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魏书生那里我们该学些什么?
从魏书生那里我们该学些什么?
一、豁达大度、渡人渡己的处世观
魏书生——一个从只有初中学历的平凡农村中学教师成为一名全国闻名的教育改革家。全国劳模、优秀班主任、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这是组织对他最好的评价。在担任学校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期间,甚至在走上盘锦市教委主任兼党组书记领导岗位以后仍然兼课,一年有几个月出外讲学,学生成绩依然在全市名列前茅。
魏书生经历了“文革”人妖颠倒、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至今他每天胸前仍然戴着周恩来“为人民服务”的像章,大概与这段刻骨铭心的生活不无关系。对当年告密诬陷他的人他认为“要与人为善,要以德报怨,争取感化有罪之人”。魏书生就是这样,大度对人,不背历史包袱,因而总能轻装上阵,总能以充沛的精力和时间去创造新的辉煌。魏书生不仅是个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豁达的人。“顺时儆省、逆时从容”,他从不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正如他在一次演讲中说:人不要埋怨境遇。命运把你放在皇家花园,你应该长成参天大树;命运把你甩到千山的石头缝中,你应该紧紧地抓住大地,依然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魏书生和他的同事共同努力,把一个农村中学变成了全国闻名的省级重点中学,自己也发奋图强,从这里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魏书生日常要做的工作有很多,读书、写作、教学、管理、演讲、社会工作,大家都知道他太累了,太苦了。然后魏书生面对这一切却非常坦然,常能变苦为乐,以豁达的心情乐此不疲地心情愉快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他常常说,读书是享受,写作是享受,教学是享受,散步是享受,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可以是享受。倘若我们每一个人若都能像魏书生那样去享受生活,还有什么想不通,不愿做,做不到,做不好的呢?有个学生与他聊天时问“老师,以后我一不当官,二不当科学家,要那么高的能力素质有什么用?”魏书生说:“以后你要真能当大官,当那种有大能耐的什么什么家,有些方面缺点啥差点啥,我或许就不让你改了”魏书生这么一说,学生很奇怪,为什么当大人物反倒可以有毛病呢?魏书生接着说:“如果你干到江青康生那个
份上,你心理素质不好,脾气暴躁、心胸狭窄,谁提意见你就使劲整谁,没准你那官还能将就着当下去,因为谁都怕你,没人敢得罪你。可如果你是个普通工人,靠力气挣钱养家糊口,你心胸狭窄、脾气暴躁,一句批评也听不进去,你想想吧,哪个领导愿意用你,不用你了,你还怎么挣钱吃饭。所以呀,一个人要想活得顺顺当当,就得有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理想、必胜的信心、顽强的意志,这些东西,既能帮助你当好大人物,也能帮你当好小人物,甚至对你当小人物有特殊的重要性。小人物活着尤其艰难,没人顺着你,没人哄着你,你只有具备了各种良好的能力素质,才能遇事看得开,工作做得好。”
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对于较为严重的错误,魏书生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包括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这五个部分,然后通过这份心理病历,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监督之下,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地逐步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或毛病。对于一般性的错误,魏书生则让学生写说明书,使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描绘出自己心理活动的三张照片,让两种思想在照片上曝光。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是怎么争论的;第二张照片,犯错误时两种思想是怎么交战的;第三张照片,犯错误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通过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学生学会了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完善自己、不仅改正了错误,还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
这就是魏书生,一个爱己爱人,一个尊重自己也知道怎样尊重别人的人。
二、淡泊名利、超然脱世的人生观
在于月萍著《魏书生评传》里有魏书生的一张要求做教师的申请书:尊敬的领导:
我再一次怀着十分恳切的心情,请求组织批准自己去做一名教师。
看到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战线在党的领导下走向大治的喜人局面,自己却没有机会献上一分力气,心里像有一团火一样熊熊燃烧。我无比焦急地请求领导能体谅到自己的心情,批准自己的申请。只要是教书,不管是到农村一般学校,还是到更困难的偏僻山区的学校,我都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满腔热情地去干。
进厂六年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中,我对学校的深深眷恋之情,是一天也没有中断过的,即使在“四害”把教师地位压到最低点的时候,我还是以极其羡慕的心情衷心向往着这个职业。为着有一天实现自己美好愿望的时候,把教师工作做得好一些,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钻研有关教育的知识,常学到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地步。即使身患重病,也还是不愿间断,为此而度过的不眠之夜是难以数计的。两千多天中,我向各级领导恳切地提出做教师的申请至少有150次之多。几乎每一个同志,特别是朋友和亲人,都耳闻目睹到我对教育火一样的热情,对学生源自内心的关心……
魏书生是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口头、书面向领导提出申请多达150次,有人可能要问:魏书生是怎么啦?从魏书生走上教师岗位后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中我们找到了答案。魏书生热爱教师这个平凡的职业,也常说自己是到地球上打工的,完事了便挥挥手向这个星球告别。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虽然他后来出了名,但他把自己看得与其他工匠无异,因而也就少了名的烦恼和拖累,他免费为上门求教的人寄资料、赠书籍,免费为学生购书,甚至自掏腰包到一些地方讲学、演讲,公家配的车他不坐,还处处对人说“骑自行车或跑着去开会自已是拣个便宜――锻炼身体。”这便是魏书生!
