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指灵魂的爱的智慧(含五篇)

时间:2019-05-14 10:5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直指灵魂的爱的智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直指灵魂的爱的智慧》。

第一篇:直指灵魂的爱的智慧

直指灵魂的爱的智慧(2013-03-29 13:27:01)

转载

文化 ▼ 标签:分类: 转载文章

一个再坚强的女人都需要一个男人来看穿她的脆弱,一个再脆弱的男人都需要一个女人来触摸他灵魂的刚强。

有性无爱是摧毁,有爱无性是折磨,有爱有性是升腾,人间当下即天堂!一个人没有爱的能力,比没有性的能力更可悲。

一个优秀的女人,一定想办法去驾驭一个一般女人驾驭不了的男人;一个优秀的男人,一定想办法去征服一个一般男人征服不了的女人。

一个男人真正的荣耀不是你拥有多少女人,而是一个女人为你拒绝任何男人!一个女人真正的自豪不是你的男人独守你一个,而是不管他经历过在多少美女,他的心最终仍然在你那里。

一个女人最大的不幸就是聪明的什么都懂,如果身为一个女人很聪明,一定很可怜。

相爱的人就像鱼和水,在一起就是整个世界,分开便什么都不是。

女人犯的最大的错就是将男人限制死,最后还嫌男人没出息!

爱就是彼此帮助对方建立强大的自我!

多少人的婚姻史都是男女两个人的血泪史!

有我无爱,爱是在没我的状态才能体验到的,就像地震时,妈妈用躯体拯救了孩子,就像泰坦尼克号杰克拯救了露西,有爱无天!此状态为宇宙状态!生命在极限时更容易体验到精神的力量,专注于某一点不断深入强化更容易触摸灵性之光!

普通人活在迷惑中,高手知道了别人所不知道的,领袖之才经历了别人没有经历的经历!经历过大性大情的人要么不开悟,一开悟就是大彻大悟!

第二篇:大学直指

大学直指 四书蕅益解

作者:蕅益大师

【大学直指补注序】

夫圣经,天下国家之心要也。大学一书,又诸经之心要也。蕅益大师大学直指,又大学之心要也。得此心,则天下国家治且安,失此心,则天下国家乱且危,其关系之重何如乎?而其致力之本,则在于修身,修身之本,在于正心,正心之本,在于诚意,诚意之本,在于致知,致知之功,即在格物,物即身家国天下之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本正之谓格,格感通也,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之谓格,夫是之谓大学,夫是之谓明明德于天下。若广说之,岂但一天下云乎哉!不入华严法界观,不能知其究竟矣。窃尝论之,大学一书,世间法之总持也,而即为出世资粮。佛说阿弥陀经,出世间法之总持也,而不离世间功德。合是二者,而倡导之,弘扬之,则身修家齐国治而天下平,乃至出轮回,生净土,究竟成佛,普度有情,无他求矣。既申蕅师直指之意为之补注,以便学者。复敬为之赞,赞曰﹕自有此经,未有此注,格物致知,全经要处,破我法执,修二空观,于一切法,作唯心看,身为物本,格之所先,家国天下,乃其末焉。本硕末荣,一气之宣,惟明明德,摄无不圆。宋儒未解,更为补传,错乱古经,大义不显,旭师妙悟,直指真诠,孔圣复起,当无间然。勋哉来学,熟复斯篇,如是修者,是真圣贤,家齐国治,天下便便。(便便即平平)

民国二十三年甲戌孟夏阳复子江谦谨述 大学直指(依古本)古吴澫益道人智旭述 阳复子江谦补注

大者,当体得名,常遍为义,即指吾人现前一念之心,心外更无一物可得,无可对待,故名当体。此心前际无始,后际无终,生而无生,死而不死,故名为常。此心包容一切家国天下,无所不在,无有分剂方隅,故名为遍。学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名大学。大字即标本觉之体,学字即彰始觉之功,本觉是性,始觉是修,称性起修,全修在性,性修不二,故称大学。

【文分为二,从初至天下平统示性修旨趣,从自天子至终,详示妙修次第。初中又二,初二节示妙悟之门,次三节示妙修之叙。初中又二,初直示境观,二点示悟修。今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道者,从因趋果所历之路也。只一在明明德,便说尽大学之道,上明字,是始觉之修,下明德二字,是本觉之性。性中本具三义,名之为德。谓现前一念灵知洞彻,而未尝有形,即般若德。现前一念虽非形像,而具诸妙用,举凡家国天下,皆是此心中所现物,举凡修齐治平,皆是此心中所具事,即解脱德。又复现前一念,莫知其乡,而不无,位天育物,而非有,不可以有无思,不可以凡圣异,平等不增不减,即法身德。我心既尔,民心亦然,度自性之众生,名为亲民。成自性之佛道,名止至善。亲民止至善,只是明明德之极致,恐人不了,一一拈出,不可说为三纲领也。此中明德民至善即一境三谛,明亲止即一心三观,明明德即自觉,亲民即觉他,止至善即觉满,自觉本具三德,束之以为般若,觉他令觉三德束之以为解脱。至善自他不二,同具三德,束之以为法身。不纵不横,不并不别,不可思议,止理名为大理。觉此理者,名为大学。从名字觉,起观行觉,从观行觉,得相似觉,从相似觉,阶分证觉,从分证觉,归究竟觉,故名大学之道。

