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就是父母长期外出孩子留守在家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的儿童。留守儿童常出现情感缺失、心理偏差、行为失当、学业失控等现象,教育留守儿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校3至6年级(一个年级一个班)现有留守学生88名,关注留守学生也成为我校的当务之急。为此我校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专门研究本校留守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状况。通过探索研究后,我们建议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而使他们的身体和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状;教育对策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有这样一群孩子,当他们还嗷嗷待哺,还不懂“父亲”、“母亲”的真正含义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便离开自己,去遥远的他乡为生计奔波。偶尔,他们可以从电话里或父母寄来的汇款单里感受到父母的存在与关爱。当其他人都在父母的关爱中沐浴阳光,享受花样年华时,他们却只能像荒芜的杂草一样孤独成长。人们给这样的孩子起了一个名字:留守儿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据。据网上调查所知,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推断,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
课题组长:王丽课题组成员:柴元生、袁江林、何晖慧、周燕
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
很多调查都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他们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又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有的还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也因为性格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尽如人意。
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会越来越大。本课题研究能够了解本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做到有针对性的辅导;做好本校留守儿童学习辅导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留守儿童父母安心务工,还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经验。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本校“留守儿童”学习状况以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2、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方面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纠正、排除、防止我校“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
3、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各种个性心理品质进行培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4、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初步培养教师具有从事心理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与调查分析
2、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a、了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
b、探索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三)研究方法
1、抽样调查法: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本校学生学习、心理状况。
2、行动研究法:结合本校教学和发展的需要,根据研究的过程,分阶段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及时调整和完善研究步骤、具体研究策略。
3、个别谈话法: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访谈,分析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和解决方法。
4、教育文献法:查阅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文献,明确研究的目标,分析研究中涉及的有关变量。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主要开展课题的理论学习和初步的实践探索,做好课题的研究准备工作,开展开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以及设计调查问卷等。
【详见附件一:调查问卷设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按计划、步骤进行课题研究。
2、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本校留守儿童的学习健康现状。
3、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本校儿童的学习心理健康状况。
4、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儿童个别访谈和社会调查,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初步研究解决方法。
5、对留守儿童中学习有问题的儿童进行个别辅导,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整理材料,总结经验,写好课题研究报告。
四、课题研究成果
(一)调查结果统计
本校是镇中心小学的教学点,因此一个年级才一个班,3至6年级共有169人,其中留守儿童有88人,超过了一半之多,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本课题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对这88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详见附件2: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状调查问卷统计】
(1)喜欢上学的孩子占61%,一般的占39%。
(2)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的占5%,一般的占80%,不好的占13%。
(3)学习上遇到困难,最先向父母求助的占16%,向老师求助的占44%,向亲戚求助的占11%,自己解决的占21%。
(4)考试没考好,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自己平时不够努力的占83%,没有老师或家长指导的占2%,其他原因造成的占13%,自己本来就不行的占2%。
(5)在学习上,这些留守孩子希望得到更多指点和辅导的占45%,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关心,和同学一起学习、玩耍的占27%,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在身边帮助自己学习的占34%,希望自己学习好,能给父母争光的占70%,希望得到老师更多关注和关心的占26%,希望有更好的经济环境,有更多的学习资料的占25%,不想继续在这里学习,而想和父母一起去城里学习的占1%。
(6)在生活上,希望能得到学校的关怀,父母在身边关怀的占36%,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的占49%,希望可以穿得更好,吃的更好的占12%,希望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的占37%,希望自己的父母能赚很多钱,然后回家的占30%,希望父母在外可以平安、健康的占76%。