魏书生是名人,是个精神富有者。虽然他现在并不缺钱,但一直是个苦行僧的形象。他说过:苦行是一种幸福,一来可享受理智的满足,二来可砥砺意志,最主要的,它能省掉不少为个人衣食住行而奔波的麻烦。他自律很严,严得让人觉得他傻,觉得他怪,他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很大的贡献,但只知奉献,不求索取。正像有人评论他的那样:绚烂之极,归于淡泊。而我要说:淡泊名利,才有绚烂。魏书生不仅是为师者的榜样,也是为官者、为人者的榜样。
三、勤于学习、追求卓越的事业观
魏书生是个教书的人爱书的人对书爱的痴情、热烈,爱的理智、不同凡响。魏书生认为:就如同一个没有饭吃的人会浑身无力一样,一个没有书读的人,必然要灵魂干瘪,精神萎缩。魏书生还是个长于写书的人,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文选》曾印刷多次,其中《班主任工作漫谈》荣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此外,他还编著了《家教漫谈》《学生实用学习法》《学生学习600法》等17种书籍,这些书大多受到专家、学者好评,受到同行的肯定和欢迎。读一读魏书生这些书,你会看到这些书其实记载着的是魏书生成长的足迹。这里有他的教育历程,他的教学历程,他的管理历程,他的学习历程,有他的奋斗、他的成功、他的失败、他的痛苦、他的快乐、他的感悟、他的理性思考。在教师中,能够记载下自己成长历程的人并不多,而这样理性地站在智者的高度来记录下自己经验和教训的教师更是我们时代所要求的,因为我们的确缺少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大家。
魏书生是个教育家,是个既有博大精深理论又有卓有成效实践的教育家。魏书生是个善于总结、创新的人,他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改革,硬是在困境中踏出了一方地,闯出了一片天。魏书生是个智者。有了矛盾他并不回避,而是积极找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魏书生善想会干,其真谛和诀窍在于他丰富的创造性和对事业的百倍投入。他的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个支柱――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
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魏书生的人生是成功的:成功的人生艺术,成功的教育艺术,成功的教学艺术。
北师大毛志成提到教师应具有五个层次:一是大教师,二是教书匠,三是以教谋生者,四是因教误人者,五是恶教师。愿从教者能以魏书生榜样,就算成不了可颂可褒的教育家,最差也应是个可敬的教书匠,切莫成为以教谋生的可悲教师,因教误人的可气教师,以教害人的可恶教师。
第二篇:军事理论课,我们该学些什么
军事理论课,我们该学些什么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1003班闫佳祺 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又是一个迎来新面孔的时刻,各大高校均在新生的课程中开设了军事理论课。军礼课旨在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与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尽管如此,但军理课上的“惨淡经营”却着实让人心头一惊。作为大一新生,军礼课,我们是否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学些什么呢?的确,普及军事理论课,是我国防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面对当今复杂国际形势的时代呼唤.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着实应该去普及国防知识,了解国内外形势,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信仰。可是反观我们的同学,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军礼课的呢?偌大的教室,能够静下心来,接受国防教育的同学寥寥无几。取而代之的,则是“滔滔不绝”的闲聊,一次一次的短信互动,“潜心专研”那些杂志小说,或者早已进入甜美的梦乡……凡此种种,是否能够引起我们的思考,又是否让我深刻的反思呢?
