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模式的利弊分析[推荐]

时间:2019-05-14 11:0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对外贸易模式的利弊分析[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对外贸易模式的利弊分析[推荐]》。

第一篇:我国对外贸易模式的利弊分析[推荐]

摘要:文章概述了浙江省温州市外贸出口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提出温州市的外贸发展,要在扩大进出口规模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效益,努力实现外贸的持续稳定增长,从而促进温州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字:出口规模 出口贸易 温州市 对外经济贸易

区域经济温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形势分析与展望摘要:文章概述了浙江省温州市外贸出口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的积极影响和蛊面影响,提出温州市的外贸发展.要在扩大进出口规模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效益,努力实现外贸的持续稳定增长.从而促进温州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关键词:温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展望出口规模中圈分类号:75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4—4914(2002)06—135—02一,2001年浙江省温州市对外经济贸易运行基本情况温州市外贸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环境较为密切.近两年来,温州外经贸发展较好,特刺是进出口贸易增长很快.已从20年的202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272亿荑元,比上年年均增长3%外贸顺差129亿荑元.但从总体上来看.谊市外向型经济现状,出口大于进口.一艋贸易好于加工贸易,外贸专业公司好于三童企业,民营企业出口发展势头好于国有企业等.能取得这样好的成靖,除了得益于国内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各项外贸扶持政策等因素外,国际环境比较有利也是一个不害忽视的因素因此.我们在探索2001年外贸出现高速增长的原因时,有必要预测2002年出口形势2001年温州市对外经济贸易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外贸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出口增长迅速.2001年温州市外贸出口增长是有史以来最快的,年度出口额也创历史最高水平,—1月进出口额为24.94亿荑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4%2主要贸易地区的出口均有较快增长,其中.对韩国东盟和饿罗斯的出口尤为突出一—1月,我国对亚洲,北美洲,欧洲,拉丁荑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出口增速放慢,服装,鞋类,眼镜等拳头出口产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打火机因为受到欧盟的影响,出口遭到限制.(二)外贸出口调整增长1.进口额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从各月进口额和增幅看.虽然各月间进口增幅有较大差异,但各月进口额差距并不是很大.月平均进口额比上年同期增长43.7%2.一艋贸易进口调整增长.加工贸易进口稳定增长,外商投资进口呈恢复性增长.其中.国有企业进口3863亿美元,增长4364%,三责企业进口22亿美元,增长2863%,其他盘业进口1551亿美元,增长5852%.3从进口的产品结构看.国内短块的资源性商品,电器和电子产品进口增长较快.(三)外贸体4改革继续走向深入1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正逐步由审批

鲁丹萍制向登记制过渡.生产企业进出口权登记制将仝面推行.目前.只有流通领域的商业企业,私营企业的进出口经营权还奶需审批.但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我国将加快改革外贸经营许可证制度,最终实现由审批制向登记制的转变2根据国内生产能力和国际市场需求情巩,国家对部分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厦发证机构进行了调整:并且正对进口配额商品实行新的管理办法.包括农产品的关税配额管理.进口商品的拍卖和有偿使用等3各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包括资金,信用保险,出口退税等,为外贸企业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支持企业扩大出口.4.加工贸易监管制度实行重大改革,实行计算机管理(四)建立和发展中国电子商务,促进外贸管理现代化进入2世纪,电子商务将逐步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外经贸系统发展电子商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政府对外经贸领域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水平;二是发展盘业间电子商务一从政府管理方面看,主要敝了以下工作:1温州市外经贸系统统一使用了外经贸部电子招标系统.截至1999年1月,纺织品配额电子招标系统共进行招标32次,涉度数十种商品.参加投标的(五)进一步加强科技管理1加强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政务公开按照“统一,效能,公正,依法,廉洁”和“综合集成创新创业”的要求,建立统一的项目受理,评审决策,实施,监督等有关制度,根据工作性质决定政务是否公开,公开的范围,逐步有序推进,听取意见,接受监督.公开的内容条件,程序,时限做到规范,申报项目和评奖的条件尽可能量化,减少主观随意性.重大项目逐步推行公示制度和招投标管理.加强科技统计和监测,出具年度科技工作报告.2.加强信息化管理,实现数字化西湖科技目标.利用西湖科技信息网为平台,发布西湖区科技政策,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对于量太面广的科技计划管理,包括科技项目的申报,受理,审批菇计;科技成果的鉴定评审;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的认定等逐渐推行电子敝.减轻基层负担,提高效率和透明度,提高服务水平.3增强科技法律意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帮助科技型企业通过有效的司法途径,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维护企业的台法权益.动员企业申请杭州市专利资助,同时出台每年3万元的专利资助政策,调动科研人员和企业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作者单位: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浙江30000)(责鳊:若佳)——135——

