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孩子那里学习领导力
从孩子那里学习领导力
在国外,一份4万人次的调查显示:81%的受访者认为,有小孩的女性主管在耐心、聆听技巧与时间管理上表现优异;在台湾,本刊调查14位高层主管发现,有半数受访者从育儿上得到工作的启发,有助于管理能力的提升,“因为我为人父母,所以我才能成为更好的经理人!”你相信教养小孩的经验有助于管理或领导能力的提升吗?你是否曾从育儿经验得到启发,有助于管理能力的提升?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这篇文章,将挑战你过去的认知。请先看以下两个例子,她们是全世界最有权力的女人。欧布莱特(Madeleine Albright),前美国国务卿,她年轻时,为了照顾三个小孩,专心当了十五年的家庭主妇。直到三十九岁,取得博士学位才重返职场。工作二十年后,也就是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三日,她站在白宫著名的椭圆形办公室内,在总统克林顿旁,宣誓就任国务卿,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国务卿。
证据:四份调查报告同一结论 养儿育女有助于提升领导能力。
另一个女人,是跨国品牌公司Sara Lee现任执行长布兰达(Brenda Barnes),她曾任百事可乐北美区执行长,但为了养育三个小孩,她也曾离开职场,专心地过了了六年家庭主妇生活后,于二○○四年复出。一回到职场,她就跻身《福布斯》杂志全球百位最有权势的女性排行榜;今年十一月,她更是第二次入榜,並高居第九名。
曾是《财富》杂志权势女性榜上的人物,宝洁(P&G)全球婴儿产品部总裁黛比(Deb Henretta)认为,帶小孩的经验与一个经理人的领导力,两者间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你不能说我是“尽管为人父母,但还能够成为杰出的经理人”,而应该说“因为我为人父母,所以我才能成为更好的经理人。”
过去养儿育女让身为父母的经理人,尤其是女性焦头烂额,在事业与家庭之间挣扎。然而,一些新版的故事正在全世界发生,欧布莱特、布兰达、黛比们将不再是特例。这个新现象背后有四份最新报告的支撑。
二○○○年与二○○二年,两份美国职场调查,共针对一百二十位高学历的高层女性主管研究后发现:为人父母不仅不会降低,反而有助于她们的职场表现,让她们得到更高的成就。(编按:报告来源分別是Wellesley College Center for Research on Women、The 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紧接着,二○○五年,一份四万人次的问卷调查更显示:高达81%的受访者认为,有小孩的女性主管在耐心、聆听技巧与时间管理上表現优异,也使得他们比较喜欢追随有小孩的女性主管。这份报告来自美国女性职业成长团体WorldWit。最具体的一份报告,作者是曾经获得普利兹奖提名的美国纽约时报前记者安**8231;克坦頓(Ann Crittenden)。她深度访谈CNBC电视台的总裁及执行长等一百多位专业表现杰出的父母后,归纳出育儿跟领导的共通技巧,包括:
一、耐心、同理心等人际沟通技巧;
二、激发学习成长潜能的技巧;
三、以身作则,表现出诚信、正直这种道德勇气的特质等。
在这一百多位高层受访者中,多数都同意育儿经验跟领导技巧有密切关联。因此,她下了一个结论:养儿育女是多数人一生中必经、且最辛苦的工作,若能认真经营亲子关系的经理人,一定可从中提升领导能力。因此,“领导从家庭开始”。
时代杂志集团董事长安**8231;茉莉(Ann Moore)如是说:“当你需要领导別人,当你需要组织团队的时候,或许你最需要的技能就是一般母亲在家里带小孩的那套。”然而,美国的情况如此,台湾的经理人呢?
