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利弊分析

时间:2019-05-15 12:0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利弊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利弊分析》。

第一篇:我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利弊分析

我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利弊分析

今年以来,“定量宽松”(或称“量化宽松”)一词频频见于报端。这是美、欧等西方经济体中央银行在经济衰退形势难以逆转和常规利率调控手段用尽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从目前情况看,“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西方经济体尽快摆脱衰退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孕育着较大的风险。利率调控功能基本丧失

长期以来,利率政策始终是中央银行用以调控经济的最主要手段。由于次贷危机的爆发,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美联储率先开始降低利率力图保持金融市场和经济稳定。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去年年初,英国英格兰银行也开始持续降息。接着,金融危机导致西方经济相继陷入衰退。去年10月份欧洲央行也开始连续降息。到去年底,美国的利率已经降至接近零的历史最低水平。到今年3月份,英国的利率也降至0.5%的历史最低点。到5月上旬,欧元区的利率也降至1%的最低水平。而日本的短期利率早已降至0.5%以下。

如果将通胀因素计算在内,目前西方主要经济体的实际利率均为负数,因此,利率作为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调控的功能已经基本完全丧失。正是在这种无奈的形势下,西方央行被迫寻求其他手段来对经济实行调控――在当前经济危机条件下主要是对经济进行刺激。“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就是在这个困难的经济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迅速增加货币供应量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主要目的就是加大市场货币供应量,直接向市场增加一定数量的货币供应以应对由于信贷紧缩造成的流动性不足问题。与通过调整利率对经济实施调控相比,大量增加货币供应量对经济所能起到的刺激作用应该更迅速,也更直接。因为利率调整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对经济运行发生作用,而要对通胀产生作用则大约需要两年时间。

至今,美联储决定通过“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增加高达6400亿美元的货币供应量,英格兰银行决定增加1250亿英镑的货币供应量,欧洲央行最近也决定实施该政策,向市场提供600亿欧元货币供应。而由于近年基本处于零利率水平,日本央行早就在实施这种非常规货币政策。

有人说,“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就是开启印钞机大印钞票从而扩大市场流动的货币总量。实则不然。“定量宽松”政策的实际名称应该是“资产购买机制”。据英格兰银行介绍,其基本运作方法是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借贷”它们储备在央行的资产,然后以购买信用可靠的中长期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等优质证券的方式向市场投放这些资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长期债券的收益率、抬高资产价格、刺激资金流动、增加个人和公司借贷,更重要的是提高公众对经济前景的信心。

从今年3月到6月上旬,英格兰银行已经购买了835亿英镑的政府债券,而公司债券等企业证券的购买量则为30亿英镑左右。大约再有两个月时间即可完成总额为125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也即货币供应投放计划。据英格兰银行最新公布的本月6日-7日举行的货币决策会议记录显示,英国10年期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已开始下降,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也有所下降。因此,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表示,“定量宽松”政策已经对经济恢复起到了一定的有益作用。

可能埋下隐患

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长期来看也将对经济带来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后果甚至会很严重。最主要的潜在风险是:当前为刺激信贷和防止通货紧缩为政策目标的货币政策,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过快上升,从而危及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要长期目标之一――物价稳定。如果中央银行在经济复苏时不能及时回收巨额流动性,可能再次埋下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的隐患。同时,鉴于近年来通货膨胀带有明显的全球性,某个主要中央银行出现政策失误就可能给全球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

对于“定量宽松”这一非常规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的各种潜在风险,西方央行也已充分认识到并正在就此进行评估。其中,英格兰银行已经表示,将密切跟踪这一政策的效果和影响,尤其关注它对央行的中期通胀目标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二篇: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介绍与分析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分析

目 录

1)2)3)4)5)6)7)8)9)量化宽松名词解释.............................................1 QE1..........................................................1 QE2..........................................................2 QE3..........................................................3 QE1/QE2对世界经济的影响.....................................3 QE2的实际效果评估...........................................5 变相QE3的可能方式...........................................8 QE3对中国经济的影响.........................................8 高盛对QE3影响中国股市的预测.................................9