普及军事理论课,是使我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爱国情怀。21世纪是信息化的年代,无数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正面负面的信息无不牵动着我们的神经。通过军礼课的学习,我们能够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能够了解我国人民解放军的国防军队建设与国防力量,能够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正因这样,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己的信仰不动摇,坚定对党,对国家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普及军事理论课,是让我们追忆历史,警钟长鸣。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近代中国那些充满血与泪的屈辱历史对于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是刻骨铭心的,落后就要挨打早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是分不开的。可见,普及军礼课的重要性所在。作为现代大学生,作为九零后的新一代,我们更应当清楚自己的使命。回顾历史,并非记住仇恨,而是记住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不要再将历史的悲剧重演,不能再让中华民族遭受铁蹄的践踏。
普及军事理论课,是让我们了解当今复杂国际形势,了解中国当前面临的潜在威胁。的确,现在中国周边并不太平,潜在的威胁正在虎视眈眈的窥视着这崛起的大国。藏独疆独的恐怖组织肆虐,南中国海,台湾问题的霸权主义国家介入,东海钓鱼岛的纷争……一桩桩一件件,无不牵动着国人的神经。那么作为未来国家的中流砥柱,我们是否应该对如今动荡的世界局势有所了解呢?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许有的同学会滋生出享乐的思想.但是,同学们,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的国家仍然面临着潜在的威胁,我们的周边仍不安宁。我们应居安思危,你我应该培养忧患意识,明确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
普及军事理论课,是使我们对国家荣誉、国家利益、民族自尊心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通过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我们会清楚地认识到任何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不再只是喊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口号,然后却茫然不知所措。作为国家的主人,我们要去尽己所能维护国家民族的形象。与外国友人打交道时,我们便会更加注重行为是否有损国格,就会做到不卑不亢,维护国家与民族形象。
因此,开设军礼课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民族的需要。我们现代大学生肩负着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重而道远。那么,同学们,我们曾经的做法与听课态度是否值得反思呢?摆正态度,正视军礼课的重要意义,是你我现代大学生责任与义务!
第三篇:当我们谈潜意识时,我们该谈些什么
当我们谈潜意识时,我们该谈些什么
早些年,当我想到“潜意识”就跟想到宇宙中的黑洞一样,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我只知道它在那儿,神秘至极。潜意识这一概念为什么会被蒙上这样的特征呢?不外于以下几个原因:
□ 在一般人的言语中,潜意识这个词已经成了一个神秘的实体。比如,爱德华·冯·哈特曼就将潜意识称之为“普遍领域”;
□ 另外,这个词也受到神秘主义的利用。因为有神秘主义倾向的人极度热衷于借用科学词汇,用“科学”的外衣来粉饰其胡猜臆断;
□ 与之相反的是,长期以来,一部分自以为(也并非毫无理由)代表着科学心理学的心理学家们,对潜意识这个概念采取了一种否定的态度。虽然他们也承认,有意识的心理内容就清晰程度而言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心理要比别的心理“光明一些”,而有的则要“黑暗一些”,但是潜意识的存在由于在名称上的对立却遭到他们的否认。
就潜意识概念,且撇开这些干扰不论,用我们现阶段的知识可以建立起另外一种最可能实现的理论,即可表达如下:在构建我们心理活动的过程中,潜意识是一种正常的、不可避免的阶段;每一种心理活动一开始都是潜意识的,它或者保持一如既往的状态,或者发展成为意识,这取决于它是否遇到抵抗。潜意识犹如从镜子中看到的一个世界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站在两个世界之间,或者说处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知觉心理系统之间——即对外部感官刺激的知觉和对潜意识的知觉。外部世界给我们的画面让我们从生理影响的角度来了解一切,而内心世界的画面则从精神媒介影响的角度下展示各式事物。这样,把万千星辰连成一片的就不是万有引力,而是造物主的生化妙手了。荣格就特喜欢把潜意识想象成从镜子中看到的一个世界,那从镜子中都能看到什么物件呢?
