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闽南人》有感
观《闽南人》有感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枚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听着余光中老先生深情地读着这首诗,我内心百感交集,万般滋味在心头。这首为人所熟知的《乡愁》,是1971年,20多年没回大陆的余光中思想情切,在台北厦门街有感而作的。写完后,他热泪盈眶,沉吟良久。我也正是因为这首《乡愁》,才知道余光中老先生的。那时,看到这首诗时,读着觉得很悲伤。我常想,这个有着如此故园情结的人,是个怎样的人。那时我年纪还小,家愁、乡愁、国愁都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但那种不是那么确切的、模糊的伤感却是那么的真实。
随着自己慢慢地长大,似乎也开始懂了。这是一个远离他乡,却仍心系家乡祖国的游子,难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而化做一行行深情的文字抒发内心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这首短短的诗,却已写出诗人所经历的苦难。从小他就渴望知识,不断在异地中徘徊,从南京到重庆等地。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了,他又随着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直到22岁,随着家人到了台湾定居。无情的战争,迫使他离乡背井。也许他自己也未曾想到,当他再次踏上令他魂牵梦萦的故土时,已是白发苍苍。就是这么一位老人,时时刻刻,念着家乡,念着祖国。为家乡,为祖国,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不求回报。这是一种多么让人敬佩的爱国精神。
我们闽南真的是一个好地方,涌现了这样的英雄人物。不,不仅仅是他而已,还有那为抗美援朝捐献大量橡胶,冒险为中国引种橡胶的“橡胶之父”李引桐爷爷;那为教育事业,深切关注教育和福利建设,积极推进祖国统一的梁披云爷爷;为家乡为国家捐助1.5亿元人民币,用于兴学助教、扶贫济困和赞助公益事业的李陆大爷爷;为回报家乡回报祖国,兴办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的陈嘉庚爷爷……….真是让人说不尽,道不完。他们是我们闽南的骄傲,他们是我们的榜样,他们不愧为闽南之子。他们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国家上,他们奋斗了一生,见证了中国的不断繁荣富强。他们毫无保留地把一切奉献给了社会。
人人都说自己爱国,但是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并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并不是说一定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或是什么豪情壮举。哪怕在平凡的岗位,只要肯努力为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推动社会进步,就是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为培养下一代,孜孜不倦批改着学生作业的老师;为挽救在生死边缘的生命,夜以继日工作的医生;为维护百姓安危维护国家治安的警察………他们都是在自己的岗位,默默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肩负着把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更加富强的使命。我们闽南有一首歌《爱拼才会赢》,非常有名,“爱拼才会赢”是我们闽南人的精神。我们就是要以“爱拼才会赢”这样的精神,去面对未来人生会发生的挫折。前面的道路是坎坷的,可是眼前的我们是勇敢的,让我们挑战困难,超越困难。周恩来总理曾经说:“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我们就应该为中华之繁荣富强而读书。
《闽南人》大型记录片,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有那么多的革命前辈做榜样,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勇往直前,做一个爱乡、爱国,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让我们不仅成为以闽南为傲的人,更成为闽南以我们为傲的人!
第二篇:观有感
观<田禹治>有感 1010409班
101040916
赵丹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上网查了一些和此电影相关的一些背景,和作者的相关消息.话说影片《田禹治》是根据古典英雄小说《田禹治传》改编而成的,而《田禹治传》在韩国的影响力仅次于《洪吉东传》。小说《田禹治传》中的田禹治是专门帮助穷苦百姓,惩罚贪官污吏的英雄。而于洪吉童不同的是,田禹治不仅仅是默默的帮助百姓,而且还会想尽办法惩罚恶人,他用的办法就是道术。与一般意义上的英雄不同,他有一种骨子里的叛逆。导演崔东勋说,田禹治虽然是英雄,但他的标签页可以打上是反社会的,因此他的个性是很有魅力的。崔东勋导演把这样一个特殊的英雄,从500年前的朝鲜时代穿越到了2009年的现代社会,把韩国古典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在21世纪的背景下重新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富有魅力的英雄形象。之前很多影视作品中大家看了很多关于洪吉童、一枝梅等的作品,今天大家可以看一次从未看过的田禹治的英雄形象。
比起韩国这部影片,难免会让我们想到一些相似的电影,比如说国外的<哈利波特>,<蜘蛛侠>等等,都是一些英雄挽救人民的故事,不管是在以前还是现在,都很符合大众的心理,也就是大家都很喜欢看这种类似的影片,而<田禹治>与其它不同的是,这部片子运用了一种道术,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拿我们国家的文化来看这部电影,不由让我想到在古代社会,百姓都很崇尚迷信,也有道观之说.但是此影片不只是很简单的道术,而是将功夫和道术运用在了一起,又吸引了那些喜欢看武打片的观众.对我来说,其实我觉得这部影片我也比较喜欢期中穿插的一小段的爱情故事,很多的人相信人有轮回这一说发,有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电影看多了,难免会把自己有点分不清现实和虚幻了,再说我们毕竟是佛教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就算是国家现在再怎么的说要相信科学之类的,难免也会有点小小的迷信.最近我也看了一部韩国的电视剧,叫做<屋塔房王世子>里面讲的也是一部经历穿越的爱情故事,收视率比较的高,我想韩国人是不是也比较喜欢这一类的剧情呢?
