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辞职前的故事
-------
辞职前的故事
我从去年暑假结束,拿到回黑石的offer后,就开始了寻找自己人生目标的旅程。2010年的九月到12月,我过得挺糟糕的。因为我每天起来都在想我接下来这辈子要干什么。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如果我接受了那个offer,我未来两年的前景。我们办公室里有一个韩国人Jay,我实习的时候是他做分析师的第三年。每年的反馈中,他都是黑石他那一届全球所有分析师里最强的那一个。我没有怀疑自己能够成为这届最好的分析师,但同时,我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J是我能成为的极限。但仔细想想,J也不过只是那样,像永动机一样地在办公室努力工作,像尊贵的孩子一样在夜店潇洒地玩耍。J是最出色的,但也是黑石所能创造的最出色的。
后来我想到了环境的局限性,想到了密集网络。我在上中的时候,我这届最好的学生去了北大和清华。而在沃顿时,最好的学生去了高盛直投、贝恩资本、凯雷、KKR、Jane Street等买方。我想到我们是不是已经成为模式化思维的牺牲品(victims of stereotypes)。我们的社交圈里都是与我们同类的人,我们互相交流、竞争、鼓励、启发,处于所谓的密集网络。我们自以为我们充分见识了整个世界,但其实我们只是在重复肯定同一类信息。所以如果你是“最出色的”那一个,那么你极有可能就是所有和你同类的人当中最出色那一个。但这也就是你的极限。而有另外一群人,他们只是想和别人有点不一样,他们想去外面看看,去见识见识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大,他们想要找到自己独特的生活。对于这些人来说,天空才是极限。说实在的,所有当年选择DIY出国的朋友们,如果今天你有幸拿到了让那些当年去北大、清华的那些同学羡慕的Offer(再次向躺着也中枪的北大、清华同学致以崇高的歉意),如果你有了比同龄人更多的见识,那绝对不一定是因为你比他们更出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那个出国还没有像今天一样流行的年代,你没有被那个上北大、上清华的模式化思维所套住。所以老天很弄人,因为所有一直在追求“出色”和“卓越”的人最后都在他们最坚信的标准上“输”给了那些只是想过自己独特生活的人。
当然,2010年末的时候,我只是确定了自己是被老天玩弄的人哪。但幸好我还有一年时间,我决定一定要要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目标,然后坚定地走下去。一开始,我和很多人一样,觉得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多走走,去见识这个世界,活出自我。但后来我发现这个目标其实只是说着好听,但是其实不能给人带来持续的动力,然后我就很伤心。再然后,我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有点与众不同的目标,就是“做个有意思的人”(Be an interesting person)。因为对我来说,这是我当时能给另一个人的最高评价。但后来我又想了想,这个目标用管理学的标准来说,就是太不具体太不精确所以很难提供持续动力。然后我就更伤心了。所以从九月到十二月的四个月里,每天起来就因为找不到人生目标而痛苦。因为自己跟自己的内心对话太多,经常一不小心就错乱了。当时也没有人告诉我什么20分钟就可以找到人生目标的这种好事。于是我就上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课,和各种奇奇怪怪的人交流,希望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一些启发。那段时间我过得真的很彷徨也很烦躁,好在我坚持了下来。我谈判课上的教授成为了我很重要的一个导师--尽管他从来没有一对一给予我任何指导。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些改变我们人生的道理,都不会是别人教会的。进入到十二月以后,我的目标慢慢找到了我。
四个月里经过无数内心挣扎之后沉淀下来的思想最终被我总结成了两句很简单、看似和“做个有意思的人”一样不具体、但对我而言包含了丰富含义的话:
“To grow and to help others grow.To live and to help others live.”
