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鱼镇开展情系留守儿童主题活动
金鱼镇开展情系留守儿童主题活动
1月22日,金鱼镇开展“情系留守儿童,共享美好明天”活动,15名志愿者给留守儿童送去糖果、学习用品等慰问品,并与40名留守儿童共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此次活动主要是为了给留守儿童送去关爱,与留守儿童建立长期的联系,帮助他们解决他们成长的烦恼,给他们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同时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给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孩子以爱的洗礼。
活动一开始,志愿者就以“感恩”为主题,告诉小朋友什么是感恩,怎样感恩,给他们发放贺卡,让他们寄给最想表达感恩之情的人。随后以“放飞梦想”为主题开展教育,告诉小朋友梦想是什么,以他们最熟悉的人和事解释梦想的意义,同时将梦想写在自己折的纸飞机上,一起放飞自己的梦想。
最后,志愿者与小朋友一起进行吹气球、踩气球、踢毽儿、打沙包等游戏,通过这些有趣而又富有意义的小游戏来吸引孩子参与活动,让他们感受团队精神的重要和领导才能的意义,同时增进他们与活动成员的友谊,有利于他们敞开心扉,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他们并帮助他们,为建立长期的友谊打下基础。(邓小兰)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活动
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活动
———家庭生活体验
一.活动主题:
让爱心传递,手拉手共同成长。
二.参加人员:
某小学———同年级同学。(依据实际情况扩展邀请相关班级的同学一起参加)
三.活动时间:
在校期间每月的第一个周末。
四.活动地点:
学生家里。
五.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他们团结互助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活动过程中让留守儿童体会父母的艰辛,从而懂得感恩父母。
六.活动前准备:
1.掌握班级留守儿童人数,弄清班级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和家庭详细情况。
2.让留守儿童自由结对,选择前往的家庭。(如选择的家庭也是留守儿童家庭,就由老师扮演父母角色来完成本次活动)
3.联系此次要前往的儿童家庭,并做好前期沟通准备。
4.准备和购买生活用品和食材。
5.准备摄录工具。
6.其它活动准备。
七.活动过程:
1.沟通和交流环节:老师和学生与家长进行简单的交流,拉拉家常,让学生尽快融入环境。
2.晚餐环节:让学生动手一起准备晚餐,熟悉环境并尽快进入角色,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就是这个家的一员,发挥在这个家的作用,以及锻炼孩子做家务的能力。
3.条件允许,让孩子单独与外出打工的父母视频和通话,和父母分享今天的生活和收获。
4.“感恩”环节:写信制作卡片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或让孩子给倒杯水等等。
5.合影留念并把这几天孩子们的生活视频播放出来。
八.活动档案:
建立此次活动的档案,所摄录资料进行展出。
第三篇:情系留守儿童(写写帮整理)
情系留守儿童,共建美好明天
——计算机科学系2008年暑期三下乡调查报告
目的: 理论运用于实践,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出谋划策,在实践中磨练成长 形式:
1、与机房村签订“校地共建”协议书,对留守儿童的定期辅导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2、深入农户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3、义务支教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的各方面情况
时间:2008年7月11日—7月16日
地点:涪陵区义和镇机房村
组织者:长江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团总支
参与者:2006、2007级共13名志愿者
引言
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大规模的农民工涌进城市谋生。但由于受到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他们的孩子被迫留守家园,这些孩子就是所谓的留守儿童。据相关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弱则中国弱”,随着留守儿童问题的不断尖锐,关注留守儿童,寻求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途径,留守孩子们的幸福,留住民族的希望已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义和镇机房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机房村位于涪陵区义和镇,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该村总面积为2565亩,下设9个社,1023户,3465人。其中,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占全村人数的50%以上,绝大部分外出打工父母将孩子托付给亲人照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令人担忧。
2008年7月中旬,计算机科学系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有针对性地对义和镇机房村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机房村69%的家庭有父母外出打工,这也就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在当地的普遍存在,有的小学一个班就有一半留守儿童。机房村离涪陵市区不是比较近,成为很多人外出打工的原因之一,这也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一、总体现状
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在这次调查中,机房村300余名儿童中就有135名农村留守儿童,占45%,其中女童有75名。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220名,占留守儿童的73.33%;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40名,占留守儿童的13.3%;随父母进城生活的流动儿童有40名。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63%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一方在家。其中49%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
子。其中有13.3%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70.7%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3%被托付给亲友,3%在校寄宿。
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7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35%,中等占5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游戏、网络,抽烟、喝酒、拉帮结派、参与盗窃、抢劫现象的占8%。
从以上统计资料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比较贫困,他们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和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导致性格孤僻,感到受到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而且有有小部分留守儿童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且学习不好。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学习、生活已是迫在眉睫!
