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通渭草畜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1:1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通渭草畜产业化经营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通渭草畜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第一篇:对通渭草畜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实施三大战略促进三大转变实现三大突破

——对通渭草畜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草畜产业是新世纪的朝阳产业。中国加入WTO后,小麦、油料等许多农产品将遭受严重冲击。但是,以西部为主的中国草畜产业则因其绿色环保、无污染、富有特色、价格低廉等特点,在国际市场上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为草畜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环境。草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把草畜产业建成大支柱、大产业,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由农本畜牧业向商品畜牧业的转变,就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草畜产业化,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以加工服务企业为龙头,以家庭养殖为基础,以发展规模养殖、畜牧联营体和基地建设为重点,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经营的原则,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通渭的草畜产业开发蕴藏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全县共有929.8万亩较为广阔的草地资源,其中天然草原329万亩(可利用的有289.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1%,是发展草原畜牧业得天独厚的基础,也是全县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绿色屏障。同时,全县每年有13万吨蚕豆、中药材和洋芋等农作物秸杆及下脚料,通过青贮氨化等技术加工后,也可成为优质高效饲料。

草畜产业作为大农业的重要链条,对于带动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发展草畜业可以将大量的农作物秸杆及下脚料转化为肉禽蛋奶,不仅增值,而且增加食物生产总量;二是发展草畜业能为种植业提供大量优质无公害肥料,降低种植业生产成本,刺激以中药材、洋芋为主的种植支柱产业向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三是发展草畜业可以有效带动加工业的发展,进而促进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四是发展草畜业必须保护和改良天然草场,大量种植优质牧草,解决草畜矛盾,实现动态平衡,这样将有效促进全县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实现山清水秀、畜多人富的目标。因此,将草畜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可以有效促进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相互促进,循环发展,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

一、通渭草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通渭草畜产业按照“两洋(羊)一药”的农业结构调整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发展步伐,区域化布局日趋完善,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呈现出稳步、快速、健康发展的局面,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提高。

一是草畜产业效益不断提高。全县草畜产业产值达1.2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农民人均草畜业收入达400元左右。肉类总产量达到1.35万吨,禽蛋产量达1283.5万吨,基本满足了城乡群众对肉、蛋、奶等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经过引进名、优、新、特品种,进行杂交改良,牛、羊、猪、鸡良种率分别达到40%、50%、60%和70%,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康达良种繁育有限公司、永明养殖厂、正龙骨粉厂等畜产品生产及加工龙头企业运转良好,带动了草畜产业化经营进程。

三是草产业建设初具规模。1998年以来,通过实施退耕还草工程、无补助优质牧草种植、牧区开发示范工程和岷山红三叶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共建立人工草地10150亩,改良草地50500亩,围栏草地10100亩,退耕还草10000亩,建立牧草种子基地1056亩,红三叶种子繁育基地3010亩,引进试验示范优质牧草66种,累计种植多年生牧草11万亩,为草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四是规模经营发展势头强劲。通过示范点和畜牧强乡、强村建设,全县已发展畜牧联营体400个,规模养殖户7710户,饲养量11.6万头(匹、只),占全县总农户的9.3%。发展暖棚养畜户3862户,饲养量3.9万头(匹、只)。以闾井为中心,辐射带动东、南部山区6个乡镇建设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已发展优质肉牛1.42万头,优质肉羊2.63万只。

五是产后服务有了较大改观。按照“突出草食畜牧业,参与市场竞争,拓宽流通渠道,健全营销网络,服务产业化经营”的宗旨,成立了秦许乡桥上村牛羊养殖协会、闾井镇种草养畜协会等6个养殖贩运协会,签订牧草订单10160亩,充分发挥了外连市尝内连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全县共有从事畜禽贩运、屠宰、营销的个体户840多户,因其信息灵、方法活、行动快,成为搞活草畜产品流通的中坚力量。全县已建成活畜市场19个,肉品市场17个,其中闾井、蒲麻两个牲畜交易市场远近闻名,城乡集市贸易更加活跃。

六是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畜牧部门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包乡、包村等制度,深入村社指导群众发展草畜产业,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畜牧科技贡献率、入户率进一步提高,分别达到了28%和56%。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草山管护不力,资源利用率低。由于长期忽视对天然草场的管护、改良和建设,草场利用缺乏科学规划,草场累计开垦80万亩,退化、沙化60.8万亩,草地生产能力下降,8亩草场才能饲养1只羊。目前,天然草场理论载畜量为41.13万个羊单位,全县人工草地面积约10万亩,可养畜15万个羊单位。由于利用率不到50%。每年约13万吨农作物秸杆及下脚料可养畜5万个羊单位。天然草原、人工草地和秸杆合计理论载畜量61.13万个羊单位,但全县草食畜实际存栏64.47万个羊单位,超载3.34个羊单位,加上东南部一些外来牲畜越境掠夺式放牧,造成草原严重超载。二是牲畜良种化程度较低。近年来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牲畜特别

是牛羊良种引进和品种改良缓慢,地方品种单一,退化比较严重。三是草畜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全县畜产品龙头企业规模小,屠宰、加工、冷藏环节薄弱,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尚属空白,饲料工业发展滞后,规模养殖效益不高,畜产品市场牵引力不足,大量牲畜被贩往外地,优势资源还没有产业,还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