补注 三谛三观三德,详言上编始终心要解。

【二点示悟修。】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止之一字,虽指至善,只是明德本体,此节指点人处,最重在知之一字。圆觉经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当与此处参看。大佛顶经云﹕以不生不灭为本修因,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即知止之谓也。此中知为妙悟,定静安虑为妙修,得为妙证,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名能定。外境不扰故,闻所闻尽名能静。内心无喘故,觉所觉空名能安。烦恼永寂故,空所空灭名能虑。寂灭现前,如镜现像故,忽然超越,名能得,获二殊胜故。

补注 大佛顶首楞严经云﹕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闻所闻尽,觉所觉空,空所空灭者,谓能闻能觉能空之心,与所闻所觉所空之境,俱泯也。忽然超越,获二殊胜者,超越世间有缚与出世间空缚,故空假双照,发大慈悲心。

【次三节示妙修之叙】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此启下文两节之义,盖迷明德,而幻成身及家国天下,名之为物。既已迷德成物,且顺迷情,辨其本末,返迷归悟之功,名之为事。既向生灭门中,商搉修证,须知有终始始,宜先。终宜后,古之欲明一节,知所先之榜样也。物格一节,知所后之成案也。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说个明明德于天下,便见亲民止善,皆明德中事矣。正其心者,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也。诚其意者,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也。致其知者,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也。格物者,作唯心识观,了知天下国家,根身器界,皆是自心中所现物,心外别无他物也。是故若欲格物,莫若观所缘缘,若知外所缘缘非有,方知内所缘缘不无,若知内所缘缘不无,方能力去内心之恶,力行心内之善,方刀自谦,方名慎独。又祇一明德,分心意知三名,致知即明明德。

补注 离本清净周遍之心,而幻为八识。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前六识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相接,而现之识也。第七末那识,译云染污,执我执法之意根也。第八阿赖耶识,译云含藏,即前七识之所藏也。能转八识,则成四智,转眼耳鼻舌身识为成所作智,转意识为妙观察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如是则复还其清净周遍之真心,观所缘缘者,谓观由见所取之相也。外所缘缘,是所缘之境,内所缘缘,是能缘之心。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我法二执破,则物自格。犹大佛顶经所云﹕不为物转,便能转物也。知至者,二空妙观无间断也。意诚者,由第六识入二空观,则第七识不复执,第八识之见分,为内自我法也。心正者,由六七二识无我执故,第八识舍赖耶名。由六七二识无法执故,第八识舍异熟名,转成庵摩罗识,亦名大圆镜智相应心品也。身修者,第八识既成无漏,则一切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皆无漏也。家齐国治天下平者,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乃至十方三世圆满清净也。

补注 真如之体,不变而随缘,随色受想行识五蕴之缘而为人,随善恶净染之缘而为法,因缘和合虚妄有生,故皆无自性,当体即是真如,不知是义,而妄执有实人,即为人我执,妄执有实法,即为法我执,我执者,谓执有自性也。能破二执,即得二空。金刚般若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破人我执也。又云﹕菩萨应无所住布施,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破法我执也。当知空假中一心三观,是破二执之神方,斩一切罪根之慧剑也。异熟者,因果之名,或异时而熟,或异性而熟,或异处而熟,三世因果之成熟,非一时非一性非一处也。庵摩罗识,译云白净识,即真如本体,色受想行识为五阴,六根六尘为十二处,六根六尘合六识为十八界。曰阴曰处曰界,皆障碍而不清净,区局向不周遍之称,以皆生灭故,皆有漏也。若能转识为智,则皆成无漏。已上统示性修旨趣竟

【详示妙修次第又为三,初的示格物,须从本格。二详示诚意,必先致知。三更示修齐治平,必有次第。今初。】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前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元不单指帝王有位人说,恐人错解,今特点破。且如舜耕历山之时,何尝不是庶人?伊尹耕有莘时、傅说在板筑时、太公钓渭滨时,亦何尝不是庶人?只因他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修其身,所以皆能明明德于天下耳。盖以天子言之,则公卿乃至庶人,皆是他明德中所幻现之物,是故自身为物之本,家国天下为物之末。若以庶人言之,则官吏乃至天子,亦皆是他明德中所幻现之物,是故亦以自身为物之本,家国天下为物之末。须知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名位不同,而明德同,明德既同,则亲民止至善亦同,故各各以修身为本也。前虽略示物有本末,又云致知在格物,尚未直指下手方便,故今的指修身为本,以心意知不可唤作物故,以致诚正皆向物之本上格将去故。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厚,谓责躬宜厚,所薄,谓待人宜宽。若以厚为家,薄为国与天下,便是私情了,会万物而为自己故,谓之知本。自己之外,别无一物当情故,可谓知之至也。初的示格物须从本格竟。

