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畜牧业养殖模式与标准化养殖模式的利弊分析(最终版)
传统畜牧业养殖模式与标准化养殖模式的利弊分析
黄丽萍李仲佰
(贵州省盘县种畜场贵州省盘县农业局)
摘要我国畜牧业正处在传统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转变的关键时期。目前政府为了推进标准化养殖的发展,投入了大力的人力物力,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仔细分析他们之间的利弊,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资金效益及政策效应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传统养殖模式标准化养殖模式利弊分析
1.传统畜牧业养殖模式的利弊分析
1.1传统畜牧养殖业模式的不利方面
1.1.1养殖业发展水平与现代化发展不适应
目前养殖业仍然是小规模大群体式的,大规模专业化较少,这就决定了这种小作坊式的畜牧业规模小,设备简陋,不需购置复杂、先进的设备就能生产,这也是畜牧业本身本质决定的。
1.1.2养殖业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低
由于在农村、小农意识浓,农民仍处于温饱水平,想靠养殖业达到小康水平,资金缺乏,没有能力购买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而在大城市和城乡结合部,其思想认识都较农村农民先进,他们以盈利为推动力,具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所以发展快,容易占领市场。
1.1.3缺乏总体规划
由于规模小,还未将总体发展规划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人们的思想中还缺乏整体规划意识。
1.1.4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养殖业的大起大落
由于粗放生产,各种资源转化率低,现代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力差。从狭义上讲畜牧业现代化就是养殖业机械化,即在饲养管理上的机械化,从畜禽进入舍内,包括自动供(喂)料,自动饮水,定时光照,自动刮粪,消毒直到出栏淘汰时的操作过程;广义上严格地讲是高度的集约化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操作过程全面机械化和自动化,包括与养殖有关的种畜禽生产,畜禽的饲养及出栏淘汰屠宰加工和粪便的清理烘干等相关行业的机械化操作过程均采用电脑控制进行的,使之按规定程序自动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称为畜牧业现代化。现代化畜牧业可以大大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1.2、传统畜牧养殖模式的优势方面
1.2.1农村生物资源充分利用
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各种精粗和青绿饲料。这是机械化饲养绝对做不到的,尤其传统养猪、养牛。
1.2.2可以提供很多就业机会
传统饲养可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否则如此众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大中城市,对社会将形成难以承受的压力。传统饲养业更能承受市场波动所带来的冲击,船小好掉头,当猪肉价格下跌,农户就可以少养或不养而改为养牛或养鸡,但是如果一万头场少养一些就要亏本,同时房屋及设备的折旧、维修、工人的工资仍要支出,处境就会相当困难。
2、标准化养殖模式的利弊分析
2.1、当前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的现状
我国畜牧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畜产品匮乏、限量供应的局面已得到根本转变,肉类、禽蛋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畜禽个体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通过大力推广优良品种、配合饲料、饲养管理、青贮氨化等技术,传统的畜牧业养殖方式被现代科学技术所改造。“一勺泔水一把糠,一头猪养一年”已成为历史。养殖者通过应用科学技术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科学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养殖者所认识、所接受、所掌握。畜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畜牧业增长方式需要加快转变,质量、效益是关键,这就对畜牧业科技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发展畜牧业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从源头上解决“放心肉”问题,二是有效抵御畜禽疫病,三是解决畜禽粪便造成的面源污染。有效破解上述三大难题,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规模化养殖场不仅仅是一个组织生产形式,它不能靠数量的扩张,而是要成为科技成果应用的基地。无论是技术推广机构,还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都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农户进行培训、指导,把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依靠科技提升规模化养殖场的生产水平。
2.2、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的优势
2.2.1实现畜禽品种资源多样性
根据不同区域市场,在不同规模化养殖场养育不同的畜禽品种,如追求 “长得快、产量高”,或瘦肉率高,或抗病力强,或风味浓郁等。
2.2.2改善环境污染问题
畜牧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排泄物,即畜禽粪便;二是废弃物,主要是病死畜禽。通过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常能妥善处理畜禽排
泄物及病死动物的处理问题,杜绝随意排放、到处乱扔,改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
2.2.3食品安全有保障
畜产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药物残留与病原污染两方面。通过规模化养殖场的标准化建设,强制要求用药规范、含药饲料使用规范、防疫技术规范等,最大限度地避免药物残留、细菌等的病原污染。
2.3、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应当防止出现的问题
2.3.1场选址方面
如果在规模化养殖场的选址、圈舍建造、废弃物处理、人流物流等方面缺乏科学的设计和管理,小区随时会成为疾病疫源地,所带来的损失、危害更大。如,部分地区的规模化养殖场有的建在主干道两旁或离庭院很近,有的离人饮用水源不远,有的圈舍间距太近,有的没有消毒设施,有的粪便到处堆积等等,这些都会成为疫病流行的隐患。规模化养殖场的最终功能是为社会提供畜产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愈发关心自我的生存状况,“民以食为天”,食物是公众最为关心的。二恶英事件、瘦肉精事件、禽流感、药物残留等有关话题,使畜产品的消费蒙上了一层阴影。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就是从生产源头开始,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入手,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技术法规,把技术标准融化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合理用药,不滥用药物,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的畜产品。
