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西安交通大学李兴文教授研究方向的文献综述
关于西安交通大学李兴文教授研究方向的文献综述
摘要 西安交通大学李兴文教授对空气介质电弧测试、仿真、调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开关电弧等离子体特性和控制机理、配电电器灭弧系统与操作机构关键技术有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李兴文教授已有研究成果或观点进行概述;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我们对这个领域的学习,了解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和空白。关键字 电弧、操动机构、SF6 断路器
一、引言
李兴文教授简介:1995年9月始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学习,1999年7月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99年9月始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01年9月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11月至2002年10月赴日本大阪大学信息系统工程系进修;2003年3月起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4月获得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及“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陕西省“科技新星计划”。
二、研究方向
(1)低压电器灭弧
能否通过短路开断性能试验是判断低压断路器研发最终开断的标准。空气开关电弧是以空气为灭弧和绝缘介质的低压电器中最为复杂的物理现象。低压断路器开断过程仿真的关键内容是如何建立开断过程的电弧数学模型,并将其与其它开断过程的物理现象相耦合。
为此国内外学者做了许多工作,根据电弧特性建立了各种电弧数学模型,并将其应用到低压断路器开断过程的仿真中。实现了综合考虑电磁机构、开关机构和电弧运动的低压断路器的开断仿真,但其中机械运动计算部分只适用于某种结构的断路器,对于具有更为复杂机械系统的计算例如运动中有碰撞,凸轮运动等则不易实现。
作者的团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为提出一种更好的、适用于低压断路器开断过程模拟仿真的方法而努力。首先通过对虚拟样机软件ADAMS进行二次开发,将电弧动态数学模型应用到低压断路器的开断过程仿真,结合有限元软ANSYS,建立了耦合复杂机械运动﹑电路﹑磁场和电弧数学模型的低压断路器开断过程仿真模型。其次介绍了二维电弧磁流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分析了产气材料、金属蒸汽、灭弧室结构等不同因素对电弧特性的影响。分析电弧运动过程特别是电弧背后击穿现象、电弧温度、电弧组分及其浓度等方面综述了CCD和光纤阵列、光谱诊断技术及磁测试技术等低压空气开关电弧的现代测试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通过一个实例,将建立的仿真模型应用到一带双向斥开触头系统的塑壳断路器,研究了静触头压力大小对该塑壳断路器开断性能的影响。仿真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方法和模型的正确性,为低压电器灭弧室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2)操动机构
操动机构在影响断路器分断性能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永磁操动机构由永久磁铁产生的吸力使断路器保持在分合闸位置, 与弹簧操动机构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操作可靠、免维护、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因此, 在真空断路器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应用虚拟样机技术, 首先建立了MCCB 机构运动的动力学模型, 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ADAMS的二次开发, 耦合电路、电磁场和机械运动方程, 从而建立了MCCB 分断过程的仿真模型以研究其复杂的物理过程,并用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耦合电路、电磁场和机械运动方程, 考虑电动斥力的作用, 分析了电弧电压、合闸相角、预期短路电流、机构开始动作时间及气动斥力对MCCB分断过程的影响;基于建立的仿真模型, 分析了电弧电压、合闸相角、预期短路电流、机构开始动作时间以及气动斥力对于MCCB 分断过程的影响;气动斥力对于分断特性有重要影响, 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找到一种较为精确的描述方法。
考虑到ADK 机构开始运动时间ts 太迟, 会发生触头回落现象, 严重影响MCCB 的分断性能。提出可用于MCCB 产品的分析、设计和优化的方法。操作机构打开过程中的连杆转换现象。通过对比转换位置前后连杆的机械性能,研究了连杆转换位置对操作机构性能的影响。根据分析的结果,利用虚拟样机软件ADAMS计算了某塑壳断路器操作机构的最优连杆转换位置,达到了优化机构的目的。经过优化,使机构的打开时间缩短了1ms。通过对优化前后的机构进行实验对比,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可信性。分析结果可以为通过优化连杆转换位置提高机构性能提供方法和指导。
(3)SF6断路器
2011年11月16日发表了《SF6替代气体灭弧性能的研究进展综述》一文,李兴文的团队分析了国内外SF6替代气体灭弧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开始在这一领域逐步深入,为新型高压电器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SF6 断路器,是用SF6气体作为灭弧和绝缘介质的断路器。它与空气断路器同属于气吹断路器,不同之处在于:工作气压较低;在吹弧过程中,气体不排向大气,而在封闭系统中循环使用。为了建立气体断路器数字化设计方法及仿真平台,作者从物理实验及数学模型方面着手,开展了大量的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1、不同长度的喷口结构,临界压力比不同,当上下游压力比低于临界值时,喷口中产生激波,反之则无激波产生;激波的位置随着压力比以及喷口的长度而变化;当喷口下游气体始终处于超音速流动时,出口压力与设定值无关,仅随着入口压力的增加而增大.此外,有效地导入气体属性能够降低数值仿真中的误差,提高仿真结果的精度。
2、基于真实气体模型(user-defined real gas model)UDRGM建立的SF6断路器冷态气流场分析新方法可有效地提高计算精度,也为热态气流场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3、为判断电击穿能力,需要根据电弧过零时灭弧室内的每一点的压力和温度值,确定对应点的临界击穿场强分布Ec,同时计算在暂态恢复电压作用下灭弧室内的电场分布Ea,然后通过比较灭弧室内各处Ea和Ec的值,就可以判断出灭弧室内不同区域电击穿几率的大小。这些结论对于辅助高压SF6断路器灭弧室的设计和优化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对辐射模型以及湍流模型进行了讨论。喷口烧蚀效应通过增加独立的PTFE蒸汽质量守恒方程来考虑,从而构成了考虑喷口烧蚀效应的完备的控制方程组。这一控制方程组构成了SF6断路器开断过程大电流阶段的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数学模型。