□ 潜意识包括了没有到达意识层面的所有心理状况。譬如有一些经验,它们与人们不甚相干或显得无足轻重,不足以留驻在意识之中,或者只能在将来到达意识之中,因而都被贮藏在潜意识里;譬如还有一些心理活动,由于与意识的个体化机能不相一致,受到压抑或遭到忽视,如令人痛苦的思想、悬而未决的问题、人际间冲突和道德焦虑等等。由此,我们就可以试着描述潜意识应该是如何组成的了。
□ 我们已经把对压抑的认知作为潜意识的内容了,另外我们还必须加上所有我们已经遗忘的事物。一件事物被遗忘了,并不意味着它就消失了;只是说这个记
忆已经变成了潜意识。它的能荷太低,从而无法出现在意识中了。但是,尽管在意识中遗失了,它并没有在潜意识中消失。
如果说这只不过是一种表达方式的话,自然就会遭到反对了。荣格曾用一个假设的例子来说明了这个的意思。假设有两个人,一个从来没有看过一本书,另一个看了1000本。在10年之后,我们把这两个人这10年间的记忆都抹了去。现在两人都同样地无知了,但我们还是可以判断出他们之间谁曾读过书。尽管阅读的经历遗忘已久,但它依然留下了痕迹。这种间接但持久的影响源于印象的固着。虽然这些印象再也无法到达人的意识中了,但它们依然被保存着。
□ 除了被遗忘的事物之外,潜意识知觉还构成了潜意识的部分内容。它们“可能是没有达到意识听力刺激阈值的感官知觉,或者是处于视觉次要领域的感官知觉;也可能是统觉,也就是说内精神或外部过程的意识”。
所有这些材料就构成了个体潜意识。之所以称之为个体,是因为它完全来自个人生活。因此,任何事物一旦成为潜意识,它就会被由这些潜意识材料所构成的关联网所吸收。高密度的联想性关联转变或上升为意识,就能以灵感、直觉、“好主意”等形式得到复制。
个体潜意识的概念无法把握潜意识的本质
如果说潜意识仅具有个体性,那么从理论上来说就完全有可能把一个精神失常者的所有幻想都追溯到个人经历和印象上去。毫无疑问,这些幻想材料很大一部分是可以简单归因于其个人历史的,但还有某些幻想让人无法在其过往的历史中找到根源。它们的内容与任何事件或者经历都毫无关系,只与神话故事有关。那么,这些神话幻想从何而来呢?它们来自大脑,但不是来自个体的记忆痕迹,而是来自遗传的大脑结构本身。
除了躯体之外,我们同时还得到了一个具有高度差异性的大脑,这个大脑携带着它的整个历史。对于“历史”这个词,我们通常指的是我们“制造”的历史,我们称之为“客观历史”。大脑真正的创造性幻想活动跟这种历史毫不相干,只与年代久远的自然历史有关系。这种上自鸿蒙以来以生命的形式传递下来的历史,也就是大脑结构的历史。这个结构会讲述自己的故事,也就是人类的故事:死亡与重生生生不息的神话,同时也讲述着多如繁星般穿梭于这个未解之谜的人们的故事。
这种潜意识深埋在大脑的结构之中,只会通过创造性幻想这一媒介才会显露其未灭的存在,它就是集体潜意识。它在具有创造力的人身上复苏,把自己展现在艺术家的想象中,在思想者的灵感里,在潜修者的内心经历上。它对人的了解不限于此时此刻,它了解人的过去,它还了解神话中的人。
自远古以来,在这个神秘的背景中,原始森林夜幕下的阴影中有同样一群但又不断变化的人物。这个背景就像对白日生活的扭曲反射,在夜晚的梦里和恐惧中自
我重复。亡灵,鬼魂,那些稍纵即逝、源自一去不复生的监狱的记忆意象,那些由某些刻骨铭心的经历所产生、现在以鬼魂的形式所体现的感觉,这些东西统统都幽幽地聚集起来了。他们似乎只不过是白天喝剩的杯子里留下的苦涩余味,是无人问津的残渣,是一无是处的经历沉迹。
唯一不同的是,我们用不同的名称来称呼这些东西,而这就是我们比原始人唯一高明的地方。我们知道这不过是小事一桩而已,但这桩小事却改变了一切。一直以来,对人类来说,发明新的名称就类似于从噩梦中挣脱出来。
潜意识是与我们的过去、现在和世界观息息相关的问题
