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本心理励志经典》(读书笔记)
《20本心理励志经典》
以下截取这二十本书最经典的几句话:
1,所谓成功的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今年比昨天更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宽容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的人,也就是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心灵和行为日趋高尚的人。——《富兰克林自传》
2,勤奋工作,勇于实践;始终坚持学习;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富有创新精神。——《富兰克林自传》
3,依靠自我,尊重自我,独立自助,崇尚个性。一个人一定能够成为他想成为的人。——《依靠自我》
4,固守住你自己,千万不要模仿。每时每刻你都可以用终生积蓄的力量,表现出你自己的天赋;而你只能临时地部分地占有别人获得的才干。——《依靠自我》
5,不要害怕吃苦,要敢于批评自己;不要一味地去依赖他人的帮助或馈赠,而应当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自己拯救自己》
6,纸上谈兵永远不会造就一个伟人,善于把握机会、仅仅抓住通往力量之门钥匙的人才会成功。——《伟大的励志书》
7,人的一生获得特殊机会的可能性还不到百万分之一,所谓伟人,只是把世人眼里面的普通条件变成一种有利的机会,从而成就斐然。——《伟大的励志书》
8,勤奋是实现理想和事业的基础,敬业是实现理想和事业的动力,忠诚则是实现理想和事业的态度。——《致加西亚的信》
9,只有投入才有回报,只有忠诚才有责任,只有主动才有创新,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致加西亚的信》
10,控制支出、用现有的钱去挣更多的钱,在自己的住宅上投资,增进你挣钱的能力,不要在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投资,为将来的收入做好打算等。个人理财完美读本。——《巴比伦富翁的秘密》
11,永远不要将必要的开销和你的欲望混为一谈,你自己和你家人的欲望,永远并不是你的薪水所能够满足的。——《巴比伦富翁的秘密》
12,明确的计划加上对财富的强烈欲望,就是积累财富的唯一可靠途径。——《思考致富》
13,持久的友谊,和谐的家庭关系,商业合伙人之间的理解和支持,内心和谐与心灵宁静……都是巨大的财富。——《思考致富》
14,要有方向感,把眼光留驻在生活中那些有价值的事情上,并制定计划,努力工作;要平衡,保持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合适的比例和位置,幸福从平衡中产生;要有信念,一个人信念越强,越能成功。——《一生的计划》
15,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失意,要想成功,关键是心态的调整。只要我们肯做一次深入自我的探索,将那股用之不竭的力量提炼出来,我们必将拥有一个更光明、更灿烂的美好人生。——《积极思考的力量》
16,如果我们能以坚定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困难险阻,那么我们一定能从中获得好处。——《人人都能成功》
17,思想中最坚韧的蜘蛛网是懒惰,他会教你什么也不做,也会教你好不抵抗地向前,使错误越陷越深,清楚他的法宝就是积极的思想观。——《人人都能成功》
18,成功的实质是个人奋斗,所谓成功就是一个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己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19,无论你是做什么的,总会有许多人从事着与你相同的职业,这些人可能已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并且赚了很多钱。决定你能否成功的因素并不是你所从事的职业,而是你对待工作的态度。——《与你在巅峰相会》
20,上帝并不偏爱任何人,身为一个人,我们都得经历一些苦难,苦难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性的弱点》
21,世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而在每个人身上也都是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能够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着我们去唤醒他,而这个巨人就是我们的潜能。——《唤醒心中的巨人》
22,永远不要否定别人,道理很简单,当你想要请教别人的时候,请不要否定他们的想法。——《攻心为上》
23,面对工作生活变化的各个方面,我们要以健康,乐观的心态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谁动了我们的奶酪》
24,有时候人们复杂的头脑所带来的复杂感情,也会战胜他们理性思维,使他们看问题的眼光变得暗淡起来,是生活更加复杂化,更具有挑战性。——《谁动了我们的奶酪》25,如果你想排在生活自助餐厅队伍的前列,那么有两个步骤是绝对必要的,首先,排队!,下决心把自己 的事情做的出色,然后排进队伍的前列。从现在开始,每天做一些事情提高自己。——《高效人生的十二个关键点》
26,别对自己说“不可能”。——《平地而起》
27,每个人都有残疾,有些人是外显的,有些人是内涵的,你的在那里?如果你觉得不幸,那么世界上有人比你更不幸;如果你觉得成功,那么世界上有人比你更成功。——《平地而起》
28,积极主动,别指望别人推着你走;以终为始,忠诚于自己的人生计划;要事第一,选择不做什么更难;双赢思维,远离角斗场的时代;知彼解己,换位思考的沟通;团结协作;不断更新,过着身心平衡的生活。——《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29,如果你希望成长与进步,那就必须每天都调整状态,与自己的潜力进行竞争,于自己激烈角逐,让每一天都成为你的代表作。——《邮差弗雷德》
第二篇:《20本心理励志经典》(读书笔记)
《20 本心理励志经典》B848.4 1008
以下截取这二十本书最经典的几句话: 1,所谓成功的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今年比昨天更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慈 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宽容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的人,也就是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心灵和行为日趋高尚的人。——《富兰克林自传》 2,勤奋工作,勇于实践;始终坚持学习;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富有创新精神。——《富 兰克林自传》 3,依靠自我,尊重自我,独立自助,崇尚个性。一个人一定能够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依靠自我》 4,固守住你自己,千万不要模仿。