一、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性格柔弱内向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人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自卑心理障碍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据调查,仅有15%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瘾,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寂寞无聊心理
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一位初三的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妈妈,你知道吗?自从你和爸爸还有弟弟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由多么的寂寞,有多么的伤心。自从你们走了以后,我几乎没有笑过,多么怀念以前我们在一起的时光。”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
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15%经常有。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3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障碍。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我们对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有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一个小学生父母双双打工,原本就内向的她在学校就更不爱讲话了,上课常常发呆,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经常独自一人躲在一个角落;有一中学生男生叫李远,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自己一个人生活,经常独来独往,从不与同学、老师讲话,极端的封闭。
2、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
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普遍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这种情况让学校的管理者和老师十分担心,在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贫困山区、半山区,这种情况已经影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主课只有30分—40分,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
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独立性、自理能力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能够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良好。这种情况虽然在留守儿童中所占比例小,却也提示我们,对留守儿童来说,成长和生活环境是辨证的。如何将留守儿童的不利处境转化为积极因素,是需要探讨的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3、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
虽然父母外出打工,但因为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据了解,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是在工厂或工地做,工资不高。而且,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是跟自己的祖(外)父母一起生活,他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的生活还是相对贫困的。有一个小学生乐超超,父母离异,父亲在广州某工地打工,几年才回来一次,她和身带残疾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家里生活条件相当艰苦,还用柴草做饭,让人看了不禁心酸。
4、留守儿童的监管问题
监管不强。在对留守儿童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81%;拖付亲朋好友照管的占7%;有12%的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独自一人生活。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甚至部分监护人,因为忙于农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也照料不周。在问卷调查中,如果生病了,有14%的是忽略;8%的自己配药;20%的给父母打电话。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在本次调研中,有一个小学男生,父母都到重庆打工,跟外婆生活在一起,椐他的班主任反映,他每隔一段时间,便以各种理由向外婆要钱,然后大手大脚花钱。同时,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特别是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使孩子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忧。
二、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农村家庭收入低下,父母家庭教育观念淡薄。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中小学时期,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满足,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
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2、学校教育力不从心。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心有余力不足。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寄宿学校,在学校的时间有限,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再加上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有的学校人数比例小,没引起重视;有的学校虽人数比例较大,但仍在探索实践阶段。
3、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农村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处于无人员、无设施、无场所的“三无”状态。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留守儿童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要切实解决问题,应从教育管理体制,政策法规方面解决。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三、对留守儿童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家庭方面
留守学生家长要转变观念,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留守学生家长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长远目标出发,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留守学生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落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健康理念,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若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拿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采取更多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学生的代管人和在家的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素质,从而配合学校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二)学校方面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的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和推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引导的过程,对学生产生约束力,实现由纪律和自律的转变,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的责任。
(三)社会及政府方面
1、治理校园周边环境。