10)美联储对于QE3的内部政策分歧................................10 11)高盛大摩报告预测主推QE3....................................11

1)量化宽松名词解释

量化宽松(QE:Quantitative Easing)是一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其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证券等,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

“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隔夜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纾缓市场的资金压力。

当银根已经松动,或购买的资产将随着通胀而贬值(如国库债券)时,量化宽松会使货币倾向贬值。由于量化宽松有可能增加货币贬值的风险,政府通常在经历通缩时推出量化宽松的措施。而持续的量化宽松则会增加通胀的风险。

2)QE1

QE1启动: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宣布,将购买政府支持企业(简称GSE)房利美、房地美、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的直接债务,还将购买由两房、联邦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Ginnie Mae)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这是联储首次公布将购买机构债和MBS,标志着首轮定量宽松政策的开始。

美联储指出,最高将购买价值1000亿美元的GSE直接债务,采购将在11月25日的后一周进行。联储还称,最高还将购买5000亿美元的MBS,这方面的采购预定于2008年底前启动。

QE1扩大(由于美国国内有效需求不足,QE2新增流动性未迅速进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入国内外的金融市场。借助美元的地位,很大一部分流动性以热钱方式涌入新兴经济体,推动通胀飙升,并催生资产泡沫。

同时,QE2导致的美元贬值实际稀释了美国债务,使美国国债的持有国面临汇兑损失。更危险的是,当未来美联储回收流动性时,大量热钱将迅速撤出新兴市场回归美国,直接戳破新兴市场的资产泡沫,由此引发的金融动荡很可能伤害新兴经济体的增长。

4)QE3

QE3: a third round of quantitative easing 的缩写

b)引发全球金融与货币市场环境不稳定。美元超发,将导致全球金融货币不稳定,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风险将大幅增加,阻碍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发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因此而放缓。

c)以美联储为代表的西方新一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已经或正在给广大新兴市场带来新的风险。事实上,美元发行不受控制以及过去一段时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正在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输入性通胀“冲击”,全世界的债权人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实际上已被推到承担潜在恶性通胀和货币无序贬值的边缘。对中国等债权国来说,美国这种以邻为壑的不义之举不仅增加了中国输入性通胀压力,还令中国庞大的外储蒙受巨大损失。虽然新兴经济体的央行可以通过推迟加息来避免更多热钱流入,但这可能引发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同时,这些经济体一方面面临要求其允许本国货币升值的压力,同时又担心资金流入激增会破坏本国经济的稳定,这使得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面对的两难局面进一步恶化。

d)美联储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将加快美元贬值速度,而美元贬值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金融市场动荡,触发全球范围内的“货币贬值竞赛”,由此导致的货币争端或将愈演愈烈,并有可能造成全世界范围新的“货币战”和贸易保护主义,从而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威胁。汇率战的实质是贸易战,如果爆发贸易战,带给全球经济的不仅仅是危机,而有可能是崩溃,因为这势必引发一轮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狂潮,最终令各方利益都受损。从目前的情形来看,美国的“弱美元”策略已在全球形成连锁反应,近期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出现集体性大幅升值,引起这些国家政府和货币当局的极大担忧,因为这已影响到了这些国家的出口甚至是整体经济的发展。e)导致热钱冲击,推高资产价格。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和美元贬值,降低美元资产持有者的收益。为了规避这一风险,美元持有者通常会采取行动,将美元兑换成其他有升值趋势的货币,例如日元、人民币,然后进行货币市场或者资本市场投资,购买国债、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或者进行房地产投资。由于美元是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持有美元资产的经济主体范围十分广泛,政府、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都持有美元,他们抛售美元的行为将进一步增加美元的国际供给,壮大热钱的规模及冲击力度,受到热钱青睐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很容易出现价格泡沫。有研究表明,只要美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G7国家的其他六国股票市场价格就会显著上涨,美国的货币政策是导致这六个国家资产价格波动的重要力量,造成其股市和楼市综合价格11%-17%的上下波动。f)影响国际投资的进行。全球金融与货币市场的不稳定,以及全球通胀压力的阴影下,国际投资将会受到不利影响。国际投资的受挫,也将放缓全球经济的恢复。g)从根本上看,美国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就是美联储动用美元购买各类债券和不良资产,其实质就是无节制地大量增发货币,等于间接操控汇率,如果不制衡美元的 超发,全球货币和汇率体系还将陷入“无序贬值”的动荡之中,全球经济就很难走出动荡和失衡的危局。