每时每刻你都可以用终生积蓄的力量,表现出你自己 的天赋;而你只能临时地部分地占有别人获得的才干。——《依靠自我》 5,不要害怕吃苦,要敢于批评自己;不要一味地去依赖他人的帮助或馈赠,而应当依靠 自己的辛勤劳动。——《自己拯救自己》 6,纸上谈兵永远不会造就一个伟人,善于把握机会、仅仅抓住通往力量之门钥匙的人才 会成功。——《伟大的励志书》 7,人的一生获得特殊机会的可能性还不到百万分之一,所谓伟人,只是把世人眼里面的 普通条件变成一种有利的机会,从而成就斐然。——《伟大的励志书》 8,勤奋是实现理想和事业的基础,敬业是实现理想和事业的动力,忠诚则是实现理想和 事业的态度。——《致加西亚的信》 9,只有投入才有回报,只有忠诚才有责任,只有主动才有创新,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致加西亚的信》 10,控制支出、用现有的钱去挣更多的钱,在自己的住宅上投资,增进你挣钱的能力,不要在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投资,为将来的收入做好打算等。个人理财完美读本。——《巴比 伦富翁的秘密》 11,永远不要将必要的开销和你的欲望混为一谈,你自己和你家人的欲望,永远并不是 你的薪水所能够满足的。——《巴比伦富翁的秘密》 12,富》 明确的计划加上对财富的强烈欲望,就是积累财富的唯一可靠途径。——《思考致
13,持久的友谊,和谐的家庭关系,商业合伙人之间的理解和支持,内心和谐与心灵宁 静……都是巨大的财富。——《思考致富》 14,要有方向感,把眼光留驻在生活中那些有价值的事情上,并制定计划,努力工作; 要平衡,保持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合适的比例和位置,幸福从平衡中产生;要有信念,一个 人信念越强,越能成功。——《一生的计划》
15,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失意,要想成功,关键是心态的调整。只要我们肯做一次深 入自我的探索,将那股用之不竭的力量提炼出来,我们必将拥有一个更光明
、更灿烂的美好 人生。——《积极思考的力量》 16,如果我们能以坚定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困难险阻,那么我们一定能从中获得好 处。——《人人都能成功》 17,思想中最坚韧的蜘蛛网是懒惰,他会教你什么也不做,也会教你好不抵抗地向前,使错误越陷越深,清楚他的法宝就是积极的思想观。——《人人都能成功》 18,成功的实质是个人奋斗,所谓成功就是一个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己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19,无论你是做什么的,总会有许多人从事着与你相同的职业,这些人可能已经做出了 显著的贡献,并且赚了很多钱。决定你能否成功的因素并不是你所从事的职业,而是你对待 工作的态度。——《与你在巅峰相会》 20,上帝并不偏爱任何人,身为一个人,我们都得经历一些苦难,苦难是我们生活中的 一部分。——《人性的弱点》 21,世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而在每个人身上也都是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 能够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着我们去唤醒他,而这个巨人就是我们的潜能。——《唤醒心 中的巨人》 22,永远不要否定别人,道理很简单,当你想要请教别人的时候,请不要否定他们的想 法。——《攻心为上》 23,面对工作生活变化的各个方面,我们要以健康,乐观的心态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谁动了我们的奶酪》 24,有时候人们复杂的头脑所带来的复杂感情,也会战胜他们理性思维,使他们看问题 的眼光变得暗淡起来,是生活更加复杂化,更具有挑战性。——《谁动了我们的奶酪》 25,如果你想排在生活自助餐厅队伍的前列,那么有两个步骤是绝对必要的,首先,排 队!,下决心把自己 的事情做的出色,然后排进队伍的前列。从现在开始,每天做一些事 情提高自己。——《高效人生的十二个关键点》 26,别对自己说“不可能”。——《平地而起》
27,每个人都有残疾,有些人是外显的,有些人是内涵的,你的在那里?如果你觉得不 幸,那么世界上有人比你更不幸;如果你觉得成功,那么世界上有人比你更成功。——《平地而起》 28,积极主动,别指望别人推着你走;以终为始,忠诚于自己的人生计划;要事第一,选择不做什么更难; 双赢思维,远离角斗场的时代; 知彼解己,换位思考的沟通;团结协作; 不断更新,过着身心平衡的生活。——《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29,如果你希望成长与进步,那就必须每天都调整状态,与自己的潜力进行竞争,于自 己激烈角逐,让每一天都成为你的代表作。——《邮差弗雷德》
第三篇:励志读书笔记
励志 读书笔记
—zxm 1.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2.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3.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5.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离成功最近的时候 6.享受现在,享受过程,享受生活 7.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8.从不攀登的人很少摔跤,从不获胜的人很少失败 1 9.你还有失败的资格
10.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我相信你们,也请你们相信我 ? 困惑是一件好事,他是你成长的标志 ? 抵挡住诱惑,人生就会提升非凡境界 ? 勿欲速,勿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成功的不够具体,失败的不够深刻 ? 系统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 ? 商机无处不在,不要在犹豫中浪费青春 ? 学会独处,坚持自学(一)(二)最好的听课状态就是:进入学习状态,和老师一起玩转课堂 将经典与实际结合,创造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 2(三)(四)(五)(六)(七)(八)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主观能动性 给上级的永远是答案而不是问题 解决焦虑最好的方法:让自己忙起来,没有时间去焦虑 如果明天你将死去,那么你今天会做什么?难道你认为明天不死,今天就不需要做吗?(九)(十)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有怎样的表现,这两者是一致的 肯定自己就是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
改变自己就是自我形象的重塑
超越自己就是人生价值的实现 ? 得了第二名还这么高兴? 你不知道我把第一名追的有多惨 ? 这条沟里有成千上万条鱼你救不过来的。你又能改变什么那? 对于这条鱼来说,我的行为足以改变他的命运 3篇二:《20本心理励志经典》(读书笔记)《20本心理励志经典》