【二详示诚意必先致知】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直心正念真如,名为诚意。妄计实我实法,名为自欺。盖稍习闻圣教,未有不知我法二执之为恶,未有不知二空妙观之为善者。但其恶我法二执,不能如恶恶臭,好二空妙观,不能如好好色,所以名为自欺,不自谦耳。夫臭必知臭,色必知色,可喻良知。知臭必恶,知色必好,可喻致知。今知二执之恶而不力破,知二空之善而不力修,岂可谓致知乎?心外本无实我实法,名之为独。断意中我法二执,断无不尽,修良知二空妙观,修无不圆,名之为慎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此明小人亦有良知,但不能致知,故意不得诚也。闲居,即慎独之独字,虽在大庭广众,亦名闲居。为不善者,即是妄起我法二执,二执为众恶根本。故一有二执,便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正是良知不可昧处。揜不善而着善,是不能诚于中,如见其肺肝然,是不能形其外,故使人得窥其中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十目十手,正是慎独诚中处。润屋润身,正是形外处。心包太虚,故广。体露真常,故胖。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切磋琢磨,致知也。恂栗,诚于中也。威仪,形于外也。盛德,明德之已明者也。致知,则意诚,意诚,则心正,知意心皆明德之别名。致诚正皆明明德之别名。致到极处,诚到极处,正到极处,即名至善。民不能忘,即是亲民,可见亲民、止至善,不是明德外事。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武公之民不能忘,与前王之民不能忘一般。良以明德之中,自具贤亲乐利,横遍天下,竖彻没世,故也。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由武公而溯之文王,溯之成汤,溯之帝尧,皆是自明。自明,即致知诚意也。即躬自厚也。即修身为本也。即知所先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欲诚其意,莫若自新。自新者,不安于旧习也。我法二执,是无始妄习,名之为旧。观我法空,是格物致知,名之为新。苟者,斩然背尘合觉也。日日新者,不肯得少为足。又日新者,不肯半涂而废。又苟日新者,断分别二执。日日新者,断俱生二执。又日新者,断二障种子。

补注 分别二执者,由无始以来,种子内熏,兼随外缘邪见分别之粗执。俱生二执者,全由种子内熏,不待外缘邪教,无始以来,与身俱生之细执也。粗执易断,细执难断。我执又名烦恼障,障大涅盘故。法执又名所知障,障大菩提故。二障种子断,则现行不生。

康诰曰作新。

不是我去作他,只因自能日新,彼便兴起。故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兴即作也。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只一日新又新,便使民亦自作,命亦维新,可见心外无民,心外无命。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文王,一人耳。对臣下,则各为君。对商纣,则名为臣。对王季,则名为子。对武周,则名为父。可见身是本,而所对皆末也。明德一理耳,对臣下,则名为仁。对君上,则名为敬。对父母,则名为孝。对子孙,则名为慈。对国人,则名为信。可见无所不用其极,无二极也。极,即至善。至善,即明德本体。此文王自谦处,诚中形外处,皆由格物致知,以诚其意,故能如此。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世人不知心外无物,妄谓仁敬孝慈信,可以对君臣父子良民,不可以化顽恶,殊不知只是物未格,知未致,意未诚耳。如文王之使虞芮息争,何必别商听讼之法。大凡不达人我一体,则有争有竞,便名之为无情,非必告谎状,而后为无情者也。今以本无人我之明德化之,故能大畏民志。夫畏民志,则非刑罚之威。大畏民志则使健讼者,亦化而为圣贤矣。非知身为物本,格物致知,以诚其意者,孰能若此也哉!二详示诚意,必先致知竟。【三更示修齐治平,必有次第。又为四﹕初以心身合释。二以身家合释。三以家国合释。四以国与天下合释。虽如此次第合释,然皆不离修身为本,皆不外于格致诚正之功。今初以心身合释。】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李卓吾云﹕身字,不必改作心字。首节,见身之有关于心。次节,见心之有关于身。)

身者,前六识身也。忿懥、恐惧、好乐、忧患,即贪瞋痴等,根随烦恼也。现行熏成种子,故使第八识心,不得其正。

补注 唯识家分根本烦恼为六。曰﹕贪、瞋、痴、慢、疑、恶见。分随烦恼为小中大共二十。小随十,曰﹕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中随二。曰﹕无惭、无愧。大随八。曰﹕掉举、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第八识体,本自无所不在,亦无所在。唯其受染法熏,持染法种,随彼染法所起现行,为视为听,为食。面见闻知之妙性,遂为彼所覆蔽矣。盖其光圆满得无增爱者,名之为见。既有所视,便不名见。十方击鼓,十处齐闻者,名之为闻。既有所听,便不名闻。舌根不动,淡性常在者,名为知味。既有所食,便不知味。故前一节深明现行熏种子之失。此一节,深明种子生现行之失。身心相关若此,故必格物致知,以诚其意,然后心正而身修也。有所忿懥等,只是不能格物,故意不诚。不见不闻等,只是不能致知,故心不正。而身不修,问曰﹕前云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云忿懥好乐,皆不得正,前后不相违耶?答曰﹕如恶恶臭,断我法二执也。如好好色,修二空妙观也。二观成就,方能无忿懥等,自无忿懥等私,方能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故知格物致知之外,别无诚意正心之功。

【二身家合释。】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五个辟字,皆是不能格物,故不能致知耳。便是不能齐家之处,何止为身不修耶?莫知子恶,莫致苗硕,亦是为物所蔽,故不能致其知也。后一反结,最为有力,正显修身为本。

