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习惯——兴化市新垛中心校郎宏琪(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11:0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习惯——兴化市新垛中心校郎宏琪(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习惯——兴化市新垛中心校郎宏琪(共)》。

第一篇:浅谈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习惯——兴化市新垛中心校郎宏琪(共)

浅谈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习惯

兴化市新垛中心校郎宏琪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农民进城打工的人数不断增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长期不在父母身边,跟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教育上就出现了某些空白,特别是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日渐凸显。长期下来,这些留守儿童就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为此,我们教师要不断探究“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策略和方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农民进城打工的人数不断增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长期不在父母身边,跟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教育上就出现了某些空白,特别是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日渐凸显。孩子的父母一方面认为自己长年在外,对孩子照顾不够,心存愧疚,一方面是爱子心切,所以偶尔回来一次总想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主要是物质方面可以说是有求必应,而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却视而不见或不忍心责备;而爷爷奶奶们则:一是隔代亲,二是感觉孩子这么小父母就不在身边很可怜,还有农村的老年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对孩子教育的理解只限于书本知识的掌握并且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至于习惯问题,他们认为“树大自然直”。因此,许多老人对孙子辈总是娇宠、溺爱,事事包办,没有原则。长期下来,这些留守儿童就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为此,我们教师要不断探究“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留守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留守儿童身上通常会存在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养成教育差,自理能力弱;缺乏亲情的关爱;成绩普遍较差,性格孤僻嚣张,逆反心理强,厌学情绪浓,辍学现象严重;迷恋网络,拉帮结派,不守法纪,恶言中伤别人、打架斗殴、偷盗等等。其形成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留守儿童许多不良习惯的养成,一方面是由于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的职责。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祖辈监护,没有文化,他们很少甚至没有主动地去关注留守儿童,他们认为只要一日三餐让孩子吃饱,有个安全的地方供孩子住宿,不让孩子挨冻受饿,就算是尽到了监护的职责。至于孩子的学习品质、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那是老师应该做的事情。这种想法在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中占到了大多数。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只是某个人或某部分人的事情,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齐心协力进行的一件重大事情。

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家长认为现在读书没有大的用场,认为读书花了几千、甚至几万元,毕业后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倒不如和他们一起早点出门打工,早点挣钱,对孩子的教育就不管不问,任其发展。

二、留守学生的良行为习惯的具体体现

作为一个留守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体现在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卫生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具体表现为:

1.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大部分留守儿童,一直没有离开家长独自生活过,被子家长叠,衣服别人洗,甚至书包也让父母收拾,物品用到那里放到那里,自己不会整理,一旦进入寄宿生活就无法适应。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校新生在开学之前利用军训,安排一定时间由班主任、生活教师和教官进行军训。先从铺床叠被,自己洗衣涮袜,收拾碗筷,物品摆放等方面进行示范指导,再让学生自己做,同时安排评比检查,评出文明宿舍和优秀成员,让学生懂得自己的事应有自己完成的道理,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2.养成良好卫生的习惯

卫生能自己打扫,做到地面洁净,物品摆放整齐有序规范;讲究个人卫生,勤洗脚刷牙,换洗衣裤;在饮食方面,养成不吃“三无”食品;在公共场所,如宿舍、餐厅、教室等,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不乱丢纸屑等良好习惯。

3. 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在生活中,要勤俭节约,穿着朴素,进出寝室要养成随手关门、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的良好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朴素的生活习惯能培养留守儿童的精神意志,使他们能吃苦耐劳。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体现一个人的涵养,更表达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要求学生从现在做起,时时刻刻做起,落实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4.养成善于学习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①对所学的新知识,通过思考找出它与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形成体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②对于思考过程中发现的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别人请教,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同学之间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互补性。

③请教仍然得不出正确答案的问题,暂时存于头脑中,日后再继续探索。首先对所学的新知识,通过思考找出它与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知识形成体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慢慢形成并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舒适安逸的学习生活环境;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文艺表演活动、知识竞赛等活动中积极融入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因素,融趣味性于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和喜悦,培养学习的兴趣。

明确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兴趣,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和方法