在已有的平台下,作者深入研究弧后电击穿评估时得到热态SF6及其替代或混合气体的准确临界击穿场强。结果表明SF6气体的(E/N)cr随温度升高而跌落,其减小速度与SF6的分解速度有关;在1 500~2 500K范围内,SF6气体在0.8MPa下的(E/N)cr明显高于0.4MPa下的(E/N)cr,而在其他温度下,二者的(E/N)cr非常接近。同时,计算了SF6-CF4、SF6-CO2、SF6-O2、SF6-CH4、SF6-C2H6和SF6-CHF3在300K下的(E/N)cr,发现当x(SF6)超过10%以后,6种混合气体的(E/N)cr随x(SF6)近似线性变化,且6种纯气体中CF4和O2的(E/N)cr最大,而与SF6混合后,SF6-CF4和SF6-O2的(E/N)cr相当,仍高于其他混合气体。此外,还引入了SF6与混合气体击穿场强的比值r,在一定范围内只要混合比例与压强适当,混合气体可得到与SF6相当的击穿场强。
三、结论
在低压空气开关电弧的实验研究方面,以下问题尚需要进一步探讨:
1、电弧与电极、栅片、产气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是目前空气开关电弧中的一个难点和热点问题。主要是通过电弧的建模和仿真来了解其中的物理过程, 然而, 如何通过实验手段进一步认识该问题, 并为仿真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依据, 需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2、虽然人们对电弧的背后击穿现象和过零后的重燃现象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但在灭弧室体积不断减小、分断电流不断提高的背景下, 如何通过小电流测试方法研制相应的测试设备, 以认识这些现象发生的机理, 是当前低压电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3、磁测试技术作为一种新颖的、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电弧研究手段, 尚需在测试精度、描述方法上做进一步研究。
断路器工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运行时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而操动机构在影响断路器开断性能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已有研究均没有涉及到多连杆这一较为复杂的永磁机构。而在国内自行研究和设计的真空断路器中,由于受断路器的结构布置及其他方面的要求,永磁机构需要通过多连杆传动,多连杆永磁操作机构的动态特性分析方法还需要深入研究。
六氟化硫气体由于具有优良的绝缘和灭弧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高压气体断路器中。在断路器大容量小型化的发展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灭弧室的优化设计及其与操作机构的匹配,来提高弧后介质恢复强度、降低重燃概率对于。弧后电击穿评估来说,获得热态气体的临界击穿场强与压力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是最根本的问题在探索替代或混合气体的灭弧特性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然而,关于热态气电击穿特性方面的实验和仿真研究相对较少,在实验测量方面,文献分别对气体在不同气压和温度下的击穿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但大多侧重于冷态的绝缘问题。击穿场强由于缺少部分气体分解物的碰截面等参数而做了一定程度的简化,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另外,针对替代或混合气体绝缘特性方面的研究,大多以实验为主理论计算较为缺乏。
四、参考文献
[1]利用电弧动态数学模型的低压断路器开断过程仿真分析_季良(2009-07-25)
[2]低压断路器电弧仿真试验和研究(2010-12-30)
[3]利用电弧动态数学模型的低压断路器开断过程仿真分析(2009-07-25)[4]一种基于多体动力学分析的磁脱扣器动态特性的方法(2008-09-15)
[5]低压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应力分析方法及应用(2007-06-30)
[6]MCCB分断过程的仿真与分析_李兴文(2009-04-15)
[7]低压空气开关电弧现代测试技术的研究综述_李兴文(2008-01-15)[8] SF_6替代气体灭弧性能的研究进展综述(2011-11-16)[9] SF_6断路器开断能力数值预测方法研究综述(2012-03-16)[10]SF_6断路器开断特性的数值仿真方法(2012-05-16)
[11]SF_6及其混合气体临界击穿场强计算与特性分析(2013-02-10)
第二篇:201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报考条件和研究方向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01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报考条件和研
究方向
一、招生人数
2014年交大医学院拟招收硕士研究生总数约850名,其中学术学位研究生500名,专业学位研究生150名,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项目招收200人。具体招生人数详见交大医学院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在“招生简章”栏目中查阅“2014年交大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4)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3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5)符合条件A或B的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A.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4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B.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报名时必须提供下列材料:大学英语四级(或四级水平)证书,大学教务部门开具的相应专业本科的8门专业课程成绩单。在统考初试成绩合格后,还须加试二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具体加试科目将在复试前通知。
(6)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考生本人需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3年11月14日)前,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交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
(7)专业代码以“105”开头的研究方向招收专业学位,只接收西医临床医学五年制或与报考专业相对应的医学专业全日制本科生报考;往届生报考专业学位的还需持有医师资格证。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项目只招收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全日制应届本科生报考。
