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和世界谈谈

时间:2019-05-14 12:3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90后,和世界谈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0后,和世界谈谈》。

第一篇:90后,和世界谈谈

旧文没有什么好改的了

90后,干嘛不和这个世界谈谈

曾轶可有张发人深省的脸。不笑的时候表情介于了然和木然、恬淡和冷漠之间,纹丝不动像超越了七情六欲。这样一张成熟到几乎让人简直无法参透的面孔,开口竟然是浅扁轻颤的童音,也难怪很多第一次听曾轶可的人会吓一跳。

“快乐女声十强赛第二场”的现场舞台拥挤繁忙,十个穿着鲜艳夏威夷裙装的选手满场飞跑跳开场舞。舞台下曾轶可的粉丝团“可爱多”们忙着辨认,不时低声尖叫着说:“看到轶可了!好可爱呀!”“对啊,怎么那么可爱!”而她们平均只有十四五岁,比起她们的“90后偶像”,更年轻到无可救药。

幼齿的“可爱多”队伍里,还有一些中年人,他们也举着曾轶可的大幅照片高声呐喊:“轶可轶可!非轶不可!”然而,他们不是曾轶可的fans,他们是陪自己的孩子来的,兢兢业业爱其所爱。

“快乐女声”的比赛从晚上十点半持续到凌晨一点半左右。家长们在儿女要求下,必须呆到散场才能带孩子们回家。很多中年人撑到中场已经疲惫不堪,在现场进广告的时候,悄悄坐在舞台边缘休息,然而马上就会被舞台监制要求离开。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怪的时代。孩子们狂热顽固执着,家长在他们身后亦步亦趋,只有火力全开才追赶得上。

曾轶可的昵称是“绵羊天使”,她一直用稚嫩的不稳定发音,唱着自己的原创歌曲,歌词里念念不忘不离不弃的,都是古老简单到蒙尘的故事——“天使”“星座”“孩子”“只有友谊才能万万岁”。

曾轶可的绰号是“曾哥”,因为她瘦削短发,又被湖南卫视按照中性的路线打造。围绕着“曾哥”有许多不雅夸张的恶搞,她的声音也被渲染成魔音穿脑一样可怕。然而,在现场听曾轶可弹唱,脑海中并不会浮现这些妖魔化描述,她的旋律浅淡地重复着,虽然我之后完全回忆不出,但听时却是舒服的。曾轶可唱歌时尾音的颤抖,则像是初次在班级联欢表演的小紧张。大概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心脏在层层坚硬结痂包裹下,还有极窄的不设防空间会被师出无名的暗器射中。“快乐女声”的评委高晓松老师,很明显就是中了曾轶可野路子的招,一脸惊喜交加。高晓松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谈起大学民谣的歌词都是失望,他总说下一代表达不出心中所想。而曾轶可的词灵范无匠气,带着自说自话的憨态,是高晓松“这几年见过最好的创作歌手”。

当曾轶可一曲终了,轮到高晓松点评。他说曾轶可把“唱出我们心头的白鸽”,改成“唱出我们心头的白鸽飞走了的忐忑”,改得多么押韵,变静为动,生动有意义。严谨诚恳地像一个中学语文老师的模样,还是让观众忍不住笑出声来。

高晓松评委对曾轶可的很多激赞和殷切寄托,恐怕也是超越了曾轶可的理解范围的。90年代的校园歌手们被关在青春的门外,抑郁徘徊许久,终于捡到一本门内遗落的私密日记,那些被屏蔽多年的独特小逻辑,不足道的小情感一下子豁然开朗,昨日重现。拾到日记的人那种窃喜感激,失主当然是茫然无知的。

能在选秀里走红的人,绝不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的优秀,而是能挑起爱恨极端的人。来自台湾的包小柏评委很不喜欢曾轶可,因为不满曾轶可突围进入二十强的决定,严肃声明:“我站在我一个身处专业领域25年的立场,对于这个结果,我愿意用我的专业身份来交换去留问题,之后只要是这样选手的程度,我只能说,她留我走!”然后,愤然离场。相对于包小柏有条有理滴水不漏的声明,曾轶可的回击慌乱得多,她几番吞吐说不出一句