6)QE2的实际效果评估

但对经济来说,QE2似乎没有太大的推动作用。美国经济自今年2月份以来持续走弱,目前的增长甚至还低于QE2启动之前。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6月30日批评伯南克,称后者启动的两轮QE政策对美国经济几乎没有起任何作用。目前投资者都在观望美联储是否会采取进一步措施刺激经济。

华尔街时报随后对49名经济学家的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其中20名经济学家,也就是41%的经济学家认为QE2是“不成功的”,换句话说,他们认为QE2弊大于利。

伯南克所强调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目标,一是降低房屋抵押贷款利率促进房地产业;二是降低企业债券收益率,鼓励投资,并提升股票价格,增强市场信心和增加支出。

但从市场的反应来看,最终目标似乎未能实现。

从下图可以看到,虽然房屋抵押贷款利率一直保持很低,但购房者反应冷淡;虽然企业借贷成本大大降低,但企业开支依然疲软;虽然股票价格一路走高,但消费者信心只是暂时上升,并很快回落;虽然通缩的担忧减退,但大宗商品推高了整体通胀率。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于刺激实体经济复苏几乎没有任何持久的效果。它所释放的货币和信用大多数都流入到金融经济或虚拟经济里面去了,家庭个人的投资和消费信贷需求一直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因为去杠杆化过程远远没有结束,私人部门信用需求萎靡。

货币和信用大量流入虚拟经济和金融经济体系,进一步加剧虚拟经济和真实经济的背离,此次全球股市因美国主权信用级别下调而大幅度缩水,本质上就是虚拟经济与真实经济严重背离的必然后果。QE3只会再度加剧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对于刺激真实经济复苏不会有实际效果。

纽约证券交易所各期货指数在2010.06~2011.05期间的表现

7)变相QE3的可能方式

方式1 债券到期本金再投资,从而维持现有资产负债表规模,并给出该政策期限的明确指引。

方式2 将到期资金投资于年限较长的国债,例如30年期国债,从而压低收益率曲线的长端,即降低长期利率。

方式3 降低支付给准备金存款的利率水平,以便于刺激银行信贷,同时压低收益率曲线的短端,即降低短期利率。

方式4 设定一个国债收益率上限,如果国债收益率超过该上限,则买入国债,从而压低国债利率水平。

方式5 提高隐含的目标通胀率,即提高通胀容忍度,为推出新的货币刺激政策解除约束。

8)QE3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在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下,货币政策已经紧缩到不能再紧缩的地步。因为,在政策的持续紧缩下,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媒体的最新报道显示,无论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中小企业都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之中,浙江温州的36万家中小企业,已经有30%处于半停工或停工状态。而在广东,佛山市8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资金吃紧,中山市93%的规模以下企业利润率低于5%。如果美国再推出QE3,必然会使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使能源、大宗原材料等上游产品的价格会进一步上涨,成本压力更大。同时,国际热钱流入的可能性也将更大,对中国通货膨胀的预防和控制形成更大的压力。那么,中国还有继续紧缩货币政策的空间吗?中小企业“倒闭潮”会不会因此而出现呢?一旦真的出现中小企业“倒闭潮”,经济社会将面临怎样的格局呢?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中央政府的首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然后是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前一个目标的实现,显然会受到QE3的强烈冲击,稍有不慎,刚刚趋于平缓的CPI,又将步入新的上涨平台,并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更加严重的影响。而后一个目标的实现,则会因为上游产品成本的新一轮上涨,出现新的困难,面临新的考验,并对就业、收入增长等产生新的影响。而对地方政府来说,最关心的则是政府融资平台的生存问题。因为,10多万亿的政府负债,一旦政策继续收紧,无论是加息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仅会进一步加重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负担,而且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资金链”断裂问题。一旦这样的情