原始人不信任临近的部落。由于我们的全球化,我们以为自己早已不再如此了。但是在国际纷争中,这种不信任又卷土重来,而且还膨胀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这已经不是把邻村烧光的事,也不是砍几颗人头的事例:现在一个个国家陷入混乱,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敌国的体面荡然无存,我们自己的过错出现在他人身上,而且还被无限放大。今天,具有反省能力的高尚心灵何处可寻?即使他们存在,也没有人会留意:相反地,现在有一种普遍的胡作非为的现象,普遍存在一种难以抗拒的宿命心理,让个体无力保护自己不受其影响。但是,这种集体现象也是个体的责任,因为国家是由个体组成。因此,个体必须去思考自己该如何去抵抗这种暴行。我们的理性态度让我们相信,只要有国际性组织、法律,以及其他善意的工具,我们就可以创造奇迹。但事实上,只有改变个人的态度,国家精神方能复兴。
有些出发点很好的政治家和人道主义者想要破除权力信条——他人身上的权力信条。但我们首先必须破除自己的这种信条,才会让人信服。自然通过潜意识与我们进行交流,我们必须聆听它的声音。这样,每个人都会专注于自身,从而放弃想要让世界归位的雄心。
很多人可能会有点吃惊,怎么会在讨论一个心理学概念的时候谈到这普遍性问题。这些问题并没有像大家所看上去的那样偏离我的主题,而是这个主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并不是一个特别的问题,而是一个与我们的过去、现在和世界观息息相关的问题。很多东西之所以是潜意识,只是因为我们的世界观不给它们容身之地,因为我们的教育和训练根本无法让我们应付它们。这样,当它们偶尔以幻想的形式到达我们意识中的时候,我们马上就会对其予以压制。在很大程度上,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界线就取决于我们的世界观。这就是如果我们想要充分对待潜意识这个概念就必须讨论这些普遍性问题的原因。而且,如果想要抓住潜意识的本质,我们就不仅要关注当代的问题,而且还要了解人类心理的历史。
对潜意识的思索不仅是个实际问题,而且也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直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世界观对潜意识及其内容的形成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样
地,顺从潜意识的主动力量来重塑我们的观点也是我们的责任,这是一件实实在在、不能不做的事情。依靠个人的秘方是无法永久地治愈一个神经症患者的,因为人无法脱离社会、单单作为孤立的个体而存在。一个人生活中所凭依的信条必须是一个普遍接受的信条,否则这个信条就不会具备人作为群体之一员所不可或缺的自然道德。不过,如果这种信条没有留在黑暗的潜意识中的话,它就会成为一种成型的世界观,而那些习惯于有意识地审查自己的想法和行动的人就会觉得这是一种必要的世界观。这也许足以解释我为什么会谈到这些问题,虽然一个人穷其一生也无法完全展示清楚其中任何一个问题。
写在后面:
作为对压抑理论的补充,荣格提出来潜意识补偿理论——潜意识的作用就是对瞬间的意识内容进行补充。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潜意识会发起反抗,因为有时候潜意识倾向也会与意识倾向不谋而合,也就是说,意识态度会接近于最佳结果。意识态度越接近于最佳结果,潜意识的自主活动就越会减弱,其价值就越会下降,在达到最佳结果的时刻,其价值会下降为零。因此我们可以说,只要一切顺遂,只要一个人所走的路对他而言是其个人和社会的最佳结果,潜意识就无从谈起。在我们的时代,我们会探讨潜意识,这就足以证明现在的一切事物并非都是井然有序。
在这里,我们会说“潜意识”,也只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它实际上是什么。我们对它的所知就跟物理学家对物质的了解一样少。物理学家对物质有的只是理论和某些观点,此时会这样描述彼时又会那样。有时候这种描述符合事实,但不久之后又会有新发现,带来截然不同的观点。但这一切都对物质没有任何影响。难道说物质的现实情况会有任何程度的减少?
