类物质组成,其中有一些(如笨、丁二烯等)是强致癌物,甲醇则是单一化学品,其机理清楚,不是致癌物质。美国能源部试验报告认为:甲醇毒性对水生物生态影响比汽油小,用百分制衡量(100为最高毒性)。毒性评价为:汽油100、乙醇50、甲醇30。甲醇在水中降解比原油和汽油更快,甲醇在水中停留的时间以小时计,汽油则以年计,甲醇泄露到地上土壤中时,微生物会使醇的浓度迅速降低,比汽油和柴油造成的污染小、时间短。

6、甲醇燃料的腐蚀性

xx公司在克服甲醇燃料的腐蚀性上已具有成熟的技术和方法,在山西省甲醇燃料、甲醇汽车产业化示范工程运行中,近500万辆次车 3 使用“xx牌”高清洁甲醇汽油,最长行驶20万公里,经解剖评价未出现腐蚀现象。

三、社会和市场需求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20余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世纪后20年,我国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持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预计从“十一五”到2020年的15年内,我国经济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需要石油约5亿吨。我国目前石油产量为1.65亿吨。2004年消费2.7亿吨,进口超过1亿吨。据有关部门信息,我国石油剩余可开采数量约23.8亿吨,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按目前产量14年后将出现石油枯竭局面。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与石油短缺的矛盾已十分突出,在国际市场高油价下,还被迫大量进口石油。给社会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引发和加剧了一定的社会问题。

为了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证发动机燃料的供应安全,发展石油的替代能源已成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举措。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可采储量约有7000亿吨标准煤,按2020年前全国能源总需求量预测,还可以利用150年。在山西等煤炭省份,结合环境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煤制醇醚燃料为主要内容的煤化工产业,在实现煤炭资源优化利用的同时,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甲醇燃料发展的状况

在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后,世界能源界开始寻找廉价的石油替代能源。许多国家的研究表明,甲醇燃料不但可以替代石油燃料,还有比石油燃料更加清洁的特点。随之在美、德、法、意、日、澳、瑞典、新西兰等国得到开发利用,美国等一些国家的议会还通过了发展甲醇燃料的议案。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甲醇燃料在世界已形成规模利用。美国在获得申办1984年洛杉矶奥运后时,加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目前北京的水平相似,大气环境污染比较严重,需要治理。加州市政府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为车用燃料,大气的清洁程度有了改变,但空气中的NOX居高不下,NOX是造成光化学污染的主要因素,光化学污染严重可致皮癌。市民反映强烈。里根总统责成布什付总统解决这个问题,布什总统组成由能源、汽车、化工、环保及社会学专家参加的专家团论证并提出对策。专家团经过两年的考察论证,向国会提出了著名的“布什咨文”。其结论是:“最清洁的车用燃料是甲醇燃料”、“世界未来的发动机能源是甲醇能源”(布什咨文后来成为美国环境修正案的重要文件)。加州政府按照专家团的建议,在全区推广甲醇燃料,政府公务车、公交车、奥运会用车要求使用甲醇燃料。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召开前,加州的大气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我国从“六五”开始研究开发甲醇燃料,“六五”期间由国家科委、计委立项,由中科院牵头、交通、能源、化工、汽车等有关部门参加,5 对甲醇、汽油掺烧组织技术攻关。“十五”期间对高比例掺烧和M100组织攻关。“八五”期间对甲醇汽车研制开展中德技术合作。对甲醇燃料的动力性、起动性、环保性、经济性及毒性、腐蚀性与对人体健康有无影响等课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并在山西组织485辆汽车,历时三年,行车试验8000万公里,单车行驶30万公里,取得了系统的技术成果。

