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我的生死记忆》有感
读《我的生死记忆》有感
读完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感慨,禁不住提起笔来仅用一些苍白的文字来形容我内心的感受。
一个人,生于泥土,落于尘埃,在大千世界中生死看似固然的,然而,在灯红酒绿中,人们对生死却是茫然的,不能坦然迎接,于是便有了悲嚎、眼泪、休克、绝望等诸多词语的出现,这一切看似用来修饰生死离别,却也是源于生死。
我本认为自己是个多么坚强的女性,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能坦然面对挑战,输赢在我成长的24年中也落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读了《我的生死记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我是这般脆弱,和柳叶刀的笔相比,我连骨子里都脆弱了,我和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一样,不敢正视生命中那温柔的一角。有人说,柳叶刀是手术刀,可我认为她的笔就是那把寒光逼人的手术刀的锋刃,刚划过皮肤的时候,皮肤的划痕是白色,几秒钟后才会有血从无数的毛细血管里渗出来。于是,在那血淋淋的一刻,过去就这样一点点的被解剖出来了,生命的火把在雨中无情的熄灭了,生命的终结也得到了诠释。于是乎,我想到了我们活着的人,在看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解剖时,内心是否曾激起千层浪?内心是否有一丝怜悯之情悄然掠过?亦或是那么一滴轻轻地、湿润地东西划过你的双颊?看到病人因抢救无效而盖上白布的一刹那,你是否看到了将来属于自己的宿命?可曾扪心自问,等死神的双手毫无征兆的扑向你的时候,你可否淡定对待?其实,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有爱、有恨、有痛、有悲,流过汗、溅过血、打过架、撞过车、抢过劫……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幸经历过,你不必鄙视这一切或说对丑陋的东西视而不见,轻描淡写,这都是成长的过程,都是一个人的生活经验,人生的经历,只是有人悲伤,有人幸福,人无贵贱高低之分,这话听起来似乎很虚伪,怎么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呢!不然,当官的和百姓相比,为什么前者办起事情来就利索的多呢?但是,我这里所说的是人的本质,人生下来赤裸裸的,走时也赤裸裸的,连半点东西都带不走,这有何高低贵贱之分呢?生命的来临就预示着死亡的不可避免,死亡未必不是一次新生,大自然中一切都是不断循环更替的,人类也不例外,用一句话说:那就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读了《我的生死记忆》这本书,觉得柳叶刀真厉害,她笔下的生灵都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人物,唯有一个叫苇的姑娘似乎不同寻常点,可是,在她的笔下,哪怕是一只蚊子,都会无限的鲜活起来,显得特别有生命力,在她的笔下,爱恨情仇,生老病死,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强悍,似乎让人觉得自己真的不如她笔下的所有人。我很佩服柳叶刀,不仅是因为的她的文章写的好,更是因为她这个人,尖牙利齿、咄咄逼人、才华横溢、刚正义气,这是读过这本书后,她在我心目中的印象。她在书中写了很多处自己是干卫生员工作的,每天给各种类型的病人端屎倒尿,我佩服她,换成是我,做不到!我们这一代的人,尊老爱幼的观念不知何时已奢侈的把丢在了一边,今天哪怕是自己的亲人卧病在床,让你去端屎倒尿,也许三两天没话说,时间
一久,肯定满腹牢骚,然而,我们和柳叶刀相比,不觉惭愧和无地自容吗?也许,你会说,这是她的职责,她的工作,她拿工资呢,那么难道伺候、关心我们的家人就不是我们的责任了吗?难道你已经忘记了是谁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就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拉扯大了?人活在世上为的是什么?生活!也许为了送走死的,迎来新的,留下美好的,带走不快的。
我最敬重的是柳叶刀对死的淡定。那么多的死亡,堆积起来,已将文字的太平间铺满。她笔下的小人物,将残酷与温情,苦难和快乐,理想和荒谬,忠诚和愚蠢……紧紧的纠缠在一起,压着人的神经,撕扯人的脏腑,那些如老照片一样渐淡渐远的轮廓,那些对人生百态的素描和渲染,那些陌生而又潜藏人性奥秘的故事,都被刀尖一点招魂而来,柳叶刀用简练传神的叙述和劈头盖脸而来的动感画面使之复活,让我们认识到死是生命的最终归宿,是生的唤起之铃。
然而,柳叶刀的文章是不是就一点弊端都没有呢?我想不是的,她的整本书里的人物,或老或少,都有生死体验,活下来的人很少,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她的生活态度,她是不是一个悲观的人呢?虽然她自己坦言是一个极乐观的人,可是她的文字让我怀疑她的人生观,她所描写的一片死亡,会不会把读者领进一片灰暗的世界?让我们原本澄净的天空蒙上一层灰色?她原本是想借助死亡,让所有的人都能珍惜生命,看到光明、希望,坦然面对人生的生生死死,可是,她笔下所表现的这样多的死亡会不会适得其反,让人更惧怕死亡呢?