以下截取这二十本书最经典的几句话: 1,所谓成功的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今年比昨天更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宽容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的人,也就是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心灵和行为日趋高尚的人。——《富兰克林自传》 2,勤奋工作,勇于实践;始终坚持学习;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富有创新精神。——《富兰克林自传》
3,依靠自我,尊重自我,独立自助,崇尚个性。一个人一定能够成为他想成为的人。——《依靠自我》 4,固守住你自己,千万不要模仿。每时每刻你都可以用终生积蓄的力量,表现出你自己的天赋;而你只能临时地部分地占有别人获得的才干。——《依靠自我》 5,不要害怕吃苦,要敢于批评自己;不要一味地去依赖他人的帮助或馈赠,而应当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自己拯救自己》 6,纸上谈兵永远不会造就一个伟人,善于把握机会、仅仅抓住通往力量之门钥匙的人才会成功。——《伟大的励志书》 7,人的一生获得特殊机会的可能性还不到百万分之一,所谓伟人,只是把世人眼里面的普通条件变成一种有利的机会,从而成就斐然。——《伟大的励志书》 8,勤奋是实现理想和事业的基础,敬业是实现理想和事业的动力,忠诚则是实现理想和事业的态度。——《致加西亚的信》 9,只有投入才有回报,只有忠诚才有责任,只有主动才有创新,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致加西亚的信》 10,控制支出、用现有的钱去挣更多的钱,在自己的住宅上投资,增进你挣钱的能力,不要在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投资,为将来的收入做好打算等。个人理财完美读本。——《巴比伦富翁的秘密》 11,永远不要将必要的开销和你的欲望混为一谈,你自己和你家人的欲望,永远并不是你的薪水所能够满足的。——《巴比伦富翁的秘密》 12,明确的计划加上对财富的强烈欲望,就是积累财富的唯一可靠途径。——《思考致富》
13,持久的友谊,和谐的家庭关系,商业合伙人之间的理解和支持,内心和谐与心灵宁静„„都是巨大的财富。——《思考致富》 14,要有方向感,把眼光留驻在生活中那些有价值的事情上,并制定计划,努力工作;要平衡,保持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合适的比例和位置,幸福从平衡中产生;要有信念,一个人信念越强,越能成功。——《一生的计划》 15,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失意,要想成功,关键是心态的调整。只要我们肯做一次深入自我的探索,将那股用之不竭的力量提炼出来,我们必将拥有一个更光明、更灿烂的美好人生。——《积极思考的力量》 16,如果我们能以坚定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困难险阻,那么我们一定能从中获得好处。——《人人都能成功》 17,思想中最坚韧的蜘蛛网是懒惰,他会教你什么也不做,也会教你好不抵抗地向前,使错误越陷越深,清楚他的法宝就是积极的思想观。——《人人都能成功》 18,成功的实质是个人奋斗,所谓成功就是一个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自己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19,无论你是做什么的,总会有许多人从事着与你相同的职业,这些人可能已经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并且赚了很多钱。决定你能否成功的因素并不是你所从事的职业,而是你对待工作的态度。——《与你在巅峰相会》 20,上帝并不偏爱任何人,身为一个人,我们都得经历一些苦难,苦难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性的弱点》 21,世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而在每个人身上也都是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能够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着我们去唤醒他,而这个巨人就是我们的潜能。——《唤醒心中的巨人》 22,永远不要否定别人,道理很简单,当你想要请教别人的时候,请不要否定他们的想法。——《攻心为上》 23,面对工作生活变化的各个方面,我们要以健康,乐观的心态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谁动了我们的奶酪》 24,有时候人们复杂的头脑所带来的复杂感情,也会战胜他们理性思维,使他们看问题的眼光变得暗淡起来,是生活更加复杂化,更具有挑战性。——《谁动了我们的奶酪》 25,如果你想排在生活自助餐厅队伍的前列,那么有两个步骤是绝对必要的,首先,排队!,下决心把自己 的事情做的出色,然后排进队伍的前列。从现在开始,每天做一些事情提高自己。——《高效人生的十二个关键点》 26,别对自己说“不可能”。——《平地而起》 27,每个人都有残疾,有些人是外显的,有些人是内涵的,你的在那里?如果你觉得不幸,那么世界上有人比你更不幸;如果你觉得成功,那么世界上有人比你更成功。——《平地而起》 28,积极主动,别指望别人推着你走;以终为始,忠诚于自己的人生计划;要事第一,选择不做什么更难;双赢思维,远离角斗场的时代;知彼解己,换位思考的沟通;团结协作;不断更新,过着身心平衡的生活。——《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29,如果你希望成长与进步,那就必须每天都调整状态,与自己的潜力进行竞争,于自己激烈角逐,让每一天都成为你的代表作。——《邮差弗雷德》篇三:读励志书籍的读后感两篇
为自己更好的工作--------《做最有用的好员工》有感 当我拿起这样的一本职场励志系列的书籍,我以为又是千篇一律的说些无关痛痒的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的呻吟文字。但是我错了,读下去才发现,这样的一本《你在为谁工作》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员工所必须拥有的,它犀利的指出了一些其他书籍没有提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决定了我们,反问自己,我到底在为谁工作?当我拿到这本书之前,和很多人一样,感觉自己为了赚钱而工作,所以工作起来总是有点缺乏热情,但是看完这本书后,我才明白,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工作,而且还要为了自己而工作,把工作看做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的乐趣。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工作轨迹,有的人成为公司里的核心员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的人一直碌碌无为;有些人牢骚满腹,总认为与众不同,而到头来仍一无所获„„众所周知,除了少数天才,大多数人的禀赋相差无几。
那么,是什么在造就我们,改变我们?是“态度”!