区域经济《经济师2002年第6期.企业累计50余旋,投递标书累计约50余份估计.平均一次授标工作可以为企业节约万元人民币开支2温州市外运系统采用了外贸运输集装葙营理系统谊系统通过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将货物运输的订舱,单证侍输,集装箱营理,船舶管理,货物跟踪,财务厦结算等重要业务以网络方式进行,使贸易伙伴可直接从网上查询到有关货物信息.3.建立了一系列外经贺电子管理系统.999年5月以来陆续建成了进出口配额执行情况反馈系统,进出口许可证发证查询系统,纺织品配额中标企业的配额使用情况查询系统,全国各口岸厦中央企业纺织品配额鉴证情况查询系统等此外,进出口许可证联两申领系统已在部分企业椎广使用.4温州海关采用了电子报关系统,方便外贸企业办理进出口手续.5国际贸促会采用了原产地证联网中领系统,企业可以网上中领原产地证.二,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及发展预测(一)2002年温州市对外经济贸易运行总体看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202年垒球经济贸易形势将有所改善.受美国经济增长减速和日本经济衰退的影响,201年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速度明里放慢,根据目前发迭国家主要是菱国的走势判断,由于减税,降息,增加套共开支等刺激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相继出台,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继续倒退的可能性不大预计从。

第二篇: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不再是个新名词,它反应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是由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的。这次我想探讨的是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外向程度大小的一个基本指标,它是指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以贸易全球化为首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和商务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伴随经济的全球化,对外贸易在各国经济中的比重都在增加。中国作为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也逐年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伴随着外贸的增长,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不断提高。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是1985~1990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出口缓慢增长。1985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23.1%,其中出口依存度为9.02%,进口依存度为14.08%,1990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首次达到30%,其中出口依存度为16.05%,进口依存度为13.84%,中国出口慢慢赶上并超过进口。这一阶段,主要由于国内资源紧缺和大量技术设备的进口,使进口依存度连续多年高于出口依存度。

第二个阶段是1990年~2000年,在这一阶段,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使出口额年均增长达到12.4%,超出了中国年均GDP的增长速度8.8%。劳动密集型产业崛起,加工贸易的开展,使出口快速增长,出口依存度超过进口依存度,推动外贸稳步上升,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于1994年突破40%。虽然1996~1999年四年内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有所滑落,但是在35%左右徘徊,2000年再次达到43.9%。

第三个阶段是2001年至今。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历史性的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超过日本,名列世界第三位,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世界贸易的增长。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快速增加,2002年突破50%,2005年已经高达63%。据有关学者分析中国已经跻身中等贸易依存度国家行列,即贸易依存度集中在30%~100%之间,如法国、意大利、英国、韩国、德国等。

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看了些报纸周刊,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近年来持续走高,目前已过高,某财经网站甚至打着对外依存度高,中国经济被绑架的大标题。我查找了相关资料。总概括

国际上,从1980年到2007年,依存度基本维持在12%左右,发达国家大致稳定于15%。新兴市场主体国家依存度往往会高于发达国家。如“金砖四国”中,印度约17%,巴西约20%,俄罗斯约48%(已偏高),相较之下,第三阶段的资料显示中国显然高过了头。.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的高速增长,表明中国利用世界资源,参与世界财富分配的能力增强,但对外依存度提高的背后却存在着引资政策不合理、贸易产品技术含量低、外债结构不合理、外汇储备存量偏大等诸多问题, 这意味着一旦世界经济系统性风险突然爆发,抑或突遭“政治性贸易制裁”,中国经济轻则重感冒,重则引爆内在系统性风险,局面不说难以收拾,至少也受到重创。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的原因

贸易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政策,大力鼓励出口,千方百计地通过出口进行创汇。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调整进出口结构,运用了价格、汇率、利率、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手段调控外贸,使出口额年均增长达到12.4%。这些外贸政策的实施,导致了中国进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断

提升,中国贸易规模列世界排名也不断上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升甚至出现偏高的现象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外贸政策的产物。

比重差异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包括出口依存度增长过快,与中国的加工贸易增长密不可分。近10年来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调动了三资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这给大量利用廉价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创造了条件,造成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的过度发展和盲目出口。很多外商看准了中国,作为其加工基地,大量开展加工贸易。因此从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看,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对中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

加工贸易是“两头在外,一头在内”的一种贸易方式,通常从事低层次加工贸易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高于从事高层次加工贸易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目前中国的加工贸易从事的是低层次的加工贸易,即使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加工贸易也是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环节,附加价值不高,国内采购率较低,利用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加工生产后出口,它与国内经济的联系不紧密,因此运用包含加工贸易在内的外贸依存度指标,无法真实反映对外贸易对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如果扣除加工贸易,出口依存度显著降低。

汇率波动

从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的相关分析看,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前提下,人民币升值,则外贸依存度下降;人民币贬值,则外贸依存度上升。

高估依存度

GDP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计算公式中的分母,GDP统计结果对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对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中国是世界上唯一采用产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家,所以统计遗漏很多。也就是说在对GDP进行修订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普遍被高估。

