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题知识整合(合集)

时间:2019-05-14 12:5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古代史专题知识整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古代史专题知识整合》。

第一篇:中国古代史专题知识整合

中国古代史专题知识整合一、先秦史

二、中央集权的建立与加强

三、民族关系

四、对外关系

五、经济发展

六、科技七、四大发明

八、文化教育

专题一:先秦史(秦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

(一)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1、此时期的历史都来源于传说。

2、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炎帝:是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设人,因此称神农氏。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即原始商业)。黄帝: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术、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3、远古时代存留的先民活动遗址禹文物,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证据。

4、距今约4000多年前,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了南方的蚩尤部落。

5、炎黄争夺中原地区,炎帝战败归附,炎黄二部族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汉族前身)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禅让制:盛行的时期是:尧、舜、禹时期。标准是:才德。

(三)分封制

1、西周土地所有制是国有制(周王所有)。

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统治

3、分封制的内容:(1)周王“授民授疆土”给亲属、功臣、贵族,封其为诸侯;(2)规定受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命令,保卫周王;朝觐、纳贡、服役;抵御少数民族。

4、分封制进行的原则是: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宗法制.5、分封制的作用 :A、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联系;B、密切了同周遍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快民族融合;C、拓展了疆域,开发了边疆。巩固了统治(根本)

(四)大变革(法家)

1、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西周时的千耦其耘---生产力低下的集体耕作(2)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生产力的提高

(2)集体耕作---个体农耕,个体小农成为社会基本生产单位

2、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与改革

A、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B,目的:富国强兵

最著名的是:B.C356年 商鞅变法。思想:法家支持者:秦孝公

内容:(1)(集权)政治改革是:A、编制户口,加强刑罚(连坐制度);B、推行县制(影响直到今天)

(2)(富国三策)经济改革是:A、奖励生产(重农抑商: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禁止弃农经商。)B、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战国——1952年底土改完成(农民土地私有)土地私有制:战国——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C、统一度量衡(度:长度;量:体积器具;衡:轻重器具)

(3)(强兵)军事改革是:奖励军功

变法中,可以获得奖励的是:奖励生产和奖励军功(得到普通百姓支持)

变法中,触犯旧贵族(奴隶主)利益的是:奖励军功

性质:比较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

作用:秦国国力大增,为兼并六国打下基础

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顺应历史潮流(最重要);

(五)思想文化

1、孔子是春秋末年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的主要思想:

(1)儒家核心思想:“仁”“礼”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政治思想: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3)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体现教育公平)

3、思想成果:《论语》

4、教育活动:创办私学(最早)

5.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6、影响最深远的是:儒家

在当时最受统治者喜欢的是:法家。商鞅属于法家。

主张社会是发展的,要因时变革、具有与时俱进精神的是:法家

被称为平民的学派,最受老百姓喜欢的是: 墨家

主张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有:道家的庄子和儒家的孟子主张顺其自然,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道家

7、“百家争鸣”的影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思想的发展。

8、治国思想:儒家---以“礼”治国;法家---“刑罚”治国; 道家---“无为而治”

《论语篇》子雍也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因材施教

专题整合二:中央集权的建立与加强

(一)秦的建立:

1、原因

(1)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主要原因)

2、经过B.C230—BC.221。先近后远,最后灭齐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定都咸阳,称“始皇帝”

3、意义:结束了割据的局面。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秦朝加强中央集权

五大措施

1、政治措施是:(1)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和三公制

皇帝制度: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三公制度:丞相(政事)、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2)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废除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

2、军事措施是:(防御匈奴、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3、经济措施是: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4、文化措施是:()

5、思想措施是:没有积极、进步意义)

一个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创的多项制度影响深远,为后世所沿用。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2、内容:(“一迁四汉”)迁都;改穿;学说;采用(“拓拔”改为“元”);与。

3、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促进了,加快了北方民族封建化进程。

(四)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1、626年,李世民(即唐太宗)继位,627年改年号。其在位时期,较清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2、内容: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A、政治方面:(1)知人善任,虚心纳谏。用人和纳谏是唐太宗取得政治成就的两个主要原因。(2)沿用隋制,推行三省六部制。