完整的话,唯一相对完整的话是:“像他这样一个大人,一个成年人,不该……”大概是想说不该这么没有礼貌,但话说了一半,又自己推翻了。

包小柏评委如此郑重其事,正经八百地令人骇笑,结果得到了小曾姑娘如此轻描淡写的回应,不知道会不会也觉得自讨没趣,顿生索然无味之感。

曾轶可是无敌的,这是因为她眼里看不到敌人。面对外界声势如潮的讨伐声。而她之所以打不败,并不是因为她已入臻境坚不可摧,而是因为她的“无所谓啊”——这也是她的口头禅。外界对她最严重的威慑,也不过是要求她被淘汰。曾轶可说:“无所谓啊,名次真的一点也不重要,现在淘汰了也无所谓,我觉得第十名已经很好了。”她认真地重复了很多次,再激烈的声讨者,恐怕一时也无法回应。

这个女孩信仰最简单的逻辑。她反复告诉我“我喜欢内心善良的人。不管他傻不傻,长得好不好。越善良越喜欢”“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这明明是人类最初的原始设置,全是简单到死的顺理成章。但是我对每个讯息的消化都很艰难,总是说:“是吗?人越善良越好吗?真的吗?不喜欢的就算了吗?真的吗?”我几乎被迷惑了,在这套逻辑下,一切虚伪造作都无可遁形,一切竞争战斗都不可能发生。万物都回到了初始设定,找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和谐”。

然而,这种比物理学里的“理想状态”还要理想的状态,只能在一个超级逼仄的封闭空间得到短暂稳定。曾轶可就一直生活在这样安稳的环境中。曾轶可就读的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管理严格,出校门需要开假条,人际圈子多半局限于同学圈,她略带自豪地表示:“我对班里所有的同学都了如指掌,从大一到大四,很多人我都认识。”对此,她没有感到不适,而是说:“我挺感谢学校的。”

而到了现在,对曾轶可来说,维持这种理想状态越来越困难,因为外界环境越来越艰险,而年轻的偶像生平第一次被暴露在荆棘横生的公共空间。相比70、80后偶像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地不断练习公关宣传,才炼得一身铁骨,曾轶可的危机化解术则更像是来自90后的得天独厚,她对所有的不满,终于有了一个言简意赅的统一回答——“那些恨我的人,就别恨我了吧。”而化解恨的方式,就是“去听别人,别管我了”。

“不喜欢听就不要听,不喜欢看就不要看”,这是90后面对矛盾最常用的解决办法,矛盾只要不正视就不存在。曾轶可对那些anti-fans说,她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她说自己不去看负面的评论,相对于批评,她更看重那些喜欢她的人的意见——“喜欢我的人会一直喜欢我,不喜欢我的人反正我也看不到。”

90后代言人曾轶可有首著名的歌曲叫做《还能孩子多久》,歌词里说:“大人们没什么了不起满了18岁又怎样 ”。意思俨然是其实希冀还能孩子很久很久。而这恰恰是我对90后的担心。

90后有一套封闭板结的自我评价体系。我一路活过来,始终生活在摇摇欲坠的世界观里,我时常在调整自我评价。而我接触的90后,自省能力退化,对于来自外界的评论,几乎是反弹式的即刻愤怒反攻:“你们有什么资格评论我们90后……”

90后的自我评价良好。在以《我们90后》为题目表述中,满眼可见的词是“炫,酷,闪闪亮,亮晶晶,自信,张扬,坚强,爱国……”90后 “爱国”,这令他们尤为自豪。但是我所接触的90后,并不关心自己国家的问题,而是以护短的情绪,攻击一切他们认为“对我不敬”的言行,就像本能地维护 90后群体一样。90后说:“我们爱国,我们有责任感,谁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