“成长,并帮助别人成长。体验和经历生活,并帮助别人体验和经历生活。”
这两句话就成了我的人生目标。它能让我感动得哭,也能让我感动得笑。最重要的是,尽管这两句话在外人看来可能莫名其妙,但我发现这两句话解释了过去二十多年里自己做的许多事情背后的原因,其中包括了我为什么从小一直都不好好读书,为什么选择出国,为什么一直逃课,为什么在2009年和一群朋友一起创建了BIMP这样一个神奇的项目,等等等等。
关于辞职的决定
在确定了人生目标以后,我的思路和视野都变得清晰了很多。我很快找到了我想要做的事。和身边许多的朋友一样,创业也曾经是我大脑中的考虑过的一个想法。但我一直想不到任何我愿意用我几乎所有的时间货币去换的一个创业项目。但在确定了人生目标的今年一月份,我几乎没有花什么时间就确定了一个项目的大方向,这个商业项目的创意像是奔着我而来的。然后再通过不断的完善从一个不成熟的产品渐渐变成一个成熟的产品,一个真正可以持久给所有人带来价值的产品。
所以,可能和许多我很尊敬的朋友不同,我的出发点并不是“慈善”和“义务服务”,“创业”也从来都不是我的目标(一个学了四年金融的人怎么可能一直心存“创业”这个目标呢),我的目标就是实现“成长,并帮助别人成长。体验和经历生活,并帮助别人体验和经历生活。” 简单的说,我的内心并没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一定要创业、你一定要创业”,只是碰巧创造一个商业化的项目是实现这个目标最好的方式,而创立一个商业项目这件事碰巧叫做创业。
而另一方面,在黑石工作可以帮助我“成长”和“经历”,但是我觉得在黑石的一个暑假实习里,我用20%的时间经历了接下来的两年里可能会经历的80%的体验,对我来说已经很值得了。我也一定会“成长”,但是未必会比创业成长得更快、更深刻、更理想、更多样化(比如说我就没有办法做我一直很想做的美工设计工作了!)。最重要的是,我意识到在黑石我基本上不能实现我人生目标的另外50%--“帮助别人成长。帮助别人体验和经历生活”。所以结果就是,“是否辞去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直接成为无业游民”这么重大的一个选择,被我用人生目标给瞬间解决了。有多瞬间呢?我后来发现了个有趣的巧合。
四年前,我曾经尝试着去写一篇回忆录,来回忆出国两年多的旅程,然后这篇回忆录不幸地才写到出国的第一年就没有后来了。尽管写回忆录是一件有点折磨人的事情,但读回忆录绝对是件超开心的事。当中我写到过六年前我决定放弃轻松进北大清华的机会,毅然决定出国念高中,因为上海中学不支持孩子们申请国外大学。原文如下:
“北大清华这种学校我肯定不去!”我当时的有两个很简单也很清晰的想法:一,I deserve the best in the world,二,也是更重要的想法,我想,就算最终在美国毁了,我至少做了一个帅到五体投地的决定,我鄙视了北大清华。更离奇的是,从那以后的两年至今,我几乎从来没有为这个决定后悔过,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好想的。仿佛这道选择题是在侮辱我的智商而不是测试我的智商一样。无论如何,两年后的现在,我相信,这个帅到五体投地的决定,是我一生至今最正确的决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是不会变的。把上文中的北大清华换成黑石,就是我的大脑在半秒中以内做出辞职这个决定的思考流程。可见大脑在考虑一些人生大事上是不怎么需要运作的,让心去运作就足够了,而你的人生目标就是你的心。
如果说这六年里,相比上面这段话我又多了什么领悟,那就是(1)一个人生目标(2)人生没有任何决定是错误的,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另外一个选择是否是正确的。
撞上的许多堵墙
Randy Pausch在他著名的“最后的演讲”中提到过一个很实在的观点。他说,在我们追寻理想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撞上很多墙,但是这些墙不是为了阻挡我们,它们只是为了阻挡那些没有那么渴望理想的人们。这些墙是为了给我们一个机会,去证明我们究竟有多想要得到那些东西。我撞上的第一堵墙,就是我没有如我所愿地一毕业就辞职。考虑到团队开发的进度,个人诚信问题方面带来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以及很多直接辞职可能带来的负面因素,我最终还是回去工作了四个月才得以正式辞职,其中包括一个月的培训。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老板都不允许我告诉任
何人我辞职的事情,但大老板自己却没有做好保密工作,以至于同事们最终都知道了我一个小小的分析师要辞职。但我又被规定不能公开,所以在我座位附近的办公室气氛很糟糕,上班感觉度日如年。当中还穿插了许多压力山大的故事,比如我遇上了公司最高管理层一年一度的3v1谈话,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被三个在华尔街响当当的名字各种拷问,因为我光荣成为了公司历史上第一个干都没怎么干就宣布不干了的分析师(从小到大,坏孩子光荣榜上真是永远有我的名字)。又比如曾经跟我关系很好的一个VP整整四个星期把坐在整个办公室出入口的我当空气。但是无论当时多煎熬,现在想来都是非常独特的人生经历。
其实我很感谢和尊敬黑石,不仅因为我仍然是个热爱金融的家伙,更因为每一个我接触过的同事的做事风格都对我的个人风格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情感的层面上,我最感激的是负责团队人事的韩国VP,在我辞职的过程中帮我做了许多疏通的工作。在我离开的前两天的晚上,他说了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话。他说,“Denny,你知道,作为你的上司,这次我面对着一个选择,是照顾公司的利益还是你一个年轻人的利益。我选择了后者。我希望你以后不用面临这样的选择。但如果你有一天遇上了,我希望你可以跟我做一样的决定。”