针对此议题,《商业周刊》对岛内十四名专业经理人进行调查,包括永豐餘董事长邱秀瑩、Google台湾区总经理张成秀、光寶董事長宋恭源、中国输出入银行理事主席符寶玲、一○四人力银行董事長杨基寬宽人。在“你在育儿经验上得到的启发,是否有助于管理能力的提升?”问题中,虽然有一半的人回答是肯定的,但经交叉比对后,则得到一个有趣的结论:年轻的经理人人比年长一代(五十岁以上),较容易从育儿上得到启发。落差:年轻人较年长者易从中学习;台湾人的体验认知不如美国人。这份调查点出了台湾经理人的育儿状况:
一、年长的经理人,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普遍缺席,他们对问卷的回答多半是“孩子大了,记不得。”或者间接表示“亲子关系没有做很好”。
二、年轻一代的经理人更重视小孩的养育,关心小孩的竞争力。但他们的育儿类型又分为两种,一种只花时间却沒有用心,因此无法与孩子进行深度互动、得到回馈;另一种父母,他们花了时间和心思陪伴小孩,却苦于没有对的方法。
拥有两个小孩的明基电通台湾区总经理洪汉青就是一例。他說,由于跟小孩相处的时间不多,“以前,我唯一的教养方式就是溺爱他们。”直到后来当他要小孩遵守规范,却发现他们理都不理的時候,才知道小孩也需要领导跟管理。
简单来说,从育儿学领导的概念,在美国等先进国家成为最新趋势;在台湾,却还未被认同,就算有认同者,也很难做到。信谊基金会执行长张杏如点出个中原因——过去一代以权威教养小孩,而年轻父母虽然知道要用爱来教小孩,教养的知识与方法都还不够成熟,因此,从育儿当中得到有用的启发比例甚低。
然而,事实是不管你是否心甘情愿,当你为人父母的那一刻,你其实就在家中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家庭是你第一个领导训练场;而且,“你永远无法从家里退休”,即使无所作为,你也在发挥负向的领导力。
因此,“这是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台大管理学院教授柯承恩说。当我們努力做好家中领导角色时,这些內在能力将有助于提升企业中领导力。
那要怎么做呢? 一九九六年被《时代》杂志选为二十五个最具影响力人物的成功大师——史蒂芬**8231;柯维(Stephen R.Covey),是九个小孩的父亲,四十七个孙子的祖父。他以自身的经历,总结了一套经营高效能家庭的心得。典范:活用“领导树”四种角色就可带领家庭、企业成员茁壮成长。他认为,要营造一个成功幸福的家庭,父母必须扮演四种领导角色,他用“家庭领导之树”来描绘这四种角色的功能:
一、楷模(modeling),这是树根,父母必须决定要传递給孩子的价值观与文化后,自己树立榜样。
二、辅导支持(mentoring),这是树成长茁壮的养分。父母要无条件地給予,让家人感受到无私的愛。
三、规划(organizing),这是枝干,父母必須建立家庭成員固定聚会的系統。若沒有安排任何家庭的聚会和时间,家庭结构松散,无法建立共享的理念跟价值。
四、教导(teaching),这是枝叶,也就是扮演指正方向的角色。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犯错?
柯维说,越是树的底部越重要,但为人父母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在枝叶上花功夫,每天叨念小孩要念书、要诚实。。却劳而无功。而家庭领导之树的经营与企业领导之树有异曲同工之妙,若父母能藉由养儿育女的经验,好好经营家庭之树,并将这个经验移植到职场上,将可收同等良效。
以最重要的第一层角色——楷模来说,奥美集团旗下,群策促动行销董事总经理郑风雅,就有深刻的感悟。她永远忘不了十五年前,两岁多的女儿给她的第一个大震撼。
那一天,刚跟先生吵完架的郑凤雅,情绪激动地走进房间,碰一声用力把门关上。她沒想到,这个场景会烙印在女儿脑海中。三个月后的某一天,当她骂了女儿时,女儿也掉头走进房间,“碰!”一声,用力把门关上。
震撼一:领导不只是开会、考评业绩;主管与父母一样随时被检验。英特尔董事长的葛洛夫曾分析过领导风格这回事,他说,不管是什么样的领导风格,只有管理者认定“自己是別人表率”的前提下才会管用;身教的力量远大于任何的指导。当两岁女儿关上房门的那一刻,郑凤雅体会到了葛洛夫所谈的智慧。
一个两岁多的小孩尚且如此,何况是公司里二、三十岁的员工?原本,她以为领导只会发生在开会、训话、甚至评估业绩的时候;如今,她感受到,主管的喜怒哀乐、食衣住行,无时无刻、随时随地被检验。“你必须时刻行为检点!”她说。
另外一次震撼教育,则发生在她女儿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这天,她带女儿去买衣服。但一回到家,女儿坚持不肯穿新买的衣服,甚至开始拉高音阶,“妈,那是你挑的,不是我选的!”她的行径与自己在卖场独断专行、掌控全局如出一辙。
“我心里很尴尬。。我想,在公司应该沒有人会这样直接表达对我的不满吧,不过在职场上,我是否也让人有同样的感觉?”