1996年国家科委组织化工部、中科院、清华大学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同山西省合作,以山西省为对象,进行了煤制甲醇“三E”研究。得出了“在中国山西等富煤地区把煤转化成清洁汽车燃料是重要选择”的结论,1998年,国家经贸委在山西实施“煤制甲醇—清洁燃料汽车示范工程”项目。山西省政府设立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领导组,由省长挂帅,16厅局联合安发文推广使用,对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应用进行了产业化示范应用。2002年,经国务院领导批示,国家经贸委组织化工、汽车、石油、石化、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两院院士组成的专家考察团,对山西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产业化示范工作进行考核评价。专家团一致认为:煤制甲醇燃料作为汽车用替代燃料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我国煤制甲醇生产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用煤制甲醇、二甲醚替代石油燃料,符合我国资源实际,建议国家支持,大力发展。

2004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升,我国在高位油价下被迫大量进口原油。持续高油价给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市 6 场和社会对廉价、清洁车用燃料的需求骤然迫切。2005年山西省政府决定在阳泉、临汾、晋城等地市以行政手段封闭应用推广甲醇燃料。在封闭行政区内不准销售使用成品汽油。同时与上汽奇瑞公司合作生产的1000台甲醇汽车也在年内投入使用。

山西xx实业公司是承担山西甲醇燃料产业化应用的龙头企业。本公司在醇类燃料与烃类燃料掺烧领域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具有一流的专家队伍和技术群体,产品工艺先进,技术成熟,质量稳定,在产业应用中形成了系统完善的技术文件和管理规范,具有现代化甲醇燃料调配中心。“xx”牌车用甲醇燃料在山西已覆盖十一个地市,2004年甲醇汽油销售量15万吨,2005年每月以20%速度增长发展,甲醇燃料的技术指导,售后服务体系已经完善。xx公司甲醇燃料高新技术成果及xx牌甲醇燃料系列产品在服务山西省“两地”建设的同时,已向吉林、陕西、内蒙、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福建、重庆、贵州、广东等省区幅射。

五、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

按年产5万吨变性醇的规模以目前价格水平进行测算,(以下均为不含税价)

(一)生产设备

1、储罐

甲醇储罐储量≥2000立方米(储罐数量视单储量而定)添加剂单组分储罐储量≥50立方米

储罐数量≥3—5个

变性醇储罐储量≥50立方米

储罐数量≥1—2个 添加剂储罐储量≥80立方米

储罐数量≥1—2个

2、调合罐(容量≥50立方米)

数量1个

3、化工泵(流量≥50立方米/小时)

数量3台

4、流量计(最大流量≥50立方米/小时,扬程视情况而定)

数量3台

5、泵房(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

(二)付料设施

1、付料栈桥1座(鹤位不少于6个)

2、付料鹤管4套

3、微机控制油料管理系统1套(控制货位不少于8个)

(三)消防设施

1、冷却泵

2台,流量、扬程视甲醇单罐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范确定。

2、泡沫泵

2台,流量、扬程视甲醇单罐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范确定。

3、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装臵1套,容积视甲醇单罐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范确定。

4、空气泡沫发生器,个数与甲醇储罐数量相同。

5、室外地上式消火栓,个数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和国家有关规范确定。

6、蓄水池,容积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和国家有关规范确定。

7、消防泵房和消防值班室,总面积不下于100平方米。

(四)电器设施

1、变压器

100KW。

2、配电柜

根据具体情况需要配套。

3、自备发电机(或第二独立供电线路),100KW。

4、输电电缆。

(五)化验分析设施

1、原材料分析仪器,根据需要配套。

2、添加剂,变性醇分析仪器,根据需要配套。

3、化验室,面积不下于80平方米。

(六)生活配套设施(略)

(七)设备设施总投资为:

1、在油库的基础上改建,200万至300万元人民币。

2、利用现有油库部分设施改建,50万至150万元人民币。

3、新建,500万至800万元人民币。

(八)流动资金为:1000—1500万元

(九)效益测算

1、销售收入

5万吨×3250元/吨

16250万元

2、生产成本

12250万元(1)材料费

甲醇4.7万吨×2000元/吨

9400万元

添加剂0.3万吨×9500元/吨

2850万元(2)制造费用

250万元

3、管理、营业、财务费用

2125万元

4、税金及附加

90万元

5、利润总额

1785万元

6、销售利润率

10.98%

7、实现增值税

680万元 5万吨变性醇可调配33万吨甲醇汽油,每吨甲醇汽油的平均价格比成品油低300元。所配甲醇汽油可实现销售利润1亿元。

我国煤制甲醇的生产成本不超过1000元/吨。其中:化肥联醇950元/吨,焦化联醇890元/吨,坑口大型化650—850元/吨。高硫煤大型化(60万吨以上)744元/吨。以目前的市场价格,煤320元/吨,燃料甲醇2000元/吨,汽油5400元/吨,用煤转甲醇,比煤直接利用的效益可提高2倍,甲醇燃料替代石油的能耗比为1.5︰1,使用甲醇燃料比使用汽油的成本可降低30%。

山西xx实业有限公司

二○○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调研报告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调研报告

灌阳县农业局 蒋锡文

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深刻转变,长期以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壮大,据统计,产业化经营组织资产总额18598万元,其中龙头企业17598万元,固定资产总额12698万元。带动农户数37508户,销售收入21128万元,利润总额4438万元。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户均纯收入446元,比上年户均增收179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直接带动会员户均纯收入533元,会员户均比上年增收280元。产业化经营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经验

(一)领导重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我县龙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视,在人、财、物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倾斜。县农业局根据《关于做好申报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申报工作的通知》(市农产联办[2008]1号文件)精神及自治区农业厅领导的指示,组织有关企业进行申报。通过努力,我县桂林思源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为灌阳第一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还有7家被批为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

不断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行监测分析,为有关决策提供依据。据调查,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是由经济能人、专业大户、经 1

纪人和村干部及有关单位牵头,在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供应等环节上,按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的原则建立。全县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8家,会员359户,分布在全县各乡(镇),都拟有章程,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并实行网络管理,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走上了规范化轨道。

(三)调整产业结构,明确优势产业。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业新兴优势产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根据我县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政府连续5年对新建连片100亩的果园补贴果苗款,技术部门对新品种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后,大力推广新技术,积极发展农业新兴优势产业,明确了黑宝石李、灌阳雪梨、脐橙为灌阳的三大水果主导产品,占水果总面积的70%,使我县的水果走上了无公害、规模化、精品化、产业化的果业之路,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优化升级。据统计:2007年全县已种植黑宝石李面积5.4万亩,当年总产量3.2万吨,当年总产值5432万元,当年商品率96%,优质产品率90%,目前发展形势良好,我县已成为广西种植黑宝石李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县。

(四)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发展。

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挖掘潜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在有关部门引导下,我县一村一品发展初见成效,洞井乡椅山村脐橙生产,灌阳镇大仁村雪梨生产,新圩乡排埠江村西红柿生产和文市镇瑶上村石材生产等。其中一村一品发展较好是瑶上村。该村地处广西、湖南两省和灌阳县、全州县、道县三县交界处,距县城约33公里,离镇政府2公里,交通非常方便。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有1027户、3275人,全村劳动力1850人,其中外出务工136人。该村有农用地面积22186

亩,其中石山面积9961亩,石材资源非常丰富,质量上乘。前几年在经济转型,调整产业结构时,该村充分利用石材资源,靠山吃山,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明确主导产业,推进石材产业化经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该村为中心的石材一条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带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被评为省、市、县小康文明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五)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

围绕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种养产业的培植和生产基地的开发建设。根据我县资源优势特点建立了以洞井乡、观音阁乡为主的脐橙生产基地;以黄关镇、新街乡和灌阳镇为主的灌阳优质雪梨生产基地;以新圩乡、水车乡和文市镇为中心的黑宝石李生产基地;以西山乡为主的经济林药材生产基地,以及养殖业三元杂交猪和石材加工基地优势,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

