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部电影引发的哲学思考(范文)
一部电影引发的哲学思考
总是一副调侃的味道:“来,我们谈谈人生与理想”。“毁三观”是最近网上比较火的一个词了,是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观着实存在着,它时时刻刻影响着你我的生活,它们太大,大到无形,难以言喻,也许是当前的文明依托还不够,也许我们还太肤浅,也许是这个话题太广而深了,也许迫于生活的各种压力无力思考,只好当做调侃的话。可是它们偏偏太重要了,是我们正确认识自身、世界以及二者联系的根本,是应对错综社会生活的一把钥匙,无论你承认与否,你都曾跟我有同样的感受,因为人是群居的社会性动物,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长期的随波逐流,疲于奔命,那么就相互同化,相互复制,发现最后我们彻底盲目了,麻木了,以至于忘记自己是谁,需要些什么,原来那些不是自己需要的生活。那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一个完善的思想体系,没有为自己搭建一个量身定制的三观架构,没了自己的生存法则,所以迷失了自我。我们需要它,需要它的指引与陪伴,能积极、稳妥地走好人生路。
那么也许应该尝试理解下“以静制动”这个道理:静,在忙乱中适时静下心来,静就是思考,静非静,在这里静是最复杂的运动,思考是回顾过去,收集资料,再用脑深度加工,对表象抽丝剥茧,提取内在本质,归纳到自我的思想体系,从而明确方向,做准确定位。我想把“我思故我在”换个理解,让它不再是那个主
观唯心主义的代表,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为自己找到了适应这个世界的最好方法,所以我们更合理的存在着,而不是被社会所淘汰,因为哲学的新旧事物从来不是以时间上出现的先后来定义,也不是以强大与否来定义,是这个事物是否顺应当前的背景与趋势;动,是这庞大而复杂的一切,我们生活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般的变幻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的,我们需要学习,不学习,思考只会无源之水。学习就是站前人的肩膀上,把传承下来的作为金字塔的底端,再结合当前的实情进行新创造,从而把自己推到这座金字塔思想构筑的顶端。学习目的是什么,我想是为了帮助认识自我,改造自我,从而完善自我,更加完整、客观、正确地看待世界,及时、有效、准确地处理各种事项,是种工具或方法,不是单纯的知识累积,因为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是一种思考借助的媒介而已,是别人思考的结果,是人与人之间的间接交流,思考能借助的形式众多,有自我对话,也有前面借助书本的间接交流,也有与别人的直接口头对话。“集百家者,才能成大家”,我们大多平凡,可试想就算是爱因斯坦,把最初他放置在一个蒙昧、混沌的世界初始,他也只是个饮血茹毛的原始人,所以虽然就算“大家”离我们太遥远,但我们应该明白穷者独善其身的道理,撇开谈什么达则兼济天下。所以我们需要学习,需要交流,为何?时代不同,那么古人和今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也不同,所以就如不要轻断历史人物的功与过一样,时代造就了一切,但至少有借鉴的意义。那么同个时代的人
呢?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经历与需要,从而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假如不去学习,不去交流,我们的看法总是极其片面的,个人的色彩过于浓烈,以至于淹没真实,迷惑自我。交流更为重要一些,首先是因为交流是学习后的下一个进阶阶段;其次它毕竟是同个时代背景下所展开的,不至于过分夸大真理的相对性,无论各自的论点同或异,错与对,你都会在其中得到有益于自身的东西,至少你会换个角度看待某个问题,你会觉得修正后的看法更接近于事实的本来面目了,从而完善了自身。为什么既不完整也不完美的我们存在着,而完美又万能的神却偏要创造出残缺的我们呢,那也许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超越自我,追寻完美。又为什么有丑与美,善与恶呢?因为我们需要借助其中一面来认识另一面,看到丑,才会明白美,懂得恶,才了解善,让我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但无论如何我都支持正面的东西,因为无论你善还是恶,我们都爱好美好的事物,都穷尽毕生精力去追寻,只是善的人以正面的渠道,而恶的人以暗面的手法。经历太多生活风雨的我们,很多最终越来越信一些所谓的神或说迷信的东西,开始信奉宿命论,也许是我们的科技还太稚嫩,迷信是我们还没到达的科学新领域,谁能说这个世界没有神?我需要足够的正面证明,想必没人能做到,牛顿研究力学的终极也就是一句:“上帝推了一把”,继而研究宗教去了。不是说大家应该信教,是说该有所信仰的东西,能带给我们精神慰藉,宗教上,我是个时而信基督教时而信佛教的人。我赞