这个世界上,有人孤枕难眠,有人有情人终成眷属,有人官场得意,有人失意、不得志,有人小材大用,有人大材小用,很多人正为自己的不幸痛苦着,可是有人早就不在了,比起他们,我们还知道痛苦。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情,干活、聚会、吵架、高兴、哭、笑、甚至爱、恨和领导顶嘴,那是因为我们有生命,书中说人生最愉快的时间就是两个十年:一个是生出来的十年,还没有忧愁压力,第二个是六十到七十岁,退休了,还有力气为自由折腾,你们看,活着不管是痛苦还是快乐,多好啊!至少还可以看到明天的太阳是怎样升起的,人的生命是多么伟大,我们没有权利自私的剥夺掉它,请在座的每个人都能好好的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石门镇新群小学 周伟俊
第二篇:读《生死跳伞》有感
读《生死跳伞》有感
读《生死跳伞》有感1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叫《生死跳伞》,文章大意是这样的:汤姆有一架属于自己的小型飞机。一天汤姆和库尔以及另外五个人乘飞机飞过一个人迹罕至的海峡。飞机已经飞行了两个半小时,再有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了。
突然,汤姆发现飞机油料不多了,汤姆判断是漏油了,因为在起飞前他给油箱加满了油。汤姆将这消息一传达,飞机上的人一阵慌乱。汤姆说:“我们有降落伞。”他说:“库尔,我带五个人先跳,你开好飞机,最后在适当的时候再跳吧。”飞机上只剩下库尔一个人了。这时,油料已尽,飞机在靠滑翔向前飞,库尔决定跳下去。于是,他一手抓过降落伞包一掏,大吃一惊,这是一包汤姆的旧衣服!库尔气的.大骂汤姆。飞机滑翔着终于上了沙滩。半个月后库尔回到小镇上,才发现包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库尔,机下是鲨鱼区,跳下去必死无疑,不跳,没油的飞机会很快坠海。我带他们先跳下去,飞机重量减轻,肯定能滑翔过去。
现在像这样的生死友谊很少了,我很喜欢文中的汤姆,
读《生死跳伞》有感2
在周末两天日子里,我读了不少书,其中有一篇文章,虽然很短,但十分感人。它仿佛在我平静的心炉中添了一把柴,暖暖的,很热很热。
《生死跳伞》讲的是:汤姆和库尔5人乘自家飞机飞过人迹罕见的.海峡,再有半小时就可达目的地,可汤姆发现油箱漏油,油料不足。汤姆叫库尔操纵飞机,他和另外5人跳伞降落。后来,库尔要跳时,发现伞包中只有衣物和几张纸,就大骂汤姆,在绝望时,奇迹出现了,飞机贴着海面撞落在海滩上。当汤姆再次打开那包看见那几张纸时愣住了。上面汤姆写着:库尔,我的好兄弟,机下是鲨鱼区,跳下去必死无疑,我带他们下去,飞机减轻重量,肯定能滑翔过去……祝你成功!