B、经济方面: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减轻劳役,以物代役。

C、教育方面:完善科举制,大兴学校。继承并发展了隋朝开创的科举制,使之成为唐代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

D、法律方面: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编撰《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E、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其拥有“天可汗”称号

F、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唐都称为国内国际大都市。

3、到前期(年号“开元”),唐朝进入时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

4、唐玄宗的措施: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对各项制度改革。

5、表现(1)农业:和灌溉技术

(2)手工业:产品种类多,规模大,技术高。唐三彩。

(3)商业:唐都长安(今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

(3)人口和疆域:人口从唐初不足300万户到玄宗时过1000万,疆域辽阔。

(五)明清两朝加强专制体制的主要措施P981、加强皇权:

(1)胡蓝之狱废丞相;----废除秦以来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直接指挥六部。

(2)特务机构是厂卫(锦衣卫朱元璋、东厂明成祖朱棣);

(3)廷杖制度树权威;

(4)清雍正设军机处(皇权达顶峰)。

2、文化专制和思想控制:

八股取士和 文字狱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专题整合三:民族关系——开明的传统

(一)汉:张骞通西域的史实。

1、西域:汉朝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

2、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第一次----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之间的交往。

3、西汉在西域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B.C60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管辖。

(二)唐:开明的民族政策

1、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各部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即拥其为共同的君主。

2、今祖先在唐朝时叫,其首领成为

3、唐蕃和亲:(1)做赞普时,求婚唐朝,唐太宗将嫁给他;(2)文成公主入藏影

响:大大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4、后来嫁给赞普唐蕃形成的局面。

(三)清对边疆的管辖

1、西北: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了新疆回部(维吾尔族)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

2、西南:西藏三策

(1)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形成册封制度(顺治赐五世**“**喇嘛”、康熙赐五世**“**额尔德尼”),历代**和**都要经过中央的册封。(2)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同**、**共同管理西藏。(3)清朝乾隆还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4、边疆地区行政管辖:清朝在东、西北地区设立“将军”、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等官职,管理边疆地区。

专题整合四:对外关系——从开放到闭关

(一)汉:开通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的路线是: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欧洲(大秦)

2、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二)唐:开放的外交政策

1、唐代中日交流盛况空前:(1)日本十多次派来华学习交流;(2)唐玄宗时,高僧东

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文化。

2、唐与天竺(今印度半岛):时唐朝高僧西行天竺取经,研习佛法,把天竺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佛教介绍到中国(《大唐西域记》)。

(三)明清:抗击外侵、下西洋、闭关政策

1、戚继光抗倭

(1)倭寇: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形成倭

寇之患。

(2)戚家军抗倭: “戚家军”。台州九捷荡平浙江倭寇;1565年,浙闽粤三省抗倭的胜利。

2、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郑成功于1662年收复台湾。

3、雅克萨反击战:17世纪,沙俄侵占我国东北的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皇帝两次亲征雅克萨。

1689年,中俄签定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规定了双方东段边界,这是一个平等条约。郑和下西洋的史实1、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西洋:文莱以西的地方)

2、前提是: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3、目的:宣扬国威、到西洋取宝。

4、到达的地区:达到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5、历史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1、清的外交政策是:闭关政策

2、闭关政策的表现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后来,只开放广州作为通商口岸)

3、影响:利: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作用。

弊: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专题整合五:经济发展——重心的南移

(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P641、经过:从时期开始全国经济中心南移,到时期基本南移完成。

2、原因:(1)魏晋以来,北方长期战乱,对经济严重破坏;(2)而南方相对和平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3)北民逃避战乱南迁,给南方带来充足劳动力、先进工具和技术;

3、表现:宋初南方户口是北方的两倍;两宋时,江南太湖流域“苏湖熟,天下足”谚语,说明太湖流域称重要粮仓。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到长江流域。P701、社会阶层:统治阶层:皇室、官僚、地主。被统治阶级:宋四民——士农工商