我离开的那一天,我的同事和几个以前一起共事过的朋友给我发来了道别邮件。让我很高兴的是,他们在祝福中都用了同一句话“You are very brave”(“你很勇敢”)。之所以高兴,是因为无论今后的道路如何艰难,至少在旅程的起点我实现了奥巴马用来形容乔布斯一生的第一个形容词。对于一个活在当下的傻子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现在我在上海的家中,和我非常喜欢而且非常有创造力的人们一起工作。虽说生活条件很普通(以银行家的标准来说的话简直是糟糕透了),虽说工作强度和时间依然和在黑石的时候差不多(以银行家的标准来看的话处于中上水平),但回到上海后的这段日子确确实实是我人生中自我学习曲线上升最快的一段日子。所以顺便说一个建议,当那些备受尊敬的金融机构告诉你为什么要选择他们的时候,特别是关于学习曲线的那些理由,不要那么快就为之屈服。他们不仅有可能(虽然也仅仅是可能)在推销给你一些你并不需要的东西,并且他们永远不会带你看清楚这个世界上全部的可能性。你要跳出“密集网络”,自己去看清楚。这个建议出自依然热爱金融的笔者。我一年的故事就这么讲完了。如果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人生,那么最好的形容就是从一年前我确定了人生目标的那天起,一切就开始失控。但我想在这个回顾的最后,和所有确定了自己前进方向的朋友,分享这一年最大的感想:你的理想就像一辆车,如果你觉得这辆车的一切都在你的控制之中,那么可能说明你开得还不够快(Your dream is like your car.If you are in full control of it, you are not driving it fast enough)。
关于感谢
感谢所有支持你、欣赏你、否定你、看低你的人。
我一直说,永远不要忘记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不是一出生就上了好到可以改变我的学校,一直到六年前,我都不算是个好学生,学生生涯当过的最高的职位是小队长,期中期末考试好像从来没有进过班级前三,有一年甚至还是全校倒数10%,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感谢自己不知为什么突然一根筋地开始愿意好好努力,自从那以后就知道实现梦想就靠坚持付出,没有别的秘诀。后来我出国,看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世界,在一路的坚持中,遇上了许许多多带给我灵感的人,他们用他们的经历影响和改变了我。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忘记你从哪里来,这也是为什么我想继续传播我受到的影响,可能是作为一种感谢。
今年上半年还在上创业课的时候,我一边要照顾自己的项目的开发,另一边又创业课项目团队中的其他四个成员眼看即将毕业,完全不作任何事情。我的教授Gelburd,一个前创业家,也是我在沃顿的第二个导师,他并没有因为我一个人担纲整个项目的开发和准备而减轻对我们团队的项目的要求,但是他给了我很多鼓励。期末演示日的那天,我在一天有三个期末演讲的情况下,被
迫一个人完成了80%的项目演示。没有什么奇迹,我们的质量肯定不是最好的。但在我毕业的前几天,我收到了这门课的成绩。Gelburd给了我A+。我写了一封感谢信给他,他回复我说,每一年上这个课的学生中,真正去创业的不出三个,I think you will become very successful。收到他的邮件,我告诉我自己,绝对不能辜负曾经看好你的人。哪怕只有一个看好你的人,为了那一个人,你都必须要坚持下去。
同样地,过去的许多年里,我被许许多多人否定过,甚至包括身边很好的朋友。从五年前的:“就你也想进沃顿?”一直到过去几个月里的:“你还是别创业了吧”,“你肯定不会辞职的”等等。这些否定和质疑一路上给我很大的鼓舞,让我很清楚的知道什么是我真正想要的。
在美国的这六年,我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了许许多多强大的人,他们强大的地方可能是一些人生经验,可能是一个很偏门的技巧,有或者是一个很奇怪的逻辑,一个坚持了几十载的生活细节。今后我会一一道来。
在这里,我想特别感谢Stacy,你是我出国最早认识的朋友之一。是你对音乐的坚持让我看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精彩。还想特别感谢袁帅、甄欢、柳潼、质含、瑞之、盛杰、和筱纯,感谢2009年的时候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把BIMP这个项目做起来。这是理论上我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按照BIMP现在的强大程度,它必然只会越来越强大,我真心希望它会给更多的对金融真正感兴趣的孩子带去帮助。
最后,特别匿名感谢所有从今年一月开始到今天,给目前还处于隐形状态的小网站提供过帮助的人们。无论你现在是否在和我们一起并肩作战,我们始终是一个团队。
最后,两个改变你生活的礼物
其实我一直准备了两个礼物。这篇这么长的文章,所有因为一些共鸣或者因为一丝共同的信念而坚持看到了这里的人们,这两个礼物会改变你们的生活的。
拆开第一个礼物,是一首旋律很简单的歌,来自Cat Steven,叫做“If You Want To Sing Out, Sing.”