2.3.2规划布局方面
规模化小区规划、布局不合理,建区随意性大。
①选择不当。有些把小区建设在紧靠主要交通干道两侧,人流、车流、物流多,噪音大,影响畜禽生产,增加了疫病传播机会;有些为了方便生活,选址离居民点很近,交叉污染严重;有些因集中调地困难,允许养殖户把场建在责任田里;有些因陋就简,不加改造地把小区建在低洼湿地,不利排水,疫病多发;还有些小区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化工厂、水泥厂等厂矿附近,使小区空气和水流受到严重污染,后患无穷。
②小区布局零乱。小区未请专家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建场规模大小不一,建场方向不一,有东向,有西向,有高有矮,五花八门。
③区内饲养畜禽品种混杂。同一小区内饲养畜种杂乱,猪、鸡、牛、羊什么场都有,有的甚至一场多畜。
④小区内各场建设步调不一。由于大多数小区是以农户为投资主体,因受资金或其它条件限制,有些户已投入生产,有些户才开始土建,战线拉得过长,给统一防病和统一销售畜产品带来不便,对生产经营十分不利。
2.3.3建筑物与动物福利方面
养殖场内部建设不合理。大多数养殖户都是“以场为家”,生活区与生产区紧紧相连,有的甚至连围墙也不砌,生活、生产混为一体;畜舍之间间距过小,畜舍过于低矮,窗户少而小,采光通风不良。养殖场大门口未设消毒池,生产区门口未设消毒间。
2.3.4生产制度建设方面
①养殖小区防疫制度不健全。小区内防疫消毒没有制度化。畜舍内外环境没有进行定期消毒。各养殖户的免疫程序千差万别,有的养殖户以为免疫接种多多益善,本地没有的疫病也搞防疫注射。相反有的饲养户图省事,该
防的病不防,还有的购买低价劣质疫苗或采用不恰当方法接种。结果起不到免疫作用,甚至造成疫情扩散。
②养殖小区组织管理不规范。一是村里无专人负责协调小区内公共基础设施问题,比如水、电、路三通问题;二是小区内没有自己统一组织,引种、供料、防疫、销售互不联系,各讨方便,导致生产秩序混乱,综合效益不高;三是小区无章无制,形象欠佳。由于组织管理不到位,小区内部没有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消毒设施欠缺,畜禽粪便乱堆,病死畜禽乱扔,购销者随便出入。
第二篇:蛋鸡养殖模式
我国蛋鸡业的快速发展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方式仍然是蛋鸡生产的主体模式,95%以上鲜蛋由他们生产。二是设施设备简陋,投资不足。三是疾病防控能力差、疾病困扰是养鸡的最大风险。四是生产具有明显的波动周期,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养殖户十分不理智。这种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已经难以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更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况且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大规模、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蛋品加工企业,这与我们人口众多、市场巨大的国情很不匹配。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生产者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是我国发展畜牧业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蛋鸡养殖过程中不断地去摸索和调整养殖模式,使蛋鸡业得以健康稳定发展。
究竟什么样的养殖模式才能促进当前蛋鸡业的产业化发展?记者对现行的一些蛋鸡养殖模式进行了调查。
社会分工、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
据石家庄华牧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赵来兵董事长介绍,该公司通过二十多年的积极探索,践行了一种“社会分工、分段饲养”的养殖新模式。他说,这种模式在华牧被细化为:“适度规模、分散饲养、全进全出、集中孵化、统一销售”。其中,“适度规模”是指鸡场的布局和鸡群的饲养量和饲养密度要按照科学规律,只能养10万只鸡的村庄不要养100万只,每个养鸡场根据自己的实际饲养能力进行饲养;“分散饲养”是指每个养殖场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符合生物安全的要求,保证一家出现疫病不会影响另一家;“全进全出”是指把育雏、育成和产蛋阶段分开饲养、分散饲养,每个场只养一批鸡,同日龄进鸡,同日龄淘汰;“集中孵化”是指各个场生产的种蛋集中到一个场专门搞孵化,孵化场和种鸡场不能在一起,两者的相互污染、相互影响也很严重;“统一销售”是指统一销售一个品牌,将品牌做大做强。我国鸡蛋消费和国外的差别重点就在于品牌的差别,缺乏自己的知名品牌。华牧现在全力推出了自己的品牌鸡蛋“华牧安全蛋”,是河北省名牌产品,也是国家级绿色产品。华牧按照这样的生产模式进行运作,很好地解决了疫病问题和品牌问题。如果这种新的模式能够广泛建立起来,那么就可以通过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组织牵头,开创“龙头建协会,协会带农户”的紧密型的新兴产业化模式,进行标准化的生产,统一供料,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回收,统一销售,这样一定能够给养禽业带来新的生机,也会促进养禽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如何推进“社会分工、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的新饲养模式的问题,赵来兵董事长指出,它的关键环节就是建立专业的育雏育成后备场。但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广大农村养鸡户缺乏资金建设新场和改造旧场,更不可能投巨资将后备鸡与产蛋鸡分开建场。所以迫切需要实行社会化分工,由各地政府规划、引导和扶持建设一批后备鸡场。产蛋前,由后备场饲养,产蛋后由农户饲养。后备场挣育雏育成阶段的钱,农户挣产蛋阶段的钱。有条件的农户可以自己投资建立自己的配套后备场。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可以先扶持建育雏场,待条件成熟时,再建育成场。后备场建多少,由市场调节。
赵来兵董事长以5万只育雏、育成场为例,对投资情况进行了预算。
育雏舍5栋:47×7×5=1645平方米,投资1645×140=23万元;育成舍5栋:10.5×70×5=3675平米,投资1650×130=47.8万元;育雏取暖设施费:1平方米40元,计6.6万元;办公生活区250平方米,1平方米300元,计6万元;育雏笼:每只鸡4.5元,共计25万元;育成笼:每只鸡4.5元,共计22.5万元;路、水、电及其他费用1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合计约141万元;流动资金约70万元。
以上合计:141+70=213万元。
收益分析:以现市场算每只获利3.5元,每批100天左右收益16.6万元,每年根据市场育4~5批,年收益60~80万元,3~4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
