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脑外科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脑外科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关键词:脑外科潜在、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前言〗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件》的实施,病人就医时自我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医疗护理水平、医疗护理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如果在工作中稍有粗心大意或违反常规操作就会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造成病人的不满和投诉而引发医疗纠纷。脑外科存在病人病情危急,患者常有意识障碍,患者身上管道较多等等诸多特点,这给脑外科护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潜在的风险。如何化解风险,防范医疗护理差错,保证医疗安全,已成为临床不容忽视的问题。脑外科患者多数病情重、病程长、手术创伤大、突发意外事件多,对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容易引发的问题,医疗纠纷事件越变越多。
1.脑外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
1.1.与侵犯病人合法权益有关的潜在风险。脑外科病人大多数是需要手术的病人,病情危重,意识不清,各种治疗及护理高,在护理工作中忽略病人享有知情同意权就会引发纠纷,如进行留置针穿刺时未告知病人或家属留置针的目的、用途,必要时就予以穿刺。
1.2.与护理操作有关的潜在风险。给气管切开的病人吸痰未严格无菌操作,给昏迷病人口腔护理不到位,未按常规给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病人使用约束带引发了非计划拔管等等。
1.3.与急救药品、物品有关的潜在风险。急救人员不熟悉仪器的操作,应变能力差,对急救药品的知识掌握不全面。各种急救仪器、设备日常检测、维修不到位。易招发医疗纠纷。
1.4.与执行医嘱有关的潜在的风险。医嘱是护士对病人进行治疗的唯一依据,护士随意更改或无故不执行医嘱均属违法行为。抢救病人时执行的口头医嘱未按要求复诵一遍,执行不到位,或未督促抢救医生及时补写医嘱,或未按要求保留用过的空瓶等等,与执行医嘱有关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
1.5.与护理记录有关的潜在风险。护理记录直接反映了病人的病情与治疗的过程。如记录不全面、不详细就易引发医疗纠纷。当病人病情突然有变化,应精确到几点几分,通知了哪位医生,医生到场时间,抢救过程所用药物等,如记录不详或不一致就容易引发法律纠纷。
1.6.与健康宣教有关的潜在风险。健康宣教应从病人入院开始,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住院
过程。每一位床位分管护士应对病人心中有数,指导病人用药、生活。我们的健康宣教缺乏系统性、及时性,个别护士健康宣教缺乏主动性。如长期卧床病人未告知预防褥疮的重要性,长期带有留置导尿管的病人未告知夹管的目的和意义,脑出血病人未告知面对卧床休息的原因等,都易引发护患纠纷。
2.应对措施:
2.1.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通过学习,护士能明确自己的责、权、利。在为病人操作时,应考虑病人的知情同意权,明确告知各项操作的意义;对创伤性操作有执行签字制度。护士正确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
2.2.加强护士业务知识的培训,熟悉各项抢救技术,操作技能。医院组织护士定期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新技能培训,让临床有经验、有资质的主管护师、主任护师担任讲课。科室组织护士不断学习来充实、拓展知识面以提高护士自身的业务水平,并定期开展操作理论考试,不定期选派骨干外出学习和进修,竞聘择选的护士方给予重要的岗位职责担当。
2.3.加强急救药品、物品的管理。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各种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定期检
测,设备保养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与设备科取得联系。急救物品专人管理,不定期抽查,随用随补,定点定量放置,标签清楚,内用、外用分开,危险药物标签醒目。
2.4.做好防范措施,加强风险监控。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主管护师、护师、护士为
成员的质量管理小组,对病人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和风险监控。重点检查医嘱查对制度、急救药品、物品管理情况,基础护理落实到位情况,操作是否按规程进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对安全的防范措施是否到位,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缺陷,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2.5.加强病历书写质量,规范护理记录,护理记录单应真实、准确、客观。护士观察病情
应认真、仔细,要随时观察,如实记录,严格按照《江西省病历书写规范》书写。科室指定专人监控在架病历,对病历实行不定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护士长每周不定期进行查看护理记录本、交班报告本,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责令相关人员改正。
2.6.认真观察并详实记录病情。严格床头交接班制度,每班交接时都要有记录可查。术后
带管病人每根管道具都要有标识清楚、醒目。护士长参与医师查房,参与晨晚间护理。严格三查八对制度。严格各项操作规程。特护单如实记录病情,注射单执行人记录时间精确到几分几秒。
2.7.加强护患间的沟通交流,做好病人的健康宣教。让每一位护士做到“深入病房”,做
到真正关心、尊重每一位病人。对病人除了做好入院宣教也要请家人在告知书上签字。对病人提出的疑问,要耐心细致地回答。
参考文献:
唐玉民、熊爱民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护理研究200620(6)1473