【三家国合释】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一一都从修身上说来,玩三个所以字,绝不费力。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妙在心诚求之四字,正与下文民好民恶相合。又与上文五个辟字相反,此皆从格物致知,诚意慎独中来。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为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尧舜之仁,不过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修身耳。如此修身,便为天下人榜样,天下人自然从之,何必发号施令哉!令字与帅字正相反,帅,是无心之化,令,是有心之求,达得心外无天下,故不必有心求,不知天下在心中,故不能无心化也。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二诗皆说修身齐家事耳。而治国便在其中,何必求之于国哉!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其仪不忒,只是修身事耳。正是四国,则天下不难平矣。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教。为人兄,止于友。为人弟,止于恭。而后民自法之,可见四国自趋于正,不待我去正他。

【四以国与天下合释】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老老长长恤孤,元即孝弟慈三字,只是变却文法耳。絜矩二字最妙,只须向自身上推去,便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正示人絜矩工夫,不是覆解字义而已。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修二空妙观,如好好色,故无私好。断我法二执,如恶恶臭,故无私恶。无私好,故能民之所好好之,无缘大慈也。无私恶,故能民之所恶恶之,同体大悲也。是谓三界大师,四生慈父。

补注 三界亦名三有,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皆以修行功德增高而上,其身长寿命,亦皆倍增。然福报尽时,皆堕轮回,皆须师依三宝,方能了脱死生。故佛是三界大师,三界众生,不外胎卵湿化四种,佛等视之如子,拔苦与乐,故佛是四生慈父。

诗云﹕节彼南山,杂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是故二字,顶上三则字来,紧切之极不曰明德。而曰慎德,正显明明德之工夫,全在慎独也。有德此有人,便为下文用人张本。有土有财,便为下文理财张本。若悟大道,则生财亦大道。不于大道之外,别商生财矣。用人理财,是平天下要务,而皆以慎德为本。皆即慎德中事,谁谓明明德外,更有他道哉!观心释者,性具三千,名为天下。慎德,是先悟性体,用人,是智慧庄严,理财,是福德庄严。

补注 佛菩萨缘觉声闻之四圣,天人神畜鬼地狱之六凡,为十法界。十法界之一一界,各有如是性、如是相、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之十如是。一界各具十界,则有百界千如是。假名五阴国土,各具一千,则有三千,理具事造,又各有三千,而唯是一心,故曰两重三千。同居一念,两重三千,差别极矣。同居一念,唯是平等。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举本必兼得末,末得而本益荣,逐末必全遗本,本遗而末亦失。观心释者,不悟性德,而修顽福,便成魔业。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民散,将何以守财?民聚,何忧乎不富?观心释者,一毫之善,施与法界众生,则能成佛,而九界攸归。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泰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娼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前一大臣,由能格物致知,所以纯是无人无我之心。后一奸臣,由其不能格物致知,所以只有分人分我之心。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唯仁人,无爱无恶,亦唯仁人,能爱能恶。仁,是性体,无爱无恶,是性量。能爱能恶,是性具。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由其不能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以自谦。故不能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不过有所好乐,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遂至亲爱而辟,贱恶而辟耳。可不格物致知,以慎其独哉!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大道,即大学之道。君子,不以位言。忠信,即诚意之异名。直心正念真如,名至诚心。亦名为忠。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名之为信。自恃为骄,骄则不忠,轻他为泰,泰则不信。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大道,亦即大学之道也。既有大道,何必聚敛哉!生之者众,为之者疾,只是民之所好好之。食之者寡,用之者舒,只是民之所恶恶之。观心释者,随喜凡圣一毫之善,则生之者众。不向三有,则食之者寡。勤策三业,修行五悔,则为之者疾。不向二乘,则用之者舒。又不向二乘三有,皆是食之者寡。观察三轮体空,则是用之者舒。

补注 身业口业意业为三业。五悔者,天台大师,说五种忏悔法。使于昼夜六时修之,名为六时五悔。一忏悔,发露已往之罪,而诫将来也。二劝请,劝请十方如来,以转***也。三随喜,于大小一切之善根,随喜赞叹也。四回向,以一切所修之善根,向于众生,又向于佛道也。五发愿,发四弘誓,而导前之四行也。五者皆能悔罪灭恶,故皆名悔。劝请,则灭魔王请佛入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罪。回向,则灭倒求三界之罪。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二乘,谓声闻缘觉。但求自度,不发大悲,安于小乘,不求作佛,三轮体空。就布施言,以施者、受者、与施物,谓之三轮。此三轮之相存于意中,称为相之三轮,而非真檀波罗密之行。灭此三轮,住于无心而行之施,为三轮清净之檀波罗密。金刚经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檀波罗密,译云布施度也。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观心释者聚财,是染污心修有漏善。长在生死,名为以身发财。不达生财大道,是狂慧枯禅。不能称性修习菩提资粮,不名以财发身。今言生财有大道,即是称性所起,缘因庄严,不向外求。又言以财发身,可见六度万行,阙一不可,不得空谈理性也。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此二节,以用人理财合说,尤见二事只是一事。须是先慎乎德,方能用人,方能理财。大约贤臣,决以爱民为务。聚敛,决定便是小人。故仁者只须得一贤臣,则不必聚财而恒足。不仁者只是一味贪财,则小人便得进用而致菑也。观心释者,由悟法身,方知性具缘了二因。由智慧力,方能炽然修习菩提资粮,而不成有漏有为。