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模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仍是一家一户分散饲养,饲养技术、管理方式、鸡舍、设备等都相对落后,尤其是鸡舍条件十分简陋,夏不避暑,冬不保温。长此以往,鸡只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其抵抗力降低,极易感染疾病,一旦染病常常无力或不能及时诊治,导致养鸡效益下降,同时由于细菌超标、药物残留造成鸡蛋品质下降,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重视食品安全、提升蛋品质量成为当务之急,而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难以保证产品质量,这就要求我们今后养鸡必须要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道路。
大连韩伟集团董事长韩伟认为,今后的蛋鸡业发展要鼓励和支持发展大中型现代化、规模化养殖。他说,我国蛋鸡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鸡蛋市场已经进入相对过剩的时期,小生产与大市场需求的矛盾日益表现出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日益关注鸡蛋的新鲜度、药物残留、沙门氏菌污染等质量问题,优质的营养功能蛋和品牌鸡蛋也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鸡蛋中的药残和微生物指标要求越来越高,而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难以保证产品质量。今后我国蛋鸡业的发展模式,不但要继续发展适度规模饲养农户,还要重视发展大中型现代化养鸡场。只有建立规模化蛋鸡饲养企业,才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控制和品牌的树立,提高产品竞争力。
发展规模化养鸡到底有什么好处?针对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养殖户,听听他们的切身体会。
黑龙江省双城市的养鸡大户温长果20多年前就开始养鸡,存栏量从起初的二三百只一直到现在的13500只,也算是具有了一定规模。他说,从一开始养鸡到现在经历过蛋鸡行业的风风雨雨,回头看来,比开始养鸡时的小规模好处有很多。现在规模大了,用的料都是厂家直接提供的,不用经过经销商这一环节,可以节约一部分成本。鸡蛋都是直接交到运货商手里,他们再直接向外运,不用经过小商贩,每斤鸡蛋可以高出5分钱。把这两部分综合起来作为养殖场人工费用,很大的节约了养殖成本。他还说,将来还会考虑养鸡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到那时候就不会整天靠市场养鸡了,可以抽出大量时间对市场行情进行分析,就可以自己掌控市场了。
河北邢台的养鸡户张会敏对记者说,他现在养了5000只鸡,已经养了18年了,随着市场的变化,不会原地不动,将来也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到那时候,就会对市场价格的波动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了,不像现在都得靠市场行情养鸡。而且,走上规模化道路了,对防疫灭病都会有一定好处,可以使养鸡的用药费用降低,也就会节约很大的养殖成本。
“公司+农户(农场)”的养殖模式
小规模养殖户身单力薄,难以抵御市场价格波动和疾病等因素带来的风险,依托大公司也许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青岛九联集团的一位负责人说,九联集团是在村办蛋鸡养殖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94年完成了由蛋鸡养殖向肉鸡养殖的转换,便实施了“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把养殖户的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随后又逐步把“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向“公司+农场”的先进养殖模式过度。实现了由现代化、规模化的集中统一养殖代替了过去条件差、技术低、规模小且分散的人工养殖,彻底解决了药残控制和疫情控制问题。又经过近两年的不断探索,决定借鉴发达国家做法,在“公司+农场”的基础上创造了“合作联社”的生产组织模式,采用股份制的形式,使普通农民成为股民,高素质的农民可成为养殖工厂的产业工人,将公司与农户通过参股的方式,紧紧地连接在一起,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和农户的生产风险、市场风险,增加广大农户的收入,实现了互惠双赢的目标。蛋鸡养殖也可以采用这条思路,把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户联合起来,也许能够改变蛋鸡养殖业的现状。
赵来兵董事长介绍说,早在1998年他们就发起成立了由养殖户、种鸡场、饲料厂及相关产业的厂家组成养鸡协会。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搞好“五送”(送鸡、送料、送药、送技术、送信息)系列服务,落实好“三率”(雏鸡10日龄成活率、公母鸡鉴别率、马立克保护率均达到100%),搞好“24小时服务热线”,设立“流动化验室”和“专家门诊”。华牧公司开发华牧安全蛋生产配套技术,制定标准,对基地农户实行统一供应苗鸡、统一供应饲料、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销售,实现了严格的标准化生产。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养殖基地已经扩大到了石家庄、邢台、邯郸等8个地市的30多个县,有1200个农户进行华牧安全蛋的标准化生产,公司按照合同以每市斤高于普通鸡蛋0.5元的价格回收,统一销售。同时,为提高广大农户素质,还经常举办培训班,或由龙头企业派人直接培训农户,通过不间断的培训,可以保证会员应用到最先进的养殖技术,“合作组织+农户”的养殖模式
由养鸡户自愿参加,实行自我服务的有一定分工的联合养鸡组织。除了养鸡户之外,有专职或兼职人员分别从事饲料加工、鸡蛋运输、购销、信息和技术服务,形成了上下结合、互为补充的养鸡配套服务体系,内联养鸡户,外联市场。这种养殖模式目前也很普遍,这种模式到底有哪些好处?记者对有关人士进行了采访。
天津蓟县邦民养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贵说,从1998年开始尝试办合作社到如今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10年间,见证了养鸡合作社从起步到发展到今天壮大的局面。创办合作社以来,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提供了一条既有保障又可行的路,他充分利用了农民家庭养鸡节约成本的特点,把分散养鸡与合作社统一管理模式成功地结合起来。合作社统一提供鸡雏、饲料、鸡药,负责鸡病防治。市场价格高时,按照市场走,低迷的时候,合作社统一收购。杨贵说,一家一户的养殖,农民遇到有很多难题,他们不懂技术,合作社负责直接把技术送到家。社员想养鸡,接入鸡雏需提前一个月预定,如何育雏、如何饲养,合作社都来教。合作社的好处还在于鸡饲料供给。老百姓在市场上买饲料经常买到假的,或者不适应这一品种的鸡,我们专门找有信誉的厂家。
河南内黄县土康养鸡专业合作社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合作社自成立以来每个月都举办技术培训班,邀请上海、河北等科研机构的专家授课,围绕蛋鸡饲养管理技术、饲料营养与保健、疫病防治等内容,免费培训合作社社员,使大家的蛋鸡饲养管理水平和疫病防治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他们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带领社员闯市场、跑销路,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在运作过程中,他们对全体社员实行“统一组织技术培训、统一供应疫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组织销售”的方法。说起合作社统一组织鲜蛋销售,合作社的社员喜不自禁,他们算了一笔账:提供给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的鲜鸡蛋,比养鸡户单独销售,每斤要高出1毛钱,如果每天销售2500公斤,社员就增加收入250元。