上面这段话出自《你在为谁工作》。毋庸讳言,不用看书,看题目就知道书里会讨论些什么,似乎是些很老套的问题:工作态度。涉及此问题的书不少,但大多数书仅仅空洞地要求人们端正工作态度,而至于为什么这么做,所给的解释未能触动人们内心。《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仿佛一面镜子。它通过提出“你在为谁工作” 这个需要自我反思的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从而让每一位员工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老板打工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工作”的朴素理念。我们不能否认,在我们当中,当然也包括我在内,有时怕自己的工作得不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有时会找n个理由将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再完成,只要不耽误事就行,有时因看不惯某个同事心里就不愿与其合作,想想看工作本身是没有任何情绪的,是人赋予了它一种积极或消极的心态。因此,书中多次警醒人们:“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于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把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经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 《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扮演者王宝强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的一段话,给我的震撼很大,主持人问他:“你当初在剧组里当群众演员时有没有想过,就这样跑龙套、打杂如果得不到机会成不了明星怎么办?他脱口而出:“只要你认真努力的把每件小事情做好,总会有人发现你的”!是啊,这是浅显却不易悟得的道理。态度在王宝强的身上已验证了其价值。我们怕领导没有留意我们所做的每件事,但我们是否留意把每件小事做好。只为了完成工作,那在工作时的外在表现绝不会激情四射。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实、表达自我的机会、个人使命感以及一种活着的理由。这与工作仅仅是“为五斗米折腰”“为别人 干活”的想法完全不同,揭示了工作的真正内涵,为点燃工作激情打下基础。工作不仅能赚到养家糊口的薪水,同时,困难的事务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任务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外界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是提供给我们成长和各种收获的起点与机会,是为了自己。不懂得这一点,工作起来就会毫无生气,即使是身处高位、拿着高薪也不例外。工作态度就是竞争力,这是《你在为谁工作》强调的重点。在公司里,员工与员工之间在竞争智慧和能力的同时,也在竞争态度。一个人能否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固然需要他的能力超越众人,更需要他的态度比别人更积极。不能说具有了某种态度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们都有着一些相同的态度。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木匠收了徒弟,先教他做一个木箱子,箱子做好后,师傅将木箱外面修整好后,开始仔细的用沙纸打磨箱子里面的各个角落,徒弟不解,觉得没有必要。师傅说,这手艺活里面也透着做人的品性,手艺不但要好,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态度要认真不能浮躁,信任你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生意也自然会越做越好,钱自然也会越赚越多。而徒弟不以为然,出徒后徒弟离开师傅自立门户,可不到两年,沮丧的回到了师傅身边,不但生意没做成,声誉也是一片狼藉。这毕竟是个故事,现实生活中那些被解雇或者始终得不到提升的人,往往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够,而是他们的态度不够端正。只会导致竞争力减弱,最终被市场淘汰。
工作态度是一个永远讲不完的话题,因为我们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它们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激情。但不管怎样,如果希望获得成功事业,成就美好人生,良好的工作态度是不可或缺的。
人是要知道感恩的,要知恩,无论你身处哪个工作环境,是公司给了我们工作的空间,最好的报答是什么呢,是敬业的态度,是对自己边工作边成长的过程负责的态度。你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你在为你自己工作
枕边励志书》读后感 张友仓
时光匆匆,在浩瀚的岁月长河中,每个人都是生命中的过客。我们的一生将如何度过?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太多的人已不堪重压。如何面对生活的现状?经济在飞速发展,人的物质欲望也日渐膨胀。如何面对物质惑???这些问题使好多人陷入迷茫之中。敢想敢做才能成功。要想别人不能想,做别人所不能做。想别人所不能想的,做别人所不能做的就需要创新。创新就需要勇气。诚信是生命的支柱,是美丽的金子,是一种高尚的品格;要做生命的掌舵者,因为生活就是大海,人就是海上之舟,目标就是灯塔。每一艘生命之舟就会有自己的航行方向。人就是自己生命的掌舵者。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人们常常习惯于把眼睛钉在大事上,往往忽略小事,而事实上大事每个人都会刻意注意,偏偏容易忽略小事。一些细节更是往往被忽略,有一句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在细节中发现机会,会助你走向成功。也许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事物的细节,太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殊不知,我们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小事,假如每个人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就已经很不简单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育人工作是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互相配合。这些工作还得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抓起。认真对待每一件关于学生的小事,促使学生珍
惜时间、自觉学习、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工作中我体会到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每天就会尽自己所能力求完美,而不久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也会从你这里感染这种热情。我们学校目前的领导班子,从校长室以宫校长为首,在平时工作中对我们严格要求,经常引导我们要注重细节,每做一件事都要精思熟虑,这种用心工作的作风,对我们周围的人一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才使得我们的这个集体,从领导到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我们学校的发展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学校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一个好教材。在我做班主任时,我注重班级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教育学生。如在一次学生做早操时,旁边的地上有一片小纸屑,我便随手拾起来,用我的行动来告诉学生要养成爱护公共卫生的文明的好习惯。所任班级的学生都养成了自觉地维护班级、公共场所的卫生的良好习惯。因此班级的卫生一直保持很好。
在教学中,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的传授、每一个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关系到学生能否很好地掌握知识。学生只有听好每一节课,学会每一个知识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有最后的好成绩。而对一个班级来说,只有每一个学生都有较好的成绩,才会有班级整体的好成绩。这些都来源于平时的扎扎实实地把每个教学环节抓实抓牢,因此在教学中我在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差生、测试等各个环节都认真对待,尤其在备课上下大功夫,寻找最好的方法,力求传授的知识简单明了,使学生便于接受和掌握。
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是繁琐的,都是由一个个小事,一个个细节构成的,不要小看一个个的细节,是它们决定了你最后的成败。要想成功,那么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个细节。最终它们会给你丰厚的回报。这是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深切的体会。
幸福的心灵没有怨恨。感恩,是一种千古传唱的美好品德;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感恩,是一种促进成功的重要法宝;感恩,并不是宣扬一种消极的宿命论,而是一种积极的处事方式!当一切都是那么无理的时候,当生命悬于一线之际,那一份生命边缘的真诚却撼动了所有的人的心。献出你真诚的爱心吧!战场上你死我活的较量都会为真诚暂停,生活中又有什么能不为真诚感动?在人的生命中,痛苦和欢乐总是并存,这世界并不会因为你不开心就停止运篇四:励志书籍读书笔记
励志书籍读书笔记
励志书籍读书笔记
(一)一篇《答顾东桥书》断断续续看了近半个月,中间还夹杂着重温了下《万历十五年》。忽然有个念头冒出来:《传习录》是终极励志书啊!
近期工作反思,想得很多,做得不够。想得太多了,想着一开始做,就要直接做得很周全,便觉得困难重重,倒反而畏首畏尾了。这项工作本来属于我比较了解的,且一直关注,却行动迟缓,缺乏实际行动。近期牛刀小试,便有效果反馈。哎,惭愧惭愧,早干嘛去了。
归根结底,还是认识上不够到位。我还是把知与行,分作了两样,总想着完成了比较全面的知识储备和技术积累,再进行行动,却没认识到,知与行本是一体。只有在行动中摸索成长,才能完善认知,只有在行动中积累经验后才能进一步指导行动。看来,《传习录》真不是读出来的,而是在“知”与“行”中逐渐融入自己的心性的。
近来,隐约感觉有一股动力,这股动力督促我反思自身,认知自己的心性,这股动力督促我即刻行动,投入实践,我想,这股动力,多多少少,就是我的“至良知”吧。这股力量是《传习录》给我的,也许从这个层面看,称《传习录》是终极励志书,也不为过。
我能够越发感受到心学与佛家禅宗的区别了,虽然心学与禅宗都是以自我本心的认知为主体,以修行者的领悟为成长之路,但,心学与佛释有着本质区别,心学从一开始就将自己的修习落于最细微的实践行动之处,而穷究自己的本心,也便是天地间的大道天理。也许,心学与禅宗的终极大道是相通的,比如有多少高僧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只是我辈凡俗,常常为佛家的一些慧心顿悟的细枝末节而蒙蔽。与此相比,心学的研习,哪怕只是初窥门径,也对日常工作大有裨益啊!嘿嘿,终极励志书!
