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作文解读与备考启示

时间:2019-05-14 12:4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中考作文解读与备考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中考作文解读与备考启示》。

第一篇:2010年中考作文解读与备考启示

2010年中考作文解读与备考启示

今年中考作文题目选择了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兼顾了出题者的指引方向和考生的自由选择,突破了命题作文的严格限制,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发散与扩展思维,抒写人生的体验和生活的思考,从而让考生充分的张扬个性,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

写作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就是在于把握好命题者所给予的“一半命题”的权利与空间,把半命题作文改变为自己易于发挥的命题作文。那么如何才能补出一个好题目呢?

一、要认真研读作文所给的材料。一般来说,作文材料指示了作文的思维方

向,是给学生重要写作提示。今年的作文材料有三重提示,第一句“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变得是形态,不会变得是晶莹”,解释了自然界事物的形态变化和本质属性特征。第二句:“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变得是感受,不变的是真实”,揭示了社会生活方面不同的人生经历与体验。而第三句是对前两句(分句)的概括和提炼:“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很明显,要求考生联系生活,展开联想思考生活中“变”与“不变”。考生可按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自然这个体系由此及彼,把思绪发散开去。

二、要力求“熟”、“新”,学会“化大为小”,虚实结合。所谓“熟”,即自己

所熟悉的内容,或者是自己经历过体验过的事情,或者在这一方面自己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自己往往有过深刻的感受和思考。这样才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否则,只能生编硬造,其结果是顾此失彼,漏洞百出。所谓“新”即他人很少触及或难以触及的内容。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文章注定是得不到高分的。所谓“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尽量避免写的空泛,笼统,写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感兴趣的内容,才能写的具体细致,情真意切。

另外,文章主题部分写“不会变的是______”这里要思考“变”的是什么,“变”与“不变”之间的关系。如考生选择(不会变的是)“责任”、“亲情”、“老师的微笑”、“追梦的脚步”等,让阅卷老师感到切题而灵动。而有些考生选择(不会变的是)“时间”、“挫折”、“外貌”、“季节”等或违背事理,穿凿附会或词不达意,生搬硬套。

今后作文备考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加强作文审题和扣写提纲训练

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对学生作文审题的要求都是越来越高。不重视作文审题,极有可能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今年作文题目“不会变的是______”,材料中明确指出生活中许多人事物都在“变化着”,但“变”中都有不变的地方,不少考生选择写“亲情”,“友情”等。这样选择本没有错,但是作文中只是写了一则亲情的故事。证明了请亲(友情)的存在,而题目不变的和题目潜在的要求“变化着”的都被忽略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审题不准。

拟写提纲训练是新课标对初中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之一。由于考场作文的特殊性。作文的整体布局和局部安排都要在下笔之前构思妥当。平时多加强批写提纲训练才能避免结构失当和过度删改。考场作文纸通过叙述一二件事代替抒情说理或叙述过程轻重不分,详略失当大多是缺乏结构意识造成的。

2.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抒写真情实感。

写作历来强调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思考生活。如果没有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因此积累写作素材至关重要。从考场作文来看,学生因生活面狭窄,写作内容集中在家庭,学校。有近一半学生写“亲情”,“友情”内容材料大体相同,而语言表达能力,结构能力。又突出。作文有如何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呢? 教师可能引导学生日常学校生活中那个的点滴见闻感受和碎思及时记录下来,学会挖掘出生活琐事中的思想内涵,小中见大。不少学生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就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记叙文要说真话,叙真事;议论文要摆明自己的观点,这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不少学生在写作时或缺乏真实感悟或不愿写出真情实感,文章千篇一律,无病呻吟。如一些学生一写到父爱母爱就是“雨中送伞”,“夜班等待”而自己见此场景“热泪现眶”,“相拥而泣”,这些矫情作文只会让阅卷老师感到学生心灵的麻木,感悟的迟钝。不少学生缺乏明确的文体意识,机械的罗列几则材料。只能在开头和结尾一两句议论点题。各部分内容缺乏内在联系,这种机械并凑的文章又怎能得到高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把握记叙文,议论文两大文体的基本特征。掌握这两种文体的基本写作技法。

考场作文选

不变的是故乡情

故乡是离家在外的游子的精神家园;故乡是落叶归根的老者深深眷恋的土地;故乡是胸怀壮志的孩子睡梦中无比美好的梦。那深深地故乡情自古以来就深深扎根于我们心中,永不改变。

故乡,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模糊的字眼。因为很小的时候。我就跟随着父母到外面打工。告别了故乡,在外闯荡的十年,关于故乡的记忆也被岁月的潮水冲刷,渐渐淡去。而在我的梦中,我却一次次的在故乡金色的田野中奔跑,和大伯家的孩子在乡间小路上打闹„„一切竟是那样清晰,淡去了故乡,却淡不了那故乡情。

终于,我盼到了一个归乡的日子,那是过年。

通过故乡的路坎坷异常,因为我的故乡是个偏僻的山村,乘着渡轮度过了河,踏上故土的第一步,我便不断地张望,想寻找一点记忆的影子。只是十年,太久了,故乡比梦中的故乡沧桑了许多。远远地便望见一个人迎了上来。“是月月吗?”他热切的问。“恩”我点点头。“我是大伯啊,不认得了吗?”我愣住了,眼前这个苍老的男子竟是十年前我离开是哪个年轻力壮的大伯,我再仔细看,是的,的确是他,因为我记得大伯的眼神,温柔而深邃。

于是跟着大伯的脚步,我重温了儿时的回忆,大伯指着我儿时常玩的池塘,门前让我荡秋千的那棵老树,一切仿佛时光倒流。那么清晰。回家了,我轻推开厚重的大门,迎出来的竟是为苍颜白发的老妇,半天我才反应过来,她竟是我的大妈,那个曾经年轻美丽的大妈。我突然想起一句话“农村的青春是短暂的”。是的。的确如此,但也太短暂了,仅十年的时间,就让一个村妇老去,让一个村庄老去。

离别时,我不停地回头望着故乡的一花一木。大伯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的说:“孩子,以后无论你到哪里,成功与否,只要想回家,家永远都会接纳你,爱护你„„”此时我早已热泪盈眶。

故乡对每个离家的孩子都有深深地情,包容他们,爱他们,是他们的精神家

园。每个离家的游子都对故乡有一份深深地眷恋,无论天涯海角。不变的是故乡情。

不会变的是幸福的滋味

幸福,细水长流。我的生命,一刻不停地被幸福冲刷。饮一瓢幸福,是最美的滋味。

——题记

幸福如诗,诗意中带来那股清凉,那份难忘;幸福如画,斑斓绘出中那抹明亮,那阵芬芳;幸福如歌,悠扬中奏出那段旋律,那丝隽永......什么是幸福?百人有百人的回答,自我却可以肯定的是,所谓幸福,一定是无须高歌颂扬的;所谓幸福,一定不必惊动天地的。