三、发展思路和对策

新时期,要发挥比较优势,将通渭草畜产业这一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基本思路是,围绕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按照“草场户营化,草种优质化,牲畜良种化,畜圈暖棚化,经营产业化”的思路,以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开发为中心,大力实施“牧区繁育、农区育肥”的区域发展战略、“禁牧休牧、舍饲喂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绿色认证、地方品牌”的外向型经济战略等“三大战略”,完成由掠夺式放牧向舍饲喂养转变、由数量型畜牧业向质量数量型畜牧业转变、由千家万户小而全的适度规模养殖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转变的“三大转变”,实现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突破1万亩、无公害牛羊繁育突破10万头(只)、草畜业产值突破占农业总产值三分之一格局的“三大突破”,加强“三化”草地的综合治理力度,扶持发展草畜加工龙头企业,大规模种植优质牧草,开发无公害绿色畜产品和地方名优特畜产品,壮大发展规模,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牧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尽快走出一条高效生态现代牧业之路,力争把通渭建成甘肃南部特色牧业强县和畜产品贸易集散中心。

围绕上述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加快通渭草畜产业化进程,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以加强草原生态建设为切入点,合理利用草山资源。结合退耕还林(草)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实施,依据《草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加强天然草原保护的同时,积极编制规划,分步建设,以草定畜,恢复植被,逐步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项目,争取每年种植以岷山红三叶和猫尾草为主的优质牧草10万亩,将已垦草原逐年退耕还草,至2015年建成人工草地60万亩。二是积极争取国家退牧还草项目,对重度退化的35.9万亩草原进行禁牧封育,补播改良,对中、轻度退化的94.5万亩草场实行有计划地轮牧、休牧和补播,进行草场综合治理,使退化草场全部得到改良。三是在依托草山抓好夏秋季远山草场放牧的同时,积极推广各类暖棚舍饲育肥,加强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饲料品种,使配合饲料应用普及率达20%以上。四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等营养含量丰富的副产品,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引进试验秸秆微贮技术,使30%以上的农作物秸秆通过氨化处理加工成精细饲料,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

(二)以加快产业基地建设为切入点,扩大区域养殖规模。对全县畜牧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坚持区域发展,突出规模养殖,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建设能在全县形成相对集中、具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草产业及牛羊育肥、繁育产业基地。一是以闾井、锁龙、麻子川、秦许、寺沟等乡镇为主建立牦肉牛生产基地;二是以麻子川、秦许、寺沟等乡镇为主建立欧拉羊生产基地,以西寨、清水、十里、岷山等乡镇为主建立黑紫羔羊生产基地;三是以中寨、小寨、维新、堡子等乡镇为主建立暖棚养猪生产基地;四是以梅川、西江、茶埠、文斗等乡镇为主建立禽蛋肉生产基地;五是以城郊及洮河沿岸各乡村为主发展养鱼业,兴建小鱼塘,形成水产基地;六是以麻子川为主建立岷山红三叶牧草种子繁育基地,以东南部山区为主建立牧草种植基地。加快建设一批牛、羊育肥专业村,猪、羊、鸡饲养专业村、社,力争到“十五”末各类畜禽规模养殖户发展到6000户,辐射发展各类养殖专业村50个、专业社100个,尽快形成一个以基地为核心,辐射范围为半径的草畜产业发展网络,提高通渭草畜产业的整体优势。

(三)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延长草畜产业链条。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重点扶持有竞争优势、辐射带动面广、社会生态效益好、与农户利益关系密切的龙头企业,打破所有制、行业、地域界限,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内资、外资多方投资办法,千方百计扩大龙头企业规模,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的优化组合,培育“产、加、销”一体化的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集团。当前,要加大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抓紧畜产品工贸公司、岷州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改扩建,扩大岷山种畜场牛肉罐头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尽快启动岷州清真肉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库三线”,积极论证实施草产业及饲料加工、牛羊产品初级加工、牛羊产品深加工、占扎路屠宰尝畜产品工贸公司制革生产线、毛条生产线等一批龙头项目,将蕨麻猪和黑紫羔羊、当归羊系列产品培育成“陇货精品”,使全县畜产品深精加工率达到40%以上,发挥龙头企业的聚合和带动效应,提高畜牧产业附加值。力争在闾井、城关培育出2—3个肉牛、肉羊屠宰加工型龙头企业,在闾井、麻子川、城关培育出3—4个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之成为具有较强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骨干。在闾井、麻子川等畜产品主产区积极建设一批畜禽综合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村镇集贸市场为主的农副产品初级市场,积极联系售货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搞好畜产品的流通,不断提高市场运营方式,充分发挥市场的聚散功能,使市场这一中心环节高效、有序运转。

(四)以科教兴牧为切入点,提高草畜产业科技含量。尽快建成万只种鸡场和5000头良种仔猪繁殖场,配套建成5个仔猪扩繁村,继续抓好黄牛细管冻配改良,坚持每年引进一批良种羊,开展纯繁和杂交改良,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牛、羊、猪、鸡的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45%、55%、65%和75%,规模养殖猪、鸡良种率达到90%。要采取技术承包、科技示范、技术培训、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继续抓好实用技术推广和畜牧科技培训,把青贮氨化饲料、暖棚养畜、配合饲料开