(1)士人最受尊重:原因是宋的重文轻武国策,大部分官员出生科举。

(2)农: 以佃种地主土地为生。

(3)工:手工业者在官、私营手工业作坊做雇工,身份相对自由。

(4)商人:按规定相政府交纳商税,地位也有提高。

2、乡村生活:随雕版印刷的普及,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传统节日已经具备,如:春节、端

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

3、城市风貌:

(1)随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大增,南宋都城临安超过百万;

(2)宋将非农人户编订为坊郭户,是城市居民的主体。

(3)都市文化丰富,固定的娱乐场所瓦舍的出现。

专题整合六:科技

(一)青铜器:铜、锡、铅。司母戊鼎(祭祀)

(二)医学:

1、东汉“医圣”张仲景:

著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2.东汉医学家华佗:

被后世尊称为“神医”,发明 麻沸散

3、李时珍是明代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三)科技著作:

1、贾思勰是北、东魏著名的农学家,著作:,是我国农学著作。

2、郦道元是北魏时期地理学家,著作:,最早记载了资源。

3、宋应星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整合七:四大发明

(一)造纸术

纸的发明:西汉前期,劳动人民发明了纸。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蔡侯纸”,3—4世纪在我国普及。

(二)印刷术

1、雕版印刷术:唐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印刷业中心是成都、洛阳。世界现存明确时间的印刷品是868年的。

2、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大大提高印刷效率。比欧洲早四百多年。

(三)火药

火药:唐初孙思邈在《丹经》中有最早的火药配方记录;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叫“火箭”也叫“飞火”)。宋代广泛用于军事。

(四)指南针

1、战国时期的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也叫罗盘针,主要应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发现新大陆和环球航行提供重要条件。

整合八:文化教育

(一)史学

1、《史记》

作者: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体例: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影响: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2、《资治通鉴》

作者:北宋司马光体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时间:战国韩、赵、魏三家分晋-----五代末

年1362年。史实:“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即提供借鉴。

(二)文学

唐诗

1、唐代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造就了我国古代诗歌的。

2、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李白、杜甫

B、李白:爱国而浪漫的“诗仙”

C、杜甫:后人称为,他的诗被为

宋词

1、词又叫长短句,主要代表人物有:苏轼(豪放派代表作)、李清照、辛弃疾。

明清小说

1、原因:工商业市镇的发展繁荣(城市经济的发展);书坊、刊刻印刷业的发展。

2、四大名著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长篇神话《西游记》、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曹雪芹的《红楼梦》。

(三)科举制度

隋唐创立和完善

1、隋唐时期创立的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称科举制,标准是才能。

2、内容:科目有和。明经科记诵儒家经典。进士科考,推崇

3、作用:(1)便于普选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2)便于人才,增强国家机构办事效率;

(3)为提供平等竞争机会。

明清异化-----文化专制和思想控制的工具:

(1)八股取士:科举制到明清时期异化成八股取士(命题范围四书五经,答题必须按部就班),失去选拔人才的功能,变成培养奴才的工具。

(2)文字狱:对违背统治思想和触犯皇威的言行残酷打击。

影响: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造成思想界“万马齐喑”的局面。

(四)书法、绘画的主要成就

1、书法:东晋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代表作:行书。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

2、绘画:东晋的顾恺之 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特点:人物画要“以形写神”。

完!

恭喜你~!获得一把钥匙,可以救人,任务完成!