要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习惯,教师必须要有耐心、有爱心、有宽容之心,更重要的是要采取合理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1.家校联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成不好,终生受其累。杰出的思想家培根则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可见,孩子若能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一生受益无穷。而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培养留守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先从孩子的爷爷奶奶思想上着手,通过专题家长会、家校联系手册、家访等方式向他们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使他们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以及如何从生活的点滴、细节入手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等。

首先,我们要求爷爷奶奶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要统一战线意见一致,不能一个管一个护,一个紧一个放,孩子很会察言观色,谁护他他就和谁好,有过分要求时就背开管他的人。我们农村有句话叫:父打母护,不得上路。如果在经常这样最终导致孩子难管、两面派等不良习惯。另外,多与老师交流、沟通,在家庭教育上遇到问题要主动请老师帮忙,共同想办法解决。老师的话在孩子心目中还是很有份量的,有时老师的一句话顶得上爷爷奶奶的十句话。还要求孩子的父母经

常和孩子沟通、和孩子的老师沟通、和孩子的爷爷奶奶沟通,这样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不至于在心里上产生爱的缺失,一方面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孩子。

其次,要求爷爷奶奶做孩子的榜样,常言是言教不如身教。还记得一个电视广告:一个小男孩的妈妈端着一盆水给孩子的奶奶洗脚,小男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也跑过去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洗脚。”这就是榜样的作用。家长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有的爷爷奶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随地吐痰、说话带骂人的口头禅等。例如,我校的陆安靖爱说脏话,原来他爷爷说话爱带口头禅。为此,我校开展了评比优秀家长的活动,要求家长文明、诚信、守时、讲卫生等,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如,不让孩子穿拖鞋上学校,家长也不能穿拖鞋进学校;要求孩子讲文明礼貌,家长也要处处讲文明讲礼貌,家长具备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身教重于言教,在生活中,家长要用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熏陶孩子。

2.师生合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面对留守儿童的种种不良习惯,我们一方面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楷模,一方面要求教师为人师表,给孩子带好头,当好孩子的表率。良好的教育氛

围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家校教育同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学校教育对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老师要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融合于学生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孩子可塑性强、模仿性强,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奇,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

另外,教师要注重环境的创设,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作用。例如,教育学生要讲卫生、保护环境,我们就设计了“环保主题墙”;为了节约用水,我们在学生洗手时告诉他们水龙头不要开太大并且抹肥皂时要关掉水龙头;为了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好习惯,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农民收割,让学生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农民辛勤劳动得来的,不能浪费。

3.社会实践检验学生的行为习惯

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除了家校同步教育外,我们还积极利用社会大环境锻炼学生,从而检验孩子的行为习惯。如三八节时组织学生动手制作礼物送给妈妈或奶奶并说一句感谢的话,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让儿童知道要尊重妈妈、尊重奶奶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教育留守儿童要尊重爸爸妈妈,他们在外打工很不容易;要热爱爷爷奶奶,他们带自己很辛苦,我们要帮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要克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懒惰、依赖性强的不良品质。要求家长多带孩子接触社会上多种多样的实践,使孩子明辨是非,从小培养孩子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以提高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对社会全方位的适应能力。

4.爱的滋润,弥补学生的感情缺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不可否认许多老师也是爱学生的。但他爱的都是一些“金凤凰”、“白天鹅”,而对班级里的一些“问题学生”“ 留守儿童”轻则不屑一顾,重则喝斥、羞辱、体罚,结果反而造成了这些学生的逆反心理,泰戈尔有句爱情诗,“让我的爱象阳光一样,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自由。”我们不妨将这句诗移到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上,老师对学生的爱也应该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学生,同时也宽容着学生、尊重学生。因为宽容是爱的甘露、爱的滋润,宽容是转化“问题学生”和“留守儿童”的一剂良药

5.树立榜样,激励学生的良好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也一样,我们每月,每学期评比“文明宿舍”、“劳动模范”、“德育标兵”等”,这些先进个人对学生起着激励和感染作用,整个集体就会呈现出积极向上,争优奋进的良好风气。

花儿因为阳光更红,叶子因为风雨更绿。只要我们把农村留守儿童时时放在心上,处处关注他们的生活点滴和行为习惯,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像滋润万物的春雨一样,把他们的行为习惯培养好,让他们更加健康向上、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①邢敏哲,用爱弥补留守儿童的教育空缺[J]学周刊,2011年18期

②张培红,给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6期 ③闫守玺、周彩芸,关爱山区留守儿童之浅见[J]学周刊,2011年09期

