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现行政府审计的利弊分析
我国现行政府审计组织模式的利弊分析及改革建议
我国现行的政府审计组织模式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审计机关设立在政府,在政府首长领导下实施审计监督;审计机关是政府的专门从事审计监督工作的一个职能部门;政府掌握着确定审计机关工作任务、确定审计长人选、分配审计经费等主要权限,是审计报告直接的和主要的使用者或受益者。显而易见,国家审计实质上是政府的“内部审计”,审计工作是“政府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审计体制的优势和意义来自于审计监督与政府经济监管职能的高度结合。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审计制度时,人大作为中国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和权力还主要体现在宪法和理论上,国家的政务和经济管理权限基本集中在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中。当时中国基本上仍处在计划经济时代,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经济秩序混乱、国有企业财务混乱等。这些问题大都是由政府来处理和解决的。政府急需建立审计这样的监督制度以加强其经济监管职能。这样把审计建立在政府系统,对审计来说就非常有利——政府和政府首长对审计工作的开展可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便利条件,工作容易开展;审计机关以政府工作为中心,可更加直接有效地实施监督。这些有利之处或体制优势的存在和发挥无论是对政府加强经济监管还是审计事业的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20几年来,中国国家审计在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审计组织体系和审计监督法律规范体系,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现行审计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审计独立性缺乏、审计结果披露受到限制、审计监督留有空白、审计目标和工作重点不稳定等。在审计实务中,安排审计工作任务、培养和任命审计领导干部、确定审计检查对象等工作无不受到来自审计机关之外的人为因素和行政意志直接或间接的干预和影响。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怕揭露问题过多难以承担责任或影响政绩,因而违反规定干预审计机关依法揭露和处理审计问题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如果政府控制下的审计监督是专门用于满足并且能够满足政府作为唯一审计委托人的需要的话,或者讲审计工作如果能够很好地配合政府工作的话,独立性问题的危害则可能相对有限,因为审计监督的主要目标达到了。但是,在今天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公共财政制度逐步深化的审计环境下,人大对政府监督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就是政府预算执行,在预算管理领域中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事关每一个纳税人权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颁布实施后,随着“同级审”和人大对审计工作报告审议力度的加强,审计的服务对象和工作目标事实上开始与人大及其预算监督相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如
果处在政府系统之外的人大和纳税人作为审计委托人委托审计机关去审查政府对经人大审批的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而审计机关却又是受制于政府这个人大监督对象的话,那么独立性问题则由于审计机关与政府之间的直接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变得严重了。这种明显缺乏独立性的制度安排的直接后果就是预算审计流于形式。
首先,我国宪法规定政府首长要负责审计工作,而一般情况下政府首长更重视财政工作,所以往往是财政工作、审计工作以及审计监督财政工作都是在同一位政府首长领导或控制之下,那么预算审计岂不变成了政府或政府首长自己检查自己?而实际上许多地方的财政工作是由“一把手”主管,审计工作却是由“二把手”主管。如果这样的话,审计机关则更难监督财政工作。其次,尽管预算审计报告要向人大提供,人大也是审计机关的服务对象,但在现行审计制度下,审计机关要把审计结果首先报告给政府,在得到政府同意和指导后,才能对外披露。也就是说审计报告在提交人大审议之前必须先征求政府的意见,提交给人大的审计报告已经不是第一手的审计资料了。再次,人大与政府本身就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现在的情况是让审计机关既要为监督者服务又要为被监督者服务。在这种矛盾的制度安排中,审计机关只有把政府的利益和要求放在第一位,这也是现行法律和体制所造成的。由于这些原因就使得预算审计的实际效果大大降低了。
由于预算审计流于形式,而人大又不能直接行使审计监督权,只能把审计作为一个间接的外部监督机制去监督预算,结果是人大对预算监督就缺乏实质性介入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就无法从根本上直接触及财政制度和预算执行的要害。而人大依靠政府所属的审计机关来强化预算监督的效果实际是要打折扣的,因此人大在财政预算监督上所能发挥的实际作用也是很有限的。这就是说预算审计流于形式直接影响了人大对财政预算的监督效果。
再换个角度看,如果审计机关仍然像1996年以前那样不搞或不注重预算审计,或者预算审计报告不提交人大审议,那么审计体制就是限于政府和审计机关之间的“内部审计”。但如果不注重预算审计,或者审计报告不向人大提交,那么中国审计制度存在的意义就要大打折扣——因为这样的审计制度没有用来很好地保护纳税人的“钱”,而没有把人民的权益充分体现出来的制度是没有效率的或不成功的制度。可以说,纳税人、人大和社会对国家审计监督的要求就集中在预算审计中。现在审计机关越来越强调预算审计,这应该说是中国国家审计在还本正源。但由此审计体制问题也就超出了政府和审计系统的范围而逐渐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社会性问题——审计结果是否真实、公正、客观影响到人大预算监督权力的实施和纳税人权益的维护。
可见,如何消除现行审计体制弊端,把预算审计落实到实处,从而满足人大预算监
督需要,是当前审计体制改革所应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审计体制改革选择“双轨制”与“立法论”两个观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双轨制”改革只是把现行国家审计机关的部分职能职责和工作体系从政府系统中转移到人大系统,在保留现行行政型审计机关的同时,又在人大系统中构建了新的审计体系。由此“双轨制”的特色或优势得以形成:
第一、考虑了以强化预算监督为重要标志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审计监督的需要,并具有逐渐积累起来的实践基础和必备的政治基础。
第二、克服了现行预算审计监督中所存在的体制弊端,预算审计与政府保持了必要独立性。