(8)在招生专业目录备注中,有相应专业和研究方向的报考要求,请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报考。志愿报考“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项目(该项目相关材料)的考生,须报考招生目录备注栏中有相应标注的研究方向。
三、报考方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并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并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1、网上报名(含推免生):报考2014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2013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4)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以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不得更改。
(5)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统考。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
(6)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暂行)》进行处理。
2、所有考生(含推免生)均须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1)确认信息时间:2013年11月5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在上海市参加入学考试报考我校的考生(含以同等学力身份报名的考生),网上报名时须选择“3105上海交通大学”报考点,并登录“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完成本考点的“确认网报信息、上传本人图像照片、缴纳报名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工作。在此期间,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需将应提供的学历(学籍)认证报告寄送至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上海市闵行东川路800号,陈瑞球楼339室)。
(3)在外地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应到各省(市、自治区)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
(4)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未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的,原则上不予现场确认、不准考。
考生本人对网上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初试:
(1)2013年12月25日-2014年1月6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2)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查询)。
(3)复试形式和内容由各培养单位综合各学科(专业)的培养要求和相关知识、能力考核等组织进行。具体详见交大医学院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复试时考生须参加交大医学院组织的体检。
(4)复试时间一般在当年3-4月。
四、体检
复试考生须参加交大医学院组织的体检。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结合招生专业的实际情况,确定达到入学体检要求。
五、录取
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及其在校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确定录取考生名单。思想品德审查不合格者,将不予录取。
对在报名及考试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暂行)》进行处理。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考试诚信状况将作为考生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审查不合格者,将不予录取。
六、学费和奖助学金
按照教育部规定,自2014年起研究生教育开始实行收费制度。交大医学院将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政策,制定研究生学费标准和奖助学金资助办法,并及时公布。
七、学位授予
招生专业代码以“10”开头的专业授予医学学位,以“07”开头的专业授予理学学位。
八、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重庆南路227号东1楼303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招办 邮编:200025
3页共3页
第三篇:作物学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
作物学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
主要学术骨干简介
责任教授简介
何朝族,男,1962年10月生,广东省普宁市人,汉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作物学学科责任教授。海南大学农学院教授、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0年)、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10年)。《植物病理学报》副主编(2001年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栽培生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01起)。
主要教学与科研情况:1983年7月毕业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现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83年7月至1992年6月,先后任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现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其中1984年9月至1985年10月在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进修。1992年7月至1996年8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植物系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96年9月至2000年5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子农业生物学院博士后,从事水稻分子生物学研究。2000年5月至2010年8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年9月起,任海南大学农学院教授、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分子生物学和植物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学。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20 篇,IF3.0以上10篇,IF10以上1篇;论文SCI他人引用300次以上。近年来先后承担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2项、“863”项目1项、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2项、农业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近年5次受邀在国际学术大会上作报告,并为6种国际专业杂志审稿。已申请专利5项,获得授权1项。