(六)健全产业化利益联接机制。

今年着眼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连接机制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导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建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等多种形式,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利益主体之间逐步形成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模式。桂林新宇葛业开发公司、灌阳万来蚕业合作社与全县5000多农户签订了种植葛根保护价、蚕茧收购保护价,让农户吃了定心丸。

(七)树立品牌,申报果蔬无公害基地。

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拥有品牌就拥有市场。我县在抓流通工作中,紧紧抓住保质量、树品牌这个中心环节,保持果蔬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县已形成了“麒麟山”、“张金华”、“金阳光”、“千家洞”、“龙祺”牌等系列果蔬品牌,其中“麒麟山”牌黑李被中国果品流通消费协会评为“中华名果”称号,2005年“麒麟山”牌

灌阳雪梨获得“广西名牌产品”的称号,2007年“麒麟山”牌黑李获得广西优质农产品称号。2005年获得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县。通过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存在问题

(一)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能力弱。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为12家,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户5001户,总体上看规模小,水平低,带动力差。

(二)农业龙头企业产品链条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从横向看,企业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农产品专用程度和品质不能满足加工业发展的需求;从纵向看,绝大多数龙头企业缺少精深加工技术和设备,加工增值链条短,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应对国际市场的能力比较弱。

(三)农业龙头企业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我县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和产品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品牌和质量意识不强,企业产品注册商标和取得认证的产品为数不多,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不强。我县的龙头企业,虽然也有一些品牌,但知名度高的少。

(四)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与农户关系不紧密。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与生产基地和农民的关系松散,不同程度地存在产销脱节,没有真正结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带动辐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合同农业、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仅少数地方实行,价格较低,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九、对策及建议

(一)抓好典型示范引导。要扎实做好灌阳永富水果生产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发挥示范效应,引导面上发展。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争取增加地方财政资金扶持规模,扩大

扶持试点范围,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增强为成员服务的功能,让农民得到实惠,引导更多的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上实现突破。围绕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实力。按照一手抓量的扩张,一手抓质的提高的要求,不断提升龙头企业档次水平,尽快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要通过扩大开放引进、抢抓项目新上、发展民营经济培植等多种形式发展一批“大高外”龙头项目;对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要搞好引导和扶持,促其尽快上规模上水平。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建立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投资保障机制上实现突破。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尽快构建起相关的政策支撑和投资保障机制。各级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及其它有关开发项目,实行捆绑使用,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科研开发、质量标准、检测体系和信息建设。尽快制定出台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重解决当前制约龙头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用人、用水、用电、用地和融资、税费减免等方面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企业真正得到实惠。

(四)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在基地建设上实现突破。农业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是推行标准化生产的重点。要按照出口农产品国际标准和国内大城市准入的要求,抓紧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快县、乡两级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建设,为提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质量提供可靠保证。引导企业积极争取ISO9000以及国际相关组织的质量认证和安全卫生认证,千方百计获得国内各大城市“准入”许可,为产品进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奠定基础。

(五)完善利益联接机制,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上实现突破。当前,龙头企业与农户间普遍缺乏长期稳定、密切相关的利益联结关系,导致企业生产加工没有稳固的原料来源,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而受损失。要引导龙头企业从企业长远战略出发,拿出资金、拿出人员,发展订单农业,建设合同基地,把企业的产品需求与农户的生产经营通过契约合同固定下来,与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关系;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制定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同时,要积极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户与企业间的对接,组织农户按合同生产,并严格监督,有效规避市场经营风险和同行业恶性竞争。

(六)加快科技创新,在提升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实现突破。加大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力度。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龙头企业要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增加科技开发投入,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科技含量,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运用,大力开发优质高效技术、农业节本增效技术,引进、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特色明显的农产品。要加强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