发利用、绵羊杂交改良技术等一批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经济效益明显的畜牧业新技术推广给农民,力争使每户有1个科技明白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要在全县兴建5个牧业园区,积极开展畜种引进驯化,杂交改良,畜产品开发,优质牧草培育,饲养方式改进等试验示范,为畜牧产业的发展作好技术储备,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档次。

(五)以依法治牧为切入点,保障草畜产业可持续发展。把发展畜牧同草场建设、退耕还草、水土保持、环境治理、建设生态农业结合起来,走高效生态牧业之路。依据《草原法》、《水土保持法》、《动物防疫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坚决禁止乱开荒、乱挖野药等破坏草山植被的行为,落实动物防疫、检疫双轨责任制,严防疫病传播。防止盲目扩大畜禽数量,加强草场管护,依法核定载畜量,采取草场围栏等办法防止过量载畜,及时清理超载放牧和越境放牧畜群,尽量做到以草定畜,减轻草场压力,防止草原沙化、退化,促进生态环境的休养生息和草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对通渭草畜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实施三大战略促进三大转变实现三大突破——对通渭草畜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草畜产业是新世纪的朝阳产业。中国加入WTO后,小麦、油料等许多农产品将遭受严重冲击。但是,以西部为主的中国草畜产业则因其绿色环保、无污染、富有特色、价格低廉等特点,在国际市场上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为草畜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环境。草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把草畜产业建成大支柱、大产业,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由农本畜牧业向商品畜牧业的转变,就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草畜产业化,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以加工服务企业为龙头,以家庭养殖为基础,以发展规模养殖、畜牧联营体和基地建设为重点,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经营的原则,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渭的草畜产业开发蕴藏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全县共有929.8万亩较为广阔的草地资源,其中天然草原329万亩(可利用的有289.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1%,是发展草原畜牧业得天独厚的基础,也是全县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绿色屏障。同时,全县每年有13万吨蚕豆、中药材和洋芋等农作物秸杆及下脚料,通过青贮氨化等技术加工后,也可成为优质高效饲料。草畜产业作为大农业的重要链条,对于带动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发展草畜业可以将大量的农作物秸杆及下脚料转化为肉禽蛋奶,不仅增值,而且增加食物生产总量;二是发展草畜业能为种植业提供大量优质无公害肥料,降低种植业生产成本,刺激以中药材、洋芋为主的种植支柱产业向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三是发展草畜业可以有效带动加工业的发展,进而促进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四是发展草畜业必须保护和改良天然草场,大量种植优质牧草,解决草畜矛盾,实现动态平衡,这样将有效促进全县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实现山清水秀、畜多人富的目标。因此,将草畜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可以有效促进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相互促进,循环发展,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

一、通渭草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通渭草畜产业按照“两洋(羊)一药”的农业结构调整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发展步伐,区域化布局日趋完善,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呈现出稳步、快速、健康发展的局面,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提高。一是草畜产业效益不断提高。全县草畜产业产值达1.2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农民人均草畜业收入达400元左右。肉类总产量达到1.35万吨,禽蛋产量达1283.5万吨,基本满足了城乡群众对肉、蛋、奶等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经过引进名、优、新、特品种,进行杂交改良,牛、羊、猪、鸡良种率分别达到40%、50%、60%和70%,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二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康达良种繁育有限公司、永明养殖厂、正龙骨粉厂等畜产品生产及加工龙头企业运转良好,带动了草畜产业化经营进程。三是草产业建设初具规模。1998年以来,通过实施退耕还草工程、无补助优质牧草种植、牧区开发示范工程和岷山红三叶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共建立人工草地10150亩,改良草地50500亩,围栏草地10100亩,退耕还草10000亩,建立牧草种子基地1056亩,红三叶种子繁育基地3010亩,引进试验示范优质牧草66种,累计种植多年生牧草11万亩,为草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是规模经营发展势头强劲。通过示范点和畜牧强乡、强村建设,全县已发展畜牧联营体400个,规模养殖户7710户,饲养量11.6万头(匹、只),占全县总农户的9.3%。发展暖棚养畜户3862户,饲养量3.9万头(匹、只)。以闾井为中心,辐射带动东、南部山区6个乡镇建设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已发展优质肉牛1.42万头,优质肉羊2.63万只。五是产后服务有了较大改观

第三篇:对通渭草畜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对通渭草畜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对通渭草畜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实施三大战略 促进三大转变 实现三大突破

——对通渭草畜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草畜产业是新世纪的朝阳产业。中国加入wto后,小麦、油料等许多农产品将遭受严重冲击。但是,以西部为主的中国草畜产业则因其绿色环保、无污染、富有特色、价格低廉等特点,在国际市场上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为草畜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环境。草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把草畜产业建成大支柱、大产业,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由农本畜牧业向商品畜牧业的转变,就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草畜产业化,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以加工服务企业为龙头,以家庭养殖为基础,以发展规模养殖、畜牧联营体和基地建设为重点,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经营的原则,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通渭的草畜产业开发蕴藏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全县共有万亩较为广阔的草地资源,其中天然草原329万亩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实施,依据《草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加强天然草原保护的同时,积极编制规划,分步建设,以草定畜,恢复植被,逐步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一是积极争取国家