补注 三因佛性,涅盘经所说。一正因佛性,离一切邪非之中正真如也。依之成就法身之果德,故名正因佛性。二了因佛性,照了真如之理之智慧也。依之成就般若之果德,故名了因佛性。三缘因佛性,缘助了因,开发正因之一切善根功德也。依之成就解脱之德,故名缘因佛性。三者皆性所具,全性起修,则能成就无漏无为之菩提正道。菩提者大觉之称也。因缘离合,虚妄生灭,谓之有为,三界因果,不离烦恼,谓之有漏。若真如之性,即本无漏无为也。

第三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莎士比亚)

●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和最朴素的(英国)

●内涵最丰富的概括总是最简洁的(塞·巴特勒)

●伟大的艺术家是简化的大师(阿米尔)

●好的句子如果简短,就会好上加好(格拉西安)

●简短的谈话未必是最好的,但最好的谈话总是简短的(英国)

●凡是精炼的句子,由于追求简明而不得不牺牲一定的准确性(塞·约翰逊)

●要知道的详尽,才能写得简练(巴乌斯托夫斯基)

●世界上没有不能用简单标志着简单真理似乎是它的基本意愿之一

●好绳要长,好话要短(俄罗斯)

●郑板桥作画,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苏东坡作文,行于当行止于当止

●水打浅处过,话从捷处说

●说话要抓住中心,少说废话;过河要掌握水性,少出闲力(藏族)

●书要简洁方为妙

●简为文章尽境(清·刘大槐)

●随事立体,贵乎精要(南北朝·刘勰)

●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宋·陈矣)

●深奥的思想是用凝练的语言来表达的的(沃夫纳格)

●凝练的风格就是:作品成后,若要删去什么就有损什么,而且风采大减(琼森)

●一字不可易,易则损文笔(荷马)

●言近旨远,文简意明(清·李汝珍)

●一字不可增减,文之极则也,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清·刘大槐)

●文在精,不在多

●你讲得越多,人们记得越少(德国)

●许多深度不足的演说家,都以长度掩饰之(法国)

●如果话讲得太多,就是妙语也会变成赘言(玉外纳)

●食物虽好,多吃伤肚子;话虽好听,多说惹人厌(藏族)

●吃多味不美,话多不值钱

●糊多不粘,话多不甜

●好猫不在多,废话嫌罗嗦

●如果只是唠唠叨叨,有用的话便少;如果只是忙忙碌碌,做出的好事做不多(朝鲜族)

●唠唠叨叨,水多米少(泰国)

●饶舌的人是窃时的贼(英国)

形容艺术的高境界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繁华落尽见真淳”。大道至简,简单教语文是教学的一种高境界。

齐白石的画笔触简单,却给人以无尽的遐思与美感。竹子只要简单的凿上几个孔,就能成为吹奏出美妙旋律的笛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多一些简单,多一些坦诚,少一些虚伪,少一些掩饰,在随意间真情流露,在简单中智慧洋溢。那么,课堂将会进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境界。

莎士比亚说过:“精炼是智慧的灵魂”。课堂的简单应建立在对学生和教材充分把握的基础上,要经过复杂的洗礼过程。应学生的生成而生成,这才是朴素单纯的课堂中所蕴含的内在芳香。诗经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情、人、思囊括无余。作为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以追求简单为育人的最高境界呢?只有真实的简单,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多一些心灵和精神的自由空间,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些真诚而深刻的对话,才能散发出更多内在的育人芳香。

纯正的语文课是什么样的呢?它是清纯的,不掺和杂质的;它是简单朴实的,没有丛生的枝蔓;它是天然本色的,没有繁多的矫饰。总之语文课就是指导学生学语文,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踏踏实实的走在学语文的路上。

简单的我和每个人一样,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就注定由206块简单的骨头构成,同时也伴随着简单所思维。世界如此简单,生命如此平凡,而我,又何尝不是这样想呢!那么追求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简单,又有何妨呢?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渴望追求那种浮华的,所谓富丽堂皇的生活。似乎对于有些人来说名利与权贵才能诠释他们的幸福,更有甚者为了一时的名利而牺牲一生的幸福。或许他们不敢平凡,不满简单,仿佛只有复杂的用名利演奏的交响乐才能构成生命最终的幻想。

追求简单,对于我来说,一杯清茶或一杯咖啡,坐在午后的阳光下或是深夜的电脑前,遐意的享受着与文字交流的畅快。摆脱烦杂的人群,逃离虚伪的,尔虞我诈的商业游戏,置身于文字的海洋里,渴了,喝一口茶,倦了,闻一闻窗台上的花香……如此简单而又温馨的生活,的却很遐意,也很够味。如果再有一个相知相爱的人相伴,那就更完美了。所带给我们的只有轻松与喜悦,没有世俗的压力。简单就是简单,如此而已。

做个简单的人很轻松。首先需要够真诚,这样才能不必精心为自己策划一副副面具,不必费尽心机的算计,成败得失付之于十指敲来的文字。敞开心扉的人永远可以尽情的诉说、尽心所倾听,永远可以笑对一切风风雨雨,活得真诚,过得快活!