(7)这些留守孩子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占44%,和亲戚的占20%,其他人的占18%,自己住的占19%。
(8)父母不在身边,对他们最大的影响:孤单没人聊天的占19%,生活没人照顾占16%,学习没人指导监督的占37%,其他的占36%。
(9)这些留守孩子在学校里,朋友很多的占39%,不是很多的占42%,很少的占12%,没有的占6%。
(10)在生活上,认为身边的人从不关心你的占7%,很少关心的占27%,偶尔关心的占27%,很关心的占37%。
(11)外出的爸爸妈妈和留守学生联系间隔的时间是一周几次的占38 %,一周一次的占33%,两周一次的占12%,一个月左右的占1 %,几个月14 %,基本不联系1%。
(12)父母外出打工,一个月左右回来占26%,半年的占34%,一年的占34%,一年以上的占9%。
(二)课题数据分析
从第一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孩子还是很乐意上学的,调查问卷中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上学。
从第二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孩子的学习状况还是挺理想的,有80%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还行的。
从第三个问题可看出:由于他们的父母不在家,更不可能时时刻刻在自己身边,他们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一般都会向老师请假,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应该多一
份爱心、耐心和细心,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指导他们,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学习的关心。
从第四个问题可看出:大多数孩子考试没考好都是因为自己平时不够努力造成的,很少是因为没有老师、家长指导或者其它原因造成的,所以当他们考试失败时,可以找他们一起分析试卷,让他们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从而使他们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从第五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学生大部分都希望自己学习好,能为父母争光。可见他们都希望自己有出息,能够光宗耀祖。
从第六个问题可看出:在生活上,由于这些孩子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希望在学校可以有更多的朋友同他一起分享快乐。所以在生活上,我们可以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代理妈妈”,在心理上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当然,这些孩子更加希望自己的父母在外可以平安、健康,这说明孩子们都非常挂念父母,很有孝心。从第七个问题可看出:留守学生父母不在家,大部分都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年龄比较大,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他们对孩子的照顾都欠佳。从第八个问题可看出:父母在外,对孩子最大的影响是学习上没人指导监督,孩子学习不理想,家长同样值得好好反思。
从第九个问题可看出:这些孩子的交朋友的能力还是可嘉的,大部分都有自己亲近的朋友。
从第十个问题可看出:留守学生一般都认为身边的人还是关心自己的,当然也有一部分认为身边的人不是很关心自己,对于这部分孩子,我们应该经常找他们谈谈心,经常和其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不要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孤独感。
从第十一个问题可看出:外出的爸爸妈妈和留守学生联系间隔的时间有38 % 是一个星期几次的,一周一次的占33%,说明了留守学生父母对留守在家的孩子还是很关心的。
从第十二个问题可看出:留守学生的父母一般都要半年或一年才回来一次,可见孩子和父母交流的时间甚少,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一定影响。
(三)教育对策及建议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及心理健康问题则需要政府、家长、学校及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以下是我们课题组研究实践后的几点总结与建议:
1、政府方面
就社会政府而言,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高的重视。留守儿童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教育体制不完善,家长收入并不高难以承受高昂的择校费。所以,政府在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上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更多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降低入学门槛,方便家长携带孩子去打工。农民工将子女留守而不选择举家迁移,与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难有直接联系。由于户籍所造成的二元体制,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入学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这成为农民工子女不能随迁的一大障碍。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应当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流入地政府要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条件,进一步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同时,在公办学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特别要把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好,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降低农民工子女上学、受教育的成本,使留守的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共享城市文明。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家乡创业,在相对落后乡镇、农村发展更多的产业,为农民在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还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财力扶持、制度倾斜、生活保障,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尽量确保“后天平等”。
2、学校方面
一要调查摸底,分类管理。
二要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制度。
三要搭建交流平台,增强心灵沟通。
四要加大硬件投入,搞好寄宿制建设。
五要关注特殊群体,进行个别辅导。
六要经常沟通家长,家校互动。
七要提高教育人员的素质。
八学校和班级要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3、家庭方面
就家长而言,在做出外出打工而留下孩子的选择时,应该充分认识其中的利弊。虽然,父母在外地打工距离孩子很远,但是,现在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家长应该充分利用这些通讯工具及时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代养人、留守儿童的老师保持联系,更多地与留守儿童深入谈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困惑,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扰,减少隔阂,更好地理解和关心留守儿童。