此外,GDP包括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其中第三产业可贸易程度较低,所以在计算对外贸易依存度时,第三产业在GDP中比重越大,计算得到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越小。因为第三产业在对外贸易中获取利益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资本、技术输出、服务贸易等方式。在计算对外贸易依存度时一般用商品贸易额/GDP,所以作为分子的进出口贸易额就较小。而中国第三产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以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贸易依存度就会偏高。现状

英国《金融时报》2月21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称, 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可能会招致更多的贸易壁垒。文章认为,出口总值第一并没有太大意义。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出口产品的构成和附加值的多少。而中国出口仍然以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为主,出口附加值较低。因此,成为第一大出口国,对于中国出口商意味着更严峻的外贸形势。根据WTO的数据,2008年世界上34%的反倾销案是针对中国发起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力成本低是我国最重要的比较优势,所以新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冲击将更大,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面临的最大障碍。为应对目前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局面,中国应当调整经济结构,并保证资源的合理和有效配置,减少出口补贴,确保出口和内需的平衡。此外,中国应将外汇储备多元化,努力将其转化为资源和大宗商品。同时,加快资本输出,保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账户的平衡,从而使得国际收支保持平衡。

从宏观层面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

1.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大

2.经贸格局有变化,但实质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

3.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不足

4.传统的优势产业受到国际市场比较大的影响。

11月11日,商务部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1年秋季)》,回顾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运行情况,预测全年外贸形势,并展望2012年我国外贸发展趋势。报告分析,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对外贸易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外贸政策保持基本稳定,进出口平稳较快发展,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外贸发展更趋平衡,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报告预计,2011年我国外贸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全年进出口约3.5万亿美元,增长20%左右。

报告认为,2012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来自于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和下行风险增加,将对中国外贸稳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从国内看,保持我国外贸平稳发展既具备一定基础和有利条件,也面临成本上升等压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可能有所回落。

报告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努力克服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注重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和地区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强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定不移地扩大进口,为企业扩大进口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继续为全球贸易平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影响

依存度是一把“双刃剑”,其提高和变化一方面为我国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经济,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风险和影响。总的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持续增长的外贸依存度会给对外贸易和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积极影响

(1)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据中国商务部统计,近年来我国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已突破2亿美元。我国持续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美国和欧盟两大贸易体。在2003年,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高达586.1亿美元,对欧盟贸易顺差高达170.9亿美元,分别占据当年我国贸易顺差的230%和75%。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不仅满足了我国进口的需要,同时还支持了金融体系的改革。在这一年国务院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来支持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的股份制改革试点,为维护金融稳定起到了重大作用。

(2)我国的财政收入增加。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贸易作为全球化的纽带,我国的对外贸易逐年增加,从而增加了我国的海关关税,目前我国的关税每年都超过2000亿元,2003年则高达3712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43%,占当年财政收入的17%左右,使得我国财政的支付能力提高了很多。

(3)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四架马车分别是投资、消费、贸易、政府购买,贸易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发展经济学认为: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据计算,目前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出口对我国工业增长的贡献达1/4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1/5左右。

消极影响

(1)加大了我国的贸易摩擦。当前我国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已经成为引发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争端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国外贸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国家越来越多的利用反倾销、保障措施等手段对我国出口的产品设限,使得我国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成为涉及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已多次受到美国、欧盟、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我国的贸易摩擦进入了高发期。在2002年,有18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动60多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涉案金额大约10亿美元;2003年,我国企业遭遇出口应诉案件60起,其中反倾销案件47起,保障措施案件13起,涉案金额为25.9亿美元和18.8亿美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228.5%和315.0%。截止2007年,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我国发起了近600中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保障措施及特别调查,我国约有71%的企业和39%的产品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损失惨重。除此之外,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等问题也已成为我国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付我国出口产品的方式。

(2)对我国的经济安全的影响。在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就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波及到与其联系密切的国家,所以一个国家或地区外贸依存度过高,一旦当世界经济发生剧烈波动和国际政治出现重大事件时,该国的对外贸易将会受到严重打击,从而影响到一个国家国内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外贸依存度过高意味着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捆在一起,外部波动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2003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35.0%、铁矿石大36.2%、氧化铝达到47.6%、天然橡胶大68.2%。2006年上半年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就上升到47.3%。2007年,我国的原油、铁矿砂、氧化铝进口依赖度将高达36%-48%。据专家预测,2010年我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到50%,2020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会达到60%左右,以上数据说明我国能源和重要资源依赖进口情况日趋严重。随着我国国内产业向着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我国国内的资本不足、重要资源不足以及技术落后,需要大量从国外引进,这将进一步加大我国的经济安全。2008年就是一个例子,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我国的人民币汇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出口企业的困局逐步显现出来。比如广东团首日成交额比上届减少近5%,纺织品企业的订单也减少了近20%在珠江三角洲的工厂仅在2008年年初就有2000多家中小企业倒闭。

(3)影响国内产业发展。我国的高外贸依存度主要表现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的比较优势。因此,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等产品一直是我国大宗出口商品,但是这些行业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这种低附加值行业的不断扩容不利于我国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增加了实现提高外贸竞争优势目标的难度。不断提升的外贸依存度凸现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的现实情况。