追求简单,也是一种人生的感悟,只有悟到的人才有可能做到。简单不是平庸,不是碌碌无为,而是一种超脱,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快乐,日子会一天天地过去。不快乐呢,日子也会一天天地过去。为什么不让自己过得快乐一些呢?快乐不快乐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往往只在一念之间。我们可以整天把笑容挂在脸上,因为要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简单生活。也许,人类从生灵式的原始攀援,到部分解放的直立行走,再到智能型的使用语言、文字,一直到现在科技的发达,思维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庞大。人类本身却因这样的思维,而变得沉重,像无形中的一座大山,压在脆弱的心灵上,随时随地都可能濒于崩溃。什么样的生活是简单的生活?拿衣服来举个例子吧,怎样穿衣服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好的衣服自己会说话。尝试用新方法穿旧衣服,例如黑白相配,这就是最好的方式。这是一个开始,一个够简单的开始。何必迷醉于赤橙黄绿的绚丽斑斓呢?它们固然鲜亮惹眼,但却蛊惑我们的心灵,让疲惫空虚袭来,我们难以招架,匍匐着挣扎于这样的困境。为什么不简简单单地选择黑与白呢?黑白虽然少了炫耀的资本,但给人的感觉却是简洁明快,踏实素朴。在五色乱目的今天,敢于作出这样尝试的,真的是勇气可嘉!生活也是这样,没必要搞得色彩斑驳、眼花缭乱,只需简单的黑白相间,就足够赏心悦目了。对于工作,无论抱着什么样的目的,我们总是孜孜以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被与己相关的利益牵引着,大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意味。但快乐的人生怎能是这样?人要学着简单。简单要求我们对生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要积极地去面对生活,把生活中的一切,快乐,痛苦,挫折,失望……都看作是一种馈赠,因为无论苦与乐,都是生活中的调味剂,人应懂得品味,而不是怨天尤人。尝试简单,就是尝试一种别样的心情,一段独特而蕴藉的旋律。不必在意太多,只需豁豁朗朗地做个自我。不必在乎别人异样的眼光和黑暗中的议论,只需坦坦荡荡地走自己的路,追求自己喜欢的,远离让人疲惫和厌烦的阴霾。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你会觉得天都是蓝的,蓝得明净,蓝得纯粹,蓝得舒畅。鲜花和笑容永伴,生活成了乐此不疲的欢乐之海。简单的生活,要有闲适的心情。闲适的心情简单一点就是一大早醒来,心中一阵悸动,却原来是被窗外枝头上啾啾的鸟鸣惊醒,于是你有点嗔怒,这几只讨厌的早醒者!然后你下床,披着单衣,踱步到窗前,竟发觉已有了不少的落叶,轻轻抬脚踩在枯黄的落叶上,发出的沙沙声让你沉醉。拾起一片,细细地观察,脉络已经枯干,只余下岁月的刻痕。继续走着,阳光从稀疏的树枝间洒落下来,投下斑驳的树影。这就是闲适的心情,没有深奥的定义,只

是随着自己的心情挥洒。简单生活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心随着自己的感受行走,肆意地漫无目的,营造一个属于自我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起舞,伴着周围律动的音符。忘怀一切身外的羁绊,只依自己的心情,只依一时的美好冲动。你为什么不开始这样简单的生活?为什么不鼓起勇气来进行尝试?简单,让自己生活得更快乐,更自信。简单,给心灵树一座灯塔,当航行在雾重重的生活之洋上时,不会迷失,在它的引领下,冲破迷雾,迎来阳光。简单更是一门哲学,需要有大智慧,需要有大舍弃。智慧会让你生活得快乐充实,舍弃会让你生活得轻松无羁。不要顾忌舍弃而拒绝简单的生活,那样的话,你将不堪重负,顾虑重重,心力交

瘁,六神无主……为了避免如此,你应该尝试简单!

《简简单单》

很喜欢陶潜笔下的桃源——风光秀丽,人情悠悠,一派祥和和安宁,一颗平常心把简单朴实的生活演绎成千百年来无数人梦中的追求。想着那个简单的怡然自得的村庄,抬头看见那片简单得一如从前的蓝天,那朵简单的、洁白的、漂浮的云彩、那只简单的、自由的、快乐的小鸟,那株简单的春生夏长的小树,一颗心也逐渐明朗清澈,生活的琐屑在此刻都如过眼云烟,而且让我尽情呼吸这简单的甜美空气,找回那个简单快乐的自己吧!

喜欢简单,享受简单,没有理由。

人生苦短,良辰美景易逝,我们单薄的生命中要负起几许重担,终要面对几多选择,终要错过几重美景。用我生命的全部去领悟自然的慷慨与仁慈,去吊祭秋的温情与风韵,去赞美天的湛蓝与深邃,去迷恋风的飘忽与洒脱,去倾听花的私语和心跳尚且不够,哪有时间去斤斤计较,去恼怒怨恨,去空自嗟叹,去勾心斗角,为名利所困,为虚荣所累呢?让一切复杂与阴险逐渐隐退,留一颗简单的心和一个简单的我,过简单的生活,欣赏一切的风景却不思占有,赞叹一切的灵秀却不生妒忌,在简单的生活底色上点染天明的明朗、水的清澈、花的鲜艳、月的清幽,那会使一幅如何美妙的画卷啊!

生命本是一个不断受伤和不断复原的过程,世界乃是一座在温柔的等我长大的花园,有那么多美丽的风景,有那么多感人的话语,有那么多真挚的友情,有那么多甜蜜的回忆,有那么多无私的呵护,有那么多默默的扶持,没有理由去留恋那挫综复杂,也没有理由不去为生命的一点一滴而感动,没有理由不去为一次美丽的邂逅而回味,没有理由不去为一份快乐的简单而喝彩。在简单中感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分量,在简单中去感受“从此无心爱良夜,任它明月下西楼”的凄梦心伤,在简单中感受“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大气沉静,简单的感情最真挚,简单的天空最明亮,简单的笑容最温暖,而简单的我——最-快-乐!