当人们看多了古代片,也看多了现代片,穿越的电影和电视剧也就是从这几年开始流行的吧,大众喜欢的就是最好了.接着我就具体讲讲影片吧.田禹治则有“道术”,以治心为基础的道术可以说装载着东洋固有的哲学,这是一个很神奇的题材,也很符合韩国人的情节,就像是在讲“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把刀变成花、采云飞翔、遁甲术的运用等,在韩国,大家至少会知道个一二。影片《田禹治》中的道士们表演的就是土生土长的道术。他们灵活地运用遁甲术或复制术、穿越时空的移动术、自由隐藏的隐身术、可以看千里之外的千里眼、可以知道对方心事的读心术等,这些各种神奇的道术中还融入了东方武术等。这样的一个独特素材,很是吸引观众的.但是这部影片在特效上和好莱坞的大片是不能比较的,毕竟没有好莱坞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但如果可以将故事很好的好和特效相结合,不让特效面喧宾夺主也是很好的,我没有看过这部片子的原著,但是像这种穿越的剧情却是很让我喜欢的.《田禹治》在剧情上峰回路转,特效场面的配合又是井井有条,只要剧情能够过硬,特效的有些疲软也是可以原谅的。中国导演应该要学习这一类影片,别国导演的长处和优点也是值得借鉴的,好莱坞并非完全是一家独大,只要本国导演能够拍出精彩纷呈的电影,相信本国观众更乐意去影院捧场自己国人拍的电影.最后,如果由这部电影我反过来思考一下我们国家的电影事业,其实我们国家也是比较喜欢观看这类英雄拯救世界的这类电影,但是我国出的几乎就是没有,要么就是古代英雄那种很长很长的电视剧,看久了难免让人乏味,要么出的那些电影就是感情片,我们国家从古到今有那么多的英雄,比如说什么黄飞鸿啊,李小龙之类的,其实我们自己国家可以好好运用这些人物,然后写一部好的剧本,拍一部好的电影,让世人大吃一惊,改变那种,我们去电影院都不愿意看中国拍摄的电影这种现状.就想韩国这部电影一样,我们或许没有多的资金,也没有好的技术,我们却可以有一个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好的想法去弥补那些没有的.对于民众来说,一个好剧本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我们可以放开思想,把大家关心的,喜欢的,全部都融入进去,最好是有那种能体现国家特色的,更能吸引到本民族和国外的喜爱.最后,我想说《田禹治》特效做的不错,演员也还行,帅哥“悟空”降妖除魔,穿越搞笑与林秀晶林妹妹谈情说爱,够娱乐。手机远程念咒,搞笑细节创意,分身降妖,特效似曾相识却又很惊喜。总体来说这是一部优加娱乐作品.我比较喜欢.