在这里,记者只对几种养殖模式进行了说明,通过调查,现行的蛋鸡养殖模式还有很多很多,如:地下和半地下养鸡模式、生态养鸡模式、将蛋鸡养殖与林果种植相对接、几个农户合股建标准化养鸡场等模式,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总之,无论我们采取哪种模式,都应该以改变传统的、千家万户、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方式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蛋鸡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需要,取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
第三篇:畜牧业的高效立体养殖模式点评
近年来,湖北省鄂州市以畜牧强市建设为目标,不断加大畜牧业投入力度,通过实施优质三元猪工程、种草养畜工程和科技进村入户工程,促进了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及市场化方向发展。2008年,全市生猪出栏100.2万头,家禽出笼1201.5万只,肉类总产量 8.15万吨,禽蛋产量4.23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6.3亿元,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22.6%。在新的历史时期,鄂州市畜牧业要得到快速发展,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大力建设生态畜牧业,走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路子,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
建立生态畜牧养殖板块的有利条件
资源优势鄂州市是城乡结合型城市,全市耕地面积达63.4万亩、山林51.7万亩、水面65.1万亩,净化缓冲畜禽粪便污染的能力很强,生态畜牧业具有宽广的发展平台。从土地方面看,鄂州市农作物以水稻、小麦、蔬菜、果树为主,综合复种指数大,需要大量的有机肥。据测算,全市耕地、林地每年需要有机肥500万吨~800万吨,是目前鄂州市畜禽粪便产量的12倍~20倍。从水面资源看,鄂州市拥有梁子湖、花马湖、五四湖、四海湖等多个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湖泊,且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水质标准,高标准的精养鱼池面积就达20多万亩,按照“猪-沼-渔”配套模式,全市水面可消化畜禽粪便达200万吨 ~300万吨,相当于解决600万头~1000万头生猪的排污问题,是目前鄂州市生猪养殖量的6倍~10倍。
科技优势多年以来,鄂州市已同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该校动物科学学院的动物遗传育种、动物传染病等专业是我国的优势专业,有熊远著、陈焕春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学科带头人,国家动物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就设在华中农业大学。同时,通过十几年的发展,鄂州市已建立了健全的动物防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网络,涌现了一批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型人才,在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高楼养猪、沼气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区位优势鄂州市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近郊,信息畅通,交通发达,北与东北、华北饲料基地联姻,南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城市互动,战略空间很大。
特别是鄂州市被列入武汉“8+1”城市经济圈后,随着武汉两型社会示范区的建设,将获得省委、省政府更大的政策支持。
产业优势一是种源丰富。鄂州市拥有湖北省原种猪场、大丰猪场等一批高规格的种猪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可以向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供种,而且可以对鄂州市生猪杂交改良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持,加速畜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进程。二是随着鄂州市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一批高效立体种养模式在一些地方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涌现了一批畜牧科技示范户。三是沼气池建设日益普及。近年来,市政府把沼气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十大工程之一,加大了资金投入,在广大农村大面积推广沼气池建设,为畜禽养殖场(户)排污系统的改造与建设创造了条件。
鄂州市建设生态畜牧板块的基本设想
建立106国道和长港沿线100万头生猪生态养殖板块在抓紧做好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园项目落户的同时,在杨叶、太和新建2个万头父母代种猪场,使万头以上规模的种猪场达到6个,全市年产祖代种猪3万头,父母代种猪7万头;在杨叶、燕矶、新庙、段店、葛店沿106国道的40个村建立“猪-沼-菜(果)”养殖示范片,发展生猪养殖小区5个、万头猪场8个、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达200个,配套建设沼气池3.5万立方米,改良菜地(果园)5万亩,年出栏优质三元猪40万头;以“百里长港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在蒲团、杜山、长农、东沟、沼山、太和沿樊李路周边的50个村建立“猪-沼-鱼”养殖示范片,发展生猪养殖小区6个、万头猪场10个、500头以上专业养殖大户300个、配套建设沼气池5.5万立方米,套养水面5万亩,优质三元猪出栏量达到60万头;依托大丰牧业引进1家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使其达到年屠宰加工200万头生猪的生产能力,形成供种、养殖、屠宰、加工、冷藏、销售一条龙,使全市生猪生产突破200万头,实现产值30亿元。
建立“四湖地区”3000万只优质水禽标准化养殖板块依托水面资源丰富的优势,按照鸭-鱼混养的生产模式发展水禽生产。在鄂州市建设1家常年存栏种鸭10万套规
模的父母代种鸭场和10个年出孵雏禽400万只以上规模的孵化厂;在涂镇、太和、沼山、东沟等沿湖乡镇的20个村高标准培植年出笼10万只以上规模的肉鸭养殖大户200个,配套养殖水面5万亩,形成年出笼优质肉鸭2000万只以上规模的优质肉鸭养殖示范板块;在花马湖、五四湖、四海湖、三山湖区域培植300户~500户水禽养殖大户,发展蛋鸭200万只、肉鸭800万只,配套养殖水面5万亩;引进1家年屠宰家禽3000万只规模的禽类屠宰加工厂,带动全市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使全市年肉禽出笼量达 3000万只,禽蛋产量5.8万吨,实现产值12.6亿元。
建立长江沿岸及江新洲6万头只优质牛羊标准养殖板块重点开发长江沿岸和江新洲等优质林地5万亩,根据“林-草-畜”养殖模式,在树林之间种植优质牧草,引进发达国家肉牛养殖理念,按照“分区轮收、分群饲养、集中补料、短期育肥”的方式进行牛羊养殖,建立1个牛羊人工授精站,逐步改良牛羊品种,增加机械投入,提高优质牛羊的出栏率,达到年出栏优质肉牛3万头、肉羊3万只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2亿元。