应对策略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几点建议

1.继续开放市场,尽快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去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都不能离开世界其他国家。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中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快、更深融入到国际经济全球化中去。

2.进一步扩大内需,稳定国内经济增长

从长期看,为了利用好对外贸易依存度这把双刃剑,减缓国际经济波动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应稳定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扩大内需,将我国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建立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形成我国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自己掌控企业的生存状况。

3.加强技术创新,创立国际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

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加工贸易能耗高、污染严重、效率低下,始终处于国际分工的最底端。要想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必须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从贴牌生产到创立世界品牌,使我国改变给发达国家打工,外贸以数量取胜的面貌,取得自主定价,商品以质量取胜的真正贸易大国地位。

4.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服务贸易出口

服务贸易是现代经济中附加值高,且最具增长潜力的行业。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轨迹分析,服务贸易的整体增长既优化了一国的产业结构,扩展了一国的经济规模,也降低了外贸依存度。同时服务产品的出口又提升了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处于较低水平,发展比较落后。因此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经济和外贸发展的重要任务,提高服务贸易出口量,调整产业结构,必须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了,才能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5.进一步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市场。

自1991年我国就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对美国、日本、欧盟和香港四大传统市场出口所占比重从1991年的77.4%下降到2007年的62.7%,减少了14.7个百分点,但是我国出口仍然对四大传统市场依赖程度很高特别是对美国市场出口的份额仍旧高达19.1%加上经香港转口部分,已接近40%。因此我国必须调整出口市场格局,继续实施多元化战略,在巩固以发达国家市场为主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一些新的市场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将成为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这有助于我国分散贸易风险,减少贸易摩擦,摆脱传统市场的限制,扩大我国出口产品的规模,加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资料

温家宝总理前不久在江浙考察企业期间特别强调,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7月22日新华网)。当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国情的外贸政策,实现从进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到“以质取胜”的转变。通过减税让利和解决融资难题,激励中小开发高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实力,不断做大做强。大力鼓励中企对海外的直接投资,节约资源和成本,提升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尽快取消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优惠,让中外企业实现公平竞争,同时,以提高外资进入门槛来促其质量,防止中国经济陷入技术引进依赖陷阱。开发新的替代能源,走循环节能发展新路,以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也已成当务之急。

第三篇:新就业模式利弊分析

中职教育新就业模式的利弊及特色实践研究

赵春山

【内容摘要】 自2003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采取了订单就业模式、半工半读就业模式、公司、技术坊式自主创业、劳务派遣就业等模式,本文对各种就业模式的利弊进行了总结分析,试图找出一种适合中职教育的一种新型就业模式。【主题词】 中职教育 就业模式利弊 实践研究

【正 文】 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是市直属的一所普通中专学校,是秦皇岛市花园式学校和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市职教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市职教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德育工作示范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是河北省职业学校学分制试点校,是中央教科所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家合作校》实验校,是国家《创建学习型学校》实验基地,是全国“十佳职业教育创新单位”,是全国半工半读试点校。

2003年以来,学校 “围绕市场设专业、根据订单做招生”。学校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签订用工订单,使学生在入校之前就有了就业合同,学校按照订单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设置专业,为企业“量身订造”,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确保供需零距离对接和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一体化,全方位地满足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实现了“三个零距离”(追求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追求学生培养质量与企业要求零距离,追求一切理念与最前沿理念零距离)的办学目标,这样改变了原来毕业后再安排就业的局面,使被动就业模式变为主动就业的就业模式。

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了学分银行模式,实行弹性学制,学生按规定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就业,2005年开始实行半工半读育人与就业模式,学生可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学生就业或创业阶段可将学分存入“学分银行”,一定年限内积分达到要求即可获取毕业证书。学校找准了自身优势与企业需求的最佳结合点,贴紧经济,服务企业,培养实用技能人才,逐步形成校企合作的“半工半读”育人与就业的新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受到了用人单位和培养对象的欢迎,得到社会的认可,增强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2006年,学校成立了德创电器公司,在校园内成立了各种技术坊,学校成立了“电器维修技术坊”、“冰箱维修技术坊”、“电工技术坊”、“PLC技术坊”、“手机技术坊”等技术坊。由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任师傅,在各专业班中选拔尖子学生作为学徒,由师傅言传身教专业实用技术,并由师傅带领承担一些本专业的社会工作。这样依托学校的公司、技术坊,可以自己开办公司,为学生自主就业、个人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广泛的空间,弥补了订单就业模式的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要生存,就必须减负经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组织生产,在固定一定比例正式员工的基础上,科学机动配置员工,实现以低成本获取高利润的企业经营原则;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行业、新岗位、新职业不断涌现,这又迫使企业要不断借助外脑外力;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尤其是年强学生追求个性解放,已不愿终生“充分就业”,被固定的工作所束缚,他们希望间歇性地短期就业,拥有一定的自由时间以实现自我价值;同时,由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波动,失业问题突出,一些市场竞争就业能力弱的劳动者因较难觅到长期、稳定的工作,不得不选择临时或短期就业。在这种社会经济大背景下,学校拟成立劳务派遣公司(正在筹备之中),以便顺应市场的需求,为学生的终身就业服务。