退耕还林还草项目,争取每年种植以岷山红三叶和猫尾草为主的优质牧草10万亩,将已垦草原逐年退耕还草,至2015年建成人工草地60万亩。二是积极争取国家退牧还草项目,对重度退化的万亩草原进行禁牧封育,补播改良,对中、轻度退化的万亩草场实行有计划地轮牧、休牧和补播,进行草场综合治理,使退化草场全部得到改良。三是在依托草山抓好夏秋季远山草场放牧的同时,积极推广各类暖棚舍饲育肥,加强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饲料品种,使配合饲料应用普及率达20%以上。四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等营养含量丰富的副产品,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引进试验秸秆微贮技术,使30%以上的农作物秸秆通过氨化处理加工成精细饲料,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

以加快产业基地建设为切入点,扩大区域养殖规模。对全县畜牧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坚持区域发展,突出规模养殖,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按照“围

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建设能在全县形成相对集中、具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草产业及牛羊育肥、繁育产业基地。一是以闾井、锁龙、麻子川、秦许、寺沟等乡镇为主建立牦肉牛生产基地;二是以麻子川、秦许、寺沟等乡镇为主建立欧拉羊生产基地,以西寨、清水、十里、岷山等乡镇为主建立黑紫羔羊生产基地;三是以中寨、小寨、维新、堡子等乡镇为主建立暖棚养猪生产基地;四是以梅川、西江、茶埠、文斗等乡镇为主建立禽蛋肉生产基地;五是以城郊及洮河沿岸各乡村为主发展养鱼业,兴建小鱼塘,形成水产基地;六是以麻子川为主建立岷山红三叶牧草种子繁育基地,以东南部山区为主建立牧草种植基地。加快建设一批牛、羊育肥专业村,猪、羊、鸡饲养专业村、社,力争到“十五”末各类畜禽规模养殖户发展到6000户,辐射发展各类养殖专业村50个、专业社

100个,尽快形成一个以基地为核心,辐射范围为半径的草畜产业发展网络,提高通渭草畜产业的整体优势。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延长草畜产业链条。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重点扶持有竞争优势、辐射带动面广、社会生态效益好、与农户利益关系密切的龙头企业,打破所有制、行业、地域界限,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内资、外资多方投资办法,千方百计扩大龙头企业规模,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1 2 下一页

第四篇:对通渭草畜产业化经营的思考调研报告

对通渭草畜产业化经营的思考调研报告 作者:

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6-12-6 0:22:40 发布人:yujklj68kfg 实施三大战略 促进三大转变 实现三大突破 ——对通渭草畜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草畜产业是新世纪的朝阳产业。中国加入WTO后,小麦、油料等许多农产品将遭受严重冲击。但是,以西部为主的中国草畜产业则因其绿色环保、无污染、富有特色、价格低廉等特点,在国际市场上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为草畜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环境。草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把草畜产业建成大支柱、大产业,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由农本畜牧业向商品畜牧业的转变,就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草畜产业化,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以加工服务企业为龙头,以家庭养殖为基础,以发展规模养殖、畜牧联营体和基地建设为重点,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经营的原则,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渭的草畜产业开发蕴藏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全县共有929.8万亩较为广阔的草地资源,其中天然草原329万亩(可利用的有289.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1%,是发展草原畜牧业得天独厚的基础,也是全县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绿色屏障。同时,全县每年有13万吨蚕豆、中药材和洋芋等农作物秸杆及下脚料,通过青贮氨化等技术加工后,也可成为优质高效饲料。草畜产业作为大农业的重要链条,对于带动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发展草畜业可以将大量的农作物秸杆及下脚料转化为肉禽蛋奶,不仅增值,而且增加食物生产总量;二是发展草畜业能为种植业提供大量优质无公害肥料,降低种植业生产成本,刺激以中药材、洋芋为主的种植支柱产业向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三是发展草畜业可以有效带动加工业的发展,进而促进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四是发展草畜业必须保护和改良天然草场,大量种植优质牧草,解决草畜矛盾,实现动态平衡,这样将有效促进全县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实现山清水秀、畜多人富的目标。因此,将草畜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可以有效促进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相互促进,循环发展,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