胡中梅、刘喜梅、房小慧ICU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与防范措施现代护理200511(9)734。
刘明溱、孙光研加强防范措施减少医疗纠纷中国医院管理200220(5)40。王丽娟护理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4 10(3)258-259。
作者地址:江西省瑞昌市人民医院外二(脑外科)7楼
姓名:何霖芳
手机:***
第二篇:ICU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与防范措施
ICU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与防范措施
胡永梅 刘喜梅 房小惠
【摘要】 通过对ICU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科学管理,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丰富专科理论知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ICU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病人保护自己就医权利的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其法律观念、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护 理人员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就会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造成病人的不满和投诉而引发医疗纠纷[1]。面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何应用法律手段保护医务工作者的权益,实现安全医疗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2]。根据ICU的特点,在护理工作中防微杜渐,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医疗安全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
心脏手术后,病人的心、肺、肾、脑等功能处于不稳定状态,应通过监护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应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及设备立即纠正,使各种异常指标迅速恢复到正常范围,保证病人各个脏器的功能处于稳定状态,使病人渡过危险阶段。因此,护士不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还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护理差错,引发纠纷。
1.1 与侵犯病人合法权益有关的潜在问题 病人就医时享有知情权,如果医务工作者不顾及病人的合法权益,不认真执行“知情同意”原则,就会引起一系列矛盾。例如:有些研究生做课题,护士未向病人讲明临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就给病人抽血,进行实验性临床研究,侵犯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
1.2 与特护记录有关的潜在法律问题 特护记录是病人在ICU病情变化最准确、最宝贵的记录,一定要实事求是。在抢救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护理措施要及时、准确、详细记录。如果记录不当将会引发护理纠纷。例如:病人血压突然下降抢救时不仅要写清几点几分发生病情变化,如何抢救,还应写清几点几分医生、主任到场,并写清医生主任的全名,以免抢救无效因护理记录不全而被卷入法律纠纷之中。另外,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一定要经2人查对,必要时保留用过的空瓶,作为凭证,抢救完毕及时让医生补医嘱。
1.3 与执行医嘱有关的潜在法律问题 医嘱是护士对病人进行治疗的唯一依据,护士随意篡改或无故不执行医嘱均属于违规行为。但是,ICU的病人病情变化快,在执行长期医嘱遇到疑问时护士应随时向医生反映病情,以便给予合理的治疗。例如:老年高血压冠心病病人,冠脉搭桥后血压偏高,医生临时给予多种降压药将血压降至正常,如还有长期医嘱的口服降压药,应请示医生是否调整口服药,以免将血压降得过低,引起病情变化。
1.4 与护士职业身份及人员配置有关的问题 不同职业身份的护士,如实习护士、见习护士、进修护士、注册护士承担着不同的工作职责和法律责任,如责任区分不清、工作分配不合理很可能会带来法律责任。在ICU里,夜班多,加班多,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年龄护士经验少,有时忙于1个重病人,对另外的病人可能疏于照顾或因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而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由此带来法律问题。因此,合理的人员配置十分重要。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护理工作是知识、技能、责任与爱心的结合[3]。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同时也要遵照、依靠和运用法律进行工作。
2.1 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法律既保护病人又保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护理
人员在为病人作操作时,应考虑到病人的知情权,明确告知病人所有检查操作的目的和意义,对实验性的操作应执行告知签字制度。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正当权利[4]。我们通过典型事例的学习培养护士的法律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变“领导让我这样做”为“我应该这样做”。
2.2 以客观记录为依据、提高特护记录的法律性 特护记录是否客观、真实、准确,直接反映了护理行为的安全性、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直接体现护理质量。我们根据ICU实际情况,将专科需要观察的项目制定成ICU重症监护记录单,使护士在观察病情时有所参照,不致遗漏重要的观察内容。同时也要求护士对病人的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即刻记录、客观记录、如实记录。不仅重视病情观察,而且使护理文书更具有法律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如遇到护理纠纷时,护理记录在举证时更具有说服力。