歌词简单的甚至不需要任何中文翻译:
Well, if you want to sing out, sing out;And if you want to be free, be free;
Cause there's a million things to be, you know that there are.And if you want to live high, live high;And if you want to live low, live low;
Cause there's a million ways to go, you know that there are.You can do what you want, the opportunity's on;And if you can find a new way, you can do it today.You can make it all true, and you can make it undo.如果你还很难看到“there's a million things to be, and there's a million things to do”,那么请拆开第二个礼物。
第二个礼物将帮助你看到生命中的无限可能。这是一个明年一月才会开始邀请测试的网站,这个网站是我为我自己创造的,但如果你看到了这里,那么它也是为你创造的。怎么来形容这个网站呢?
对于互联网行业研究者来说,它和移动互联网、移动应用、云服务等当下潮流一点关系都没有,也没有任何国外的成功案例或者相同模式可以C2C(Copy to China)。所以,它可能很无聊。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我的目标是让这个网站做到以下三点:
1.它要很好看、很酷、很好玩
2.它要颠覆现有网站的传统,要很真实,几乎和现实一样真实,真实得以至于它根本不像一个网站
3.它要实实在在地帮助用户获得让生命更有价值的经历
它叫做“连客”,来源于英语单词“Link”。它会帮助用户将过去和未来的经历连接在一起,让用户看到生命中的无限可能。就像乔布斯说得那样,“连接人生中的那些点”。
我知道,以上的一切听上去很不靠谱。但没关系,它若存在一天,就会给用户带来一天价值,给这个社会带来一天的活力。
过去一年里大家都有各种各样精彩的故事,而我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着这个网站。
我想把它分享给所有相信人生就是不断经历的朋友们。明年,我们依然年轻。
Denny(微博)
2011年12月18日
---
后记:想说一声感谢,看到一篇1.7万字文章在24小时内被浏览了将近15万次,让我们相信连客正在做的事或许有希望创造一种具有正能量的文化。感谢每一个转发的朋友,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明天开始闭关做事,期待一月的邀请测试。很高兴认识了很多经历丰富的朋友,保持邮件联系:denny艾特lianlianke.com(请将“艾特”替换成@)。对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感兴趣的朋友,如果你在中国,如果你有和我们一样的信念,如果你喜欢我们在做的事情,欢迎你申请加入我们,主要需要宣传、摄影、法务、和程序人才(也请理解我们会有比较严格的筛选过程)。我们在同时招实习生和全职人员。请理解前者无薪,全职人员是底薪,因为所有现有团队人员基本上都是在无薪或底薪工作。除了学习曲线以外,这份工作会保证你见识到世界上很多有意思的事。对于所有从这篇文章中读出站着说话不腰疼、异想天开、理想化的朋友:请试着重读第一段“关于欲望”。每个人都需要、也只需要同时满足五大需求到一定程度。我至今没有找到理由证明人为什么要追求你明知道你不需要那么多的东西。另外,这篇文章和成功学无关。标签有价值,但是他们从来都不应该是目标。他们只是往正确方向前进的人们必然会创造的副产品,而只把光环当目标的人往往很难有任何光环。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同时满足五大需求的那个方向。我只是将我所经历的和所感悟的分享给了大家,我们每一个人可以选择从别人的经历中领悟那些道理,还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去领悟,后者比前者更容易头破血流,但是前者比后者更需要个人的冷静思考和沉淀。总之,在看完这篇文章以后,让每个人自己决定怎么去使用自己的时间货币去处理这篇文章。
第二篇:辞职前被修理
辞职前被修理
2003年蔡老师跟董事长太太因为奖金激励的分歧闹心了,最终董事长太太向蔡老师妥协了,但董事长太太窝着一肚子火,从那时起我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整个激励方案是我起草的,不能动蔡老师,我就成了“替罪羊”。
在奖金发放后的一段日子,我明显感觉到董事长太太对我有了成见。以往在美国回来,总会带些小礼品给我们,现在回来,礼品没了,换成了到车间找茬。800多人的车间,没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被修理我是躲不过去了。
三月份,我感觉到了不对劲,就提出了辞职,蔡老师没批。还好,董事长太太每三个月才来大陆一次,忍忍几天也过去了。五月份的时候,董事长太太来大陆竟意外的给我带了支派克笔。那天下午,她把钢笔给我后,就问了我车间的一些状况。晕,她三个月才来一次,两个月前车间的异常她一清二楚,并且大部份是我的“罪状”。毫无疑问,我身边有了不少她的眼线,面对一个七十多的老人家,升腾的怒火也找不着了对象,只是感到十足的窝心。
五月份,我坚决的提出了辞职,我“威胁”蔡老师说再不让辞,下次可能会跟董事长太太闹翻的。面对一个祖母级的老人家,我是不想这样做的,别逼我。最终,蔡老师还是同意了我辞职。在同意我辞职时,提出了个条件,要我在辞职到期前一天办一件事,事办成了,给我发放六个月薪酬的奖励,事没办成,薪水就别领了,以后也别在外面说认识蔡某人。
不杀人放火,还有啥难事,半年薪水,呵真不错!