第二篇:浅谈行知思想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渗透 兴化市新垛中心校 郎宏琪

浅谈行知思想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渗透

兴化市新垛中心校

郎宏琪

[摘要]留守儿童是农村中小学校在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兴群体,而且这个群体成上升趋势。在这个群体中部分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理、教育、道德行为等方面面临着突出问题。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给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以启迪,他那“爱满天下”“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上,我们应该渗透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 渗透 留守儿童教育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经商者的增多,学校、家庭和社会都面临着一个新兴群体——“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目前,这个群体的学生在我国已相当普遍,尤其在农村特别突出,而且这个群体成上升趋势。大多数留守儿童都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这些留守老人生活在一起,有的甚至寄宿在父母的朋友家。通常这些监护人没有或者缺乏教育能力。无力或无暇去关心他们的思想和学习。不懂得怎样去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不懂得教他们怎样做人、如何明辨是非、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尊重他人、如何刻苦学习。总而言之,是让孩子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家长根本不知道他们的思想动态,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该做什么。有的留守老人由于年龄等多方面的原因,只能提供给这些留守孩子吃饱穿暖的基本生存条件。

上述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理、教育、道德行为等方面面临着突出问题。这些学生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要么性格十分内向、孤僻、自卑,要么性格十分张扬,我行我素,上网成瘾,厌学。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很差,认识问题、处理问题都很偏激。对学习、对未来感到十分茫然。在媒体上,我们经常看见青少年犯罪的案例,留守儿童占了一定比例,有些个案让人触目惊心。作为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每一个公民,关爱留守学生,让爱滋润他们的心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给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以启迪,他那“爱满天下”“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上,我们应该渗透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一、爱满天下——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灵

陶行知先生最令人尊敬的地方是他的大爱之心。“爱满天下”是陶行知一生中奉行的格言。一个不懂得爱的人,他的一生将注定生活在寒冷中;一个懂得爱的人才能时时闻到花香,听到鸟语,他的生命才更有价值和意义。陶行知先生不但是一个懂得爱而且是一个时刻在践行爱的人。爱留守儿童是农村教师人格的灵魂,努力践行“爱心教育”,努力建设平等的现代师生关系,了解每一个留守儿童,尊重每一个留守儿童,友爱每一个留守儿童,教好每一个留守儿童是需要“真正的师爱”的。爱留守儿童就是要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灵,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朋友。陶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当学生对教师的真心心领神会的时候,自然就亲其师、信其道了。天真坦荡的孩子他是用情感、直觉来体会真、善、美,去选择其可亲近的人。只有真正做到了博爱、平等,学生们才会喜欢,才能迈出走近孩子心灵的第一步。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爱,是开启心灵的金钥匙;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爱,往往存在于你不经意的一瞬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声安慰„„它们都包含着浓浓的爱。爱,就象一汪泉水,清澈、透明,虽没有海的辽阔,却显得娇小可爱。爱,就象一杯黑咖啡,平淡、普通,虽没有果汁的甜美,却可以让人在品尝之后回味无穷。

我班有一名女生叫陈洋,前几年父母全部在外打工,把她寄养在奶奶家。看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生,可就是不好好学习,课堂作业常常偷工减料,家庭作业时常不交,作业回家又无人督促、检查。还有“偷”(常拿别人吃的和学习用品)的不良习惯,多次说服、教育收效甚微。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帮她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我采用打篮球的技术:“盯人法”,即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把该生请进办公室,由教师盯着做,直到做好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确认 无错后才让她离开。生活上我倍加关心呵护她,常给她买吃的、穿的,让她体会到父母般的爱,并利用一切有利时机与她进行心理沟通,对她进行思想教育,就这样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着她的心,慢慢的使这位女生逐渐地改掉了一些不良的习惯,现在,她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

二、搭建平台——解开留守儿童的心结

陶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由于留守儿童大多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又无法得到家长的关注和引导,而现在的监护人往往都只关心生活,不关心心理的需求,因此容易发生心理障碍。为及时了解、排除这些心理障碍,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帮助解开心灵的疙瘩,我们采用以下措施为解开留守儿童的心结、提高心理素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旨在发展和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品质,进行心理训练,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师组织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交互、联动的各项活动,重在心灵的沟通和心理感悟。名说“课”,但已突破了“课”的界限,室内室外,校内校外,都可进行,与主题班会、团队活动、晨间谈话等可有机结合,通过游戏、唱歌、遐想、讨论、辩析、观察、表演等方式为中介使“课”活动化,达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目的。