况发生,对地方政府来说,虽称不上灾难,但也离灾难不远了。所以,QE3对政府来说,也是一次十分严峻的考验。

从债务角度来看,中国作为美国的 因为QE3并非无可避免,只是一应变解决方案——就盈利和估值而言,更合人心的结果仍然是经济数据和财政政策取得突破、欧洲债务风险的蔓延得以避免。

高盛称,现在对QE3进行预测展望,还为时过早(可能在正式施行之前提前了1-2个季度)。因此,QE3的影响或将被分散并提早反映出来。高盛预计,QE3的影响将不那么明显,更多会作为估值的支撑而非收益率和倍率的驱动力。

10)美联储对于QE3的内部政策分歧

据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8月9日会议纪要显示,一些官员提出将

在上周五(26日)的全球央行年会上的公开发言中,伯南克称联储还有帮助经济的方案,不过他没有披露细节,也没有承诺推出包括量化宽松在内的任何新工具。伯南克提到联储将延长其9月的例会一天,给了市场QE3的联想。

从联储8月例会后,经济数据显示发展前景不明朗。7月消费者开支稳步增长,但是8月消费者信心却降至两年以来最低。而来自制造业的调查数据也暗示制造行业正处于急剧萎缩中。

在美联储的9月份议息会议举行前,预计市场将继续关注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表现。短期而言,市场将目光转向本周五美国的非农报告,投资者将通过该数据进一步预测美联储的政策前景。

11)高盛大摩报告预测主推QE3 摩根大通周二(8月30号)发表报告称,9月会议时间拉长,有助提升FOMC委员间的沟通。8月会议纪要让该行相信,联储在9月采取行动可能性超过50%,而可能政策行动是延长联储所持证券到期日,因为议息纪要字里行间显露其担忧扩大资产负债表将惹来政治和公众压力,同时降低超额储备利率的支持者并不多。

同日早些时候,高盛亦发报告主张联储应推出QE3。高盛指出,人们反对推出QE3有两大理由,其一是QE2失败,而该行不同意此观点,QE2对经济刺激作用的确有限,但这主要由于市场及联储对经济增长预期过高,同时受累于供应关系紧张所造成的高油价,不能完全否定称QE2无效。

第三篇: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金融数学10本黄小听17

摘要:货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货币政策已成为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政策。在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货币政策的优缺点,从而给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金融;建议

一 有关概念的界定

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影响产出等真实经济变量。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作为非独立的内生变量,被动受制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货币替代是指国内居民为了回避风险或追逐高利,会将本币换为外币或将外币替换为本币。外币本币化是指在宏观紧缩条件下,不能从国内获取足够人民币资金的企业通过资本流入在国内结汇换取人民币。

二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货币政策已成为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政策。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论述,西方经济学家主要集中在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上。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凯恩斯主义理论、货币主义理论和理性预期学派理论。现在主要谈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传统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货币在短期和长期都是非中性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央银行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中央银行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可调节货币供给量,并通过货币供给量的改变来调节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的变化,以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由于经济运行特征和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将时间序列数据以1997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通过比较发现,在后期,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给量作用的时滞缩短,且利率工具对各层次货币供给量的调节作用明显增强。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利率政策是有效的。同时,实证研究还揭示,货币供给量对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货币政策在我国具有非中性。

(2)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并没有陷入流动性陷阱,说明了我国货币政策具有有效性。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利率水平并没有低到不能再低的程度。并且,从我国的通货比率和货币的流动性指标来看,这两个指标并没有显著上升,而是稳中有降,即人们的流动性需求并没有达到完全弹性,特别是我国的实际利率对投资和储蓄仍有相当大的影响,说明投资的利率弹性并不等于零。因此,从