他们不知道,“垮掉的一代”是个赞誉的词。筑过理想的高台,才有资格垮掉。

90后无意继承旧词,这太吃力。他们使用电子终端设备阅读,他们难以忍受一万字以上的文章。他们创造新词,用火星文交流,隔绝外界。他们有时候甚至连新词也懒得创造。符号和QQ表情就足以表述一切。他们用“顶”表示支持,用“踩”表示阅读,用“飘”表示路过。用

“还行吧”来敷衍一切问话,用 “无所谓”来模糊价值判断。90后的表达能力普遍匮乏。在我看来,90后是伪物种。伪物种严格限制成员,排异性极强,内部也有明确的分化。90后掌握最领先和敏锐的工具,获得最全面和前沿的资讯,他们过着最封闭最自我的生活。他们创造和掌握最难懂的语言,他们使用最贫瘠最结巴的形容词。90后用“一捆捆矛盾”把自己封入胶囊,让其他的世代(70后、80后)好奇得抓耳挠腮。

封闭也许是因为不满,因为,90后面对的是更为严峻的生存环境。对于“穷二代”来说,社会的版图结构已经凝固了。它还将用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板结得更为密不透风。最大的90后已20岁了,却还没有形成有代表人物的“一代人”。

90后急着闪亮登场,但前辈还不急于让路。过气的正迎来第二春,走红的还维持人气不堕,潜伏的还有一波厚积薄发,背运的还有一天雨过天晴。连银幕上的偶像,都是年过三十的叔叔阿姨。90后到哪里去撞开一条缝隙?

对于90后来说,机会成本越来越高,而成功却遥遥无期;成功成本越来越高,而回报却遥遥无期。

所以,90后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选择不说,至少不说与他人听。他们更愿意蜷缩在彼此语言相通鸡犬相闻的小部落,用最简单而温情的方式相互打气,或是交换着对外界巨人世界的奚落,只有当大人们投射的好奇的目光太过不善,具有侵犯性的时候,他们才会举着拳头叫嚷着出来斥责,以捍卫自己小小的圈子。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在抱怨着,抱怨着外界社会环境太过艰险,不容许他们继续孩子太久。

90后不知道的是,所有对他们的不满、警惕和失望,其实说白了都是让他们走出封闭胶囊的召唤——90后,干嘛不和这个世界谈谈?

第二篇:苏菲的世界感后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 课程:

实践内容: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1月日

我怀着好奇,轻松的心情走进了《苏菲的世界》,去认识这个神秘未知的世界,探索其中无穷的奥秘。

主人公苏菲随着一连串的匿名信,明信片以及记载着哲学内容的纸进入了一个诡异的世界,带着“你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的两个问题降下了神秘的色彩。

“苏菲的世界”是个现实的世界。人类社会的发展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自盘古开天地,由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社会每一次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每一次的更换,产生着巨大的冲击,一次次冲破野蛮的桎梏,进而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文明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个自由的世界。宗教与非宗教,有神论与无神论的存在,人类社会极富有包容性,“上帝”,“真主”,“耶稣”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同在。前者,创造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给予人类无限寄托和莫大的安慰;后者,使人类的自由插上理想的翅膀,进入一个现实的自由的世界。这种包容,使得人类社会相互依存,扬长避短,不断发展,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个充满理想的世界。自从“耶稣”的诞生,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较量就从未停止过,人类的文明与野蛮的斗争不断谱写新的记录。故人类对于自由的向往,理想的追求也从未停止过。今天,尽管社会制度的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社会道德标准的不同,但苏菲的世界理念与时代的发展是共同的。

“苏菲的世界”是个哲学的世界。在苏菲的世界里,是“上帝创造了人,还是劳动创造了人 ”“是宇宙在膨胀,还是在收缩 ”等问题充满其间,揭示了宇宙的无穷奥秘,预示着人们对未来世界不断探索。世界是个哲学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从社会存在的角度观察世界,从中逐步认识世界,掌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但认识这个世界的主要目的还在于改造这个世界,所以,苏菲的世界不仅是个哲学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充满哲学的世界。

