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人之道和做事之道
做人之道和做事之道
歌德说:“人不能孤立地生活,他需要社会。”良好的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能助人走向成功,而宽容的品质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在相互宽容谅解中求得共同的发展和进步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宽容的品质,才会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才会有爱人之心,有容人之量,成为识大体、顾大局的人。要做一个宽容的人,就要赏识别人的优点,包容他人的不足。
古人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世上有能人,但绝对没有完人。每个人独立的个性差异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要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具备宽容。宽容的前提是什么?是赏识!只有会赏识的人才有宽容的品质,也只有具有赏识之心的人才称得上是宽容的人。我们知道,人性中最本质的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人都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赏识而活不会是为了挑剔而活吧,我相信,百分之百的人从内心都是愿意和赏识自己的人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而不愿意和整天挑鼻子挑眼,对这不满意那不顺眼的人一起。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要做到宽容,就要学会用“电脑窗口”功能,看他人优点时最好使用“最大化”,看缺点时和不关要紧的事最好使用“最小化”。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可能是完人,不可能没有错误,当我们发现自己错误的时候,不要过分的忧心忡忡,要及时诚恳主动道歉,让对方感觉你的诚心。当别人有了过错的时候,我们要善待对方,不要满脸的阶级斗争、得理不让人,什么都要讨个公道,什么都争高低和强弱,要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人。当然,宽容有度,宽容不是纵容,我们对一些事也要讲理,但即使要讲理,也要晓之以理,注意别人的自尊和承受度,要让人体会到你对他的尊重,特别不能搞“株连”、“算总帐”,否则你会导致自己的心里错位,也会使矛盾扩大化。善待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我们何乐而不为?学会淡忘,用感恩的心情对待生活。
或许你曾经饱含着成功后遭人嫉妒的苦涩,或许有人因处事不公亏待过你,或许有人方式不当让你受尽了委屈,或许有人因势利伤害了你......对于这些,你大可不必耿耿于怀,忿忿不平,既不要将自己想当然的一些东西强加于无关的人,更不要想到要以牙还牙,采取什么办法变本加厉“回敬”对方、中伤对方。最好的办法是别把这些让你不快乐的事放在心上,如果你始终跟自己过不去而处于一种烦恼心态,无疑只会在自己心里种下刻薄的阴影,最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我们必须要学会忘记,乐观地把它作为生活的积累,学会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磨练自己的机会,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对方,因此,忘记有时也是对自己最好的爱护。
提高素养,开拓视野。人与人之间的封闭、孤独而不善交往,就会让人心胸狭窄,宽容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广交朋友,多见世面,不要把自己固定在自己固有的小天地里。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激发生活的热情,让生活充满阳光,让心灵充满阳光。
第二篇:做人之道
转【待人之道】“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待人,身先足以率人。”虚怀足以容人,涤念足以恕人,立信足以做人,练达足以识人,混俗足以修人,朴拙足以敬人,担当足以用人,思慧足以益人。
人生就是无数个舍与得构成的,当你打开了一扇窗,同时也会关上另一扇窗,当你舍去什么,同时你也会得到另外一些什么,舍去与得到成正比。人生就是在这个舍去与得到之间迂回。品犹太人谚语: 1钱是窥视人格的一面镜子。2使人高贵的是思想而不是血统。3与智者在地狱胜过与愚者在天堂。4宁可花一天好好思考,不要用一周蛮干徒劳。5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6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7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美丽的情侣。
第三篇:领导干部要恪守做人做事为官之道
领导干部要恪守做人做事为官之道
做人做事为官是个大命题。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政治中,有的人恪守做人做事为官之道,敬业爱民、时刻自律,受到百姓广泛传颂,流芳千古;有的人违背做人做事为官之道,谗上欺下、不顾廉耻,遭到群众痛恨唾骂,遗臭万年。做人做事为官之道是什么?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以其人生实践为之作了最好的诠释。
一、做人要正
做事先做人,做官也要先做人。古语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修身而后求能,都是把修身做人摆在了第一位。读过范仲淹《岳阳楼记》的都知道这样一句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也讲出了做人的基本道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物指外部世界,不为利动;己指内心世界,不为私惑。就是说:做人要有信念、有目标、有精神追求、有道德操守。