第三篇:观2012有感
科技之光——观 科技之光——观《2012》有感 之光—— 》
最近有关世界末日的言论甚嚣尘上,当然绝大多数人都是开开玩笑而已。虽然科学早已 揭示地球会在很久的以后的未来毁灭,而且已经有地球人已经开始为为广大的人类寻找新的 家园了,但是毁灭毕竟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情。但是自从《2012》这部电影上映以后,世界 末日似乎被提上了日程,人们每当听说哪个地方发生地震,就自然而然的想起《2012》,好 像也是为了顺应这个潮流,有关地震的报道也是出奇地多,而且几乎每次都被置顶。但是,对我而言,世界末日还是很遥远的,虽然最近在一些门户网站上有笑言温家宝出 售诺亚方舟船票的事,但是我还没有为遥远的将来沟渠船票的打算。《2012》 在 这部电影中,我更关注的是电影中那个最终逃过劫难杰克·杰克逊一家。他们命运的发展起落才是我心中 的真正所向。在影片的开头,艾俊咸斯利发现太阳活动导致地球的内部发生了变化,既而可能威胁到 地壳的安全,给我们展现出地下炎热的世界,也为后来的滔天巨变埋下伏笔。后来,杰克·杰 克逊带着两个孩子去黄石公园度假,却发现曾有美好回忆的湖泊已经干涸了,而这个 地区也成为了禁区。在黄石公园度假期间,充满疑惑的他在黄石附近的营地偶然认识 了查理。查理告诉他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被人类掠夺性破坏,地球自身的平衡系 统已经面临崩溃,人类即将面临空前的自然灾害。查理说有些国家已经在联合秘密研 制并建造可以躲避这个灾难的方舟,杰克逊以为他是个疯子就一笑而过走开了,最终 却知道了查理的预言所言不虚。故事继续发展,在不同的地方发生了地缝开裂的诡异 事件,甚至有一次女主角,也就是杰克逊的前妻竟然在超市亲历地裂的景象。这么多 的事件都只是在为铺天盖地的特效场面做铺垫,同时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灾难的步步逼近。心情也越来越紧张起来。这是一部灾难片,也是一部科幻片,它所展现的灾难毁灭场景,遍寻影史也罕有匹敌。在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我们有幸借助高超无比的计算机技术,看到了世界末日发生之时的 震撼之景,崩裂的大地,深陷的地面,滔天的巨浪,火热的熔岩,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看过之后心情也是随着电影情节的起伏而跌宕着,每每看到主人公死里逃生,顿时松了一口 气。虽然知道,这部电影绝对不会脱了好莱坞的俗套,男主角定然会活到最后,可是还是很 揪心。正所谓,看三国掉眼泪——瞎操心了。不过,这也正是科幻电影魅力独特之处。人们 的非凡想象力,从一开始就赋予
了科幻电影以绵延不断的长久生命力,一路走来经过了 100 多年。这一百多年里,许多科幻精品横空出世重写电影历史,推动着这个独特的片种不断的 创新发展,并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如果电影是梦的话,科幻电影可以说是最瑰丽 的一个。而 2012 又是科幻电影中的奇葩。电影是影像的艺术,所以绝佳的创意必须有足够强硬的技术支持才能展现给观众。这也 是绝大多数经典的科幻电影作品出自好莱坞的原因。由于技术所限,早期的科幻电影多显得 粗糙,特技效果让人不敢恭维,没有多少留给人们铭记的经典。但是正是这些早期电影人的 不断探索,让今日之科幻电影有了如此迷人的风采。科幻电影是我从小时候开始就最喜欢的电影类型,出名的不出名的都在我的前后搜刮下 看得差不多了,可观看《2012》时无比兴奋的心情却是从来没有的。电影导演罗兰.埃默 里赫深谙如何控制影片的节奏,使得故事的发展一直张驰有度。有受雇于政府的内敛深沉的 科学家; 有权力欲膨胀、为达目的不折手段的白宫官员; 有自私自利、令人厌恶的俄国富翁,还有他的两个混蛋儿子;还有查理,他是一个行为怪异的电台播音员,对玛雅人的“2012” 预言非常痴迷。这些形形色色的角色给电影平添生气。既然是灾难片,最激动人心的自然是灾难发生时的场景。当崩倒的大楼将要撞上杰克逊
他们的飞机时,我的心真是紧的要缩成一个团了。而火山爆发之时,绚丽的光环,飞起的沙 石又带着一个诡异而令人恐惧的美感。在这样紧急的时刻,我却在欣赏风景,不知这是不是 影片导演想要看见的事呢? 但是,是不是只要有强大的电脑技术就能拍出好电影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随着电脑 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好像已经没有无法展现在荧幕上的光影了,科技带给了人们无穷的希 望,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在另一个方面,科幻电影最核心的部分――创意,越来越显出颓势 了。放眼望去,现在在荧幕上大行其道全是超人,蜘蛛侠,蝙蝠侠等漫画英雄,任何一部科 幻影片只要花大价钱好像都可以用特效堆砌的光怪陆离。而像以前的科幻带给我们痴迷般的 心醉,却越来越少不知去何处追寻了。所幸的是,《2012》无论在画面上还是剧本创意下,都算是当今科幻电影中的翘楚,年 初看了这一部电影,也算是得了今年科幻之旅的好彩头。不知当地球最终毁灭的时候,所展 示出的景象是不是会像电影里那样呢?不过,希望这部电影不要一语成谶。地球上的人们是 该早点准备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希望它不是慌乱的逃命,而是有条不紊的
第四篇:观 有感
观《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话剧有感
在一次留学生中,主人公遇到了教授的刁难。他回答的问题的时候多么尴尬,在思维敏捷的情况下,他凭着他那爱国情怀使教授向他脱帽致敬,自己依靠自己聪明才智及爱国情怀感动教授。
观完《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话剧有感,使我心潮澎湃情思横溢,热爱祖国情怀油然而发、观看后受到感染、熏陶爱国,爱我祖国的种子播入我心田。
其中一位教授的话使我震撼: “你是来自台湾中国的,还是来自北京中国的?”
