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帮扶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办法
长滩办事处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办法
为关心弱势群体,特别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切实解决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困难。制定如下办法:
一、各小组对全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建立关爱档案,切实解决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实际困难,充分发挥低保、社会救济金的效益,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满足空巢老人和困难留守儿童。
二、推行干部结对帮扶制度。以户为单位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确定结对帮扶人员,不拘形式地进行帮扶,给寂寞的空巢老人和缺乏关爱的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关注留守儿童学习和心理情况。
三、全面普及农村合作医疗,确保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参合率达100%。
第二篇:让爱常伴你左右: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法律社会学教程》课程论文
让爱常伴你左右: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系 别 法 学 系 授课老师
杨学科
年级专业 2011级社会工作
班 级 1班 姓名学号 姚晶 201114380102
二〇一四年五月
让爱常伴你左右: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摘要: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政府和社会都需要重点帮扶的对象。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和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导致农村出现了两个新的特殊群体——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在某些偏僻的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现状;对策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关于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1、现状分析
(1)经济状况分析
根据调查,空巢老人表示生活有困难的占71%。调查得出,导致困难的原因一是子女外出打工收入主要用来供养孩子上学和自己开销,家庭里日常生活开销主要还是老人耕种所得或社会福利、国家补助;二是空巢老人劳动能力较差,无法承担较重的体力劳动,从事不了经济效益较高的活动,经济创造力薄弱。
(2)健康状况分析
根据调查,一是因为空巢老人当遇到疾病时,多采用简单治疗,甚至放弃治疗。目前的农保政策已经普及,但是空巢老人在患病时,对农保程序不是很了解,害怕麻烦,身边缺乏引导去治疗的人,没有积极治疗。二是因为空巢老人中大都经历了长期过重的劳动,饮食条件不好和生活不规律,使得身体基础较差。
(3)心理状况分析
从调查范围的结果来看,空巢老人感到寂寞孤单,需要精神慰籍。
(4)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
除年龄特别大,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外,一般的空巢老人都还从事着农业生产劳动,有的70岁以上仍然从事体力劳动,与其他老年人相比,劳动强度更大。
(1)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年龄小,自我控制力差,需要有人进行有效的监督,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目前,一些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隔代抚养,老人对孩子的各种要求,无论合理与否都加以满足,使留守儿童缺乏精神和道德上的教育与引导;有的老人由于思想观念相对保守落后,对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负面的消极的影响;有的老人与儿童沟通困难,相应的文化知识不足,教育方法不科学,难以胜任对孩子学业的帮助、辅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2)课余生活贫乏,家务负担较重
留守儿童除了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外,很少有课余活动和业余爱好,更没有人参加收费较高的课外爱好辅导班,不仅课余生活贫乏,而且还承担着很重的家务劳动和生活压力,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他们的智力开发和性格培养基本来自于学校教育,缺乏家庭的教育和培养。
(3)道德行为方面的问题
模仿过程是通过成人行为的耳濡目染,其中不仅有语言表达方式与语言内容,更有为人处世的道德行为。而家庭正是这种接受耳濡目染最直接、最多、最深的环境,特别是温暖的家庭气氛、和谐的亲子关系、关怀与爱护的父母态度,有助于亲子之间的认同倾向,是发展道德良知的最佳环境。无论道德知识、道德情绪及自我控制的意志力的培养,都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平时对儿童的教诲、奖励与惩罚的控制方式、管教方法与态度、行为示范等对于儿童的抗拒诱惑、罪疚感的态度以及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均能产生积极的决定性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而学校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沟通难以实现,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假话、成了“问题儿童”。
(4)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家,缺乏及时、有效的家庭监护,加之他们年幼,思想单纯,辨别是非以及自我保护能力低下,很容易使他们受到伤害,而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等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孩子的安全状况存在诸多隐忧,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5)情感需要
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是情感孤寂问题。对于尚处在中小学生阶段的留守儿童,依恋性情感还是他们基本的需要之一。但由于其家庭的不完整性和缺乏父母
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二、解决农村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建议
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阶段伴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两个特殊群体问题。他们的妥善解决与否,不仅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全民族素质,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未来。因此,我们认为要真正破解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难题,就要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有农村的优势,建议政府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找出路,加大对农村的财力与科技投入,让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力留在农村,进行农业开发,使他们在农村有钱可赚,既不影响致富,也能照应老人与孩子,使空巢老人不再空巢、留守儿童不再留守,整个社会都将变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一)对于空巢老人
1、加大对新《老年法》尤其是对新增“常回家看看”这一条例的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2年12月28日修订通过,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为了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应加大对新《老年法》和涉及老年人的优待政策的宣传落实,不仅让子女明白尊老、养老是自己的义务,而且还要让全社会形成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老年人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医药保健以及维护权益等方面享有实惠,形成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2、完善农村养老保险