2.3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熟练操作技能 良好的护理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是防范护理纠纷的基础和保证[5]。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护理新知识、新技能,充实和更新知识内 容,扩展知识面,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在观察病情时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病情为医生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对进修医生、年轻医生所开医嘱起到监督作用,对有疑问的医嘱一定要问清楚再执行。
2.4 加强管理、合理安排 在ICU里,根据护士职业身份分清职责,实习护士、见习护士不具备职业资格,只能在带教老师的严密监督和指导下为病人做简单无创操作,如雾化吸入、叩背排痰等。病情危重的由高年资护师以上人员监护,且“一对一”护理。曾有调查报道[6]:78%的护士认为,护理工作繁忙、超负荷劳动与护理风险有一定的相关性,护理管理者应合理使用人力资源,适当分配工作量,减少风险发生的机率,确
保护理安全。
2.5 加强服务意识、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建设 根据ICU特点,护理工作面对的是特殊的服务对象,救死扶伤的工作特性要求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因此,进行护理操作时要认真负责,每一次治疗都要经2人查对,严格遵守操作程序。如:每位病人用过的呼吸机、雾化器、湿化瓶都应消毒后再给另一位病人使用;每次操作前都应洗手,以防交叉感染;手术回来的病人使用抗生素,首先要看术前是否做过此抗生素的皮试试验,保证术前、术中、术后是同一抗生素。小结
通过深入、反复的培训学习,使护士认清执行法规、规章、常规,执行“三查七对”,就是在守法;认清高度责任感是作好工作的根本保证;工作的疏忽或因不遵守有关法规造成的后果,可能触犯国家的有关法令、法规。在护士正确评估病人潜在风险的基础上,能够提醒护士哪些是高风险的重点病人,促使护士加强对病人的观察、护理,督促护士落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使护士观察病情的能力和意识逐步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卢金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2000,10(35):611-612
[2] 刘均艳.《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护士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2,16(11):625-626
[3] 祝敏芳.浅谈新形式下护士的自我保护[J].护理研究,2003,17(3):301-302
[4] 刘明溱,孙光研.加强防范措施,减少医疗纠纷[J].中国医院管理,2000,20(5):40
[5] 王丽娟.护理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4,10(3):258-259
[6] 秦静.康复护理实践中风险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11:43-44
第三篇:静脉输液治疗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治疗潜在的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胸外一科
姓名:王彩丽
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今日我科通过从严格依法行医,完善相关管 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等方面加强静脉输液风险与安全管理。随着静脉输液治疗的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静脉输液护士在工作内容、手段、方式、范围等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的同时,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因此应积极加强静脉输液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事件与安全的管理,以下我们集体讨论以及进一步学习有关于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风险与安全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严格依法行医
在我科执业的护士均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按要求注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规定护理学员和实习生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才能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护理部和科护士长随时督查,私自单独操作者一经发现,护理学员取消培训资格,实习生辞退回学校,并对带教科室和老师给予相应的处罚。我科执行PICC置管术时,均由取得PICC置管资格认证的护理人员进行此项操作。
二、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
1、医院组织各职能部门不断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五大护理核心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人人熟知并认真落实,其中查对制度的落实、确保患者安全是关键。针对关键、薄弱环节制定了《护理操作规范手册》,人手一册,其中包括给药错误应急处理流程、药物过敏反应处理流程、药物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流程等与静脉输液有关的应急预案,要求护理人员熟记内容,提高应急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能有效应对。每个科室均下发了《常见药物配伍禁忌表》,护理人员可快速查找常见药物配伍禁忌。通过以上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了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工作的落实。