圣经上说,上帝因一个简单的心思,用简单的泥土,造就了我们。生命来源于简单,又何苦把自己变得复杂深沉,又何必把社会变得纷繁不堪,那么多人,沉迷其中 的本就是虚无的功与名、利与禄、一时的得与失。生命终将归于简单,走到最后收获的仅是自己,一切的感慨,因己而生,因己而死,生命不能载乘太多的复杂与争斗,谁人来(环)还宇宙一个简单的颜色,谁来给我们一个简单的世界,这样的简单本无理由。

在简单中拥有纯正的笑容、明亮的眼睛、年轻的壮志。在简单中生命原本可以这般美丽。

简单是一种情调,简单是一种韵致。

第四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摘要:本文从简约教学的概念开始分析,之后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做了申说,最后强调了教学要在课堂上展示艺术魅力,以使课堂丰富多彩充满生机。

关键词:简约教学 简洁教学 多样性 艺术魅力 思维模式

在数学教学中,一切简单,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教师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做到教学目标简明、课堂导入简洁、课堂提问简要,力求教学手段简化,使学习内容深入浅出,学生群情踊跃,乐意学习,主动求知。本文通过分析徐长青老师的“简约教学法”,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效率。下面逐做举例。

一、简约教学的概念

“简约教学是指高度概括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约教学要求课讲的简单、有条理、更精练、更高效、更艺术。

二、让学生认识到了解决问题中方法的多样性

看了徐长青老师的《烙饼问题》这节课的视频,感觉本节课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解决问题中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基本产生了要解决问题先寻找最优化解决方案的意识。首先,关注了学生的探索过程,将数学的思想方法渗透进课堂,如优化、分类、符号、统筹等思想;其次,培养了学生探究数学的态度和研究数学意识。

(一)体现知识目标。

观看视频后,我发现徐老师的授课不是按照数学课标的要求按部就班的进行,而是将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放在了理解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和意义上,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所学知识。在知识目标中还渗透了倍数关系、拆数知识。让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有了新的突破,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比较烙饼理解什么是最优化

《烙饼问题》这节课的核心问题就是优

化,也就是说在烙饼过程中把锅的空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教学中通过三个问题的比较,抓住了本节课的核心――优化,让学生自己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将锅的利用率提到最高,即锅的空间优化,达到省时省电,提高效率的目的。让学生尝试在多种方法比较中找到最优化的方法。

第一次比较:烙1张饼和烙2张饼为什么用相同时间?让学生知道锅里最多可以烙2张饼,同时烙2张饼更省时间。

第二次比较:烙3张饼有几种不同烙法,哪种方法最省时间,为什么?让学生知道锅里每次都放满饼,才能保证锅的空间没有浪费,也最省时间。

第三次比较:烙2张饼与烙3张饼的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知道不管是2张饼的同时烙法还是3张饼的交替烙法,只要锅里每次都有2张饼,就是最优烙法。

通过三次比较,提问学生最省时的烙饼方法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优化的含义。

2.通过直观操作发现数学规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徐老师充分利用了教材的情景素材,让学生探索发现烙饼的规律问题,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烙饼活动。

第一个层次:在研究3张饼烙法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制的学具代替饼动手模拟操作烙饼过程,把烙饼的全过程记录下来。使学生尝试到有条理整理信息的意义,并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述思维过程,感受3张饼最省时的烙法,体会到符号表达的优势。

第二个层次:在研究4张~10张饼的烙法时,学生利用积累的3张饼的经验,徐老师根据学生的思维,分析了偶数张饼和奇数张饼的烙法,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和数学的表达方式提供了较好的依托和支撑,让思维清晰、准确和完整,逐步趋于归纳与概括。

三、教学要展示艺术魅力

(一)知难而退、以退为进,探究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

普通教师的授课是按照传统的思维,认为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比较弱,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通过徐老师用手撕第一张纸,到撕两张纸、三张纸、四张纸,引导着学生的思维由封闭逐渐走向开放。从三角形内角和开始推导,逐步到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学生逐步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当面对徐老师提出“把一张纸撕成4片,照这样撕下去,能撕成2009片、2010片、2011吗?”甚至“100000004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么复杂问题时,小学生不再畏惧害怕。因为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学到了“知难而‘退’,以退为进”的思维方法。对复杂问题的探究在他们看来已经不是难题。

(二)巧妙引导改变数学思想方法

在徐老师的课堂上,类似于“撕纸”和“100000004边形的内角和”这样的问题,足以难倒很多成人。然而,在学生的思维遇到阻力时,徐老师却适时地让学生“退退退,退到原点,再进进进,小步子的进,回头看,寻找规律”。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带着学生反复演示,通过这些传达了种数学的思想方法,还体现了可贵的数学学习品质,教给学生对做事做人的一种人生态度。

(三)用智慧把握数学课堂的节奏

视频中徐老师的课轻松而愉快:轻重缓急和谐统一,恰如行云流水;预设与生成紧紧相连,环环相扣。当时我就想:优秀的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节奏,引导学生去探究,善于调控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心理步伐,让学生能真正理解数学的真谛。