在读此文时,一开始我十分气愤,气愤汤姆只为自己,不顾好友,但读到最后那封信时,我不禁泪如雨下。我与汤姆比起来,我是多么微不足道。我也有自己的好兄弟,但是如果我碰到这种情境,我一定不会像汤姆一样奋不顾身地跳下飞机,我只会让自己生,让别人死……想到这里,我的内疚就不断地涌上心头。
记得有一次,在体育课上,我和陆宸烨还有几个同学打乒乓,我与他一队,我队的一个队友输了要换人,由于我和陆宸烨都想马上上台打球,所以发生了冲突,还打了起来。你想,我们为了这么一件小事都要打起来,这还叫友谊吗?我错了,我应该学会谦让,应该学习汤姆,不自私自利,这才是兄弟,才是真正的友谊。
《生死跳伞》让我懂得了,世界上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应该是人的胸怀。我想,我应该怀有比大海蓝天更宽广的心胸!
读《生死跳伞》有感3
今天我读了一篇很感人的文章,题目是《生死跳伞》,这篇文章主要写汤姆与好友库尔之间的一件事。
汤姆有一驾小型飞机。一天,汤姆和好友库尔及另外五个人乘飞机越过一个海峡时,汤姆发现漏油了,飞机上顿时乱作一团,汤姆安慰他们不要惊慌,自己走向机尾,拿来降落伞,对库尔说:“我带着他们先跳下去。”飞机上就剩下库尔一个人,重量减轻后,库尔正准备跳伞,却发现没有降落伞了,他惊呆了,稍作镇定,只好向海面冲去,他猛拉操作杆,飞机贴着海面冲过去,“咚”的一声撞在松软的海滩上,库尔得救了。回家后,当他得知汤姆为了救自己而带着其他五个人跳下鲨鱼区死了后,他放声大哭。
读了这篇文章,我被汤姆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他很清楚,飞机减轻重量后,库尔是可能生还的,汤姆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多么无私的精神。
现在社会上像汤姆这样的朋友并不多见,如报纸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亲兄弟为了争夺遗产而互相残杀,结果两败俱伤。
我们应向汤姆学习,为了朋友敢于两肋插刀,这样做才是真正男子汉之间的友谊。
第三篇:读《生死跳伞》有感
读《生死跳伞》有感
廖佳仪 初一八班
友谊,总是让人在最黑暗时,让人看见一束光芒;总是在人最危险的时候,给人安全感。这个故事也许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启示。
汤姆有一架小型飞机。一天,他和好友库尔乘飞机飞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海岛上。飞机已飞行了两个小时,还有半个小时就可达到目的地。这时,汤姆发现飞机的油不多了,估计是油箱漏油了。汤姆一公布这个消息,库尔一阵惊慌。汤姆安慰库尔,说:“没事的,我们有降落伞。”汤姆走向机尾,拿来了降落伞,对库尔说:“好朋友,为了减轻飞机重量,我先跳伞了,你在适当的时候再跳吧。”说完,他就跳了下去。飞机上只剩下库尔了,这时仪表显示油料已尽,飞机考滑翔无力的往前飞,于是,库尔一手抓紧操纵杆,一手在伞包里翻找降落伞,他发现:包里没有降落伞,是汤姆的旧衣服!
库尔大骂汤姆。只好使出浑身解数,能开多远就开多远。奇迹出现了,一片海岸出现在眼前,他大喜,用力猛拉操纵杆,“嗵”的一声,飞机撞在了松软的海滩上。一个月后,库尔回到汤姆所居住的乡镇,拎着汤姆的旧衣服,在汤姆家门前发出狮子般的怒吼:“汤姆,给我滚出来。”汤姆的妻子开门,告诉他汤姆一直没回来,又仔细翻看了那堆旧衣服,翻出了一张纸条:库尔,我的好兄弟,飞机下面是鲨鱼区,跳下去必死无疑。我跳下后,能减轻飞机重量,你大胆的向前开吧,祝你成功!