同《少年派奇幻漂流》里的说法,不认同他父亲所说既然你信这又信那,等于没有。信仰就应该是座房屋,里面有很多房间,但在这座房屋我坚持信仰自己是最大的信仰,因为我想无论你何种信仰,你都要明白最大、最可靠的信仰那就是你自己。信自己,方能信自己所信的一切。放弃了自己,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看完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给自己提了醒:我是个相当无知的人,平常思考的东西也甚少。有句话说学得越多,只会觉得自己越无知。像我这样肤浅的人处处皆是,只是我们很多时候都爱“以五十步笑百步”。今天看电影坐我隔壁一女的,大声而好奇的对另外一个女伴说:“主角不是印度人么,怎么说英语?”,我说印度曾是英殖民地,英语也是他们的母语,也是印度人为什么计算机软件开发、程序设计等比较强的一个方面。过会儿前排一个女的又说怎么故事看得好端端的,最后主人公又换了版本,是的,故事要表达的面很广,讲述的也很深。依我鄙见,主角的母亲是彻底的宗教信仰者,父亲因为病危时发现万能的神没拯救他,而是西方的医药拯救了他,变成了一个无任何宗教信仰的人,一个十足的现实主义者,而主人公派就是两者的产物,他变成了宗教信仰和理性的结合体,就是代表了众多的人,他的奇幻漂流论证着宗教信仰与理性,人性的丑与恶,终而能找到一个平衡点,第二个故事版本只是把第一个故事所有的动物套成了现实的各种人以及人性,从奇幻回归到现实,更留下些需要自己思考的东西。了解的确实太少,不了解在印度文化中毗湿奴神的来历,影
响了对电影的理解,看了影评才略知皮毛。都说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或许忘了思考不怕虎的结果是什么?那就是成为别人的食物。
谦卑吧,可怜的人,就开始以学习的心态面对一切,那不该是种任务,是服务自身的需要。这世界没有一把万能钥匙去打开所有的难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以变应万变,你超越不了万变,起码能跟着万变,不是被动地被推着,至少跟着它的脚步,能以一个舒适的感觉合情合理地存在着。
第二篇:从电影《活着》引发的美学思考
从电影《活着》引发的美学思考
电影《活着》讲述了解放前一个地主的儿子因赌博而倾家荡产沦为平民,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三十年的辛酸。因为各种原因,我只有一次欣赏这部写实风格作品的机会,所以人物的名字大抵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作的一些分析和思考也难免会肤浅,但我希望可以接近真理,以不断犯错误的方式。
电影《活着》给我许多感动,电影的场景如同活生生的现实一般,让人感到这不是电影,而是纯粹的生活写照。这些生活写照触动了我心灵深处,让我从心底引起共鸣,这也许就是美的体验过程吧。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美所下的定义是“美是生活”。他说:“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想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现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因此,他认为:“世界上最可爱的,就是生活;首先是他愿意过,他所喜欢的那种生活;其次是任何一种生活,因此活着到底比不活好······”。①
电影以“活着”二字为题,正是道出了“活着到底比不活好”,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活着意味一种胜利,而死就是一种最大的悲剧——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革命烈士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豪言壮语,但是自由必须以生命为前提条件,没有生命无从谈起自由不自由。这句话并不否定生命的可贵,而是以一人的牺牲换取更多人的自由和生命,从这个层面上讲,这句话并不仅仅赞美自由。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假设说生活和它的显现是美,那么,很自然的,疾病和它的结果就是丑。”他从生物学观点出发,去看待生活,把生活与死亡,把生活与疾病相对照。的确,疾病和死亡是人们不愿意面对的。在生病时,我们会想念以前的健康时光,以前容光焕发的样子是多么的美;在面对死亡时,我们会惊叹生之美好。丑作为美的对立面而存在,从反面映衬着美,疾病和死亡也从美的生命的对立面反映着生命的美。它们因“丑”而“美”。此处需要区别人的“活”与动物的“活”的差异,虽然动物也有保全生命的本能,但与人类热爱生命的行为却是两回事。马克思说:“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①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第619页。②
②《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6页。
3-1
人类不可能像动物一样为生存而活着,尽管人与动物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类需要实现完整的人。爱因斯坦则直言不讳地说:“我从来不把安逸与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他猪栏的思想。”这是一个伟人的觉解,作为一个平凡人,也须时刻警示自己:是否自己已经变成为“动物式”的生活了。
诚然,我们也需要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来保证生命的延续,但即使是最基本的生活,人们还是可以创造美,还是可以追求美,这是很神奇的现象。工人劳动时的粗犷的号子是美的,扁担工身上的扁担有节奏地嘎吱嘎吱作响是美的,人类总是喜欢“关照自身”,喜欢自怜。