转眼就到了辞职到期的时间,那天早上他拿出了一大叠卡片,说是有3000张,上面只印着我的名字,没有任何其他内容。他要求我在长安酒店旁的长青街上发放,并且只能对接受卡片人说“你好,我是朱XX”不能再有任何其他语言,一天时间要发完至少2000张,能坚持发完,明天全公司干部为我辞职办欢送会,另加六个月薪酬奖励,发不完,今天晚上就别回公司了。不就发小卡片吗,长安酒店人流这么多,3000张不是难事。
第二天一大早,他让司机开车送我去了长青街,他就在树下坐着,看着我发放。还好,一开始100多张很容易发放出去了,但后来,我发现旁边慢慢人聚多,还有人砌砌私语。我感觉到了异常,因为周边的人都把我看作了不正常。
“这人怎么回事,不太正常哟,只会说这七个字。”
“应该是受了啥刺激,好好一个人,看了也不太象呀!”
周边越聚越多的人,让我发卡片的速度受影响之外,也让我内心不断的受到冲撞,我想解释,如何解释,向谁解释!何况规则不充许我这样做。
脸红,心跳加速,精神恍惚,我想我真要快成精神病了。但想起自已跟蔡老师的约定,我只能坚持,每一分每一秒都被尴尬与难堪的小刀割扯着。
原以为,上午可以发放完,可那天从早上8:30开始发,一直发到晚上9:00才发完了不到一半,最大的原因是,我后来发卡片时,好多刚来的人因为周边聚着的目光让他们不敢靠近我。就这样,我想我失败了,任务完不成了。
在9:00过一会,蔡老师出现在我身边。“发多少不重要,关键是你坚持了多久,你任务完成!”
第二天,全公司干部在一家酒楼为欢送我聚餐。聚餐过程中,蔡老师对我以往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并说我是他值得骄傲的学生,也说这是公司40年来首次这样为一位离职人员举行欢送宴。再后来,我喝多了。结算工资那天,我卡上多了近一年的薪酬,财务告诉我,这是蔡老师个人的心意。我想找蔡老师致谢,助理小苏告诉我,蔡老师一大早就去打球了,留了张纸条给我。
勤奋、善心、IQ这些都是管理者要具备的。不勤奋你难以用汗水感动下属,善心能给人内心最大的感动,没有善心你所带的团队不会有灵魂的基石,IQ不够路会比别人艰难。以上这些你好象都不差,但你的管理是否出色,除具备以上条件外,你是否有足够好的EQ是最重要的。最后给你上的一课,就是基于你EQ的训练,你毕业了!
三年后再联系我,我跟安腾的塑胶厂联系好了,可以的话,你去那公司上三年班。
三年,在我还没上完三年的实习课程,蔡老师就因心脏病离开了我们。
怀念蔡老师。。。
谨以此文纪念蔡老师仙逝六周年!