一、通渭草畜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通渭草畜产业按照“两洋(羊)一药”的农业结构调整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发展步伐,区域化布局日趋完善,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呈现出稳步、快速、健康发展的局面,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提高。一是草畜产业效益不断提高。全县草畜产业产值达1.2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农民人均草畜业收入达400元左右。肉类总产量达到1.35万吨,禽蛋产量达1283.5万吨,基本满足了城乡群众对肉、蛋、奶等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经过引进名、优、新、特品种,进行杂交改良,牛、羊、猪、鸡良种率分别达到40%、50%、60%和70%,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二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康达良种繁育有限公司、永明养殖厂、正龙骨粉厂等畜产品生产及加工龙头企业运转良好,带动了草畜产业化经营进程。三是草产业建设初具规模。1998年以来,通过实施退耕还草工程、无补助优质牧草种植、牧区开发示范工程和岷山红三叶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共建立人工草地10150亩,改良草地50500亩,围栏草地10100亩,退耕还草10000亩,建立牧草种子基地1056亩,红三叶种子繁育基地3010亩,引进试验示范优质牧草66种,累计种植多年生牧草11万亩,为草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是规模经营发展势头强劲。通过示范点和畜牧强乡、强村建设,全县已发展畜牧联营体400个,规模养殖户7710户,饲养量11.6万头(匹、只),占全县总农户的9.3%。发展暖棚养畜户3862户,饲养量3.9万头(匹、只)。以闾井为中心,辐射带动东、南部山区6个乡镇建设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已发展优质肉牛1.42万头,优质肉羊2.63万只。五是产后服务有了较大改观。按照“突出草食畜牧业,参与市场竞争,拓宽流通渠道,健全营销网络,服务产业化经营”的宗旨,成立了秦许乡桥上村牛羊养殖协会、闾井镇种草养畜协会等6个养殖贩运协会,签订牧草订单10160亩,充分发挥了外连市场、内连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全县共有从事畜禽贩运、屠宰、营销的个体户840多户,因其信息灵、方法活、行动快,成为搞活草畜产品流通的中坚力量。全县已建成活畜市场19个,肉品市场17个,其中闾井、蒲麻两个牲畜交易市场远近闻名,城乡集市贸易更加活跃。六是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畜牧部门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包乡、包村等制度,深入村社指导群众发展草畜产业,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畜牧科技贡献率、入户率进一步提高,分别达到了28%和56%。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草山管护不力,资源利用率低。由于长期忽视对天然草场的管护、改良和建设,草场利用缺乏科学规划,草场累计开垦80万亩,退化、沙化60.8万亩,草地生产能力下降,8亩草场才能饲养1只羊。目前,天然草场理论载畜量为41.13万个羊单位,全县人工草地面积约10万亩,可养畜15万个羊单位。由于利用率不到50%。每年约13万吨农作物秸杆及下脚料可养畜5万个羊单位。天然草原、人工草地和秸杆合计理论载畜量61.13万个羊单位,但全县草食畜实际存栏64.47万个羊单位,超载3.34个羊单位,加上东南部一些外来牲畜越境掠夺式放牧,造成草原严重超载。二是牲畜良种化程度较低。近年来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牲畜特别是牛羊良种引进和品种改良缓慢,地方品种单一,退化比较严重。三是草畜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全县畜产品龙头企业规模小,屠宰、加工、冷藏环节薄弱,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尚属空白,饲料工业发展滞后,规模养殖效益不高,畜产品市场牵引力不足,大量牲畜被贩往外地,优势资源还没有产业,还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

三、发展思路和对策 新时期,要发挥比较优势,将通渭草畜产业这一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基本思路是,围绕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按照“草场户营化,草种优质化,牲畜良种化,畜圈暖棚化,经营产业化”的思路,以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开发为中心,大力实施“牧区繁育、农区育肥”的区域发展战略、“禁牧休牧、舍饲喂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绿色认证、地方品牌”的外向型经济战略等“三大战略”,完成由掠夺式放牧向舍饲喂养转变、由数量型畜牧业向质量数量型畜牧业转变、由千家万户小而全的适度规模养殖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转变的“三大转变”,实现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突破1万亩、无公害牛羊繁育突破10万头(只)、草畜业产值突破占农业总产值三分之一格局的“三大突破”,加强“三化”草地的综合治理力度,扶持发展草畜加工龙头企业,大规模种植优质牧草,开发无公害绿色畜产品和地方名优特畜产品,壮大发展规模,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牧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尽快走出一条高效生态现代牧业之路,力争把通渭建成甘肃南部特色牧业强县和畜产品贸易集散中心。围绕上述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加快通渭草畜产业化进程,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以加强草原生态建设为切入点,合理利用草山资源。结合退耕还林(草)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实施,依据《草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加强天然草原保护的同时,积极编制规划,分步建设,以草定畜,恢复植被,逐步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项目,争取每年种植以岷山红三叶和猫尾草为主的优质牧草10万亩,将已垦草原逐年退耕还草,至2015年建成人工草地60万亩。二是积极争取国家退牧还草项目,对重度退化的35.9万亩草原进行禁牧封育,补播改良,对中、轻度退化的94.5万亩草场实行有计划地轮牧、休牧和补播,进行草场综合治理,使退化草场全部得到改良。三是在依托草山抓好夏秋季远山草场放牧的同时,积极推广各类暖棚舍饲育肥,加强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饲料品种,使配合饲料应用普及率达20%以上。四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等营养含量丰富的副产品,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引进试验秸秆微贮技术,使30%以上的农作物秸秆通过氨化处理加工成精细饲料,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二)以加快产业基地建设为切入点,扩大区域养殖规模。对全县畜牧业资源进行优化配臵,坚持区域发展,突出规模养殖,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建设能在全县形成相对集中、具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草产业及牛羊育肥、繁育产业基地。一是以闾井、锁龙、麻子川、秦许、寺沟等乡镇为主建立牦肉牛生产基地;二是以麻子川、秦许、寺沟等乡镇为主建立欧拉羊生产基地,以西寨、清水、十里、岷山等乡镇为主建立黑紫羔羊生产基地;三是以中寨、小寨、维新、堡子等乡镇为主建立暖棚养猪生产基地;四是以梅川、西江、茶埠、文斗等乡镇为主建立禽蛋肉生产基地;五是以城郊及洮河沿岸各乡村为主发展养鱼业,兴建小鱼塘,形成水产基地;六是以麻子川为主建立岷山红三叶牧草种子繁育基地,以东南部山区为主建立牧草种植基地。加快建设一批牛、羊育肥专业村,猪、羊、鸡饲养专业村、社,力争到“十五”末各类畜禽规模养殖户发展到6000户,辐射发展各类养殖专业村50个、专业社100个,尽快形成一个以基地为核心,辐射范围为半径的草畜产业发展网络,提高通渭草畜产业的整体优势。(三)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延长草畜产业链条。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重点扶持有竞争优势、辐射带动面广、社会生态效益好、与农户利益关系密切的龙头企业,打破所有制、行业、地域界限,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内资、外资多方投资办法,千方百计扩大龙头企业规模,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的优化组合,培育“产、加、销”一体化的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集团。当前,要加大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抓紧畜产品工贸公司、岷州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改扩建,扩大岷山种畜场牛肉罐头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尽快启动岷州清真肉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库三线”,积极论证实施草产业及饲料加工、牛羊产品初级加工、牛羊产品深加工、占扎路屠宰场、畜产品工贸公司制革生产线、毛条生产线等一批龙头项目,将蕨麻猪和黑紫羔羊、当归羊系列产品培育成“陇货精品”,使全县畜产品深精加工率达到40%以上,发挥龙头企业的聚合和带动效应,提高畜牧产业附加值。力争在闾井、城关培育出2—3个肉牛、肉羊屠宰加工型龙头企业,在闾井、麻子川、城关培育出3—4个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之成为具有较强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骨干。在闾井、麻子川等畜产品主产区积极建设一批畜禽综合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村镇集贸市场为主的农副产品初级市场,积极联系售货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搞好畜产品的流通,不断提高市场运营方式,充分发挥市场的聚散功能,使市场这一中心环节高效、有序运转。(四)以科教兴牧为切入点,提高草畜产业科技含量。尽快建成万只种鸡场和5000头良种仔猪繁殖场,配套建成5个仔猪扩繁村,继续抓好黄牛细管冻配改良,坚持每年引进一批良种羊,开展纯繁和杂交改良,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牛、羊、猪、鸡的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45%、55%、65%和75%,规模养殖猪、鸡良种率达到90%。要采取技术承包、科技示范、技术培训、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继续抓好实用技术推广和畜牧科技培训,把青贮氨化饲料、暖棚养畜、配合饲料开发利用、绵羊杂交改良技术等一批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经济效益明显的畜牧业新技术推广给农民,力争使每户有1个科技明白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要在全县兴建5个牧业园区,积极开展畜种引进驯化,杂交改良,畜产品开发,优质牧草培育,饲养方式改进等试验示范,为畜牧产业的发展作好技术储备,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档次。(五)以依法治牧为切入点,保障草畜产业可持续发展。把发展畜牧同草场建设、退耕还草、水土保持、环境治理、建设生态农业结合起来,走高效生态牧业之路。依据《草原法》、《水土保持法》、《动物防疫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坚决禁止乱开荒、乱挖野药等破坏草山植被的行为,落实动物防疫、检疫双轨责任制,严防疫病传播。防止盲目扩大畜禽数量,加强草场管护,依法核定载畜量,采取草场围栏等办法防止过量载畜,及时清理超载放牧和越境放牧畜群,尽量做到以草定畜,减轻草场压力,防止草原沙化、退化,促进生态环境的休养生息和草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通渭草畜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转变思路推养殖 创新方法促增收