建设生态畜牧养殖板块的主要措施
狠抓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力度一是突出重点,强化投入。要根据“两个优先”(优先补贴标准化生产、优先补贴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加大梁子湖沿线水禽养殖场地道路、电力、栏舍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生猪养殖板块标准化生产模式的政策补贴。对于规模大的养殖户,要做到“三免”,即免费技术培训、免费场房设计、免费提供防疫,做到设计一个、监管一个,达标一个、补贴一个。对于水禽养殖示范场户,要按照政府建设、低价招租的办法进行实施,用最大的诚意、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服务,吸引私人业主投资肉鸭养殖业。二是因地制宜、连片开发。在规范标准化生产的同时,要根据生产规模的不同,建设不同类型的沼气池(大型沼气、联户沼气和普通沼气),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能量的综合利用。三是大力推行“联户联保、多户一保”的信贷模式,积极培植大型金融担保公司,减化信贷手续,扩大信贷范围,增加信贷额度,为广大畜禽养殖户提供充足的资金支
持。打破常规,将农村沼气工程、农村改水改厕工程等相关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把政策用足,把亮点办亮,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资源。
狠抓品种改良,优化生产结构一是建设种源大市。加大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园种猪场的建设力度,加快杨叶白沙、太和柯畈两个万头父母代种猪场的规划论证工作,按照“三群两室”的建设要求,在梁子湖区高标准建设一个10万套父母代种鸭场和10个标准化的孵化场,逐步形成生猪、肉鸭、蛋鸡的良种繁育体系,力争达到年产各类种猪10万头、优质鸭苗3000万羽、鸡苗1000万只的生产能力。二是在全市范围内配套建设20个生猪人工授精站和1个牛羊人工授精站,负责对各生猪养殖小区、各乡镇中小型专业养殖大户、沿江牛羊养殖场(户)提供配种服务,年提供生猪精液40万头份、牛精液10万头份、羊精液5万头份,解决8万头母猪、3万头母牛、1万只母羊的配种任务,使规模化养殖场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母猪养殖专业大户和母猪养殖合作社,根据“订单”方式向“150”模式猪舍、零排放猪舍提供优良、充足的子猪,形成种猪、子猪培育和商品猪养殖的相对分离,实现生猪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狠抓技术推广,提高科技含量一是依托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的技术人才资源,以鄂州大学、市农广校、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等教学阵地,开展养殖业主、动物防检员、畜牧服务中心主任等多项专题培训,加大对人工拾粪工艺技术、高效养殖模式配套技术、标准化畜禽栏舍建设技术、程序化免疫技术、环境治理技术等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新品种的推广和普及,通过3年~5年时间使全市规模化养殖私营业主达到畜牧兽医中专以上水平。二是推行技术人员挂站连场责任制。每个畜禽养殖重点乡镇和养殖小区必须配备1名~2名专职技术人员,专门从事技术服务工作,及时解决生产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市畜牧兽医局要将饲料、畜产品检验和动物疫病监测资源进行整合,为专家诊断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及时制定《畜禽养殖小区技术规范》、《无公害食品技术操作规程》等相关配套技术资料,认真组织实施。
狠抓加工增项,培植精品名牌一是利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武汉“8+1”城市经济圈建设的机遇,达到年屠宰200万头生猪的生产能力,实现生猪屠宰、分割、包装、冷冻一条龙;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同山东聊城食品有限公司、武汉精武食品有限公司等家禽加工企业的沟通和联系,用最优惠的政策吸引他们到鄂州市投资兴业,在鄂州市建立一个年宰杀3000万只家禽的加工企业;三是依托武汉市高等院校密集的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成熟的畜禽加工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快技术攻关,力争在禽蛋加工方面实现突破,建立一个年加工鸭蛋2亿枚的禽蛋加工厂;四是积极鼓励畜禽养殖户参与流通,同大冶、武汉等周边市县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生产,发展期货贸易;五是培植精品名牌,加大对梁子湖及鄂州市畜禽产品的宣传和推介,加强标准化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
狠抓协会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一是依托养殖、经营大户,根据“相对集中、自愿组合”的原则建立畜禽养殖协会。建立章程、健全制度,实现“民主决策、集体议事、财务公开、管理透明”的工作机制,逐步走上“自我约束、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二是及时协助解决协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维护合作社的正当权益,充分发挥协会在解决纠纷、发展经济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三是大力推介“五统一分”(统一饲料、统一种苗、统一防疫、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分户饲养)的生产模式,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协会经营行为,壮大经济实力,提高协会带领农民闯市场的能力。
第四篇:浅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利弊
正视传统
放眼未来
——浅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利弊及影响
文山县第一中学
骆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能根据学生及时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由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得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大大缩短,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许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否定,呼吁运用现代教学模式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的确,新形式下的教学模式需要改革,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传统,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每一次变革,都将面临传统与现代的冲撞,并又在相互的融合中寻找新的途径,寻求新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认识传统并有效地利用,才能为时代的发展服务,因此,本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利弊,目的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扬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一句话,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很显然,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表现为学习成绩的高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首先他们自己大都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获得知识,或者说是在传统的教育熏陶中成长的。