因为任世事变迁,唯一不变的是幸福的滋味,一伸手,溢满心头。

幸福的滋味,是充实。最爱捧一本书在手,于文字畅游间,虽然觉得世界离我很远。但我最想,也最愿意了解的便是书中的世界。翻开高大的书橱,让我指尖轻抚每一本书的棱角,充实便油然而生。我曾在阅读《简爱》中,为简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欣喜,当我心满意足的合上全集后,内心是充实;我曾在阅读《文化苦旅》时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振奋。每及一处,每读一寸,每写一分,内心是充实;我曾在《于丹?论语?心得》中等看过精神上的高原,仿佛一昔间,懂得了许多,心头更是充实。

幸福,文字的味道,不会变。

幸福的滋味是温暖。田间小路上与昔日好友相聚,是我们的倩影,虽说小学毕业已三年未见,但再相聚,我们依旧笑谈曾经的趣事,阔聊现今的风采,单车的嘹亮为我们的笑容伴奏,路旁的青葱为我们的天真粉饰。一抬头,便能看见阳光,有股温暖的感觉袭遍全身,那是阳光的滋味,是阳光洒下香喷喷的滋味。还有,是朋友间心与心的毫无保留的交流。

幸福,友情的滋味,不会变。

幸福的滋味,是慰藉,冥思间,我又忆起了昨晚。面对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中考,虽然说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举手投足手间,仍有一丝张皇。不安间早有一盆水果与一杯?奶递上,母亲说了句“孩子,爸妈相信你,加油!”刹那间,仿佛有种流泪的冲动,泪水渐渐的湿润了双眼,沉思间,一股力量从眉心传到丹田,我变得镇定了许多,是母亲的笑靥与父亲的肯定。

幸福,?情的滋味,不会变。

笔尖飞转间,见窗外大好一片,花园内植物是那样鲜嫩,教学楼是那样的俨然,而今答题似也变成了一种幸福,不是吗?

呵呵,我又体会到了幸福的多重之感。心头,荡满了甘甜。原来,幸福无处不在啊!

不会变的是幸福的滋味,我们要学会领悟

不会变的是越长大越孤单

如果说成长是一座漂亮的宫殿;如果说成长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成长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孤单便是那宫殿的顶梁柱,是那深入地底下的土根,是那扇动的翅膀„„

成长,是一个充满艰辛而又快乐的过程.它是一个五味瓶,教我们尝遍人生的酸甜苦辣。长大后,当一个人照着镜子时便会发现时光是如此的仓促,使自己

成了一个孤单的落单的小鸟,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

教室里,同学们三五成群,都在讨论“谁买的同学录漂亮”之类的问题。似乎他们都在为几天后的离别打着伏笔。或许同学们已经意识到,这次离别时痛苦的,它要我们和相处了三年的好朋友说一声再见。或许那一声“再见”换来的是“再也不见”,可我们还是得学会坚强地面对。

人生就是一个旅程,而我们就是那要赶路的人,时间不容许我们停下,我们只好选着放手,让那段记忆成为永恒!

有位同学告诉我,中考是一道接线,而你我分隔在两端,通向成功的那一端,是你触手可及的,同样是那一端,却是我不敢奢望的。我当时什么也没说。我不知道该怎样安抚这样一位自尊心受挫的可爱的女孩,后来,我独坐在书桌前,傻傻地望着窗外,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孤单地放着风筝,或许她的父母认为放风筝是孩子最大的乐趣。于是便丢下女孩一个人在这里放风筝。殊不知,女孩还需要心灵的慰藉。接下来女孩的行为令我惊诧:她放飞了自己唯一的陪伴--风筝,女孩在对面意识到我的不解,她大声告诉我:风筝也很孤单,我放飞它,是让它自己寻找幸福。是啊,孤单时一个人必须面对的,可我应把它化为一双羽毛丰实的翅膀,来载我去寻找我的幸福。

我多想对我的那位同学说:“如果我们俩的友谊是建立在两个纯洁的心里之上的,那么,即使我们俩分隔在天涯海角,我相信那将是世界上最近的距离。

从出生到现在,孤单总伴随着我们成长。一直到以后,孤单还会出现。只要我们不害怕分别后的孤单,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飞的更高。

成长的过程,短暂而美丽,独特而华美。宛如流星,倏然划过人生的天空,而那道印也将嵌入我们的青春纪念册。

人生的道路上,不会变的好是越长大越孤单。我们不必为之感到迷茫或彷徨,我们应将其化为向上的动力,来创造生命中最美丽的神话!

不会变的是激情

我十分敬佩古希腊人民的远见卓识与聪明才智,早在几千年前就为现代人准备了一份无与伦比的大礼——奥运会,它永远彰显着人类对于“更高、更快、更强”的激情。

人类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可以说比其他任何事物来得都要早。从原始社会,人们围在捕获猎物前的载歌载舞,到今日已开幕几天的南非世界杯,时代在更替,运动的形式在变化,不变的是运动的激情与活力四射。

我常常读者关于古代奥运会精彩场景的书籍,想象着自己也身处那个时代、那个场景之中:推着战车,握着长戟,在尘土飞扬的运动场上尽情挥洒。尽管充满野性,但这是激情的一种体现。回到现实中的我,无法感知那野性十足的激情,却无论如何挥不住我对运动的澎湃活力的追求。我常常带着篮球,叫上几个同学来到运动场尽管我的个子在他们中间算矮的,可能我的球技也不如他们,但运动的乐趣不在胜负,而在于奔跑在运动场上的激情。它可以使你忘却疲劳,忘却烦恼„„一次投篮命中,可以使我高兴的坐倒在地,口中呐喊出胜利的喜悦;一次失利,可能会使你暂时失望,然而失望过后是对胜利更加坚定的渴望——运动的激情可以使你爆发出更大的活力。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在北京奥运会上勇夺好几枚金牌的菲尔普斯,人们常说,“骄傲使人退步”,然而在运动的激情面前,这句话完全是多余的。菲尔普斯第一次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上时已经足以让他获得无数的赞美,然而他却第二次、第三次„„。他享受的不仅仅是胜利的喜悦,而且有运动的激情;他没有更多地考虑自己已经获得了什么,他要的是水中驰骋的自由和快乐。

南非世界杯已然开幕。开幕式上的那独属非洲大陆原始激情将世界人民对足球的热爱点燃了。已经进行的韩国对阵墨西哥的比赛令人回味无穷,亚洲弱队战胜美洲劲旅,没有饱满的激情与义无反顾是做不到的。

从原始人类的载歌载舞到菲尔普斯的勇者无敌再到韩国队的精彩射门,我相信,不变的是激情。

不会变的是信念

有一座雄奇的高山,很少有人到达过它的顶峰,因为它高而险、陡而峻,也很少有人知道,在山顶上生长着一丛美丽而无名的花,花开时奇丽无比,时而发出阵阵幽香,花儿自在地开着,她们位居顶峰,享受着得天独厚的充足阳光,吸收着甜美的玉露琼浆。因此娇贵无比,同时她们藐视山下的草花,不屑于低头环视,骄傲地活着。

花开千年,花落千年。

终于有一天,一阵狂风肆意地扫过山顶,美丽的花儿几乎香消玉碎,许多种子吹到山脚下的小溪边,那里阴暗,潮湿,荆棘丛生。花钟们哭了起来,自己娇贵的身躯哪堪这般玷污。悲哉!痛哉!

