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主动监测工作总结1
镇原县2014年上半年麻疹、AFP监测工作总结
县卫生局:
为了维持无脊灰工作状态,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和《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要求,我县认真开展了麻疹、AFP监测工作,现将监测情况总结如下:
一、监测范围和方法
主要通过临床大夫发现疑似病例,登记填写报告卡,网络录入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麻疹专病/单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标本采集运送和主动监测的方式,实行县对乡,乡对村每旬监测机制,全县238个县、乡、村医疗卫生单位单位均及时开展了麻疹、AFP监测工作。麻疹病例血清标本由县疾控中心采集后送市疾控中心采用ELISA方法测定IgM抗体,AFP标本送省疾控中心进行检测。
二、监测结果和分析
(一)疫情概况
2014年1-6月份全县未发现AFP病例,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2例,其中外地报告5例,本地报告7例,本地报告的均为疑似病例,报告发病率为 1.3 /10 万,已完成了全年监测任务的63.6%,全县无AFP病例报告。
(二)分布特征
1、地区分布:
12例麻疹病例中,新集3例,太平、临泾各2例、郭塬、方山、上肖、开边各1例。
2、时间分布:
从发病时间来看,12例麻疹病例中,4月份发病4例,5
月份4例,6月份4例。
3、年龄及免疫史:
报告的12例疑似麻疹病例,发病年龄5岁以下8例,占病
例总数66.7%,6-10岁4例,占病例总数33.3%,麻疹类疫苗免疫达2剂次以上7人,占病例总数的58.3%,1剂次3人,占病例总数的25%,0剂次2人,占病例总数的16.7%。本县上报的7例病例经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2例为风疹,其余5为麻疹排除病例。
三、监测工作情况
1、监测系统敏感性: 2014年1-6月,我中心组织专业人
员每月深入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主动搜索,共查阅内、儿科就诊病人64924人次(门诊58631人次,住院6293人次),其中15岁以下就诊儿童9873例,未发现AFP病例及麻疹病例漏报。监测系统数据与大疫情数据一致,各乡镇均能按时上报麻疹、AFP病例主动监测旬、月报表,报表及时率和完整率均为100%,说明我县计划免疫监测系统敏感性较高。
2、主要监测指标:2014年上半年共上报疑似麻疹病例12
例,采集血标本16份,标本采集率100%。24小时内调查率和标本送达率均为100%。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目前全县AFP监测评价指标距省、市要求尚有很大差距,主要问题是个别医疗单位新上岗的医务人员对就诊的AFP病例不能做出准确判断,同时边远山区和流动人口中的大量免疫空白人群存在,为麻疹、AFP发病留下了严重隐患。各医疗卫生单位应提高麻疹、AFP监测的重视程度,严格落实全国监测方案中的各项策略措施,通过加强脊灰疫苗4剂次、含麻成份疫苗2剂次的常规免疫接种,落实查漏补种和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等措施,切实提高免疫接种工作质量,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
2、强化督导培训,完善首诊医生负责制,提高医务人员麻
疹、AFP病例监测水平和鉴别诊断能力。
3、加强主动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继续落实旬监测和月
报告工作机制,确保病例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和早治疗,如期完成监测系统各项评价指标。
镇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零一四年七月十日
第二篇:麻疹主动监测流程
麻疹主动监测流程
根据2010年北京市卫生局下发的《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0版)》,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的《2010-2012年北京市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北京市麻疹监测方案(2010版)》指示,按照北京市关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麻疹主动监测工作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接诊情况,特制定麻疹主动监测工作流程:
1.设立重点监测科室:包括急诊内科、儿科门诊、发热门诊、内科门诊、内科住院、皮肤科等科室。
2.每旬开展一次,到重点监测科室查阅门诊日志、有诊断病名的门诊处方、询问当班医生有无麻疹疑似病例,提醒医生遇有麻疹疑似病例及时上报,及处理要求。
3.建立门诊查漏报系统,通过该系统每旬主动监测全院有无麻疹或麻疹疑似病例。
4.每旬到病房查看出入院记录、病案室查找住院患者漏报病例。
5.如发现麻疹或麻疹疑似病例立即与医生联系,核实病例情况,明确诊断的病例督促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6.如有辖区内出现麻疹暴发疫情(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立即向科主任及区疾控中心汇报。
7.每月初将麻疹主动监测情况填到麻疹主动监测表中,上报给区疾控中心。
保健科
2014
第三篇: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制度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制度