第二篇:中国古代史知识要点

中国古代史知识要点

一﹑朝代顺序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统一;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统一,唐繁荣,两宋政权有并立;元明清,帝王休。

二﹑政治经济

1﹑ 远古人类:我国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保留猿的某些特征,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和现代人相似,会人工取火,会缝制衣服,懂得爱美,进入氏族社会。

2﹑ 农耕人类:河姆渡人住在长江流域,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半坡人住在黄河流域,种粟,住半地穴式房子。

3﹑ 华夏之祖:人文初祖是黄帝,尧舜禹时实现禅让制。4﹑ 国家的产生发展

(1)﹑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国家产生了,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传位给儿子启,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家天下”。公元前1046年的牧野大战,由于商军阵前倒戈,西周灭商。西周开始实现分封制。(2)﹑春秋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管仲改革)。城濮之战后,楚庄王称霸;战国时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公元356年,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5﹑统一国家的建立

(1)﹑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他推行的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秦始皇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小篆,后用隶书),北修长城,南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公元前207年,刘邦灭秦。

(2)﹑西汉武帝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思想方面接受董仲书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在长安办太学,以五经为教材。汉武帝使西汉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3)﹑张骞公元前138年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而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为访问西域而出使。他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形成(长安河西走廊 新疆 西亚 欧洲)。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4)﹑208年的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初步形成。(5)﹑江南地区从东汉末开始开发,原因有三:江南地区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北人南迁,江南战乱少,社会安定。作用: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6﹑繁荣而开放的唐朝(1)﹑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唐太宗思想上吸取隋亡的教训,采取发展生产,戒奢从简,合并州县,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等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表现在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人称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唐朝繁荣表现在农业上制成曲辕犁,筒车,手工业有三种瓷器,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四大都市,其中长安是

国际性大都市。在唐玄宗李隆基时出现了开元盛世,即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3)﹑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武则天时开始殿试﹑考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科举制的影响有: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4)﹑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到吐蕃,玄奘前往天竺;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

(5)﹑两宋政权并立:与北宋并立的先后有辽﹑西夏﹑金,与南宋并立的先后有西夏﹑金﹑蒙古。

(6)﹑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晚期开始,到南宋完成,宋代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有冰裂纹瓷器,景德镇成瓷都,特别是北宋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朝是我国由蒙古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政权(清朝是女真族),元朝是我国省级行政区设立的开始(地方设行省),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从元朝开始隶属中央管辖;元朝还加强对琉球管辖。元朝时回族形成。明朝朱元璋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设六部;在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建立锦衣卫,朱棣又建立东厂等特务机关,使明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大兴“文字狱”,雍正时 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8)﹑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比较:(1)目的不同,前者是为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后者为追求财富;(2)时间不同,前者1405至1433年,后者1492年开始;(3)前者规模宏大,后者规模小;(4)作用不同,前者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人员往来,后者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另外,郑和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9)﹑1553年,葡萄牙占澳门。1624年,荷兰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0)﹑明朝从外国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

(11)﹑清朝实现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使中国看不到世界的变化,不能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三﹑科技

1﹑商朝是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代表作品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春秋末,开始使用铁农具,用牛耕地,战国时广泛使用。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3﹑战国时,秦国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至今造福人民。4﹑隋炀帝时,开通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隋朝李春设计了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6﹑四大发明:世界上最早的纸是西汉的麻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受隋唐雕版印刷术《金刚经》的启示,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战国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事业;宋元时,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四大发明先后传入欧洲,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7﹑数学:东汉的《九章算术》,涉及现在的代数﹑几何知识;南朝祖冲之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8﹑长城:秦长城从临洮到辽东,明长城从嘉峪关到鸭绿江。9﹑医学:春秋战国时的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东汉华佗擅长外科,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编了一套体操叫“五禽戏”。张仲景擅长内科,写了“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明朝李时珍写成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

10﹑农工类书: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现存第一部农业学著作;明末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被外国称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四﹑思想文化

1﹑汉字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注:甲骨文产生于商朝,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秦朝统一的文字是小篆,后用隶书。)

2﹑宗教:佛教产生于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徐达多,西汉末传入中国;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兴起于东汉,创始人之一叫张陵。

3﹑史书:西汉汉武帝时的史学家司马迁写了《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北宋司马光写了《资治通鉴》,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4﹑书法:东晋王羲之,集书法大成。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被称为“书圣”。继他后成就最大的是唐代的颜真卿。“宋四家”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5﹑绘画: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唐朝吴道子被称为“画圣”,他开了写意画的先河;宋代出现了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其代表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元朝赵孟付的画被称为“神品”。