第四篇:作文:从高一开始我们该准备些什么
从高一开始我们该准备些什么
作文是语文高考的重头戏,满分作文是我们的最爱。如何在高考中获得较高的分数呢?
一、准备一个“真正”的人
一个“真正”的人,才是作文的根,根深叶才能茂。一个生命苍白的人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
首先,我们来思考为什么要准备一个“真正的人”。我们常说;“文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李白豪爽倜傥,其诗飘逸洒脱;杜甫忧国忧民,其诗沉郁顿挫。同样写梅花,毛泽东胸有雄心壮志,越是艰险越向前,革命豪情万丈,所以他笔下的梅花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疑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这是什么时间的梅?——风雨中、飞雪舞;这是什么空间的梅?——悬崖百丈冰的缝隙处;这是什么状态的梅?——花枝俏、她在丛中笑。毛泽东的人生字典中从来就没有悲伤、哀怨、消沉,他的梅花迎风斗雪、笑俏悬崖。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荒郊野外的驿站外面,紧临破败不堪的“断桥”,人迹绝少,寂寞荒寒,倍受零落;黯然地开了,又黯然地凋落,它子然一身,四望荒然;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风,下起了雨——这正反映了陆游的愁苦,也是整个宋代软弱的缩影——整个宇朝缺钙,得了软骨症。
伟人,名人是这样,同学们的作文也是这样。对人宽厚、性格平和的人,其文章也显得平和通达;认死理,固执倔强的同学文章也较偏激。有一年中考作文《理解》,一位同学写过生日,三五同学到齐,准备大吃一顿。父母将他们的丰盛的饭菜准备好了,正欣喜地看着他们,作者写到“父母准备好了饭菜,可还不走,整个一个大灯泡。父母为什么不理解我们孩子呢?”我们改卷老师一脸茫然:只知道父母“不理解孩子”,可你作者又何尝理解了父母呢?“过生日”最应该邀请的人是谁?是你的父母,是他们给了你生命,给了你养育之恩,这个作文当然不可能给高分。
同学们目前的写作实践中也暴露出一系列这方面的问题:没有追求,没有远大志向,写出的文章多是“家长里短,鸡零狗碎”。
而这几年高考满分作文多是“ 立意深远,富含哲理,有较深的文化底蕴”。2004年重庆考生写了《窗夜雨思泪千行》、《独上高楼》、《诗人、明月、黄花》、《菊花飘香的时节》、《石碑上的历史》等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好作文。
那么,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呢?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真正”的人。那就是做一个符合《中学生手册》要求的人,做一个符合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的人——简单地说:诚实、守信、文明、守纪、爱国、进取、敬业、阳光。
再次,要在学习生活中,依照《中学生手册》和“八荣八耻”的标准不断地衡量、校正自己的行为。旬子在《劝学》中就曾说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智明而行无过也,”孔子的学生曾子就说过著名的话“吾日三省吾身”。
有这样一个有关雕塑家的故事。有一个雕塑家长得方面大耳,相貌堂堂,英俊潇洒。可不知怎么回事,他变得青面獠牙,面相凶恶,人见人怕。这让雕塑家十分苦恼。一日遇见一世外高人,询问起故。世外高人问他是干什么的,答曰搞雕塑;又问塑什么,答曰近几年一直在雕母夜叉;又问雕得如何,答曰日思夜想,弹精褐虑,已完成矣。高人点头,连说“然也、.然也”。“然”什么呢?正是雕塑家日思夜想母夜叉,使他的精神、思想、情绪一直在潜移默化中受母夜叉支配,几年下来变得面相凶恶,人见人怕。世外高人问曰想不想长回来,答曰非常想,请高人指点一二。世外高人让其接着雕塑观音菩萨三年。大家知道,观音菩萨慈眉善目,端坐莲花宝座,慈悲为怀,普渡众生。雕塑家又忘我地投入到雕塑观音菩萨的创作中。结果,三年后,又长回来了,又是一个相貌堂堂,英俊潇洒的雕塑家了。这个故事生动地吿诉我们,只要我们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乃至更远的人生旅途中,自觉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雕琢,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也就为写好文章培育了“营养丰富、有生命力”的根.。
关于做一个“真正“的人的问题是写作中的根本问题,也是同学们不太能自觉接受的问题,所以在这里重点强调,并作了较大篇幅的论述。以期大家能得到一点启迪。
二、准备一张漂亮的“脸”