过去,郑凤雅工作时,一分钟可以讲上八十个字,独白讲两小时都不是问题。但从此以后,她随时提醒自己,一定要让部下有开口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现在,郑凤雅的女儿已经十六岁了,一路走来,她说,育儿与领导力间的相互启发与激荡,让她获益良多。
成为孩子的楷模是育儿最难一部分,除非你改造自己,否則你对孩子的规划、指导都只是事倍功半。
此外,第二个领导角色:辅导,也很重要。张杏如说,所谓的“辅导”,就是情感的支持。父母若沒有放下自己的框架,用孩子的高度去看问题,就无法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支持,包括:尊重孩子的不同、耐心倾听、发挥同理心等。PChome电子商务部副总经理罗薇琳,就是一个因为育儿而学到耐心、同理心的典型例子。向来她就是一个沒耐心的主管,也从来不想改变自己,直到今年一月女儿出生。罗薇琳在日商三井工作近四年,耳濡目染日本企业严谨、细致、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当她两年半前来到PChome担任主管后,她的巴达式的管理方式就不断地和网络公司年轻的员工起冲突。最严重的一次是一個业绩检讨会。她要求部属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沒想到大家只是进来抱怨,抱怨公司资源不够,抱怨别的部门不配合,”一气之下,“档案夾跟文件就从我手上丟出去”,“不开了!等你們准备好再说。”她气得掉头甩门就走,留下一群面面相覷的员工。
震撼二:问题可能出在自己身上;部属、孩子都需要时间去改变。
团队气氛很差,但她从来沒想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那是他们的问题,只要他们工作认真一点,业绩变好,我怎么会发脾气?”直到她有了一个女儿之后,转变因子才被启动。一开始,她面对每天哭闹不停的女儿,情绪蹦到最高点,“我常常想,下一刻就可能情绪失控。我还曾经打她屁股,希望她discipline(有纪律),但有用吗?”后来她发现,只有一个方法可以让孩子不哭,就是要给孩子时间,全心全意的哄她。当她这样对待小孩的時候,她突然领悟:“如果我可以这样对待我的小孩,那么我是否也可以同样的对待我的员工?”
对罗薇琳来说,她从小孩身上得到的感悟有两个:一,要給部属时间。二,即便部属有不对的地方,她可以选择不用直接伤害別人的方式进行沟通。意念一转,团队气氛走上良性的循环,“我自己有很大的感动!我感谢我女儿,”她感性地说。
柯承恩觀察,近来领导力的研究,越来越强调领导者的內在人格精神。例如:《从A到A+》的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在探究企业之所以卓越的原因,最后发现关键之一是对的人才,而這个对的人才,除了专业之外,其人格特质普遍都是“愿意承認自己不足,具有谦卑态度,态度坚定者。”
《仆人领导学》概念的原始创作者罗伯特**8231;格林里夫(Robert K.Greenleaf)则说,“关于权力及授权的议题,近来有全新的看法,那就是应该少一点强迫性,而相对多一点支持性!”这位被管理大師彼得德鲁克称为最有智慧的人,他对领导的全新领悟是:必須让追随者心悦诚服跟随,影响力才会扩大、强化。而要让人心悦诚服跟随,领导者就得学习放下自己的需求、放弃自己的欲望,而以部属的需要为前提,他呼吁:领导者“从聆听中得到智慧”,并且要承诺“打开一扇门”。
换言之,来自家庭跟企业领导力的研究,最后居然有殊途同归的结果:原来要带领家庭跟公司,其实最后都得归结到内在的影响力量。而这些共同的因素包括:以身作则当模范、同理心、以及耐心倾听的能力。
然而同理心、耐心。。这些特质唯有透过教养小孩才可以养成吗?
柯承恩认为,育儿绝对不是唯一的方法,但它却是“非常有效的训练所”。因为在职场上,上司与下属的权力关系本来就不对等,要求上司替下属着想,难度很高。
但面对小孩时,则因为有爱,人们将开放自己的心,成就他人,这将有机会让人们看到自己积存已久的偏见,进而改变行为。
奧美环球广告执行长Shelly Lazarus,有一个女儿及一对双胞胎,她就表示:「当你成为母亲,心中无私的愛会逐漸滋滋长,你信任人们,包容接受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容忍他们不理性的时刻,这是之所以能够帮助你们组成一个坚强团队的重要因素!
