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你通过深度心理学来认识自己
教你通过深度心理学来认识自己
究竟何为深度心理学呢?深度心理学即精神分析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治疗体系。其实,我们可以运用深度心理学来认识自己和他人。
●爱和恨就是硬币的两面,你恨一个人是因为你爱他;你喜欢一个人,是因为他身上有你没有的;你讨厌一个人是因为他身上有你有的东西;你经常在别人面前批评某人,其实潜意识中是想接近他。
●如果你觉得世界充满爱,生活很美好,那是因为你自己内心充满爱和美好。如果有人对你说周围的人都对他不好,是因为他内心有对别人的敌意。经过心理防御机制的“化妆”,投射成是别人在恨他并且攻击他。这种人内心的“自我评价”较低,因此自我防御机制过强,影响了正常的人际关系。
●当你想到一个人,只有喜悦的感觉,那并不是爱。因为当你爱上一个人,想念他而他不在身边的时候,会产生抑郁的内心体验。
●很多时候,我们的当下都被记忆或者幻想污染了。如果一个人习惯于高度控制自己的伴侣以及身边人,这种人往往是从小在父母高度控制的紧张环境中长大的。潜意识中,他要保持对过去的忠诚,不能“背叛”过去。当他将这种状态传递给别人,就会让他和身边人都缺乏幸福感,这就是过去对现在的“污染”。●有的人在人群中能谈笑风生,用快乐和愉悦感染大家,让人感到很有趣,这表示他的潜意识里没有压抑自己。若他是一个很无趣、拘谨的人,很有可能他从小的生长环境是压抑的。
●在没有宗教传统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突然信仰宗教,是早年创伤的延迟性反应。但是相反,如果在有宗教传统的家族中长大的孩子,身心会很健康,而且还比别的孩子更纯净,更舒服。
●一切记忆都会寻求表达,哪怕是被深埋被压抑的。爱过的会寻求再爱,恨过的会寻求再恨,被虐待过的会寻求再被虐待。如果实在被压抑得太深,人体就会以疾病的方式来表达。心因性疾病,如胃溃疡、神经性皮炎、口腔溃疡,还有一切没有原因的疼痛,都有可能是心理因素导致的。
●完美主义者是因为无法容忍自己的瑕疵,把坏的部分投射给别人,于是就可以指责别人了。●每个人都只对心中有的东西敏感。如对金钱吝啬的人,会对别人“小气”很敏感。
●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如果一个人总认为自己是很倒霉的,表现在行为和态度上,那别人也会认为他是倒霉的。所以一个老师面对一个认为自己很差劲的学生,怎么能被他教会呢?老师要坚定地认为他是好孩子有优秀的一面,那才能帮助他提高。否则老师就变成被“教会”的学生了。
●安慰一个哭泣的人,最好的方式不是说“不要哭”,而是说“你一定很痛苦吧,想哭就哭吧”,或者“我陪你一起哭”,这是“共情”。人类最高级别的安慰,就是理解别人的痛苦,并陪伴他。
第二篇:教你认识自己(定稿)
我意识到,我之所以会讨厌某些人,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恰巧表现出了某种尽管我自己也具有,却不愿意承认的特质。当别人在我面前吹牛的时候,我不再会因此而瞧不起他们,因为我知道,我自己心中也有吹牛的欲望。我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在心中假想自己用食指指着别人,数落他们的不是。当你伸出食指指着别人的时候,你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都指着自己。不要忘了这一点。
“自我层面上的投影现象非常容易辨认。如果我们仅仅是感觉'到某个人或某种事物的存在,那么他/她/它通常不会带有我们的投影。如果我们为某个人或某种事物所'影响',那么他/她/它很有可能携带了我们的投影。”如果你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说明你对投影现象已经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举个例子,假如你走在人行道上,旁边路过的人随地吐了口痰,尽管你注意到了,却并不觉得特别反感,那就说明你在这方面没有什么阴影。但如果你非常反感,心里想,这人怎么会这样恶心?那就说明他的做法是你自己的投影。或许你自己也曾做过一些恶心的事情,或是出于某种原因而不能原谅自己做出恶心的举动。因为你不能容忍 “我也有可能做出恶心的事情 ”这样的想法,所以才会觉得那个随地吐痰的人令你无法忍受。这一切或许在你很小的时候就埋下了种子。或许你小时候也曾有过随地吐痰、被人痛骂的经历,或者是你见过别人随地吐痰受到批评,无论原因是什么,你都下定决心,绝不再做任何类似的恶心事情。如果你发现自己对别人的某些特质非常敏感,那就要注意了,这些特质往往正是你所刻意压抑的。你应该以此为契机,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重新接纳这些原本被你排斥和否定的特质。我们眼中别人的缺点,几乎都是我们自己内心中缺点的投影。我们对别人评头论足时,其实是在评论我们自己。那些被你压抑的消极特质和想法,有可能会在你意料不到的时候突然爆发出来,伤害你周围的人,也有可能会影响你的潜意识,伤害你自己。你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不是偶然的,都折射出你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如果我们压抑了自己的积极特质,就会觉得别人身上的这些特质是我们所不具有的。当我们 崇拜别人的时候,其实是在崇拜我们自己的影子。这种积极的投影作用与消极的投影作用一 样,都是有害的。我们必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出投影的源泉,承认这些特质原本就存 在于我们心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能,找回完整的自我。“只有自己才能认清自己。