望着她哭泣的娇美脸庞,一个有气无力的前辈发话了:无论怎样,要摆脱困境,勇敢地活下去,继承家族的美德,藐视一切困难,努力地展现自我。

花儿渐渐停止了哭泣开始就近扎根。她们与寄生虫搏斗,不让虫儿在自己身上安家落户,有时被虫儿咬得满身是伤,但没有一朵花叫痛叫累。由于处境阴暗,她们必须寻找充足的阳光。于是她们努力地生长,拼命地吸收阳光,丑陋的杂草与她们争抢养料,她们毫不示弱,全力攻击最终杂草一败涂地,郁郁而终。

她们顽强地拼搏着,艰苦地奋斗着,即使身边的环境已变化,自己享受不到上帝的优待,即使昔日的尊贵已不复存在,自己必须同恶劣的环境斗争,忍受曾被自己藐视的杂草野花的欺侮。

但她们永远不会选择放弃,她们坚信无论生活发生多大的变化,自己内心的信念永不会变。她们永远记得前辈的教诲:顽强地拼搏,骄傲地活下去!

秋去春回,山脚下的小溪边,美丽的花儿绚丽绽放,她们脸上挂着的是奋斗的泪水,是永不变的信念!

第二篇:中考作文分析与备考

《作文分析与备考》

近几年作文题目回顾

• 08年命题+材料 A:(1)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2)读下面三则材料,构思作文。①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②如果你想走得远,请和大家一起走。③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3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松松进洞里。B:(1)(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成功的时候,别得意,因为你不会是永远的胜利者;失败的时候,别气馁,因为你不会是永远的失败者。09年命题+材料 A:(1)逆耳忠言助我行(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小姑娘把橘子皮剥去,看见里面有很多小瓣,就问:“橘子,你为什么长这么多小瓣呢?”“是为了让你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啊。”橘子回答说。小姑娘又问苹果:“苹果,你为什么没有长成小瓣呢?是为了让我一个人独吃吗?”“不!”苹果回答,“是为了让你能完整地把我奉献出去。” B:(1)你真的很棒(题目中的“你”必须是自己身边的人或物)(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毛毛虫知道,在它的身体里面藏着一只蝴蝶,它一刻也不曾忘记。我要吃最鲜嫩的叶子,这样当我变成蝴蝶的时候,才会有艳丽的色彩。我要多多地

吃,这样才会有力气飞翔。我要好好地晒太阳,将金色的光线变成金粉装点我的翅膀。

• 毛毛虫朝着自己的目标不停地努力着。

10年半命题+材料

(1)我身边的(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路边长看一株雏菊,一个小女孩每天都来给它浇水。然而有一天,小女孩不来了。雏菊开姑担心起来,它将从哪里获得维持生命的水?“总会有办法的”。雏菊鼓励自已说。它闭上眼睛,陷入了深思……它开始努力向下生长它的根。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终于从深深的泥土下品尝到清凉而甘甜的水。日子一天天过去。雏菊长得越来越茁壮,开出新的花朵。

• 11年:半命题+材料(1)题目:怀念_______的日子(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记者问:你最想和哪个后卫合作?姚明说:这个名单很长很长。有时候你不能挑你希望的东西,你得去适应你

自己可以拥有的东西。

命题作文之审题

(一)基本步骤

• 什么类型的题目——分析题目——弄清提示与要求——确定文体——写人还是写事

——什么人的什么事或什么具体的事——列出提纲

(二)审读题目

1、审类型——是命题、半命题,还是自由拟题;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

2、审内容——是叙事,还是写人;是议论,还是抒情;是写学校,还是写家庭…… •

3、审情感。

(三)分析题目

• 1.词语式。对词语式题目可以采用“添枝加叶法”。2.短语式。对于短语式题目可以采用“析词法”。3.句子式。句子式题目宜采取分析结构法审题。4.关联式(分句式)。5.副词式。审题目中的副词(最、然,真、也、还、更、总、其实等)蕴含的信息和要求 6.对材料式命题作文,只要不偏离材料的中心,选取某一个方面写作即可,切记对材料涉及的方面面面俱到。

7.对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

8、分析关键词。

(四)审 “提示语”,善于发现提示语中的信息.• 1.有限制的提示。

2、方向性提示。

(五)审“要求”

•注意交代与警示的话。一般包括:书写要求、字数限定、文体类别、写作禁忌

等等。这些要求,必须遵从,不能我行我素。

(六)介绍几种审题的方法:

•一)添枝加叶法二)活化立意与内容

(七)审题注意事项

1、要辨析概念

2、半命题所填词语要合情合理

3、横线上所填的内容明确 •

4、不要擅自改题

5、中间不得变换话题,要贯穿始终

材料作文的审题

一、基本步骤

• 材料的中心——材料的态度(赞成要求/反对批判)——分析几个方面——确定一个

方面写——确定文体——所用素材——提纲

二、处理材料的方法

(一)概括材料表现的中心

(二)多角度时选其一

(三)找关键词句并分析之

(四)领会寓意

(五)多则材料看共同的话题

作文之布局

一、情节安排的方法

• 1.一波三折法。2.设置悬念法。3.巧设误会法。4.安排巧合法。• 5.抑扬互借法。

二、小标题的使用

(一)拟定小标题的原则如下:

• 1.小标题必须提纲挈领。2.小标题必须言简意赅。

• 3.小标题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4.小标题之间,最好格式一致,语句工整,形成排比,使文章富有节奏感。• 5.拟题要准要巧。

(二)使用标题连缀法应注意以下事项:

• 1.选材要精当。2.材料数量要恰当。

• 3.各部分的容量应大体相当,这样能使文章显得匀称、美观。

• 4.要选择适合于这种作文形式的内容来写,使形式与内容统一协调,浑然一体。

三、技法实例

•(一)时间连接片段(二)空间排列片段(三)颜色串联片段(四)数字串联片段

•(五)情感串联片段(六)故事情节片段(七)紧扣文眼片段(八)引用化用片段 展示作文的八个亮点

一、亮出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二、亮出开头。开头是文章的脸面。

三、亮出语言。语言是文章的材料。

四、亮出层次。层次是文章的眉目。

五、亮出材料。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六、亮出结尾。结尾是文章的帷幕。

七、亮出标点。

标点是文章的呼吸。八、亮出书写。书写是文章的服饰。

第三篇:中考作文备考

中考作文备考

作文在中考语文中占据“半壁江山”,历来颇受同学们重视。现在复习备考已进入冲刺阶段,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一些作文复习的方法,助你一臂之力。

一、自我评价,确立重点

首先,摸清自己的作文实际水平。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写作水平处于好、中、差哪个层次?考试最少能得多少分?优势在哪里?薄弱的环节有哪些?