利率水平、货币的需求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等方面来判断,我国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3)我国经济中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性质,中央银行除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控制再贷款、政策性贷款外,与对外经济活动相关的货币供应及其变动已经不能为中央银行所控制,而是取决于经济增长状况、进出口状况、资本流动状况和国际市场波动。货币供应越来越内生于国民经济运行。例如,资本项目由于其趋利性和投机性较强,对国内外金融市场上各经济变量变化的反应灵敏,易造成短期内大规模资本的流进流出,导致汇率较大幅度的波动。国家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或者国内货币供求的平衡,必然会被动地在外汇市场上买入或卖出外汇,从而引起外汇储备的变动,进而影响国内货币供给。“货币替代”和“外币本币化”现象也是央行无法控制和预测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不仅从货币投放的渠道影响货币供应,而且通过外资的配套资金等渠道影响国内资金供求。这些配套资金是保持我国外债使用率的前提下,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中央银行货币供给不能减少的一部分,这又进一步削弱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性。总的来看,一国与对外经济活动相关的货币供应所占的比重越大,货币供应的内生性越强,于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就越低,现行货币供应量指标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将越来越低,货币政策在控制货币供应方面的有效性也就越低。从最近的新闻可看到,自16日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区间由之前的千分之五增加到百分之一。这一重大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对我国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4)货币政策在资源配置缺乏效率下的无效性。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我国地方政府还未完全认识到自己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职能,仍然较普遍地存在着直接插手企业投资决策,急于表现其政绩的现象。政府又将银行视为其下属机构,政府从而主导着投资的规模和方向,形成了政府与银行相结合的“银政关系”下的金融资源混合配置机制。这种有浓重的功利主义色彩的混合配置机制,既缺乏对政府行政权力的有效约束,又缺乏对企业贷款使用情况的有效监管。当银行按政府意志将“意志贷款”贷出之后,特别是发放那些缺乏科学论证的项目和领域的贷款,致使银行一方面是投资的高失误率。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截止2005 年第二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 759.4 亿元。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与政府迫使银行更多的顺从其行政指令意向发放贷款有关,而货币政策对此往往表现出无效性。

三 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1)从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因此,要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一个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快汇率制度改革,改变汇率过于固定的现状,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实行更加积极和

更有应变能力的汇率政策。但由于我国市场体系仍不完善,完全市场化的自由浮动汇率容易受短期的市场预期影响,形成过度的汇率波动,从而对我国贸易和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因此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要循序渐进,近期仍应该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扩大汇率浮动的范围,加大汇率波动的弹性。远期来看,在我国金融市场机制完全成熟之后,则可以逐步确立完全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度。

(2)虽然我国利率市场化在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说进展缓慢,利率水平仍然受到政府较大的管制,利率对经济行为的调节效应微弱。因此,应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使利率真正由市场决定,切实反映产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均衡,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利率的市场导向功能。从我国实际情况和国际经验来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总体改革思路是:“先债券市场,后信贷市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最终建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推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最重要的是从微观主体和宏观环境诸多方面入手,创造利率市场化的条件,防范利率市场化后可能出现的风险。

(3)在资本完全流动和利率、汇率水平由市场决定的条件下,利率与汇率的联系十分密切,不适当的利率政策有可能会对汇率稳定产生不良影响,汇率政策目标和利率政策目标有时会产生冲突,这些都有可能会成为引发危机的因素。因此,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当局必须高度重视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在汇率政策和利率政策配合中建立起灵活的反应机制。在制定利率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国际经济因素对本国调控的制约和本国措施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充分关注汇率、外债、外汇储备等外向性经济变量,注重国家货币协调,注重不同国家货币政策的差异及其可能产生的溢出效应。与此同时,在制定汇率政策时也要充分考虑汇率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参考文献

[1] 凯文.多德,默文.K.刘易斯著. 金融与货币.

[2] 李斌著.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 J ]. 金融研究.2001(7).

[3] 李春琦著.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 托马斯.梅耶等著.货币、银行与经济(第六版).

[5] 曹龙骐著.金融学(第三版).