信念要端正。范仲淹于公元989年生于徐州,出生第二年父亲去世,29岁的母亲贫无所依,改嫁常山朱家。他少年便立下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救人和读天下书、穷天下事的志向。公元1011年,23岁的范仲淹来到当时的应天书院(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县内)昼夜苦读。一次真宗皇帝巡幸这里,同学们都争先出去观瞻圣容,他却仍闭门读书,别人怪之,他说:“日后再见,也不晚!”足见其志之大,其心之静,其信之诚。4年之后,他中进士,在殿试时终于见到了真宗皇帝。受封建时代的桎梏,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信念和中国历朝历代的读书人一样多少带有功利色彩。而我党一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奋斗目标,与封建官僚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一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党性修养和领导水平,坚持把学与思、知与行很好地统一起来,自觉地把科学理论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二要把改造世界观作为终生任务。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世界观改造,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三要加强道德修养。领导干部要做到慎独慎微,时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反躬自省。
心态要摆正。范仲淹一生为官37年,政治生涯历经四起四落,前后四次被贬出京城。纵观范仲淹的一生,不管是在朝廷当官,还是在地方当官,他一以贯之的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的情怀和百折不挠的心态。做人正心以为本,领导干部要保持正确的心态。一要有荣辱心。一个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领导干部,首先必须知荣辱、明是非。二要有知足心。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对领导干部尤为重要。这里所说的知足常乐并不是不思进取、放弃追求,而是强调一种对待荣辱得失超脱淡定的心态,强调的是在履行岗位职责上要追求卓越,在一己之利上要超脱一些。三要有感恩心。学会感恩,既是做人之道,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
待人要公正。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年的进士,也是一个热血报国的忠臣。滕子京知泾州时,被人告他挪用公款15万贯。仁宗大怒,要查办。范仲淹力保滕子京无大过,如有事甘愿同受处分。很快,经查明这15万贯钱,皆是用于军饷。这样滕才没有被撤职,而是在庆历四年(1044年)贬到了岳阳。后来,滕重建岳阳楼并请范仲淹为之写一篇记,于是有了《岳阳楼记》这一段佳话。古语讲“夫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公就是公道,要忍所有私而行大义,去除心底一切私心杂念,秉公办事;正就是正派,做到身正、心正、行正,不愧于己,不负于心。作为领导干部,更应当以肝胆相照的精神、公道正派的作风待人。明白人人都有长处,相互学习;明白人人都有难处,相互关心;明白人人都有短处,相互提醒;明白人人都有错处,相互包容。
二、做事要勤
人生在世,就要做事。党员领导干部更要为人民、为社会做事。如何做事?古代先贤多有论述。孔子倡导“事思敬”,即做事要敬业、要严肃、要认真。荀子呼吁做事要“心不使焉”,以至做到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庄子提倡做事要“不徐有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虽然方式各有千秋,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心尽力完成人民赋予的使命,不辜负群众对自己的期望。
要想干事。1021年,范仲淹调泰州,任一个管理盐仓的小官。当时泰州、楚州、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位于淮水之南,东临黄海,海堤年久失修,海水倒灌,政府盐利受损,百姓亦流离失所。范仲淹只是一个看盐场的小吏,这些政务经济的事本不归他管,但他见民受其苦、国损其利,便一再建议修复海堤,政府就干脆任他为灾区中心兴化县的县令。范仲淹制定规划,亲率几万民工,日夜劳作在筑堤工地。前后3年,终使大堤告成。随之,地方经济恢复,国家盐利增收,流离的百姓又回到故乡。百姓感谢范仲淹,将此堤称为范堤,甚至有不少人改为范姓。
做到想干事,一要有责任心。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税收工作也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更要以对税收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凝心聚力干工作,尽心尽责谋发展。对任何工作,都要真心对待,狠抓落实。二要有压力感。面对改革攻坚阶段和发展关键时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问题,领导干部一定要认清形势,居安思危,把压力转为动力。三要有持久性。要实现税收事业科学发展,领导干部必须保持干事的持久性。