我们想强调的是,父母不只是孩子衣食住行上的支持者,更是孩子精神上的寄托者。你们可以少加几个班,可以少赚一点钱,可以不用给孩子买什么高档的礼物,但是,一定要记得经常打电话跟孩子聊聊天,一定要记得在孩子生日的时候,煮一碗面或买一块蛋糕,道一句生日快乐。
4、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不只是农村或者农民工的问题了,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扩大,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呼吁更多的社会人士伸出热情的双手,形成爱的暖流,温暖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以下是社会上一些爱心人士参加完一次爱心活动的感言,我们看了是感动的,更是欣喜的。【摘自教育周刊7-10版】
能为农村留守儿童献点爱心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以后我们公司还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嘉鸿汽车公司老总
看到留守儿童灿烂的笑容,我真为他们感到高兴,也庆幸自己能参加这次的爱心活动,我愿意继续为留守儿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位爱心摄影师
参加这次活动,感受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变好了。但作为孩子,总是最想念爸爸妈妈的。希望社会多深处一些援助之手,多给他们一些温暖,这对他们的成长有好处。——天信手机卖场毛经理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更需要我们呵护的花朵。从以上这些爱心人士的言语中,我们能感受到社会从来不缺少爱心,我们相信,在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下,会有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绽放笑容。
六、课题研究小结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这一年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并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材料,也摸清了本校留守孩子的学习、生活基本状况,我们也根据实际情况探索研究了一系列教育措施。对于个别留守儿童的教育,通过我们课题组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农村留守儿童队伍庞大,我们农村学校各种条件有限,以至于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当然,我们会努力渐渐扩大我们的队伍,更不会因为课题的结束而停止研究。我们将继续关注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问题,真正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落到实处。为他们做点什么,给他们关爱,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给他们以学习等各方面的指导,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
参考文献:
[1] 廖继昌,韦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及建议》,广西教育,2008年25期.[2]李彩娟,《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菏泽学院学报,2008年4期.[3] 吴思娜主编,《21世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科学出版社.[4]陈健芷,张艳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对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19期.[5]徐松竹,《为留守儿童撑起亲情蓝天》,中国社会保障,2007年11期.[6]陈健芷,张艳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对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19期.
第二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关于赫山区岳家桥镇大泉学校农村留守儿童
学习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撰搞人:孟卫兰
【内容摘要】“留守儿童”就是父母长期外出孩子留守在家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的儿童。留守儿童常出现情感缺失、心理偏差、行为失当、学业失控等现象,教育留守儿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校1至6年级,现有留守学生76名,关注留守学生也成为我校的当务之急。为此我校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专门研究本校留守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状况。通过探索研究后,我们建议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而使他们的身体和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状;教育对策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有这样一群孩子,当他们还嗷嗷待哺,还不懂“父亲”、“母亲”的真正含义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便离开自己,去遥远的他乡为生计奔波。偶尔,他们可以从电话里或父母寄来的汇款单里感受到父母的存在与关爱。当其他人都在父母的关爱中沐浴阳光,享受花样年华时,他们却只能像荒芜的杂草一样孤独成长。人们给这样的孩子起了一个名字:留守儿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据。据网上调查所知,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推断,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很多调查都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他们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又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有的还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也因为性格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尽如人意。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会越来越大。本课题研究能够了解本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做到有针对性的辅导;做好本校留守儿童学习辅导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留守儿童父母安心务工,还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经验。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本校“留守儿童”学习状况以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2、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方面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纠正、排除、防止我校“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
3、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各种个性心理品质进行培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4、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初步培养教师具有从事心理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调查结果统计