第三、基本可保留现行审计体制优势,不会对现有政府经济监管形成大的影响。第四、不要对现行审计机关进行大的机构改革和隶属关系调整,既不会对审计工作造成大的冲击,也不会使国家投入较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改革成本相对较小。
第五、改革采取的是渐进方式,是在人大预算监督逐渐加强的过程中完成的,实现途径比较稳妥和有序。所以综合分析,“双轨制”在中国现实政治经济环境下实现了审计独立性和改革现实可能性的最佳结合。
随着国家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双轨制”下独立的预算审计监督就为中国国家审计朝着以审查公共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为目标的绩效审计的转变奠定了非常有利的制度基础。
(一)、“双轨制”改革的实现基础
1、审计监督与人大预算监督的结合日益增强。当前,人大正在一定层面上推动着审计监督朝着有利于加强预算监督的方向发展,而审计机关对人大的服务也在不断加强。这符合当今世界国家审计发展规律,意味着审计在未来中国政治架构中的定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也反映出了人大制度在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人大监督权力在进一步到位。双方结合关系的深入发展,构成了中国实现“双轨制”改革的实践基础。
第一、预算审计与人大预算监督的结合目前正处在不断发展中,并有加快发展的趋势。
第二、人大对预算审计的要求在增加,而审计机关对人大的服务也在增加,两者之间是一种明显的因果关系。
第三、预算审计与人大预算监督的深入结合既意味着是对“双轨制”改革的实施在实践和经验上所做的积累,也意味着审计体制改革必要性将愈加凸显。
2、“双轨制”改革与中国政治制度发展要求相联系。“双轨制”改革有利于完善人大
制度和加强人大预算监督,这是完善中国政治制度和改善党的领导所需要的,由此形成了“双轨制”改革所必备的政治基础。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双轨制”以特有的途径发展了预算监督机制从而有利于完善人大制度,这是符合中国政治制度发展要求的。
其次,由于党的领导事实上存在于国家权力运用的各个方面,因此党内监督机制与国家监督机制紧密结合在一起,如何通过构建国家机关间的权力约束机制来改善党的领导就非常重要。“双轨制”改革有利于强化人大对政府的监督机制,这是完善权力约束机制的重要方面,而且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人大制度也提供了充分保障审计监督效应的制度基础,所以在加强党的领导而又实施党政分开,党不便直接干预、管理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中的具体事务情况下,党的意志特别是监督意志可通过人大立法机关的监督职责和行为得以体现出来,这样“双轨制”改革在加强人大监督机制的同时也就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二)、“双轨制”改革的实现途径实现“双轨制”应该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即在不修改宪法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推进审计监督与人大立法监督的结合,并为修改宪法积极做好实践和经验上的准备。为此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人大继续加大对审计机关在预算审计上的指导,对预算审计的重点、方向、程序、处理、报告、落实等各个方面不断提出合乎法律程序的要求,并用适当的审计规范体现出来。逐渐改变人大在利用审计工作上的滞后性和被动性,逐步提高人大预算监督上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即改变过去的那种你报什么我就看什么、你怎么报我就怎么看的局面。
第二步、人大在预算监督的组织、技术和人员等方面开始进行资源储备,即在人大财经委或预算工作委员会下,增加预算与审计方面的专业人员,成立审计室或审计委员会。目前有些地方人大已在预算工委或财经工委下设预算监督处,增加审计方面力量,实质上正在向专门职能化的审计机构演变。审计室或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是,负责人大与审计机关之间的联系与协调;传达和执行人大对预算审计工作的指示;负责人大对预算审计规范的制定与检查;参与或监督审计机关的预算审计,对发现的问题直接向财经委或预算工委汇报;对审计机关向人大提交的审计报告的全面性、公允性、真实性进行评估;向人大有关部门和人大委员就预算和预算审计问题提供技术支持或咨询。
第三步、随着审计室或审计委员会专业人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和职责的不断到位和强化,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对其进行机构和法律上的明确定性和定位,即正式启动修改宪法程序,产生有预算审计性质的组织机构,并调整现行审计机关。至此,中国审计史和人大史都
将翻开新的一页。
第二篇:我国现行电价管理体系分析
我国现行电价管理体系分析
电力市场的兴起使电价问题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电价在电力市场中起着优化资源配置、组织市场、促进流通、平衡利益等一系列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电力市场的基本知识与制定电价的原则、理论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着重梳理和分析了国内上网电价、输电定价的各种定价方法和销售电价的各种类型进行了阐述。希望能给电力工作者以帮助,促进我国电力工业改革的进行。
电能作为一种自然垄断产业的商品,对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特别是电价改革要组成部分,对建立和培育电力市场、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以及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中国电价体系的现状,针对近年来电价改革中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探讨,着重分析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环节的电价,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设想。
一、我国目前的电价体系
包括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的改革,产业链从上到下涉及能源交通行业、发电公司、电网公司和终端用户,而终端用户又区分为工商业、农业和居民3类主要消费群体。
2002 年以来,我国陆续发布了关于电力体制改革与电价改革的多项政策文件。经过8 年多的探索,电价改革措施基本适应了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电力体制改革也取得了初步成果:供需关系趋于平衡;厂网分开的目标基本完成,发电侧多家经营的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然而纵观国内电力体制改革的现状,电价改革方面尚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建立与发电环节竞争相适应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出台开展电力双边交易所必须的输配电价,改革销售电价形成机制,实行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电价政策是今后一段时期电价改革的主要目标。