自2003年以来,学校采取了订单就业模式、半工半读就业模式、公司、技术坊式自主创业、劳务派遣就业模式等等,众观学校学生的就业模式,现做分析如下:

一、订单就业模式:

订单培养就业模式根据社会工作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等三大体系设置课程,强调应用性,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在教学计划中,重视实践教学,推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在学生中推行“双证制”,毕业生获得双证在95%以上。学校与40余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协议,实践表明: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也是中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有以下优点:

(一)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是中等职业教育客观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定位要科学而准确,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即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受制于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随着当前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要求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贴近市场发展和企业生产的实际,在培养过程中,应使教学与生产、服务紧密结合,学校和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我校自2003年以来就业率已连续5年接近100%。如此高的就业率,主要归功于学校采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与就业的办学的模式。学校针对订单设专业,每个专业设置不同的就业方向,每个方向都有“订单”。让学生“入学就有工作、实习就有岗位、毕业即能就业”,变原来的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中等职业教育院校培养的学生只有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学习,才能成长为名副其实的高技能人才。职业技术教育只有得到企业认同和参与,才能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围绕社会需要进行,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同时,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能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纳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内容更具先进性和鲜明性,确保教学紧跟最新技术潮流。

(二)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有利于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

1、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是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以及专业素质获得全面提高,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增强。

2、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有利于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

学校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过程中,以订单位需求导向,按企业生产的自身规律来研究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块。在专业设置上体现职业能力本位观念,成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新专业、课程的论证,从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任务分析人手,把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和素质与受教育者的认识、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相关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配套设置与课程、教材的调整,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3、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有助于人才培养与就业模式创新

实行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与企业合作办学,更能感受到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从而确立人才质量定位。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对教学方式的有较大影响,促使职业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使企业生产现场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反映,有利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展,能在具体的技能训练中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技术应用、创新的能力。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插进行,指导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进行分阶段的实际操作练习。使学生在反复训练的仿真或全真的职业环境中进入岗位角色,做到教、学、做合一,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有助于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良好的实训基地,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和保证。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将企业定点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并组织学生在企业进行现场操作,使学生能够得到高水平的实训,走出学校就能直接上岗,切实体现了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功能。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生产现场的机会增多,有助于学生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践的不良影响,并乐于从事一线工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为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正确的就业定位打下基础。

5、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有助于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就业率是衡量中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调整专业设置,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深化教育改革,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自学能力等更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学校自2003年开始尝试人才的“订单”培养,还根据用人单位对专业、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对教学计划和专业设置等作出调整,以适应市场的需求。由于学校坚持以市场为依托,就业为导向,实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重视专业建设,学生技能扎实,供不应求,毕业生的当年就业率连续几年100%。

6、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过去,学校教师往往更偏重于对理论的掌握,对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解决能力相对较弱。通过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让教师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及时了解行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等的情况,掌握企业对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同时,还可以积极引进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这些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重要作用。

(三)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企业需要大批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能使学校更好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并不断改进教学,使教育与社会实践贴近,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需要,缩短员工与企业的磨合期,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形成了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虽然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有诸多的优点,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给予重视。

1、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最大的目的是追求更高的经济利润,它需要学校培养适应生产需要的人才,然而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没有责任与义务。

2、学校以教学为教师工作的第一位,教学成果及工作量等仍是评价教师的标准。

3、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

4、学校、企业认识不到位等问题。

这些都使得校企合作难以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成熟合作机制,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表现为一种自发的、浅层次的、松散型的状态。

要大力推进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对学校来说,需要大力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封闭式教育方式,树立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及企业需要的开放式教育观。其次,要改革教育体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中职教育体制,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做好社会服务。再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生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体系,调整中职办学结构,实施多元化模式。第四,改变现有单一的、以产业部门作为实习分配场所的传统毕业生推荐模式。

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的成败和实际效果的关键是企业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而企业的动力和责任感来自于社会的共识和制度,因此要努力争取建立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办学制度的相关优惠税法和激励政策,为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奠定经济基础。同时,要争取政府和各行政主管的支持,形成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

二、半工半读培养与就业模式

“半工半读”,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解决职业教育学费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半工半读”,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关系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战略举措。半工半读的培养就业模式,实现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技能考核与企业认证的融合,具有较强的优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紧贴企业发展,设置专业。学校建立了校企结合的专业设置指导委员会,专业设置始终紧盯经济发展的走向,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充实新工艺、新技术。因此,学生适应企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普通提高。

