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政策分析(作业)

时间:2019-05-14 11:0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守儿童政策分析(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守儿童政策分析(作业)》。

第一篇:留守儿童政策分析(作业)

留守儿童政策分析

在如今的中国社会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出于生计,远离家乡,常年在外打工。他们往往随年迈的祖父母生活,生活贫困,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得不独自面对来自生活、学习等许多方面的困难和压力,同时还需要忍受着不应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孤独和寂寞,这些孩子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留守儿童。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改变贫困的现状,农村的壮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流动,随之而来产生了一系列一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其中留守儿童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根据全国妇联的统计,包括学龄前的儿童在内的留守儿童数量一共有5800万,这一庞大的数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从中央到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很多相关法规和政策,以帮助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与发展。为了更深刻地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更有效地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与措施,需要对我国现有的留守儿童政策一定的分析与反思。

一、政策阐述

总体来说,我国目前有关留守儿童的社会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中央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

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对流动人口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做出批示。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包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作了重要指示。指出,“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分别从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原则和政策措施。《未成年人保护法》指出:

“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并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义务教育”。

以上法律法规和政策虽未专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但都有提到流动人口这一概念,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对父母监护责任重要性的规定还是做出了具体规定的,这为农村留守儿童政策制定提供了明晰的方向。父母外出打工并不能懈怠对子女的监护责任,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始终是父母最重要的义务和责任。

2、地方政府的相关措施

各地方政府在贯彻实施党中央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特点,提出了许多适合当地留守儿童具体情况的措施与办法。但总体都强调了地方政府在处理留守儿童问题上的作用,认识到留守儿童教育和发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例如,2009年青海省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帮助下在乐都县开展了一项早教项目,在幼儿园难以覆盖的山村设立了147个早教点,为三到五岁的孩子提供免费的学前启蒙教育,为鼓励留守儿童的母亲回归家乡,充当“代理妈妈”,地方政府再给与一定经济补贴的同时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代理妈妈”们有悠闲经营权,营造一种家一样的社会管理模式,以期希望通过这种互帮互助的方式为孩子们找到一个家。

2006年江西省教育厅等部门颁布《关于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也强调政府在留守儿童教育和发展中的重要角色,提出:“输出地政府要解决好农民工托留在农村的子女教育问题”;“各级教育部门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各级文明办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到‘三个文明’建设中”。

3、社会组织的介入内容

全国妇联和各种社会组织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开展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方面做了

很多工作。首先,组织开展了“代理妈妈”“爱心妈妈”等公益项目,对特殊的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的亲情关怀和帮扶;其次,给予特殊困境的农村留守儿童及家庭帮助与支持;然后,汇集全国家庭教育的专家对代理家长或监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的知识与方法;最后,通过承接地方政府民生的项目对农村特殊儿童进行服务。其中由社会公益组织——地球村发起的“乐和之家”公益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社工和社区组织、爱心妈妈们一起为留守儿童营造的一个社区家园。“乐和之家”项目是通过党政督导,社会帮扶,让社工走进乡村、驻扎乡村、服务乡村、建设乡村。目前在这个项目的重点试点地区——重庆巫溪,已经有81个村建立了“乐和大院”,成立了30个乐和娃娃团,1800名留守儿童与爱心妈妈结成爱心对子。

江苏洪泽县老子山镇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现状积极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积极动员社会各界都来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留守儿童入学率100%。建设“温馨家园”、“爱心课堂”成为老子山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特色。

社会组织的加入,一方面不使政府成为实施政策的单一行为主体,减轻了政府的压力,另一方面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带动社会大众的力量一起加入到帮助留守儿童的大军中去,使政府提出的相关法律法规更能有效地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5800万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对农村留守儿童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在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各级政府普遍强调政府责任,发动社会力量,多方面、多层次提供帮助,建立立体式支持网络。这些举措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政策不足与问题

尽管我国现有的社会政策一定程度上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在留守儿童规模不断扩大、留守儿童问题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情况下,现有

政策已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也逐渐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与不足。在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转型的中国,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政策仍需要不断地改善。

在不断地时间过程中,我国现有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

1、未形成专门的留守儿童政策法规

迄今为止中央政府还没有制定一个专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完整政策,现有的有关政策只是基于未成年人教育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基本方向和保障,但分工不细致,实施不到位,范围过于广泛,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解决留守儿童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2、各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政策法规未形成系统性与结构性,仍处在自发阶段