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应得到推广和发展,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简化保险工作流程,使好的政策在弱势群体中积极的贯彻,提高服务水平,让老年人更加方便的享受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的作用。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
政府应因地制宜,为村民找准致富门路,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特别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减少“空巢老人”数量。
4、加强老龄工作建设
空巢老人问题要放在村务工作的重要位置,村委会要成立组织、形成制度关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成长是一个繁杂的社会问题,各级相关部门及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要加强舆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要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目前,有部分市县妇联组织已通过开展“爱心妈妈”、“爱心先生” 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使全市留守儿童得到了亲情和关爱。希望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同关注留守儿童,使他们能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三、结语(心得体会)
随着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解决这两个问题事关民生,政府对此担负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如何解决好空巢老人的生活、就医、养老与留守儿童心理、学习、教育等等问题,使他们幸福快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
青春与时代同行,责任与奋斗相伴。我们是时代的支柱,更该担当起这个责任。在人文关怀的浪潮背后,跳动的是当代青年紧跟时代,心系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我们一定不让祖国失望!
参考文献:
[1]王斯敏,蔡闯.老有所养 少有所育[N].光明日报.2007-03-15(6).[2]王继刚.黑水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有“家”了[N].阿坝日报.2008-12-09.[3]赵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4]徐水仙.依托公共文化服务载体 关爱城乡社会留守群体[J].华章.2013(24).[5]江海霞,陈雷.养老保障需求视角下的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J].前沿.2010(03).[6]崔学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支持网分析[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7(11).[7]李翼.共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美好家园[N].岳阳日报.2013-08-06(1).[8]段贤尧,赵英颖.常回家看看——道德入法的背景和困境[N].人民法院报.2013-07-22(7).[9]姜邦忠.农村和城镇空巢老人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情况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06).[10]周欢,钟玉杰,王秀芬,张贤,王芳洁.空巢老人自我概念对生存质量影响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8(20).[11]李宛恒.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的调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7).[12]于骞.留守儿童问题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短板”[N].中国社会报.2013-06-04(3).-
第三篇:空巢留守儿童分析报告
韩集镇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空巢老人
有关问题的调查报告
根据临夏县《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相关问题的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全镇社会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韩集镇镇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有居民23560人,其中妇女10250人,18岁以下儿童2101人。60周岁以上的老人约1000人,8个村1个居委会共有留守妇女230人,留守儿童120人,空巢老人91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妇女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守妇女普遍素质偏低,对新生事务难以快速接受,对新科技难以有效掌握应用,导致科技推广难,留守妇女不能及时享受科技成果带来的方便与效用。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爷爷奶奶等委托监护人也忙于家务,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
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委托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
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
3.性格发展不健全。委托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而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三)空巢老人问题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
1、空巢老人家庭劳动力缺乏、家庭负担重。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存在着空代现象,留守老人承担了家庭中的大部分劳动,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较差,劳动强度较大,靠打工“致富”的子女并没有提供给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持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劳动来维持生计。
2、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差,生病无人照料严重。随
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状况的逐渐衰弱,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逐年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在我们的调查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差,很大部分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和慢性病,自己料理生活困难。虽然现在农村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后在经济上给患病的留守老人解决了及大的资金困难,但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只能报销看病费用中的一部分,而其他的还得靠自己支付,存在着“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现象,“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
三、对策及建议
(一)针对留守妇女
兴建留守妇女培训基地。为了提高广大留守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就业创业技能,各级妇联组织应建立相应的培训基地,加大对留守妇女文化素质和创业技能培训。
(二)针对留守儿童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政 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外出务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
夫妻双方都外出务工的农民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