励志书籍读书笔记
(二)听听名字就知道是一本关于励志的书,书封面是黑色,用四个大字写着“我的奋斗”。对这本书的兴趣是源于孙老师的推荐。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罗老师很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在中国这样不健康的、浮躁的社会中,像罗老师这样能保持自己个性的人,实在不多。首先觉得他很有勇气。印象最深的是,初二时,老师让用事实,真情实感的写一篇关于校园的作文,其他同学都是说“五星红旗飘扬在学校上空”,就他写“五星红旗耷拉在校园上空”,老师愤怒让改,他改成“说来也怪,尽管没有风,五星红旗仍然飘荡在校园上空。”哈哈~罗老师在老师面前的表现,反应出他从小就对教育的某些不满。说的也不错,中国的教育让人感到悲哀的地方很多,教育法里说的公民平等的接受教育,就是一句屁话,从高考最能看出来,都知道,不说了。
罗老师没读过大学,罗老师的经历也算个传奇,他没有很清晰的职业规划,起码在去新东方前。去新东方也是为了薪水,做自己最讨厌的事——做老师,教英语。现在的社会许多领取变数很大,如果做职业规划不该划定太长的时间内,还是活在当下好,抓住能抓住的机会。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上,也不要说某些东西你不会追求,其实你的心里并不排斥它们。罗老师“叛逆”的童年,“叛逆”的青春,跟他最后的成就以及职业都有很大帮助,这些个人都是学不来的。
这本书读下来,感觉并不是一本励志书籍,就是教会了我,让我知道,要学会独立思考,不管世俗怎么说,别人怎么说,凡事都要有自己的判断,多看书籍,敢于怀疑一切过去没经过自己思考就接受了的想法。
最最好的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做自己的自己,而不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励志书籍读书笔记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科课堂的主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他也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级时,他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就像学科教学一样,班主任不应该成为管理的主力,而应该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监督者。从班级管理的实践来看,一个几十人的小学班级,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管理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实施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这学期,我就是把班级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是从培养学生管自己能力开始的。《班主任大全》一书中就指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由于家长的溺爱,这些“小太阳”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的依赖成人的帮助和照料。对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利用晨会、班会、队会等,向学生正面宣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的理解。第二方面,在班级中安排“人人岗位责任制”,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负责。第三方面,联系学生的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培养学生在家的自我管理。确实,《班主任大全》一书,在班级管理这个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班级管理有了新的认识。篇五:读励志书籍的读后感(上交老板专用)为自己更好的工作--------《做最有用的好员工》有感 当我拿起这样的一本职场励志系列的书籍,我以为又是千篇一律的说些无关痛痒的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的呻吟文字。但是我错了,读下去才发现,这样的一本《你在为谁工作》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员工所必须拥有的,它犀利的指出了一些其他书籍没有提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决定了我们,反问自己,我到底在为谁工作?当我拿到这本书之前,和很多人一样,感觉自己为了赚钱而工作,所以工作起来总是有点缺乏热情,但是看完这本书后,我才明白,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工作,而且还要为了自己而工作,把工作看做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的乐趣。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工作轨迹,有的人成为公司里的核心员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的人一直碌碌无为;有些人牢骚满腹,总认为与众不同,而到头来仍一无所获„„众所周知,除了少数天才,大多数人的禀赋相差无几。
那么,是什么在造就我们,改变我们?是“态度”!
上面这段话出自《你在为谁工作》。毋庸讳言,不用看书,看题目就知道书里会讨论些什么,似乎是些很老套的问题:工作态度。涉及此问题的书不少,但大多数书仅仅空洞地要求人们端正工作态度,而至于为什么这么做,所给的解释未能触动人们内心。《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仿佛一面镜子。它通过提出“你在为谁工作”
这个需要自我反思的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从而让每一位员工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老板打工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工作”的朴素理念。我们不能否认,在我们当中,当然也包括我在内,有时怕自己的工作得不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有时会找n个理由将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再完成,只要不耽误事就行,有时因看不惯某个同事心里就不愿与其合作,想想看工作本身是没有任何情绪的,是人赋予了它一种积极或消极的心态。因此,书中多次警醒人们:“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于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把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经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
《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扮演者王宝强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的一段话,给我的震撼很大,主持人问他:“你当初在剧组里当群众演员时有没有想过,就这样跑龙套、打杂如果得不到机会成不了明星怎么办?他脱口而出:“只要你认真努力的把每件小事情做好,总会有人发现你的”!是啊,这是浅显却不易悟得的道理。态度在王宝强的身上已验证了其价值。我们怕领导没有留意我们所做的每件事,但我们是否留意把每件小事做好。
只为了完成工作,那在工作时的外在表现绝不会激情四射。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实、表达自我的机会、个人使命感以及一种活着的理由。这与工作仅仅是“为五斗米折腰”“为别人 干活”的想法完全不同,揭示了工作的真正内涵,为点燃工作激情打下基础。工作不仅能赚到养家糊口的薪水,同时,困难的事务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任务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外界的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是提供给我们成长和各种收获的起点与机会,是为了自己。不懂得这一点,工作起来就会毫无生气,即使是身处高位、拿着高薪也不例外。工作态度就是竞争力,这是《你在为谁工作》强调的重点。在公司里,员工与员工之间在竞争智慧和能力的同时,也在竞争态度。一个人能否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固然需要他的能力超越众人,更需要他的态度比别人更积极。不能说具有了某种态度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们都有着一些相同的态度。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木匠收了徒弟,先教他做一个木箱子,箱子做好后,师傅将木箱外面修整好后,开始仔细的用沙纸打磨箱子里面的各个角落,徒弟不解,觉得没有必要。师傅说,这手艺活里面也透着做人的品性,手艺不但要好,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态度要认真不能浮躁,信任你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生意也自然会越做越好,钱自然也会越赚越多。而徒弟不以为然,出徒后徒弟离开师傅自立门户,可不到两年,沮丧的回到了师傅身边,不但生意没做成,声誉也是一片狼藉。这毕竟是个故事,现实生活中那些被解雇或者始终得不到提升的人,往往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够,而是他们的态度不够端正。只会导致竞争力减弱,最终被市场淘汰。