2.举办“心语沙龙”

心语沙龙类似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但相比较它的参加人数要少,一般10人左右。活动形式更显简约、宽松和灵活,时间上,利用课余或双休日进行,场所选择也十分自由。参与的对象则较为专一,活动主题也较为集中,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这个目标组织沙龙活动。

3.成立“心语小屋”

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创办心语小屋。小屋具有心理咨询、心理松弛、心理辅导、心理“充电”、心理活动等功能。学生走进心语小屋,为的是求得心 3 灵的更加美好,开发身心潜能,增强塑造良好心理的技巧,解决成长的烦恼,消除心理的困惑,获得心理渴望的满足。

4.设立心理信箱

针对留守儿童,可以专门为他们开设心理信箱。心理信箱有两方面效用,一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个别心理辅导,发展师生间个别心灵的沟通,努力获得他们对教师的信任,解除他们的心理防卫,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尊重人格。二是对心理教育中一些带共同的方面展开讨论,并为校园广播站提供丰富的素材。

5.开通“心理热线”

“心理热线”由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建起心连心的纽带,通过“心理联系卡”、家庭走访、代理家长结对、家长、代理家长参加心理教育活动课、电话联络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双方或多方、个别或集体相结合发展的“心育”。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与一致,扩大学校心理教育功效。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获得教师和学校教育,家长和家庭教育的合力。

6.鼓励写心语日记

结合学生写日记、写周记,鼓励留守儿童记“心语日记”。“心语日记”有学生心理的渲泄和排解,有学生心理的认知和感悟;是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镜子”,也是显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窗口”,还是学生健康进步的阶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浏览写“心语日记”,搭通学生的“脉博”,开展对话,交流思想情感。

7.互写“心语赠言”

“心语赠言”是教师主动向留守儿童的心理冲击。教师根据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设置“心语赠言”卡,并鼓励学生相互间写赠言。“心语赠言”要抓住时机,如留守儿童生日、毕业升学、表扬获奖时,困难受挫时,心烦苦恼时等等。“心语赠言”要重情感重文采重形式,可以是诗歌、名言,可以是书法、绘画,可以是工艺小制作,总之,是以“美”和“爱”来激活留守儿童,能在他们心灵深处迸发出璀灿的火花,成为学生所渴望获取的珍藏品。

8.开展多种课内外活动 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感染。如针对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可利用出板报、开展知识竞赛、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种表演等多种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塑造健康心理。

三、“主人”理念——开发留守儿童的潜能。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阐述民主教育:“民主教育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政府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做大自然的主人。”“主人”其实就是主人翁精神。放手让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主人,陶行知先生无疑是我们的典范。他曾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这分明告诉我们不要忽视小孩的能力。在班级建设中,我们要充分调动留守儿童的积极因素,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在先生“小先生制”的启发下,我在班级管理方面大胆尝试“我是小小班主任”。我充分发挥班干的职能作用,班干部让学生自荐或推选,留守儿童占一定的比例,班干部是学生推选出来的,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他们会服从班干部的领导。留守儿童担任班干部,自尊心等到充分的尊重,为班级干事特别用心,他们常常表现在:有上进心,工作认真负责;处处为班级着想,为他人服务;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关心同学,真正起模范带头作用。有了“留守班干部”,我的工作轻松多了,但是班主任的工作事无巨细,我常思考:如何使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更有效率?如何让留守儿童发展得更好?“教是为了不教”,“管”岂不是为了“不管”?于是我们大胆尝试让班干部来当“小班主任”,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来尝试当“小组长”。为了不打消留守儿童的工作热情,我们每月对“小班主任” “小组长”进行评选,获得优秀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对当上“小班主任” “小组长”的留守儿童,我们经常找他们谈心,要求他们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尝试了一个学期,令人可喜的发现,那些平时有“问题” 的留守儿 童在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学习积极性高了,自我要求高了。因此我建议那些平时对留守儿童放手太少的老师,总是怕这、怕那的老师也去尝试一下放手的愉悦,因为有一种爱叫放手。只有放了手,能走路的留守儿童的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生活教育——提升留守儿童的能力

