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轴线翻身操作流程
轴线翻身(两人法、三人法)两人法适用于脊椎受损或脊椎手术后患
者。三人法:适用于颈椎损伤,颅骨牵引的患者。操作流程:
一.两人核对无误后,床位护士评估患者:1.核对患者,自我介绍。
2.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方法、事项,并做好心
理护理。
3.评估患者身体上有无引流,有无输液及伤口敷
料情况。
↓
二.两名(三名)护士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再次核对病人,关闭门窗,调节室温。
↓三.两位操作者站在病人同侧(三人法:一人站于病人头部,两人站于同
侧,移开床旁桌20厘米)
↓四.移去床头(三人法),松开床尾,拉起对侧床栏。
↓五.将病人托住,平移至操作者同侧床边。
↓六.使病人躯体保持在水平位置上,由一名护士发起口令,操作者同时翻转病人至侧卧位:1.两人法:一人托肩和腰,另一人
托腰和臀
2.三人法:一人负责托住病人的头颈部,病人纵轴稍向上牵引,另两人同上。
3.三人法翻转至侧卧位,翻转角度不超过60度。
↓
七.将翻身枕放于背部支撑身体,软枕置于两膝之间,使双膝保
持自然弯曲位,各种管道保持通畅。
↓八.观察背部皮肤并进行护理。
↓九.拉起近侧床栏,整理好床单元,注意病人保暖,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十.洗手记录
第二篇:翻身护理操作流程
翻身护理操作流程
一、素质要求:护理员衣、帽穿戴整齐。
要点:洗手,戴口罩,不得戴首饰
二、备齐用物:携至老人床前
要点:翻身卡、笔、棉圈、气圈(海绵垫),有条件备气垫床
三、老人准备:解释、了解情况、酌情关窗
要点:向老人说明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四、仰卧转侧卧:
1、将老人双手交叉胸前,同时一侧腿,交叉放在另一条腿上
2、护理员把手放在老人的肩→腋下和大腿根部,双手一起向对侧翻 要点:松被脚
五、观察:全身情况、受压处局部皮肤
要点:枕骨、耳廓、肩胛骨、脊柱、尾骶部、肘部、足跟、髋部、内外踝、膝关节内外侧
六、支垫:将身体两侧上肢放平,保持姿势稳定
要点:在受压部位垫气垫、海绵垫、气圈、衬垫、枕头(填写翻身卡)
七、整理床单位:平整、无渣屑,无皱褶
要点:取舒适卧位。为了舒适也可以抱枕头
八、记录:填写翻身卡
上海徐汇区康健敬老院
护理部
2008年1月2日
第三篇:《翻身》读后感
读《翻身》有感
20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个**中的国家。刚打退鬼子的进攻,紧接着又国民党和共产党争夺统治的战争,大半个中国硝烟四起,民不聊生。而20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应该至少相当于21世纪初的中国吧,国内相对和平,人民生活水平高。在这极大的差距下,韩丁来到中国,对于中国的落后,对于在如此贫穷的条件下中国人的不屈不挠,对于落后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对于共产党推行的土地改革,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想了解究竟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是怎样生活的,更想要真正感受发生在这片东方大地上的土地革命,怀着对一切的好奇,他踏上了前往张庄的研究之路。
韩丁在张庄呆了将近半年,在最后,他并没有得出一个具体的结论,他所真正的收获的,是整个土改的过程,是贫苦的农民一步一步的改变被欺压的地位,变成掌握自己的命运的主人公的过程。他真切的感受到了整个土改的一步一步的完善,是土改过程中人民的反应,是各种适度与过激的群众活动,是整个张庄一步一步走向解放,走向民主的过程。他是中国土地制度重大历史变迁的见证人。
韩丁对中国土改的研究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人,他所参考中属于我国国内的有文献有《土地法大纲》,《毛泽东选集》,还有毛泽东、刘少奇的语录,中国古代的诗词,近现代的歌谣等。属于国外的有大卫和伊莎白·柯鲁克的《中国一个乡村的革命》,刘少奇的《论党》、《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查默斯·A·约翰逊的《农民民族主义与共产党的力量》。R·H·托尼的《中国的土地与劳力》,还有J·赖辛·巴克的《中国农业经济》等。我国国内的文献是韩丁研究的依据,是重要的材料,而来自国外的文献则是他所做研究的参考,他在参考了这些文献后,自己亲自实践考察,写出属于自己的真实的关于中国土地改革的研究。