2、我院于2005年12月以来就成立了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科护士长任组长;管理小组由各科派遣护师及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参与,管理小组制定了岗位职责和会诊程序,每年安排值班表下发至全院各科室,涉及静脉输液方面的疑难问题或不良事件及时上报管理小组,必要时可扩大会诊。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学习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并对全院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改进的安全防范措施。
三、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
1、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确保护理安全,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将其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策略。科室组织经常性的常规制度学习,加强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从上岗起就规范他们的行为。对于思想松懈、明知故犯、工作责任心差的护理人员实行“零度宽容”,即决不宽容,毫不宽恕,使每位护理人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
2、加强静脉输液和院感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分批派出静脉输液小组成员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培训班,还要求静脉输液小组成员及时了解国内外有关静脉输液的最新动态。同时由输液组成员对各自科室内的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培训,科室出现与静脉输液有关的不良事件及时按程序上报。护理部每年组织一次全院范围内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知识专题讲座,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护理现状及展望、静脉输液护理方案决策、药物性质与静脉输液的关系、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护士的自我防范措施、外周静脉留置针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等,年终组织专题案例分析,对易发生纠纷的环节与行为进行讨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每年还组织1-2次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通过不同层面、不同范围、不同形式的培训增强了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意识,从而自觉规范行为。
3、规范操作行为,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定。
(1)护理部申请统一购买了《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基础篇,人手一册,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随时随机对执行情况进行督查,每月随机进行操作考试,规范操作行为。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要求保证查对的严谨性,护理人员必须携带输液卡到床旁进行查对,查对患者时必须采取询问患者姓名的方式进行。对危重、手术、昏迷、意识模糊以及无自主行为能力的人实行腕带识别制,以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3)加强静脉输液各个环节的院感管理监控。重点是治疗室的管理、操作过程中无菌原则的遵守、操作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口罩佩戴情况、输液结束后用物的规范处置等。同时加强职业防护教育,采取标准预防,提倡使用安全产品。
(4)强化法律意识,完善各种记录。教育护士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同时要加强护理证据的收集与管理。与静脉输液有关的证据主要包括:护理记录、各种同意书、有护士签名的治疗执行单等,对化疗和PICC置管的患者必须实施知情告知和签字制度。各类输液执行单按规定的时间执行,同时签上执行者姓名和执行时间。
四、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持续改进
建立风险事件报告系统,强化内部管理机制,提倡不断提高,不断改正的精神。任何一个人,即使是最谨慎的医务人员也会出差错,即使不让所有出错的人从事医疗活动,也不能防止以后不再发生医疗差错。因此我们对当事人避免单纯的批评责备,而是采取“治病救人”的教育方法,一方面教育护士要积极进行自我归因,鼓励其找出错误的根本原因并加以彻底纠正,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防止其他人员重犯同样的错误;另一方面,倡导当事人主动报告差错、事故,使之形成风气。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中找出工作的薄弱环节,在解决问题中寻找更好的方法才能实现持久的安全。只有这样,我们静脉输液的风险以及安全管理才能取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才能做到“三好一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近期我科无静脉输液护理有关的不良事件,无差错发生。我们意识到提供高质量的静脉输液护理是预防静脉输液治疗风险、确保安全的最好方法,同时还需加强对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完善证据系统管理。目前我们医院已构建了静脉输液配置中心,除此,我们还在继续不断地探索、学习管理经验,持续改进工作,计划通过培养静脉输液专科护士、完善静脉输液管理小组职能等途径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快捷的静脉输液治疗。