领悟:亲子给予彼此机会教育;往往能从小孩身上学到宝贵的一课
美国电信业大厂南方贝尔(BellSouth)的市场总监朵娜.李(Donna Lee)也说,当同事知道她怀孕,“起初他们很惊讶,但他们觉得我变得更可亲近,怀孕磨平我原先的棱角,让我与人们的沟通管道更为开阔,他们见了我富有人性的一面。”
杜邦安全防护事业群的副总裁艾伦**8231;古曼(Ellen Kullman),领导五位副总的她则坦承:“我之前不会对別人的想法花太多时间,幸运的是,我的小孩吸引我注意到那些平常不会留意的角度。”
然而,育儿经验所带来的管理感悟却要用心才能有所获得。现任Google总經理张成秀就举例,她母亲严重车祸后,她常亲自喂食三餐。但为了让就读小学的女儿也有照顾病人的机会教育,她决定这一天由女儿代打上阵。但是当她看到女儿盛滿一大口饭要送进母亲嘴巴时,她心急地大喊“小口一点!小口一点”,因为刚拿掉鼻胃管的母亲吞咽功能还未恢复正常;她自己喂食时,就常常让母亲
咳得滿脸通红、上气不接下气,更何况是这么一大口饭。张成秀再三的叮咛,但却慢慢发现,母亲吃得比她自己亲自喂的时候还顺畅。事后,她问女儿究竟有什么诀窍?女儿说:“那是因为你很心急,奶奶根本还沒嚼完,你就急着喂下一口,而我会在心里默念一、二、三„„一百,才喂下一口,奶奶当然不会呛到了!”
原本要给女儿的机会教育,反倒自己让女儿上了一课。若非她本身用心为女儿制造机会教育,只怕这一堂关于耐心的课,她是永远无法在公司的总经理职位上学到的。
柯维曾说說,为人父母是一件最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因为“家庭是修炼人性的研究所,”父母无限制地提供給孩子支持、鼓励、理解,就像“空气”一样,沒有空气时,人们会不舒服,但有了它们,人们却不一定满足快乐。
領悟:教养是无止尽的学习过程;因为知所不足、心怀谦卑而更加包容 换言之,为人父母,是在实践“不能要求回报”、“成就他人”的精神。这条路,是一个內心修炼的过程,它并不好走,却一定要走。否则你就错过了人生最重要的必修学分。
在职场上,柯承恩说,唯有“知所不足而心存谦卑”的经理人,才是最佳企业领导人。而要知所不足,养儿育女最会让人有所感悟。
国家地理频道台湾区总经理蔡秋安,她的大女儿十一岁,个性很独立,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喜欢看课外读物,有时候一耽搁,连功课都沒有写。
我希望她take priority(设定优先顺序),但孩子总是认为喜欢的要先做,其实我也很高兴她爱看书。。现在我们跟小孩相处的时间不多,还要督促写功课,亲子关系是紧张的,小孩有她的pattern(模式),究竟要怎么做才是对的?”
为了这个问题,在蔡秋安充满行销专业书籍的柜子里,近来又悄悄地多了亲子教育的书。现在,她最重要的一门亲子功课就是学习接受小孩的个性,然后給孩子更多的空间,“这是一个on going(持续进行)的过程,沒有绝对的答案,我只能反省自己,不断地学习”。
“当妈妈真的会谦卑,因为我不知道怎样做才是绝对正确的方法,”掌管兰蔻、植村秀、碧玉泉等品牌的台湾莱雅化妆品香水事业部总经理陈敏慧也说,这条育儿路是无止境的摸索跟学习,让她在公司上采取更包容、更富同理心的管理风格。
无论为人父,或者为人母,面对同样的育儿情境,有人抓住机会,从中找自己盲点,挑战自己,最后家庭、事业两边都叩关得分;但也有的人,让家庭事业的天平只往一边倾斜,顾得了事业顾不了家,到头来,心中免不了遺憾。你,要选择哪一個?
