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最需要什么样的关怀

时间:2019-05-14 11:0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守儿童最需要什么样的关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守儿童最需要什么样的关怀》。

第一篇:留守儿童最需要什么样的关怀

留守儿童最需要什么样的关怀

网友: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它以如实呈现留守孩子日记的方式真实反映了我国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这些孩子贫穷、孤独的生活让人心疼。我很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做,想问问专家,留守儿童最需要什么样的关怀?

专家:首先感谢您的这份爱心,更为您关爱留守儿童的态度表示尊敬。留守儿童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是弱势群体,但不是问题群体。对于留守儿童关爱不仅是个人行为,要讲爱心,要讲技巧,讲“急人所急”,更是政府行为,要有机制、制度保障。所以,您的问题非常好。我这里从三个方面来谈些看法。

一是物质关怀重要,但不能代替精神关怀。诚如许多调研发现,留守儿童大多数生活在偏远贫困地区,他们生活贫困,物质匮乏。面对这些困难,多数人所能想到的就是捐助,最容易做的也是捐物捐钱。但是我们要谨记物质关爱需要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特别是关怀的表达更应该考虑到儿童的感受以及对于儿童生活的影响。频繁的物质关怀、生活环境的急速改变会对未成年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甚至改变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等要靠的依赖型人格。另一方面,留守儿童更需要精神关怀。父母缺席,情感空虚,精神世界没寄托,孩子们需要精神导师,需要精神引领。同时,对于个人的成长来说,精神引领比物质给予,更能产生正面的作用。

二是社会关怀很重要,但不能代替父母关怀。无论是谁的关怀都无法代替父母的作用。儿童对父母的依恋是天然的,这种依恋对于儿童的健全人格成长意义重大。我们既要强调社会关怀发挥补充作用,弥补父母缺席带给留守儿童的情感、性格以及生活、学习上的影响。也要强调父母对于孩子的责任、在家庭教育中的义务,引导在外打工的父母给予孩子正确的、必要的关怀。作为热心人士,在关怀留守儿童时,也可与留守儿童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基于这种融洽关系之下的物质关怀,本身就有一种精神关怀的寄托,对于留守儿童成长帮助更大。

三是社会人士的关心很重要,但不能代替政府的持久关怀。关爱留守儿童,政府需要做长远的打算和考虑,应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对留守儿童长远关怀问题。一时的关心,依赖的是人的怜悯之心和社会责任感,但长远的关怀,就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善心、爱心,必须依靠机制建设、政策保障,这是政府的责任。难的不是一时的关怀,是长远的关怀,这需要政府从政策机制上系统设计,尽快落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宁娟)

第二篇:留守儿童也需要爱

留守儿童也需要爱

在赤东的日子里,可以说,留守儿童问题对我的触动最大。因为我小的时候,和很多赤东的孩子一样,也是一个留守儿童。我出生在广东汕头,那时候爸妈都忙着打工赚钱。出生五个月的时候,我就被送回到我的家乡——江西于都,从此寄养在外婆家里。外婆家里虽然很穷,但对我的爱却是无微不至的,以致于到现在,我都觉得外婆格外的亲切。我的童年是充满爱的,有外公外婆照顾,有朋友伙伴一起玩耍,独独没有严肃的父爱和慈祥的母爱,童年的爱,又是残缺的。所以对于那些调皮的留守儿童,我更多的是理解和关爱,常常会找他们聊聊天,放了学,都会放下老师的架子,像个孩子一样的陪他们玩耍。因为他们往往比其他学生更需要特殊的关心和爱护,以弥补他们残缺的温暖!

留守儿童,指的是那些父母外出工作,爷爷奶奶或者其它亲戚朋友代为看护的孩子们。他们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这在像赤东这样不太发达的农村地区非常普遍。而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在我们江西师范大学,每年都有很多师范生参加看护、教育留守儿童的志愿活动。

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这些孩子在学校被定义为“坏孩子”,而真正的过错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孩子的父母。

所以,我希望留守学生家长要转变观念,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若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监护人,细致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和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采取更多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

第三篇:XX学校留守儿童关怀关爱工作总结

XX学校留守儿童关怀关爱工作总结

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那么XX学校留守儿童关怀关爱工作总结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XX学校留守儿童关怀关爱工作总结

关注“留守孩子”的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是全社会的事,也是每个学校的事。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开展关注留守孩子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排除种种心理障碍,助长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

每班推荐几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建立留守儿童花名册。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情况,建立了留守儿童的花名册。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

4、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不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5、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的第二任“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在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享受最优先;利用“六一”及艺术节等活动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6、给父母的一封信。

各班级还安排所有的留守学生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等向父母进行汇报。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XX学校留守儿童关怀关爱工作总结

下东明德学校是一所农村城郊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开展“校园歌手赛”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留守孩子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于12月22日在阶梯教室举行了第三届校园歌手大赛。经过各班的选拔推荐,最后全校区共有12名同学进入了今天的比赛。比赛分2个组展开角逐,比赛中小选手们个个满怀激情,引吭高歌,《童年》、《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少儿歌曲被歌手们演绎得激情四溢、个性飞扬。嘹亮的歌声响彻赛场,引来台下观众和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有的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要参加校园歌手赛,不远千里,赶回家亲历孩子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成功时享受到更多的关爱。