输液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
当输液病人可疑或发生输液反应时,护士应及时报告当值医师,积极配合对症治疗,如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冰敷,必要时吸氧,并按医嘱予药物处理,同时做好下列工作:1)立即停止输液,启用新的输液器,改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并通知值班医生。2)配合值班医师,对症治疗、抢救。3)留取标本及抽血培养。
4)检查液体质量,输液瓶是否有裂缝,瓶盖是否有松脱;记下药液、输液器、头皮针及使用的注射器的名称、剂量、厂家、批号,用消毒巾、胶袋,把输液瓶(袋)连滴管、针头包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放冰箱保存,与药剂科或检验科联系,药品待药剂科转交相关部门抽样检查,输液器等用具应由检验科细菌实验室做相关的细菌学检验。
5)上述各项均应填写输液反应报告表,上报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医务部,并做好护理记录及交班工作。
6)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
7)各科设输液及输血反应登记本并及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①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时间、诊断;②输液(血)的名称、批号、生产单位、生产日期、数量、输注方式;③反应的临床表现、处理情况、发生反应的时间;④送检标本名称、检测结果、报告日期。
五、熟悉常见输液反应以及药物外渗的常规护理、加强防范措施、减少并发症
(一)常见输液反应的防治及护理
1、发热反应
(1)发病特点:在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畏寒,不自主颤抖,迅速转为高热,严重发绀,面色苍白,重者心率快,脉细速,虚脱,多数经处理后迅速好转。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较常见的原因有致热原病菌(普通菌和毒菌等)或其他物质污染液体或输液用品,也可能因药物不纯或药物有配伍禁忌所致。
(2)防治和护理:在输液过程中,寒战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暂停或完全停止输液,并详细检查发生反应的原因。寒战发冷时保暖,立即注射非那根(25~50 mg)或其他抗过敏药物,艾灸百会穴,发生虚脱时可针刺人中,严重时可注射肾上腺素(0.5~1 mg)。留观病人待退热至38℃以下,并无其他不适才可离开。
2、血栓性静脉炎:由于长期输注高渗葡萄糖液体、血管内膜药物以及细胞毒性药物所引起病变的静脉内膜发炎并导致静脉管腔内血液凝成血栓。
(1)主要症状:局部沿静脉径路上有红肿、触痛、热痛等,但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仅有不适感。
(2)防治和护理:安慰病人消除紧张情绪,为病人更换注射部位使患肢休息,局部热敷,严重时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
3、急性肺水肿:肺癌术后患者多见
(1)发病特点:输液过量或过快,特别是输入含钠液体过多时,容易发生急性肺水肿,原有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肺癌术后肺功能不全者,老年体弱儿童输液应特别注意,发病时患者突然感到呼吸困难、气促、剧烈咳嗽、烦躁不安、口唇发绀,严重时口鼻可喷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液,听诊两肺出现干湿性啰音,心音弱速。
(2)防治和护理: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立即加压吸氧。湿化瓶给予20%~30%酒精,湿化吸氧,必要时静脉滴注氨茶碱,利尿药液以利尿排水。西地兰0.4 mg加50%葡萄糖40 ml缓慢静注等对症处理。
4、过敏反应(1)主要为药物性过敏性反应为多见:目前,在临床上多见于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氧氟沙星类注射液,静脉输液时10 min~1 h左右病人出现皮肤荨麻疹、有瘙痒、重者胸闷、发热、口唇发绀,此时应注意休克发生。
(2)防治和护理:立即更换药液和输液管,即用5%葡萄糖维持输液,以便抢救用药,立即注射非那根25 mg,地塞米松5 mg,严重者给予吸氧,肌注肾上腺素1 mg,有过敏性休克者按抗休克处理。严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直至症状完全消失才可离院。
5、空气栓塞
(1)发病特点:由于输液管输液时空气未排尽,输液管连接不紧密,加压输液,连续输液接瓶时不及时而又没有注意重排空气,使空气进入静脉,随血流经右心房到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严重缺氧。此时,病人感到胸闷,呼吸困难或严重发绀,听诊心前区可闻及一个响亮的”水泡声”.(2)防治和护理: 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安慰病人,以减轻恐惧感。立即给予病人至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以减少空气进入肺动脉口。并给予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必要时对症处理。
(二)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的防治
药物从静脉注入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但是思想上麻痹,技术上不娴熟,病房巡视的忽略和有关药理知识的缺乏等,常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输液外渗影响给药,尤其我们医院化疗药物的使用,引起组织严重损伤而加重病人的痛苦。护理人员要了解静脉输液外渗的机理。为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避免和解除静脉渗漏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同道们进行了诸多的探讨和尝试,本文对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报告如下:
1、外渗性损伤的因素:造成静脉渗漏性损伤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1)药物因素:主要是细胞毒性药物、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包括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引起渗漏性损伤的常见药物有抗肿瘤药物,如THP(吡柔比星)、阿霉素、盖诺、健择、择菲等等一些强刺激性化疗药物。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阳离子溶液,如氧化钙、葡萄糖酸钙;高渗液,如50%葡萄糖,20%甘露醇。
(2)机械因素:机械性损伤多为穿刺技术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特别是反复化疗的患者,没有做到有计划地选择血管,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由于病人长期药液输入化疗,组织缺血缺氧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特别是在肢端末梢循环不良部位如手背、足背内踝等处穿刺所致。
(3)机体与外环境因素:病人本身血小板数量多,静脉注射部位弯曲,血管充盈度差,病人不合作,尤其是长时间化疗的患者,大多血管呈条索性静脉炎、没有弹性、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特别是静脉曲张的血管,输注药物后极易引起外渗。
2、静脉外渗的预防
(1)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经常观察巡视病人,尤其对意识障碍或没有陪护的患者,更要加强巡视病房、经常观察输液情况。输液外渗一旦发生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合理使用静脉,有计划地选择静脉,保护静脉不受损伤。原则上:从小静脉到大静脉,从肢体远端到肢体近端静脉。各条静脉交替使用,使受损的血管有足够的修复时间,一般选择弹性较好、部位适当、较直的静脉有利于穿刺。进针要充分,中途要抽回血,证明针头确实完全在血管内,再将针头固定妥当。
(2)正确掌握静脉输注药物的浓度:静脉应用强烈刺激药物应正确掌握给药的方法、浓度及输液速度,化疗药物使用前先脉冲式用生理盐水、通畅后才给药。如碳酸氢钠给药浓度成人一般选用5%,而新生儿应用浓度即1.25%等渗碳酸氢钠,静滴氯化钾浓度一般为0.3%以下,输液速度每分钟30滴左右,静滴钙剂除严格控制滴速外,还要经常更换输液血管,输液量多时,应先输钙剂组,有把握将药物注入在血管内以防药物外渗造成血管和周围组织坏死。
3、静脉外渗的处理
(1)减少静脉外渗给病人造成的痛苦:我们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管、重新选择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清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毒性作用。
(2)冷敷: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损害,如化疗药物外渗用20%~40%碳酸氢钠冷敷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3)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药,阳离子溶液,高渗液及化疗药物外渗治疗,在药物外渗发生24h后,如葡萄糖酸钙、甘露醇等外渗治疗均收到很好的效果。
(4)中药湿敷:主要用于长期静脉注射的药物如氯化钾、红霉素、10%葡萄糖酸钙等致注射部位的静脉壁炎性渗出而引起的炎症症状,采取中药湿敷取得较好的效果,减轻病人的痛苦。(5)局部封闭:主要对于化疗药物引起的外渗,临床常采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予盐水稀释后,予外渗点为中心行环形皮下注射进行封闭。对普鲁卡因皮试阴性者也可用于封闭。我们也可有选择性地用药物的拮抗剂给予封闭,如磷代磷酸钠常用于一些化疗药物的解毒剂。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等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奏效,如果不加思考地使用反而增加病人的痛苦。
第四篇:急诊科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
急诊科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24h对外开放,是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具有患者病情紧急、发展变化快以及不可预见性、风险性大、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等特点,属于高风险科室,急诊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是对病情紧急的患者及时诊治、处置的场所,也是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最容易产生矛盾、医疗纠纷和患者投诉的场所。急诊科护理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与患者接触的每一过程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和形象。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健康意识水平的提高,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对急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急诊科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也相应增多,护理管理者应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1 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