根据此次调查显示,有12.3%的留守儿童染上了“哥们义气”,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等恶习。留守儿童还处在性格未定型的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政府应加大校园周边游戏厅、歌舞厅、网吧等场所的整治力度,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和“八荣八耻”等主题教育,坚决杜绝毒品、邪教进入校园。常抓“扫黄打非”工作,整治向学生兜售有害卡通画册、淫秽书刊等不法行为。派出所定期于学生下晚自习后在校园周边巡逻,发现情况及时制止和处理
2、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
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是解决留守学生教育行之有效办法,但农村小学普遍缺乏寄宿条件,农村初中的寄宿条件太差,难以给留守儿童家庭般的温暖,没有良好的寄宿条件,所谓的关爱留守学生工程就失去了依托。这些留守学生寄住在亲戚家或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学校难以实施有效监管,而帮扶老师也只能安排1-2名留守学生在自己家里,这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有些学校办学条件差,对留守学生的关爱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让留守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
3、发展本地经济,留住劳动力。
义和镇作为纯农业乡镇,在种植、养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能抓住可利用资源大力发展,这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留守儿童的解决问题,都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我们将继续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心理健康、安全等问题作出应有的努力。留守学生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学生的健康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爱留守学生的成长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和谐,才能让留守儿童的头顶早日出现一片蔚蓝的天空。
第四篇:情系留守儿童 共度快乐
情系留守儿童 共度快乐“六一”
——犍为县集中开展“六一”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真情呵护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快乐生活,促进和谐犍为建设。六一前夕,犍为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集中开展了“六一”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营造了“六一”真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全县12000多名留守儿童感受到了亲情温暖和社会关爱,愉快的度过了“六一”儿童节。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晓东到机关幼儿园慰问
县委副书记、县长伍定到附小慰问
一、党政重视,关怀备至。“六一”前夕,县四大班子领导分赴城乡2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看望慰问留守儿童,为他们带去了节日祝福,送上了节日礼物,与他们共度“六一”儿童节,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各乡镇党委、政府按照工作安排部署,也积极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了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与他们亲切交谈,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将来做个有用之人。泉水镇召开了“六一”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动员会,各村干部按照党委、政府的安排,纷纷下村到各留守儿童家中了解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为特困留守儿童送去了300元慰问物资和现金。公平乡采取从思想上关爱、学习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留守儿童,“六一”期间,乡、村、组干部家访了留守儿童监护人,对全乡151名“留守儿童”学习上实行了 “一对一”帮扶,学校对“留守儿童”就餐实施每人一天0.5元补贴,乡党委政府指导村组干部成立11个村的“留守儿童”家庭助耕队。新盛乡组织7名支部书记、32名“五老”人员与154名留守儿童共同庆祝 “六一”儿童节。机关幼儿园的孩子们表演《千手观音》
塘坝中学组织召开留守学生座谈会
二、校园温情,特别关爱。全县各中小学校积极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了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文体、科技、道德实践和家庭教育等活动,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犍为二中开展了“城乡少年儿童互访交流”活动,通过书信交流学习心得、倾诉烦恼、相互鼓励、共同提高。一外校组织30名留守儿童召开了茶话会,表演了文艺节目,全校老师为留守儿童们捐款1500元。龙孔镇丝茅坪小学的留守儿童与老年、青年志愿者们一同到龙孔镇敬老院开展了 “牵手夕阳送真情”活动,孩子们为老人们献上了一台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与19名老人共度“六一”儿童节。塘坝中学全体学校领导与60多名留守儿童欢聚在学校会议室,进行了面对面交谈,希望他们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孩子们表示决不辜负学校的期望,积极进取,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犍为职中、清溪中学、敖家中心小学等学校也都组织开展了各类活动,如留守儿童座谈会、联欢会、文艺互动演出、结对帮扶、交心谈心等活动。
第五篇:关于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实施方案
中心二小学校
为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贯彻落实留守儿童的关爱,结合实际,特制定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和资助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拓宽社会援助渠道,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优化留守儿童生存、发展和参与的社会环境,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对象与主要目标
(一)工作对象
关爱留守儿童工程实施工作的对象为全村父母均外出务工的7—12岁小学就读及散居的农村留守儿童。
(二)主要目标
1、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农村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农村留守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100%;
4、对涉及农村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5、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98%;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
制定实施“留守儿童”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推动“留守儿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1、成立组织,明确职责分工。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关爱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二)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指导机制
留守儿童较多的村要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教育留守儿童家长及其临时监护人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要在留守儿童家长中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教实践活动,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要利用节假日组织召开返乡家长会,引导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家庭教育网站,为留守儿童家长及临时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辅导和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