电影《活着》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带给观众不可抵抗的真实感。艺术美必须真实,不真实难以感动人。艺术美不仅要反映生活的真实,而且要表现艺术家情感的真实。作为一部写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无不倾注了导演和演员的真实情感,他们都“活”在影片中。
我特别喜欢法国19世纪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这幅画画了三个农妇弯身拾穗,表现了贫苦农妇们的艰辛劳动的生活现象。在艺术上单纯、质朴,虽然没有什么精工描写。这幅画流露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厚感情。米勒曾说:“我生来是一个农民,我要描绘我所感受的东西。”一个人的良知的真情流露,是多么可贵!每一次欣赏它,都是心与心的交流,仿佛我与画家一起在荒芜的麦地里拾穗······
值得一提地是,美作为表现一定生活内容的感性形象,并不是任何生活形象都是美的,在生活中有一大部分形象是不美也不丑的。美只是那种肯定着人的自由创造的活动,肯定着人的目的、力量、智慧与才能的实现,人在其中能感到自由创造的喜悦的那种生活形象。所以,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表现社会实践的前进方向,肯定人的进步理想的生活形象,才是美的。
基于此,邓小平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就是“要通过有些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④③
除真实感强以外,电影《活着》还带有一些悲剧色彩。在战乱的年代和后来的过分社会意识化时期,许多人物不幸死去,让人惋惜哀痛,这种不幸是为什么,难道是时代的悲剧?这种不幸好像是不可避免的。悲剧是崇高的艺术,比喜剧来地更为深刻,所以我更喜欢悲剧。
③《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48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10页。
2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直观地说明了悲剧是什么。如果我心爱的书弄丢了,对我来说是一个悲剧。对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它们的出现或消失都只是使人娱乐而已,一阵笑声过后仍是归于平静。相比之下,真正的泪水给人的痛是长久的,有时甚至是一辈子的。我们记住的“泪”总比记住的“笑”要多。
《红楼梦》描写林黛玉之死用了许多笔墨,写出了许多细节。黛玉死后,空中隐隐有丝竹之声,“香魂一缕随风散,秋绪三更入梦遥”,她终于还是死了。《红楼梦》的真正艺术魅力恐怕就在于“悲”了。许多人读到这一回,不由自主地被淡淡的哀愁所包围,这正是悲剧的魅力所在。
现在,在“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号召下,人们容易只注重客观的、物质的,而忽视主观的、精神的,从而导致主客观世界的失衡。人类不仅要改造客观世界,也要改造主观世界,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学习美学的意义在于此,学习她并不能直接提高我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但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审美观,以至世界观和人生观。
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智商固然重要,但情商也必不可少。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成功的人来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情商用以表示人认识自然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水平。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的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只有20﹪依赖于智力水平,80﹪决定于情商水平。
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学会认识自己,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以上是我的一些零碎的思考和感悟。
⑤
⑤《鲁迅全集》第一卷,第297页。
3-3
第三篇:电影《后天》引发的有关地理学的思考
电影《后天》引发的有关地理学的思考
电影《后天》我看过三次,但是三次的感触一次比一次深,起初让我震撼的是灾难的无情和美国电影制作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制作技术。第二次看更觉得这场灾难是人类自食其果,大自然终究会对人类的肆意破坏做出回应。这次再看这部电影时,我已经是一名环境科学的大三学生,再加上《全球变化》这门课的学习,这一次我看到了更深处的一些问题:影片中的灾难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影片的编剧是所描述的这场灾难到底有无科学的依据,是幻想还是一场可能会成为真实的灾难的预演?