工作态度是一个永远讲不完的话题,因为我们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它们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激情。但不管怎样,如果希望获得成功事业,成就美好人生,良好的工作态度是不可或缺的。
人是要知道感恩的,要知恩,无论你身处哪个工作环境,是公司给了我们工作的空间,最好的报答是什么呢,是敬业的态度,是对自己边工作边成长的过程负责的态度。你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你在为你自己工作。
第四篇:心理基础读书笔记
相信许多人有这种体验:一场大病、一场灾难或一场意外的死亡,改变了我们的人生态度,使得我们明白什么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这也是悲惨的人生真相必将带给我们的馈赠。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心理基础读书笔记
人生的悲剧本身并不一定会导致心理问题,它之所以最后令我们陷入困境,是因为我们想否认自己人生的悲剧性。
对别人战战兢兢,特别想赢得别人的认可,结果赢得的是冷落和嘲讽。后来,她不再关注别人,不再渴求别人的认可,只是“为自己跳舞”,但人们反而走过来,和她一起跳舞。
当你抵触悲伤时,你的心也就远离了你悲惨的人生真相。不过,这只是远离,并不是消失。悲惨的人生真相永远不会因为我们做一些主观努力,就从我们的世界中消失,并不再对我们的心灵发挥消极的影响。
悲伤的过程,是告别不幸的过去的必经之路。
悲剧性是我们心灵的养料。你拒绝悲伤,也拒绝直面自己悲惨的人生真相。你巨大的心理能量都花在了否认真相、与真相较劲上。随着心灵之墙的一一倒塌,你坦然接受了悲惨的人生真相,你不再去否认,也不再去和这注定不可能改变的事实较劲。当你做到这一点时,你的心理能量就获得了解放,它们以前被你投注到外界的人和物上。但现在,这能量回到了你自己身上……。
悲伤,是完结的力量!悲伤所完结的,是人生悲惨的人生真相。当然,这真相永远不会消失,但经由悲伤之路,我们的心灵从这真相中的悲剧中获得了解放。甚至,这真相的悲剧性还会成为我们心灵的养料,促进我们成长。死而复生”就是解决“悲伤后遗症”的力量。所有的情绪、感受和体验都有这种力量。任何情绪、感受和体验都是天然产生,它们都在告诉我们一些信息,在指引我们走向好的成长之路。
悲伤把你的注意力从积极的生活中转移开,聚焦于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当你损失惨重或处于极度悲痛的时候,你会想到对你最重要的人,而不是个人的成功,是人生的深层规划,而不是令人精力涣散的小玩意以及娱乐项目。
一系列的人生悲剧,既可以令一个人变成祥林嫂,只是喋喋不休地向别人重复诉说自己的苦难,以赢取别人的同情,也可以令一个人变成贝多芬,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唱响自己生命的最强音。
不过,我们也需警惕另一种倾向:命运的强迫性重复。
譬如Z,那次悲伤令她形成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人生哲学。结果,生活一旦平静下来,她就会觉得,自己需要重新一次“置于死地”,她深信那会极大地激发她的生命能量。
愤怒,给予你力量和动力,让你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具有创意,每一分钟都能表现出你自己的风采。没有愤怒,你就会在不适当的地方屈服,就会手足无措。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
我们惧怕愤怒,因愤怒看上去易伤害关系,让我们与别人疏远。但愤怒是必须的。
因为,我们既需要亲密关系,也需要保持独立空间,从而保持住自己的个性和判断力。愤怒,是保护独立空间的最有力武器,甚至是唯一的武器。
假若你接受自己的愤怒,那么,当有人试图与你建立坏的关系时,无论他的借口多漂亮,他都难以得逞,因为愤怒告诉你,他这样做不对。
你的愤怒释放后,会令他知难而退,而你则捍卫了自己的空间。这样,通过愤怒,你拒绝了一次坏的关系,或者拒绝了一个关系向坏的方向发展。
由此,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在其著作《灵魂的黑夜》中说:“当人们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愤怒的情感时,它就能为一个人和一种关系做出很大贡献;但是当愤怒被遮掩隐藏起来时,它的影响则正好相反。”
与关系有好坏之分一样,愤怒也有好的愤怒和坏的愤怒。好的愤怒,直接捍卫了你的个人空间,并最终阻止了一个好的关系向坏的方向发展。坏的愤怒则做不到这一点。
“一些愤怒之所以成为坏的愤怒,正是因为我们一开始压抑了自己的愤怒。”
愤怒强的人,力量就强,这是因为愤怒既是保护自己的力量,也是激发自己争取和战斗的力量。”
好的愤怒,针对的必须是导致你愤怒的那个人。你对这个人愤怒,你才能捍卫自己的空间,并且愤怒的表达才会有效果。如果这个人惹了你,你不敢对他愤怒,你跑去把愤怒发泄到其他人身上。那么,你发泄得再厉害都没用,因为对象选错了,那样愤怒就没有任何意义。”他解释说。
愤怒,是对入侵的直接反应,并且,重要的不是要宣泄愤怒,而首先是理解自己的愤怒。因为和其他所有的情绪一样,愤怒首先是一个信号,它告诉你有人过分地侵入了你的空间,过分地控制了你。如果你感受到了愤怒并理解了愤怒传来的这个信号,那么你就会明白,侵入你空间的那个人,无论其理由是多么美好,你都应当捍卫自己。
最常见的入侵恰恰来自最亲密的人,如父母、配偶、亲友和同事。关系越亲密,入侵者越容易打出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我爱你,所以才这样做”。这种借口很容易迷惑我们的理智,让我们陷入迷茫,开始相信他们的确是为了自己好才这么做。毕竟,理智很容易被欺骗。
但是,情绪决不会被欺骗。第一时间产生的情绪,都是基于真相的最直接反应。愤怒也是如此,假若你能全然地接受第一时间产生的愤怒,那么你永远不会被欺骗,不管多么聪明的入侵者都不会得逞。或许,你不得不暂时接受一些强势人物的入侵,但你清楚地知道,这不是爱,这不是为了你好,这是入侵,这是不对的。
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
心理基础读书笔记
一、引言
自教育出现之时就伴随着教育心理的产生,中外古代教育典籍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心理思想,但教育心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刚走过的百年的历程其实就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结合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分枝的历史过程。期间,教育心理学家前赴后继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探索和实证研究,发表、出版了大量有影响的论文、著作、教材,使教育心理学的科学体系日臻成熟,教育心理学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不断提高,教育心理学已成为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中最具影响力的学科之一。但是,相较于国际领域学术前沿课题,和一些有代表性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国内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概念还亟待整合,而这恰恰可以从国内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概念与中小学实践工作明显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合拍” 反映出来。而《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的编写恰好是针对如何加强教育心理学与中小学实践之间的联系,它从教师角度,阐述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促使教师学会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下面,首先对本书编者、全书内容做一简介,然后对该书的特点予以评述。
二、编者