1,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本课题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对这76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
1)对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占79%,兴趣一般的占14%.2)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的占26%,一般的占48%,不好的占7%,差的占6%.3)学习上遇到困难,向同学求助的占19%,向老师求助的占64%,向亲戚求助的占3%.不想任何人求助的占1%.4)(4)考试没考好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自已平时不够努力占83%,没有老师与家
长指导的占2%,其他原因造成的13%.自已本来不行的占2%.5)(5)在学习上这些留守儿童希望得到更多指点与辅导的占45%,希望得到同学
们的关心,与同学一起学习、玩耍的占27%,希望自已的父母能够在身边帮助自己学习的占34%.希望自己学习好,能给父母争光的占70%,希望得到老师更多关注与关心的占26%,希望有更好的经济环境,有更多的学习资料的占25%,不想继续在这里学习,而想与父母一起去城里学习的占1%.6)在生活上,希望能够得到学校的关怀,父母在身边关怀的占36%,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占49%,希望可以穿得更好,吃得更好的占
12%.希望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的占37%.希望自己的父母能赚很多钱,然后回家的占30%,希望父母在外可以平安、健康的占76%
7)这些留守孩子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占93%,和亲戚的占2%,其他人的占3%.8)父母不在身边,认为对他们学习有影响的占25%,认为没有影响的占39%,认
为有时感到有影响的26%.9)这些留守孩子在学校里,认为在学习中有同学经常帮助的占82%,认为同学在学习中得不到帮助的占9%
10)在生活上,认为身边的人从不关心你的占7%,很少关心的占27%,偶尔关心的占27%,很关心的占37%。
11)外出的爸爸妈妈和留守学生班主任联系及询问学习情况经常询问的23%,从
来不问的占26%,偶然问的占28%.12)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学生对家人父母撒过谎的占32%,没有撒过谎的占56%.经常撒谎的占3%.2,课题数据分析
从第一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孩子还是很乐意上学的,调查问卷中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上学。
从第二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孩子的学习状况还是挺理想的,有74%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还行的。
从第三个问题可看出:由于他们的父母不在家,更不可能时时刻刻在自己身边,他们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一般都会向老师请教,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应该多一份爱心、耐心和细心,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指导他们,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学习的关心。
从第四个问题可看出:大多数孩子考试没考好都是因为自己平时不够努力造成的,很少是因为没有老师、家长指导或者其它原因造成的,所以当他们考试失败时,可以找他们一起分析试卷,让他们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从而使他们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从第五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学生大部分都希望自己学习好,能为父母争光。可见他们都希望自己有出息,能够光宗耀祖。
从第六个问题可看出:在生活上,由于这些孩子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希望在学校可以有更多的朋友同他一起分享快乐。所以在生活上,我们可以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代理妈妈”,在心理上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当然,这些孩子更加希望自己的父母在外可以平安、健康,这说明孩子们都非常挂念父母,很有孝心。
从第七个问题可看出:留守学生父母不在家,大部分都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年龄比较大,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他们对孩子的照顾都欠佳。
从第八个问题可看出:父母在外,对孩子最大的影响是学习上没人指导监督,孩子学习不理想,家长同样值得好好反思。
从第九个问题可看出:这些孩子的交朋友的能力还是可嘉的,大部分都有自己亲近的朋友。
从第十个问题可看出:留守学生一般都认为身边的人还是关心自己的,当然也有一部分认为身边的人不是很关心自己,对于这部分孩子,我们应该经常找他们谈谈心,经常和其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不要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孤独感。
从第十一个问题可看出:外出的爸爸妈妈对留守学生学习情况很关心的占51%,不关心的占26%,说明了留守学生父母对留守在家的孩子还是很关心的。第十二个问题可看出:留守学生的父母一般都要半年或一年才回来一次,可见孩子和父母交流的时间甚少,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一定影响。
三,教育对策及建议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及心理健康问题则需要政府、家长、学校及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
1、政府方面
就社会政府而言,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高的重视。留守儿童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教育体制不完善,家长收入并不高难以承受高昂的择校费。所以,政府在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上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更多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降低入学门槛,方便家长携带孩子去打工。农民工将子女留守而不选择举家迁移,与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难有直接联系。由于户籍所造成的二元体制,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入学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这成为农民工子女不能随迁的一大障碍。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应当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流入地政府要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条件,进一步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同时,在公办学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特别要把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好,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降低农民工子女上学、受教育的成本,使留守的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共享城市文明。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家乡创业,在相对落后乡镇、农村发展更多的产业,为农民在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还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财力扶持、制度倾斜、生活保障,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尽量确保“后天平等”。