各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情况各不相同,部分省市根本没有制定有关留守儿童的政策法规,即使那些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的省市也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留守儿童信息建设及调研工作空白的情况,具体干预工作只是处在自发行动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性与结构性。逐渐形成政策无法落到实处,流于表面,不利于当地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

3、现有政策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安全问题关注不够

同非普通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孤独感更强烈、对父母的思念更迫切。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与心理健康成为在外务工的父母较为关注的要素。他们长时间生活在田间乡野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更大,父母长年不在身边,生活与学习缺乏及时的关注和关心,并且没有有效的预防机制来给他们提供帮助。长期的与父母分离,这些孩子的心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制定相应政策法规时在这些方面调到的较少,关注不够。

4、地区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

由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存在差异,经济发展较好的中东部地区较为关注流动人口问题,对于流动人口普遍担心的留守儿童问题会给予较多的关爱和支持,而对于那些欠发达地区来说,各方面的条件都受到限制,在这一问题上的力度就不会很大,在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学习、生活还有安全等问题上就显得相当吃力,各地区存在巨大不平衡性。

三、政策评估建议

目前对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方面,仍然处在摸索阶段,这一问题也是近几年才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认识过程,这个问题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不能期望在短时间内就能有一个根本性地改变。制定出合理、有效、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也需要时间。这需要包括政府、社会团体、社会大众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进来,相互合作,共同努力。

对于目前我国在制定实施相关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所遇到的问题与困境,提出几点建议:

1、中央政府要加紧制定有关留守儿童的法律法规的,政府是要充分发挥其核心领导作用,积极制定保护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将留守儿童的保护制度化、法制化;

2、加强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互利共赢。加强政府与民间公益组织的沟通与交流,发挥社会大众集体的力量;

3、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发展,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与安全保障等内容,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与情感的指导。使他们能公平接受教育,并且要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帮助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4、加强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与提高社会待遇,鼓励留守儿童夫妇有一方能留在孩子身边,改善留守儿童因亲情缺失的状况,因为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固然必要,但这都不能替代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孩子最需要的还是父母的亲情和温暖。

5、构建一个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四位一体”的良好教育管理格局。充分发挥好各自角

色,使留守儿童能够在一个政府关爱、社会关心、家庭养育、学校教育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6、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国家应该加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建设。如青海省在2009年开展的一项早教项目,在幼儿园难以覆盖的山村设立了147个早教点,为三到五岁的孩子提供免费的学前启蒙教育。

7、鼓励社区和留守儿童聚集区兴办“留守儿童之家”,丰富留守儿童社会生活

发挥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力量,动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行列中来。组织志愿者或社工深入留守儿童家庭,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建设“儿童之家”等服务机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如:由社会公益组织——地球村发起的“乐和之家”公益项目,由社工和社区组织、爱心妈妈们一起为留守儿童营造的一个社区家园。“乐和之家”项目是通过党政督导,社会帮扶,让社工走进乡村、驻扎乡村、服务乡村、建设乡村。目前在这个项目的重点试点地区——重庆巫溪,已经有81个村建立了“乐和大院”,成立了30个乐和娃娃团,1800名留守儿童与爱心妈妈结成爱心对子。

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人数有5800万,占整个农村儿童总量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幸福关系到我们的未来,关系到我们经济发展和幸福指数。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政治的发展,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健康美好的人生,为了我们社会的和谐和全面可持续地,我们需要共同努力……

第二篇: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1、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占80%),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型(占10%),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三是自我监护型(10%),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监护的责任就让予了孩子自己。

2、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分析。全校留守儿童共98人,占全校儿童总数的10%,其中女生48人。(其中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为80%,单亲父亲亡故的为10%,单亲母亲亡故的为5%,父母亲双亡的为5%)由此可见,我校留守儿童群体还是相当大的,而且类型多样。

3、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域分析。数据分析显示,在县内打工的占5%,在县外打工的占95%,父母打工主要是集中在县外。

4、打工父母回家频率分析。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年回家2—3次的占30%,一年回家1—2次的占60%,几年才回家一次的占10%,一般在家停留时间较短。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的家长回家频率低,与留守孩子沟通和交流较少,更说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

三、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了解分析,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较差。调查中发现,一方面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成绩下降。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