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熟悉了自己所教授的知识,习惯了自己教学的方法,甚至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不用对课堂教学进行过多的设计,凭着一支粉笔就可以轻松地上完自己的课。其次,教师的主体作用又因各地区、各学校、各教师之间的不同而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会形成事业心、责任心及教学效果的不同,而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学识品位、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也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这样,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都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教师对教材的处理,由于受国家考试制度的限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社会、学校都主要立足于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教师要干出成绩,就必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即系统地完成教科书及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并围绕高考考点对相关知识进行强化训练,以至许多教师以书本为中心,“填鸭式”地传授知识,为高考而教。第四,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单一,几十年来都是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只粉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容量的增大,知识的不断更新,也向传统的教学手段提出挑战。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首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而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致使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从而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思想。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甚至被迫学习,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其次,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预习——听讲——练习——复习,这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法,让学生成为了书的奴隶,不仅缺少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也难以升华所学知识,个性得不到张扬,以致我们培养了大批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者,却没有诺贝尔获奖者。第三,在现行考试制度下,许多学生只注重死板地读书,力争在考试中获得一个高分,往往忽视了对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许多学生高分低能。有的学生甚至只把自己的视野局限于学校和教科书,对世界的发展,社会的变革都缺乏必要的了解。
从上面的现象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利弊,其优点是明显的,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教学效率比较高,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则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本身。当然,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其中关键的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很显然,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这种模式担负不了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担,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势在必行。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任何现代的东西都离不开传统的积淀,要改变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落实: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它是教师立教的根基,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教育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反映一定社会与时代的特点和需要,因此,我们既要善于继承,更要不断更新,让每一位教师在头脑中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
第二,改变教师“角色”。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占据着教学的主体地位,这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显出不足,因而,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扮演的“角色”。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创设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及设备,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第三,改变学生“学法”。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必须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促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不仅会学,而且乐学。