检查自己的作文水平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利用评分标准检测。按评分标准逐项分析自己的作文水平。若自己的写作水平在二类卷水平,不妨仔细看一下一类卷的标准,明确自己的不足,然后再有的放矢地进行练笔。

2.利用他人佳作进行自我检测。可仔细揣摩中考范文,想想如果自己写这类文章会怎么写,能达到什么水平,然后试写,与佳作认真比较,找出差距和不足,有目的地矫正。

3.听取老师的评价。让你的语文老师对你的作文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帮助你制订补差的方案。

二、梳理材料,游刃有余

中考前这一段时间,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准备写作材料。可把已经写过的材料系统整理一下,分门别类,以备中考使用。

下面介绍几种梳理材料的方法及重点材料关键词:

1.按时间来梳理

(1)现在:学校 家庭 社会(2)过去:往事(3)未来:想象 展望 假设

2.按空间来梳理

(1)学校:老师 同学 学习读书 朋友(2)家庭:家人 事件 亲情

(3)社会:人 事 见闻 热点

3.按内容来梳理

(1)自我:成长故事 渴望 愿望(2)他人:父母 朋友 老师 陌生人 奉献

(3)情感:亲情 友情 真情 宽容 怀念 热爱(4)感悟:启示 思考 感悟

(5)想象:风雨 阳光 路 钥匙 灯(6)热点:信息 环保 美丑 和谐 荣辱 在对材料进行梳理的过程中,还应根据需要补充新鲜的材料,尤其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这样你的材料才会更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

三、模拟训练,强化素质

考前的作文模拟训练非常重要。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熟悉各种题型常见的作文题型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和选题作文。我们应该对每种题型的特点、命题方向、应对策略等做到心中有数。

如命题作文,近年来常围绕“自我”、“社会”、“自然”展开命题,以“自我”为中心的命题作文最为热门。写这样的作文宜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着重体现自我认识、自我思考的过程。

再如材料作文,应先通读材料(或漫画),对材料做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找准切入点。写作时,紧扣一点或几点,联系现实展开。

2.写出个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要善于在文章中展开“人无我有”的经历和独特感受,如果自己的经历见闻一般,可考虑采用新颖别致的结构。若自己逻辑思维强,可考虑写成议论文;若自己擅长讲故事,可考虑写成记叙文;若自己善于描写,语言功底好,可考虑写成散文。

3.设计靓丽标题“题好一半文”,文章的标题好比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能给阅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标题应简明、新颖,在准确得体的前提下,力争显示出自己的文采,可运用比喻、引用(化用)等修辞手法。

4.注意开头、结尾 文章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简洁优美;结尾要写得发人深思,余味无穷。另外,卷面书写要整洁工整;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写作速度,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总之,只要我们考前精心准备,坚定信念,考试时认真审题,扬长避短,考场上一定能写出佳作来。

第四篇:2016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全面解读与备考启示

2016年语文高考全国Ⅰ卷、Ⅱ卷、Ⅲ卷作文题 全面解读与备考启示

作者:中山市教研室张华等

目录

一、高考真题:2016年全国卷Ⅰ作文题

(一)命题意图

(二)材料解读

(三)立意分析

(四)下水作文

(五)备考启示

二、高考真题:2016年全国卷Ⅱ作文题

(一)命题意图

(二)材料解读

(三)立意分析

(四)下水作文

(五)备考启示

三、高考真题:2016年全国卷Ⅲ作文题

(一)命题意图

(二)材料解读

(三)立意分析

(四)下水作文

(五)备考启示

一、高考真题:2016年全国卷Ⅰ作文题 适用地区:适用地区:河南 河北 山西 江西 湖南 湖北 广东 安徽 福建

18.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命题意图

高考前,“一点四面”这一新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早已深入人心。试题中如何落实“一点四面”的问题,成了我们今年备考的突破性思考方向。本作文题确实是老老实实、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落实了这一重要指导思想,非常鲜明地彰显了“立德树人”的这一核心指导思想。从命题者来说,这样的作文题设计,可以说非常漂亮地完成了一项“政治任务”;从备考者来说,面对这样的题目内涵,也完全在意料之中。这就实现了今年高考题“保持稳定”的整体目标。

(二)材料解读

2016年新课标Ⅰ卷的作文材料是一幅漫画。漫画类材料作文,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也不难。说简单,是因为只要把握了漫画的正确的、核心的寓意,作文的观点也就迎刃而“立”了。说难,是因为漫画的寓意并不容易把握,特别是漫画的各种符号所代表的精神寓意。《汉典》解释“漫画”为:“抓住人物特点,用夸张或歪曲的手法呈现,以产生滑稽讽刺的绘画。笔法简单,不拘形式,題材自由变换,或出于想象,或掇拾时事,或描绘片段人生,而以趣味为主。”根据漫画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读懂漫画的几个方法:

首先,由于漫画“笔法简单”,线条单一,往往只是事物或人物轮廓的勾画,那就更需要读者还原线条背后丰富的意蕴。

其次,由于漫画是运用夸张或歪曲的手法呈现的艺术,某些符号必定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与人物不符,那就需要在漫画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某种必要的联系,从而读懂漫画。

再次,由于漫画往往与人物(或拟人化的人物)有关,那就需要读者把握人物的外在的行为、动作、表情、语言等,并且透过现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甚至内心世界。

最后,漫画往往是对现实的“疏离性观照”,对现实往往充满了讽刺或批判。那就需要读者善于把握漫画所讽刺、批判的社会现实,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

对于高考Ⅰ卷中的这幅漫画,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第一,该漫画其实是由两部分构成,每一部分是由两个人物组成。第一部分是,一个孩子拿着100分的成绩单,眉开眼笑,脸上有爸爸妈妈亲吻过的痕迹;另一个孩子拿着55分的成绩单,愁眉苦脸,脸上有印迹清楚的巴掌印。第二部分正好相反,第一个孩子拿着98分的成绩单,愁眉苦脸,脸上有印迹清楚的巴掌印,第二个孩子拿着61分的成绩单,眉开眼笑,脸上有爸爸妈妈亲吻的痕迹。其中,四个分数、两个唇印、两个巴掌印所代表的意义,需要考生首先把握。第二,该漫画的两个部分是一个整体,而且两部分之间构成了对比关系,这就需要考生综合两个部分的信息,切不可人为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第一个孩子的100分与98分之间,第二个孩子的55分与61分之间,形成了某种纵向的对比。

第三,该漫画的每一个部分的两个孩子之间,其实也形成了某种对比。即第一个孩子的100分与第二个孩子的55分,第一个孩子的98分与第二个孩子的61分之间,也存在某种内在的对比关系。这四个分数并非漫画的作者随意设置的,而是有着某种含义,需要考生去把握。