今年,马营镇全力推进草畜转化工作,紧紧围绕县上的工作思路和安排部署,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力推进草畜转化和整村推进项目,各项农村重点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

马营镇土地肥沃,气候湿润,牧草流床面积大,发展草畜转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马营镇党委、政府结合本镇实际,制定了“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思路,通过能人带动、参观考察等方法,让群众认识到了养殖新品种肉牛的好处。

10月20日,马营镇从陕西引进的近百头优质肉牛正式在黑燕村和大岘村安家落户,此次从陕西引进的肉牛,体躯健壮,肉用性能好,生长速度较快,环境适应性强,这批肉牛的引进将大幅改善该地肉牛品种,极大地提高群众养牛的积极性。看着这些可爱的牛犊,也让养了好几年土牛的李小明感慨颇深。

王明是马营镇大岘村刚起步发展养牛的一户,前几年,他饲养着两头土牛,不但数量少,还卖不上好价钱,收入甚微;近年来,在镇上的积极动员下,他转变传统的饲养方法,从陕西引进了几头新品种肉牛,如今,一年出栏好几头,价钱又高,尝到了养牛甜头的王明这一次又领养了四头小牛犊,准备好好养牛,当一个养殖大户。

如今,马营镇的各个村都在积极发展养牛业,每到一村,都能看到漂亮的牛棚一座连一座;健壮的牛犊一个挨一个;金黄的玉米棒子颗粒饱满,硕大的青贮袋堆积成山,有的群众养三五头、有的养七八头。以“青贮”促“养殖”,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已经是当地的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目前,全镇发展肉牛养殖户4910户,肉牛存栏9235头,其中基础母牛存栏5100头,今年引进405头,建成标准化圈舍2100座,341座,建设青贮氨化池340眼

第五篇:对粮油产业化经营的调研思考

所谓粮油产业化,可以定义为:围绕粮油或多个相关的农副产品项目,组织众多主体参与,进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活动,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体系的过程。其中,经济利益是各方主体追求的共同目标。在相互合作参与过程中,各方结成了较紧密的经济利益关系,这是粮油产业化最为本质的东西。因此,粮油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企业、经合组织、农户等的共同参与和协调配合,才能建立、巩固和发展。下面结合我市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有利条件