2、学校方面
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部门。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学校对他们要倍加关注和关心,每一位教师要有一颗爱生如子的爱心,有计划的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家访,让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父爱和母爱,得到大家庭的温暖,做到对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学习情况等方面了如指掌,积极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有效弥补“留守儿童”的缺失。作为学校和教育部门,关心和教育好“留守儿童”责无旁贷,责任重大。
3、家庭方面
就家长而言,在做出外出打工而留下孩子的选择时,应该充分认识其中的利弊。虽然,父母在外地打工距离孩子很远,但是,现在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家长应该充分利用这些通讯工具及时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代养人、留守儿童的老师保持联系,更多地与留守儿童深入谈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困惑,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扰,减少隔阂,更好地理解和关心留守儿童。家长绝对不可以因为留守儿童成绩落后而一味指责其不用功学习,而应该尽量帮助他们利用假期及时地弥补空缺、跟上进度。我们想强调的是,父母不只是孩子衣食住行上的支持者,更是孩子精神上的寄托者。每个孩子都希望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有母亲温馨的话语来安慰,可以有父亲宽厚的肩膀作为依靠,从而帮自己正确面对并战胜挫折。所以,我们需要为留守儿童的父母敲醒警钟!你们可以少加几个班,可以少赚一点钱,可以不用给孩子买什么高档的礼物,但是,一定要记得经常打电话跟孩子聊聊天,一定要记得在孩子生日的时候,煮一碗面或买一块蛋糕,道一句生日快乐。
4、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不只是农村或者农民工的问题了,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扩大,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呼吁更多的社会人士伸出热情的双手,形成爱的暖流,温暖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更需要我们呵护的花朵。我们相信,在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下,会有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绽放笑容。
参考文献:
A.[1] 廖继昌,韦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及建议》,广西教育,2008年25期.B.[2]李彩娟,《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菏泽学院学报,2008年
4期.C.[6]陈健芷,张艳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对策》,中小学心理
健康教育,2008年19期.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模版)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钟佳琪 胡红定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杭州310014)
摘要:留守儿童的生存与教育状况,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学者、舆论界与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 对策
一、我国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入城市,由此产生了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同时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根据全国妇联最新调查统计,2009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人,其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
二、实地调查
2009年7月,浙江工业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木棉”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经济相对落后、大量民工外出打工的安徽省阜阳市颖东区农村开展支教活动,通过调查问卷与个案访谈等各种形式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以及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10份,包含了1—6年级的小学生。其中,由(外)祖父母抚养的儿童168名,占总数的80.00%,由亲戚、朋友抚养的儿童36名,占总数的17.14%,自己独立生活的6名,占总数的2.86%。
1、家庭及生活状况
在留守儿童抚养人的受教育情况调查中显示:受教育程度为大学或以上的占
5.71%,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占8.57%,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占25.71%,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占28.57%,不识字的文盲占31.43%。由此可见,当地农村留守儿童抚养人的受教育程度绝大多数是初中以下,这势必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
不利影响。
在被问及和抚养人平时和他们有矛盾时,有80.00%的留守儿童选择了闷声不吭,选择向父母诉苦和采取某种行为发泄的都为8.57%,其余的选择了吵架。如此多的学生选择了闷声不吭这对他们性格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势必会有一些学生变得自闭与不爱讲话。
关于平时和父母的联系频率,43.43%的留守儿童表示平均每周和父母联系一次,31.43%的儿童不定时的和父母联系,平均每月一次和很少联系的分别占
5.14%和18.29%。比较欣喜的是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和父母的联系还是比较频繁与紧密的,虽然不能从中得到很多的关爱,但是至少能减少心中的思念之情,更好鼓励孩子学习生活。
2、学习情况
在与留守儿童班主任的座谈中,老师们认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是优的占17.71%,良的占28.00%,中的占29.14%,差的占25.14﹪。由此可见,54.28%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是处于中下等。
事实上,父母外出务工无疑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影响,这其中包括对学习成绩的直接影响和对学习心理的间接影响,而其他抚养人由于无暇顾及或没有能力顾及这些留守儿童,不能填补这一空白,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最坏的情况是,有些孩子甚至就是为了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将来就直接跟着父母出去打工。他们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
3、心理状况
在涉及到一些孩子心理的问题上,有40.63%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不是很有安全感,3.13%的感觉自己一点都没安全感。显然,父母不在旁边陪伴使孩子缺失了安全感。