(三)立意分析

这道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的内容与寓意”进行写作。所谓材料的内容,就是漫画本身的外在表现,即画面本身的内容,而材料的寓意,则是漫画所反映出来的某种精神理念或现实观念。题目要求“明确文体”,其隐含的意思是文体不限,但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应该按照该文体的形式规范进行写作。在这些要求的前提下,本材料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四个显眼的分数对比,巴掌印与唇印的对比,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孩子的教育,切不可“唯分数至上”。这是大部分考生都能想到的一个观点。漫画中的人物显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很多家长眼里只有考试成绩与分数,对于孩子其他方面的表现例如身心健康、实际能力等,采取忽视的态度。这就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漫画的首要意义就在于用夸张的形式批判这种现实。考生可以从这些符号入手,解读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总结出观点,并且结合现实进行分析。第二,如果再仔细分析这四个分数的话,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标准化的分数”不仅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心理扭曲。在0—100的分数区间,有几个分数的标志,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知识与能力的等级,例如优秀的等级、良好的等级、合格的等级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标志,一是100分,这是满分,不仅意味着优秀,而且意味着完美无缺,是家长心目中最完美的综合实力的体现。第二个就是60分,这是合格能力的最低标准,60分及格,这是所有学生都知道的常识。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第一个孩子之所以愁眉苦脸,挨了家长的巴掌,正是因为偏离了“最高标准”,第二个孩子之所以喜笑颜开,得到家长的赞赏,正是因为达到了“最低标准”。从这个现象出发,我们也可以反思分数标准与实际的等级含义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因果关系。第三,如果我们着眼于同一个孩子的分数的对比的话,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着一种“唯进步主义”的倾向。对于这种倾向,需要我们辩证看待。第二个孩子第一次考试得了55分,第二次考试得了61分,两次相比,成绩存在着明显的进步,面对这种进步,家长和孩子都开心,这无可厚非;对于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试得了100分,第二次考试得了98分,或许家长和孩子都不开心的一个原因是成绩退步了。或者说,家长真正恼火的并不是孩子没有拿到满分,而是与上一次考试相比,孩子的成绩退步了。于是一个问题出现了,当一个孩子的成绩已经处于高位时,不论是进步还是保持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辩证看待孩子成绩的进退,特别是在一个不能改变的大环境的前提下,用平常心和理智来看待成绩的进退,无疑是正确的做法。第四,如果我们着眼于分数与巴掌印、唇印的对比分析,是不是还可以这样分析:当一个孩子取得了满分或者不及格的分数,家长的做法就是简单的表扬或批评,甚至使用暴力手段进行批评;当一个孩子取得进步或者成绩退步时,家长的管理手段也是如此。也就是说,目前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只会使用简单的表扬或粗暴的批评等教育手段,或者说,这些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手段。这幅漫画其实也是在批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使用真正的教育方法,不能真正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而总是运用这些感性的手段。也就是说,这幅漫画从侧面反映出了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五,当我们着眼于孩子的表情与分数之间的对比时,我们也可以进行如下分析:悲观主义者往往只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当自己退步时,看不到自己的真正实力;乐观主义者往往能够看到自己的长处,当自己进步时,即使这种进步依然没有达到很高的层次,却依然坦然面对。这也启示我们,要善于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孩子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但如果考生经过比较,得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一样”“不同的人看待不同的问题,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等观点,则视为偏离题意。

(四)下水作文

分数,挥之不去的“雾霾” 广东省中山市实验中学刘卫平面对一张“优秀之星”的奖状,兴奋袭上心头;面对一张“进步之星”的红榜,微笑温暖心田。然而,面对这幅漫画,心里却增添一份沉重与刺痛。分数由100分不幸滑到98分,由55分逆袭跃至61分,每个跃动的分数都拉紧我们的神经。分数,成为我们心头无法挥去的“雾霾”。

不可否认,在“胜为王败为寇”的王朝理念下,分数有其存在的土壤,它是一把客观的标尺,标度着角逐的实力。想想,人生任何一场考试都不是以分数来论英雄吗?比如科举考试、公务员考试等,没错,分数成为定夺上下的一把利器。可是,细想一下,分数有那么神奇吗?我们为何对分数如此敏感啊? 人们总喜欢用分数来为学生贴上标签,将分数与“好生”、“差生”对号入座。分数高,则把“好生”的荣光慷慨地放大;若是分数低,则把“差生”的帽子冰冷地扣上。就这样,我们把分数的功效妖魔化,人为地拔高分数的价值,认为分数就是一切。于是,学生苦苦拼搏,追求分数,可忘记了健康的体魄和美丽的灵魂;老师呕心沥血,汲汲于分数业绩,却忽略了学生灵魂的塑造和创新的培养。归根结底,是“唯分数论”的价值观在作祟。

人们总认为分数提高一点就是进步,降低一点就是退步。分数面前,我们变得如此小气、敏锐。从“亲吻”到“手掌”,从奖到罚,我们眼中只有学习的分数,却漠视孩子背后的努力,无视孩子的学习能力。那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正演绎着喧嚣的功利主义。看看,今天虎妈狼爸不就是功利主义的罪魁祸首吗?棍棒教育不就是教育走上“快车道”的加速器吗?这幅漫画中,惩罚变得如此简单,奖励变得如此廉价。穷其原因,教育的功利主义肆意泛滥。在“分数”被神化的今天,功利化教育雕饰出来的是一个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人心愈加浮躁,事事只求政绩。以利润多少考核企业,以GDP高低选拔官员。可教育从来就不是政绩的附属品。若我们的教育演变成“政绩利益争夺战”,那所谓的人才早晚会成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黑心人。

说实在,分数已成教育的心头大患,以分数论奖罚,绝非教育改革的出路,更不是教育的本质。这样的做法是粗糙的,甚至是粗暴的,换来的绝不是教育的春天,而是教育的寒冬。还记得龙应台恳切地对儿子说:“孩子,我要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 只有当盘绕在教育头顶上那一片分数“雾霾”净化之后,我们才能回归真正的教育。各位真正关心教育的人,请还孩子一片宁静的天空,别让分数成为孩子挥之不去的“雾霾”。

(五)备考启示

1.今年的命题趋势,其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高考作文命题其实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是一个在变与不变中进行抉择的过程。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是什么样的作文,命题作文也好,新材料作文也好,其基本得审题立意的方法是固定的。“文无定法”,其真正的意思是:文有法,无定法。只要我们把握了那个“法”,然后结合不同的题目类型与材料类型进行立意,我们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从而走出猜题与押题的魔圈。就拿新材料来说吧,材料的类型主要包括:时评类、叙事类、寓言类、讨论类、议论类、关键词类、名言类、说明类、诗歌类、漫画类、多则材料类、驱动类等等。这个分类并不那么科学,彼此之间或许有交叉,但可以提炼总结出不同类型的立意诀窍。

2.引导考生总结不同的写作模式。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就事论事类的,笔者称之为“现实评论范式”;一种是概括出一个普遍的观点的,笔者称之为“寓意启发范式”。现实评论范式,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新闻类材料。材料的内容是近期的社会事件,对新闻中的事件进行客观的评价,表明看法并展开分析。寓意启发类的作文,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概括出一个普遍的、适用于各种情况的观点,然后运用现实例子去证明这个观点,在提炼观点时,很多考生由于思维方法的问题,往往会偏离题意。这种寓意启发类的作文,主要包括:寓言类、事件类、名言类、说明类、诗歌类、漫画类等。这几类材料,写作的流程也大体一致,也就是先引材料,分析材料,提炼出中心论点,然后运用事例、道理、名言、比喻、正反等论证方法去证明这个道理,最后是总结,照应题目。

二、高考真题:2016年全国卷Ⅱ作文题 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吉林宁夏内蒙古黑龙江新疆重庆陕西海南辽宁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一)命题意图