对张庄的土改进行研究,最好的搜集材料的方法莫过于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对群众的访问,即所谓的吃派饭,以及倾听开会时群众的讨论,韩丁从群众口中真正了解到群众的想法,了解到群众艰辛的生活。通过参加各次在省城开的大会,韩丁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政策的内容,知道各种新问题以及上一级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与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成为张庄工作队的一名队员,韩丁能够很方便的的达到土改相关的各种数据,从而制出各种数据表。
作为成为参加土改工作的一员,韩丁从头到尾的了解着土改的全过程,也是他搜集资料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我想,最大的困难困难可能是与美国生活的极大差距吧。但这是对韩丁来说似乎不是什么问题。他在一间臭气扑鼻,肮脏且还有个病人的家里吃着在美国可能从未见过的粗饭;从用筷子夹虱子,发展到熟练地用手将其摁死。这些,他都从未表现出过鄙视或者是埋怨。
韩丁所做的关于中国土地革命的研究以张庄为典型,其中又以贫农和富农、地主的描写最为突出。但是,其实在一个村中,富农和贫农所占的比例还是相对较小的,真正占多数的是中农。由于中农再土改中因为利益和成分的关系,运动中总会考虑比较多,由于是中间成分,所以运动中不会受太大的影响,因而在运动中也就没有贫农那么积极,也没有像富农和地主一样被打击得很惨,所以韩丁没有注意这一多部分人的想法,也没有注意他们在土改时有怎样的复杂心理,怎样看待土改的各种活动、各种政策。如果想要从韩丁的这个研究知道占多数的中农的情况,则会感到失望,如果把这一部分也描写出来的话,那么,这个研究就更好了。
第四篇:《翻身》读书笔记
《翻身》读书笔记:
对于“翻身”一词的解释,作者在序言中专门作了说明:
每一次革命都创造了一些新的词汇。中国革命创造了一整套新的词汇,其中一个重要的词就是“翻身”。它的字面意思是:“躺着翻过身来”。对于中国几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获得土地、牲畜、农具和房屋。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还意味着破除迷信,学习科学;意味着扫除文盲,读书识字;意味着不再把妇女视为男人的财产,而建立男女平等关系;意味着废除委派村吏,代之以选举产生的乡村政权机构。总之,它意味着进入一个新世界。这就是本书题名为《翻身》的原因。它叙述了张庄农民怎样建立一个新世界的经过。
全书的记述从1937年开始到1948年止,着重讲述了1945到1949的状况。虽然我党在这段时间还没有建立全国的统一的中央政府,但恢复经济的建设已经有条不紊开始,涉及张庄的自然是土地和农村政策。
书中一开始就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中国最典型的北方农村的图景,落后、破败、贫穷。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已经用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过了千年,对他们而言,生活似乎只能是这样,受三根支柱——传统、村政府、暴力的压迫,一场病,一场灾,他们的生活就会永远陷入贫困之中。对我个人而言,他们毫无疑问是可怜的,值得同情的。而书中这些笔法也是为了给我们一种背景的铺垫,他们受到了来自于各方的压迫,地主、富农、教会、日军、伪军,这是为后面的土改和翻身做了张本。
关于农民与地主关系的问题,在本书中有了新的体现,一直以来,在中国人的固有观念中,农民就是被欺压,剥削和压榨的一方而,而地主则代表了“非正义”的一方,然而在一个较为客观的纪实下,可以得出更加客观的答案。长期处于受压迫状态的人会对施加压迫的主体产生出畏惧之外的依赖感。这一点在《翻身》前两部分有所表现。农民与地主的关系与奴隶与奴隶主的关系很相近。农民被地主逼到生存的边缘地带,但不至于全部灭亡,虽然生活举步维艰,对地主恨之入骨,但也尚未被逼到造反的境地。总的来说,农民在仇恨地主之余,还有一种对地主的依赖之情。农民贫困的原因和地主富有的原因严格来说没有特别强烈的因果关系。农民可能是因为懒惰、不善经营或其他原因沦为贫农;地主能够聚敛财富和土地,也有可能是靠个人的勤劳节俭和投机的头脑。至于地主富起来之后依仗身份和地位对农民的压迫,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也就是说,农民的贫困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受压迫之外,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对地主的认识不能一棒子打死,要客观的看待。