二、上网电价定义及分析
1、上网电价 上网电价也称为发电电价,它是发电企业与购电方进行上网电能结算的价格。
2、上网电价分析
2004 年12 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煤电价格联动政策,即在上网电价及时反映电力供需关系的前提下,当煤炭价格涨落幅度较大时,上网电价与煤炭价格联动。上网电价与煤价联动后,销售电价再与上网电价联动,且工商业电价调整得多一点,但居民生活电价与农业生产电价要保持相对稳定。在2005 年5 月和2006 年6 月,国家发改委先后实施了2 次煤电联动,有效地保障了能源安全和缓解了煤电价格矛盾。能源市场与改革近年来,随着电煤价格的持续上涨,而上网电价保持不变,使发电企业普遍出现亏损,经营状况不断恶化。为了缓解电力企业经营困难并疏导电价矛盾,2008 年7 月和8 月,国家发改委对电价进行了2 次调整,全国上网电价平均提高了4.14 分/(kW•h),输配电价平均提高了0.36 分/(kW•h),而销售电价平均只提高了2.61 分/(kW•h),这让电网企业承担了巨大的经营压力。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2009 年前9 个月公司亏损160.50 亿元,虽然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将全国销售电价提高2.8 分/(kW•h),但由于输配电价长期受到挤压,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由2005年的61.9%上升到2010年7月的65.7%,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较大影响。这些电价调整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煤和计划电”的问题,发电企业的燃料成本上升仍然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传导,电网公司也承担了巨大的政策性亏损。另一方面,这几次调价方案都对居民生活用电、农业和化肥生产用电价格不做调整,这也使销售电价的交叉补贴更加严重,显然不利于理顺电价结构、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建节约型社会。煤电联动问题的实质还在于能源机制的定位,真正需要解决的是要形成煤电双方正确的交易机制,并通过市场供需关系来调节煤电矛盾,而不是煤价上涨引起电价上涨,而又导致煤价上涨的恶性循环。
从长远而言,只有理顺电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倒挂引发的电厂亏损和“电荒”困局。国内煤炭价格虽然已经逐步走向市场化,但上网电价仍受政府监管。为了促进煤电双方的协调发展和理顺煤电产业链的运作机制,煤电联营与煤电一体化成为缓解发电企业经营困境的有效途径。
三、输配电价定义及分析
1、输配电价
输配电价是指电网经营企业提供接入系统、联网、电能输送和销售服务的价格总称。2009 年全国平均输配电价约为0.125 元/(kW•h),占销售电价的23.45%。
2、输配电价分析
厂网分开后,我国的电价形成了由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2 个环节电价组成的体系,没有独立的输配电价,输配电价空间依赖于电网企业的购售电价价差。尽管已经出台了电价改革中有关输配电价的实施办法,但是独立的输配电价体系还远没有形成。输配电价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合理核定输配电价将有利于落实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和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联动机制,使销售电价能及时反映上网电价的变化,并形成各类用户各电压等级的合理销售电价水平,也可以减少用户间不合理的交叉补贴。
从长远来看,输电价和配电价需要分别进行核定。输电业务大致可分为点对点服务和网络服务2种类型,价格核定的方式有所不同,即输电价不仅可以体现按电压等级制定的网络服务,也可以体现输电业务的位置信号,以利于电网和电厂的协调与优化建设,并促进跨区输电,避免由于没有指导性的输电价造成存在跨区电网,却没有合理的输电价使电网企业不愿担负跨区输电成本而不跨区输电,致使能源格局陷入困境,电能有富余地区,有贫乏地区,造成大面积地区出现“电荒”。
配电服务主要是网络服务,价格可以按照配电区域进行核定,且相同电压等级执行统一价格。近期在我国输配电网实行统一经营和管理的情况下,输配电价可以捆绑核定,但对于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的输配电价,可区分不同电网功能而采用适当的定价方法来制定价格。
四、销售电价定义及分析
1、销售电价
销售电价是指电网经营企业对终端用户销售电能的价格。销售电价由购电成本、输配电损耗、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构成,对用户的销售电价是按照用户性质和用电特性来分类的。
2009 年全国平均销售电价约为0.534 元/(kW•h)(不含政府性基金和附加),比2008 年增加2.07%[5]。从2009 年全国各省区的销售电价可以看出,各省区的销售电价水平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明显特征。其中,广东、上海、北京、海南和浙江的平均销售电价位居全国前5 位,且这些地区的平均销售电价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从国内各行业的电价水平来看,工商业用户补贴居民和农业等用户的现象十分严重。大用户本身由于接入系统电压等级较高、用电量大、负荷率高,所以工商业电价应该低于居民电价。
2、销售电价分析
终端销售电价是整个电价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电价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改革目标是有利于公平负担,兼顾公共政策目标,便于与上网价格联动。改革方向是全部用户自由选择供电商,由市场竞争形成价格。就销售电价改革来说,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莫过于销售电价是涨还是降。目前我国的销售电价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并需要采取相应一些调整措施。
(1)销售电价结构与电价水平不合理,交叉补贴问题十分严重目前,我国的销售电价存在严重的交叉补贴,主要包括不同地区(城市补贴农村地区),不同行业(工商业用户补贴居民和农业等用户),不同电压等级(高电压等级用户补贴低电压等级用户)和不同负荷率(高负荷率用户补贴低负荷率用户)等类型的补贴。用户电价不能合理反映真实的供电成本,也起不到引导用户合理高效用电的作用。为了减少交叉补贴,应完善销售电价的形成机制,即让销售电价能有效反映供电成本与供需关系(包括用户的用电量、最大需量、受电电压、用电时间、负荷率、负荷同时率与供电可靠性等因素),具体措施包括:①将部分省电力公司的趸售电价水平调整到合理价位,以减少省电力公司对趸售县电力公司的补贴;②推进工商业用电同价,并适当降低工商业电价和提高居民电价,重新划分用户类别,逐步将现行非普工业、非居民照明、商业电价归并为工商业电价,并在此基础上将销售电价分为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生产用电和工商业及其他用电 4 3类;③条件具备的地区可按用电负荷特性制定不同年用电小时或负荷率档次的价格,以便用户自行选择。实际上交叉补贴在许多国家都存在,它利用扭曲相对价格来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也包含了一定的普遍服务义务。目前我国短期内还难以完全取消交叉补贴,但随着电价改革的逐步推进,电价中的交叉补贴也应该逐步减少或取消。