邀请医护人员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关爱孩子的健康。开学刚刚一周,学校邀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和医护人员免费为校区全体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检查的项目有量血压、量身高、测视力、测肺活量、量胸围、五官检查等,并对儿童建立健康体检档案。医生们一边为孩子检查,一边宣讲着儿童保健知识,极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孩子们在检查中没有丝毫胆怯,有的是感受到的温暖。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4.确定监护人员、家校通力合作。

现在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娇生惯养,这就给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学校的留守儿童这么多,无形中给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增添了许多麻烦。至于这些重重的困难摆在我们老师面前,大家感到十分困惑,也是教育工作上的一种挑战,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体座谈、个别访问,真正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然后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配合学校确定孩子的监护人,学校建立班主任、监护人联系卡,这样便于学校、班主任、监护人随时可以相互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同时建立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爱心妈妈”、全权负责的“父母”,学生中的“爱心同学”等交流平台,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对留守儿童进行齐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这条永不消失的天线,对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条捷径,保证了留守儿童的正常运作。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XX学校留守儿童关怀关爱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就在“关爱留守儿童工程”,现将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确定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确保留守儿童在校安心学习。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学校成立了以王建华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学校做到了每学期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家长会)。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定期对教师进行了考评。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2、有的“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学习偏差。学校号召班里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帮一”共同成长拉手对子,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好伙伴”。再就是每一位教师负责帮扶几名“留守儿童”,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引导“留守儿童”形成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留守儿童”得到了教育,使他们的学习、纪律、性格都有了改观,都有了进步。

3、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学校期末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XX学校留守儿童关怀关爱工作总结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第四篇:留守儿童需要怎样的关爱

留守儿童需要怎样的关爱

汤勇 廖德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等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继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于今年2月发布之后,截至目前,已有山东、福建、浙江、云南、吉林、宁夏、安徽等26个省份出台实施意见,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措施。留守儿童需要怎样的关爱?本期刊发两篇文章进行评析。

最好的关爱是爱的教育

要从根本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还必须下力气办好乡村每一所学校,让乡村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够真正享受到爱的教育。

不让不满16周岁儿童单独居住,引导扶持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动态管理,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专业服务等举措,虽然能对关爱留守儿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都还仅仅是治标之举。要从根本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还必须下力气办好乡村每一所学校,让乡村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够真正享受到爱的教育。

从我们很多人的成长经历来看,较之物质及其他方面,爱的缺乏对孩子的心智发育和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现在的留守儿童,有家庭经济的好转,有国家资助政策的保障,还有精准扶贫的推进,在生活及温饱上大多不成问题,他们最缺少的是爱。

这种爱的源泉首先当然是孩子的父母,但既然打工是中西部地区众多为人父母者迫不得已的选择,而且在较短时间内不能消除,甚至在整个社会转型时期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那么我们的乡村学校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对留守儿童“爱”的责任。虽然这个担子很沉,但却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然,而且挑与不挑大不一样。

留守儿童大多家境一般,自身学习条件也不优越,他们来到学校不仅是来学习的,更是来这里生活的。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文化知识,更需要得到饮食起居的照料、师情友情的慰藉、亲情父母情的补偿。他们不仅需要得到应有的分数和成绩,更需要得到兴趣爱好的培养、个性的张扬和精神的成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对留守儿童的爱,便没有真正的教育。这就要求学校给留守儿童多一些阳光雨露,多一些爱的滋润,多一些心的呵护,多一些精神层面的关照。比如,尽力配齐心理健康教师,建立专业心理辅导员队伍,让所有留守儿童都能接受心理辅导;建好乡村少年宫,让每个留守儿童都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可以参与,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既爱上学校,爱上学习,又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既迸发他们的智慧与活力,又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变得阳光与自信,都能在校园里抬起头来;建好“留守儿童之家”,让留守儿童有条件与父母通过网络见面与交流,让每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对留守儿童还要经常家访,了解他们的情况,给他们的监护人传授正确的家教方法,让这些父母没在身边的儿童也能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而收到与学校教育同步的效果。

有句话说得好,“希望上天给笨孩子一个矮树枝”,只要教育有爱,就会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有枝可依,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有一展所长的机会。还有一句话也很有道理,“野百合也有春天”,只要教育有爱,就会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跟上节奏,让每个留守儿童不掉队,让每个留守儿童在自己的春天里绽放如花笑靥。

(汤勇 作者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委会理事长、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局长)