第四,调整课程设置。我国传统中学课程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这种课程过分强调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唯一性,忽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创造力的培养,知识内容比较陈旧,脱离学生与社会现实需要。因此,我们要通过课程内容的变化来促进课堂教学的丰富化,加强课程与社会发展和科技新成就的联系,体现时代感。
第五,改革评价制度。传统教学往往把考试成绩作为对教师、对学生的终极性评价,在这种“应试教育”的评价制度下,教师只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对社会的发展变化缺乏敏感,对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素质很少关心。而学生也为了追求高分,疲惫地跋涉于书山题海之中,放弃兴趣爱好,压抑个性思想,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有改革评价制度,才能让老师和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素质教育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在教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在呼吁运用现代教学模式培养新人的同时,也要学会辨证地处理问题,只有明白传统教学模式的利弊之所在,才能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现代教育服务。所以,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格、健康的心理素质与体魄,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总之,未来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需要我们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我们如果把握好传统教学模式的合理内核,并把它很好地应用到现代教学模式中,那我们就有可能找到了教育发展的新起点。
第五篇:净水渔业养殖模式推广
净水渔业养殖模式推广
李爱珍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水产养殖的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模式引起的自身污染。许多单位和个人为了挖潜能、提高产量,片面的追求高密度、高产量,导致在养殖方式上势必要提高投饲量和换水量,而残饵、粪便的增加使池塘负荷量加大,提高了日换水量,池塘中富营养化水的排放,明显污染了水质环境。水环境的污染使得有毒物质富集在水产品中,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大力推广渔业健康养殖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健康养殖;净水渔业;推广;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
1、我国的渔业现状
渔业是大农业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农业、林业和畜牧业一样,是改善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因此受到我国政府的一贯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品产量持续增长,进出口贸易增势强劲。2007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000万吨以上,连续十六年位居世界首位。当前,渔业在我国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渔业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品,而且对改善人民膳食结构,增强人民体质发挥着重要作用。鱼类除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外,还富含EPA(二十五碳五烯酸)、DHA(二十六碳六烯酸)和生物活性物质,它为人类大脑发育、智力开发,提高人体免疫机能、防病能力和健康素质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营养源。水产品还是化工业产品和医药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渔业的发展还可带动储藏、加工、运输、销售、渔用饲料等一批产前产后相关行业的发展。很多几乎无法利用的滩涂、盐碱地和低洼易涝地也可以挖塘养鱼,这对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品种的结构调整,养殖模式的改变,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2006年的“多宝鱼”事件凸显了这一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和水产高密度养殖规模的扩大,严重地破坏了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导致渔业水质恶化;同时由于水产苗种种质退化、养殖密度较大等因素导致水产病害频繁发生,一方面养殖水生动物体内携带有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对食用者的健康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养殖者为了防病治病,大量使用渔药、滥用药,渔药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在鱼体内积聚,残留量增大,危害人体健康。第二、水产品的集约化养殖,带动了饲料业的迅猛发展,但部分饲料生产者为片面追求利润,违规在饲料中添加对人体有害物质,诸如抗生素、激素类等药物,这些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第三、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许多有害物质(来自环境污染、渔药和饲料)在养殖水域中残留与聚集,其危害可持续多年。所有这些都将影响到水产品质量安全,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一旦出现重大疫情或水产品食用安全问题,将会给人民生命和健康造成危害,使水产品流通受阻,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造成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受损。
2、渔业健康养殖理念的提出和演变
1972年,联合国有关会议上提出了“水产品健康养殖与生态养殖”的概念,这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健康养殖”理念的前身。当时在中国,长期存在“吃鱼难”,养殖技术水平不高,产量较低,在政策上鼓励增加产量,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水产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还未被重视,水产品质量对人类健康影响的认识还不到位;养殖动物健康问题不突出,健康养殖认识不充分。当时在国际上,对水产健康养殖的认识水平也很低。20世纪80年代,海水养殖业较发达的日本因受到养殖环境和养殖病害问题的困扰,开始重视并加强了健康养殖方面的研究,特别是网箱养殖的残饵、粪便等堆积物的处理方法,特定区域(海湾)内的养殖容量及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等等。20世纪90年代初,在亚太水产养殖网组织(NACA)的推动下,以“主要水产养殖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为中心内容的渔业养殖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上了日程,推动了亚太地区渔业健康养殖理论的研究和推广。