有时候,我们只相信我们亲眼看到的,但是,我们并不了解真相就去轻易地判断是非对错。朋友表面上的逃避其实是在拯救你的生命。友谊是开在沙漠里的花,让你在绝望的边缘找到活下去的希望;友谊是雨中那把伞,在你被雨水无情的拍打时,替你遮风挡雨;友谊是无边黑暗中的照进来的一束光亮,让你看见了重见天日的曙光。
有时候,你所见的并非就是事情的真相。当你和你的朋友的友谊呈现非常态时,不要轻易怀疑友谊,否定友谊,也许你的朋友此时正在无言的为你做着牺牲。珍惜友谊吧,你讲收获更多。
第四篇:读部分生死场有感
读部分生死场有感
一麦场
“麻面婆不是一只蝴蝶,她生不出磷膀来,只羊有印就的麻痕。” 生活的艰辛在麻面婆的脸颊上划下重重的一笔“两只蝴蝶飞戏着闪过麻面婆,她用湿的手把飞着的蝴蝶打下来,一个落到盆中溺死了” 想起一句话 蝴蝶飞不过沧海,可它不止飞不过沧海,它同样也难逃人类的魔掌。“孩子死,不算一回事,你们以为我会暴跳着哭吧?我会嚎叫吧?起先我心也觉得发颤,可是我一看见麦田在我眼前时,我一点都不后悔,我一滴眼泪都没淌下”读到这句话,我的心里发颤,这王婆太可怕了。记得老师说过作品写出了当时东北人们对于土地的·敬畏与臣服,可这种臣服令我感到心酸。孩子还比不上土地,,我无法想象当时的世界的色彩。如果要我来形容,我会说是灰色的.,这让人感觉到一种对于生活坎坷的哀痛
二菜圃
“婶婶完全悲伤下去,她说:“等你娶过来,她会变样,她不和原来一样,她的脸是青白色;你也再不把她放在心上,你会打骂她呀!男人们心上放着女人,也就是你这样的年纪吧!”年轻人总有股热情,而过来人有自己对于生活给予他的一种理解,所以我们无法说成业婶婶说的是错误的,甚至在读文章的时候可能会有种认同感,成业婶婶的话语,是她本身生活的写照,她对自身的命运有一种哀痛。她的命运可能也是当时许多女子的命运吧。“母亲一向是这样,很爱护女儿,可是当女儿败坏了菜棵,母亲便去爱护菜棵了。农家无论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过人的价值。”土地真有那么重要吗,一棵茅草也比人有价值,很可悲。生活在那样一个年代里,人生命的尊严似乎是一种笑话,一种要不可及的梦。这让我感到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一种艰难与无可奈何。关于土地,这似乎是代代中国人民心中不可磨灭的信仰吧,它有让人臣服的力量所在 老马走进屠场
“悲伤立刻掠过王婆的心孔。哑着嗓子,王婆说:“算了吧!算了吧!不下汤锅,还不是等着饿死吗?”为了生存,杀了自己精心养着的马,王婆是伤心的。可是为了生存,这种伤心是无法避免的。“只为一张马皮,主人忍心把它送进屠场。就是一张马皮的价值,地主又要从王婆的手里夺去。”那个时代生存的悲哀在这里上演。活着,一切都是为了要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一切的彷徨,一切的苦难,都是为了在这个世间挣扎着,活着。人民的生活是如此的艰难
不健全的腿
““你回家去看看吧!老婆、孩子都死了!谁能救你,你回家去看看吧!看看就明白啦”1二里半的老婆,孩子都被日本兵杀了,他心中充满无限悲伤,他是恨日本兵的吧,因为他们,他的家破碎掉了,他只剩下羊了“二里半不健全的腿颠跌着颠跌着,远了!模糊了!山岗和树林,渐去渐远。羊声在遥远处伴着老赵三茫然的嘶鸣”二里半未来面对的是怎么呢?我们不清楚,但未来因为未知而让人更有希望
第五篇:读《生死无尽》有感《生死无尽》读书笔记
读《生死无尽》有感 《生死无尽》读书笔记
原创: 庄镇凤