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简介
庄南生,男,1962年3月27日生,教授,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热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位点负责人。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省政协委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员。1984年本科毕业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热带作物专业,主要从事《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染色体工程》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20余年,是海南省“遗传学”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具备坚实的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础理论知识,对甘蔗、橡胶、木薯热带作物的细胞与分子细胞遗传学等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植物种质创新研究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出版学术著作共3部,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2项,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4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4项。杨重法,男,1962年4月5日生,博士研究生学历,Ph.d.学位,教授;现任海南大学农学院教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热带作物栽培与耕作研究方向带头人。2005年毕业于日本岐阜大学生物环境科学专业并获Ph.d.学位。先后在荆州市荆州区土肥站、日本信州大学农学部和海南大学农学院从事作物生产的技术推广、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构建了第一个基于生理生态的“气象-作物”物质分配数学模型并获得国际学术界认可。先后获日本作物学会和我国部、省级科技奖各1项。主要研究方向:作物栽培、作物生理、植物营养。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1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3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2项。
袁潜华,男,湖北省孝感市人,现任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副院长、海南大学香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1984年7月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农业气象系,1984年9•月考入西南农业大学攻读农学专业水稻生理生态方向硕士学位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7年8月进入湖北农科院粮作所和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1996年被聘为副研究员。2000年10 调入海南大学农学院从事杂交水稻和优质水稻育种研究与教学,2003年12月被聘为研究员。先后参加863-101-01专题新育成不育系联合鉴定(1995~2000),863计划长江流域不育系繁种基地选址预备试验(1995~1996),863计划中试开发项目两系法杂交稻试验试种和示范(1995~2000),光敏核不育水稻数据库的建立(1997~2000),长江流域超级杂交水稻选育(863计划,1998~2000)等科研项目,合作主持863水稻突变体库的建立(2000~2001)、863超级杂交水稻新种质创建与育种新途径研究以及水稻突变体库的创建项目(2001-2003)。主持完成863转基因水稻南繁的环境与安全性评估项目(2002-2005)。目前承担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子课题“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环境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及相应数据库”。项目,主持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1项,同时开展水稻遗传育种研究。
研究工作主要涉及作物遗传育种和栽培以及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工作。参与实施的“国家863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植物海南研究开发基地建设项目”,建设了863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植物海南研究开发基地,针对“转基因作物南繁的环境与安全性”问题,主持完成了863“转基因水稻南繁的环境与安全性评估”研究课题。作为主要撰写人在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或宣读论文,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合作出版专著4部。获得海南大学“两吴”科研奖二等奖(2002)、中国科协2004学术年会(海南)优秀论文奖(2004)、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2004)、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等,选育了4个水稻品种参加全国区试和海南省区试。合作出版的学术著作两部被认定为“863生物高技术丛书”,被学术界公认和引用,对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对经济建设有较重要的意义,一部著作被确定为“全国科技兴农重点图书”,著作《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的生态适应性研究》的研究成果被多家科研单位和种子公司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赴美国、澳大利亚、越南、缅甸和菲律宾等国参加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先后入选“湖北省农科院123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骨干”、“海南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等。