第三篇:辞职前,请三思
辞职前,请三思
中国人做事情有个习惯,喜欢不约而同,就连辞职也是一样,不约而同地选择在年关过后。每个人离职都会有着自己的理由,从社会大的环境来说,中国GDP的高速上涨不仅仅刺激着各行业的发展,更带给了现今的年轻人各种各样的工作机会,“东家不做做西家”的心理使得年轻人有恃无恐。往往一个员工在一家公司工作了1年半载,就认为自己已经是资深人士了,随随便便地因为对方公司多给了一点薪水,稍好的职位,或者对本公司稍有微词就甩手离开。而在国外,在一个岗位工作了仅仅1到2年的人是从不敢以专业人士自居的,他们甚至要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很多年才能得到升迁的机会,而由于社会规范和就业环境等等问题,他们更不会如此地轻易离职。作为老板,我更希望我的员工能够真正地沉下来,在一个职位上学到更多的东西,更多地为未来作好充分的准备,因为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那个人。
对于个人而言,频繁地跳槽极有可能会影响到自身事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在国外,不仅就业机会低于国内,更严重的是贸然辞职将影响你所拥有的社会失业保险等各项社会福利。而在我们新公布的劳动法中则给予了就职者充分的保障,使他们没有意识到频繁跳槽在他们职业生涯中可能造成的信任危机。
而大多人跳槽的人,其理由都在强调以前的公司不重视自己的才能,没有给我足够的发展空间!可是我们是否有回问过自己,我们是不是有去争取过机会。以我的经验来看,所谓的机会,发展空间都是自己争取来的。如果你认为你有足够的能力胜任更高层次的工作,你要充分地表现出你的能力来,也可以直接地可向你的老板提出来,你又怎么知道其实你的老板不是在等待你的表现,等待你自己提出要求呢?作为老板,一个有了解自己能力的部下,远远要比一个只懂得服从命令的员工来的有价值。
但不幸的是,现在会这么做的人实在很少,当然这个可能与我们从小所受到的教育有关,一直以来,不管是上学,还是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做个乖小孩,要听从上司、老师、长辈的话。也因此我们通常畏于表达自己,表现自己。不知大家有否发现,小时并不听话的所谓的“坏小孩“常常在长大后的成功概率很高!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准备跳槽或者正在跳槽的路上,那么请你在跳槽前先想清楚几件事:
1.你了解自己吗?你知道自己的目标吗?你清楚要达到这个目标要走哪条路吗?
2.你真的了解你现在的公司吗?你知道公司下一步的规划吗?
3.你了解新公司吗?
法国有个言语来形容婚姻,对于职场也很是适合:你知道自己离开的是什么,但你不知道自己去的是什么。在你不确定你放弃了什么机会,而去到什么地方之前请三思。
第四篇:辞职前的准备
辞职前的准备
告诉您怎样做好辞职前的准备:
1.告知公司。一旦打定主意要辞职,你就必须正式通知公司。微妙之处在于首先该通知哪一方——人事部门还是你的直属上司。不管你对你的老板怀有多大的怨恨,在他/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给人事部门发去辞职信,这样的做法是不合适的。穆罕默德说,最好是先同你的直属上司有一个面对面的交谈,然后再发出正式的辞职信。
2.想清楚为什么辞职。某个晴好的日子,你决定要辞职。接下来你开始整理简历,发给不同的公司。不过先别着急,你首先要想想自己今后的打算。金融服务公司SMC Group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穆罕默德(Deepa Mohamed)提醒说,有时候人们会做出情绪化的决定,这可能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首先,从多方面评判你的决定是否明智——公司本身、工作地点、企业文化、你的职务职责以及薪酬福利,以此判断出你认为现有这份工作有所欠缺的究竟是哪一项,并且想想在目前的公司中是否有可能找到另一个你更加满意的职位。
从所有角度全面地评估辞职决定。这样可以避免做出事后可能令你感到后悔的草率决定。
3.辞职并不是一种谈判工具。如果你认为宣布辞职可以为你目前的工作赢得加薪机会,请三思而行,雇主也许会看穿你这种欲擒故纵的伎俩,从而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她还说,总经理和首席执行长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千万别低估你的雇主。此外在专家看来,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对于公司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这种想法也是极其不明智的——通常来说一家大公司的选择要比你的选择更多。
4.不要提了辞职报告就立刻走人。按照当初入职时所同意的,待满公司要求的提前通知期,这会给你的雇主留下好印象。即便合同中没有提到这一期限,最好也还是留出两个星期的提前通知时间。