2、站在专业前沿、建设教材。学校依托企业,按照行业标准积极参与校本教材建设。日前,共编写了2O多本校本教材,取得了明显效果。

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

3、“订单式”培养方式下,入学的学生实际就是招录的员工。企业提供的设备和设置的课程,进一步增强了这一培养方式的实效性。

4、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能力。学校为了使学生形成适应企业需要的职业素养,坚持校内实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学生职业岗位适用能力大大加强。

5、突出了教学的互动性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进入现场接触实际,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与师傅教师互动,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半工半读”培养与就业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物质和智力资源的共享;在办学过程中促进了职教理念和企业理念的趋同;在人才的供求上关系上完成了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对接;相互渗透,推进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融。2007年年的船舶首届毕业生都已登上了冷热加工、自动焊工、装配工、起重工、维修电工、气焊工、电焊工、放样、高效焊工、电工、钳工、铜工等工作岗位,多数学生受到企业重用,得到企业社会的一致好评。

我们认为,这种校企合作办学,将“半工半读”走进企业的模式,解决了学校自己办厂的困难,比那种“前校后厂”的半工半读更具优越性。

但是,当前由于学校和企业对“半工半读”人才培养与就业模式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1、企业方面

(1)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档次不高、合作难以深入、难以持久

首先,难以找到合作伙伴。目前相当多企业缺乏接受学生实习和实践的积极性,主要原因是,与学校合作,企业不仅要提供实习实训的场所,还需要派出有技术、有能力的员工对学生的工作进行指导,同时由于学生对生产工序不是很了解,操作也不熟练,企业担心会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管理,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不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

其次,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档次不高。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档次整体上不是很高,都是一些同行业的二、三流企业,企业信誉不高,生产技术也没有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这不利于学生学到先进技术,为其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与企业的合作难以深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合作仅仅是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内容,并且只是在简单的技术层面上来进行,达不到工学结合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第四,合作难以持久。目前,职校与企业的合作往往是一次性的、短期的、单方面的。合作时间到期,双方合作关系解除,这样,由于缺乏长久的合作,学生才刚开始步入工作状态就必须离开岗位,企业无法看到学生的工作为企业所带来的优势,学生自身也因为合作时间短,没有对工作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学校也因此必须再次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新的合作企业,这对企业、学生、学校而言都是不利的。

(2)学生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强

部分企业钻空子,大量招进“半工半读”学生,让他们按成人工作量进行工作,而只付给他们较低的报酬。调查中,老师、学生们反映很多到工厂工作的学生每天工作10个小时,部分甚至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这样高强度,大工作量的工作对这些仅16、17岁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较大影响。

(3)“半工半读”培养模式中学生所从事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工作层次低 学校“半工半读”班学生,所从事的“工”与所学专业的“读”存在不对口情况。学校只是把半工半读作为学生获取经济利益、缓解学费困难的一种勤工俭学途径,造成学生半工半读期间 “工”与“读”并无联系,甚至毫不相干,这样的做法有违职业教育提倡“半工半读”的初衷。

(4)学生在企业缺乏系统学习的时间

学生到企业工作后一般无法坚持学习,对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也无法与理论学习联系起来,以至于相当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在学校里学的都是没有用,还不如直接去打工,以至于对学校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这非但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也不利于学校对半工半读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2、学校方面

(1)学校没有尽到应负责任,学生在企业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关怀

学生在企业进行“半工”并没有得到企业和学校很好的照顾,相反,学生工作中的很多困惑学校都没有进行解答,学校也没有尽到“确保学生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天”等等,未能确保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的身心健康。

(2)学校管理不足

学校教师没有按照规定全程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帮助,学生碰到问题的时候无法直接找到教师帮忙解决。此外,由于教师管理不周,学生较容易对学校产生不满。工作单位的条件差以及教师的不负责导致学生、家长对学校不满。这些负面消息不但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顺利开展半工半读,学校还可能因此失去一批潜在的生源。(3)学生收支情况解释不明

“半工半读”学生对经费的收支问题比较敏感。学校就业中心为学生“半工半读”进行联系单位以及对该部分学生进行管理,服务中心的责任在于保障学生能在工作期间获得足够的学费。但是在收支的环节上给学生的解释不明,导致了学生对服务中心的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因为是合作关系,学校方面不直接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无法给学生提供明朗的收支情况,学校在这方面的不作为也导致学生对学校不满。

因此中职学校在推进“半工半读”培养与就业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面的沟通与合作,为“半工半读”培养与就业模式建立合理的社会环境;制定有效的学生管理机制,针对学生在“工”和在“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保障学生“半工半读”的顺利进行。

三、学生自主创业就业

2006年,学校成立了德创电器公司,在校园内成立了各种技术坊,学校成立了“电器维修技术坊”、“冰箱维修技术坊”、“电工技术坊”、“PLC技术坊”、“手机技术坊”等技术坊。由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任师傅,在各专业班中选拔尖子学生作为学徒,由师傅言传身教专业实用技术,并由师傅带领承担一些本专业的社会工作。这样依托学校的公司、技术坊,可以自己开办公司,为学生自主就业、个人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广泛的空间,弥补了订单就业模式的不足。两年来在各县区学生创办了30多个公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劳务派遣就业。