在探求这些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对一些影片中涉及到的地理学知识做一下了解。首先了解的是电影中重点提到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看到在《后天》,我想到了《全球变化》课上老师讲过的一个历史上的一个真实的灾难——新鲜女木事件。这一事件大约发生在距今12800年前,在此之前地球处于温暖的间冰期,新仙女木事件发生非常突然出现,虽然至今其发生原因仍没有一个定论,但是这场灾难和电影《后天》中描述的情况十分的相似,或者说该部电影其实就是编剧由这个事件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有感而发的。
冰河世纪结束以后,地球气候于大约1.7万年前开始变暖,气温逐渐地回升。两极、北美和北欧的冰川开始消融,海平面逐渐上升,渤海、黄海、挪威海的草原被水淹没。到了
1.3万年前,北美和北欧的冰雪已经融化了相当大一部分,南北半球春暖花开,一片繁荣景象。但是,就在这时,在12640年前,气温又骤然下降了,世界各地转入严寒,两极和阿尔卑斯、青藏高原等地的冰盖扩张,许多本来迁移到高纬度地区的动植物大批死亡。这一次降温是很突然的,在短短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这次降温持续了上千年,直到11500年前,气温才又突然回升。这就是地球历史上著名的新仙女木事。它的得名来由是:在欧洲这一时期的沉积层中,发现了北极地区的一种草本植物,仙女木的残骸。更早的地层里也有同样的两次发现,分别称为老仙女木事件和中仙女木事件。
显然为了得到震撼的艺术效果电影《后天》中的气温下降速度比新鲜女木事件中的急剧得多,但是不难看出《后天》中所描述的场景和新仙女木事件的起因有很大的相似,“新鲜女木事件”是由于冰川期结束时,全球气温升高,北美大陆的劳伦泰德冰架开始融化,在公元前一万年左右的时候,冰川融解开始加速,大量淡水进入北大西洋,导致全球海洋热盐环流终止,高纬度地区气温急剧下降,积聚了大量冰雪,洁白的冰雪对阳光反射率较高,造成地球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进一步降低,而更低的气温又导致冰雪覆盖的面积进一步扩张,如此反复,使得地球在短时间内变得极其寒冷。
如果用简单的预演概括《后天》发生的整个过程,大概就是,人类无节制的开发地球资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造成温室效应,渐渐使北极大陆冰川融化,淡水大量注入北大西洋,使北大西洋暖流终止甚至全球海洋热盐环流终止,然后就是上文提到的全球的气温急剧下降,这里我们看到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那么,淡水进入北大西洋为何会破坏北大西洋暖流乃至全球海洋热盐环流呢?