(2)两部制销售电价仍不完善,其主要表现为:①适用范围偏小,比重偏低;②两部制电价中基本电价长期偏低,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比例严重扭曲,失去了两部制电价的作用;③两部制电价中基本电价计价方式不科学,目前大部分用户实际上均按照变压器容量计费,不能促使其降低高峰负荷。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有:逐步将两部制电价的执行范围扩大至受电变压器容量在100 kVA 以下的工商业用户,并适当提高基本电价占销售电价的比重,鼓励基本电价按照最大需量计费。
(3)积极推行需求侧管理的电价机制,全面实行峰谷分时电价,根据各电网的供需情况与负荷特性因地制宜地划分峰谷时段和调整峰谷价差,并进一步扩大峰谷电价的执行范围。可考虑在负荷季节性强的地区试行季节性电价以平衡季节性负荷;在水电比重大的地区试行丰枯电价以促进水火互济;在智能电网示范工程中试行实时电价;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还可试行尖峰电价、高可靠性电价和可中断电价等电价形式,以增强用户的可选择性,引导和激励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实施需求侧管理需要政府性的基金支持,但目前国家尚无政策使其具备规范的资金来源。为了继续推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促进节能降耗,应给予地方政府筹集需求侧管理短期资金的适度空间,例如在设置尖峰电价的地区,电网公司由此增加的收入部分,就可用于支持需求侧管理。
五、总结
毕业设计是在完成了理论课程和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性的总结,是工科学生完成基础课程之后,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设计,终于完成了我国现行电价管理体系分析课题的设计任务,使自己把近三年函授学习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本人的设计水平,使自己在实际工作的专业知识更能有效的应用。在设计过程中,虽然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供查阅,但对于一些具体问题,仍感觉吃不透,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实践,扬长避短,发扬严谨的科学态度,使所学的知识不断升华。
六、致谢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学习到了很多电价专业上的东西,我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在日后的工作中。在毕业设计完成之际,我衷心感谢学校老师给予我的悉心指导和建议,使得本课题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唐振飞•《电力市场输电定价》•中国工程电机学报•2003 【2】段文燕《建立合理电价机制 稳步推进电价改革》•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 【3】王志毅•《电力市场中的电价问题研究》•山西电力2003 【4】吴娟《浅谈营销电价改革》•电力技术经济•2004 【5】2001-2010年甘肃省电力公司营销报表
第三篇:我国现行电价管理体系分析
华北电力大学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华北电力大学成人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 我国现行电价管理体系分析 学生姓名: 张磊 学号 09301233 年级、专业、层次: 09级 电力专业: 高起专 函授站: 兰州电力技术学院
二○一一年八月 华北电力大学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电力市场的兴起使电价问题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电价在电力市场中起着优化资源配置、组织市场、促进流通、平衡利益等一系列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从电力市场的基本知识与制定电价的原则、理论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着重梳理和分析了国内上网电价、输电定价的各种定价方法和销售电价的各种类型进行了阐述。希望能给电力工作者以帮助,促进我国电力工业改革的进行。
目录
绪论┄┄┄┄┄┄┄┄┄┄┄┄┄┄┄┄┄┄┄┄┄┄┄┄┄┄┄┄┄2
一、我国目前的电价体系┄┄┄┄┄┄┄┄┄┄┄┄┄┄┄┄┄┄┄┄2
二、上网电价定义分析┄┄┄┄┄┄┄┄┄┄┄┄┄┄┄┄┄┄┄┄┄2
三、输配电价定义及分析┄┄┄┄┄┄┄┄┄┄┄┄┄┄┄┄┄┄┄┄3
四、销售电价定义及分析┄┄┄┄┄┄┄┄┄┄┄┄┄┄┄┄┄┄┄┄4
五、总结┄┄┄┄┄┄┄┄┄┄┄┄┄┄┄┄┄┄┄┄┄┄┄┄┄┄┄5 致谢┄┄┄┄┄┄┄┄┄┄┄┄┄┄┄┄┄┄┄┄┄┄┄┄┄┄┄┄┄5
华北电力大学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绪论
电能作为一种自然垄断产业的商品,对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特别是电价改革要组成部分,对建立和培育电力市场、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以及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中国电价体系的现状,针对近年来电价改革中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探讨,着重分析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环节的电价,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设想。
一、我国目前的电价体系
包括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的改革,产业链从上到下涉及能源交通行业、发电公司、电网公司和终端用户,而终端用户又区分为工商业、农业和居民3类主要消费群体。
2002 年以来,我国陆续发布了关于电力体制改革与电价改革的多项政策文件。经过8 年多的探索,电价改革措施基本适应了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电力体制改革也取得了初步成果:供需关系趋于平衡;厂网分开的目标基本完成,发电侧多家经营的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然而纵观国内电力体制改革的现状,电价改革方面尚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建立与发电环节竞争相适应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出台开展电力双边交易所必须的输配电价,改革销售电价形成机制,实行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电价政策是今后一段时期电价改革的主要目标。