要会干事。范仲淹每治一地,必有创造性的惠民政策。范仲淹晚年知青州,他改革征税方法,命将粮赋折成现金,派人到博州高于市价购粮,不出五天即完成任务,免了百姓运输之苦,还有余钱。由此看来,想干事仅有满腔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按客观规律干事,讲究科学、讲究思维、讲究方法。一要注重把握全局。领导干部要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全局工作联系起来,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二要注重狠抓关键。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着力抓牵动全局的关键问题。税收工作的关键问题就是带好队、收好税、执好法、服好务。三要注重讲究方法。讲究方法很重要,科学的工作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在决策上统筹谋划、在任务分配上统筹安排、在抓落实上统筹协调。要干成事。1038年,宋西北的西夏建国,元昊称帝,宋夏战事不断。因边防主帅范雍无能,1040年仁宗不得不重组一线指挥机构,任命范仲淹为陕西经略招讨副使(副总指挥),赶赴前线。范仲淹虽见敌势坐大,又以骑兵见长,便取守势,并加紧部队的整肃改编。1042年,范仲淹密令19岁的长子纯佑偷袭西夏,夺回战略要地马铺寨。范仲淹引大军带筑城工具,随后跟进。部队一接近对方营地,他下令就地筑城,10天,一座新城拔地而起。这就是后来发挥了重要战略作用的像一个楔子一样打入夏界的孤城———大顺城。城与附近的寨堡相呼应,自此西夏再也撼不动宋界,只好议和。
如果说范仲淹在朝廷和地方为官政绩卓著靠的是忧国忧民之心和腹藏锦绣的智慧,那么这次以一书生领兵获胜,最主要的则是靠他那种率先垂范、务实创新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是领导干部要干成事所必须坚持的。一要率先垂范。领导干部要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必须以身作则,埋头苦干。二要求真务实。领导干部做事的关键就是要求真务实。这不仅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态度,也是一种严谨的工作方法。三要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税收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样离不开不断创新。直面新时期的新任务、新问题、新挑战,领导干部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还要敢于尝试、敢于探索,以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积累新经验,开创新局面。
三、为官要廉
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想带好队伍、干好工作,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廉洁奉公,始终做到爱廉、倡廉、守廉。
爱廉就要心系群众。古往今来,大凡有抱负、有作为的官,都以廉为美,心系群众。公元1033年,全国蝗旱灾害流行,山东、江淮地区尤甚。范仲淹冒杀头之祸,去当面质问仁宗,仁宗被他问得无言以对,就顺水推舟说:“那就派你去赈灾吧。”对这个因言得差的棘手之事,范仲淹没有拒绝。他一到灾区,就开仓济民,组织生产自救。灾后必有大疫,范仲淹遍设诊所,甚至还亲自研制出一种防疫的乌味丸,免费发放民众。心系群众是为官勤政廉政的宗旨和归宿。心系群众主要应落实在两个方面。一要真诚服务纳税人。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纳税服务新理念,税收工作正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领导干部要按照这一理念,研究深化纳税服务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纳税服务体系,提高行政和办税效率。二要真心服务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体验群众生活,体会群众甘苦,体味群众情感,把基层干部群众的急事难事当作自己的大事要事,用办实事的行动来取信于民,用办实事的成效来还利于民,真正赢得干部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倡廉就要坚持原则。范仲淹中了进士后,被任命的第一个地方官职是司理参军,就是审理案件的助理。范仲淹秉公办案,常与上司争是非,任其怎样以势压人,也不苟同。每结一案,他就把争论内容记在屏风上,一年后,范仲淹离任时,屏风上已写满案情。公元1043年(庆历三年),范仲淹在抵抗西夏入侵中立下大功,调回京师任参知政事,领导进行庆历新政。范仲淹进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吏治。他对重要岗位的官吏进行任职考核,很快一些贪腐、庸碌、无能、腐朽的官吏被罢免;对那些具有皇亲国戚背景的官吏,范仲淹也是只看政绩不重关系,该撤的撤、该查的查,一时间官风大变。
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处于变革期,在这种环境下,作为领导干部,要想做到不为名利失心、不为权势折腰,就必须敢于坚持原则。一要遵守党纪国法。要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二要正确履行职责。领导干部要在坚持民主集中,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时,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负起责任。既要以身作则,又要带好队伍,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三要自觉接受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领导干部要明白监督是种约束,也是种关爱的道理,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
守廉就要严于律己。范仲淹做官之后,家教甚苛,自律甚严。儿子纯佑结婚,他连一顶绫罗做的帐子也不让添置。在苏州做知府时,风水先生为他选了一块宝地造私宅,说在此地建房,家中定有公卿相继出世。他却说,我家出英才不如国家出更多英才,执意把这块地让出来建了府学。他去世后,宋仁宗为他的墓碑题词为:褒贤之碑。