“精准关爱”要有可操作性

儿童留守现象本身是由于政府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所带来的结果,要消除这一现象,根本落脚点还在于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应当说,许多地方在落实《意见》上采取的措施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基本上涵盖了留守儿童的信息采集、教育环境、心理辅导、生活关爱等各个方面,并且在减少儿童留守现象上有明确的目标。但是,从整体来看,还是宽泛的提法多了一些,而且许多提法并没有多少可操作性,政策措施的落地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比如,务工人员将留守儿童基本信息告知村(社区)和子女就读学校(园),用工企业、单位要提醒、督促务工人员履行家庭监护责任等规定,看起来已经细化到了最基层单位,但是如何操作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收到基本信息的单位应当如何处理,基本信息的使用应当有怎样的规范,显然是更为重要的内容。而企业提醒、督促务工人员履行家庭监护责任则并无多大实际意义。企业提醒能解决问题吗?显然不能,当地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政策是父母能否带上孩子外出务工的关键,不把孩子带在身边并不是他们不负家庭监护责任,而正是为了尽家庭的责任,为了给孩子一个较好的家庭经济环境。既然解决不了问题,这种“提醒、督促”就是一种无效的规范。

在我看来,制定针对留守儿童的措施办法,一定要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以目标来落实目标,而不是以具体办法来落实目标,最终只会沦为口号式落实,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是以用工企业、单位的责任为例,与其让企业提醒、督促务工人员履行家庭监护责任,还不如要求用工企业采取实际行动,比如提供相应比例的夫妻房、家庭房,为务工人员创造与孩子在一起的条件。也许这种针对企业的责任要求在目前只能起到倡议的作用,但总算是有了实实在在的方向,在“治本”上有着积极的意义,与空泛的“提醒、督促”相比好了太多。

其实,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落实《意见》的各项要求,各地的措施办法应当把落脚点放在服务上,而不是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各种要求上。特别是不能给务工人员施加强制性要求。儿童留守现象的出现,其本身就是由于政府公共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所带来的结果,要消除这一现象,根本落脚点还在于完善公共服务政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上。

许多地方在“治本”的措施办法上,多是着眼于让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当然也有一定的创业政策支撑。但是,支撑创业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空间,而开发和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将愈加成为常态,把人“留在老家”的思路,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也不可能有明显的成效。

完善影响儿童留守现象的公共服务政策,主要责任在务工人员流入地。流入地本身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也相对完善,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政策方面,并没有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考量。要达成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的目标,必须正视并解决流入地公共平权政策这个根本性问题。而针对这个问题制定措施办法,固然有着相当大的难度,特别是利益平衡的难度,但却是最有效、最具操作性的解决方向。

(廖德凯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第五篇: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关爱

走访日记

2012年11月19日天气:雨星期一

樟树市第八小学刘艳红

星期一下午放学以后,我冒雨到街道就近的几位学生家中访问。天下着雨,我的家访却很顺利,因为天下雨家长都不能外出做事,反倒成全了我。每到一家,家长都很热情,尽管身上淋了雨,脚上溅了泥,但心里都热乎乎的。

当我深一脚浅一脚来到我班学生刘宇帆家时,她的奶奶迎了出来。老人忙着招呼我入坐。一番寒暄过后,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老人告诉我,孩子两岁里父母就离开了家,外出打工,一年只回家两次,孩子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奶奶说孩子表现得很懂事,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些事情,如果爷爷奶奶生病了,他会嘘寒问暖,让爷爷奶奶感动得流泪。

听了老人的讲述,我得知刘宇帆同学在家是个好孩子,很爱学习的,学习态度挺自觉,挺认真,不懂的问题也喜欢问;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强,如:叠被子、洗衣服、扫地等都能各自独立完成。接下来我俩就刘宇帆同学在学校的思想、学习和活动情况向奶奶进行汇报反馈,就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情况与奶奶进行深入地交流和探讨,双方都对彼此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希望和建议。

通过这次家访,我的感受是:家访,是家庭与学校交流的平台,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家长知道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情况,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

下载留守儿童最需要什么样的关怀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守儿童最需要什么样的关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男人需要关怀

    新时代男人如何扮丈夫? 时代变迁的特质是工业化、科技化、标准化、相对化、都市化、国际化、实时化……等,但对于家庭关系、婚姻关系、两性关系影响最大的莫不过于:1.两性平等......

    论留守儿童社区关怀机制的构建

    论留守儿童社区关怀机制的构建近年来我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仍然是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经济发展中的贫富差距问题依旧不容小觑。由于城乡就业、发展机会的差别,使......

    浅析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

    浅析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 1、 留守儿童的数量 2、 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重) 3、 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 4、 什么是人文关怀(重) 5、 教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重) 6......

    留守儿童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西河口乡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为了规范我校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根据区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关会议讲话精神,......

    留守儿童

    社会实践 班级:工商管理学号:姓名:齐丁瑶103 201016011125 班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6月21日——2012年7月20日调查地点:贵州省从江县调查人员:齐丁瑶调......

    留守儿童

    带在身边?还是留在家乡?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说到底还是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在城里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城市要帮助其子弟顺利就学;农民工家乡的政府部门,也要为他们就近就......

    留守儿童(定稿)

    关于做好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建议随着省会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将是个不断扩大的群体,确保这个群体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顺利向市民......

    留守儿童

    当今的农村社会结构非常畸形——青中年的倾巢冲向城市,农村几乎只剩下老人与小孩,他们独自恪守着自己的一片天空与大地。留守儿童正值身心疯长之阶段,而处在这样一个变态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