关于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在许多场合表达过其含义。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加强社会与学校的联系,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更要与社会、家庭保持密切联系。

我班曾有一个叫樊阳的学生,原来学习成绩中上等水平,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只是有点小调皮。可是,自从迷上游戏机以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很快滑落到下游水平。后来我进行了一次家访,得知他父亲外出打工,由母亲一个人看管。由于母亲承担着全部的家务,而且还要去附近服装厂工作,加上其母亲本身文化水平不高,而且这孩子原来只听他父亲的,现在在家成了“老子天下第一”。于是我针对他的情况,首先专门在班上召开主题班会,要同学们自己谈玩游戏的危害,许多同学现身说法,谈得很多:“使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 ;“学会撒谎” ;“浪费了时间”;“体质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同学们谈的气氛活跃,情绪激动,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远离“三室一厅”。再与家长联系,反复向孩子说明游戏机对他的危害性,彻底解决孩子的认识问题,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形式,相互监督,相互鼓励。然后,进一步从零用钱和作息时间上对其加强控制;与此同时,我又介绍他参加学校组织的电脑兴趣小组„„通过多方面长时间的工作,这个学生终于远离了游戏室,并以自己的言行,感染了其他同学,学习成绩也逐渐上升。

农村教育离不开陶行知教育思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更离不开陶行知教育理念。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我教学实践中的指路明灯,陶行知教育理念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坚信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不断实践中一定会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①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②《爱满天下的陶行知》,群言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③罗大珍,吕京,王晓华.究,2007 [J].教育教学研7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

开题报告

光山县砖桥镇中心学校省级立项课题组 刘稳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课题,是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2015课题。批准文号:15-HJYY-003。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谨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敬请各位专家予以审议:

一、引言及缘由:

光山县王大湾希望小学是全国第二所“手拉手”希望小学,地处偏远的农村,家长多为外出打工、进城务工人员,留守学生所占比例极大。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监护人管理,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理的现象相当严重。家长对孩子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好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重视培养留守儿童良好习惯,一是有利于矫正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因亲情缺乏和监管缺位而造成的诸多不良习惯,培养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通过培养留守儿童的责任感,自强自立的精神,化解矛盾,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从我校实际出发,让我们深感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而,我们拟订了《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这一课题。

目前对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研究省内外开展的比较火热,很多学者或教师都已参与了此项实验,已获得了初步的成果,对我们的研究可以起到了引领、辅导作用。但就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研究,还是为数甚微,可借鉴的东西太少。尽管困难重重,我们研究团队共克时艰,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二、课题的界定: 1.课题的界定

农村:泛指在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聚居的地方,是经济、文化、交通方面等较城里相对落后的地方。

“留守儿童” 就是父母双亡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务工,留在户籍地而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也有研究认为,留守儿童就是因父母外出务工而独自留守在家的儿童。

“良好习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这样定义习惯的,他认为人类的习惯就是人类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指的是常规的自我管理,包括三方面:一是学会生活。这其中指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交往能力;二是遵守规则。指儿童养成遵守幼儿园常规,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行为;三是求知、探索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劳动能力。

2.国内外该课题的研究现状述评: 我国留守儿童基本现状。(1)数量多,涉及面广。①农村中小学父母外出打工者众多。2014年全国妇联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100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其中小学(6—11岁)阶段儿童的数量为1953万,占农村留守儿童的32.1%,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规模还在扩大。

②低年级学生家长比高年级学生家长打工人数多。小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比初中家长外出打工的要高出10到30个百分点,而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又比高年级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多10到20个百分点。

③农村留守儿童在各地的分布很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安徽、湖南等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地区,在重庆、江西、安徽等省市,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20%左右,此外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海南、江苏、浙江也存在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

(2)国内有些学者致力于引进消化吸收养成教育的理论,给我国的养成教育带来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但是这些理论主要侧重于一般理论的研究,范围广,起点高,理论性强,操作性不够。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学生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本课题研究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调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养成习惯的现状,通过探索有效方法,形成有效策略,旨在培养学生在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以促进学生心身健康发展,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全面提高育人质量。3.选题意义:

光山县王大湾希望小学是全国第二所“手拉手”希望小学,地处偏远的农村,家长多为外出打工、进城务工人员,留守学生所占比例极大。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监护人管理,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理的现象相当严重。家长对孩子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必须从培养学生的习惯入手,这是我们教育过程的一个重点。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于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能对学生学习乃至今后一生的生活工作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从我校实际出发,让我们深感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而,我们拟订了《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这一课题。

4.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1、做好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重视培养留守儿童良好习惯,一是有利于矫正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因亲情缺乏和监管缺位而造成的诸多不良习惯,培养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通过培养留守儿童的责任感,自强自立的精神,化解矛盾,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2、开展这项研究,我们将着眼学生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促进其相应的健康人格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分析,找出我校留守儿童不良习惯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

2、对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进行研究,使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一样快乐的学习生活、健康的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

3、探索出农村留守儿童形成良好习惯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四、研究内容:

1、调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班级分布情况、家庭现状、监护人基本情况、监护方式及内容、校内外学习和行为习惯表现、心理情感等)。

2、总结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方式、方法。

五、理论依据: 1.国家政策法规依据

《义务教育法》指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留守儿童在学校总体表现不如父母均在家的孩子,作为学校和老师,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每一个孩子都有所发展,就必须加强留守儿童教育,使他们能享受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指出:“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留守儿童占农村小学未成年人的大多数,对他们所表现的不足和缺点,我们只有耐心教育,帮助他们改正不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会他们如何学习,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成长的人。

2.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指在体力和智力上各自充分和自由发展的人,认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及高度的创造性等基本属性。并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可见,一个只有具有良好习惯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多方能力的人。而关注具有特殊背景的留守儿童的习惯就显得更为迫切。

3.事实依据

通过网络搜索和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目前还有不少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矫正方面比较全面的研究。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形成一套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在培养良好习惯方面的比较全面的、科学的培养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我校留守儿童的各方面的能力。

六、研究思路: 课题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石”为知道思想,在调查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基础上,直面留守问题习惯养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留守儿童养成习惯星级评价的方式,依托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城乡儿童“手拉手”联谊活动和家校交流热线,追踪调查参加“手拉手”活动以来王大湾希望小学优秀学生成长之路,探索形成有效的评价和管理体系,培养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七、研究对象及时间: 研究对象:我校留守儿童

研究时间:2015 年10月 1日—— 2017 年4月30日

八、研究步骤:

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方的研究方案、实施措施、申报课题、论证课题、收集有关资料,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1月――2017年4月)全面开展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形成行之有效的策略和途径;总结研究经验,开展交流活动,撰写论文。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7年2月――2017年4月)对课题研究情况工作进行全面仔细的回顾,收集、整理实验原始资料,统计分析,归纳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和论文,送交评审。

总结疏理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召开总结交流大会,进行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交流。

九、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对比研究法。

6、个案研究法。

十、研究措施:

1.围绕研究专题研究,进行校本科研培训,边培训边实践,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学论、新课标”等理论知识,并进行大反思,大交流(每月一次),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研究,为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2.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聪明才智,大胆实验,加强研讨,每周一次小组学习交流(小组成员轮流组织);每月一次课题小组难题会诊;每期一次研究成果展示(公开课或课题沙龙等形式);每年撰写一至二篇经验文章。

3.加大“四个对策”的管理力度

(1)管理对策。在上级教育部门、教研部门等的指导下,形成农村小学实施新课程的前沿反馈机制、课堂监控机制、难题会诊机制。(2)培训对策。实行校本培训“二三”制(“二”是“两个结合”:①自学与辅导相结合,②校内培训与校外参观学习相结合;“三”是“三个机制”:一是建立领导学习机制,二是榜样导向机制,三是奖励激励机制)。研究“教学、科研、培训”一条龙的最优化培训模式,让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能边教学、边研究、边培训,在一体化培训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素养。

(3)教研对策。按“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一模式的三个环节构成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相辅相承。实行校本教研“四级”管理(一级:校长、教导教研工作制度;二级:教研组(长)教研工作制度;三级:课题组(长)教研工作制度;四级:研究教师教研工作制度)。依据问卷调查得到的第一手材料,通过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的分析筛选,确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方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其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

(4)评价对策。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体现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教育科研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探讨构建操作简便,适用面广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评价体系。