当问到“你认为最难受的事情是什么”时,37.14%的孩子认为是考试成绩不理想,51.43%的孩子选择了父母常年不回家,8.57%选择了和家人相处不好,2.86%认为自我形象不理想。
由此可见,父母不在身边使留守儿童感到孤单,遇到困难时显然少了帮助与开导的人。在物质与情感之中,农村留守儿童更需要来自父母和家庭的亲情。
在“你认为父母外出对自己的成长有利还是有弊”的调查中,选择非常有利
和非常不利的都为31.43%,有37.14%认为弊大于利。可见,在孩子自己的心里,还是非常渴望和父母一起生活,有父母在自己的身边。平时孩子和父母常用的联系方式是打电话,但是电话中往往是提起家人的身体状况以及初略的顾忌孩子的学习,往往没有注意到孩子心理的变化。在家的老人往往又看不到孩子的情感变化。这样长期下去便会造成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1、家庭方面
①家长要加强自身教育,提高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我们建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了解家庭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多关注孩子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所产生的困惑、需要、兴趣等,要注意到孩子的身心方面的变化,及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教育,提升他们的家庭教育观。随着父母外出打工,家庭常住人口发生变化,亲子教育逐渐演变成隔代教育。这种隔代教育最大的缺点是管理失效。因此,我们建议,要开展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学习、交流、咨询、娱乐等活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培训,督促他们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并教给临时监护人科学教育的观念和方法,让他们意识到恰当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2、学校方面
①建立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室,并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这个课程的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直接可以解决部分孩子的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建议上级部门专门给老师进行专业心理培训或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如何很好地引导孩子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②加强学校娱乐、体育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业余兴趣和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把一些留守儿童的视线从学校外面的游戏厅、网吧等不良场所转移到学校中来。另外,学校还应该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生活,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3、社会及政府方面
①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消除城乡差距。之所以有大批农民工进入大城市打工,主要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创造更多的岗位,留守儿童数量就会减少。经济的发展势必会使人民素质有所提高,又影响着留守儿童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②发挥媒体宣传作用,唤起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媒体的宣传,会使这个问题更受关注,全社会同心协力去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与重要性。同时,也使那些家长提高思想觉悟,明白教育的重要性。
③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社会上对未成年人的诱惑是很多的,一不小心,他们就会走上歧途。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类似网吧、歌厅等社会娱乐场所,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管理,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④继续推进城市教育的发展。目前,农村孩子随父母外出打工任然存在上学难问题,城市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外出农民工子女的需求。城市中,继续扩大民工子弟学校的数量与规模,使进程的孩子不至于找不到学校就读。此外,城市教育的更好发展必然会促使更多外出打工的父母将自己的孩子带到身边。使孩子不缺乏父母的关爱。
总之,家庭、学校和社会是“留守儿童”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为补充和延续,三者必须相互配合,和谐发展,方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自我教育则是解决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的内因和最终目标。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最终还得通过“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参 考 文 献
[1]董晓雅.我国农村教育现状调查[J].记者观察.2008(8):11-13
[2]商江.眺望中国教育——商江教育论文汇集[M].2007.吉林大学出版社
[3]胡双成等.农村义务教育师资力量薄落的几点表现[J].中国教师.2007(3):36-39
[4]中国统计年鉴(2008)[C].中国统计出版社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马小颖
(子岸乡中心校***)
摘要:留守儿童的生存与教育状况,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学者、舆论界与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 对策
一、我国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入城市,由此产生了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同时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全国妇联近日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总体规模扩大。其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据介绍,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二、实地调查
(一)、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临时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顾孩子们。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另外,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部分留守儿童拜金现象极为严重,帮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讲好价钱才会去干活,让人痛心。
(二)、学习压力大
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二、我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情绪。
(二)、临时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临时监护人是初中学历以上比例仅占29.6%。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