一种好的做法是,只有当你与现任雇主商量好你还会干多久之后,再把你的入职时间告
诉新雇主,你得给公司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寻找替代人选。
5.不要懈怠。在提前通知期内,很多人都会进入一种“退出模式”——他们来上班的时间不如以前那么早了,在工作量减少的同时闲谈的时间却比以往更多了,如果你仍然能百分之百地付出直到离开公司的最后一天,你会得到雇主的尊重。
6.帮助继任者。在这段过渡时期内积极伸出援手,为你的继任者提供培训,告诉他们工作的诀窍。事实上,如果你在这家公司供职已久,那么不妨帮助公司寻找替代人选,因为对于这份工作所需要的技能,你本人是再清楚不过了。
7.好聚好散。不要对你现在的老板牢骚满腹,不要滔滔不绝地表达即将离职你是何等高兴,也不要做其他可能有损你与雇主关系的事。
不要失礼于你的雇主,也不要诋毁雇主。
你计划跳槽去的那家公司也许会找到你以前的老板或是同事,通过他们了解你的工作表现和人际关系,背景调查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环节。假如你在离职期间表现得很糟糕,那么你获得新工作的几率可能会因此而降低。
8.避免人身攻击。假如你与你的老板之间存在某些具体且尚未解决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还可能影响到你的继任者,你最好在离职面谈时提到此事,最好以一种专业的方式提及此事,不要把你的个人感情公之于众。
在办公室公开发泄自己的愤怒会导致很多不快。
不过,最好还是不要表现出你对老板的个人怨恨,因为这可能被视为一种心胸狭窄的人身攻击,而这将会损害你自己的声誉。
9.漂亮地交接。确保自己将所有公司财物和档都移交给你的上司和IT部门。你应该让交接过程尽可能地顺利,让继任者能够轻松地从你离开的地方接手,将目前正在从事的项目的进度以书面形式汇报给上司。
10.道一声珍重。离职之前,以电子邮件的方式给老板和同事发一封温馨的告别信,感谢他们为你提供的机会,并送上你的祝福。你对他们的态度如何,公司会一直记得。
离开公司后,不要把老东家和以前的同事忘得一干二净。和他们保持联系,不要过河拆桥,尤其是如果你还在这一行的话。世界很小,没准哪一天你们也许又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或是重新成为同事呢。
第五篇:辞职前请做好准备
告诉你的上司你已经决定在公司另外一个部门另谋一个职位,或是决定到另外一家公司工作,有时会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为了使你同上司之间的交谈能够顺利的进行,你需要对自己所面临的形势进行全面的考虑,并且为上司的反应做好准备。
如果你事先没有做好准备,在没有任何计划的情况下就同上司进行辞职谈话,那么你将要冒着损害小组利益和自己的职业生涯的风险。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在同上司进行辞职谈话之前你应该做好怎样的计划,应该采取那些具体的步骤来确保平稳的过渡,一起分享一名管理人员的亲身经历。
计划至关紧要
在同自己的上司进行辞职谈话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同谈话本身具有同等重要的分量。首先要确定的是自己决定变换工作的原因。Your Own Worst Enemy: Breaking the Habit of Adult Underachievement一书的作者Kenneth Christian博士建议说:“如果你打算变换工作的话,要对自己所面临的整体形势进行充分的考虑,做出明智的选择,并且有计划的行动,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他说:“IT管理人员确实需要考虑到自己所面临的整体形势,从自己生活的全局着眼,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在决定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时,IT管理人员们一定要避免直接走进上司的办公室,在没有任何深虑或解释的情况下就冒然辞职这样一种局面的出现。
对此,Christian解释说:“在怒气中离职是你对公司所做的最糟糕的一件事,最终也将会成为你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所做的最糟糕的一件事,因为这种做法会损害你的名誉,而你的名誉将会伴随着你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
在做出是去是留的决定之前,IT管理人员先要让自己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我想要到哪里工作?
是什么原因让我决定离开?
现在的工作能够在哪些方面让我感到满足?
哪些问题让我感到不满?
我已经完成了哪些工作?
我还有哪些工作没有完成?