二、上网电价定义及分析
1、上网电价
上网电价也称为发电电价,它是发电企业与购电方进行上网电能结算的价格。
2、上网电价分析
2004 年12 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煤电价格联动政策,即在上网电价及时反映电力供需关系的前提下,当煤炭价格涨落幅度较大时,上网电价与煤炭价格联动。上网电价与煤价联动后,销售电价再与上网电价联动,且工商业电价调整得多一点,但居民生活电价与农业生产电价要保持相对稳定。在2005 年5 月和2006 年6 月,国家发改委先后实施了2 次煤电联动,有效地保障了能源安全和缓解了煤电价格矛盾。能源市场与改革近年来,随着电煤价格的持续上涨,而上网电价保持不变,使发电企业普遍出现亏损,经营状况不断恶化。为了缓解电力企业经营困难并疏导电价矛盾,2008 年7 月和8 月,国家发改委对电价进行了2 次调整,全国上网电价平均提高了4.14 分/(kW•h),输配电价平均提高了0.36 分/(kW•h),而销售电价平均只提高了2.61 分/(kW•h),这让电网企业承担了巨大的经营压力。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2009 年前9 个月公司亏损160.50 亿元,虽然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将全国销售电价提高2.8 分/(kW•h),但由于输配电价长期受到挤压,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由2005年的61.9%上升到2010年7月的65.7%,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较大影响。这些电价调整措施并没有从根华北电力大学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本上解决“市场煤和计划电”的问题,发电企业的燃料成本上升仍然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传导,电网公司也承担了巨大的政策性亏损。另一方面,这几次调价方案都对居民生活用电、农业和化肥生产用电价格不做调整,这也使销售电价的交叉补贴更加严重,显然不利于理顺电价结构、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建节约型社会。煤电联动问题的实质还在于能源机制的定位,真正需要解决的是要形成煤电双方正确的交易机制,并通过市场供需关系来调节煤电矛盾,而不是煤价上涨引起电价上涨,而又导致煤价上涨的恶性循环。
从长远而言,只有理顺电价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倒挂引发的电厂亏损和“电荒”困局。国内煤炭价格虽然已经逐步走向市场化,但上网电价仍受政府监管。为了促进煤电双方的协调发展和理顺煤电产业链的运作机制,煤电联营与煤电一体化成为缓解发电企业经营困境的有效途径。
三、输配电价定义及分析
1、输配电价
输配电价是指电网经营企业提供接入系统、联网、电能输送和销售服务的价格总称。2009 年全国平均输配电价约为0.125 元/(kW•h),占销售电价的23.45%。
2、输配电价分析
厂网分开后,我国的电价形成了由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2 个环节电价组成的体系,没有独立的输配电价,输配电价空间依赖于电网企业的购售电价价差。尽管已经出台了电价改革中有关输配电价的实施办法,但是独立的输配电价体系还远没有形成。输配电价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合理核定输配电价将有利于落实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和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联动机制,使销售电价能及时反映上网电价的变化,并形成各类用户各电压等级的合理销售电价水平,也可以减少用户间不合理的交叉补贴。
从长远来看,输电价和配电价需要分别进行核定。输电业务大致可分为点对点服务和网络服务2种类型,价格核定的方式有所不同,即输电价不仅可以体现按电压等级制定的网络服务,也可以体现输电业务的位置信号,以利于电网和电厂的协调与优化建设,并促进跨区输电,避免由于没有指导性的输电价造成存在跨区电网,却没有合理的输电价使电网企业不愿担负跨区输电成本而不跨区输电,致使能源格局陷入困境,电能有富余地区,有贫乏地区,造成大面积地区出现“电荒”。配电服务主要是网络服务,价格可以按照配电区域进行核定,且相同电压等级执行统一价格。近期在我国输配电网实行统一经营和管理的情况下,输配电价可以捆绑核定,但对于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的输配电价,可区分不同电网功能而采用适当的定价方法来制定价格。
四、销售电价定义及分析
1、销售电价
销售电价是指电网经营企业对终端用户销售电能的价格。销售电价由购电成本、输配电损耗、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构成,对用户的销售电价是按照用户性华北电力大学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质和用电特性来分类的。
2009 年全国平均销售电价约为0.534 元/(kW•h)(不含政府性基金和附加),比2008 年增加2.07%[5]。从2009 年全国各省区的销售电价可以看出,各省区的销售电价水平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明显特征。其中,广东、上海、北京、海南和浙江的平均销售电价位居全国前5 位,且这些地区的平均销售电价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从国内各行业的电价水平来看,工商业用户补贴居民和农业等用户的现象十分严重。大用户本身由于接入系统电压等级较高、用电量大、负荷率高,所以工商业电价应该低于居民电价。
2、销售电价分析
终端销售电价是整个电价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电价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改革目标是有利于公平负担,兼顾公共政策目标,便于与上网价格联动。改革方向是全部用户自由选择供电商,由市场竞争形成价格。就销售电价改革来说,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莫过于销售电价是涨还是降。目前我国的销售电价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并需要采取相应一些调整措施。
(1)销售电价结构与电价水平不合理,交叉补贴问题十分严重目前,我国的销售电价存在严重的交叉补贴,主要包括不同地区(城市补贴农村地区),不同行业(工商业用户补贴居民和农业等用户),不同电压等级(高电压等级用户补贴低电压等级用户)和不同负荷率(高负荷率用户补贴低负荷率用户)等类型的补贴。用户电价不能合理反映真实的供电成本,也起不到引导用户合理高效用电的作用。为了减少交叉补贴,应完善销售电价的形成机制,即让销售电价能有效反映供电成本与供需关系(包括用户的用电量、最大需量、受电电压、用电时间、负荷率、负荷同时率与供电可靠性等因素),具体措施包括:①将部分省电力公司的趸售电价水平调整到合理价位,以减少省电力公司对趸售县电力公司的补贴;②推进工商业用电同价,并适当降低工商业电价和提高居民电价,重新划分用户类别,逐步将现行非普工业、非居民照明、商业电价归并为工商业电价,并在此基础上将销售电价分为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生产用电和工商业及其他用电3类;③条件具备的地区可按用电负荷特性制定不同年用电小时或负荷率档次的价格,以便用户自行选择。实际上交叉补贴在许多国家都存在,它利用扭曲相对价格来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也包含了一定的普遍服务义务。目前我国短期内还难以完全取消交叉补贴,但随着电价改革的逐步推进,电价中的交叉补贴也应该逐步减少或取消。