”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的特质,往往是我们自身的投影。如果我有人说,空气对鸟儿来说是一个谜,水对鱼儿来说是们能够承认和接纳自己的这些特质,就可以用更自然、更轻松的眼光看待别人。一个谜,人对自己来说是一个谜。我们很难直接认清真实的自我,只能把周围的世界当成镜子,从镜子里看清自己的形象。
有些时候,我们给别人的建议,其实是对自己该做的事情的一种提醒。
第三篇:教你认识自己的孩子
教你认识自己的孩子
1.每个孩子开始说话的时间有早有晚,说话能力的发展速度也有快有慢,然而,大致上仍
然一个共同的趋势。
2.在真正的语言还没有形成以前,小婴儿已经开始音练习,最初的发音就是哭。
3.和孩子说话是一种艺术,需要独特的方法与技巧。只要恰当地掌握这些窍门,你便拥有
了一把开启与孩子。沟通之门的钥匙,能顺利地走进孩子心灵的殿堂;相反,若是不懂这些技巧,你可能会有挫折,徒劳无功,甚至不得其门而入。
4.与孩子谈话看似简单,甚至有人认为和小孩子说话随便应付一下就可以了。事实上,如
果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认知能力不够了解,非但引不起孩子的交谈兴趣,不到有目的的沟通,至会造成对某些概念的误导。
5.孩子在三岁以前,是属于学语期,这个时期孩子的恿考仍然是片断的,只能运用单字或
短句,以点的方式与沟通,无法流畅地交谈下去。
6.父母也要和孩子共同确立一个观念,那就是没有全能、无所不知的人,父母也一样。
7.许多孩子都有一种想要帮大人做事的欲望,他们期望从帮忙做家务中,获得大人的称许
与肯定,并借此证明自己长大了。如果有机会,父母不妨安排一次让孩子参与的机会,必定会为亲子间带来不少乐趣。
8.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态度,对其个人的生活、人际关系,甚至一生,影响极为深远。
这些习惯及态度的形成,大部分来自生活环境,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母的言行举止。因此如何确立良好的生活规范,为孩建立好的习惯及正确的生活态度,便是每个身为父母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9.虽然钱在孩子的生活中还没有产生直接的作用,但是,“钱”终究会逐渐走入他的世界。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让孩子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金钱,似乎跟他学习如何过马路、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操作电脑一样重要。
10.助孩子学习处理金钱的常及态度,建立对金钱的正确观念,是很恰当的时机。
11.四五岁的孩子开始渴求小伙伴,他们希望加入团体,获得小伙伴的接纳、支持与肯定。
但是小小年纪还不懂得如何与同伴相处,所以纷纷争争也就层出不穷了。
12.面对孩子的争吵,父母必须拥有正确的心态,就是以平常心对待。
13.把孩子的问题拋给孩子,可以让他懂得要为自己负责,并训练孩子思考、假设、推理的能力。当孩子有问题来找你时,你该做的事是协助他解决而不是代替他解决。
14.提供孩子方法,让他自己去负责,远比讥讽、嘲笑来得好。
15.父母若能善用孩子这种好奇、好问的特性,孩子的潜能将可获得充分发挥。
第四篇:九型人格教你认识自己
为什么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会不同?为什么面对相同的情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反应?这些都跟人的性格有关。“九型人格与领导”是斯坦福商学院最经典的一门课,也是本书作者海伦·帕尔默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九型人格”理论源于两河流域的古老智慧,后来与西方现代心理学相结合,发展成为一种深层次了解人的性格的方法和学问。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等工商管理名校把它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向学生推介。
帕尔默在“九型人格”中引入了对直觉理论的研究,他按照人们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将人的性格分为9种:完美主义者、给予者、实干者、悲情浪漫主义者、观察者、怀疑论者、享乐主义者、保护者和调停者。
