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闪辞族危机故事
在商场中,笑到最后的一定是知名度和美誉度皆优的品牌。同样的道理,职场中如能将“诚信”进行到底,也必将为自己争取到无限的可能,反之则可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受挫。
再也不请“闪辞族”
今年,我们公司已经走了几个“闪辞族”。他们都是职场新人,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有些做了一个季度,有些做了两个星期。最过分的是刚走的这个,过了试用期,什么保险都开始帮他买时才说想走,害得我被各部门的头儿抱怨,怎么挑了一个这么不靠谱的人。要知道,公司不是缺人就不会招聘。招了些人回来,再培训,花的人力物力可不少,但他们做不了几天就想走人,简直就是浪费大家的时间和公司的资源。尤其每次跟大家介绍新同事时,难免心里有些尴尬,万一今天这小子热情洋溢地跟大家打招呼,一个月后人间蒸发,再由我来跟同事宣布他辞职了,那场面有点难堪。
我狠下心了,以后若看到一年内转了3家公司,或者几年内换了五六份工作的简历,一概过滤。不要怪我们主观,其实都是给“闪辞”的风气害的。他们倒好,走得轻松,顶多被扣半个月薪酬,我们多被折腾几次,恐怕就会被开除,在这个前提下,谁还敢要那些就业经历“花花绿绿”的应聘者呢?
总想寻找“更好”的就业大环境的严峻形势使人对“好工作”的渴望更加强烈。为了得到心目中的好工作,有的人靠努力,有的人靠运气,有的人靠关系,有的人不惜牺牲诚信“闪辞”。小谭是“闪辞族”的一员,某种程度上,她就是为了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
毕业至今,她已经换了超过5份工作,最长的不超过4个月,最短的一份只干了短短不到一个星期,甚至连试用期的薪水都没拿,就收拾包袱走人。小谭说自己频繁辞职,并非缺乏责任感,同一届的同学当中,和她的跳槽经历相似的,大部分都是在校成绩中等偏上的人,相反的,那些“综合能力”相对较弱的只要找了工作都安安稳稳地待着,很少产生辞职的念头。
“闪辞”也要善始善终
仔细分析“闪辞族”所说的离职原因,你会发现仍是个人原因居多,另外就是没想过工作是否适合自己就上班了,后来发现有一点“不好”就不愿意再继续待下去。也有一些人是因为人际关系问题,选择逃避。“闪辞”者大多年纪较轻,这群人可能在心理上还没很成热,又比较敏感,不太适应职场生活,随着年龄增长,心态会变得更加平和,看问题也会较最初更包容,“闪辞”的理由就有可能被慢慢“消化”掉,稳定性也就会逐步增强了。
即便要“闪辞”,也要尽可能站在对方立场考虑,将辞职可能带来的不利效应降低到最小。最直接的就是工作交接,如果能早点告知单位做好准备,同时自己也要保持善始善终的工作态度,不因为准备离开而变得事不关己,那么,这样负责的举动会给人力主管留下“很职业”的印象,帮你在业内传递一个好的口碑。而且这样友好地离开,也会让自己的心情不受影响,为下一份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第二篇:员工闪辞协议书
一、乙方于年月日单方面【以书面形式或未以书面形式】向甲方提出离职,未按照双方之前合同约定,乙方要求即日与甲方办理完工作交接,乙方于年月日正式离职;
二、乙方确认在签署该离职协议前均已仔细考虑并了解该协议生效后的影响,也知悉了《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之规定,因此,在决定签署前,乙方就该协议已经做了认真的考虑并确认乙方因自身原因离职与《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之规定无关;
三、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甲方有义务支付乙方在甲方因生产劳动所得的应得报酬,由于乙方自身原因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之规定,乙方要求即日离职,乙方同意如因乙方单方面违法离职后所给甲方产生的一切后果和损失均由乙方全部承担;
四、乙方自愿为乙方单方面违法离职行为负全责,并确认与甲方无关,甲方没有通过欺骗、教唆、威胁与强迫等任何手段违背乙方解除劳动关系意愿之嫌疑。乙方确认在离职前甲方做了诚恳劝留并要求共同遵守合同之约定,但均无效,甲方最终同意乙方的决定,并于即日为乙方办理相关离职手续和结算工资;
五、乙方确认因乙方执意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未按法律及合同约定的离职时间和程序执行,已经给甲方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乙方同意赔偿甲方下列损失:
1、甲方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2、甲方为乙方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3、对甲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4、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六、任何情况下,乙方同意在离职后放弃对甲方就工资、缴纳社会保险以及其它相关经济补偿等的索赔、债务和其他已知或未知的事件提起诉讼,乙方已认真阅读、充分理解该协议中的所有规定,并明确指出,除该协议以外,未曾签署其它书面声明或作出口头陈述;
七、甲乙双方的因劳动合同确立的劳动关系于 年 月 日正式终止;
八、甲乙双方之间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再无任何包括劳动纠纷在内的所有涉法纠纷;
九、本协议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共同拟定,甲乙双方共同遵守,任何一方在协议履行期间如有未能遵守本协议,另一方均可据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甲方:乙方:
(签 章)(签 章)
年 月 日年 月 日
第三篇:闪辞族不应该受到道德批判四辩总结陈词(定稿)
四辩总结陈词
感谢主席,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辩论:
我方坚持认为:闪辞族不应该受到道德的批判
一、对方辩友一味强调闪辞族因为失去诚信,没有社会责任感而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但是对方辩友有没全面分析过他们辞职的原因呢,身为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由于人生阅历不足,而选择辞职去避免他们一些没办法承受的压力。在此时社会理应少点苛责多些包容。因为人都有一个成长过程,关心毕业生们,就需要包容,多看他们的长处,培养他们面对工作的信心。真正能帮助他们,是指点,而不是去指责他们。
二、对方辩友还提到闪辞族缺乏必要的求职计划和职业规划、缺乏考虑,浮躁 等问题。而对方却没有认识到“闪辞”有利于个人成长,频繁跳槽,正是职场新生代不断寻找最佳立足点的一种尝试,新生代初涉职场,进行角色转换必须经过阵痛,只有当经过跳槽,并尝到其间的甘苦后,找到自己的坐标。同时,跳槽既是对入职不适的调整,又是弥补理论知识的一种自然反应,是自我实现的一种需要。我们应该理性看待“闪辞族”,相信他们通过调整,职场稳定感会不断增加,频繁跳槽的现象也会得到有效改善。
三、我方再次陈述一下我方观点:
1、闪辞只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权利:就业,说到底是一种自由选择,这符合人性特点。如果非要毕业生任劳任怨,有了委屈不能喊,遭受不平也要忍,一旦找到了工作就得踏实干一辈子,丝毫不能见异思迁,转换门庭,这不仅蔑视公民的自由选择权,还背离了劳动法规。此外,还有部分职场的菜鸟,在刚入职场时,被迫陪老板去酒局应酬,或者受到上司的骚扰等,此时,辞职不是最好的维护自己尊严权利的最好行动吗?难道维护自己的权利也有错吗?也要因此而受到道德的批判吗?
2、闪辞族是源于社会文化因素——俗话说:“东方不亮, 西方亮”、“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树挪死, 人挪活”。在这种文化理念的支配下, 大学毕业生就会为寻找“亮方”、“高处”和“活处”而频繁跳槽, 这源自于社会,但现在社会由反过来要用道德批判他们,你们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另外是学校因素——过于 追求初次就业率、职业指导不力,甚至有些学校规定: 毕业生没有找到用人单位就不发毕业证。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为就业而就业—— —只是行为上或形式上的就业, 这样就会导致事实上的高离职率或统计上的高离职率。如果说要批判这一批闪辞的替罪羔羊,是不是学校和社会都得面壁思过呢?所以在种种的压力下,转变一种方式,何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呢,难道也因此背上一个不道德的称号,而受到谴责吗?
3、辞——双向的选择,我们不能一味的把矛头对准我们大学毕业生,企业单位也有很大的责任,如企业未能了解毕业生的真正需求和未能告知对方单位的真实情况。招聘的草率自然会增加配置的难度,;缺乏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的机制;没有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执薪不公, 没有做到同工同酬这都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成为了所谓的闪辞族。难道因为用人单位的过错,而来谴责辞退或者被辞退的人吗?