第二篇:从马基雅维里那里学习到的十项商业和领导力课程
从马基雅维里那里学习到的十项商业和领导力课程
很少有历史人物象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这样,获得的评价经常分化成为两种极端情况。实际上,在回溯到五百年后,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带来的影响和争议也没有减少一点。
有些人把他看作现代唯物主义之父,激励人们说或者做可以实现个人利益的事情;换言之,也就是只要目的正当,可以不择手段。实际上,权谋政治家这一词就来自他最有名的作品《君主论》,并且,现在已经被当作狡诈、欺骗和操纵的代名词来使用。
然而,也有其它人把他当作世界上第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者,为现代政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还有些人认为马基雅维里是第一位通过利用基于经验概括、观察和历史现象的创新归纳法将经验主义科学方法运用在人类行为研究中的学者。
作为一名非常类似马基雅维里的现实主义者,我不倾向于对人对社会的影响好坏进行整体研究。不管怎样,他的很多理念在政治方面都获得了长期成功,并且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商业环境中变成非常有效的力量。
此外,在读到马克•哈里森撰写的这篇文章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商业、领导力和企业文化方面的的理念会与他产生共鸣。事实证明,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之前的很多年,我已经或多或少引用过他的内容。这仅仅属于巧合么?也许吧。
不管怎么说,他都领先我们几个世纪,这让我们可以从马基雅维里那里获取了十项商业和领导力方面的经验,也就是:
1、“如果希望保持成功的话,就需要根据时势的变化对行为进行调整。”正如我在几天前说的,“领导者必须学会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生存,否则的话,就有可能导致商业或者政治方面的灾难。”实际上,这就是大部分公司倒闭的原因。
2、“只有了解障碍和机会之间的细微区别,并且可以将两者都转换为优势的人,才能成为企业家。”对于企业家来说,第一个也是最只要的目标就是找到一种独特的创新解决方案,来解决客户或者市场方面的重大问题。如果不存在障碍的话,就不会出现机会。障碍同样也限制了竞争对手的发展方向。
3、“没有面临风险就不会获得成功。”我就经常说,愿意承担风险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
一。在《在针对后起之秀的非官方职业建议》一文中,我就鼓励青年朋友,“现在马上就加入到大冒险中!”原因也很简单,“随着年龄的增长,并开始„获得‟不希望冒险失去的事物时,再作出这种决定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4、“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寻找个人的激情,不仅是快乐的关键,也是企业成功的要害所在。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优先的,所以,不要在别人的生活中浪费时间。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阿门。
5、“维持现状不属于可行的选择;要做的事情应该是终止这种情况。”大部分读者都应该了解我就属于痛恨现状的情况。在《为什么怀疑主义者才能成为伟大领袖》一文中,我写到,“愤世嫉俗者会对普遍看法和当权者表示怀疑。【他们】不喜欢维持现状。【他们】试图寻找做事的更好方式。【他们】会打破常规破坏原有模式。”
6、“评估一位统治者智力的首要方法,就是看看他周围的人。”懦弱的领导人周围总是围绕着懦弱的助手。强有力的领导者总是选择可以找到的最好人才来开展工作。
7、“我认为,成人与儿童的区别,就在于针对某些有用行为时,可以表现出表里不一来。在这里的关键就是只有自己的利益...”在《你是否属于不正常的管理者?》一文中,我们就正常的管理者应该全神贯注于个人事业发展,并且应该“看起来就象普通成年人,而不是象儿童一样,行为不正常,乱发脾气,经常让周围所有人的生活都变得非常悲惨。”的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8、没有什么是比推行新事物更难入手,更需要胆量,并且更难断定成败的事情了。这就是现实的世界。对于公司初创、巨型企业合并和巨型企业内部真正的变革来说,情况也是这样。
9、“聪明人总是立刻就干傻瓜最后才干的事情。”我就非常喜欢参与决定性行动的规划,但在工作混乱的公司中,这通常会导致出现分析瘫痪的情况。
10、“生命沙漏中流出的沙子越多,透过它我们就能看得越清楚全局。”联想到谷歌最近宣布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将成为首席执行官,我得出的结论就是在创始人成长起来以后,就可以担任首席执行官。我们是在一天天变老,但我们是不是也在变得更加聪明?至少,让我们希望如此。
第三篇:领导力从做
领导力从做“坏人”开始
作者:贾濛
史玉柱新书最近很火。他在新书中提到,和马云在飞机上讨论“企业家一定要是坏人”,两人谈的很投机。事实上,不光史玉柱和马云,“坏老板”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无数证据表明,“坏老板”领导团队的执行力远远胜过“好老板”。
更有点评称,历史往往是由“坏人”创造的,比如:半个“流氓”出身的刘邦、从小调皮捣蛋的曹操、逼父造反的李世民、没皮没脸的朱元璋等,因为只有“坏人”才敢起来造反和变革。创造好公司或许也是如此,因为“坏老板”有更坚强的神经,更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敢于打破常规的圈囿,突破习惯的桎梏和传统的束缚。商业竞争毕竟是一场“打硬球”的游戏,狭路相逢“坏”者胜,归根结底是“坏人”(硬汉)和“坏人”(硬汉)之间的竞争。以下盘点那些成功的“坏老板”,并分析如何做好一个“坏老板”。
1、史玉柱:“只问功劳,不问苦劳”
中国有句老话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般情况下,若是什么事情没有做好,当事人多半会给自己找这样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人们多半也是会用这句话来安慰当事人。
但是,在史玉柱的脑海里,却不是这样的。史玉柱奉行的是:在公司只认功劳,不认苦劳。这句话也是巨人企业文化中的第一条。
这听起来有些无情,不过,史玉柱是这么做的。史玉柱说,在巨人第一线的销售人员做不好连300元的底薪也难保,如果做好了就可以拿到高得惊人的销售提成。
史玉柱还制定出十分特别的激励政策:对于完成销售任务最好的前5位,史玉柱给予金光灿灿的奖杯以示表扬,而对于末尾的5个市场开拓团队,则交以黑色锦旗一面,上书烫金的“倒数第X名”字样,令人无地自容。史玉柱的激将法果然奏效,得到“倒数第X名”黑旗的团队,羞耻感更有助于发愤图强、迎头赶上。
在新书中,史玉柱提到其做产品、做营销都会做详尽、真是的消费者访谈,但是访谈会有作假。为了保证访谈报告的真实有效,史玉柱出台了访谈作假惩罚法。开全国大会时,拎出来作假的人让他在台上连讲一百遍,加入他叫张三,就讲100遍“张三没有信誉,张三没有信誉”。下次就不敢了。
这些做法听起来都有些“变态”,不过,史玉柱确实打造了一支在全中国竞争力都数一数二的营销队伍。
2、马云: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人,谁提战略谁离开!