2016年初,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刊登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名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文章,梳理了高考命题“一点四面”的改革主题,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向。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作文可谓很好地贯彻了这一改革。Ⅱ卷的作文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到传统文化的考查,但语文素养即是人文素养、民族素养。语文素养的考查,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民族文化的考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在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问题,国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过分的“经济意识”,传统文化在流失,在青少年中式微,具体表现为对阅读的漠视,对母语的麻木。Ⅱ卷作文对语文素养的考查正是结合当下现实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材料解读

题目延续2015年全国Ⅰ卷的设计理念,呈现材料,并对作文作出具体的写作任务指令,属任务驱动型作文。它由材料主体与作文要求两个部分组成。本作文题的材料主要内容为: 1.语文学习与语文素养。

材料主要围绕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展开,谈到了个人发展、整个社会、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等问题。个人的语文学习可以促进个人发展和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每个个人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整个社会的语文素养的提升,进而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材料中提到的国家软实力即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它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具体包括文化、教育、国民的心态、国民的形象、中华民族精神以及文化产品等,更甚至语言也可看作是一种文化实力。中国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过度依赖经济利益的逻辑来解决问题,导致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人民日报》英文版2006年的一期中写道: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中国如果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也就是不出口中国的思想观念,那么中国就成了一个“硬件加工厂”。事实上,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软实力”,它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中国有着以和为本的价值观和依靠德行赢得尊重的传统,在文化多元化、全球化的时代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2015年5月4日他与北京大学学子座谈,也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材料将语文学习、语文素养放到了国家政策的层面。

2.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1)课堂有效教学

这一途径强调的是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是关键。考生要明白,课堂不仅教授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阅读与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语言的综合运用等,更能让学生接受优秀的文化熏陶。但是,也应该注意到课堂教学的有限性,课堂教学是我们提升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2)课外大量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首选。书籍作为一种间接经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更快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以及生活的丰富性。但考生依然要辩证地看待问题,大量的课外阅读固然能够很好地提升语言素养,但过多、太杂的书籍也会降下我们的语文素养,在这样一个自媒体的时代,我们更是要注意。

(3)社会生活实践

语文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生活,社会生活实践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和永不枯竭的素材。如果考生从这一途径入手,同样需要明白,社会生活实践虽然是语文知识不枯竭的源泉,但是很多时候它无规则、无技巧,单靠自我的觉悟是远远不够的。本作文题的材料要求为: 1.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

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时围绕材料中的核心事件就事论事。也要求考生不要泛泛而谈或一味地拔高,而是要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体会,从己入手,由小到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比较”二字就告诉考生,这三种途径都可行,哪一个更有效呢?这就需要考生在写作时运用对比的方法作文,在对比中阐述自己看法和理由。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在作出选择后,主要笔墨应该集中在更有效的那个途径上面,而不应把大量的笔墨放在否定论述上,否则,中心将难以突出,主题也就不够鲜明了!

(三)立意分析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明确考生在作文时必须在三种途径中进行权衡和选择,考生可以从肯定课堂有效教学,并在某种程度上否定课外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来立意,也可以从肯定课外大量阅读,并在某种程度上否定课堂有效教学和社会生活实践来立意,亦或可以从肯定社会生活实践,并在某种程度上否定课堂有效教学和课外大量阅读来立意。

(四)下水作文

语文素养之提升途径需兼而用之

中山市龙山中学 梁天钧

语文素养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灵魂格局。而中学阶段乃一个人语文素养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社会语文素养之基础,以何种途径有效地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不可不深思之大事。语文素养的提升,并非无迹可寻,它来自于课堂的有效教学,来自于大量有益的课外阅读,也来自于社会生活实践。三者于提升语文素养,作用不同,但需兼而有之,殊途同归之谓也。

由于中学生学习时间的分配特点,语文课堂是提升语文素养之主要形式。语文课堂的学习内容与形式直接影响语文素养的基础。从辞藻优美的《春江花月夜》到意境典雅的《赤壁赋》,从上古瑰丽的神话到欧亨利令人回味的小说,从小学的看图写话到中学的千字文章,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奠定语文素养的基础。正如有人在地铁上看到一中学生在背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心中顿生感动与共鸣。这些课堂语文记忆形成的语文素养可以构筑起一个社会情感连通的基因。

有效的课堂教学确保了语文学习内容的基础性、经典性、连续性与落实的有效性,是语文素养由师到生的传递。由听、说、读、写的训练到个人内化素质的感悟提升,课堂的有效教学是语文素养形成的大河干流,滋养着语文素养的干与枝,是繁茂的基础。言质兼美的雅文,节奏意境皆雅的诗歌,议论独到精辟的议论文,是启迪智慧与思想之明灯。语文课堂要能对学生以语雅之,以文化之,以丰富之形式吸引之,展现语文课堂之魅力,则学生会喜之好之,于提升语文素养大有裨益也。

课外大量有益的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益辅助。课堂教学的内容、任务多样,难以提供学生大量、符合学生兴趣的阅读,课外有益的阅读补充是必要的。阅读是扩展视野,激发心灵感受的有效方式。正如谢冕所言:“人们通过读书,却能进入不同时空,进入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超越了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不仅多识了草木之名,而且还可以上溯古今,下及未来。”阅读能激发想象力的萌动,思接千载,神骛八极,如源头活水滋养着语文素养的叶茂枝繁。语文素养最直观之外现乃出口成章、语优言雅、下笔有神。大量有益的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正如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亦雅我何须妆,语文素养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气质。这种素质与气质的形成离不开大量有益的课外阅读。

而社会实践是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结合的最好形式。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生活舞台就是语文舞台,生活需要语文素养的润色与提升。近若新春佳节,用传统文化知识,吉庆妥帖地贴春联;远若登泰山之巅,知此为五岳之首,秦皇于此封禅,杜子美在此抒怀;又若于面试中,淡定从容,条理清晰,娓娓而谈,展现你的自信与睿智。语文素养能让你在观社会万象,看人生百态之时,用慧眼辨之,以胸怀纳之。而社会实践又能让你的语文素养得以丰富与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立足于有效的课堂,拓展于课外广泛有益的阅读,也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学以致用,化于生活之中。

(五)备考启示

高考作为一种引导和规范,今年的作文题应该给我们有以下启示:

1、核心价值观是主流。高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有其被赋予的社会功能。它既要选拔的功用,也要引导社会的舆论方向,因此我们在备考时要抓住“一点四面”的教育改革思路(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向),完善作文题目的选材或提高作文题目自主编拟模拟程度,提高作文备考的效度,更好地训练考生的审题意识与选材意识。

2、注意思辨思维培养。Ⅱ卷的作文题可谓侧重于思辨思维考查的典范,考生在比较提升语文素养的三大途径时,需要思辨地看待问题,三大途径都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考生要善于在三大途径优缺点的全面思考中来思辨地论证分析。而Ⅰ卷的漫画作文,也体现得比较明显,“四个显眼的分数比照,巴掌印与唇印的比照”考生要运用思辨思维来理解其中的含义。我们在备考时要注意培养训练学生的思辨思维。

3、关注生活,以小见大。高考作文常从小的点,即我们比较熟悉的生活切入,然后来探讨一个比较大的、有一定价值引导的问题。Ⅱ卷通过语文学习来探讨语文素养,进而谈到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以及Ⅰ卷通过漫画奖惩之后来探讨教育的相关问题等都是属于这种思路。高考作文选材常以既是考生熟悉的,有话可说的,又是反映社会现实的,有一定价值引导的内容呈现,因此我们在备考时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在作文题目的命制或选择中注意选择的标准。