主动监测掌握本辖区食源性疾病地区和人群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为研究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规律、疾病负担、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1、监测病例为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例,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
2、由接诊医师负责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和饮食史等并填写《医疗机构急性胃肠炎病例监测表》月末总汇并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报区疾控中心。
第四篇:我县AFP主动监测工作情况督导总结
我县AFP主动监测工作情况督导总结
5月18日,我中心免疫规划科收到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工作》的文件后,根据文件精神对我县四个县直哨点医院进行了AFP主动监测工作的督导。现将督导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我县AFP主动监测工作现状
自2005年我县达到基本消灭脊髓灰质炎状态以来,疫情基本稳定,无新发病例发生。为防止脊髓灰质炎的死灰复燃,我们除进一步加强了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外,还于2005年~2008年共进行了4次8轮糖丸普服,进一步强化了四个县级哨点医院的AFP主动监测工作,将AFP主动监测、报告工作责任到人,要求相关科室医务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可疑AFP病例并上报。为防止误报、漏报的发生,我们要求医院防保科对各相关科室医务工作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AFP业务培训,反复重申了AFP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报告时限等要求。并要求防保科指定专人每月分上、中、下三旬到各相关科室了解有无可疑AFP病例,并及时上报。
在本次督导工作中,我们在四个县直医院的病案管理系统中查看了2008年1月1日~2009年4月30日的全部病例,并未发现漏报现象。另外,我们还对各业务科室进行了走访询问并防保科的主动监测、业务培训工作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说明AFP监测工作各方面均严格按照责任制度做到了业务有培训、监测报告有专人。
二、将来的工作设想
虽然目前我县的AFP主动监测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脊髓灰质炎还没有被彻底被消灭前,我们仍不能麻痹大意、自以为是地轻视AFP主动监测工作,而是应该以更细致、更谨慎地态度来对待它,争取早日消灭脊髓灰质炎。
第五篇:监测工作总结
监测科2011年11工作总结及12月工作安排
监测科在11月的工作中,不仅保证了采煤掘进的安全生产,同时监测科加大了质量标准化管理力度,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使我矿安全监控行业又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监测科在11月份的工作中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监测科在11月份工作中,按照龙煤集团推进的对六大系统建设工作的要求,完成了矿井通讯系统的改造工程,更换了上海华亨HD3000通讯系统,保证了矿井通讯联络的稳定性能。
2、按照局的要求,在监控系统上附增了各种新型设备,其中包含局内重点推进项目,如智能语音风门等。其投用数量及安装使用情况,在生产中都得到了切实的作用。
3、对井下进行了全面大检查工作,检查项目包括分站、各类传感器等,检查出的问题及隐患10余处,全部实行现场整改制度,为实现监测系统零隐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监测主、备机进行了具体的系统维护工作,保证了井下传输上来的数据与监控中心的数据传输更为及时准确。同时更换了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已能在停电时满足监测系统正常运行的需要。
4、加强了地面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工作及整套系统的维护工作,维修交换机2台,修复摄像头3台,地面新铺设光缆1千余米.视频监控系统自安装投用以来效果显著,有效的保证了煤矿资产、设备、公共场所设施等防破坏及偷盗行为。
5、本科加大了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达标项目包括监测系统,通讯电话,人员定位,束管监控,达标面覆盖全井.同时对各采掘队组传感器线路,分站、排版、开停馈电传感器等全部整改,达到质量标准化要求.6、响应矿和矿党委的号召,加大五级培训管理力度,加大岗位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加大员工自身的安全理念。并且每周由本单位组织进行考试,进行岗位基础知识培训,月末由科领导亲自现场考问,并且采取奖头罚尾的方法,以此来鼓励我们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提高员工自身的岗位素质。2011年12月份工作安排
1、保证各采掘队组的正常搬家时监控系统的安装回撤工作和通讯电话的安装工作。
2、加强瓦斯监控系统管理,降低传感器的误报率,力争达到零误报。
3、加强甲烷传感器的调校工作,保证传感器灵敏可靠。
4、计划12月对全矿地面网络进行环网工程,为数字化矿山建设做好基础工作。
东保卫矿监测科 2011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