1.1 院前急救疏忽大意:①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或出诊不及时;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居住地址,导致抢救物品准备不齐,救护车空跑;或由于医护人员时间观念不强,未及时赶到医院出诊,延误抢救时机。②到达现场后护理体检不认真,造成对病情评估不准确;③在院外急救,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用药后未将空安瓶保留,随意丢弃;④途中转运交待不详,未签定转运同意书,未向患者或家属交待途中出现的危险,如窒息、休克、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及时观察抢救措施进展情况及患者病情变化,以致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导管扭曲、脱落,甚至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均不知道,使病人失去抢救机会[1]。
1.2 院内疏忽大意:患者在急诊科就医过程中,护理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擅离职守,给患者带来伤害或者造成严重后果。如:①不执行查对制度:给患者打错针、加错液;②护士违反操作规程:操作时不戴口罩,不按时给昏迷患者翻身造成皮肤压疮;③护理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不及时巡视病房,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④值班人员擅自离岗,造成急救电话不能及时接听、急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死亡。⑤预检分诊护士对患者病情询问不仔细,造成分诊不准确等。
1.3 设备设施因素:急诊科设施设备的配备标志着医院救治水平的高低,但设施设备老化、使用不当、故障,护士单纯依赖医疗仪器,尤其在转运病人途中,仪器显示结果误导工作人员,给正确评估病情带来隐患。
1.4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随着新技术、新项目、新仪器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和技术要求相应增高,如不能及时地根据技术进步与专业发展的情况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护理技术水平,会给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工作压力[2],护理技术能力低,服务态度差一些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危重患者的预判能力差,使用抢救仪器生疏。而且有一些护士长期在临床工作,在抢救患者时言行太随意。同时缺乏耐心,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解答简单、生硬,或者主观地使用“没事”“、挺好的”等
语句敷衍,与患者及其家属的迫切需要治疗的心态有差距,很容易产生反感而
导致护理工作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5 法律因素:近年来,医疗纠纷日益增多,既严重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及社会的稳定,又使医患双方的权益两败俱伤。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及家属用法律来衡量医疗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而一些急诊护理人员大多是考虑如何尽快抢救患者的生命,而且急诊抢救时口头医嘱、电话医嘱多,往往忽视相关的临床护理记录,如记录时间与实际时间不相符,遗漏相关记录,仅凭印象回忆补记,缺少核对等。急诊科是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紧急诊治和护理的场所,较其他医疗场所具有更多潜在的法律问题,更容易产生医疗纠纷。
1.6 管理因素:急诊科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最大的威胁。2 防范措施
2.1 增强院前出诊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技术水平,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
2.2 认真接听呼救电话,接到呼救电话后,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电话、街道、门牌号及附近有无明显的标志或建筑物,弄清患者所在的具体位置,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准备必要的抢救物资。
2.3 保持通讯畅通,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院取得联系。
2.4 认真学习医院管理的各项标准,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的指南,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进行正常护理工作的保证。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重要因素。加强三基、三严培训,从思想上认识到护理工作是慎重的工作,认真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尤其在院外急救用药中,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后,护士必须执行三清一核对的用药原则,即:听清、问清、看清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与医生核对,严防差错事故发生。用过的空安瓶应暂时保留,以便核对[3]。
2.5 加强设施设备的管理:制定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及保养使用档案,每天专人对仪器进行常规保养并检查其性能是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使用后及时清洁处理、消毒放回原处,保证使用安全及时。
2.6 加强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
2.7 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懂得在工作中如何应用法律手段保护患者和自己。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明确了护理记录的法律效应,急诊护理文件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存档。因院前急救具有较高风险性,护士只有懂得法律,在工作中才能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冲突的发生。2.8 规范管理体系