什么是一张漂亮的脸?就写作话题来说就是要有一张干净、清爽的卷面、文面。这个问题在高考作文中很关键甚至是决定性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是高考改卷实际的需要。高考阅卷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特别是作文阅卷,卷面情况取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已不是秘密;加上现在又是网上阅卷.这对卷面要求就更高.据今年高考阅卷者带回来的消息,最后统计作文阅卷时间是每篇48秒。.当然不少同学及部分家长有困惑了:既然卷面这么重要,改卷时间又这么短,那作文分数还有可信度吗 ?我们也不要讲究什么写作方法了,只练好字就好了。我的理解是:高考作文评分仍然是有信度的;不练字不行,仅练字不够。为什么这么说呢?从我们学生的高考的分数来看,平时作文功底好,卷面又整洁的同学,作文分数就很高,甚至有满分的。作文评分原理我把它比喻为“巧媳妇做菜”原理。巧媳妇做菜是不是要把一锅菜尝完以后才能判断这锅菜的味道呢?其实不然,巧媳妇做菜只要尝一口汤就知菜的味道如何,我们老师批改作文只要“三点式”批改即可——观文题、扫内容、看首尾即可判定作文分值的多少。当然这个过程中如果你的文面“不堪入目”,其结果也可想而知。
第二,字也是一个人的脸面,也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我在这里要问同学们,你们对自己的卷面、文面满意吧?你不满意,你不喜欢,又怎能叫改卷老师满意、喜欢呢?改卷老师在某种程度上只能“糊你”,因为你在“糊他”。
第三,高考作文竞争,某种程度是“30人的竞争”。因为每个阅卷老师对一本试卷都有一个心理预期,即这一本试卷30人,作文满分60分,两头小,中间大,即高分和低分这两头少,中间分人数多。如果你卷面不好,很糟糕,那低分又是谁呢?舍你其谁啊!
怎么准备一张漂亮的脸呢?——每天“洗”!首先,要确立“字”是能练好的观念,决不绝望灰心,最起码要写的横平竖直,不打补钉。其次,练字要练心——心要能静下来。我们年级在高一分批开书法课 ,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对待。专门的时间练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包括记笔记、写作业时要有把字写好的意识,要讲究一点“臭美”。
第三,要注意平时行为习惯的养成。一个平时衣着邋遢的人,他的字一定不清秀,一个平时不阳光的人,他的字也一定“疲软,缺钙”,没有风骨。
三、准备一颗敏感的心
常言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可否也这样说,文章能否写好,关键是你是否具备一颗敏感的心。同学们的作文大多缺少细节的魅力,特别是缺少浸润情感的细节,大而化之,空洞乏味;要么“感情充沛”,可自己不喜欢,原来是矫情、滥情,不是自然流露的真情,我们说“情到真处文自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我们作文时却常常感到生活平平淡淡的,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究其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敏感。事实上,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多大差别,即使是那些著名作家,也不都有不同于常人的特殊生活,只是他们的心灵比常人敏感,能够从生活中感受到那些令人心动的东西。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敏感,面对一个生动的场景,一句真情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只要我们心灵不麻木,就会激起涟漪。当我们怀着感激之心面对生活的时候,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丽。心灵的触动与敏感,可以表现为情感的共鸣,也可以表现为理性的思考。比如《敬畏自然》一文,作者在论述了自然后人类的关系后说:“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他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应该敬畏它们„„敬畏自然,就是警卫我们自己。”作者的议论之所以如此深刻,富含哲理,是因为作者能够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的沟通。这种准备更要在平时观察生活,设身处地体悟生活,联想想像,感同身受;有了这种准备,写作时调动生活感悟积累,就能很快入情入境,“情到真处文自成”,写出“文情并茂”的文章。
四、准备一把锋利的刀
写作从本质上说就是表达自己的思想。一个人文章的思想性取决于这个人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深度。只有打好“思想”这把锋利的刀,才能解剖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才能解剖好人生复杂的难题。