(七)发展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可以使龙头企业和农户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既促进了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保护了农户的利益,又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009年4月28日

第四篇:某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措施,狠抓“四个环节”,实施“四大工程”,着力把**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食品供应基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狠抓基础环节,实施农业

产业化基地支撑工程

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没有基地就难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我市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培育和壮大优质粮油、生猪、家禽、蔬菜、林果、渔业等优势产业,突出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建设农产品基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超市农业,使农业结构日趋优化,布局更加合理。一是引导龙头企业建基地。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把基地建成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全市已有66户龙头企业自建原料生产基地。如资中福元投入4200万元,建标准化商品猪基地7个,发展规模养殖户3100户,建生态养殖小区12个,每年可为企业提供猪源25万头。二是注重业主开发建基地。支持个体经营者、技术骨干、返乡农民等,通过有偿转包、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集中土地建设基地。全市已流转土地33万多亩,建各类基地18248个。三是依靠专合组织建基地。支持专合组织背靠企业、面向市场、组织农民、集零为整建设基地。全市专合组织建基地3342个。威远县镇西镇蔬菜协会建立的萝卜生产基地,带动了8个镇1.5万余农户种植萝卜1.6万亩,户均增收500元以上。四是抓好示范建基地。建设国家级、省级标准化基地28个,其中国家级14个,标准化示范面积达13.7万亩;实施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11个,其中国家级3个;通过认定的“三品”基地面积96.7万亩,认定“三品”品牌34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2个、绿色食品6个。推进5个千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市中区、东兴区3000亩园区已具雏形。目前,全市已建成规模在500亩或1000头(只)以上、集中成片的蔬菜、林果、生猪、肉鸡、肉鸭、水产等各类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650个。2008年全市新增出栏生猪增幅居全省第二,规模养殖比重36%,生猪优质率65.4%;水产品产量达到8.7万吨,特种水产产量居全省第一。

二、狠抓中心环节,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带动工程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决定着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层次、水平。我市致力于突破和提升龙头企业的数量和实力,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着力形成产业和企业集群,最大限度地发挥龙头企业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一是抓企业培育和技术改造。积极把龙头企业融入到工业园区建设中,把社会资金和人才聚集到龙头企业的发展上,把规下企业提升为规模企业。引导现有企业推进产品深度开发,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已达104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26家。2008年22户龙头企业投资8.2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可新增产值21亿元。二是抓融资造血和招商引资。针对龙头企业普遍“贫血”的实际,一方面及时补充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资本金,为龙头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另一方面把龙头企业作为对外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通过内外结合突破资金瓶颈。加强开放合作,着力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龙头企业,全市共引进投资项目32个,到位资金9.2亿元,有15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我市成功引进了旺旺食品、台湾佳美、南京雨润、华润啤酒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落户**并不断增加投资。三是抓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制定扶持和奖励政策,鼓励企业苦练内功,应对挑战,在创品牌、拓市场上下功夫。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已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四川名牌3个,四川省著名商标9件,四川老字号产品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我市产业化龙头企业没有一户破产、倒闭、裁员,并新增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2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0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55%,初步形成了一个产业有一个或多个龙头带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近23%,成为了**工业强市的重要支撑。

三、狠抓关键环节,实施农业产业化桥梁纽带工程

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我市放手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探索多种组建形式,在农户、企业、市场、政府之间牵线搭桥,通过有效的利益联接,让农业生产经营真正“化”起来,促进“一村一品”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一是依托专业大户组建专合组织,形成“大户+农户”的组织模式。资中县三块石猪业合作社由5位养猪专业大户发起,注册成员67名,会员1256户,该合作社与福元公司合作,2008年出栏、销售生猪达5万余头。二是依托专业市场组建专