2.8.1 积极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规范各种技术操作规程和护理核心制度:每一项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新护理用具在临床使用前,均应制订护理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并根据急诊科工作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和修订,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各项护理操作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护理工作安全的落实。
2.8.2 落实护理安全检查措施:建立以护理部—科护士长—科室护士长为主体、全体护士参与的护理安全检查体系,落实各级检查,是保证安全管理制度贯彻的关键所在。①护理部质控人员每月不定期随机抽查急诊科护理安全落实情况。②科护士长每周二下午到急诊科检查护理安全,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指出。③科室护士长每天进行护理安全检查,并对在班护士的安全护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将发现的问题在科内讨论讲评,同时提出整改措施。各级检查者及时将工作中查出的安全隐患逐级上报,完善防范措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做到层层把关,每个环节不疏漏,从组织形式上确保护理工作安全、高效地运行。
第五篇:骨科疾病潜在护理风险
骨科疾病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及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临床上骨外科护理潜在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增多,牵涉到护理人员的诉讼案件也逐年上升,此现状给外科护理人员带来不小的工作压力。需要深入彻底的分析骨外科护理日常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并及时制订相应的对策。因此,重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和潜在的法律问题,依法调整护理行为,以避免和减少发生护理纠纷,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摆在每个护理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常见护理风险
1.1 医疗中护患沟通障碍
骨外科患者因病情较重,病程长,术后影响功能,使患者产生悲观、无奈、绝望心理,不配合医疗护理。在担心患者安危的同时,又担心昂贵的医疗费用,这些都增加了护患交流的难度,导致护患沟通障碍。
1.2 皮肤压疮的发生
术后患者不能下床,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发热患者排汗过多,潮湿的刺激,患者翻身活动受限。
1.3 意外的坠床跌倒
年龄因素、疾病因素、术后身体虚弱,容易导致患者疲乏无力而引发跌倒,或改变体位致头晕而跌倒;环境因素:地面潮湿有水,光线不足,病床未加用床栏等。
1.4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患者病情转重时,及时恰当地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稳定血流动力。但应该注意使用时必须谨慎。
1.5 其他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护理人员的素质、忽视患者需求、缺乏法制观念、护理人员配备及经验不足。对护理安全管理制定对策
2.1 加强护士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强化法制观念,强化护理风险意识,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定期组织科室业务学习、业务查房,进行基础理论考试,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观念。每月由护士长组织护理质控小组查房,并进行护理质量反馈,随时检查落实情况;利用护理病历讨论等形式学习专科疾病相关知识,及时制定护理常规。2.2 严格落实护理管理制度:
1)交接班制度
进行早、晚床头交接及记录交接,将患者病情、特殊处理记录在科里设计的交接本上,班班交接并实行双签名。
2)执行查对制度
包括服药、注射、输液、医嘱、输血、手术、饮食查对制度,每天查对医嘱一次,通过查看核对人签名、执行人签名、核对床头卡、查看登记本等方法,可发现查对制度是否严格执行。每周大查对一次。
3)护理质控检查制度
由护理质控小组成员每周检查一次,并登记,给予质控评分,在每个月的业务学习会上由护士长组织,对存在的缺陷及得分情况进行反馈并督促整改。
4)护理文件书写制度
护理文书记录及时、准确、完整,将科室住院患者的病例分派给每位护士,每周进行一次检查,使护理文书达到字迹工整、清楚、实事求是。
: 5)危重患者压疮及意外事件上报制度
按要求执行压疮上报、难免性压疮上报制度及意外事件上报制度。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
2.3 建立骨科的紧急预案并定期训练
有解决问题的应急能力,能够及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加强管理职能,严格操作规程,强化执行意识。加强对并发症及意外情况发生的防范意识,提高治疗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4 加强沟通, 履行告知义务,应加强事先告知,让患者明白要接受的医疗护理服务,就要接受可能受到损害的风险,患者同意是医疗护理侵权行为的必要条件,是医疗护理行为合法性的前提[3]。护士应将每次护理操作的目的、过程、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和家属,特殊治疗、护理、检查应征得患者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这既是尊重患者的权利,也是护士自我保护的需要。
2.5 抓好安全管理关键环节
抓关键患者;抓关键制度;抓关键事件;抓关键人员。
护理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确保质量、保证患者的治疗护理安全,护理管理制度是根本的保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