北大西洋暖流又名北大西洋西风漂流。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暖流,系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墨西哥湾暖流发源于加勒比海,终结于挪威。因为北大西洋上盛行西风,故而墨西哥湾暖流的热量主要是通过空气输送给了西北欧(对北美也有加热作用,但小一些),造成西北欧的气候比同纬度地区要温暖、湿润得多。但是,墨西哥湾暖流虽然源源不断地把温度较高的海水从加勒比海带到高纬度地区,加勒比海的海平面却没有下降,高纬度地区海洋的海平面也没有上涨,这说明,除了墨西哥湾暖流之外,一定还另有洋流,把高纬度地区海洋多余的水体带走,并补充给加勒比海,使得墨西哥湾暖流不中断。这就是全球海洋的热盐环流,事实上,墨西哥湾暖流只是全球海洋热盐环流的一部分,只不过全球海洋热盐环流因为很多部分都是在海面下,所以不出名。墨西哥湾暖流在向北流去的过程中,不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水温降低;同时,因为墨西哥湾暖流在海洋表面进行,所以水分会不断蒸发,盐度升高。温度降低和盐度升高都会造成密度增加,当墨西哥湾暖流到达英国、挪威时,因为其密度已经非常高,就会沉入海底,再通过海底的洋流经过印度洋、太平洋,补充回大西洋。墨西哥湾暖流之所以能不中断,就在于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海洋表面的海水因为下沉、流走,把加勒比海地区的温水“拉”了过来;如果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的海水不下沉,就没有给加勒比海的温水的空间。而且,深海中的冷水流也会因为没有来源而停止,低纬度地区的海洋得不到补充,整个热盐循环就会终止。
而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海洋表面的海水之所以下沉,是因为其温度、盐度造成其密度较大;如果其温度高一些,或者盐度淡一些,则其密度就要降低;如果其温度足够高或者盐度足够淡,其密度可能就不足以大到下沉所需的密度从而终止墨西哥湾暖流乃至全球海洋热盐环流。如果足够多的淡水进入北大西洋,就可以把其高纬度地区的海水稀释到不足以下沉的密度;这就是新仙女木冰期的发生机制,也是《后天》中所描述的。
《后天》这部影片直观地体现了影视艺术的逼真性和假定性,一方面运用电脑特技营造出了一个似乎不可能发生的“后天”,但特技之后,我们的心不但被深深地震撼,而且当我们联系到这些地理学的知识,这些不得不使我们感觉到那个“后天”真的并不是作家为赚取票房而大胆的无厘头的幻想,而是感觉如果我们人类依旧我行我素,只顾发展经济而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的后天真的会是这个样子。另外,想到目前很多人对生态破坏熟视无睹不是因为没有忧患意识,而是他们缺乏一些基本的如上所述的地理学知识,而我们作为环境科学的学生在了解这些知识之后更感到危机就在我们身边和不远处,这使我们感到自己的责任的重大,使我们思考,自己能为环境的改善做些什么,怎样才能做出有成效的改变。
第四篇:哲学小品思考
古阿斯指环
恩格斯得带了古阿斯指环,随即他隐身了。开始几个小时,他到处闲逛,测试自己的隐形能力。一个他偶尔咳嗽一声,发现他也消声了。一旦习惯于隐形生活,他就想着下一步可以做什么。让他感到羞愧的是,第一时间在脑海里显现的,并非只是美味佳肴,比如,他可以去女人浴室或者更衣室晃悠,他也完全可以轻而易举的头点东西,他还可以绊倒那写西装笔挺却对着手机大声嚷嚷的讨厌鬼。
但他想抵制住这些低俗的诱惑,他想做些好事,然而他发现这方面的机会没那么明显。对于利用隐形能力去干那不那么有益的事情的诱惑,他到底还能忍多久呢?只要有一秒钟的软弱,所有的努力就都毁了,他将可能是这样:偷窥裸体女人或偷钱。他有必要继续忍下去吗? 我们可以把古阿斯指环看作道德素质的检验器。想象我们也有这样一个指环,如果我们是诚实的,就可能暴露我们是多么令人失望地易于堕落。但是,这不等于说,我们事实上是堕落的。
或许这能让我们去同情恶魔。例如,官干了坏事,就会招到百姓的谴责。但是,我们没有想象,如果自己拥有滔天权利,拥有无尽的放纵的机会,阿谀奉承的马屁又乐意迎合我们的每一个怪念头。我们真的能确定,我们在此情况下不会使自己蒙羞。
这个问题,问别人和问自己得到的答案会不同。
你就纠结一回
马克斯非常饿,因为他做了一个决定:做每一个决定必须是理性的。而他的尴尬就是:食物吃完了,他的家处于能获得食物(唯一)的东西两个菜场正中间。因而他没有任何理由去任何方向,你能否帮帮他?