Christian指出,这些问题的回答不是一时性的。主宰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人能够定期的分析自己对工作的渴望,并且利用或季度工作评估的机会就此问题同自己的上司进行探讨。
把自己的上司考虑在内
在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制定计划或是为变换工作做打算时,很多IT管理人员都会在自己现在工作的公司里寻找机会,寻求横向或是纵向的工作调动机会。根据职业咨询顾问、职业咨询公司The Jonas公司的总裁、Can I Lie on My Resume? Strategies that Win the Career Game一书的作者Rose Jonas博士的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最先在自己的直接上司那里入手。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可能还是无法换来自己想要的结果。
例如,如果一名上司对一名IT管理人员抱有敌视态度,那么他就有可能封锁这名管理人员在公司内部调动工作的机会。更为糟糕的是,宣布自己想要调换工作的IT管理人员可能会成为下一轮裁员的目标,特别是当他们的上司具有很强的报复心理的时候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就更大。
Jonas指出,想要变换工作的IT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弄清自己的上司是否会阻碍或是破坏自己的行动。如果你的上司可能会理解你的选择,那么你可以先到他那里解释自己可能能够在另外一个部门里找到机会。另一方面,如果你的上司可能会成为你的绊脚石,那么你可以先到另外一个部门去试探。如果那个部门对你的工作调动感兴趣,那么你就成功了。因为“如果你现在的上司想要对你构成什么阻碍的话,他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因为你的调动已经在组织形式上完成了。”
如果新的部门对你的工作调动表现出了切实的兴趣,那么最好迅速告诉你现在的上司你已经在其他部门里找到了机会。Jonas说:“要知道,在公司里面消息是传的很快的,你最好抢在别人的前面,亲自把消息告诉自己现在的上司。”
当然也不要用电子邮件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一种敏感的交流。
Jonas说,你最好选择面对面的方式来同自己的上司进行交流,因为这能够显示出你对他的地位的尊重。这点建议对于每一个打算变换工作的人,包括打算离开一家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内都是适用的。
成功过渡的步骤
不管你是想在公司内横向或是纵向的调动,还是打算换另外一家公司工作,为了避免敌对情绪的产生,你都应该向自己的上司明确说明原因。
管理人员同时应该做好准备,帮助上司一起制定出过渡计划。为了实现平稳的过渡,你应该:
在一个合理的时期之前将自己要辞职的决定通知给上司——不要少于两个星期,通常也不要超出六个星期。
为面试和培训自己的继任者提供帮助,在过渡期内随时准备接受咨询。
加班工作以对现有的项目和协议等进行归档,让自己的同事详细的查看这些文档。
从上司那里获取尊重自己劳动成果的承诺。这对于在同僚和下属中保持自己的信誉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上司将如何宣布过渡计划并且遵守计划。由自己的上司来宣布过渡计划对部门造成的影响会小的多。
在过渡会议召开之后,立即写出书面备忘录交给上司,记录谈话的主要内容。
一名管理人员的亲身经历
一天早晨——在同自己的心腹密友们进行了近一年的交流,对自己的决定进行反复推敲之后——前任MIS主管Mitchell D.Garvis决定辞去自己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一家安全公司的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Garvis曾经就公司内气氛过度紧张的问题同自己的上司们进行了多次交谈,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他逐渐的意识到,在现在的公司里他已经没有什么寻求自己职业生
涯发展的机会了。
他说:“从军衔上来看,我已经是一名将领了,我知道我不可能再有更高的职位了。”他希望扩展自己的工作技能,但是上司们却对此没有任何兴趣。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他还经常要完成自己主要技能领域之外的工作任务。
在意识到自己同上司之间的职业交谈无法奏效之后,Garvis找到了一位持中立态度的朋友,征求他的意见,看看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他选择倾诉的这位朋友在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工作。Christian说,为了避免个人谈话内容被泄露的尴尬,最好不要在自己的同事或同僚中选择倾诉对象。
问题仍然可能出现
在自己的亲身经历当中,Garvis遵循了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大部分实现“平稳过渡”的步骤,也同意在离职后为自己的前任老板提供咨询。但是,这位老板就咨询安排问题同Garvis进行了整整一个月的协商。为了使一切能够得以顺利的进行,Garvis甚至把自己的咨询费用从每小时120美元降到了每小时50美元。
Garvis说:“我的名声要比金钱更重要。”
但是,原来的那家公司没有给Garvis留什么选择的余地,他只有在别处另谋他职。Garvis迅速在一家小型进出口公司找到了一份担任IT管理人员的工作。但是作为雇佣条件,新的老板禁止Garvis为其他公司和个人提供合同服务——这其中也包括他的前任老板在内。
在离职前的两个星期,Garvis将消息宣布给了前任老板,没有留任何商谈的余地。消息的宣布引发了不良反应。
Garvis说:“消息宣布之后,他们就像炸了营,非常的不愉快,就好象我欠了他们什么似的。”
尽管自己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Garvis还是没能够实现平稳的过渡,没能够避免不愉快的现象的发生。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是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进行了最周密的计划,想要实现平稳的过渡也觉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问题仍然可能会出现。
Garvis说:“有的时候,我们的老板会一味的在我们身上索取、索取再索取,直到我们感到不得不停止付出了。”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你能做的最好就是选择一个新职位,你会为自己找到了新的发展机会而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