很多领导干部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往往是不能严于律己,从一些小事、小节开始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检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操,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不做不洁之事。一要情趣健康。领导干部只有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提高文化素养,才不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二要谨慎交友。朋友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与益者交,终身受益;与损者交,受害无穷。领导干部要坚持择善而交、择贤而交、择铮而交。三要勤俭节约。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工作的关键环节和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上。
做人做事为官之道最主要的就是做人要正、做事要勤、为官要廉。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这是历史的责任,我党的要求,人民的呼声,公仆的真谛。
张
雷
二O一O年九月九日
第四篇:《豁达·做人之道》读后感
读《豁达·做人之道》有感
读了《豁达·做人之道》这本书之后,我有的感悟很深„„
想得开,看得破的就是豁达的人生。
人生,往往因为想不开、开不破,所以烦恼重重。一间房子,没有门出去,长久关闭在里面,怎么会快乐呢?住在一座古城里,多时不能出城,你也会感觉到自己的世界太狭小了。我们好名,被名枷给捆绑了;我们好利,被利锁给缚住了。人陷在自私的感情里,就会执着之爱;爱得没有自由,爱得没有出路,爱得束缚,就是因为自己没有豁达的心胸。在现实的社会中,相信大家在新闻中有看过一些情侣因为某些事情而伤害对方,或者是伤害自己的吧!其实,在《豁达·做人之道》这本书里能解释到的就是:“他们都没有豁达的心胸,更不要说事豁达的人生了。”所以,不能豁达的人生,被圈圈圈住,被框框框住,所谓“坐井观天”,哪里能看到广大无边的天地呢?
世间的凡夫众生,往往被一个人就能捆绑住我们,一句是非也能左右我们。在无明的人我是非里面,没有豁达的心情,没有豁达的观念,想要获得快乐,实在很难啊!
有的人,对金钱放不下,做了金钱的奴隶;对物质放不下。做了物质的囚徒。有的人为了守住一栋房子,不肯出外旅行;有的人养了一只宠物,就不许其它的猫狗入内。有的人为了尽孝守墓,荒废了多少年轻的岁月?有的人为了一个官位,不惜一切地钻营。如果我们能火豁达的人生,“心量如同虚空界,思维多如恒河沙”,哪里会被世间的这许多葛藤牵绊呢?
在当今社会中,除了有豁达的人生之外,还要有懂得做人的道理。
常听人说:“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做人真的是这样的困难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人们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因为每个人的想法、做法和经历不同而已。那么,人要如何做人呢?委曲求全、识大体;谦虚忍让多学习;随喜功德莫嫉妒;广结善缘、布施欢喜,就是做人。
我们在豁达的人生中,要懂得做人的道理,那才能使我们真正的找到我们的人生方向。
第五篇:作文〈做人之道诚信为本〉
做人之道,诚信为本
小不凡作文陈若琦
人这一生,可以没有金钱而过得清贫;可以没有美丽而普通;可以没有荣誉和权利而平凡,但人不可以没有诚信。古人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言九鼎。”“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这些都表达了做人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古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季布,他一生诚实守信,只要他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尽力去完成。我们所说的“一诺千金”就跟这个季布有关,因为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还有一人名叫曾子,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妻子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这一个又一个诚信小故事都说明了要做一个诚信的人。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假如没有了诚信,这个人就无异于魔鬼。还记得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吗?那些厂家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将
黑暗的魔掌伸向对他们抱着极大信任度的父母和婴儿,他们的道义何在?诚信何在?事情过去两年多,让我们消费者想起这件事还是不寒而栗。而更可怕的是,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更是让我们对那些厂家的诚信发出大大的疑问:难道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能不顾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吗?假如都是这样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要毁在他们这样不讲诚信道德的人身上了!老师常常说:“诚信比成绩更重要。”可是依然有一些学生,为了考一个好成绩,和同学作弊,这样子考出来的成绩又有什么意思呢?这样做,不仅骗了同学,骗了老师,骗了父母,更骗了自己。当哪一天,他的谎言被戳穿,他这个没有了诚信的人就再也不会有人信任他,这样做,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
诚信是一朵花,因为有了它,我们的人生才更加美丽;诚信是金,因为有了它,我们的人生才更加宝贵;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因为有了它,我们的人生才更加完美„„只有有了诚信,我们的世界才会一片祥和。做人之道,诚信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