6﹑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代表作是《离骚》。

7﹑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的学说。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他在教育上的贡献有: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要求学生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孔子的学说(汉武帝时)成为封建正统思想。8﹑百家争鸣: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法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制,建立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源于孙武的《孙子兵法》。

世界历史上册1—9课知识要点

1﹑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他们文明的摇篮属大河流域。(1)中国是长江黄河;(2)埃及是非洲的尼罗河,其代表文明是金字塔;(3)巴比伦是西亚的两河流域(幼

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其代表文明是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刻在石头上)。(4)印度是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其代表文明是种姓制度,创立佛教。另外,欧洲古希腊文明的摇篮属海洋文明。

2﹑现代西方文明之源是希腊的雅典文明。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巅峰。

3﹑7世纪时,日本孝德天皇进行大化改新。学习中国的隋唐制度,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比较: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明治天皇进行明治维新,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向西方国家学习。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4﹑查理·马特改革使西欧国家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5﹑古代世界大帝国建立的先后顺序: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

6﹑阿拉伯数字(1﹑2„„)是印度人创造的,由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7﹑文字:古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

8﹑宗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1世纪时,在巴勒斯坦产生了基督教,信仰“救世主”基督,经书是《圣经》。耶稣的生日12月25日是“圣诞节”,耶稣出生之年是公元元年。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信仰“真主”安拉,经书是《古兰经》。9﹑《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英雄史诗。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的社会图景。《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三篇:中国古代史(精选)

中国古代史

1基本概况:

1、起止时间,2、都城

3、疆域

4、重要君主 2政治概况:

1、制度:官制、兵制、选官制度 土地赋税

2、改革

3、民族、对外、阶级(关系)

3、经济概况:

1、农业:农作物、水利、工具、人口垦荒、技术

2、手工业:纺织、瓷器、矿冶、造船

3、商业:货币、交通、城市

4、文化概况:

1、自然科学:天文、地理、数学、农学、医学、四大发明

2、人文科学:思想、史学、宗教。

夏朝

1、概况: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 启接王位世袭制度确定家天下形成。定都阳城(今登封)疆域山西南部河南西部。夏桀被商汤灭。

商朝

1、概况: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国 定都亳,商朝中期盘庚迁都殷(今安阳)周武王灭商纣。

西周

1、概况:公元前1046年武王牧野之战商朝灭亡,定都镐京(今西安)面积大约150平方公里,公元前841年厉王国人暴动,周召共和,公元前771年犬戎破镐京西周灭亡。

2、政治概况:井田制土地国有,分给诸侯使用,分封制:王族,先代贵族,功臣,先贤的后代。

3、经济概况:水利,五谷、农具、青铜、陶瓷、货币、邮驿传递制度

春秋战国

1、概况: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诸侯争霸,民族融合。周天子威信下降。

争霸土地和人民,齐国管仲改革 尊王攘夷,齐桓公葵丘会盟称霸中原。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楚庄王称霸,吴王阖闾称霸,越王勾践称霸,韩赵魏分晋,田氏代齐,形成战国七雄局面。

2、民族融合:服饰,桌椅的变化学习少数民族(赵武灵王穿胡服)

3、经济概况:铁制农具,水利工程、牛耕技术,铸铁融化技术,金银错技术,《考工记》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前有照,后有靠。大量私田开垦,土地国有向私有转变,各国变法新制度确定。商鞅变法

4、人文科学:社会大变革思想活跃,老子道家创始人,特点:朴素辩证法,主张无为。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特点:主张仁,维护周礼,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墨子墨家创始人,特点:兼爱,非攻,尚贤。孟子,特点: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特点: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庄子,韩非子:特点:历史发展观主张改革,中央集权,依法为本,法后王

5、文化概况:记载哈雷彗星,19年7闰,《甘石心经》,《墨经》,扁鹊望闻问切。秦

1基本概况:秦国公约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灭六国,收复河套地区,击退匈奴,统一越族地区。疆域:北到长城,南到南海,东到大海,西到陇西(甘肃)大约400万平方公里,2100万人口,定都咸阳。