(2)两部制销售电价仍不完善,其主要表现为:①适用范围偏小,比重偏低;②两部制电价中基本电价长期偏低,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比例严重扭曲,失去了两部制电价的作用;③两部制电价中基本电价计价方式不科学,目前大部分用户实际上均按照变压器容量计费,不能促使其降低高峰负荷。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有:逐步将两部制电价的执行范围扩大至受电变压器容量在100 kVA 以下的工商业用户,并适当提高基本电价占销售电价的比重,鼓励基本电价按照最大需量计费。
(3)积极推行需求侧管理的电价机制,全面实行峰谷分时电价,根据各电网的供需情况与负荷特性因地制宜地划分峰谷时段和调整峰谷价差,并进一步扩大峰谷电价的执行范围。可考虑在负荷季节性强的地区试行季节性电价以平衡季节华北电力大学成人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性负荷;在水电比重大的地区试行丰枯电价以促进水火互济;在智能电网示范工程中试行实时电价;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还可试行尖峰电价、高可靠性电价和可中断电价等电价形式,以增强用户的可选择性,引导和激励用户参与需求侧响应。实施需求侧管理需要政府性的基金支持,但目前国家尚无政策使其具备规范的资金来源。为了继续推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促进节能降耗,应给予地方政府筹集需求侧管理短期资金的适度空间,例如在设置尖峰电价的地区,电网公司由此增加的收入部分,就可用于支持需求侧管理。
五、总结
毕业设计是在完成了理论课程和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性的总结,是工科学生完成基础课程之后,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设计,终于完成了我国现行电价管理体系分析课题的设计任务,使自己把近三年函授学习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本人的设计水平,使自己在实际工作的专业知识更能有效的应用。在设计过程中,虽然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供查阅,但对于一些具体问题,仍感觉吃不透,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实践,扬长避短,发扬严谨的科学态度,使所学的知识不断升华。
六、致谢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学习到了很多电价专业上的东西,我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在日后的工作中。在毕业设计完成之际,我衷心感谢学校老师给予我的悉心指导和建议,使得本课题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唐振飞•《电力市场输电定价》•中国工程电机学报•2003 【2】段文燕《建立合理电价机制 稳步推进电价改革》•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 【3】王志毅•《电力市场中的电价问题研究》•山西电力2003 【4】吴娟《浅谈营销电价改革》•电力技术经济•2004 【5】2001-2010年甘肃省电力公司营销报表
第四篇:现行黑板利弊研究报告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现行黑板利弊分析
研究人:宋思存 莫佰川
导言
从原始到现代,教室中的设备不断地更新着。每一份教学用具,都为人类知识的传承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先进的教学用具显然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能更好地传承前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所以,历代教育工作者推陈出新,一直在完善现有的工具。然而,究竟什么样的东西才是真正适合的、有用的,自然需要仔细验证。毕竟教育乃是重中之重,且容不得一丝马虎。
作为教室里的必备的用具之一,能记录教师上课手书的黑板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黑板从最早的用黑色涂料涂抹在木板、水泥等坚硬物体表面,到九十年代的水磨玻璃,现在的彩涂钢板,复合材料板。时代在进步,黑板的种类也开始变的复杂多样。如若细细分类,现存于市场上的黑板种类竟多达十余种。从这么多的黑板中,选出合适学生情况的黑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我们将对现在的各种黑板做一个详细的利弊分析,为对黑板的选择提供参考。我们将分类进行探讨。
关键词:颜色、形状、材料、结构、展望
1.颜色
当我们第一眼看见黑板,首先便会对它的颜色产生一个直观的印象。现在的黑板颜色大致分为黑板、绿板和白板三种(电子黑板单独讨论)。其中,黑板和绿板主要使用白色粉笔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书写,而白板则使用马克笔书写。在此,我们先暂不讨论其他因素,而将颜色对比对视觉效果的影响做单独讨论。
黑板
白纸黑字,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地使用。时至今日,大部分纸质载体依然采用这一古老的配色方法。这是因为黑白对比是最为明显的。考虑到清洁保持的原因,黑白一开始采用的就是黑底白字这样的反色方案。19世纪,人们用黑漆涂在木板表面,以保护木板不被侵蚀,当然那时黑板的主要作用并非是教学,直到19世纪中期才在世界各地学校流行起来。白粉笔在黑色的板子上字迹清晰、明锐。同时,黑色的颜料多为炭黑,白粉笔原料为石膏,两者价格都十分低廉,减少了教育推广的阻碍。
但是,随着医学、生理及心理学知识的深化更新,这种传统的黑板受到了新的理论的挑战。科学研究显示,黑色的黑板无论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是身心健康,都是十分不利的。
不同的环境色彩,对人可产生不同的生理及心理效应,比如蓝色能使人安静、清除紧张等,这是人尽皆知的。一些眼科专家的观点是,黑板颜色是波长最短的一种颜色,它会给人一种压抑感,长时间目睹单一的黑色,会使人陷入抑郁、紧张、恐俱这类的不良心理状态,长此以往,将影响心理健康,导致心身疾病。一长时间的凝视黑板,还容易导致视觉疲劳,有悖于用眼卫生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的原则。
就个人感觉而言,小学时的黑板就是这种纯黑的黑板。有时看久了的确让人感到有些烦躁。况且,在教室的白墙的衬托下,漆黑的黑板总是有些死气沉沉的,让教室单调乏味。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渐渐地,这种古老的黑板就退出了大城市教学的舞台,只是在部分欠发达地区还在继续使用。