4、培养学生“文字文雅地、条理清晰地、思维缜密地”表达个体对某事的体会和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Ⅱ卷写作要求有“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这体现了高考作文引导考生关注个体生活,表达个体感受,而很多考生在这方面显得稚嫩,在表达个体的体会和看法时,文字单调,思维浅显,甚至是记账式的呆板。所以培养学生“文字文雅地、条理清晰地、思维缜密地”表达个人对某事的体会和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是作文备考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三、高考真题:2016年全国卷Ⅲ作文题 适用地区:(广西四川云南贵州)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命题意图 相对于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和Ⅰ卷作文题,2016年新课标Ⅲ卷作文题可谓“模范”地贯彻了“一点四面”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材料主人公小羽身上体现的诚信、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等,很好地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宗旨,小羽的创新精神、合作共享精神、规则意识等完美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依法治国的理念,同时又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Ⅲ卷既明显不同于Ⅰ卷的漫画材料,又和Ⅱ卷相对明确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相区别,难度介于Ⅰ卷和Ⅱ卷之间,体现了2016年新课标卷三类不同试题间的差异,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分度,体现了全国性选拔考试的公平性。Ⅲ卷作文也未超脱任务驱动作文的类型,符合2016年高考备考的预期。

(二)材料解读

小羽无疑是个成功的创业者,她的经历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成功创业的范式,那么,我们不禁会问:小羽成功主要靠的是什么?这正是这则作文题的写作任务。

从材料看,促成小羽成功的因素很多,可以就某一方面立意,也可以综合立意。单从某一方面来谈小羽的成功,似乎稍嫌疏漏,但仔细考察,小羽成功的各个因素之间是互相关联的,如果考生兼顾几方面来谈,驾驭不好的话,文章难免流于疏散而不够聚焦。那怎么办呢?笔者的看法是,聚焦主要矛盾,以小羽成功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来统率其他因素。譬如,从创新的角度切入,可以统率诚信、规则、合作、共享等因素。小羽本来是靠创新而获得专利的,但是“批量生产不久”,即遇到了新矛盾——“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是选择放弃任由假货泛滥,自己再另辟蹊径,还是不惜成本同制假售假者打一场持久战?从常规思维出发,小羽只能非此即彼。但是如果任选其一,对小羽而言,都是无奈的。怎么办呢?小羽做出了超出常规的举动: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带领大家将市场做规范。这不就是创新之中又统帅了合作、共享与规则吗?“在这些努力逐渐见效后,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最后的成功还是回到创新这一主因上了。“创新—诚信—共享—规则—创新”,如此,“抓住牛鼻子”展开论证,就可以圆满完成“小羽成功主要靠的是什么?”这一写作任务了。本作文题的材料内涵分析如下:

1、纵观材料,显而易见,“创新”是贯穿这则材料的关键词,也是最明确的立意方向。如上“写作任务”部分的分析,不再赘述。

2、“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这是小羽始料未及的,也是违背小羽初衷的,更是违反市场秩序和法律规范的,这其中暗含一个老话题,那就是:诚信和规则。

3、“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这不仅显示了主人公的合作、规范意识,更显示了她不凡的见识和胆识、专注于事业的长远眼光和社会责任感。

4、“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先说“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这让人不禁想到了孟子的“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想到了“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由此我又想到了两个小故事—— 其一:有个胸怀大志的农民,听说有一种新的优质种子,于是买了一些来种,结果收成甚丰。他的邻人既惊诧又羡慕,都请求他卖些新种子给他们。可是那农民因为怕失去竞争优势,断然拒绝了。第二年,新种子的收成并不太好。第三年的收成更进一步减少时,那个农民终于找出了原因。原来,他的优势玉米种子接受了邻人田中劣等玉米的花粉。其二: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这些名言和故事是不是都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呢?没错,共享,才能共赢,善意是化解矛盾的最智慧的表达。通俗地讲,“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小羽的做法正是在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良种”,在充满“杂草”的市场上种“庄稼”。主人公能做到这一点还体现了智慧和大度。“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一句,体现了主人公的责任担当及规则意识。

5、“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说明创新合作,不仅化解了矛盾,既成全了别人,又成就了自己,还为小羽赢得不断创新的空间和动力,使得小羽对工艺精益求精,更好地造福社会,这不仅体现了一种“工匠精神”,还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三)立意分析

综合上述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确定一下立意方向:

1、唯有创新,才是成功的永久驱动力(创新)

2、创新永无止境(创新)

3、独享与共享(共享、合作)

4、独富乐不如与众富乐(共享、合作、友善、共赢)

5、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责任、担当、合作、共享)

6、社会责任,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综合立意示例:

1、唯诚信与规则不可辜负(诚信、规则)

2、让规则为创新保驾护航(规则、创新)

3、远见与胸襟拓展创新之路(见识、胸襟、创新)

4、铁肩担道义,合作谋发展(责任、合作、共享)

(四)下水作文

莫让创新淹没在山寨洪流中 中山市第二中学 李生宝 专利产品面世不久,假冒产品就已充斥市场,如此现象屡见不鲜。历经辛苦研制出新式花茶的小羽似乎又是复制了很多“创新者”可怜而悲痛的遭遇,让人唏嘘不已。敢问如此环境之中,如何才能让“创新”不会淹没在“山寨”的洪流之中?小羽制定市场规则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启示:“规范”的土壤才会生长出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创新”之苗。古语云: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井井有条?规则。因为规则,才让我们不至于生活在乱象丛生的社会,让我们追寻着自己的理想和崇高。高雅的生活需要规则约束,创新亦然。

没有规则约束的创新环境,正义得不到声张,丑恶和伪善肆意蔓延。创新环境缺少规范,创新就如失去了保护,随之,“山寨品”、“冒牌货”如同细菌繁殖一般,侵占“专利产品”的地盘而得不到控制。后果可想而知,“真专利”无一席之地,“伪劣品”漫天飞舞,不仅保护不了创新者的权利和利益,甚至还会造成连锁反应,斩断创新者的创新动力,消解创新者的创新信心,扼杀创新者的创新意识,如此下去,创新还有生命力可言?

只有“规范”的土壤,创新的种子才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规范不是简单的加些条条框框,规范也不是随心所欲肆意设限。规范是建立一种制度,形成一种氛围,秉承正义,弘扬正能量,而不让阻碍创新的绊脚石填满征途,更不能让假冒创新的行为大行其道。当今国内电子产品市场就是个很好反例,没有行规,没有标准,“山寨货”甚嚣尘上,“伪劣品”层出不穷,更无“创新”而言,这样的情形一直延续,市场混乱指日可待。这不得不让我佩服小羽的远见卓识和惊人能力,新式花茶行业标准的建立,不仅增加了产业规模和经济利润,更为重要的是推进了创新的良性循环。创新是进步的力量之源,而模仿和伪造是有意让人生活在被欺骗的世界中。谎言终究要揭穿,欺骗终要受到谴责。我们不愿意看到羞愧的面庞和苦涩的笑容,我们要的是良好的创新环境,要的是规范的竞争土壤,要的是长久不歇的发展动力。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是行规的制定者和捍卫者。因为,有谁不愿意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呢?