(一)交通运输区位优势。眉山市区北距**60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50公里,南距乐山65公里;境内的成昆铁路、国道213线、省道103线和106线、成乐高速公路形成一横四纵的交通网络。仅粮食部门就拥有铁路专用线223米,有效长度192米;散粮中转设施接收能力720吨/小时;发放能力680吨/小时。商品运输方便、通畅、快捷,完全能保障粮油及其产品的进出需要。

(二)粮油原料充足。眉山是粮食主产区,我市粮食年均总产量约160万吨左右,其中:稻谷92万吨、小麦28万吨、玉米18万吨,薯类19万吨;油菜籽7万吨。“十一五”期间,我市粮食年均总产量仍约为160万吨。其中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年均总产量约为135万吨。具备为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和以粮食或杂粮为主的粮食转化企业提供原料的能力。

(三)有初具规模的粮油加工业。2006年末,全市有计入统计范围的粮油加工企业44家,其中大米加工业28家、小麦粉加工业5家、挂面生产企业8家、食用植物油加工业3家。其中具备一定规模的粮油加工企业35家。一是大米加工业,日处理原料100吨以下的企业24家(粮食部门有2家列入),日处理原料100-200吨的企业3家、日处理400吨的企业1家;二是小麦粉加工,日处理100吨以下的企业1家、日处理原料100-200吨企业2家,日处理原料250吨的企业2家,三是食用植物油企业2家,均为日处理原料100-200吨的企业。从具有一定规模企业的加工能力看日可以处理稻谷1000吨左右,年处理稻谷25万吨左右;日处理小麦500吨左右,年处理小麦12.5万吨左右;日处理油菜籽250吨左右,年处理油菜籽6.25万吨左右。仅从粮油加工能力看基本能满足我市粮油产品的加工。这些粮油加工企业,是我市发展粮油产业化经营的基础。

(四)丰富的粮食购销网点。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我市粮食部门仓房设施遍布全市广大农村,粮食部门有一支具备一定科技文化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和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是实现粮油产业化经营的前沿阵地。能为产业化经营提供收购、销售和储存服务。

二、不利条件

(一)粮油加工业实力不强,精深加工差,无核心竞争力。2006年实际生产大米84866吨,折加工稻谷12万吨;生产小麦粉50136吨,折加工小麦8.4万吨;生产菜籽油2200吨,折加工油菜籽约7000吨。但所加工的大米、小麦粉、菜籽油基本都属于初级产品,基本无精深加工,大量产品无品牌价值,没有形成拳头产品,无核心竞争力。其加工的原料来源,大部分属企业自主购进,大都没有和农民签订购销合同,没有实现“订单收购”,更没有实现“二次返利”、“二次结算”,因而,我市农户没有得到粮油加工环节的利润,这些加工企业对我市粮油的生产也没有起到带动作用,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

(二)龙头企业没有起到带头作用,农民没有从中得到实惠。2006年末省局核批我市粮食龙头企业5家,分别是**昌大米业有限公司、**城关省粮食储备库丹阳精米厂、**眉山星星米业有限公司、**仁寿碧海粮业有限公司和**科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5家龙头企业设计生产能力16万吨(大米、小麦粉),2006年实际生产大米、小麦粉近5.4万吨,仅占设计生产能力的34%。部分龙头企业同农民签订了粮食“订单合同”,但基本都属于松散型的合同,合同履约率不高,农民基本是按市场价自由出卖自产的粮食。油菜籽全市没有实现“订单收购”,属市场自由买卖。由于粮油加工业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效益,单纯的粮食初级加工使企业不能获取多少利润(有的企业仅仅只能赚取加工费),有的出现亏损。据调查个别企业已准备转行,而不再涉足粮食加工。我市的广大农民由于缺乏“龙头”带动和必要的服务载体,生产技术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增产增收缓慢。

(三)对粮油产业化经营的认识还不高。制约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农民分散经营,成本高而效率低,对市场变化反映迟钝。要改变农业落后面貌,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能够使千家万户的家庭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对接,在市场的引导下科学配置农业生产要素,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能

够有机调动各生产要素的潜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抛荒,农业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能够让农民获取规模效益并分享到加工、销售领域的利润,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奠定农村繁荣稳定的基础。而粮油产业化在农业产业化中占有绝对的权重,决定了粮油产业化在“三农”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要搞好粮油产业化经营,首要的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只有认识提高了,思想统一了,才能有正确的方法和措施,才能真正迈开产业化经营的步伐,才能逐步实现我市的粮油产业化经营。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府调控力度,营造粮油产业化的环境。1998年以来,我省粮食部门提出并组织实施了以粮食产业化经营为核心内容的“川粮优化工程”,对全省及我市粮油产业化经营起到一定推动的作用,但总体讲收效不大。因此,个人认为我市粮油产业化经营尚属于发展初期,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粮油产业化在它的初始阶段,需要人们给予精心的培育和扶持,尤其需要各级政府为她的成长创造出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在推行产业化经营中,政府的职能不是去干预“龙头”企业的经营活动,而是发挥服务职能,在规划、指导、扶持、管理上多做工作。

规划,主要是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立足本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规划地方产业发展方向,使各地有一个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发挥地方优势,发展“名、优、特”产品,避免重复雷同。