综上所述, 闪辞与马斯洛和奥尔德弗的需要密切相关。大学生员工价值认同需要是各项需要的核心,生存需要是基本需要, 当这两种关键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自然会出现闪辞这一现象。因此, 企业、高校、社会应该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帮助大学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需求观, 引导其合理地实现自身需要, 从而营造和谐的就业环境, 促进企业、高校、大学生共同健康有序地发展。而不是简单地用道德来批判,谢谢!
第四篇:“闪辞”背后谁该反省?
“闪辞”背后谁该反省?
-------------------------
编辑整理: 会计职称考试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新浪
近日,由北京市教委立项的《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职场新人在短短三年内,变动两次以上工作的占57%,其中,变动三次以上的占32%。
第五篇:透过“闪辞”看职场现像
透过“闪辞”看职场现像
媒体报道说,调查报告显示,65%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持续时间不到一年。其中,不到半年就走的,占37.98%;25.58%的只干了一两年,仅9.3%的大学生能干两年以上。业内人士表示,90后员工常玩“闪辞”,第一次工作持续时间短、频繁跳槽的现象屡见不鲜。冲动闪辞的原因,分别为缺乏发展空间、工作内容单调乏味和工资待遇不理想。
就业,说到底是一种自由选择,甚至比自由恋爱还要自由,干得爽就继续,干得不爽就闪人,这符合人性特点。如果非要毕业生任劳任怨,有了委屈不能喊,遭受不平也要忍,一旦找到了工作就得踏实干一辈子,丝毫不能见异思迁,转换门庭,这不仅蔑视公民的自由选择,还背离了劳动法规。
人这一辈子,有多少人不换几次工作?换工作不等于就是贪图安逸,就是惧累怕脏,即便是贪图安逸,也是人的本性流露,如非患上了自虐症,恐怕没有多少人在累、脏的工作中还能甘之如饴吧?这一批大学毕业生不是90后就是80后,他们独立意识更强,也更有个性,甚至有点桀骜不驯,面对单调乏味的工作选择闪辞似乎是一种必然。再说,他们刚踏上社会,还没品尝出生活的不易,率性而为,由着性子来,也是在所难免。
如果把找工作当作结婚,白头偕老固然可敬,中途离婚也无可厚非。试问,就像谈恋爱一样,如果不多找几次,又哪能一下子找到合适对象,长相厮守?同理,在初期磨合中,经过几次闪辞,也许就能找到理想的单位然后安心工作。在初期磨合中,经过几次闪辞,也许就能找到理想的单位然后安心工作。不是有调查说,人这一生,通常要换七八次工作吗?换七八次也许有点多,但因人而异。“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其实,所谓“闪辞”的“辞”应该分为两种含义,一种是辞职,另一种是辞退。大家往往关注毕业生闪电般的辞职,而忽略了用人单位的闪电般辞退。
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毕业生有挑选单位的权利,单位也有挑选毕业生的权利,在使用过程中有的单位对所招聘的人不满,闪电辞退也很正常(只要不违法)。在林林总总的闪辞族中,大概也有不少毕业生闪电辞职是一种无奈,面对冷脸甚至倾轧,选择闪辞也是一种有尊严的方式。
如今,个人与单位的依附关系越来越小,只要你找到适合岗位,今天你在农村修理地球,明天就可以到首都挥斥方遒,今天你觉得所在单位缺乏人文关怀,哪怕在你没找到新单位之前也可以撂挑子不干(如果不违反相关规定的话)。人的自由度更大了,尊严更丰富了,单位对个人的“绑架”近乎为零了,社会的流动性越强,公民越能自由舒展个性,这就是进步。
别看不惯闪辞族,更没有必要道德批判他们,宽容闪辞族就是宽容进步,甚至就是宽容自己,原因很简单,也许你哪一天也走上了辞职或闪辞的道路。但同样我们要认识到:求职者需要明确个人职业定位,锁定目标,择业和发展才有明确的方向。如果第一时间难以确定最终职业目标,那也需要确定一个发展方向,有的放矢地做好简历和面试的准备工作。如果你换了三份甚至更多的工作还未能改变现状,难以确立清晰的职业定位,有必要尽快进行专业、系统、全面的分析,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很多时候,自己用老方法在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里是很难找到答案的,请专业的职业规划师从旁提点、协助才能事半功倍。
文章整编来自::http:///,欢迎转载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