合组织,形成“市场+农户”的组织模式。如依托隆昌禽苗市场组建的隆昌禽苗协会,已拥有骨干会员446人,联系会员5000余人,带动农户2.3万户,分布在全国28个省(市)的460多个县(市、区)。三是依托龙头企业组建专合组织,形成“公司+专合组织+农户”的组织模式。如威远县茶叶专业合作社,由20多名种植规模较大的茶农组建形成,实现了复

立茶叶公司与茶农利益的“共赢”。四是依托基层组织组建专合组织,形成“支部+专合组织+农户”的组织模式。如隆昌县黄家、龙市、胡家等镇,走“支部+协会+农户+公司”的路子,与蚕桑公司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订单农户达95%以上。目前,全市已建各类农民专合组织988个,拥有会员13万多户,其中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规范化专合组织有120家。2008年专合组织会员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市农民人均水平150元。

四、狠抓保障环节,实施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工程

党委、政府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最大推手。我市立足**实际,不断探索机制创新,着力营造农业产业化的良好发展环境和氛围。一是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制定《**优势特色农业发展规划》,明确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目标、思路和措施,并分产业进行细化。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相关的重大问题,落实领导干部对口帮扶联系制度,加强督查,严格奖惩,确保工作有效推进。二是创新投入机制。坚持“三个高于”,确保农业切块资金年递增25%;整合支农资金,支持基地、龙头企业发展和专合组织建设,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加强政银企合作,市政府与农发行签订政策性金融合作协议,农发行发放信用贷款3.1亿元;积极开展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协调农业产业化经营资金达10多亿元。三是创新风险防范机制。拓展生猪、家禽、玉米、水稻等农业保险,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保底分利型、合同寄养型、入股分红型、协会联保型等利益联接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四是创新服务机制。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种子工程”的实施,建立完善科技推广体系,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率先建成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村级防疫室1200个,所有村配备防疫员,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100%;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允许和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五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对特色产业发展好的地方优先配套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抓好“金土地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小微水惠民工程和病险水库整治等,全市新增有效灌面2.44万亩,新增高产稳产农田4.5万亩,整治病险水库47座,解决农村人饮11.4万人,新增蓄水能力1535万立方米,新改建通乡通村道路989公里,新建农村沼气池2.02万口,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四大工程”联动实施,效果明显。2008年,全市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110多亿元,带动农户面68.6%;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农业增加值91亿元,比上年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587元,增长15.38%。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研报告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对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参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近年来,全区各级供销合作社坚持为“三农”服务宗旨,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积极参与和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由过去单一的购销环节延伸到种养、加工、服务等各个环节,经营的层次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到2010年末,全系统用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投资额为2.6亿元,通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利润总额3631万元,上缴国家税费总额4269万元。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牧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农牧户98.1万户,占全区农牧户总数的27.9%,帮助农民实现收入30.6亿元。

一是龙头企业经济实力有了明显提高。各级供销合作社以社属企业为依托,围绕自治区六大主导产业,依靠当地资源优势,特色产品,重点在农资、羊绒、羊毛、乳业、粮油、蔬菜、马铃薯、烤烟、桑蚕、中药材等产业,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流通、加工型龙头企业。全系统现有盟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0个,其中,符合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标准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5个;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个;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重点龙头企业13个。

二是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牧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全系统通过新建改造基层供销合作社、发展专业合作社、领办农畜产品专业协会等多种方式,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帮助农牧民增收。目前,由全区供销合作社兴办、领办、参办、引办的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已渗透到农畜产品种、养、加各个领域,产、加、销各个环节。到2010年末,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牵头兴办各类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5168个,其中:改造新建基层供销合作社556个,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750个、村级综合服务社2748个、各类行业和专业协会1066个、旗县级以上农村牧区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48个,覆盖全部苏木乡镇和40%的嘎查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使用“中国供销合作社”统一标识的有314个,拥有注册商标的有103个。有近50%的基层社由供销合作社拥有全部产权,其余由供销合作社、农牧民、社会企业共同兴办,农牧民能人大户参股兴办合作社成为一大亮点。