2、放纵自由。一方面由于玉龙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地离家过远,常年在外奔波,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另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留守儿童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在物质生活的满意程度上,留守儿童的满意度更较高;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第三方面,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由于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亲情缺乏。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大部分儿童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感情距离,不想和他们沟通,大部分爷爷奶奶、或外公 外婆也只仅是尽到自己的本职(做饭、洗衣等)。

4、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5、安全隐患。由于留守儿童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监护人大都是年老又多文化层次较低,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家庭与学校教育容易出现“真空”,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几率较高,可见加强留守儿童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

四、学校采取的对策及做法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自身认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进城务工的家长加强联系引导,强化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让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2、少年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因此,学校积极联系各级政府部门担负起责任,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加大学校基础建设投资,及时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纳入政府整体规划日程,加强对留守儿童上学问题的关注,保证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3、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纪律、健康教育,帮他们树立起远大志向,学习目标。给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学校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及家访,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第三篇: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让孩子的心灵布满阳光

——帮扶教育的个案

四牌坊小学袁静

一、当今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分析: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出现了劳动力剩余的现象,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务工或经商。可她们当中大多有未成年的子女,因为客观的原因不能将孩子带入就业地(身边)学习,从而使其成为留守儿童,于是,我们学校也就相应的出现了很多的留守儿童。经过走访交谈调查,我们得知这些留守儿童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进行监护,以此监护为方式的比例比较大。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其一由于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其二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她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有几个“留守儿童”,真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她人抚养的人监护,而以此监护为方式的比例较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针对此状况,现将我班一名留守儿童有关方面作以下简单的分析。

二、个案情况:

姓名:周燕

出生年月:2000年10月

年龄:10岁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现监护人:周燕的外婆

家庭住址:长江厂集资楼1单元7楼二号

基本情况:通过家访了解到周燕同学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其家由六口(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她和妹妹)三代组建成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在本学期转入我班的第三周,其父母均外出务工(即:其父到陕北油田上务工,其母赴杭州

务工),该生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进城读书。由于她的父母都外出务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加之监护人(爷爷、奶奶)年纪大,体弱多病,该生欠良好的习惯——经过我的走访调查和几个月细心地观察、分析,发现在周燕同学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经常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该生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过分依赖,也就是说欠自觉性与主动性。另外上课老打不起精神,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而平时的作业不想做、懒得做,特别是当作业过多时,就会故意将作业放在家里不按时批改或者是只做一部分,其她的说忘记做了或者说没听清楚作业做什么等等以此为借口。实际上是怕动笔、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加上没有人约束,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最后造成了成绩不理想,有自卑心理,平时少言寡语,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自卑心理严重,与同学交往困难

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堂上几乎从不发言,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她会的问题,也不敢回答,自卑心理严重。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跟同学相处困难,所以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还是在其她地方,你会发现始终都是她自己一个人,身边没有其她同学。

3、不良的行为层出不穷

该生不太爱劳动,乱花钱,吃零食,说脏话,打同伴,“拿”同学东西。当有人检举出她的不良的行为时她老以仇恨的目光以待,紧握着两个拳头,还老找借口或话题回绝。蛮横无理的不良举止举不胜举。

三、问题分析:

我通过多次家访、与本人交谈、长时间细心观察、与同伴的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深入了解周燕和她的家人,最后我得出周燕同学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1、隔代监护出现的过度溺爱,爷爷奶奶对周燕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随愿,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她做,甚至连整理书包、装吃的等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2、父母不正确的教育和不合理的疼爱方式

由于该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在周燕同学的生活中缺少父爱和母爱,在外的父母心里觉得内疚,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生怕亏待了孩子,特别是在物质上,金钱上,她们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但和孩子在思想上的沟通却是极少的,对学习更是不闻不问。

3、自卑使她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以前的她,性格开朗而又活泼,自父母外出后,她一直心神不定,成绩直线下滑,平时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表扬更是远离了她,这些使她觉得自己处处

不如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她害怕竞争、害怕失败,所以逃避一切,将自己包裹起来,并远离集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周燕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监护人的溺爱、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方法和她孤僻和不自信的性格,于是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育和引导。

四、教育和引导措施:

1、从监护人和家长入手,使她们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我在课外时间充分利用课题组制作的“家访联系卡、记录卡”与监护人多次交谈,并用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与周燕的父母进行沟通,让她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使她们明白:钱不能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歉意,无节制的物质满足是在害孩子,会使孩子滋生许多生活上的恶习。