书中用一个个例子生动地展现出各种悲惨的命运,由此农民很直接的认为他们的悲惨生活来自于地主的压迫。诚然农民是可怜的,而且地主确实在他们受灾之后对他们有剥削,但是我并不认为完全的土改,打倒地主,平均土地就是一种真的正义。一方面,地主和农民的形成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因为人的自身有差距,地主的祖辈擅长经营,贫农不擅经营,一辈辈下来自然会有层级差异而用一种直接的,暴风骤雨般的方式直接铲除这些差异,完全是对以往的不公正。对其实并不富裕的地主进行清算,在我看来除了平民愤以外,没有任何意义。另一方面,即使通过土改农民获得了土地,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力,但是从长远来看,因为农业需要土地的集中,小农生产必然会造成一种落后和狭隘的生产,所以即使分到了土地,还是会有人最终失去土地,还是会有拥有大块土地的主人产生,所以一次性的土改,并不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是破坏了生产规律。而为什么在土改中,本来朴实的农民就变得如此可怕和凶残,甚至充满了暴戾,这本不应该出现。而我认为这种隐藏在人性中的恶,通过一种外力的帮助而激发,农民不知道让他们贫困的是自然因素,技术落后,知识匮乏,而认为一切都是地主造成的。而现在有人帮助他们打地主,可以抢夺富人的财产,他们作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来说,那自然是最好不过,正如马克思说“无产者失去的只有铁链,得到的是整个世界”。他们为了避免地主的打击报复,为了报复以前的仇恨,自然会选择最最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肉体上消灭地主。而如果从功利主义来思考,富人总是少的,穷人总是多的,而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这种做法自然是没错的。但是这绝对不是公平,是绝对的平均。而我认为,正义和公平来自于机会上的均等,而不是结果上的平均。如果农民和地主能有一样的机会,或者尽量一样的机会,那么就不会存在不公正,这是我们需要做的,而不是一种简单的破坏和打倒。
对于妇女解放运动:
这本书中,描写了几个很典型的女性解放的形象:政治觉悟比较高的妇女主任胡雪贞;试图投机取巧的王老太;不断翻新花样保护财产的王凤只;争取离婚权的申仙娥等
“社会解放指女性从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实现类的解放;个性解放指女性从自身的压抑中解放出来,实现个体生命的解放;阶级解放指女性从不合理的阶级关系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类全体的解放”(p118)
通过一些典型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男尊女卑”的观念并没有随着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而逐渐淡化。土地改革在一瞬间击垮了延续数千年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但并没有在短时间内改变封建传统思想的根基。有历史记载过,在建国初期(时间记不大清了嗯),离婚合法化了以后,一年就有几万女人被丈夫或者婆家活活打死,其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希望离婚而不被允许,这也反映了政治运动虽然可以短时间改变一些社会面貌,但固有的封建传统思想,封建根基等都是很难改变的,需要时间的打磨和推动。尤其是农村女性,不像城市女性可以更多的接受现代文化知识,接触更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地改变自己。
Q:第四章开头p378-381左右,对于共产党的讨论,作者明明是一个美国人,为什么明显的站在了共产党的立场上来进行阐述,在我看来,可能应该更加中立和客观一点
第五篇:操作流程
论文管理操作流程
1、由教师在网上申请开题,填写开题信息,维护题目的要求以及面向等信息,该操作也可以在客户端完成(教师登陆综合教务本人帐号,点击“个人教务”→“毕业设计管理”→“题目申报”)。有校外辅导教师的先由校内辅导教师填写,并在备注中写明外聘教师的相关信息。
2、学生选题,学生通过网络端查看题目的相关信息,并进行选题。
3、选题结果确认,有开题教师在网络断确认选择题目的学生,只有选题状态是确定的学生,才能进行后续的论文提交等操作。该确认过程也可以在客户端完成。
4、论文提交,由学生通过网络端提交论文信息。
5、审核后上传,教师可以下载学生的论文,并进行批注后,再上传。
6、中期审查,安排论文的中期审查,先维护中期审查小组,小组成员,选择审查的学生。
7、答辩管理,维护答辩小组,将答辩小组和相应参与答辩的学生关联,维护答辩时间地点等信息。
8、成绩录入,打开网上录入论文成绩的开关,由教师维护论文相应的权重、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