第四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

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做法。量化指的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就是减少银行储备必须注资的压力。

所谓“量化宽松”,或称定量宽松,是指由央行提高银行准备金。事实上所有的央行量化宽松都涉及到资产购买——主要是回购政府债券,以及出售这些资产给央行的银行准备金账户。央行调控经济的常用工具是通过利率,以及创造储备以降低短期信贷市场的利率,特别是储备市场,也被称为联邦基金市场。但是,截至2008年12月,美联储已经创造了足够的储备来推动联邦基金利率下降到零的水平,这是联邦基金利率所能达到的最低水平。一旦到达这一水平后,如果想进一步宽松政策,美联储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加储备,而这对短期利率并不能产生进一步的影响。因此,量化宽松政策是指央行在短期利率处于或接近零时增加储备的政策。

量化宽松政策,其实就是通过印钞票来增加流动性,希冀由此达到刺激就业、加快复苏步伐的目的。美联储在第一轮量化宽松(Q E1)中,将其资产负债表由8800亿美元扩大至2.3万亿美元,此举稳定住了金融市场,拯救了银行业,但是对就业、消费的帮助却不大。在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倒闭后,美联储就赶忙推出了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在随后的三个月中,美联储创造了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储备,主要是通过将储备贷给它们的附属机构,然后通过直接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些超过法律规定的储备都是银行自愿持有的。银行愿意持有这些超额储备,是因为它们想向监管者和投资者表示他们有足够的流动资产来弥补潜在的贷款损失或满足任何其它的流动资金需求。

这个在2008年底创建这些超额准备金的过程,通常被称为第一次量化宽松(QE1),其关键的目的在于稳定银行体系。这些超额储备使得银行不必通过贷款来恢复其流动性。量化宽松政策,其实就是通过印钞票来增加流动性,希冀由此达到刺激就业、加快复苏步伐的目的。美联储在第一轮量化宽松(Q E1)中,将其资产负债表由8800亿美元扩大至2.3万亿美元,此举稳定住了金融市场,拯救了银行业,但是对就业、消费的帮助却不大。

2011年11月3日,新的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即将登场。QE2的一个特点,是与就业情况挂钩。伯南克认为失业率回落到5.5%才算经济恢复正常,而目前美国的失业率高达

9.6%。以美国的结构性失业状况看,笔者认为美国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将就业市场拉回到5.5%的失业率,而且这个过程可能远远超过三年。这意味着Q E2可能不设时间限制,需要多久便做多久,避免自缚手脚。

Q E2的另一个特点是,以管理通货膨胀及通胀预期为政策目标之一。央行以稳定物价为第一要务,通常出招抑制通货膨胀。然而目前美国核心通胀几乎为零,并有通缩压力。联储鼓励通胀,一则减轻债务负担,二则逼迫消费。伯南克本人并不赞成设立明确的通胀目标,但是美联储鼓励通胀意味着美国货币当局并不介意弱化美元以及由此导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

第五篇:1990-2014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总结分析

1990-2014年我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总结分析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1990年以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组合的方式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1997年)“双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这一阶段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为刺激经济增长,央行在1990年下调存贷款利率,扩大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更是高涨,争先恐后投入开发区的建设。经过连续两年的“刺激”,从1991年开始,国民经济从低谷中向上爬升,1992年就迅速到了高点。但与此同时,物价指数也急剧上升,1994年达到历史最高点,其中重要的涨价因素是食品价格大幅上升。国家从1993年开始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当年9月发布16条措施,主要是: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强化固定资产贷款管理,规范信贷资金拆借行为,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严格控制税收减免,加强税收征管,坚决制止乱收费行为。1994年,各项措施都更为严厉,并且对部分产品实行直接的价格管制。1995年,又两次提高贷款利率。紧缩在1996年之后取得了明显效果,物价指数下降;GDP增长率也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10%左右的高位,到1996年底,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实践证明,这次调控是正确和成功的,不仅有力地控制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从 1993年的 13.2%和 1994 年的 21.7%,回落到 1995 年的 14.8%、1996 年的 6.1%和 1997年的 0.8%。而且经济持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国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1993—1996 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 13.5%、12.6%、10.5%、9.6%,有效地实现了稳定增长目标,同时经济振荡幅度很小,国民经济总量趋于平稳,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阶段(1998-2004年)“双松”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 年特大洪涝灾害,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国内商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物质产品相对过剩,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因此,1998年开始实施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其着力点在于扩大内需,治理通货紧缩,防范金融风险,摆脱经济萧条,促进经济增长和努力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在货币政策方面,表现为增加贷款规模,放宽贷款方向,下调存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取消贷款限额控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连续5次下调存贷款利率,逐步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等各种手段的协调配合。在财政政策方面,大力发行国债;大规模地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投资力度;大幅度提高职工的工资,开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扩大转移支付;实施财政赤字政策。经过 5 年左右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增速由 1998 年的 7.8%逐步而波动式地提高到2002 年的 9.1%;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 1998 的-0.8%水平变化不大,直到 2003年才摆脱价格负增长局面上升到 1.2%;阻止了经济严重下滑,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经济周期上升阶段。