2、对她进行“三优”政策。即:优先发言、优先辅导、优先批改作业,并充分利用“结对子(手拉手)帮扶法”、“谈话法”、“主题班会法”“田径运动会”等活动帮助该生确立自信、自强的信念,使其能融入集体,鼓励她多与同学交往,体会与人交往的乐趣,并通过讲解数学家小的时候的好多小故事来激发她学习的兴趣。

3、加强联系密度。针对周燕在校的一些情况,我及时和她的监护人联系,帮助分析孩子的问题原因所在,指导她们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孩子。

4、榜样陶冶法。该生由于种种原因,似乎感觉在别人的眼中总是低人一等。为了让孤独、自卑的周燕同学走出封闭的自我,平时在关心和爱护她的同时,还和她多交流。不光是老师和她的交流,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更有意地让留守儿童、单亲生等去主动接近她,与她一起谈心、学习、活动。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等方面帮助她,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同时,还要引导她主动地和同学交流,尽可能地及早融入集体中来。

五、个案教育的成果:

1、在品行方面:

前面已经说道,周燕同学在教育之前,除了存在较重的焦虑感和孤僻感之外,并无道德上的较大缺陷。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现在的周燕,已经变得开朗了,愿意与同学和老师接触,喜欢将自己的欢乐和痛苦与外人分享或分担,特别尊重老师和长辈,人际交往能力有明显提高。

2、在学习方面:

本学期开学初刚转入的周燕同学,各个学科均落下很多,在学习上不能找到任何自信,现在能够主动地学习了,各科作业基本上能及时完成了,第一次月考测试中语文还考了95.5分,可以说,周燕同学的学习精神已感染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她在学习上的进步让我们师生都感到兴奋。

六、教育引导后的感受和小结。

周燕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普遍问题,更是学校的热点慰问体,只有抓好学校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才能更好的教育好留守儿童,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那么学校理应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是留守儿童的第二父母。当孩子在家得不到的父母的关爱与照顾,就需要我们老师来充当代理父母,对她们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使其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同时,我们做老师的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她们,让其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另外,社会各界要统一思想、认识,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有与其她学生完整的人格尊严,不是问题学生、弱智学生。不要歧视她们,而要给予她们学习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学校力争为留守儿童创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和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第四篇: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情感案例分析

肥东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王国云

故事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内地父母涌向沿海城市打工,他们当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了原籍,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群儿童父母在外打工,缺少大人的关爱,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留守儿童正处于认识人生关键时期,由于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情感的缺失可能会使他们的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事实表明,这些孩子大多存在自卑、孤僻、悲观、我行我素、抑郁性、攻击性强、缺乏安全感等情感障碍,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我在城乡结合部小学任教,接触了这类儿童,亲身感受了教育这类儿童的复杂性、艰巨性与重要性。

故事内容:

许亚是二年级转学过来的一个女学生,是一个很特别的女孩,这个孩子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缺少沟通,从而养成了性格孤僻,平时总是喜欢独来独往,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在集体生活中极不合群,我行我素、自负、嫉妒心强、攻击性强等不好的品行,同学都嫌弃她,不愿与她交朋友。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决定找许亚谈一次心,开导开导她,让她能快乐地融于集体生活中,但许亚不善言谈,一谈到这一话题,便不停的流泪。我只好找班干来

了解情况,原来班上的几个调皮男生经常欺负她,笑话她是没有爸妈的孤儿,并给她取了一个绰号叫“多余人”,我感到很震惊,许亚在学籍上不是分明写着父母的名字吗,怎么会是孤儿呢?带着疑问,我调查了解了许亚的家庭情况。原来许亚生活在一个交通闭塞的小山村,一家四口人,由于哪里的土地贫瘠,村民生活水平相当低,人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许亚的父母不甘于生活的贫困,早在五年前就丢下了八岁的许亚双双外出打工挣钱,许亚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耳背,与许亚的交流甚少,许亚每年只有到春节才能与父母团聚,春节过后便是漫长的思念与等待,由于山村的闭塞,没有通讯工具,父母到外地打工后,许亚便与父母失去了联系,长期得不到母爱与父爱,得不到亲情的温暖许亚总是封闭自己的心灵,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性格变得特别郁闷,不善与人交流,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本该活泼开朗的花季少女变得沉默寡言。