(三)、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经常换洗衣服、挑吃挑食、乱花钱等;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的管理,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
(四)、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
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
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五)、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三、对策与建议
1、家庭方面
①家长要加强自身教育,提高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我们建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了解家庭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多关注孩子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所产生的困惑、需要、兴趣等,要注意到孩子的身心方面的变化,及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教育,提升他们的家庭教育观。随着父母外出打工,家庭常住人口发生变化,亲子教育逐渐演变成隔代教育。这种隔代教育最大的缺点是管理失效。因此,我们建议,要开展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学习、交流、咨询、娱乐等活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培训,督促他们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并教给临时监护人科学教育的观念和方法,让他们意识到恰当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2、学校方面
①建立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室,并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这个课程的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直接可以解决部分孩子的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建议上级部门专门给老师进行专业心理培训或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如何很好地引导孩子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②加强学校娱乐、体育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业余兴趣和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把一些留守儿童的视线从学校外面的游戏厅、网吧等不良场所转移到学校中来。另外,学校还应该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生活,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3、社会及政府方面
①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消除城乡差距。之所以有大批农民工进入大城市打工,主要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创造更多的岗位,留守儿童数量就会减少。经济的发展势必会使人民素质有所提高,又影响着留守儿童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②发挥媒体宣传作用,唤起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媒体的宣传,会使这个问题更受关注,全社会同心协力去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与重要性。同时,也使那些家长提高思想觉悟,明白教育的重要性。
③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社会上对未成年人的诱惑是很多的,一不小心,他们就会走上歧途。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类似网吧、歌厅等社会娱乐场所,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管理,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④继续推进城市教育的发展。目前,农村孩子随父母外出打工任然存在上学难问题,城市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外出农民工子女的需求。城市中,继续扩大民工子弟学校的数量与规模,使进程的孩子不至于找不到学校就读。此外,城市教育的更好发展必然会促使更多外出打工的父母将自己的孩子带到身边。使孩子不缺乏父母的关爱。
总之,家庭、学校和社会是“留守儿童”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为补充和延续,三者必须相互配合,和谐发展,方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自我教育则是解决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的内因和最终目标。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最终还得通过“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参 考 文 献
[1]董晓雅.我国农村教育现状调查[J].记者观察.2008(8):11-13
[2]商江.眺望中国教育——商江教育论文汇集[M].2007.吉林大学出版社
[3]胡双成等.农村义务教育师资力量薄落的几点表现[J].中国教师.2007(3):36-39
[4]中国统计年鉴(2008)[C].中国统计出版社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长期亲情缺失致性格孤僻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则流传在江西农村的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据全国妇联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5000多万。这个规模庞大的群体的生活、学习、心理状况怎么样?社会如何向他们伸出关爱之手?记者日前走近留守的孩子们。
1.“我想爸爸”
——在部分农村,“留守孩”的比例超过2/3,且持续增加。对许多留守儿童来说,爸爸妈妈就是电话里的声音
屋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7岁的湘平正和表弟一起玩耍,外婆则在厨房准备晚饭。屋内的一面墙上贴满了湘平的奖状和一张全家福,“这是爸爸妈妈和我,还有舅舅、舅妈、表弟和外婆。”小湘平一一指点着。记者问:“爸爸妈妈去哪儿了?”小家伙脱口而出:“在浙江上班!”舅舅张军胜说,湘平的父母在浙江的工厂打工,每年回来几次,从两三岁起他就跟着外婆生活。舅舅家有个比他小几个月的表弟,两个小男孩是最好的伙伴。
小湘平长得乖巧可爱,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记者要看看他写的字,小湘平就坐下来一笔一画地写了起来,拿给记者看时发现半页纸上写满了“爸爸”。舅舅、舅妈以前也在外打工,由于身体不好回家搞起了养殖。“弟弟每天和爸爸妈妈睡,我和外婆睡。”小湘平在旁边小声嘟囔着。记者询问湘平父母在外打工的情况时,小湘平不时走过来可怜巴巴地说:“我想爸爸!”
66岁的杨爱芝大娘正顶着寒风接外孙女灵灵放学回家。今年8岁的灵灵是沾化县富国第一实验学校二年级的学生。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灵灵跟着姥姥姥爷已经5年了。对灵灵来说,爸爸妈妈就是电话里面的声音:“要听姥姥姥爷的话,好好学习,今年我们尽量抽时间回家看你„„”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都会让灵灵高兴不已,可惜5年来,爸爸妈妈都没能“抽”出时间。
小洁今年4岁,正在上幼儿园中班。一提起爸爸妈妈,小洁就含着泪搂住奶奶。小洁的父母去广州打工有2年了。姑姑每次带着她通过网络与爸爸视频聊天时,小洁都喊着“爸爸你下来!”
而在记者询问一群正在玩耍的农家娃:“请父母在外打工的小朋友举手?”在场的孩子都举起了手臂,一旁的村主任无奈地笑着说:我都快成留守村长了!