三是商品生产基地建设逐步迈上新台阶。各级供销合作社按照“选好一个项目,建好一套体系,形成一个龙头,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和要求,因地制宜,建立商品生产基地315个。其中:种植业172个,养殖业143个。全系统商品基地联结农牧户数17.53万户,销售收入13.74亿元,帮助农牧民实现收入76271万元。目前1个基地被评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3个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标准化示范项目。

四是为农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发展,农牧民对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为更好地满足这种需求,各级供销合作社围绕实施“新网工程”和农村牧区商贸流通网络建设,结合实际,整合资源,改造新建村级综合服务社2896个,建立实验示范田15391公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10.09万公顷,组织技术、咨询服务104.8万人次。2010年,通过全区供销合作社服务网点直接为农牧民提供农业生产资料55.1亿元,收购农畜产品27.8亿元,农村牧区日用消费品经营额29.9亿元。

二、参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做法

一是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各盟市供销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选择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通过创新体制,培育扶持了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社有龙头企业,成为当地政府发展农牧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抓手。兴安盟供销合作社围绕绿色、特色、高效农牧业,组建新型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化服务新平台。兴安盟农合有机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农民土地入股方式组建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108户,公司现有生产有机农产品基地1万亩,去年种植红干椒3000亩,种植裸仁南瓜3000亩,建标准化猪舍3万平方米,野猪存栏达3000口。目前已投资达2700万元,年销售额达XX多万元,实现利润210万元。2010年8月份全国人大常委、总社理事会副主任周声涛视察该基地时指出,兴安盟供销合作社组织农民以土地入股形式组建专业合作社为全国做出了榜样,为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提供了先进典型。赤峰市通过发挥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组织优势和网络优势,坚持举绿色牌、走特色路,培育和发展了桑蚕、蔬菜、杂粮豆、畜产品加工等十大类产业化项目和龙头企业,带动6万户农牧民参与产业化经营。2010年新增桑蚕基地1万亩,大叶丰产桑总面积达5万亩,当年收购鲜蚕茧1200吨,新上6条加工生产线,实现产值8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发展特色蔬菜基地1.3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备案基地8000亩。阿鲁科尔沁旗依托龙头企业开发柞蚕养殖场3.5万亩,产蚕茧100多万斤,实现产值650万元,参与养殖的农民户均增收15000多元。喀喇沁旗供销合作社以赤峰银龙茧丝绸公司、信志达物流公司、昭隆贸易公司为龙头,通过发展蔬菜、桑蚕和粮食三大产业,构建起“多腿走路,多轮驱动,全面发展”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2010年销售收入2.52亿元,实现利润935万元。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韩勿拉供销合作社蒙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紧紧抓住地区肉牛、肉羊主导产业,建立“企业加基地”、“基地带农牧户”的经营方式,不断建立和完善牛羊规模养殖,订单回收加工,统一品牌销售的经济管理机制,组织开展对农牧民社员肉牛、肉羊产业养殖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强技术指导,提供产销信息,实现就地加工、高附加值生产,构建起了“龙头企业+基地+农牧户”的一体化经营模式,逐步发展成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420万元,从业职工75人,年产值8000余万元,年屠宰加工牛羊30万头只的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农牧民社员饲养肉牛、肉羊总量达20万头只,商品率达到70%,被列入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额2200万元,带动农户1万多户,累计助农增收1680多万元。