绿板
现代科学的研究发现了纯黑的黑板的弊端。取而代之,为广大学校所广泛采纳的新式黑板,就是大多以深绿色作为版面的黑板,即“绿板”。
绿色是一种令人感到稳重和舒适的色彩,具有镇静神经、降低眼压、解除眼疲劳、改善肌肉运动能力等作用,自然的绿色还对晕厥、疲劳、恶心与消极情绪有一定的舒缓作用。
通过将黑板的底色更改为绿色,在牺牲少许分辨率的同时大大缓解了由于黑色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而且操作简单,是一个优良的改进。在材料技术发达的今天,以往制约黑板染色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的成本问题已经可以忽略,绿板无疑是我们教室的更好选择。
白板
在颜色方面,白板更接近于传统的“白纸黑字”这样的搭配,可能更为符合人们的习惯。但是,白板在色彩对比上还是黑白对比,与黑板并无本质区别。关于白板,其特点将会在材料中更深入地讨论。
2.形状
现在的黑板根据形状不同分为两种:平面板和弧面板。相较于平面板而言,弧面板拥有更好的性能。在预防黑板反光的问题上,弧面板拥有毋庸置疑的优越性。
光反射图解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平面板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弧面板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平面板实际图像
弧面板实际图像
通过绘图的对比,相信两种面板孰优孰劣一看便知。
3.材料
黑板的材料,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询问了父母之后,他们告诉我以前黑板的材料无非就是木板或是水泥两种。在粗糙的表面上涂了一层黑漆就是他们小时候的黑板。这样的简陋的黑板使用起来十分不便。根据我妈妈的讲述,最大的问题就是粉笔灰,其次就是反光。水泥的黑板自然对粉尘的吸附能力差,由于是混合的沙土,耐磨性能不佳,日久天长自然变得光滑,反光的现象也会加重。那个时代还有一种磨砂玻璃黑板使,用磨砂玻璃制成,因其易碎、粉尘量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大、运输不便,已开始淡出市场。
1.黑板
现在的黑板利用合金材料解决了这样的问题。目前采用的合金板有彩涂钢板和新型材料复合板。
彩涂钢板板面采用涂以耐磨涂层的优质合金钢板,板面厚度多为0.3mm-0.4mm,耐磨,不脱落,不褪色,经久耐用.书写手感好,字迹清晰,易写,易擦试.粉尘少。里边的填充物据我观察应该是聚乙烯泡沫塑料。这是小时候看到一块破损的黑板发现的。
新型材料复合板是由进口高分子合金颗粒与环氧树脂经一次性压制成型表面不做任何处理,板面厚度为3mm,书写流畅,字迹清晰永久性不打滑,不反光,擦后无残留,可视效果极佳,经测试使用寿命达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15年以上。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这两者相较而言,彩钢板的造价较高、重量大,受到撞击容易变形。但因为是金属,所以可以使用磁性教学用具,比如磁贴等。复合材料板的重量轻,便于运输,造价低廉。但如果不加人铁板的话就不能使用磁性教具,同时火灾时也是安全隐患。
这两种材料制成黑板时,都要进行磨砂处理。这样在减少反光的同时也加强了黑板对粉笔字迹的附着力,能长久地保持字迹清晰与减少粉笔灰。
2.白板
白板是一种能够以专用的白板笔反复书写并可擦拭的塑胶制白色平面,常用于课堂教学、会议讨论、与个人记事等用途。自1994年左右起,白板才开始被普遍使用。
因为采用塑胶作为面板,所以白板不具备也不适合磨砂后用粉笔书写的功能。通常都会在塑胶面板后面插入磁性材料,用以获取使用磁性用具的功能。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在白板上一般用水性笔来书写。水性笔使用油墨作为书写材料,写在板上的图或字对比度相对较高,写出的文字和图像边缘轮廓非常清晰。并且油墨的吸附力强,字迹不会像黑板粉笔那样稍微抖动就会掉落,而是可以保持很久。使用水性笔时,握笔的姿势和平常写字时一模一样,而写粉笔字却需要专门的姿势才能写好。使用白板可以减轻板书的负担。同时水性笔储存的墨水量大,比粉笔耐用,也没有粉笔那些断裂或伤害手部皮肤的种种问题。
比起在黑板上以粉笔书写之后留下的粉笔灰,白板比黑板容易擦拭,油墨擦起来摩擦较小,擦拭时也不会扬起粉粒,也更容易擦干净,这些都是白板的优点。
虽然白板有许多好处,但是白板通常较黑板昂贵,而且白板因为非常较容易反光,完全无法避免,离白板远的人看不清楚。并且,水性笔也不是百利无一害。使用水性笔时会有一股浓烈的化学药剂的味道,其油墨中的有机溶剂挥发出来后,也会对健康造成损害,不宜频繁使用。因此学校大多数使用黑板,而白板则主要用于会议等正式场所。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4.结构
推拉式黑板
推拉式黑板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结构,推拉式黑板拥有书写面积大,占地面积小,擦拭方便等优点。书写量大,可方便学生课下摘抄老师笔记,避免了因为擦黑板而导致的“错过”笔记的情况。
纵向推拉式黑板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横向推拉式黑板
通过对比,我们很容易发现,横向推拉式黑板相比纵向推拉式黑板占地面积要大,没能合理利用教室上层的空间,若仅考虑空间利用上,纵向推拉式黑板对空间利用的更彻底,书写面积更大。当然,并不是说横向推拉式黑板毫无用途。下面,我们来看看复合电子黑板的结构,便可知道横向推拉式黑板的玄机。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复合电子黑板
这是普通的多媒体电子黑板,也是附中和其他许多学校常用的黑板,投影仪的屏幕一旦放下,黑板便会被遮住,导致了老师上课“黑板投影二选一”的局面。这局限了老师的课堂表达方式,同时,由于使用电子教学,老师上课进度加快,也使学生们难以摘抄笔记,跟上老师的脚步。
横向推拉式复合电子黑板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其实,许多横向推拉式黑板,内部都藏有玄机,横向推拉式复合电子黑板都是由平面黑板和电子白板两者组合而成的,我们称之为交互式黑板。它的巧妙之处在于,很好的适应多媒体教学的主题,在推拉黑板未开启时,它和传统的书写黑板一样,在开启后,露出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实现。推拉之间更好的保护了电子白板,有效的防止了电子白板的意外破损。推拉黑板很好的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相结合,符合各中小学的多媒体教学要求。
使用示意图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传统黑板与电子黑板利弊比较
通过对传统黑板与电子黑板的结构了解,我们也基本掌握了这两种黑板的利弊情况,那么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种黑板。
传统黑板
弊:首先传统黑板使用粉笔作为书写材料,对人体健康就有一定危害。许多教师在长年的教学工作后,往往会患上呼吸道疾病。而在授课方面,传统黑板需要教师亲自书写,无疑拖慢了教学进度。传统黑板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单调,“老师写笔记,学生抄笔记”的死板形式不能避免。同时,许多与课堂有关的资料与图片不能很好展示。在老师画图,展示题目等方面也造成很大障碍。