率先举手的小丰今年11岁,在韩坊中学读初一,父亲在广东一家制衣厂打工。从一岁多开始,小丰就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留在家中。“我去过广东,那里有好多小汽车,有特别高的楼,还有许许多多好吃好玩的。”一说起广东省东莞市,小丰就激动不已,但马上他的神情就黯淡下来。“爸爸说工厂要赶货,特别忙,我已经快一年没见到爸爸了!”每个月爸爸会给他打个电话,这是小丰最盼望的时刻。小丰懂事地说:“同爸爸在一起的这些日子,感觉到爸爸真的很辛苦,我以后要当一名勇敢的警察,让爸爸过上好日子„„”
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外打工、创业,在家的基本是老人和小孩。以小学为例,该校共有学生1100人,“留守孩”就有742人,占67.5%。其中,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约占24%;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约占76%。据统计,常年有20多万人外出务工,全县“留守学生”达1.8万名,占全县在校学生总数的30%。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将转移到城市就业,留守儿童的群体规模也会随之继续扩大。
2.“不如不生我”
——长期亲情缺失,代管不力,“留守孩”出现一系列留守综合征:厌学、性格孤僻、合作意识差
“妈妈,你好吗?我很想你!你在外辛苦地挣钱,虽然你不在家,但我的内心能感受到你的存在。我的成绩是优秀的,请你和爸爸放心!”11月17日中午,同学们都放学回家了,山东沾化县富国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学生小美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写日记。
小美说,爸爸和妈妈都在青岛打工,爸爸在渔港搬运船上的海货,妈妈跟着打零工。从记事起,她就与姥爷姥姥生活在一起。只有12岁的她看上去比其他同学要懂事许多。
“我好想你们,你们不要太劳累,注意保重身体!”写着写着,小美的眼里泛起泪花。小美每天在学校里吃午饭,盒饭只需2元钱,小美却觉得很奢侈。“姥姥姥爷对我很好,总是尽可能让我吃好的喝好的,可还是跟爸爸妈妈不一样。”小美说,假如爸妈在家,她可以无忧无虑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对姥爷姥姥就不同。小美不忍心看着老人忙前忙后地照顾自己,因此,不管学习多紧张,小美都要尽可能挤出时间多干一些家务活。
但跟这些比起来,小美内心最难以忍受的就是随时都会袭上心来的孤独感。她特别珍惜与爸妈在青岛团聚的时间,每年暑假小美都会去青岛,可团聚过后的分离最难受。每次送她乘车,妈妈眼里都噙着泪水,爸爸则不顾男子汉的面子哭出声来。“爸爸当着我的面就哭过
两次了„„”说到这里小美已泣不成声。小美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家,妈妈不再漂泊,不再打工受苦。
“父母生下我又不管我,那还不如不生。”从上小学三年级的林林口中听到如此消极的回答,实在令人心痛。林林没满周岁父母就外出打工了,林林一直与奶奶相依为命。由于奶奶没文化,年纪大,在管教孙子上有心无力。久而久之,林林养成了任性的性格,极为叛逆。
“留守孩子”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代管人有时又监管不力,会出现一系列“留守综合征”,如厌学情绪增加、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遇到小事易走极端等。“部分孩子存在任性、孤僻、冷漠、忧郁多疑、不讲文明礼貌、合作意识差、上进心差等多方面的性格缺陷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留守儿童家庭中绝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由于体力、知识原因,大部分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只照顾生活,别的管不了”。据了解,在江西赣县,留守儿童厌学、弃学现象普遍,近一半孩子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偏下。还有一些孩子成了家中的负担被亲友“踢”来“踢”去,一会儿放到外公外婆家,一会儿赶到叔伯家,使孩子从小心理就不平衡,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吕绍清说,研究发现,部分留守儿童性格行为上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有些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变得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等。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比较普遍。“当然也有部分儿童的心理行为发生令人欣慰的积极变化,生活能力和学习自觉性提高,自我约束增强,更富有责任感等等。”
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解决“留守孩”问题的关键在城市,政府、学校、社会齐努力,给他们多一些关爱 留守儿童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许多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留守儿童问题表现在农村,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城市。”改善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就业生活环境,特别是改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就学的政策环境,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加强对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帮助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加大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如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等,使农民工子女也能在城市接受优质的教育。此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欣喜地发现,许多劳务输出地已经行动起来,纷纷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点亮心灯。
建立了“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即熟知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多与留守儿童交心谈心等。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沾化县为943名留守儿童建立了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在3年前就开始关注留守儿童,除了建立专门档案,还在留守儿童中开展了“五个一”活动。为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留守儿童结交一个好朋友,每周打一次亲情电话,每月举办一次主题教育,每月读一本好书。沾化县各学校还建起“亲情驿站”,组织老师倾听留守孩子的心声,用真情解开一个个心结,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孩子进行心理引导。组建了代理家长团,由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校辅导员、任课教师、退休教师组成,帮助留守孩子走出孤独和忧郁。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唱歌的是江西赣县二中九年级的留守儿童小飞。这位大家眼里的顽皮小子,如今与班里同学组成了“樱花六人组”,他们的梦想是当网络歌手。给小飞带来蜕变的就是赣县的留守学生关爱工程。
发展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之策。赣县县委书记李明生说,我们要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推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不断改善民生相联系,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给留守儿童送去温情关爱。
(注:文中留守儿童均为化名)
全国各地多种方式关爱留守儿童
安徽省有360多万名留守儿童。从今年开始,安徽省力争用3年的时间,在全省1308个乡镇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室,首批已建成4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