黄东益,男,1969年出生,云南宣威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大学211工程建设办公室主任,中国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理事,海南515人才。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年,曾在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做访问学者2年,曾任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以及海南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曾任天津大学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挂职)。
长期从事研究生、本科生的《遗传学》、《分子标记》、《能源植物资源与利用》等教学工作,获2008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长期从事热带作物的分子标记育种与分子细胞遗传学,以及微生物学研究;主持参与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多项,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奖4项、以及海南省第七届青年科技奖,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著作4部。
刘国民, 男,1955年生,湖南祁东县人,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9入云南农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89年7月毕业并获农学硕士学位,1989年10月入湖南农学院攻读博士研生,1992年10月毕业并获农学博士学位。1993年2月被分配到海南大学农学院工作, 历任海南大学副教授、教授、农学系主任、海南大学苦丁茶研究所所长、海南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海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硕士点负责人、海南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重点学科及硕士点负责人等职。现任海南大学教授,海南大学苦丁茶研究所所长,海南大学种质资源学学科负责人、博士研究生导师,海南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海南省博士·院士产业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通报》编委等职。
近年来主要从事作物种质资源、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化学及特种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过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渠道的多项科研课题;出版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在苦丁茶种质保存与创新利用、苦丁茶栽培与加工技术、苦丁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分子标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苦丁茶的学科发展和产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符文英,女,1962年5月生,海南省万宁市人,汉族,硕士,海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海南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海南万维生物制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20多年来符文英教授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主讲“普通遗传学”(为海南大学精品课程)、“遗传育种学”、“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研究生课程)”等课程。符文英教授教学经验丰富,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主讲课程深受学生好评,曾4次获得海南大学“最受欢迎教师”称号。1次获得农学院公开教学比赛“一等奖”,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获海南省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符文英教授在作物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领域颇有造诣,科研成果颇丰,曾4次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主持和参加科研立项13项;出版专著1部25万字;参编专著1部;撰写论文数十篇;编写教材2册共10万字;编写农业标准多项。
莫饶,男,1963年9月生,海南省定安县人,汉族,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省兰花协会理事,热带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多年来承担本科的“园艺植物育种学”、“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技术原理及应用” 以及硕士研究生的“高级作物育种”等课程。指导硕士硕士学位论文“基于远缘杂交技术的海南野生兰花种质创新研究”评为海南省2008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向是植物细胞工程与种质创新,主要从事海南原生兰花及海南龙血树资源的收集及遗传改良的研究。主持各级科学研究课题有11项,已完成的有8项目,在研的3项:(1)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石斛兰新引进品种育苗关键技术研究及栽培示范和推广”;(2)973计划子课题专题“化学试剂诱导木薯孤雌生殖的技术研究”;(3)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项目“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海南龙血树种质评价”。主编《高级作物育种》(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热带植物组织培养》(科学出版社,2006)和《主要热带作物染色体图谱》(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副主编)等3部专著;发表研究论文50多篇。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唐树梅,女,1956年3月生,重庆市江津区人,汉族,学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大学农学院资源与环境系主任、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教学名师。自1982年以来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对热带地区的土壤与植物营养的教学具有较多的积累。多年来承担研究生学位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承担本科生骨干课程多门。1997年参加编写《热带作物营养与施肥》本科教材,2006年主编《热带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研究生教材,共出版教材5本。多年来先后参加院、省、部各项科研课题二十余项,参编和主编出版专著十余本,发表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科学进步奖和优秀论文奖。