通过苏菲故事的叙述,使我认识了一个精彩的世界。走出“苏菲的世界”,我感到并不轻松。世界如此丰富多彩,社会如此日新月异,方显得我们更加渺小,社会责任更加重大。特别是在今天,尤其生活在上海大都市中,更是激奋不已。社会为我们开创了光明的前景,时代为我们绘制了美好的蓝图,但理想与现实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这就是说我们还将付出艰辛的劳动。

读完《苏菲的世界》,不仅是让我领略了哲学世界的风采,也让我感到拥有对任何事物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是多么可贵,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会对大千世界激起多么大的热忱。因而,我有了新的自我准则――挖掘好奇心,孜孜不倦探索这个未知世界的奥秘吧!

这些天我一直在看《苏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时空中闪现的哲人们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义的。“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学,便是能够让人变得更加智慧的学说。

苏菲是个快过15岁生日的挪威小丫头,生活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地方,过着小女孩的小日子。可自从一个不请自到的哲学老师艾伯特突然走进她的生活,苏菲的世界便完全改变了。作者乔斯坦.贾德,这位从教多年的作家完全采用侦探小说的构思,借助艾伯特给苏菲上的哲学课而将一整部西方哲学简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们婉婉道来。可以说《苏菲的世界》是一本西方哲学的入门读物。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乔斯坦·贾德带着我们走进《苏菲的世界》探究高深的哲学。作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年少的苏菲跟随着一封封神秘的来信,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她的哲学课。我们也仿佛如苏菲一样沿着历史的足迹浏览历代哲人的精辟论述。而正当我们略显疲惫之时,本书的副线却又使人精神为之一振。我们沿着苏菲的足迹寻找神秘的老师和从未谋面的席德。主线与副线自然交织,浑然天成,足见作家艺术修养之高。但更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则是:作家灵活而娴熟的运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哲学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观点、探究哲学的真谛。《苏

菲的世界》是将艺术与学术完美结合,通过我们熟悉的载体传达我们陌生的信息。

读者仿佛又回到了古希腊,聆听苏格拉底的教诲;犹如置身于中世纪的古堡,见证黎明前的黑暗。我们尽情沐浴文艺复兴的和煦阳光,沉醉于巴洛克强烈反差的艺术氛围之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只觉真理的伟大和艺术的魅力。随后,穿梭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硝烟中,体味现代哲学的曙光。面对笛卡儿、史宾诺沙、洛克、休姆、柏克莱等一连串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我们还来不及抒发心中的崇敬之情,启蒙运动的先驱便闯进了历史的大舞台。飞速发展的工业推动着历史的车轮驶入了崭新的轨道;时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学巨人。黑格尔、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兰西人的浪漫发挥到了及至。而后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三位伟人、三部巨著掀起了三个领域的革命巨浪,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纷繁复杂的各种“主义”也按时间先后一路喷涌了出来。理性主义,知性主义,浪漫主义,存在主义,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超自然主义等等。另外,作者为了折腾书中人物苏菲,甚至还让小红帽,芭比娃娃,泰迪熊,米老鼠等卡通人物时不时突然亮相。

先人把一个又一个不解的哲学命题留给了后人,把一部又一部经典的传世佳品赐予我们。哲人用艺术的口吻教导生灵,文人用理性的笔触感染灵魂。我们的祖先在遗留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更把弥足珍贵的鉴赏之道传授于世。贾德是继承者,而不是始作者,但《苏菲的世界》的的确确是崭新的世界。那是智慧的世界、梦幻的世界、敬仰的世界、感叹的世界。贾德使我们有幸一睹哲学之貌,愿他的后人能见哲学的精髓!