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养殖对虾病毒性疾病暴发,养虾业受到重创,人们开始重视水产健康养殖理论的研究和应用。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9次大会通过《负责任渔业行为准则》,明确规定了“负责任水产养殖”的内容:对国家管辖内发展水产养殖、涉及环境水生生态系统的水产养殖、利用生物遗传资源、基层水产生产行为与产品质量等负责。大体上体现了水产健康养殖的基本框架要求。近年来,水产健康养殖理念已被人们全面接受。因为: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容量扩大、养殖效益下降、病害频发、养殖水质下降、外来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水域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水产健康养殖已在全国推开。渔业健康养殖理论的提出、发展、完善和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有教训,非常深刻;有经验,推动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健康需求的提高以及养殖生产实践的深入,健康养殖理论的内涵和外延还将不断充实和发展。
3、现代健康养殖模式
(1)现代水产养殖业采取“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以保持水体的生态平衡。从生态系统看,现代水产养殖业属于“种养结合”的生产新工艺。采取:“强化分解者,促进生产者,改革消费者”的原则,以保持三者之间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平衡。利用微生态制剂,使水体和底泥中的有益微生物数量大大增加,将大量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栽培和保护水生植物维管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盐转化为绿色植物。
坚持“以渔净水、以鱼保水”观念,发展“名、特、优”养殖,实施混养、稀养、轮养。因此,现代水产养殖工艺,就是按生态系统原理,打破传统养殖工艺的生态系统存在的“瓶颈效应”。使消费者、分解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平衡。
(2)现代水产养殖业采取“以渔净水,以鱼保水”技术,不仅不污染环境,而且可以净化水环境。① “以渔净水”——发展生态渔业,可以净化水环境,采用生物修复技术,推广网围生态养蟹技术、池塘生态养蟹技术,保护水环境。其核心就是水草的种植技术,净化水质。② “以鱼保水”——大水面,养了鱼可以保护水环境,大水面,不放养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以保护水草资源;而是增放养滤食性鱼类(鲢、鳙)、食腐屑食物链鱼类(细鳞鲴)小型肉食性鱼类(塘鳢鱼、黄颡鱼)、增殖螺蛳,以净化水质,保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净水渔业,可以净化水环境。在大水面,采取的增养殖技术,是以净化水环境为目标,以增殖水生植物为基础,以大批量获取优质水生动植物为手段的一项新技术。在小水体,采用种养结合方法,不仅净化水质,而且生产出无公害的优质水产品,对人类的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会有突出的贡献。4、推广净水渔业养殖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措施 可持续水产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种养结合”、“净水渔业”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在于养殖水环境保护和修复。限制我国渔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最重要的是削减污染源的排放,必须坚持内源与外源同时治理。发展净水渔业是治理内源污染的关键措施。必须继续加大生物修复的投入,国家与群众共同参与,修复水环境。因此,只有走净水渔业之路,我过的水产养殖业才会可持续性发展。而推广净水渔业养殖模式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在宏观上加以控制,微观上给予引导。控制有效养殖面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合理规划养殖面积及品种,建立渔业用药限制及养殖废水排放等水质标准,严格控制滥用渔药现象,加强养殖水处理及废水排放的管理,为发展净水渔业提供充足的法律保障。
因此,只有走净水渔业之路,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才会可持续性发展。而推广净水渔业养殖模式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在宏观上加以控制,微观上给予引导。控制有效养殖面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合理规划养殖面积及品种,建立渔业用药限制及养殖废水排放等水质标准,严格控制滥用渔药现象,加强养殖水处理及废水排放的管理,为发展净水渔业提供充足的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吝译.水产养殖(Aquaculture)对环境的影响[J].现代渔业信息,2005, 20(7): 7 ~ 10.
[2] 农业部渔业局养殖课题组.我国主要水产养殖方式研究[J].中国水产,2006,(2):11~13. [3] 刘长发,綦志仁,何洁,等. 环境友好的水产养殖业-零污水排放循环水产养殖系统[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2,17(3):221~226.
[4] 何志辉,赵 文. 养殖水域生态学[M ].大连:大连出版社,2001,302. [5] 杨广军. 水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 水产科技,2004,(4):1~5. [6] 小远.2004年全国渔业统计分析[J].渔业致富指南,2005,(13):13~16. [7] 方耀林..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人工生态库水质分析[J].淡水渔业,1998,28(3):37~39.
[8] 周劲风,温琰茂. 珠江三角洲基塘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5):103~106.
[9] 丁疆华.温琰茂,舒强.基塘系统中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J].资源生态环境研究动态,2001,12(1):29~33.
[10] 王卫平,杨继远,何景波.梭子蟹池塘养殖技术[J].齐鲁渔业,2005,22(4):22. [11] 王洪起.于桥水库的水质保护与渔业生产[J].湖泊科学,1995,7(4):379~384.
[12] 王连龙.湖南省淡水渔业生产能力及其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
[13] 刘家寿,崔奕波,刘建康.网箱养鱼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J].水生生物学报,1997,21(2):174~184.
[14] 刘潇波,郑志勇,高殿森.网箱养鱼对水环境影响研究及展望[J].北方环境,2004,29(4):50~52.
[15] 吴庆龙.大水面网围精养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水产学报,1995,19(4):343~349. [16] 王武.净水渔业与生态养殖新技术.上海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