2政治概况:确定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建立中央到地方官制:三公诸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秦律》

3、经济概况: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

4、文化概况:焚书坑儒,以吏为师以法为教,严禁私学。

5、阶级(关系):徭役兵役繁重,刑法严酷,赋税重,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

西汉

1基本概况:西汉刘邦公约前202年建立,定都长安,汉承秦制,郡国并行制,王侯分封侯国归郡县管理。

2政治概况: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附益之法,酬金夺侯。

察举制,征召,朱买臣被征召(覆水难收),东汉察孝廉(品德),门第族望,官宦之家,累世公卿.3、经济概况:编户齐民,人口耕赋税为主。

4、民族关系:匈奴以畜牧业为主,冒顿单于统一匈奴,和亲政策,武帝反击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东汉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与汉人杂居,北匈奴退居漠北。窦固窦宪破匈奴。张骞通西域,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三年)建立西域都护,东汉明帝班超经营西域。

5、文化概况:东亚文化圈开始形成,与朝鲜交往,期指(商代纣王的叔叔期指后世)朝鲜,卫氏朝鲜,越南东汉是中国的领土,与日本的交往.6、路上海上丝绸丝路路线图,中国大多技术西传,佛教传入中国。

秦汉时期的文化

1基本概况: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秦朝建立统一国家,汉朝独尊儒术,统一思想文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前列,文化博大精深。

2文化概况:天文历法《太初历》,西汉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张衡对月食的最早的科学解释,张衡的《地震仪》遥测地震方向震后用,《九章算术》,西汉《黄帝内经》东汉《神农本草经》,华佗麻沸散,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西汉前期有纸张,东汉蔡伦造纸术,(龟甲,竹简,丝绸帛,纸)董仲舒天人感应,王充《论衡》,东汉明帝佛教传入中国,道家,《史记》(皇帝到汉武帝时期),《汉书》(西汉一朝的历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

1基本概况: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缓慢。南方耕作范围大了,但发展不平衡。南北经济平衡,为以后经济重心的南迁创下了基础。

原因:为了躲避战乱,北方被少数民族占领汉人难以习惯少数民族习惯(衣冠南渡)北方人南迁,南北融合,统治者的积极政策。北方农业的恢复以发展,新技术的发展,曹魏马钧的翻车。新修水利,开发河西走廊和辽东边疆。

第四篇:中国古代史

一、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1.原始农耕:1.时间:俱进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2.标志:栽培谷物、驯养牲畜

3.意义:标志着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是人类实现的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4.发现了大量农作物的化石(南稻北粟)

5.农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

2.文化遗址,满天星斗:

12生产力发展

3、中华文明的起源分布特点:多元性

集中(核心)区域: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第二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1.从大同时代到小康之世:天下为家 禅让制世袭制

夏王朝已建立一整套国家机器(例:设官分职,设军队、监狱)

2.二里头文化与夏史探究:1.大型宫殿建筑与政治权力有必然联系

2.经济以农业为主,兼有畜牧业手工业(制陶.冶铜已迈入青铜时代

3.青铜工艺不发达

4.阶级矛盾尖锐

第三课商朝与青铜文化

1.商朝是我国信史的开端

2.商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1600年

事件:商汤灭夏

位置:定都亳(河南商丘)

重大事件:盘庚迁殷(河南安阳)

3.政治体制(内外服制):实质:是一种松散的联盟

影响:方国的向背直接影响商朝的兴衰

4.手工业(青铜器)制作代表: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

功能(鼎)饮食器

礼器

王室贵族身份地位的标识

国家社稷政治权力的象征

5.文化发展(甲骨文): 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是研究商朝的第一手资料

是汉字的前身

第五篇:中国古代史推荐书目

参考资料目录: 教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通史部分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

《剑桥中国史》,崔瑞德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China: A New History, John King Fairbank and Merle Goldman ed.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阅读杂志: 《历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动态》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新史学》(台)《汉学研究通讯》(台)