每一个人类都会经历这样的事情,一步一步地踏在岁月的长河上,一点一点地成长,不仅是身体的发育,更是灵魂的不断升华,直至死亡。没错,我们人类的终点站就是死亡。很多时候,我们常常逃避这个问题,我们兴致勃勃地谈论未来,谈论国家美好的发展,但是,我们始终会忽略,从某种意义上讲,根本没有所谓的“未来”,我们迈向的,一直是死亡。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我们受挫的时候,在我们心灵平静下来的时候,在我们仰望浩瀚的星空的时候,我们都深思过:活着是为了什么?死亡之后是什么?有人说,活着是为了梦想,梦想是为了什么?梦想是一种渴望。而渴望是人的一种欲望,是一种灵魂需求。那么再进一步,灵魂为什么要有需求?我想,是为了填补寻求为什么活着而不得的空虚吧!人,总是得要有一种信仰,支撑着他过活。因此,有人说活着为了家人、责任、奉献……
《生死无尽》中讲述的就是余德慧教授对生与死的理解,是他迈入中年心境的散文集。他说,年轻时迷信【科学】,对看不见的【精神】置若寡闻,当时研究的是“没有心的心理学”,那是一种没有血肉的知识游戏,拯救不了生命的烦忧。后来他慢慢转向,开始安静地看人,而这几年他更走近安宁病房去,看尽生死之间的各种故事,对生命、对死亡、对人的心灵状态,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在书中,他探寻活着的滋味,也思索善终的真意。他谈童年记忆中的雨声、谈安宁病房中的原住民老人家、谈虚无洪流中的心灵之光、谈潜意识和梦境,他引用卡缪的小说、惠特曼的诗歌、托尔斯泰的 散文、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佛学及禅学经典……借此告诉我们:生死之间没有边界,过去和未来也在此刻的瞬间。生命是以“我们”作为起点,而不是“我”.人活着是跟其他人紧紧相依,人的死去,也是朝向更广阔世界的一种皈依与返回。生命宛若似水年华:所有的快乐、悲伤、圆满、缺憾,以及瞬间与永恒。不需要可以拥有什么,重要的是去品尝一切。
读《生死无尽》,与其说像是在与智者说话,不如说是思想汇入了奇妙的海洋,深有感触。就像书中谈及活着的问题:我们不愿意对生命说谎,所以我们必须用一种本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活着。最本真的态度是把“活着”当做问题,而不是理所当然。我们常常认为自己的后半生还很长,不用着急,每天都虚度着岁月,消磨着时光,似乎对于我们来说,这一辈子依旧是缓慢的时序。这是因为,我们从来不把死亡当做生命的一部分,我们仅仅是知道活着。我认为,我们偶尔也需要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对活着提出“濒临”的对策,也就是将生死的界限抹掉,在任何时候的瞬间都能够准确的捕捉到死亡和存活的同时存在。若喜,则生死同喜;若悲,则生死同悲。活着,意味着瞬间生命出现与死亡。此生,真的也许就是一瞬间的事情,这一秒我们还存活在所谓的世界上,可能下一秒,我们就是面临死亡,死亡和存活是并存于我们身边的。因此,我们必须懂得在活着里的死亡,太过热切于活着,最后总会被证明是一件蠢事。就像是古代帝王总想寻求永生,千秋万代,最后不过是从云端摔落,跌得遍体鳞伤,虚梦一场,化作一抔黄土罢了。
我们一生中会面临很多次死亡。就如书中讲到,现世的活着,是基因不断组合中,一刹那之间形成的一个暂时现身的东西。我们刚好存在同一个时代,不过是意味着我们彼此曾在此世的相同时间共处,我们有了同一时间的游戏。我们彼此因为机缘而联系在一起,我们恰好在同一时间而存活,因为血缘,即基因的亲近,我们依赖着父母和亲人,因为某种情感的共鸣,我们和其他人有了解不开的丝丝缕缕,因为灵魂的触动,我们会爱上一个人。似乎,我们接受了这个世界规则,不知道是谁灌输进来的,是谁规定了法则,我们得不到答案。我们只是一昧地接受,我们的一生:诞生在世界上,学语言,学走路,学会自理生活,上学,恋爱,工作,结婚,等待死亡。我们似乎绕进了一个怪圈,以至于我们走走停停,看不清终点,看不清世界的本质,把生命锁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我沉溺或哀怨,等待一个神明的救赎。