4.根据研究要求,有目的有步骤地做好各项研究检测工作。5.开展校内教师论文大交流,调动研究教师的积极性,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对研究教师在待遇、工作量、达标晋级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

6.经常性地请上级教研部门的领导、专家来校实地指导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7.加强横向联系,积极做好并保证有足够的研究经费。

十一、成果最终表述形式及目前研究行动

1.形成《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教学案例集。2.编辑《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的相关论文集。3.撰写《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行动研究》报告 目前,我们已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方案,正在着手拟定《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习惯的现状调查报告》,制定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习惯的现状分类调查问卷表。

十二、课题研究机构与管理: 1.课题研究组织机构(1)专家指导小组:

组长:李胜荣(县教研室主任)成员:程泽银(教研室教研员)

彦(教研室教研员)(2)研究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许

宏 组

员:刘

勇 2.课题研究管理

该课题在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由《课题管理办法》具体组织研究,探讨、总结。

3.课题研究保障

(1)王大湾希望小学2014——2015学年主题教研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通过一学年的眼,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途径。

2、王大湾希望小学作为全国第二所“手拉手”希望小学,社会关注度较高,社会各界对该校留守儿童给予了较多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关怀。

3、学校建有高标准的图书馆和电脑室,所有班级安装了“班班通”多媒体设备,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4、学校对全校学生实行中午集中供餐,开通留守儿童爱心电话,努力践行学校是留守儿童之家的理念。

5、为保障本课题扎实有效的开展,学校将从公用经费中拨付研究资金,确保课题研究取得成功。

6、县教研室提供研究指导,作为研究的坚强后盾。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研究课题得到了市、县、中心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2016年5月18日

第四篇:新垛中心校2013届小学毕业典礼主持词

新垛中心校2013届小学毕业典礼主持词

2013年6月26日

活动前奏《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一、陈校长宣读优秀毕业生表彰决定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小学毕业典礼,此时此刻,相信大家一定心潮澎湃。回想六年前,我们还是稚嫩的娃娃,可是今天,我们已经长成小小少年。六年的时光,我们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掌握了许多本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他们有勤勉刻苦的习惯,他们有执著坚韧的品格,他们有缜密灵活的思维,他们有深刻独到的见解。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陈校长宣读优秀毕业生表彰决定。

二、颁奖

请学校领导为优秀毕业生颁发奖品。

颁奖音乐《颁奖曲》

三、韩校长作招生动员报告

回首昨天,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明天,我们信心百倍。我们新垛中学硕果累累,捷报频传。今天,韩校长亲自给我们带来振奋人心的中考战绩,引领我们在学习的征途上扬帆远航。掌声欢迎韩校长。

四、彭校长毕业寄语

感谢老师,为我们插上腾飞的翅膀;感谢母校,为我们扬起远航的风帆。大海航行靠舵手。今天,在我们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刻,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校长殷切的希望!让我们以最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彭校长为我们致毕业词。

五、结束语

我们将铭记彭校长的每一句教导,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今日的嫩枝,将抽发出明日的绿荫;今日的花蕾,将绽放出来日的烂漫。同学们,毕业不是休止符,而是美妙的乐段,是对明天的呼唤,是充满希望和奋斗的新的起点。

同一片蓝天,同一个梦想。亲爱的同学,让我们把千言万语化作一颗颗感恩的心。毕业典礼到此结束。老师、同学们,让我们期待着下一次在新垛中学再相逢!

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第五篇:马河口中心校留守儿童帮扶计划

马河口中心校留守儿童帮扶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树立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精神,激励留守儿童不畏困难,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我校将把帮扶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架设起爱的桥梁。

二、情况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很多青壮年劳力举村外出,留下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隔代抚养现象十分突出;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

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基本不作要求,导致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各学科基础薄弱,在摸底考试中成绩很差。针对这一现状,特制定课题组帮扶计划,并引导进行接对互助。

三、具体措施

1、摸底造册,建立留守儿童特别档案。学校课题组成员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深入了解,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

2、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3、在班级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班级同学成为“手拉手”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同学间的关怀与温暖。组成帮扶小组。

4、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成果。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定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5、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舒城县马河口中心校课题组

2013年3月

下载浅谈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习惯——兴化市新垛中心校郎宏琪(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习惯——兴化市新垛中心校郎宏琪(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