《苏菲的世界》之所以在创作出版后不久就成了畅销书并被誉为名著,除了本身内容真才实学外,可读性和趣味性强也是关键因素。总结起来有两大点,一是书中阐述哲学观点后必举生动例子;二是书中有书,故事中有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苏菲其实是生活在故事中的另外一本书里,而这另一本书是一个住黎巴嫩的少校写给他女儿的。但苏菲和创造他的少

校,以及少校的女儿却又都是在作者乔斯坦.贾德笔下的人物,而且在书中,笔下人物与笔下人物经常互动。

除了哲学外,《苏菲的世界》还涉及了不少科普知识。比如“观测太空”的那段知识就让无知的我在惊讶中了解了如下不可思议的常识:“我们只要眺望太空,所看到的一定是从前的太空。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现在的宇宙是什么模样。我们只知道它当时如何。当我们仰望一颗距离我们有几千光年的星球时,我们事实上是回到了几千年前的太空。

因为我们眼中所见的一切事物都以光波的形式出现,这些光波需要时间才能传过太空。我们可以拿打雷来做比方。我们总是在看见闪电后才听见打雷的声音,这是因为声波传送的速度比光波慢。当我听到一阵雷鸣时,我听到的声音事实上已经发出了一会儿。各星球间的情况也是这样。当我看到一颗几千光年之外的星星时,就好像见到几千年前发出的‘雷声’一样。”

纵览全书,一些出自各个年代哲学大师的妙语也是层出不穷。摘抄几句如下:

“有两件事物我越是思考越觉神奇,心中也越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它们向我证明: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康德”

“所谓哲学的问题就是每一个世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一再的问自己的一些问题。——萨特”

更重点的一句是:“闲散是天才的理想,懒惰是浪漫主义者的美德”。这句话极其让我开心:看来我既是天才,又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了。嘿嘿!

作为一部世界名著,在其接近尾声时也曾带给了我一段令人咋舌的情节。苏菲的密友乔安在苏菲的生日派对上和其男友眉来眼去,然后又当着自己的父母和苏菲众亲朋热辣接吻,最后干脆和男友滚到草丛中尽享水鱼之欢去了。乔安的父母非但一点也不脸红,而且当爹的还非常自豪地来了句:“有其父必有其女啊!”身为挪威人的作者,临了儿也怎么都不会忘了向全世界读者展示一下北欧性开放从娃娃抓起的文化。真是不可思议!

第三篇:读《世界与和平》后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以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澎湃。

读过不少的小说,也有一些情节特别引人入胜的,读之不愿放下的,却没有一本像路遥的绝笔之作——《平凡的世界》那么深入我心的。看到其中一个个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们正生活在我的身边。

初读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内心就被黄土高原的苍凉与厚重所深深震撼。路遥先生笔下的黄土大地,是与喧嚣的繁华闹市截然不同的一个世界。那里充满了粗犷与豪迈的气息。养育着一代又一代朴素而又勤劳的炎黄儿女。书中讲述了双水村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耕作的情景。虽贫穷落后,他们却不卑不亢,苦并快乐着,给人一种头顶青天,脚踏黄土的踏实感。这种朴素与纯真深深地感染了我。

全书主要围绕主人公孙少平一家生活的变化,双水村的变迁,以及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为理想不断奋斗的历程来展开。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孙少平,这个默默承受人生苦难却从不放弃的铁骨铮铮的有志青年。虽贫苦,却不自卑,虽潦倒,却从没停止追逐梦想的步伐。因为他不甘沦为命运的玩偶,他的青春理想也激励着他到外面闯荡世界。典型的西北好汉,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塑造了一个在平凡的世界里却不平凡的形象。

他的家是贫困的,却是温馨的,他的爱情是遗憾的,却是甜蜜的。即使最后为了救人而毁容,也不能动摇他那颗年轻的,与命运抗争的心。另一位重要人物孙少安,从小就背负着家庭重任的他,用肩膀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天,并且带领双水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其中的艰辛与困苦难以想象,但他以勇气与勤劳渡过了难关,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实在可敬。

品读这本书,我对生活与苦难有了更深的认识,由衷的敬佩孙少平兄弟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个平凡的世界却孕育出了这样不平凡的人,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即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即不简单。