3.完善教育体系,构建学校监督网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以多种方式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4.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三)以慰藉空巢老人的心灵为重点,探索关心之道。在农村老龄社会即将到来的大背景下,关注留守老人这个群体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目前,精神孤单、内心空落是大多数农村留守老人的感受。一方面,加强对外出务工子女的教育引导和约束,要求他们在外每月给家中父母打一个电话,另外在父母过生日、患病时、年关时必打电话询问和问候;一方面,政府及有关部门可利用传统节日——重阳节,由州、县、乡三级共同组织对农村空巢老人进行慰问。同时,还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对那些丧偶且身体仍较健康的留守老人尽可能创造条件,找到合适的伴侣相互照顾;进一步加快城乡养老保险的进度,扩大保障范围,让这些空巢老人老有所依。
第四篇: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走访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寒假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姓 名:范舒敏
系 别:服务外包院
专 业:物流服务外包
班 级:1102811班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一、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活动内容:走访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活动时间:2012年1月9日
活动地点:四川省内江市四合乡虹桥村
(一)活动过程
假期回到四川内江,回到家乡时旅途的疲惫全消,有的只是回家的喜悦,走在回家的路上可以看见道路已经和我8月份离开大不一样了,道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干净;两边的老式房屋也换上了新装,好一幅旧城新貌。
我明白这次回来不仅是回来玩的,我还有一项任务,那就是到乡村里去调查研究一下农村空穴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这对我来说很是兴奋。在家休息几天后,我就到我外婆家去玩,她们是住在乡下的,在去的路途中我的脚完全陷进了泥浆里(因为连续的下大雨),在离外婆家不远时,我还摔了一跤。到外婆家时,我简单的换洗后已经是中午了,吃过午饭我就开始了此行的最终目的,我拿已经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给那些子女都在外务工的老人家,由于他们大多不识字或眼睛不好使,就有我来替他们读,让他们做出选择。我一共打印了30份调查问卷(见附件一),整整花了我4天的时间才把它们填写好,并整理出来。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家那些年龄较大的老人一般都在自家门前坐着,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发现他们真的很孤单,有的孤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寡老人就只有自己的爱狗陪伴。
(二)活动结果
从整理、分析那些调查问卷(见附件二),我发现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村里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现象明显。近十年的打工潮流带走了虹桥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在外省、沿海一带打工的较多,距离遥远。多数家庭年轻夫妇我外出打工,由老年人和小孩共同生活,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整个村庄缺乏人气,感觉寂寞。
那些空巢老人的生活很拮据,没有太多的收入,大部分都是靠种庄稼过日子。然而他们还要照顾他们的孙辈,且由于他们的年龄也都比较的大了,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不能为那些留守儿童辅导作业;所以许多的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管教,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大多都是完成了九年的义务教育就直接出去工作。
(三)我的建议:
1.作为政府,敬老院、养老院不仅要办多,还要办好,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归、老有所终。
2.对于家庭的责任不能放弃,物质需求解决之后,精神需求也要跟上。政府要鼓励,社会要提倡,同时还要有具体的措施
3.对无生活来源,长期患病,久治不愈,丧失生活自理能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力,且符合定期救助或低保条件的“空巢老人”,政府部门要及时把他们纳为救助对象,给予定期救助或享受低保待遇。对低保边缘的困难老人,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水平给予及时的救助,及保障他们晚年基本生活。4.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等等
二、谈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
作为一个在城郊长大的女孩,既能亲近城市,又能感受农村。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我是深有体会的。
我的家处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在过去城乡之间的差距很大,城市的高楼大厦与农村的狭小房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在夜晚,城市的灯红酒绿,农村的黑暗泥泞更是突出.但如今这些问题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得到了较好解决,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收入不断增加,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这都是很好的方面,但在2011年我们也有很多的不足,值得学习;在新的一年里我们都应该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2011年发生的值得记忆的事有很多,对于我来说我考上了大学、第一次远离家乡一个人来到重庆。当我到重庆的时候我真的被她的繁华所吸引,但她并不是牺牲绿色来获得现在的成就,重庆市政府在2008年的时候提出了建设“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的目标。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 森林重庆”是要改善环境,让老百姓多吸氧 “畅通重庆”是要改善交通条件,主城不塞。
“平安重庆”要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感;“健康重庆”要让孩子长得壮,老人活得长,全民活得健康。
“宜居重庆”则要着力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和环境。
“五个重庆”是引领全重庆市人民奔小康的5项重要举措,也是开放之基,是重庆建设西部开放高地的五块基石。通过打造软硬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增强重庆的吸引力。“五个重庆”还将积聚重庆的发展后劲。它营造发展环境,将使重庆赢得更多的人才、技术和资本,使重庆今后50年不落后,100年后更好。这种后发优势,将使重庆越干越有底气,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重庆越来越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腹地。作为直辖市的重庆不仅给本地区经济带来蓬勃的生机,也对周边省份起了一个模范作用,社会经济、政治、治安都得到了很好的管理。例如“文强案”,揪出了社会许多的贪污腐败份子,这也给其他的政府官员敲响了警钟:作为人们的奴仆,只有一心一意为人民办事,才能美名传天下,当然文强也会“名流千古”,只不过是“臭名远扬”。
我认为“五个重庆”不仅适合重庆,在全中国都行的通。在过去我们走的是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数量、成本占优势的老路。如今政府也正在建设一个“创新”的中国,既要经济红红火火,也要城市花红柳绿。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例如,跟我们生活最贴近的生活日用品的包装上几乎都能看见“Made In China”,就连许多的外国的知名公司也把自己的工厂搬到了中国或是直接把原料的生产加工外包给中国;他们认为中国如此低廉的加工成本要比在本国便宜的多,会使自己的产品更具竞争优势;似乎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但中国却赢得各方资本的同时也付出了承重的代价,疯狂的资源开采,导致愈多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极端天气的不断增多、澄清的河水也成了臭水沟等等。这是我想起了著名的“微笑曲线(见附件三)”,利益的最低端处在加工生产,最高端处在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可想而知,中国目前的还处在利益的最低端。这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是一件好事,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我们不仅需要“引进来”,还需要“走出去”。不再总是“Made In China“,而是另一个词组“Designed By China”。或许这将在不久成为现实。