细思,我们的生活里有多少看了一半的书,有多少买了又不穿的衣服,有多少丢弃在回忆里的悔恨,又多少次曾在寂寥的夜晚忍不住埋进自己的臂弯,止不住心疼地抱住自己……心中仿佛追求着什么,却又空荡荡的;想抓住什么,滑过指缝的却是挽留不住的似流水的无奈。于是,尽管我们常常被一堆物质包围和亲朋好友关心,但依旧感受到了灵魂深处的孤寂。每每到这,我们总会分外想珍惜大雨中为我们撑伞的人,帮我们挡住外来物的人,在黑暗中默默抱住自己的人,都自己笑的人,陪自己彻夜聊天的人,坐车来看望自己的人,陪自己哭过的人,在医院陪自己的人,总是以自己为重的人,带自己四处游荡的人,说想念自己的人。我们像是渴望触碰太阳的人,想紧紧地拽住最后一根稻草,企盼着如冬阳般的温暖可以救赎自己整个灵魂的寂寥。不至于彷徨,不至于无措,不至于迷失在人流中。
当某天,我们第一次遇见死亡,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时,不再是影片中寥寥几个片段时,那会是我们第一次看见揭开死亡的面纱。如若,死去的是与我们有着深刻共鸣的亲友,我们会被悲伤和无助淹没,会第一次意识到,死亡,是隔绝灵魂的墙,是如斯可怕的事情,让人可恨又无可奈何。如若,死去的是与我们交际不多的人物,我们会对死亡视而不见,认为不过是世界又减轻了一个人口压力罢了,在葬礼上,我们依旧笑看岁月,谈论下次放假去哪里玩,晚饭吃什么。两种情况相同的是,逝去的人,终将会被我们遗忘。是否真是忘川河的神秘威力,抑或是孟婆的巧思造就?于是给予了我们一个可笑的理由——我们要看向未来,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悲伤里。什么是未来?我们从未拥有过未来,我们拥有的一直只有现在!
人性,或许,本来就是冷漠的代名词。只有在面临自身危险的那一刻,才会真正去碰触,人,不得不死亡的事实吧!我们总是兴味地注视着某些事物:子女、事情、工作或者休闲。每个人总是在某些频道里生活着,一个他愿意驻留的地方,一件他心甘情愿做的事,以及他愿意与之相与的人群。
但是,我们逃避不了自己与自己独处的时间,在某年某天某刻,也许是嗅到一种熟悉的气味,也许是听见同样的台词,也许是经过某个地方,我们仿若脱离了世界的喧嚣,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脚尖延伸至心脏,充斥着自己的感官,唤醒了自己沉寂许久的灵魂,回顾自己走过的时光,恍然如梦。有人曾经比喻过,人生不过是梦一场,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恍恍惚惚间,有时我们会分不清梦境和现实。
在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在夜梦里,我们发现每个人都是堂吉诃德。剥掉堂吉诃德,我们什么都不是。昨晚夜里,梦见我听人们说话。有人说很悲愤,有人说很诚挚。我问,为什么这样说、那样说?人们回答我,如果我不这样说,我就没有我‘这边’的感觉,我‘这边’的世界;如果你不那样说,我就没有‘那边’的感觉、‘那边’的世界。我说话是我的世界。你可以赞美我的话、我的世界;你可以诋毁我的话、我的世界;如果你连诋毁 都不愿意,你根本连我存在的世界都不肯承认。你完全没有资格这么做,做人就是活在世界,就是说话”,也就是说,余德慧教授认为,人所生存的文化层正是人作为“堂吉诃德”的所在之处。梦境是粗糙、原初的心,只有从梦境这里,我们才脱离文化层的制约,反身看到文化层在我们的存在之中。
时间就是活着。我们在时间里头,而不是在时间之外。
作者|庄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