文献索引: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张国刚,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二十世纪唐研究》,胡戟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宋晞,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3年版

《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续编》,宋晞,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2003年版

《二十世纪宋史研究论著目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 《二十世纪辽金史论著目录》,刘浦江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元史学概说》,李治安、王晓欣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明史研究备览》,李小林、李晟文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清史史料学初稿》,冯尔康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清史论文索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年版

隋唐部分:

《金明馆丛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隋唐史》,岑仲勉,中华书局1982年版

《隋唐五代史》,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隋唐五代简史》,吴宗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宋辽金部分:

《辽宋西夏金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邓广铭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邓广铭治史丛稿》,邓广铭,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宋史》,陈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宋史丛考》,聂崇岐,中华书局1980年版

《宋朝阶级结构》,王曾瑜,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转向内在》,刘子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余英时,三联书店2004年版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邓小南,三联书店2006年版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谢和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辽金简史》,李桂芝,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 《辽金史论》,刘浦江,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五册,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元明清部分:

《元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韩儒林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

《元朝史》上下册,韩儒林主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元代史》,周良霄、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漠北来去》,姚大力,长春出版社1997年版 《元史三论》,杨志玖,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元代社会阶级制度》,蒙思明,中华书局1980年版 《行省制度研究》,李治安,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明清史讲义》上下册,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版 《明史》上下册,汤纲、南炳文,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清代全史》第一至六卷,王戎笙等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朱元璋传》,吴晗,三联书店1965年版

《明代国家机构研究》,王天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中华书局1982年版 《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谢国祯,中华书局1982年版 《满族的部落与国家》,刘小萌,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 《明清易代史独见》,陈生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南明史》,顾诚,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高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清代皇位继承制度》,杨珍,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康雍乾经营与开发北疆》,袁森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版 《乾隆帝及其时代》,戴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美)孔飞力,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专题部分: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乙部,严耕望,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0年版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中华书局1991年版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隋唐社会生活史》,李斌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郑学檬,岳麓书社2003年版

《宋代经济史》,漆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宋代的家族与社会》,黄宽重,台北:东大图书公司2006年版 《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朱瑞熙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经济通史·元代经济卷》,陈高华、史卫民,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李伯重,三联书店2003年版 《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傅衣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张仲礼,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明代思想史》,容肇祖,齐鲁书社1992年版 《走出理学:清代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姜广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梁启超,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利玛窦与中国》,林金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下载中国古代史专题知识整合(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古代史专题知识整合(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代史资料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确立 巩固 完善 强化 加强 顶峰集权 专制......

    中国古代史划分

    远古:从距今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070年这段时期,也就是原始社会。 上古:较早的古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夏商周秦汉这个时期。有时亦兼指史前时代。 中古:较晚的古代,在我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填空

    中国古代史填空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 是。儒家的另一代表人物是,他主张实行,提出了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准则......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主户与客户:宋代划分的两种户籍类型。划分的根据是土地占有和赋税承担情况。主户指占有土地并交纳赋税的人,客户则指无地而耕种地主土地的佃户。主户按照土地的多少,......

    中国古代史_名词解释

    2.盘庚迁殷商朝前期自然灾害频发,内部纷争不断,国都经常迁徙。直到盘庚即位后,于公元前14世纪将国都迁到殷,此后二百多年再无迁都,所以商朝又称殷商。盘庚迁殷避开了水患和宗室内......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一、 史前时代 《名词解释》P2: 旧石器时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群、 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 氏族公社、......

    中国古代史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史主要参考文献 一、古籍: 1.《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第二版; 2.《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第一版; 3.《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第一版; 4.《三国志》,中华书局1982年第二版; 5.《......

    中国古代史复习方法

    中国古代史复习方法漫谈 山东泰安岱岳区范镇二中 亓法祥 古代史的复习必须防止历史知识简单的重复,切忌把主要精力放到时间、地点、人名、事件的死记硬背上,而是要集中力量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