教育反思:

在农村,留守儿童占有相当比例。他们是一群弱势群体,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亲情的温暖,孤僻、偏执,情感冷漠是他们的通病。留守儿童大多是问题儿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成绩差。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具体表现在有迟到、早退、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好的完成家庭作业,甚至旷课中途辍学的现象,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较班级平均水平低,较自己以往成绩低。学校对留守儿童旷课迟到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十

分头疼,有的教师干脆放任不管。

(二)行为习惯不良。存在说谎现象,在家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在校骗老师。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的现象,在家里好吃懒做,不做一些诸如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对监护人不礼貌,时有夜不归家的现象发生。生活习惯较差,有的形成了早上不洗脸不濑口,晚上不洗脚,长年不理发的坏习惯。易于沉迷,整天疾迷武侠小说和网络游戏中;易于模仿,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模仿武侠小说拉帮结派,结拜师兄师弟。

(三)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

教育策略:

一、学习上给她多一点鼓励

许亚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我对她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不好,我很着急,有时对她发脾气,总想一下子改变她,但事与愿违。后来我逐渐慢下性子,冷静地分析了她的情况,这个孩子缺少家庭温暖,她也很注重自己的“面子”,如果多鼓励她,表扬她,引导她,也许效果会好些。她经常拖交或不交作业,终于有一次她按时完成了,字也写的比较好。我便抓住此机会在班上表扬她,并要求全班同学要学习她认真书写的态度。在我的鼓励下,她学习有了信心,作业书写也越来越认真,我对她说,如果你这样坚持下去,你的进步会越来越快,将

来也许会成为一名书法家。她高兴极了,露出满脸笑容。从那以后,她就开始练字,写字有了明显进步。“六一”儿童节,班上举行书法比赛,她的作品名列班级前茅。同时被评为学校“书法之星”。她得到了读书以来的第一张奖状。当她领取奖状时,双手捧着奖状真是笑的合不拢嘴。直到现在她从没拖交过作业。并做的很仔细。

二、习惯上给她多一点宽容和理解

许亚以前上课常常迟到,我并没责怪她什么,我是想到自己的孩子十岁时什么都靠父母料理,我同情和理解她,视她为自己的女儿。当上早读课时,我发现她还没来,我便上门去叫她(现在住在学校附近)。我几次去叫,她还在床上睡。她起床开门见我时很害怕,我便伸出手摸着她的头说:“睡好了吗?早上吃什么的?老师给你买?快准备好了上学去,老师等着你呢”。有时早上我要上课就派同学去叫她。下课了我就走近她,轻言细语地和她聊天,倾听她的心声。细心地告诉她,做人要做自尊,自信,自强的人。并教她应该怎样去自理。连洗澡、洗衣服、穿衣、做饭我都精心指导。经过我的努力,她学会了许多自理的好习惯。以前,她有一个喜欢撒谎的坏习惯。她平时的撒谎是为了躲避。可有一次的谎撒得很特别,而是为了得到。原来学校给学生订做校服,采取自愿的办法。可她明明没订,也没交钱,在发校服的时候,她硬说交钱给我了,并哭唏唏地向我要校服。面对这样的事情,我非常气愤,认为她竟敢骗起我来了!我马上与她父亲通了电话,才清楚他确实没有钱。我看着她那衣服穿得长袍短褂的可怜样子,我的心酸了,痛了。我想,她的撒谎可能是为了得到吧。我便宽

容了她,理解了她。我冷静了一会儿,耐心地对她说:“你没有校服老师可以给你想办法,但是撒谎不是好孩子呀,以后别这样做了行吗?”她眨巴眨巴的小眼看着我点了点头。后来我买了一套新的校服送给了她。在她接收校服时,从她眼里迸出感动和后悔的泪花„„在我的帮助下许亚经常迟到的现象就明显减少了。撒谎的习惯也没有了。

三、生活上给她多一点关爱

许亚的父亲每月给她30元的小菜钱。托邻居的叔叔代管。她平时身上根本没有零花钱,有次学校组织看电影,她没钱,但也不可能不让她去呀,我便掏出3元钱给她,让她也能和别的同学一样看上了电影。平时她缺本子,我就给她买。当国家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时。我是第一个考虑到了她,使她第一个享受到国家的“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