指导,主要是传递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指导和协调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帮助改进生产和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扶持,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给予扶持推动。主要应从增加信贷和减轻税赋上给予扶持。尤其应增加对市场前景好,内部结构合理的龙头企业的信贷投放。

管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粮油产化经营的规范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政府应制订一些不同类型的粮油产业化经营组织的示范章程和合同文本,帮助粮油产业化经营组织加强内部管理,明确内部各方面的责权利。这样也可以减少权益纠纷,有利于纠纷的仲裁,从而促进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二)整合资源,构建粮油产业化经营平台。要实现我市粮油产业化经营,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粮油加工业,构建粮油产业化经营平台是关键。要实现我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首先应整合现有的粮油加工业资源,通过企业改组、改制、联合等多种方式实现粮油加工业向规模化、精细化的现代企业转变。其次要注重延伸产业链,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在注重粮油精加工,创造品牌价值的同时,应花大力气发展粮油深加工和粮食转化企业,开发营养健康的粮油食品,延长产业链。我市既是粮食主产区,又是红薯主产地,应大力发展马铃薯、红薯在内的食品加工业,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构建一批既有粮油初级加工又有粮油精深加工和粮油转化企业的企业集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市粮油产业化创建基础平台。

(三)加快粮食部门职能转变,舞起粮油产业化的龙头。97年从乐山划出成立眉山市后,仅有的几家国有粮油工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都相继转让或倒闭。近年来,由于粮食部门改革滞后,职能转换步子缓慢,与当前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多元化的形势不相适应,大批职工下岗,企业处于歇业半歇业状态,基础设施大量闲置,技术、人才浪费严重。当前,我市国有粮食企业绝大部分国有资产属粮食部门管理和使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有权对这些国有资产进行合理的处置,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推进企业存量资产的优化重组,通过企业并购、产权转让、股权置换等方式,提高存量资产的运营质量和效益。要鼓励国有粮食企业与民营和个体企业产权的相互参与,通过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发展多元化的混合所以制经济,实现股份联合。要在全市粮食系统开展打一场“整合资源、盘活资产、转变职能”的攻坚战的活动,鼓励和支持粮食企业大胆创新,大胆尝试。我们应以非常之策、非常之为、非常之力,尽快将粮食部门的企业改造或创建成为粮油产业化的“排头兵”,千方百计舞起粮油产业化的“龙头”,重振粮食企业雄风,使其与农民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联合体,服务农业生产,带动农户闯市场,在服务农业中壮大自己,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实现新的飞跃。

(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构建粮油产业化经营机制。粮油产业化必须坚持市场化,必须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一是在确立主导产业上要面向市场,粮油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其联系市场与农户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善于捕捉市场信息,敏锐观察市场动向,市场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在市场的引导下,准确及时地带动农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二是创办和改造“龙头”企业要引入市场机制,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必须建立和完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不能重蹈旧体制的覆辙。三是粮油产业化经营应以公司加农户为主要模式。在“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中,构建公司企业和参与农户认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始终是粮油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的基础。从理论上说,合理的尺度是各环节参与 主体都得到产业投入的平均利润率,粮油产业化经营采取多种利益联结方式,体现着龙头企业与参与 农户之间不同程度的共同利益关系。参与农户分享到一部分加工、销售利润,是以公司与农户相互需要为基础的共同利益必然。粮油产业化经营的利润是多元参与主体共同创造的,不能看成龙头企业独家的利润,因而“风险应当共担,利益应当共享”,这是正确理解和把握龙头企业与参与农户的相互关系,正确理解和把握粮油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四是农户投入到“龙头”企业的土地、房产、农机、劳务、资金等都要折股分红。五是龙头企业要成立有农户代表参加的董事会、监事会,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公司章程,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粮油产业化经营,虽不是发展粮食经济壮大粮食企业的唯一途径,但它确不失为是转变粮食工作职能,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开创粮食工作新局面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的一条好路子。粮油产业化的目标在于引导农民群众走集约经营道路,发展生产力,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粮油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农民群众,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切实保障让农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要按照示范、引导、启发、教育的工作方针,坚持典型引路,逐步推进。只要我们把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周密组织、正确引导、精细工作、大胆创新,坚定不移地带领农民走“产业化”道路,就一定能实现我市国有粮食企业的新突破,实现我市粮油产业化经营健康快速的发展,实现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下载对通渭草畜产业化经营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通渭草畜产业化经营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关于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胡贵松〔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市近几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状况、特点及存在问题的简述,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

    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根本是要把农民与市场连接起来,使丰富的农业资源通过加工、流通、增值,从而解决农产品加工转化和产品销路的问题,实现千家万......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5篇模版)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摘要]农业产业化经营融发展与改革于一体,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探究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流通的思考[5篇]

    整合区域资源,统筹产业发展——关于xx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建设的思考1引言当前,随着中央和省市区各级惠农和农业产业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实,我镇农业与农村经济......

    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推荐五篇)

    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近年来,耀州区农业按照“稳粮、优......

    农业产业化经营

    如何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搞好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产品需求、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提出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

    浅谈农业产业化经营(范文)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农产品经营方式,而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则使这种经营方式得以广袖长舞,舞得龙头企业崛起,合作组织壮大,活跃了农村经济,惠及到万千农户。到今天,面......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经营 浏览次数:112 发布时间:2012-12-21 湖南省乡镇企业局 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夯实农业基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村经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