利:作为传统黑板,它仍有许多优点。一般教室里普通黑板比标准的电子黑板面要大得多,而且教师能一面结合教学内容,一面在黑板上轻松自由地任意驰骋,灵活自如地展开、讲授教学内容。另外,由于电子黑板的普及率较低,传统黑板依旧是大部分教师习惯的授课工具,同时,传统黑板在教学进度上较慢的特点,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除此之外,传统黑板在使用寿命和价格上也比电子黑板有明显优越性。
电子黑板
弊:首先,电子黑板是今年来才流行的新型教学工具,其普及率较低,若大面积使用,适应期是个很大的问题,对处于适应期的学生和教师都会造成许多麻烦。并且,电子黑板技术至目前为止还不够完善,若出现故障,修理费用高,还会给课程带来影响。另外,电子黑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师的灵活授课。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利:电子黑板也拥有传统黑板不可比拟的优势。电子黑板直接与各出版社及教育机构相连接,拥有丰富的学习和教学内容素材,可以按照教学课程进行匹配,每一课都匹配丰富的教学素材。同时,电子黑板可以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电子黑板功能,展示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辅助屏幕进行标记,为教师在使用电子黑板授课时提供便利。另外教师可以利用软件所提供的丰富素材,制作个人的电子讲义,并可保存、交流课件。还可以借助背景、音乐、时钟设置,营造良好的教学场景和氛围。同时,教师通过上传素材的方法和工具,使优秀的教学成果能够继承和交流,不断丰富教学与学习资源。当然,电子黑板对于老师和学生的健康也有利,可有效避免粉尘危害。
5.展望
我们已经逐个讨论了个方面因素对黑板的影响。
就目前情况来看,使用电子黑板和绿板结合的复合式推拉黑板是学校教学的合适选择。但是,使用推拉式黑板的话就必须使用平面板。这对于大教室教学十分不利。所以,黑板的选择需要因地制宜。在空间足够大的教室中,也许可以设计一块上下纵向推拉式的弧面黑板。而对于小班教学,则可以使用左右推拉式黑板与电子白板结合的方式。这样既美观,又实用。
其实,无论现在的哪种黑板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粉尘和造价等。但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加上我们对教育的重视,之后的黑板一定会越来越好,作为教室不可或缺的一员,伴随我们前进。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百度图片 基维百科 时间:2013年2月17日
黑板利弊分析研究
第五篇:现行户籍制度利弊说
现行户籍制度利弊说
“户籍制度”在中国是由来以久的,“户籍制度”古称“丁籍”、“黄籍”等,最早当属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后即建立了当时的“户籍”制度,其目的之一就是留住人口、增加人口,而人口的多少在当时就是代表生产力的高低、国力的强盛与否,秦之所以从一个小国到统一中国,“户籍制度”是功不可没的,而秦“户籍制度”主要手段之一就是限制人口流动,这在当时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的。
现行“户籍制度”是与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等级社会相适应的,它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管理。但是,从本质上讲,它忽视了人的个性,限制了人的自由,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了。
当前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其本质应当是商品经济(因为无论何事,价值规律始终起决定作用),而商品经济则要求效益和竞争,效益和竞争都是价值规律所直接派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讲效益就是讲竞争,讲竞争就是讲效益,它们是不可分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要求是公平竞争,即起点相同和遵循同一规则的竞争,在以此为特征的社会里,该特点不可避免地充斥所有的领域,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商品经济。而现行“户籍制度”却建立了一个不平等的起跑线,工农城乡差别就是它的集中表现,这就不可避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所有的商品生产单位(包括个人和集体),在商品经济中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追求目标,即利益、最大化的利益,要实现这一点的条件便是生产各要素向着可能带来最大利益的方向流动,而人是最重要的最具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现行“户籍制度”却限制了人的自由流动,因此它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人的物质文化需要不外乎三个方面: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所谓享受和发展便是人的个性的两个方面,而现行“户籍制度”却限制了人的活动自由(即空间的自由),它规定了不同户籍身份的人有着基本确定的活动空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和二千多年前的封建户籍制度是相似的,而封建的户籍制度是与封建社会的人治相适应的,作为人治的对立面——法治是难以与之相适应的。难以想象,一个连空间自由都没有的人会成为一个全面自由发展的人;难以想象,一个连空间自由都没有的人会有独立的人格;也难以想象,一个连独立人格都没有的人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法制观念的公民,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来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而不求助于“父母青天大老爷”为他做主、主持正义!现在到了推行新的“户籍制度”的时候了,新“户籍制度”的一个原则是:只要能证明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公民的,便有可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任何地方发挥他的才能,就是说拥有找到工作,找到实现他的理想、完善他的个性的机会。这将有利于当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当前的民主、法制建设。但是这个制度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我国人口众多,有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出现大批失业者;人口流动性增加,有可能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将会冲击人们思想深处残存的封建意识,打破原有的平衡,带来一时性的思想空白、混乱。当前实行新的“户籍制度”是有困难的,但实行它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是历史的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