说了很多,其实很多问题都是被语言欺骗。
这话绕啊绕啊,心里就敬畏了,就觉得是很深刻的理论。且,语言本身表达的不完善与语言定义的问题就会产生很多错误,误会。
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
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
马克做了40年的素食主义者,虽然一度想念肉食,但他原则总能战胜欲望。而他现在可以问心无愧地吃肉了。
一周前,他碰到了一头经基因改造过的猪,能讲话,更重要的是他想被人吃掉。对马克一述衷肠,马克觉得不吃他就是不尊重他。
你的选择呢:
没有赢家
士兵瑞恩要做一件很不好的事,他被下令先强奸并杀死一个女囚徒,而这只是因为种族原因被抓来的无辜的平民。无疑,这是极不正义的罪行。
但他却没有二选。如果执行命令,尚可让受害者不必承受更多不必要的折磨。他知道,如果违令,他自己将被处决,而这个囚犯还会被侵犯并杀害,可能还会更残忍。所以他只能选择最优解。但他的内心很不平静。
把伤害降到最低似乎是道德上完美的事了,假如有人为他如此辩护,站后法庭会原谅他吗?
我们可以看到道德是如此苍白,但也说得过去,毕竟道德是后天产生的。
光钎传送
电子传送机通过分子扫描你的大脑和身体,毁灭她们,然后把信息传到火星,再将你的身体在火星上重组。虽然火星上这人外貌感觉和思想都与在地球上被催眠并穿越时空的那个人是一样的,但却不可否认一个事实:你被谋杀了,然后被一个克隆人替代了。
体验者认为这是荒谬的,因为他并未意识到自己死了,而在被分解的瞬间,又不可否认被谋杀的事实。
我们的存在依赖什么?
虚拟出轨
结婚20年,夫妻变成左右手。因为当迪克了解虚拟出轨公司,他兴奋了。因为他还爱自己的妻子,又不愿背负现实出轨的道德谴责。而这个公司应他所需,提哦那个虚拟性爱服务。这并非网友一夜情,而是在虚拟环境下让你和你的理想型共处。它让你感到是如此真实。而实际上,却是电刺激大脑形成的。它拥有出轨的快乐,却不是真的不忠,迪克还有什么理由抵抗他的诱惑吗?
可能在现实中,这样的思想跳板就有,似是而非中让你撤下道德高强和心理防线。来吧,找个跳板!
第五篇:雷锋精神哲学思考
命和建设的根本立足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在
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成为我们党解决一切问题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 方法论原则。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 情况。又说,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又指出,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 革命。事实证明,象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必须也能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所说的:“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 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 点。”(《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一一九八二年>第372页)这是总结我国长期历史经 验的一个基本结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纠正了闭关锁国、盲目排外的错误倾向,把对外开放
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放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 则。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封闭起来,‘只能是作茧自缚,与世隔绝,落后于时代。.当 然,在对外开放中,也会带进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腐朽思想和落后东西,国外的敌对势力也 会乘机进行渗透、颠覆活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观 点。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自觉地进行反渗透、反颠 覆、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就能把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辩证地统一起来。
党中央已经向全党、全军干部提出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在 目前的形势下,也是结合十年改革开放的实际,联系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学习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极好时机。它既是反思过去,又是面对现实,探索未来。我们应当自觉地响应党中央和 中央军委的号召,扎扎实实地把学哲学活动开展起来,深入下去。学好哲学,打下理论根 底,必将受益匪浅,得力无穷。(作者本院哲学系副教授)责任编辑石必扬
遗产。雷锋同其他一切最杰出的中国共产竞人,都是伟大的典产主义者,也是最优
秀的中国人。从雷锋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占主导地位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形态, 共产主义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同时,她又处处浸透了中华民族古老人、生哲学中的优秀乳 汁,从而使雷锋精神成为一种充满中华民族气息的共产主义精神。在雷锋精神的各个主要方 面,我们处处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古老人生哲学的影响和我们伟大先人生生不息、奉献进取的 精神。
1、在人生责任上,主张“公尔忘私”、“优国优民”。在中国人生哲学中,整体乃至国