完美主义者比如美国礼仪专家埃米莉·波斯特,她对自己和他人都有极高的要求,被人称为“操纵自己命运和别人眼球的权力女人”。而麦当娜在作者看来则属于给予者,她要求获得他人的好感和认同,具有很强的控制力和多样的自我。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则是典型的实干者,他的至理名言就是:“我的美国同胞们,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是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
很多诗人则可以归入悲情浪漫主义者,他们容易被不切实际的幻想所吸引,敏感且具有非同一般的艺术气质。而在感情上喜欢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喜欢与自己的心灵做伴,则是观察者的特征,如在菩提树下苦思冥想7天7夜终于“悟道成佛”的佛陀。而福尔摩斯就是凭借其大胆的怀疑精神成为我们心中的完美侦探。
享乐主义者则是童话中的“小飞侠”,爱好冒险,总是希望拥有多种选择,总是希望处在情绪的高潮中。保护者具有很强的保护能力,积极好斗,主动负责,喜欢挑战自己。英国都铎王朝的第二代国王亨利八世为了自己的婚姻问题,不顾强烈的反对声,敢于与罗马教廷决裂。而一般的调停者则习惯于考虑各方观点,如果觉得对方说得有理,便愿意放弃自己的观点,接受他人的建议。
“九型人格”能够帮助我们洞察自己的内心,让我们用有效的方式回应他人,并最终让我们完整“认识自己”。
第五篇:通过别人认识自己杂文随笔
老王作为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在对待自己父母的问题上,自我感觉还不错。他虽说在外地工作,但能经常打电话问候父母,定期给父母寄保姆的费用,节假日也抽空回去看望父母,陪他们聊天、上街买菜、买早点、洗空调的过滤网等等。
尽管如此,老王的心里明白,如果说对父母的照应,还是在外地打工的小弟做得好一些。母亲头不舒服,小弟给她买了个按摩器,母亲每天上午下午各按摩一次,感觉还不错。父亲在当地买不到的药,小弟乘出差机会在广州药店寻找,买到后带回。父亲有一次住院,小弟让他媳妇请假回家照护。
一件事情,自己做得怎么样,往往是通过与别人的比较看出来的。
自己长得怎么样,要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模样,要听听别人对自己的评说。
自己处在什么位置,需要通过参照物来比较,来确定。
自己的水平是深是浅,只有通过与别人交流沟通,才能有所明白,有所感悟。
从认识的角度讲,人是很难认清自己的,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己的视角,很难看到自己背后的事情;自己的立场,很难转换到他人的位置上去;自己的利益,总是本能地加以守护和争取;自己的情感,会产生自爱、自怜、自谅。这些都会约束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形成不那么客观、全面、公正的自我认知。
尤其是取得了一些成功、形成了一定权威、握有话语权的人,更是难以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们往往以过去的成功来肯定现在的做法,以自己认为的正确来排斥别人的观点,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看不见别人的长处,自我欣赏,自高自大。
看不清自己,容易产生自满、自卑情绪,或固步自封,或萎缩不前,或放任自流,这样就会严重影响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成为自我实现的障碍。
认识自己的途径很多,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是一条较好的途径。
通过别人的言论,了解自己的想法。听到别人议论王宝强婚变,自己可以想一想,对这件事情我是怎么想的,别人说的哪些观点我想到了,哪些没有想到;哪些观点我同意,哪些不同意;哪些比我想的深刻,哪些还不如我;如果我来说,会怎样讲?等等。通过别人的言论,比较自己的想法,可以从一个方面了解到自己内心的真实世界。
通过别人的行为,了解自己的做法。同样做一件事,你这样做,他那样做,不同的地方就值得思考一下。傅园慧面对央视采访,做出与别人不同的表情,逗乐国人,受到热捧。如果是自己,在情景规定的场合应该如何面对?是表情严肃,还是自然流露,还是别出心裁?不同的行为显示出不同的个性,对比一下自己,才会知道自己不同于那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
通过与别人的比较,了解自己的优劣。中国女排里约奥运夺冠,各种评论纷至沓来。有赞美拼搏精神的,有归功技术功底的,有突出郎导作用的,还有归结为开放格局的。众说纷纭中,可以悄悄地问一下自己,别人说的这些我想到过没有?如果没有,是关注度不够,还是知识面不够,还是认识水平不够?有比较才有鉴别。自己的眼光、能力、认知、心态怎么样,与别人一比较就显出高下了。
老王与小弟一比较,便知道了自己对待父母与小弟的不同和差别。
在认识别人的同时进一步认识自己,似乎还可以应用到其它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