(五)备考启示

实事求是地讲,无论高考作文如何命题,都在情理之中。从命题者角度讲,在遵循《考试大纲》的前提下,总会和高三语文老师们及其一切模拟考题玩着“躲猫猫”的游戏;从备考者角度来讲,我们关注的应该是考什么,而不要太纠结于怎样考(出题的方式),“出题者未必然,备考者未必不然”,所有类型的作文,都应该是我们备考的内容,而不是靠思维定式或侥幸去押题猜题,绝不可以“在一棵树上吊死”。

特别强调的是,就作文的核心素养而言,无外乎思维与表达两端,舍此而求他,都是舍本逐末,放弃对思维与表达的训练而去提升作文水平,无异于缘木求鱼。在备考中,老师要着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个性,鼓励思维创新,提高思维品质。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辩证法原理,全面的、发展的、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同时要强化学生的表达意识,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情,言之有文。相信学生只要思维和表达的本领强大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作文题目,都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无往而不胜。

第五篇:2011中考经典作文解读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2011中考经典作文解

读[1]

【2011中考经典作文解读】

2011年中考于6月份举行,很多人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做足了准备,但是还有一部分人确是水深火热之中。作文的部分成了他们最为苦恼的部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经典的作文呢?下面2011中考经典作文解读为大家解读一下。

2011中考经典作文解读知识要点

1、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2、生活是想象之源,想象是作文的翅膀。

3、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

考试说明:

1、中考作文的想象技法

想象,是指根据已有的见闻和生活经验,构想出不曾见过,或者从未出现过的形象或情景。想象的方法很多,作文中常用的有:

(1)编创法。就是编制故事的情节。一般记叙文要求写真人真事,不需要编故事。如果写童话、小说、科幻故事或者写看图作文、想象作文等就得编故事了。编制故事情节在文艺创作上叫虚构,它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尤其是童话、科幻故事、想象作文,作者可上天入地、探奥搜奇;和草木交往,与鸟兽倾谈,可以历洪荒远古、访古人来者。真可谓无所不能有,无所不可有。但是,同学们应该明白,无论想象的内容多么奥妙神奇,都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个“源”和“本”便是生活。

(2)组合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拼凑在一起,形成新的人物形象,新的事情,可称组合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样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鲁迅讲的是文艺创作,对我们借助想象写好作文同样有指导意义。这种方法就是人们所说的“移花接木”。

(3)扩展法。所见所闻的内容是简单、抽象或粗糙、模糊的,借助想象充实,使其变得清晰、细腻、生动、形象,可称扩展法。扩展法的过程是:展开想象,让所要写的内容在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来,接着,选词练句,用最恰当的语言对“浮现出来”的具体形象进行细致的描绘。一般来说,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大都借助于扩展想象。平时说的“添枝加叶”,就是扩展想象。添加的“枝”和“叶”正是扩展的结果。

(4)梦幻法。借助梦境或幻觉描绘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以表达某种愿望或抒发某种情感,可称梦幻法。例如:“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杨朔《荔枝蜜》)这里借助梦境表达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从上述实例中可以看出,用梦幻法所描绘的某些景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人不可能变成小蜜蜂。正因为如此,梦幻法才给作者提供了运笔的广阔天地,才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并富有神奇、浪漫的色彩。

(5)推测法。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情景,借助想象推测出未知的情景。例如:“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我”没到现场,却能知道“戏已经开场”,能“听到锣鼓的声音”,还能“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正是运用想象进行推测的结果。运用想象进行推测,重要的是,一要有根据,二要合乎情理。上例“我”有看戏的经验,这是根据;既然是唱戏,自然能听到锣鼓的声音,这叫合乎情理。

2、中考作文的联想技法

联想是作者依据写作主旨,由甲事物想到与其相关的乙事物而构成的生动形象、较为完整的思维过程,其特点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使思想感情得以充分表达。不少考生在中考时借鉴课文中的联想技法,写出了一篇篇佳作。

(1)接近联想指由一事物想到在时间上或空间上与之接近的另一事物。刘绍棠的《榆钱饭》由眼前的想“打油腻”吃榆钱饭联想到旧社会用榆钱充饥,又联想到十年**时期*榆钱饭度日,这一思维过程便是接近联想。湖北仙桃市一考生以《难忘掌声》为题作文,从站在市“三好生”领奖台上赢得掌声落笔,然后思路穿越时空,联想到自己在小学四年级“破罐子破摔”时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同学们给予的那改变人生轨迹的掌声,凸现掌声对“我”的激励,联想自然,主题鲜明。

(2)相似联想指由甲事物联想到在某种特征上与之相似的乙事物。茅盾的《白杨礼赞》由白杨树写到北方的抗日军民便是通过相似联想实现文思的跳跃的。黑龙江省中考要求以“水”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以《水的联想》为题遨游于水的王国,文章跳出编写故事的套路,多角度展开广泛而贴切的联想:由水的平淡无奇、气势宏大、坚韧不拔、清污除垢等特性分别联想到农民、人民军队、科技工作者和人民教师,由物及人,给人启迪。

(3)对比联想指由甲事物想到与它性质不同的乙

下载2010年中考作文解读与备考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中考作文解读与备考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经典作文解读(2011)

    中考经典作文解读(2011) 2011年中考于6月份举行,很多人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做足了准备,但是还有一部分人确是水深火热之中。作文的部分成了他们最为苦恼的部分,如何在最短的时......

    2008年昆明市中考英语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

    2008年昆明市中考英语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 2008年昆明市中考英语试题分析及备考启示2009-9-8 7:59:10 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 阅读1285次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宋海春 (本文发表......

    中考备考

       中考备考:2012年中考政治复习迎考策略 教育人生网 2012-2-2 14:20:35中考前几天当然是思想品德课温故复习的黄金时间,对于相当多的同学来 说,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定分数仍......

    2013——2014学年中考备考

    2013——2014学年马水中学中考备考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阳春市2014年中考备考工作指导意见”为指导,落实市教育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我市教育事业又......

    2013中考备考

    2013中考备考:父母要做好“六大员”进入初三后,学校、老师都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学习压力大了不少,一摞摞的作业、一堆堆的卷子。这个时候,作为父母,应该做好“六大员”。 做......

    中考备考材料

    中考英语备考方法及应试策略之我见 ,中考对中学生来说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挑战,也是人生阶段中一个重要的台阶。如何勇敢迎接中考挑战,并成为竞争中的胜利者,是所有学生和家长的......

    中考备考

    2014年鲍峡中学语文中考备考方案本学期我校九年级语文新课的教学任务应在四月中旬完成。为帮助学生顺利迎接中考,系统地复习好初中语文知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增......

    中考作文备考(最终五篇)

    中考作文备考:得素材者得天下 什么是素材?简单地说,素材一般指作者在写作前,通过观察、体验和感受,从生活中摄取来的、尚未经过取舍加工提炼的原始材料,还包括阅读中得来的间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