当看完徐老师利用“简约教学法”上的这两节课后,让我产生巨大的思想改变,从紧张走向舒缓,从冗繁走向凝练,从肤浅走向深邃。他给我启迪最大的是“三不讲”,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简约教学,使我们的数学教育简单化,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简单。

(责编 赵建荣)

第五篇:爱—教育之灵魂

爱——教育之灵魂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有效提升,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教师队伍师德修养。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是高瞻远瞩、语重心长的。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也是教育成功的核心所在。

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爱是责任的代名词,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

教育的根本在于以人为本。在哈佛大学50周年校庆时,曾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哈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学生,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学生。”的确,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对你多一份亲近与信任,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你平等的关注,这就需要我们躬下身来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耐心、爱心,照亮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师的爱应该是公平的。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是不是所有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公正无私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因获得自己的私利而爱,相互利用的爱是不是在我们的教师当中存在着?对于那些差生、后进生,我们是不是给予了他们与优等生同样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纯洁的、公正的,不能有半点的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能公正的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心灵美的表现,是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的表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拥有博爱思想。创造一些表扬他们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温暖,或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能激起他们的信心,成为他们前进的起点。

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另外,一定要坚持“三不”。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我耐心开导,经常用类比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一些浅显的道理,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这本身就为健康的师生关系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教师的管和学生的被管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本人对学生的爱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

教师的爱应该是饱含对学生的尊重。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尊重学生的人格,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鼓励他们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其次,要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

良好有效的沟通是教师的爱的最大体现。能观察入微,及时地与学生谈心并帮助解决问题;当学生遭受挫折时,他能“扶”起学生,鼓励其树立坚定的意志和信心。学生只有得到班主任的爱,才会向班主任倾吐自己的真情,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魅力。教师应该主动地、经常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教师的爱应该是饱含对学生的宽容与谅解。实际上我们的教师很难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因为有的学生似乎永远没有出息,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是品质恶劣的学生,侮辱了学生的人格,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种爱,是一种无视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的爱,是一种畸形的爱。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该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好一个“问题学生”肯定要比教育好其他学生付出更多的辛劳,而且大多“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许多优秀的教育家,都是在改造“问题学生”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为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待那些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教师则要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以肯定性的评价,少用并且最好不用否定性评价,帮助他们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这更是一种关爱。

教师的爱应该包含教师对学生特定年龄阶段的理解。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可以造就人。

环境也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所以,在工作中,我非常注重赏识教育,并且教育学生对待他人要宽容,学会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营造和谐文明的班级氛围。作为班主任,我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更不能一味的纵容他们。这种宽容,不仅要体现在所谓的好的学生身上,也要体现在所谓的坏的学生身上。我是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们的优点,或所谓的缺点。我是从学习和生活的每件实实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去关心,教师的爱应该能体会到这种付出的幸福感。教师的付出就如十年磨一剑,学生的成才是教师的最大安慰。教师用爱筑造出来的硕果背后常常饱含辛酸,但酸和有价值。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爱,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学生一辈子受益匪浅的教育。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

不心罚。

“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有关对教师以及教师职业的赞美之词确实不胜枚举。但我们应常常进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们的行为是否与那些赞美之词相符。

我认为,学校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学生的成长成材为根本目的,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政教主任主抓纪律,自然和学生容易产生矛盾。

下载直指灵魂的爱的智慧(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直指灵魂的爱的智慧(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爱,师德之灵魂

    爱,师德之灵魂 人们都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担负着的是“为人师表、“铸人灵魂”的神圣职责。虽然教师是平凡的,普通的就象一颗小小的铺路石,没有水晶纯净,没有......

    绣衣直指成语

    【成语】:绣衣直指【拼音】:xiù yī zhí zhǐ【简拼】:xyzz【解释】:官名。 汉武帝 天汉 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

    关于爱的智慧(推荐)

    关于爱的智慧学号:19联系方式:***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韩琪摘要: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的生物,那是因为人所特有的感情决定的。以此来关爱并渴望接受......

    爱的智慧

    爱的智慧 教育之魂归结为“爱”与“智慧”,“爱”就是毫无功利之心地爱学生,不管他的资质如何、家境如何甚至品行如何,做老师的就是要全心全意地把爱给予每一个学生。“智慧”......

    大爱源自智慧

    大爱源自智慧 李晔,西北工业大学附中语文高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从教23年,当了20年的班主任。她热爱教育事业,潜心研究,形成了一套理念先进、形式新颖的模式,把教育教学融为一体,......

    爱的智慧

    爱的智慧 ——关于教育女儿的一些随想 西安爱知中学 初2016级19班 甘欣茹家长 “最难的职业,老师和家长! ”这是我的QQ 签名。 有这样的签名,是因为我是一名初中女生的家长,特别......

    爱的智慧

    爱的智慧毛阳中心校王红花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时,偶然间听到一位老师随口念到:爱需要智慧。灵心一动,细细想来还真有那么回事。一直以来,很多人总把“爱”看作最具有神奇力量的魔法......

    爱的智慧

    智 慧 的 爱 高家庄学校王凤云 两天的学习,收获很多。但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三毛求学时的经历。还是上师范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三毛的作品,只可惜她早早就自杀了。当时只知道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