高考的评分标准中就有:“思想深刻、辩证”的要求,而我们一些同学的作文总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贫瘠、空泛,无病呻吟。问题的根本就是平时不去养成勤思考、善琢磨的习惯。只有在平时养成勤思考、善琢磨习惯的过程中,“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认识”,才能在广大考生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
那么,怎样才能准备好“思想”这把锋利的刀呢?我个人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学好政治、历史、地理。政治历史地理它们很好地弥补了成天坐在课堂里的我们的生活,它们使得我们对生活的感悟有了时空、有了厚度、有了思考的空间和思考的工具。好多文章因有了历史背景的点缀而做活了文眼。政治课我历来的感受是作文理论深,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 它告诉了人们世界观及方法论,它阐述了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运用量变质变原理,内外因原理,矛盾对立统一原理来分析事物现象,从而看透事质。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果我们对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一窍不通,很难说对今天的社会生活能作一个清晰的思考与判断。
二是要遇事常琢磨,养成 勤思考,善琢磨的好习惯,诚如《红楼梦》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三是要在阅读中积累。同学们应挤时间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外经典名著;挤时间阅读余秋雨、周国平的文化散文;挤时间研究易中天、于丹现象,从他们身上吸收一些人文思想;挤时间研究时文报刊杂志,如《青年文摘》、《读者》、《智慧背囊》等。
如果我们同学从高一开始,在广泛思考、广泛阅览的基础上,对高一某一专门领域做精深的准备,进行“研究性学习”,如“研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或研究屈原、苏轼、李白、司马迁等历史文化名人;或研究某些社会热点问题——农民工问题、当今中国教育问题;或研究某些自然现象,等等,都可形成“一盆肥沃的土”,写出富有生活气息,富有人文底蕴的高考满分作文。
好作文是一篇篇写出来、改出来的。
第五篇:年终总结该总结些什么
年终总结该总结些什么?
一到年终,少不了写写总结,做做计划。回顾一年感慨良多,工作年年做,总结年年写,要想出新确实不易。但年终总结难道就只能是流于形式,只为应付交差吗?
不管你在什么单位什么部门什么岗位工作,不管你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员工,细细回想,此一年彼一年,绝对有着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家公司、同一个岗位、相同的工作,因为市场在变、环境在变,在变化中保持稳定,其实已经在改变。
尽管年终总结形式几近相同,但绝不要简单的认为就是做表面文章。对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做一个全面、系统、客观的梳理和评价。既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又能看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
很多朋友可能会说,时间太久想不起来,怎么可能写那么全面。深究这其实是一个工作习惯的问题。对于一个习惯写日志做计划的朋友来说,总结列出123肯定不是什么难事,也很容易从中体会到这样一个好处,就是时间并不如想象的一般紧迫,慌忙着急多半是因为没有经历过、没有做好准备,当这些已经出现在你的计划当中时,尽可能的按步就班,时间掌控好便自然会觉得容易些了。所以,平时习惯做计划,年末写总结就轻松啦!
那么,如果没有计划的习惯,年终总结应该怎么做?真正的功夫不是形式上,而是在内容上、在心态上。浓墨重彩的不要放在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就,总结工作中的差距、疏忽、问题和不足。把精力花在对问题的分析反思上,思考如何改进如何突破,如何创造新成绩达到新高度。
总之,写总结不是为了“表功掩过”,而是为了来年的提升做准备,包括在行动上、心理上。无须一味花心思在形式文字上,端正态度,也是对自己一年来工作最好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