本书主编是吴庆麟博士,现任上海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心理学,曾著有《认知教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著作。副主编胡谊博士,现任上海华东师大心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专家心理学、能力发展与评估、教育心理学。曾著有《专长心理学》、《成长的阶梯――成为专家教师之路》等著作。
三、内容简介
本书以师范生和参加职后培训(如专升本教育、网络教育、研究生教育等)的各类中小学教师为阅读对象,做到了理论介绍与教学实践的统一,原理阐述的抽象与通俗的统一,阅读者的学会学习与学以致用的统一,使阅读者在系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学会初步运用甚至善于运用这些原理与教学实践。该书由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本部分主要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心理学角度对教育现象的种种探索、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这三方面内容做了综述。
第二部分:学生心理(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介绍不同学生的共性(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化发展等)和个性(智力、创造力、特殊学生),帮助读者了解教育对象——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第二章“认知发展”详尽介绍了两种最具影响力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理论和维果斯基的理论。皮亚杰的理论告诉教师,学生能够学习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这一学习;而维果斯基的理论则突出了社会因素,如教师和父母以及语言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首先介绍了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提供一个思考人格和社会化过程的理论框架;然后阐述个体社会化的两个重要成果:个体自我意识和道德的发生与发展;最后分别介绍影响个体人格和社会化的两个重要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和同伴关系。
第四章论述了一些经典智力理论并着重介绍了现代智力理论的一些主要观点,并分析了创造力的基本性质及不同心理学视角下创造力的观点及其培养方法。第五章介绍了几类可以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的特点,内容主要涉及智力落后、情绪和行为障碍、学习困难以及感觉和躯体障碍等。
第三部分:学习心理(第六章至第十章)先介绍教育心理学中三种学习观及其教学运用(行为主义观、认知观、社会认知观和建构主义观),然后具体到各个不同的学习专题(概念、问题解决、认知策略和迁移等),详尽阐述学生的学习规律。第六章介绍了“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这两种行为主义的学习过程;探讨了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在课堂中的应用;论述了这种学习观在课堂教学中的新近应用——自我管理及自我教学。第七章阐述了学习的认知观兴起的历史背景,用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分析了学习、记忆的一般认知方式,这主要涉及信息贮存、认知过程和元认知等。第八章阐述了社会认知观和建构主义理论这两大理论框架,以及他们对教学的影响。第九章探讨了概念学习和问题解决,第十章探讨了认知策略与迁移。
第四部分:教学心理(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从课堂教学阶段入手,分别介绍课堂前(制定教学计划)、课堂中(散发学习动机、进行有效教学)、课堂后(评价学习结果)的教学行为规律。第十一章主要围绕“如何进行计划”和“计划的内容是什么”这两类问题来展开介绍。第十二章阐述了动机的含义、作用与理论,介绍了影响动机的各种因素,及激发学生动机的策略。第十三章分别介绍了“教师中心式”和“学生中心式”两类教学模式的特征、类型、具体方法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第十四章主要围绕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测验展开叙述。
四、本书的特点
1.受众面广
本书虽然是为师范生教育而著,但是对目前学校中的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很重要的价值。就新教师而言,本书伊始,就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介绍了从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五个发展水平,简述了教育心理学角度对教育现象的种种探索,以及对教师的作用。在对目前学校中任教的教师而言,再一次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可能会对教师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以新的视角来认识现代学校教育教学,帮助教师比较迅速的从熟练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起到独特的作用。
2.深入浅出
本书虽然介绍了很多专业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但却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的。譬如通过“引言”、“教学设疑”、“教学之窗”、“教学经验”等专栏介绍了大量的应用实例,来帮助读者理解理论,了解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如何运用。这不仅有助新教师尽快融入教师角色,熟悉基本教学工作要求,尽早成为胜任水平的教师;而且对已经成为胜任水平或熟练教师水平的教师,对继续提高自身教育理论水平,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更快的实现自身专业发展,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3.紧跟时代潮流
在目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呈现纷繁之景象,国内教育理论研究也已经在追踪国际教育理论研究,但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学校教学实践之间的不和拍也是显见的。本书编者力图在这一方面弥补这个不和拍,使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走出象牙塔,走进学校教育实践,并针对一线教师的特点,使得教师能够看得懂,能够学着去做,能够帮助教师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推陈出新
在传统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中,基本都会对动机的定义、各种动机理论及其作用做详尽介绍,但是却忽视了“如何提高学生动机”的系统阐述。这本书在第十二章除了阐述动机的定义、作用与理论这些基本的相关问题后,为了弥补缺憾,还重点介绍了影响动机的各种因素(包括学生、学习任务与教师),以及阐述激发学生动机的策略,力求详述如何将动机理论运用与课堂教学。
五、结语
总之,本书是一本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专著,特别对于教师或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心理基础读书笔记
韦奇定律——不要让闲话动摇了你的意志
即使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如果有十位朋友的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这种现象被称为“韦奇定律”。它是由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的。
韦奇定律有以下观点:
一、一个人能够拥有自己的主见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二、确认你的主见是正确的并且不是固执的;
三、未听之时不应有成见,既听之后不可无主见;
四、不怕众说纷谈,只怕莫衷一是。
不要让闲话动摇了你的信念。一旦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要一直走下去,如果自己觉得那就是自己想要的,就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努力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巴纳姆效应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即所谓的“从众”。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勇敢地面对自己。