二是通过发展农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引导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各级供销合作作社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增加投入、改建扩建等加快建设一批农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依托农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扶持发展种植养殖基地、专业合作社及农产品专业协会,推进标准化生产,引导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赤峰市以市果菜粮批发市场为龙头引领各类农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完成市场交易额6.49亿元,增长10.6%。2010年赤峰果菜粮批发市场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百强企业”称号。呼和浩特市供销合作社以改造建设大型农畜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带动全系统农畜产品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市供销合作社先后参股成立了内蒙古天富发农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内蒙古聚良源农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2010年这两个市场帮助农民销售各类农产品1.4亿近,较好地发挥了市场带动作用。阿盟供销合作社系统采取挂靠、租赁、联合等形式,发展蔬菜交易市场、蔬菜加工企业和畜产品经营公司三家企业。在主要农牧区筹建农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4个。2010年,农畜产品交易额达2300万元,其中,组织收购羊绒110吨,销售小麦300吨、啤酒大麦700吨、油葵1350吨、食葵800吨、西瓜7000吨,有效缓解了农产品卖难问题。

三是通过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联结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各地供销合作社通过改造基层供销合作社、领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牵头组建专业协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引领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巴彦淖尔市供销合作社把组织农牧民创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重点工作,全系统创办的50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全部进行了依法注册登记,入社社员达到11950户,带动农牧户37213户,农牧民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增收达到1.21亿元。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沟笤帚苗专业合作社,是以白音沟供销合作社为依托,联合103户农牧民兴办的专业合作组织。该社筹集资金30万元,引进“美国大青苗”等优良品种,发展种植基地XX亩,组织生产“美国大青苗”,引种成功后,专业社从山东专门购进了10台笤帚苗加工设备,从当地招收并培训农民工30人,大量回收美国大青苗进行了深加工,大幅度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全年加工成品笤帚30万把,实现产值100万元,产品销往山东、福建、吉林等省,形成“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通过合作社的力量为农民致富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子。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绿韵蔬菜专业合作社。由种菜大户牵头联合300户农民组建而成,该社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强化信息服务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科学制定种植计划和发展规划,适时地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上联销货商,下联农牧户,形成“专业合作社+基地+菜农”的产业链条。组织生产的“水漩绿韵蔬菜”得到自治区农业厅“无公害蔬菜”的认证,成为华北地区的品牌蔬菜,产品畅销北京、广东、河南、山西、山东等7个省市,成为商都县蔬菜生产的领头雁。目前,该社拥有资产总额130万元,建立蔬菜种植基地1000亩,发展入社菜农550户,吸纳社员股金10万元,年生产蔬菜15000吨,专业合作社年销售额600万元,企业年平均利润18万元,助农增收100万元。同时,他们还举办蔬菜种植培训班238期,培训农户1.5万人次。带动周边乡村发展蔬菜生产30000多亩,带动农户15000多户,菜农3万多人,人均收入1万多元。

四是通过改造经营服务网络,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各地供销合作社紧紧抓住国家启动农村市场的良好机遇,大力推进农村牧区流通网络建设,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服务体系。包头市供销合作社在参与和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加大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社

下载关于M15甲醇燃料产业化经营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M15甲醇燃料产业化经营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化经营扶持政策调研报告

    一、关于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定位1.你县(区)近年来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基本情况、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县近年来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上力度较大,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

    变性燃料甲醇安全使用

    变性燃料甲醇安全使用甲醇起游节能环保,是国际公认的清洁能源,甲醇汽油和变性甲醇混配而成,M30代表添加30%变性甲醇的起游;我公司生产的变性燃料甲醇的技术指标优于车用燃料甲醇......

    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调研报告(五篇)

    按照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近期,县委农工部就如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我县“三农”工作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不......

    秦都区餐饮企业使用甲醇燃料情况汇报

    秦都区餐饮企业使用甲醇燃料 情况汇报 一、我区餐饮企业使用甲醇燃料基本情况 按照区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区安监局、区食药局、公安秦都分局、质监秦都分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我......

    关于推进襄汾县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襄汾县粮食产业化经营的 调查与思考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为......

    关于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调研对策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的产物,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

    关于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调研对策

    关于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调研对策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的产物,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

    住宅产业化调研报告

    住宅产业化调研报告 房地产业作为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产业,近十几年来,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的宏观经济政策大背景下,我省房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