吴蔚东,男,1963 年生,江西永新人,汉族,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色专业责任教授,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南大学农学院副院长。1984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 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一直从事土壤肥力、土壤资源、土壤生态、水土保持、以及土壤质量与管理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 项、参与完成973 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项、主持或参加完成省重点项目十余项、主持完成国际合作项目2 项。发表研究论文四十余篇、专著1 本,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2 等奖1 项。
第四篇:西安交通大学冯博琴教授、 - 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
西安交通大学冯博琴教授应邀来访并做教学工作指导
应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王国胤院长的邀请,教育部首届教学名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冯博琴教授于4月17日来校访问并参加计算机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特色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课程建设等工作指点迷津。随行的还有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分社刘茜社长。座谈会于下午4点在信息科技大厦19楼会议室举行,由计算机学院夏英副院长主持,我校杜惠平副校长,教务处冯辉宗副处长,计算机学院王国胤院长、谢显中副院长和各教学部负责人、教授等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杜惠平副校长和王国胤院长分别代表重庆邮电大学和计算机学院对冯博琴教授和刘茜社长的光临表示欢迎。座谈会上,谢显中副院长首先介绍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建设情况,并表示将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标准做好该门课程的建设工作。随后,夏英副院长介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教学部团队的建设情况,并阐明作为重庆市特色专业,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将充分发挥学校在通信行业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学科优势,依托重庆市教学团队和重庆市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立足信息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培养具有通信背景的创新性复合型计算机人才,同时促进教学团队的进一步建设。
冯博琴教授充分肯定了计算机学院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认为在课程模块设置、课赛结合和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以关键环节教学质量带动整体专业培养质量、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导师制强化班培养等方面很有特色,并鼓励学院继续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加强研究,深入思考课程与专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在教材建设等工作方面多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建成一支好的队伍、一组好的课程,一个好的实验基地,为我国的计算机教育积累更多的经验,发挥重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最后,王国胤院长对冯博琴教授毫无保留的指导表示敬意和感谢,并表示计算机学院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教学工作内涵提升,通过各项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五篇:商业模式设计专家李江涛教授:解析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
商业模式设计专家李江涛教授:解析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商业模式创新的五大方向现金流可以被观察
即在创新过程中能看到钱的变化。例如麦当劳,商铺出租期间有租金变化、土豆种植收获时有价格变化等;赵本山拍电影、拍电视剧、办刘老根大舞台演出,这其中都是有现金流动的。价值能显著地被叠加
麦当劳的地产、土豆种植等有价值叠加效果。需求能爆发性增长
以分众传媒为例,其运作模式就是在电梯口安装电视播放广告。这就是一种商业模式。如何来解释它?首先这是从车体广告过渡到平面广告再到楼宇广告进而产生的电梯口视频广告,这是一种跨行业行为。其次,写字楼中上下班高峰时间电梯口堆积等待的人群最初被视为一种浪费资源,而视频广告的出现将这部分资源利用了起来。不过现在分众传媒的运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成本能破坏性降低
企业并购不是量与量的叠加,而必然是资源的商业型互补性。现在这个时代是大战略和大商业模式的时代,在这个背景下研究产业组合,必然需要有战略性地介入一些新兴产业或行业,对原有行业进行彻底的战略性梳理。大家要知道,充分的战略论证所需成本肯定远远小于错误的战略决策可能带来的损失。商业模式是对战略落地的最好方法,因为商业模式独特的宏观视角、对资源的态度和增值方式,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全方位资源整合的体系,使得商业模式具有了大集团商业运作的基本能力。竞争优势能系统锁定
从表面上看微软集团是个软件公司,而实际上它是个典型的投资公司。市场上只要出现了任何对其有利的商业机会,微软会全部买到手。这是一个大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对行业定位的问题,当然客观上来说,也遏制了行业的创新而导致了苹果公司的崛起。
商业模式是把市场、用户、内部管理和外部资源进行一体化整合的一种运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