而学生愤怒却不失冷静的说道: “教授先生,只有一个中国,这是常识。”可见这位教授是多么的刁钻、古怪啊!学生回答的明显有些偏激!及时这些个问题已经被解决,可是未必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问题。从此可见,以前中国被欺凌的历史存在西方国家深深的脑海里!为什么詹天佑在国外功臣名就之际,却选择在国内艰难局面回归祖国?为什么华罗庚放弃在美国的终身教授之物,却奔向祖国?为什么钱学森夫妇在经过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回归祖国怀抱的坚强意志?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
举一个例子说吧!一个中国人去印度旅游,印度人看见中国人第一反应认为他是日本人,第二反应是韩国人,第三反应才是中国人。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在当时一个中国刚一解放,无地位,要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来保护我们的国家。也许你会说我们还小没有能力去保护中国,但是我们可以从现在好好学习为国家争光。
看完话剧后我总结出了一句话: “因为‐‐祖国在我心中!”
第五篇:闽南人如何说好普通话
闽南人如何说好普通话 ——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晋江 xuwenting
引子
1973年,我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到辽宁阜新矿业学院(现在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习,刚到校住进招待所,我的室友是北京人,我们的唠嗑开始了:
——您哪儿人啊?
——hù(福读成沪)建qiàn(泉读成前)州晋江人。——啊!上海(沪)什么地方?
——不sì(是读成四)上海,sìhù建,台湾对面。——哦,知道了,是福建。什么舟? ——qián州,闽南。——啊,是泉州吧?
——是的(我意识到普通话太臭,福建泉州都没读准,是也读成四了,窘死了,赶紧翘舌)。
——您贵姓啊? ——我姓xǐ。——喜欢的喜? ——不是,是xǐ。——洗衣服的洗?
——不是啦,xú(赶紧撮口)。——双人徐?
——言午xú(三声读成二声)。
——哦,是三声的许,不是二声的徐,明白了。
我们的交谈非常艰难,但他的话我都能听懂。午饭时间到了,我跟他打招呼说“cìhuànqì(次换气)”!他睁大眼睛问我“您说什么?”我拿着饭盒比着手势,他终于明白“啊,是‘吃饭去(chīfànqù)’,走吧!”我真是出尽了洋相!
上第一节体育课时,老师喊“报数”,我正好站在第一排第二位,人家刚喊“一”,我马上接着喊“â”(二应读成âr),全班同学顿时笑得前仰后合。我不知所以,莫名其妙,身边的同学(也是室友,天津人),调侃我“你不是刚吃完饭,怎么就饿了?”我尴尬死了,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从此我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普通话!心得体会
我们这一代人,小学老师都是用闽南话授课的,到了中学,老师也是普通话闽南话穿插讲课的,况且老师多是本地人,普通话也不准,所以我的普通话这么烂!
幸好我的室友是天津人,他叫刘永泉,普通话可准啦!他人又好,听我说完地瓜话后他总是大笑,然后悉心帮我矫正。我也每天注意听中央台的广播。三年以后,我毕业回家,在火车上跟人家说话,人家都不相信我是福建人,以为我的普通话太准了,人家说可以达到广播员的水平了。当然这是恭维话,不过我也自己感觉挺不错的,只是回家乡多年,普通话又退步很多了。我在努力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几点心得体会,今天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我们闽南人说普通话基本不翘舌(如sh读成s,不圆唇(尖嘴.如xue读成xie),无唇音(fu读成hu),无耳音(er读成e),无鼻音(n读成l),无r音(r读成l,如嚷ráng读成狼láng),前鼻音后鼻音不分(即n与ng不分,如烟与央)。这些只能靠自己对照着练习,我当时特地订了《汉语拼音小报》,建议有心学好普通话的同志订这份小报来阅读,见效特快。
二、分清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南方人还保留着一个入声(短促而有力。如:物是入声,务不是入声,现在普通话都归入四声;一是入声,衣不是入声,普通话把一衣都归入阴平),这对写古体诗词很有用,以为古体诗讲究平仄,入声是归入仄声的,一就不能归入平声了。
三、注意语法的不同。闽南话的语法好多与普通话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倒过来的。例如普通话的“喜欢”,我们讲“欢喜”,“热闹”我们讲“闹热”等等。
总之,只要下决心学习,抓住以上几点,我们闽南人也完全可以讲好普通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