反思当今社会那些好吃懒做的年轻人,实在是惭愧。官二代,富二代,啃老族,这些人实在令人痛心。一些人遇到一点困难就自暴自弃,轻视生命,丝毫经不起生活的小小考验,典型的温室里的花朵,实在可悲。因此我们应该学习那种自立自强,奋斗进取的精神,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最后,以路遥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无休止的奋斗,只有认定了目标,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第四篇:楚门的世界 感后感

《楚门的世界》

假如再也碰不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我们一直生活在我们的生活里。从未犹豫,从未有质疑。普希金有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这其中描述的是一种积极乐观而坚强的生活态度。

而在楚门的世界里,又何尝不是诠释了这首诗的真谛,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生活欺骗了你。你活于一种虚假,一种设计。你看到的一切都不是你看到的,你认为的一切都不是你认为。你的世界支离破碎了。所谓的真实,什么才是真实,也许什么都是假的,但你是真的。

一个完美的恍如世外桃源的海景镇,却是一个由5000摄像机组成的透明玻璃瓶,而楚门就是其中旋转的芭蕾舞演员,他生命中的一举一动分分秒秒都暴露在隐藏在各处的摄影镜头面前,在一个由真实生命演绎的肥皂剧《楚门的世界》里,全球上亿观众都注意着他生活的轨迹,即他怎样努力的生活在别人的安排里,他却毫不知情。而操控这整个世界的幕后黑手克里斯托却在上演着导演、上帝和父亲的角色。也许他是爱楚门的,但他更爱他的节目,在他看来楚门无疑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演员,对于演员来说,扮演一个角色,不过是希望能赋予这个角色以多层次的质感,却无法真正诠释他,因为他们永远都只能是扮演别人的演员,但楚门确实在演绎最真实的自己,也许片中的演员合作无间,表现优秀,他们同心协力编织了一个巨大的谎言,一个假想的世界,却因楚门的真实触动每个观众的心灵。

如果不是一次疏忽的意外,楚门就会这么一直的生活下去,又或者是下一次或是下下一次,楚门终会觉醒,会重新睁开眼睛去看看身边的世界,从这些似乎的真实中去寻找虚假,再从这些虚假中找出那丝难能可贵的真实,这一场被设计好的持续了三十年之久的旷古未有的真人秀,也终将走向谢幕…也许在一个世界呆了那么久,久到习惯了身边的一切,你会失去勇气去开启一页未知的人生。一如楚门被一而再,再而三的阻拦和劝告,却终为楚门对自由的渴望而打破,在楚门经历了精心的出逃,终于脱离监视的他被发现在出航的帆船上时,大家终于恐惧了,明白他真的要离开了。人造的风暴、雷电、巨浪,种种考验后,承载着他离开这个世界走向新生的船,无情的撞破了那个美丽却虚假的天空。在这一刻,一个阴谋陨落了,更为重要的是,这深深的撞击证明,只要人性尚存,心灵是无法永远被操控的。

文明发展的吊诡正在于,它常常走向自身的反面,成为剥夺自由和消解主体性的帮凶。现实的悲剧性在于,在这个媒体的时代,谁都难以逃脱楚门的命运。在经济利益驱动一切的今天,商业逻辑的泛滥,逼迫我们不得已把自己玩弄于鼓掌之中,出卖我们的隐私乃至自由。作为一个时代性的操作暗喻,不仅讲述了真实和虚假的边界问题,更是在一种顽强的反思中,走进我们的心灵,在时代的骗局下,保持那份弥足珍贵的自由。

在电影的最后,楚门终于走出了为他营造了三十年之久的世界,外面等待他的到底是什么未可而知,但我知道在外面的世界有他爱的人和不为窥视的自由空气。终于这部持续了三十年的真人秀终于在楚门的谢幕下落下了帷幕。

感动过后,守在电视机前揪心关注楚门生活的人们,似乎要在去费心寻找一个感兴趣的电视节目了。与其而言,或有不同,终是娱乐。

第五篇:赏析《人类消失后的世界》

学号:09060405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姓名:丁志远班级:09市场营销

赏析《人类消失后的世界》

影片描述了人类在地球上永远的消失以后,地球生态系统的变化,以及本由人类创造出的文明又能在人类消失后保留多久?从影片中我们找到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答案。