劳务派遣,就是指劳务派遣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招募员工培训后派往用人单位工作,所派员工为劳务派遣机构的雇员,劳务派遣机构给员工发放工资以及承当《劳动法》规定的一切雇主责任,用人单位和租用的员工无人事关系。

学校拟成立劳务派遣公司(正在筹备),将学校学生纳入公司,成为公司的雇员。采取劳务派遣用人模式,向企业提供人才。由于用人单位“只用人,不雇人”,大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由派遣机构承担,因此给用人单位带来很多方便和好处。

首先,劳务派遣有利于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可节省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各项费用。再次,劳务派遣有利于改善企业灵活的用工机制,有利于用人单位用人的灵活性,可节省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和管理成本。

最后,由于劳务派遣机构在“三方”关系中,“一手托两家”,派遣机构与用人单位是劳务协作关系,与被派遣人员是劳动合同关系,用人单位与被派遣人员是使用和被使用的关系,比较规范、合法,三者的权利、义务比较明确。对学校而言,通过劳务派遣,保证了学生的终身就业,对学生负责一生。

劳务派遣虽然有优点,但也仍有弊端:

1、同工不同酬,劳动者易受盘剥。一般来说派遣员工的薪资水平比用人单位的正式职工的薪资水平低20%至30%左右,这主要是用人单位由于要支付给劳务派遣机构除 规定工资待遇(如基本工资、津贴、加班费等)、社保公积金以及奖金福利待遇外,每月还要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用人单位为了压缩成本,不额外增加负担,通过压低薪资水平的办法来达到目的。

2、派遣员工的安全健康得不到保障。由于派遣就业,劳动者不直接为雇主提供劳动,而是为雇主的客户提供服务,出现了“第三者”,形成了三角形关系。这就会产生劳动者安全易被忽视等弊端,而且由于劳务派遣员工的流动性较大,一些有毒、有害、有辐射的工种产生的职业病在短期内(如半年、一年)不易被发现,给派遣员工的身体健康留下了安全隐患,等到发病时,已找不到下家。

3、派遣员工的职业生涯无发展。派遣员工由于不是用人单位的正式职工,即使工作能力强、表现好也没有晋升机会,严重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

4、用人单位的某些福利派遣员工享受不到。如产假、特休假、补充保险等。由于派遣员工不是用人单位的正式职工,所以用人单位不愿为他们额外投保补充保险,而劳务派遣机构更拿不出这笔钱为派遣员工参加补充保险。

5、派遣员工没有组织归属感,不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由于派遣员工在用人单位是“二等公民”,处处受到歧视,容易造成职工的自卑心理,就会频繁离职(如苏州某一外资企业派遣员工离职率超过了百分之六十),对用人单位的正常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

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在加上每年新成长的城乡劳动力,使得我国就业形式严峻,并且这种局面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所以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开就业渠道,而大力发展劳务派遣业即是扩大就业的有效办法之一。

第四篇: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012-7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纺织市场行情动态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对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生产大国,纺织品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加入WTO,我国纺织品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给我国纺织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遭受到各种新的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国际竞争优势,就成为我国纺织品贸易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纺织品对外贸易现状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地区结构。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中美纺织经贸关系上,中美经贸合作关系是互利双赢的。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

性,长期以来,我国向美国出口诸如纺织品之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将继续升温。随着中美贸易顺差逐渐加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分歧在纺织品贸易中也愈来愈激烈。

在中欧纺织经贸关系上目前存在着贸易壁垒和反倾销障碍。我国纺织服装受到欧盟TBT限制;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欧盟纺织产业在技术水平等方面占有优势,所以就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人身健康为由,对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欧盟自身的纺织产业。

二、纺织品国际贸易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1.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巨大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遭遇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中国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抵制,中国纺织品在全球遭受到的各种贸易壁垒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出口的纺织品,主要采取价格策略,即以低价作为进入市场的方法,将开拓国际市场的希望寄托在低劳动力成本所形成的价格优势上。这种做法不仅造成国外对我国纺织品产品的质量产生质疑,而且使中国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指控。由于反倾销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且反倾销措施可以延续5年之久,又可以在5年到期后经过复审继续维持,因此,若我国出口的纺织品产品被征税后,可以维持10-20年之久,等于被永久地排除在进口国之外。

2.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了对外发展

绿色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一种形式,是指那些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平衡等目的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发达国家利用其比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明显得经济与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环保技术、环保产品,并逐步形成环保壁垒。

3.产品竞争力低

我国纺织品竞争优势长期集中在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低廉方面,然而近年来,一方面由于棉花价格持续上扬与进口面料增加而使劳动力成本明显提高;另一方面职工工资收入的提高,与此相应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较低,使劳动力充明显上升,我国纺织业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弱化。而我国棉纺织业先进设备拥有量低,自动络筒机仅有30%,而发达国家是百分之百;各种无梭织机占10%,不但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40%的水平,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由于设备技术落后,我国不但缺乏开发新产品能力,而且难以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不利于提高我国纺织品竞争能力。