家的利益处于高于一切的地位,而个人的利益则是次要的。个人作为群众这一伦理肌体上的 细胞,必须服从群体或整体,服从国家的最高利益,这是无条件的人生责任。“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以私害公,非忠也”,“国尔忘家,公尔忘私”,“以国家之务为己任”,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的都是这个思想。从屈原、岳飞到林则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 的民族灵魂、精神支柱。它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成为中国人千古传颂的绝句。中华民族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源远流长,.到了社会主义时代,在雷锋精神中放射出了更加夺目的光辉。雷锋说: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当祖国和人民处在最危急的关头, 我就挺身而出,不伯牺牲。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1962年夏天,当他得知东南沿海形 势紧张的消息后,立即写了一份要求上前线的请战书。他在1961年的一篇日记中写道:“现 在,我们国家处于困难的时期。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一我们要奋发图 强,自力更生,克服当前存在的暂时困难,坚决反对大吃大喝,力戒浪费。”他少领军装为 国家节省开支,把自已仅有的200元存款捐献给灾区。他这种为国分忧的精神,既是社会主 义时代主人翁思想的反映,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爱国主义精神跨越时代的生动体现。
2、在人生价值上,崇尚“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奋斗与献身。人应该
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秉承轻个人、重整体和.国家的思想,中国人生哲学 占主导地位的人生价值观是:奋斗和献身。“盘古开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 娟补天”,都充满了对奋斗和献身精神的讴歌。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激励着多少炎黄子孙为真理而求索和献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春蚕到死丝 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诗文,都讴歌了为事业而 献身的崇高精神。每个民族英雄,也都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奋斗与献身的悲壮而美丽的故事。这种精神,给雷锋以巨大的影响。从他懂事的那天起,就立下了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的雄心壮 志。他在小学时刻苦学习的态度,他在望城县委当公务员时勤恳踏实的作风,他在当推土机 手时的革命干劲,他参军后苦练杀敌本领和专业技术,他一心向着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他 争。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傻子”精神,他干一行爱一行的“螺丝钉”精神,都淋漓尽致地表 现了他无私的追求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正如他所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 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3、’在人生境界上,重“义”、“谋道”,视个人名利如“浮云”。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应该达 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水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境界。中国历史上仅有
短暂的崇尚金钱富贵享乐的魏晋时期和明朝中后期。以儒、道、佛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历来都是重“义”轻“利”的。孔子说:t.I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生吾所 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这种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在 锋身上被赋予崭新的含义,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他说:“人生总有一死,有的轻如鸿毛, 有的却重如泰山。我觉得一个革命者活着就应该把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为人类解放事业一一 共产主义全部献出。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雷锋这种思想 境界继承并超越了中国古代圣贤们的思想境界,是人类历史最崇高的人生境界。
4、,在人生幸福上,注重精神的满足与道德的完善。幸福,是人生追求的共同目标。在
人类历史上,有多种多样的幸福观。对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精神幸福与肉体幸福、幸福与 道德等,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不同个人,’都作出了自己不同的解释。在中国历史上,绝大 多数思想家不否认人的物质需要,承认人的富足对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但更多地则是崇 尚精神的满足与道德的完善。这种幸福观渗透在人生责任、人生价值、人生境界、人生修养 等人生哲学的各个方面。古人提出“以德为乐”的思想,早在《大学》写道:“德者,一本 也厂财者,末也。”“是故君子先慎乎德。”这些幸福观念,深译地渗透在祖国每一块土地 上,因此也不育杯给雷锋以巨大的影响。在雷锋看来,人的一生什么最幸福呢?他说:“我 觉得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出自已的一切,这才是最幸 福的。_”他还说:“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本生在世, 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雷锋的这种幸福观与中国传统的幸福观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