几百年后,曾经的高楼已经荒废成为鸟类和鼠类以及植物的领地。美国的胡佛大坝水利发电站最后竟然毁于一个小小的水生生物,这不禁让人吃惊。河水淹没了城镇,桥梁倒塌等等,这一切都将在人类消失后成为地球上真实的一幕。汽车将没于尘土,人类的记载媒介将在人类消失后不久就失去效用,也许古老的石刻将是最久的记载方式。曾经让人类自以为豪的文明将在人类消失后二十万年后将被自然从地球上彻底抹去。

乡村将在人类消失后二十年内被自然吞噬,建筑物尤其是那些木制的建筑都将在人类消失后的百年后从地球上彻底消失,而那些钢筋混凝土制造出的摩天大楼也将在二百年内倒塌,最多也只能保留千年之久。也许千年之后人类造成的重金属污染还存在,但不久也将被自然净化。世界各地的繁华都将在人类消失千年后永远的被自然瓦解。自然的巨大力量让人类文明不堪一击。也许千年后地球又回到了人类所说的蛮荒世界,在那个世界中没有人类,没有污染,只有自然。

电影采用了当今世界顶级的特效与权威的言论,展现了人类消失后的地球的变化,映射了人类文明的脆弱,由此引发人类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人类就像恐龙一样,只是地球这条长链中的一个点而已,是地球母亲生命中的一个匆匆的过客,虽然人类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但人类也毁坏了自然界的平衡。这一切都值得人类去反思,影片通过展示人类消失后地球的突变,将观看者的视觉拉到了千年以后、万年以后给观者内心以震撼,二十万年对于地球来说不算多长的时间但对人类的文明来说却足以将它摧毁的一干二净。

影片令观者引发许多联想以及视觉上的冲击与心灵上的震撼,告诫了人类要好好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与我们辉煌的人类文明。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在地球上更长远的生活下去,否则必将被自然所淘汰。也许有人会问人类消失后地球上会不会出现和我们差不多的高等智慧生物呢?也许会吧,但二十万年够吗?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生物进化到如人类这样的智慧生物,二十万年是远远不够的,等到新一代智慧生物在地球上出现人类的文明也许早已被自然净化的考古都考不出来了。反思现实,我们更应珍惜现有的生活,现有的地球世界,创造和谐的地球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将人类文明传承下去。也许百年后我们可以在外星球找到一个新的人类家园或者如人类一样的智慧生物,或者能改变地球的自然环境,使自然与人类处于和谐,但这都需要时间。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

下载90后,和世界谈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90后,和世界谈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观后感

    《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观后感当看完这部电影时,我就在沉思着“如果这世界人类消失了,是这样的吗?人类真的会消失吗?”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不怎么会看这些记录片的,有时候好奇就会看......

    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观后感

    《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观后感《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这部纪录片运用大量电脑模拟技术,由多位科学家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进行了系统,科学、量化了的设想和预......

    《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评析

    人类,请与自然相爱相惜-----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评析武晓娟电视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讲述的是人类消失后,整个世界将在1000年发生的沧桑巨变。整个片子在内容表......

    教学《海底世界》后的反思

    教学《海底世界》后的反思 在上课之前,我对本节课做了较详细的设计,还翻看了许多资料,了解了许多文中所没有的海底动、植物及动物活动方式。 教学中,学生提出了许多疑问(大部分是......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教案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美、英、法等国参加和会的目的;对德《凡尔赛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摘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

    比较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

    1、 比较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 (1) 方法论 实证主义的创始人是法国思想家孔德,他明确地将科学方法规定为实证方法,并将实证方法与形而上学的思辨方法对立起来,提出拒斥形而上学并......

    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观后感

    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观后感这是通识课上看的一个纪录片。说是纪录片,实际上更像是一个教育片。从人类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起,直至消失1000年,探讨了地球将会发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