2011年08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发内部邮件,非常直接地批判了部分新员工的浮躁和态度。他警告来公司不到1年的人,千万不要给他写战略报告,谁提战略谁离开!
他直接了当地说:
1)我们永远不会承诺你发财,升官,在阿里我们一定承诺你会很倒霉,很郁闷,很委屈,很痛苦……很沮丧……
2)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万别给我写战略报告,千万别瞎提阿里发展大计……谁提,谁离开!但你成了三年阿里人后,你讲的话我一定洗耳恭听。我们喜欢小建议小完善……我们感恩你的每一个小小的完善行动。
3)公司不是请我们发展我们的,公司花钱请我们是来发展我们客户成长的。我们是通过发展客户来发展自己。
马云的基本意思是:花钱来是请你做事的,不是请你提想法的。说得非常直接,听起来也很刺耳。
这封给新员工的信,看起来无情,但确实是马云管理思想的体现。马云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执行力的作用。据称,马云与孙正义曾经探讨过一个问题: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水平,与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水平,哪一个更重要?结果两人得出一致答案: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水平。马云就曾将阿里巴巴称之为“一支执行队伍而非想法队伍”。
3、“毒舌”任正非:你最近进步很大,从很差进步到了比较差
任正非这位老板有多“坏”,从下面几句话便知:
1)“进了华为就是进了坟墓。”
——任正非对刚进华为的新员工说。
2)“华为没有院士,只有院土。要想成为院士,就不要来华为。小改进,大奖劢:大建议,只鼓励。”
——任正菲批评部分研发人不顾市场,只顾埋头钻研时
3)“你最近进步很大,从很差进步到了比较差。”
——任正菲评价某财务总监的“进步”。
4)“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任正菲批评一位刚进华为就给自己写“万言书的”北大学生
5)5年之内不允许你们进行幼稚创新,顾问们说什么,用什么方法,即使认为不合理,也不允许你们动。5年以后,把系统用好了,我可以授权你们进行局部的改动。至于结构性改动,那是10年之后的事。
——任正非对华为干部说
从任正非的这些犀利语录中可以体会到华为的企业文化:持续的危机感、打死仗的劲头、对制度的始终如一。不过,正是这样的企业文化,锻炼出了一只让业内羡慕的”狼性“队伍。
4、张瑞敏:通过当“恶人”改造人
以“砸冰箱”和“不允许员工随地大小便”管理起家、被誉为中国企业现代企业管理教父的海尔张瑞敏说过“伟人首先是恶人”。如今广为流传的关于海尔的管理经验往往是由一个个“恶人”管理的小故事串联成的。
胡泳说:“每个人在开完会以后必须把自己坐的椅子推回到原位。”
谢艾琳说:“某某某下班以后椅子没归位,要进行罚款多少多少。”
张瑞敏如此做的原因是要“改造人”。他提出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理念。”它的内涵是要求每一个工人和管理者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目标。海尔的研究者们称之为“OEC管理法”,意为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事进行清理控制。
通过当“恶人”,张瑞敏完成了对海尔人的改造。事实上,企业家里的坏老板还有很多,据称微软的比尔〃盖茨和鲍尔默对着完不成任务的员工骂粗话、对着不能迅速领会他们意图的员工讽刺挖苦是常有的事;戴尔电脑的迈克〃戴尔更是IT业的著名“恶人”,拉里〃埃里森甚至在企业员工的T桖衫上直接印上“杀死对手”的挑战性宣言。
第四篇:从魏书生那里我们该学些什么?
从魏书生那里我们该学些什么?