第五篇: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情况

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情况

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家出台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促进外贸稳定增长。2013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1603.3亿美元,增长7.6%。这是我国进出口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其中出口22100.4亿美元,增长7.9%;进口19502.9亿美元,增长7.3%。累计贸易顺差2597.5亿美元,增长12.8%。

更好统筹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工作,推动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取得新成绩。2013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在推动我国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方面取得了新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国外贷款方面,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贷款使用水平。国外优惠贷款的使用更加注意创新性,并与经济社会转型相适应。积极促进外国政府贷款工作由“援助型”向“合作型”转变。推动航空、租赁、高技术、生物制药等领域借用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规范赴港发债制度,出台《境内非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申请报告示范大纲》,推进境外人民币发债工作。外商投资方面,进一步加强引导,优化投资结构。发布《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13年修订)》,调整优化了中西部地区鼓励重点和方向。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外商投资管理由全面核准向备案与核准相结合转变。开展《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修订。研究提出昆山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方案,建立了昆山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参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研究制定工作,提出了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思路,指导试验区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方式。参加中美投资协定的各轮谈判,完成对美方双边投资协定新范本的技术讨论。境外投资方面,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服务。推进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下放核准权限,将一般性境外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并配套推进《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的修订和项目备案网络管理系统建设工作。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鼓励开展境外农业投资合作的指导意见》。继续规范和完善对境外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积极推进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合作。

2013年以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结束了2012年小幅下滑的态势,全年非金融领域实际吸收外资1176亿美元,同比增长5.3%。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更加注重效益和质量,强调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并注意优化区域和产业布局。国外贷款继续保持稳中有增。企业境外投资延续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全年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

对外经贸合作取得新进展。推动WTO多哈回合谈判达成了包括贸易便利化、农业、发展三个部分的“早期收获”协议,为多边贸易体制带来了新的前进动力。以我为主的自贸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与冰岛、瑞士签署了自贸协定,中韩自贸区进入实质谈判,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全面展开。推进中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协定谈判。进一步扩大开放,9月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行,探索建立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扩大服务业和金融领域开放创新。2014年,在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方面,将继续改进国外贷款管理,提升贷款使用效益。统筹研究资本项目开放条件下的外债管理,推动外债管理由金融危机时期防范风险为主,转向经济转型升级时期提高经济金融运行效率为主要目标。促进转型发展,提高外国政府贷款的质量和效益。落实发债规模,推动境内机构赴港发债工作。丰富国际商业贷款方式。适度扩大外资银行中长期外债规模。改革完善外商投资管理政策,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深化外商投资体制改革。积极引导外资投向。规范和促进开发区发展。继续深入研究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有关问题,提出既符合我国实际又与国际接轨的负面清单。加强境外投资指导,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继续抓好重大问题研究。继续完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加强境外投资宏观引导和服务。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投资合作。

在对外经贸合作方面,将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规则。抓住多哈回合“早期收获”达成带来的机会,积极参与多哈回合谈判,保障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主导性。积极推进以我为主的自贸区建设。加快自贸区建设,特别是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扩大自贸协定实施效果,探索与更多的国家建立自贸区。深化双边经贸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加强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经贸合作。深化与周边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政策协调,深化与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力争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纠纷。在总结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支持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

下载我国对外贸易模式的利弊分析[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对外贸易模式的利弊分析[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变化情况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变化情况一、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的出口值(额)与进口值(额)之和。由表1可知,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从2003年......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国际贸易课程论文姓名:曹博学院:管理学院专业班级:电商1201学号:201217050108论文名称: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曹博(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电商1201班)摘 要:我国......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利弊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利弊分析一、人力资源外包的概念人力资源外包是各种业务外包中的一种,它随着人力资源部门由行政性角色向战略性角色的转变应运而生。它是指企业把一......

    公车改革模式之比较及利弊分析(★)

    公车改革模式之比较及利弊、原因分析 今年以来,杭州市和遼阳市的公车改革再次刺激了公众的神经,成为媒体特别是网络议论的热点、焦点之一。其实,“公车改革势在必行”可以说已......

    新建住宅小区供电模式利弊分析

    长沙市新建住宅小区供电模式利弊分析 长沙市新建住宅小区供电方案按长沙市政府及长沙电业局相关文件,目前有以下两种方式。在此,就该两种供电模式的利弊作出分析,以供业主和开......

    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利弊分析[合集]

    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利弊分析 陈帮林 村级财务管理的四个主要模式 1.“村有村管”模式 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民主理财的原则实行集体资产和账目的自我管理,是村级财......

    政府采购模式及其利弊分析[上]

    政府采购亦称公共采购,通常是指一国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及其他为政府监控的企事业单位,为实现其统治职能和公共利益,而使用公共资金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模......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其总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在国民经济和外贸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