总结:这是一个对我来说很有意义的一个假期,在这个假期做的那些社会实践。不仅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还增加了我的社会实践经验。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附件一: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生活状况、教育问题等问题的调查问卷
我是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学生,为了更真切的了解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生活状况、教育问题、心理需要等情况,特进行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此问卷用以学习研究之用,我会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请放心作答。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前打“√”。感谢您的合作!
1.请问您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A.儿女提供
B.靠种庄稼
C.退休金或保险金
D.政府救济
2.您的每月收入大约是多少?
A.500元以下
B.500-800元
C.800-1000元
D,1000元以上
3.出于什么目的照顾您子女的后代?
A.孙子(女)无人照 B.父母远方打工 C.出于对孙子(女)的喜爱 D,其它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4.每年用以孩子教育上的费用是多少?
A.500元以下
B.500-800元
C.800-1000元
D,1000元以上
5.留守儿童一般文化水平?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及以上
6.您的子女一般多久来一通电话?
A.每天
B.一周 C.一个月
7.您的子女外出打工一般多久回家一次?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8.您对您的子女有什么要求?
A.常联系或回家
B.多拿点生活费
C.照顾好自己
姓名:
年龄:
联系方式:
D.一个月以上 D.两年以上 D.其它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附件二: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附件三:微笑曲线
第五篇:关于我县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
关于我县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
生活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政协常委会2011年工作安排,5月24日至27日,县政协社会发展委牵头,组织相关界别委员一行6人就我县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生活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分别深入田蓬镇、归朝镇、那能乡等三个乡(镇),听取工作情况介绍。实地走访部分村委会、村小组和农户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在县民政局、教育局分别听取关于我县农村留守老人、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情况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留守老人基本情况
我县共辖13个乡镇,145个村(居、社区)委会,2615个村小组,截止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40.17万人,其中60岁以上有4.5万人,占总人口的11.25%。据统计,属于留守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共计18538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41.2%。其中留守老人最多的是木央镇,该镇总人口51103人,其中60岁以上有5698人,占11.2%,留守老人有2878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50.5%;其次是洞波乡、谷拉乡和那能乡,留守老人所占比例分别为49%、48.2%和48%。
(二)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全县2010学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64202人,其中小学在校生45347人,初中在校生1885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61%,适龄少年毛入学率102.53%。截止2010年秋季学期,全县7-15周岁适龄儿童58782人,属于留守儿童24063人。其中小学18126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9.97%;初中5937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1.49%。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数较大的是板仑乡和田蓬镇,分别达到60.35%和52.74%。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留守老人生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经济收入低,生活条件差。随着农村劳务输出的开展,子女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医疗方面的不足,但是只靠外出打工子女的支持还不能给予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撑。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提供。据调查,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植、养殖,但因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劳动强度大。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压力增大,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因此,老年人生活相当困难。
2.担负起抚养教育孙辈的重任,心理负担重。从目前看,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都将子女留在农村父母身边,由父母看护小孩,带子女上学。从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从对小孩教育方面而言是心理负担重,因为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其次目前农村交通、通讯得到迅速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长,担心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
3.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的养老方式。由于子女都外出务工,家庭出现“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安慰和生活照料,在这方面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农村留守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大多数过的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人在家庭之外也很难找到精神寄托。
4.生活缺乏照料,安全隐患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小事,诸如理发、换电灯泡等都成为难题。尤其是老人生病,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感到很失落。山区农户居住分散,老人在遇到意外时,更是束手无策。
5.看病问题较突出,健康难保障。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留守老人常年患病,甚至多病缠身,虽然子女外出务工带来的收入有所提高,加之新农合的实施,留守老人就医条件有所改善,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二)留守儿童生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家庭教育存在欠缺。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在隔代监护的问题上,大多数家庭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缺少心理、学业、思想道德上的管束与教育。