一、豁达大度、渡人渡己的处世观
魏书生——一个从只有初中学历的平凡农村中学教师成为一名全国闻名的教育改革家。全国劳模、优秀班主任、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这是组织对他最好的评价。在担任学校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期间,甚至在走上盘锦市教委主任兼党组书记领导岗位以后仍然兼课,一年有几个月出外讲学,学生成绩依然在全市名列前茅。
魏书生经历了“文革”人妖颠倒、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至今他每天胸前仍然戴着周恩来“为人民服务”的像章,大概与这段刻骨铭心的生活不无关系。对当年告密诬陷他的人他认为“要与人为善,要以德报怨,争取感化有罪之人”。魏书生就是这样,大度对人,不背历史包袱,因而总能轻装上阵,总能以充沛的精力和时间去创造新的辉煌。魏书生不仅是个大度的人,还是一个豁达的人。“顺时儆省、逆时从容”,他从不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正如他在一次演讲中说:人不要埋怨境遇。命运把你放在皇家花园,你应该长成参天大树;命运把你甩到千山的石头缝中,你应该紧紧地抓住大地,依然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魏书生和他的同事共同努力,把一个农村中学变成了全国闻名的省级重点中学,自己也发奋图强,从这里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魏书生日常要做的工作有很多,读书、写作、教学、管理、演讲、社会工作,大家都知道他太累了,太苦了。然后魏书生面对这一切却非常坦然,常能变苦为乐,以豁达的心情乐此不疲地心情愉快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他常常说,读书是享受,写作是享受,教学是享受,散步是享受,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可以是享受。倘若我们每一个人若都能像魏书生那样去享受生活,还有什么想不通,不愿做,做不到,做不好的呢?有个学生与他聊天时问“老师,以后我一不当官,二不当科学家,要那么高的能力素质有什么用?”魏书生说:“以后你要真能当大官,当那种有大能耐的什么什么家,有些方面缺点啥差点啥,我或许就不让你改了”魏书生这么一说,学生很奇怪,为什么当大人物反倒可以有毛病呢?魏书生接着说:“如果你干到江青康生那个
份上,你心理素质不好,脾气暴躁、心胸狭窄,谁提意见你就使劲整谁,没准你那官还能将就着当下去,因为谁都怕你,没人敢得罪你。可如果你是个普通工人,靠力气挣钱养家糊口,你心胸狭窄、脾气暴躁,一句批评也听不进去,你想想吧,哪个领导愿意用你,不用你了,你还怎么挣钱吃饭。所以呀,一个人要想活得顺顺当当,就得有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理想、必胜的信心、顽强的意志,这些东西,既能帮助你当好大人物,也能帮你当好小人物,甚至对你当小人物有特殊的重要性。小人物活着尤其艰难,没人顺着你,没人哄着你,你只有具备了各种良好的能力素质,才能遇事看得开,工作做得好。”
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对于较为严重的错误,魏书生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包括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这五个部分,然后通过这份心理病历,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监督之下,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地逐步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或毛病。对于一般性的错误,魏书生则让学生写说明书,使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描绘出自己心理活动的三张照片,让两种思想在照片上曝光。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是怎么争论的;第二张照片,犯错误时两种思想是怎么交战的;第三张照片,犯错误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通过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学生学会了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完善自己、不仅改正了错误,还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
这就是魏书生,一个爱己爱人,一个尊重自己也知道怎样尊重别人的人。
二、淡泊名利、超然脱世的人生观
在于月萍著《魏书生评传》里有魏书生的一张要求做教师的申请书:尊敬的领导:
我再一次怀着十分恳切的心情,请求组织批准自己去做一名教师。
看到各行各业特别是教育战线在党的领导下走向大治的喜人局面,自己却没有机会献上一分力气,心里像有一团火一样熊熊燃烧。我无比焦急地请求领导能体谅到自己的心情,批准自己的申请。只要是教书,不管是到农村一般学校,还是到更困难的偏僻山区的学校,我都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满腔热情地去干。
进厂六年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中,我对学校的深深眷恋之情,是一天也没有中断过的,即使在“四害”把教师地位压到最低点的时候,我还是以极其羡慕的心情衷心向往着这个职业。为着有一天实现自己美好愿望的时候,把教师工作做得好一些,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钻研有关教育的知识,常学到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地步。即使身患重病,也还是不愿间断,为此而度过的不眠之夜是难以数计的。两千多天中,我向各级领导恳切地提出做教师的申请至少有150次之多。几乎每一个同志,特别是朋友和亲人,都耳闻目睹到我对教育火一样的热情,对学生源自内心的关心……
魏书生是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口头、书面向领导提出申请多达150次,有人可能要问:魏书生是怎么啦?从魏书生走上教师岗位后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中我们找到了答案。魏书生热爱教师这个平凡的职业,也常说自己是到地球上打工的,完事了便挥挥手向这个星球告别。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虽然他后来出了名,但他把自己看得与其他工匠无异,因而也就少了名的烦恼和拖累,他免费为上门求教的人寄资料、赠书籍,免费为学生购书,甚至自掏腰包到一些地方讲学、演讲,公家配的车他不坐,还处处对人说“骑自行车或跑着去开会自已是拣个便宜――锻炼身体。”这便是魏书生!