第三阶段(2004-2007)双“稳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前一阶段我国政府实行双松政策使国民经济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在宏观经济运行方面也产生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结构性失衡,即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分配差距有拉大倾向,经济粗放式增长,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积极财政政策以刺激投资为主,直接结果就是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物价指数屡创新高,房地产和资产价格上涨过快,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为了防止经济过热进一步加剧,中央党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12月3-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措施是多次上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缩减长期国债规模和中央财政赤字,改革出口退税制度,减少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等。双稳健政策成为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将主导“十一五”规划期间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走向,并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阶段(2008年-2010)“双松”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2008年以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其实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宏观经济政策向全面宽松转变。这其中包括:4万亿财政支出、降息、降低住房首次贷款比例等等。2008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转变的本意是刺激总需求、防止经济全面下滑。实际政策执行的结果,2009年第二季度,我国经济迅速复苏,在房价产市场迅速升温的影响和带动下,我国物价指数也一路攀升。房价在经历了短暂的下跌之后,于2009年年中恢复上涨态势,而且2009年和2010年两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在迅速恢复2008年以前水平的情况下,开始了新一轮上涨。2010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基调实际上已经发生了转变,由过度宽松转向适度宽松,主要表现是:国家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下半年,存款准备金率接近历史最高点;同时为了改变负利率的状况,分几次上调了存贷款利率,但是由于上调幅度过小,利率依然为负。

第五阶段(2011年至今)双“稳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走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困境之后,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变,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来寻找新的、持久的经济增长动力。也就是说,政府希望为中国经济重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控制物价水平再上涨、有效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遏制资产价格快速上升。这几年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基准利率等政策,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消费需求稳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物价涨幅总体回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消费平稳增长,投资增长较快,进出口结构化,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工业生产增速稳回升。

下载我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利弊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利弊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12-09-18 20:42:46 一、美国经济再陷疲软 信用评级遭遇调降 量化政策再次亮剑 2012年上半年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速仅为1.7......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含五篇)

    2010年第4期 双月刊 总第 181 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JOU RNAL OF ZHONGNAN U NIVERS IT Y OF ECONOMICS AND LAWNO.4.2010 Bimonthly Serial No.18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

    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思考

    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思考 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专业: 动物检疫 学号: 1208611029 姓名: 武鹏飞 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思考 【摘要】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在国内经......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利弊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利弊分析一、人力资源外包的概念人力资源外包是各种业务外包中的一种,它随着人力资源部门由行政性角色向战略性角色的转变应运而生。它是指企业把一......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分析.

    Times Finance 71 2011年第2期下旬刊(总第436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2,2011 (CumulativetyNO.436) 一.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决策程序的科学合理......

    辩论赛 宽松管理 利弊 总结陈词

    总结辩词-----蒋云娥 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今天我们就宽松管理的利弊问题展开了辩论,刚才的攻辩阶段对方的回答不可谓不精彩,但是还是从中发现了颇多漏洞。也感谢对方辩友让我......

    辩论赛 宽松管理 利弊 开场陈词

    开辩陈述词-----蒋云娥 谢谢主持人 尊敬的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我首先为对方辩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分析方式感到遗憾。只在张扬个性方面大谈其利,却没有综合权衡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