肥东龙岗学区中心学校王国云

20120725

第五篇:留守儿童的分析

留守儿童的分析 由于受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所迫,父母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过早地,品尝生活的艰难。,一方面,出于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温暖.他们在情绪方面极其不稳定,固执、孤僻、为人处事不合群、多疑敏感,以致同周围的人关系紧张.甚至仇视一切。另一方面,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过早地开始思考一些对他们而言太过沉重、太过成熟的人生问题.如“我们为什么这么穷?怎样才能挣许多钱?”在经历了生活的贫困到父母的离别到生活的改观的一系列过程后,孩子的心理变得比同龄人敏感、早熟。部分孩子在父母双方外出后有一种严重的失落心理,在一段时间里不爱交谈、不愿和别人交往.性格抑郁,再则,即使有隔代监护或代理监护,这些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但终究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他们有心事无处说,只能用自己幼嫩的双肩扛下所有问题.这很容易形成精神或人格障碍。没有父母的关爱,他们自惭形秽.怕被别人看不起,不敢参与集体活动,把自己严实地封闭起来,甘心生活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这样.交往问题就导致其它心理问题,面对一些的孩子就容易形成自卑、孤僻等性格。留守儿童和正常儿童比较起来.没有父母的在身边呵护,形单影只。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疼爱.留守儿童有种被遗弃之感,久而久之.他们便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另一方面.他们总觉得是因为自己的原凶,父母才离家外出,所以陷入深深自责之中.这样也导致极度自卑。面对生活和学习的问题和困难,他们没有求助的对象.不像其他正常儿童那样有父母的指导,而只能依靠自己解决,出现错误和问题后,他们会后悔不已,缺少自信心。

解决方法: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还要依靠广大留守儿童的父母做出更大的努力和牺牲。父母双双离开孩子的时时间应该尽量的晚一些,最好是能够在小学高年级之后,或者至少留一个人在家中。有了家长的帮助.孩子才能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才会充分体会到自己在父母心日中的重要地位,才会克服他在早期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建立自信,走向正常的社会化道路,同时,父母离开家庭后要和孩子保持联系,不要把教育子女的义务全部扔给祖辈。在满足儿童物质方面要适可而止,可以经常给孩子一些表示爱意的小礼物,而不能只是金钱的满足。在寒暑假可以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样可以加强亲子联系,也能让孩子接触社会,体会父母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学校和教师应充分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农村小学宿舍条件普遍很差,很多学校没有寄宿条件.政府应加大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条件.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给他们以家庭教育补偿,教师在辅导学习和生活中,应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多发现和鼓励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的缺点多一些忍耐和宽容,在课程设置上可以相应地增加心理健康课程和情感教育课程,而不应只把目光放在那儿个考试科目上,还应建立生活指导制度,配备专门的生活指导老师,给留守儿童以生活方面的指导,增强师生之间的了解。对目前的农村学校而育.这可能有很大的闲难。无论是师资还是经费都有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

下载留守儿童政策分析(作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守儿童政策分析(作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

    留守儿童作业设计(大全五篇)

    留守儿童: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龙山县第二小学田波 [摘要]作业是教学的延伸环节,是巩固知识、培育能力、发展个性的平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载体。可是由于留守学生缺乏正常的家庭教......

    形势政策,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摘要:在我们这个社会转型时期,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提高帮扶水平,十分紧迫。当地政府、社会必须施以援手,出台相关政策,作为和这些孩子每天零距离接触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更应......

    “问题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问题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丰塘镇沙塘小学陈立霞21 世纪,是经济蓬勃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人、财、物的大流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出去打工的......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定稿)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内容提要】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留下了众多的孩子在农村留守。如今这些留守孩子却面临着严重问题,他们的处......

    性格上分析留守儿童

    性格上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在留守的过程中,其生活环境或社会位置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需要留守儿童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他们本来是对父母百般依赖,可以对自己......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LUOYANGNORMALUNIVERSITY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个案分析院(系)名称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名称小学教育学生姓名蒋玉洁学号161254053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个案分析从我开始学教育、励......

    班级留守儿童情况分析及教育

    班级留守儿童情况分析及教育 ———蕲春县农村实验小学:胡彩云近年来由于有很多人为了生活,为了各自的事业只得留下心爱的孩子。我们把这些孩子叫“留守儿童”。去年的九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