魏书生是名人,是个精神富有者。虽然他现在并不缺钱,但一直是个苦行僧的形象。他说过:苦行是一种幸福,一来可享受理智的满足,二来可砥砺意志,最主要的,它能省掉不少为个人衣食住行而奔波的麻烦。他自律很严,严得让人觉得他傻,觉得他怪,他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很大的贡献,但只知奉献,不求索取。正像有人评论他的那样:绚烂之极,归于淡泊。而我要说:淡泊名利,才有绚烂。魏书生不仅是为师者的榜样,也是为官者、为人者的榜样。
三、勤于学习、追求卓越的事业观
魏书生是个教书的人爱书的人对书爱的痴情、热烈,爱的理智、不同凡响。魏书生认为:就如同一个没有饭吃的人会浑身无力一样,一个没有书读的人,必然要灵魂干瘪,精神萎缩。魏书生还是个长于写书的人,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文选》曾印刷多次,其中《班主任工作漫谈》荣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此外,他还编著了《家教漫谈》《学生实用学习法》《学生学习600法》等17种书籍,这些书大多受到专家、学者好评,受到同行的肯定和欢迎。读一读魏书生这些书,你会看到这些书其实记载着的是魏书生成长的足迹。这里有他的教育历程,他的教学历程,他的管理历程,他的学习历程,有他的奋斗、他的成功、他的失败、他的痛苦、他的快乐、他的感悟、他的理性思考。在教师中,能够记载下自己成长历程的人并不多,而这样理性地站在智者的高度来记录下自己经验和教训的教师更是我们时代所要求的,因为我们的确缺少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大家。
魏书生是个教育家,是个既有博大精深理论又有卓有成效实践的教育家。魏书生是个善于总结、创新的人,他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改革,硬是在困境中踏出了一方地,闯出了一片天。魏书生是个智者。有了矛盾他并不回避,而是积极找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魏书生善想会干,其真谛和诀窍在于他丰富的创造性和对事业的百倍投入。他的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个支柱――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
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魏书生的人生是成功的:成功的人生艺术,成功的教育艺术,成功的教学艺术。
北师大毛志成提到教师应具有五个层次:一是大教师,二是教书匠,三是以教谋生者,四是因教误人者,五是恶教师。愿从教者能以魏书生榜样,就算成不了可颂可褒的教育家,最差也应是个可敬的教书匠,切莫成为以教谋生的可悲教师,因教误人的可气教师,以教害人的可恶教师。
第五篇:我从生活那里学到的财富
我从生活那里学到的财富
生活在生命的磁场里高速运动着,我们也一天天长大,在其中感受着生活的洗礼。
微风轻轻送来了春天,在这个季节百花争先恐后竞相开放,小草刚冒出地面,柳树吐出了绿芽,这是不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季节呢?我们大家为自己心中的目标而拼搏、奋斗、学习,生活无处不充满竞争,就如同这百花争先恐后地想最早绽放自己的美丽。
在这里,我从生活那里学到了竞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在受到暴风的肆虐,雨水的冲击,众人的践踏,小草仍然没有低头。它一直在等着自己的救兵——太阳,看见了吗?小草就是这么顽强,从不被任何事物所屈服。
在这里,我从生活那里学到了顽强。
秋风姑娘穿着自己金色的裙子,来到了田地,将自己金色的洒向庄稼,看!农民们一个个望着丰收的稻田,脸上笑开了花,秋风姑娘看着,欣慰的笑了。
在这里,我从生活那里学到了付出才有收获。
北风阵阵,白雪皑皑。冬爷爷突然打了几个喷嚏,大地就换上了白色的轻纱,突然让我想到语文课上的红军长征,想到他们在冰天雪地中还奋起拼搏,想到有多少革命先烈的血洒在这片雪白的土地上。
体验了春夏秋冬,使我从生活中学到了很多的财富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激情与澎湃!„„
安中校初一:彭榆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