5、在人生修养上,注重“求知”与“修身养性”。中国人生哲学特别强调人要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修养,实现人生的追求,达到理想的境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 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都是中华民族妇孺皆知的千年古训。“人好学,虽死犹存,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揭示了学习与人生价值的关系。古人强调“学习”、“求 知”的重要性,还十分注重个人的修身养性。在个人修养方面,古人有许多主张:“积善而 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要讲“信用”,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要“正 直少,如“中正无邪、礼之质也”;“立志”,如·“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要“慎 独”,如“君子心慎其独也”;要“自省”,如“吾日三省吾身”,“日省其身,有则改 之,无则加勉”;要勤俭,如“民生在勤,勤则不、匾”,“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要“谦恭”,“满招损,谦受益”等等。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美 德,在雷锋短暂的一生中,都得到了体现和发扬。他酷爱学习如同酷爱生命一样。他少年时 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参军后时常在连部看书到深夜,有时上班口袋里还装着书。也许同我们 民族在学习上求“道”有关,雷锋以“钉子”的精神,刻苦学习社会真理。雷锋还非常重视个 人道德品质的修养,对自已要求十分严格。他助人为乐,走到哪里好事做到哪里,他礴蒸-对人民、对同志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他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他鼓励自已要做暴风雨 里的“松柏”,不做温室中的“弱苗”;他保持着劳动人民勤俭节约的本色,裤子、袜子补了 又补,节约一分钱、一滴水、一两煤、一度电,他还时时告诫自己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他有句名言:“在土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 齐。”死是由于雷锋同志保持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美德,因而深深得到了人民的怀 念和崇敬。
应当指出,中国许多传统伦理道德,都是有阶级局限的,如孔孟的“爱人”思想是与“君 君,臣臣,.父父,一子子”‘联系在~起的;‘而雷锋的爱,则是对人民共和国的忠诚和对人民大 众的平等的同志式的爱,这就在采撷传统思想文化中优秀成分的同时抛弃了糟粕,用中国古 代人生哲学丰富了共产主义的人生观‘
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新的中国人生哲学,是适合我国这个东方人口大国国情的人生观。在我们这样一个东方大国,需要什么样的国民人生意识,实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十年改革 开放的实践证明,封建主义思想是中国现代化的障碍,但如果全盘否定中国思想文化传统, 信奉西方的唯意志论和超人哲学,必然导致民族精神的全面崩溃,社会伦理道德的严重扭 曲。今天人们叹息世风不良,就是深刻的教勺!I;o无数事实说明,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及其文 明,不是夫上掉下来的.,它是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东方大国数千年形成的,有牢固的社会 基础,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其中强调国家和整体利益、主张大公无私和奋斗献身、注重追求 理想与道德完善、重视学习、修身等思想,只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说为核心,吸收其有生 命力的因素,可以适合我国现在的政治、经济制度,为全国人民所接受。特别是在今天改革 开放新形势下,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底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加中国文明,这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与 生命之本。对雷锋精神中的那些属于我们民族优秀思想文化遗产的东西,’尽管文革时期有人
从“左”的方面予以否定,改革开放时期又有人从右的方面大肆攻击,而雷锋精神却依然为 亿万人民群众所怀念。从“雷锋叔叔不在了”的叹息中.,可以看到我们民族对生命之本的万 也不劫的依恋。当然,我们要剔除中国古老的文明中的糟粕,要吸收世界现代文明的精华, 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也反对复古与闭国自大。总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文明一,都 必须扎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中,离开了这片沃土,是没有生命力的。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新 的中国人生哲学,就是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她必将蓬勃参天。
毛泽东又多次提出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
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等错误思想作风,并多次在全党全军范围内进行艰苦奋斗的教 育,开展了一系列的整风、整军、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从而使艰苦奋斗的 思想深入每个军人心中,.成为革命军人的自觉行动和道德准则。
四、注孟革命军人信念、理想、人格的培养和宣传。革命军人的理想、人格是人民军队 道德原则、规范在军人身上的集中体现,它对军人的行为有着耳大的作用。毛泽东历来注重 革命军人信念、理想、人格的培养和宣传。白求恩、张思德、雷锋等英雄人物就是毛泽东为 全军和全国人民树立的光辉榜样。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精 神,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雷锋“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 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都是革命军人优秀品德的集中体 现。他们是在人民军队的斗争实践中产生的,是革命军人思想道德的升华,因而必然成为无 数革命军人为革命事业忘我奋斗、英勇献身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