2.情感需求难以满足。有部分父母半年以上才与孩子联系一次,相当一部分父母一年才回家探亲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与父母之间相处的时间很少,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感情淡漠。
3.心理问题逐步显现。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生理和心理得不到健康成长,留守儿童中性格内向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他们通常表现出焦虑、紧张、软弱等性格特征。当遇到问题时多数会自己解决,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孩子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会引起留守儿童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缺乏自信、悲观消极、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
4.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缺少父母的关爱,而同属留守的祖辈需承担繁重的家务和农活,无法对留守儿童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另一方面,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践性内容增加,需要家长适当辅导,爷爷奶奶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心有余而力不足。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然不够,学习状况很不理想。
5.思想道德出现滑坡。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儿童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高,极易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乱花钱等不良习气。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偷盗等行为,有的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6.安全隐患较多。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监护人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留守儿童伤害他人或被人伤害等安全隐患较多。
四、建议与对策
(一)对留守老人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建立农村老年人组织,为留守老人筑“新巢”。引导有条件的村委会提供场所,政府适当扶持,成立老年人互助会等组织,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组织留守老人互相帮助,克服一些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2.强化家庭养老功能,为留守老人搭起亲情沟通“桥梁”。在农村社会化养老机制尚未形成之前,传统式家庭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有效形式。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对在尊老爱老方面做得好的年轻人应予以大力表彰,对歧视、排斥老人等行为给予曝光、批评。架起亲情时时沟通的桥梁,在外子女要经常与自己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3.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生活保障。首先是争取政策扩大农村低保范围,让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其次是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4.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有条件的地方,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渠道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并逐步将农村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对于年龄较大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部分钱,搬进托老所,进行社会化养老。
5.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留守老人大多体弱多病,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我县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得到较多的费用报销,而村级的门诊费报销比例低,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提高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村级门诊费的报销比例,切实解决他们看病贵的问题。
(二)对留守儿童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实施“产业兴县”战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目前,我县经济总量偏小,缺乏新兴产业,缺少大型企业,工业支撑作用不强,产业优势尚未真正形成,无法给富余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岗位。因此,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让农民就近务工,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是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有效措施。建议出台各项优惠措施,动员条件成熟的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大力开展家庭创业工程、信贷助推妇女创业行动、青年创业小老板行动等,同时大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让更多的农民掌握一技之长,能够就近就业。
2.逐步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城就学问题。农民外出打工将是今后较长时期的必然趋势,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制定合理的政策,给进城务工人员同等享受市民待遇,改善他们的生存条件,使尽可能多的留守儿童能够随父母进城就学。
3.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把留守儿童工作情况作为学校教育考核内容之一,各农村学校幼儿园要成立留守儿童管理组织机构,建立档案,分类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留守儿童管教。一是教师要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心和关爱;二是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将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与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材料结合起来管理;三是为方便留守群体与亲人沟通联系,在各村委会建立“打工家庭亲情联络站”;四是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疏导体系。
4.净化优化社会环境。文化、工商等部门要经常性开展清理音像、图书市场及游戏室、网吧和校园周边经营食品小店等场所,对出售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图书、游戏、食品等行为要予以坚决打击。5.兴办农村家长学校,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教育、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门要加大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力度,加强对留守儿童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亲子沟通方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家长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
6.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寄宿制条件差,即使有寄宿制的中学条件也很差,各项制度也不健全,使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亲情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建议加大对农村学校寄宿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