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不掩耳盗铃,也不自欺欺人,切莫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或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认识了解自己,从容面对自己的一切。不要觉得自己有“缺陷”就要把“缺陷”用某种方式掩盖起来,这样的人后果只是自己骗了自己。
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判断力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收集相当数量的信息,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没有人天生就拥有明智和审慎的判断力,所以需要我们主动去培养自己这种能力。
第三,以人为镜,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在比较的时候,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来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会相对客观。
第四,要善于总结。
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成功和失败认识自己。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越是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最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性格
杜根定律——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D.杜根是美国橄榄球联合会前主席,他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说法:强者未必是胜利者,而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换句话说,你若仅仅接受最好的,你最后得到的常常也就是最好的,只要你有自信。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杜根定律”。
在体育竞技中,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l英里的目标。人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虎奶,但是没人能实现这一目标。于是,许多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使人在4分钟内跑l英里的路程,那是绝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用4分钟跑完l英里的纪录,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在此之后的一年,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 英里的路程。他们相信自己,因为他们知道,既然罗杰能做到,他们也能做得到。如果没有自信他们不可能创造奇迹。
心理基础读书笔记
美国的哈佛大学进行了一次调查,一个人胜任一件事,有85%取决于他的态度,15%取决于他的智力。如果他自信,事情肯定会办好。所以一个人的成败取决于他是否自信,假如这个人是自卑的,那自卑就会扼杀他的聪明才智,消磨他的意志。
跨栏定律——把挑战困境看作一种享受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竖在你面前的栏越高,你跳得也越高。当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只要你勇敢面对,坦然接受生活的挑战,就能克服困难和挫折,取得更高的成就。这就是著名的跨栏定律。跨栏定律是一位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发现的。
阿费烈德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要代偿性地比正常的器官机能强。这个发现最早是从一个肾病患者的遗体中发现的。当他从死者的体内取出那只患病的肾时,他发现那只肾要比正常的大,另外一只肾也大得超乎寻常。在多年的医学解剖过程中,他不断地发现包括心脏、肺等几乎所有人体器官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因此他撰写了一篇颇具影响的论文。他认为患病器官因为和病毒作斗争而使器官的功能不断增强。假如有两只相同的器官,当其中一只器官死亡后,另一只就会努力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从而使健全的器官变得强壮起来。
问题的大小决定了答案的大小。就像蚌把沙子变成了珍珠,我们要善于把局限变成优势。障碍使我们更强大。英国有一句老话:如果这件事毁不了你,那它就会令你更加强大。苦难并不是绝对的,它对弱者是万丈深渊,对强者来说却是向上的阶梯。疾病也一样,它使弱者的脏器受损,最后夺取弱者的生命,疾病同样能使强者的脏器更加强大,使人的抵抗力更加顽强。
詹森效应——别让压力成为心灵的羁绊
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被寄予夺金厚望的中国男子体操世界冠军李小鹏在男子单项比赛中发挥失常,仅获得一枚双杠铜牌。而在2003年世界体操锦标赛时,他却获得了这两个项目的冠军,而且也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双杠金牌得主。由此我们不能说他没有夺金的实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这次“失误”呢?事实上,他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发挥失常的主要原因是某些特殊情况给自己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心情紧张。李小鹏的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要说的“詹森效应”。
詹森效应主要起源于有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这名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主要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如何避免詹森效应?
第一,摒弃心中的非理性观念。
许多带有焦虑、紧张的人经常对自己或对别人说:“我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成功。”“如果我失败了,我就会没有价值,别人就会看不起我,我会很没面子。”“如果发挥的不好,我的前程算是毁了。”这些话纵然能增强我们奋进的决心,但也容易引起焦虑,不利于正常水平的发挥。要想避免詹森效应,在平时就应当注意矫正这些不正确的想法,养成以平常之心对待生活中的“竞赛”的良好习惯,减少紧张情绪,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第二,要平心静气地走出狭隘的患得患失的阴影。
不要总是去贪求成功,而是只求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人生的“赛场”是高层次水平的较量,同时也往往是心理素质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树立自信心,一份耕耘必定有一份收获。最终定会交付人生满意的“答卷”。
冰激淋哲学——逆境是一种磨练
卖冰激淋必须从冬天开始,因为冬天顾客少,会逼迫你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如果能在冬天的逆境中生存,就再也不会害怕夏天的竞争。同样,只有吃过苦的人才知道享受生活的美好;经历生死的人才知道生活的安逸是多么快乐;所以,要想在顺境中事业能够蒸蒸日上,那么就必须在逆境中经过一番锤炼,这就是由台湾著名的企业家王永庆提出的“冰激淋哲学”。
首因效应——千万别小看第一印象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而最初的0.25至4秒给对方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不要小看这短短的4秒钟,别人对你这个人75%的判断和评价都由此而来。所以别人第一印象中的你不管是不是真实的,以后你留给别人的这种印象都很难改变。
心理基础读书笔记
名片效应——相似感会快速拉近双方距离
苏联心理学专家纳季拉什维利提出了“名片效应”,所谓名片效应指的就是在人与人的交际中,如果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恰当地使用“心理名片”,可以尽快促成人际关系的建立,掌握“心理名片”的应用艺术,对于人际交往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有这样两个有趣的社会心理实验:在一个实验中,首先让被试者看很多人的照片,有的照片让被试看了25次之多,有些照片却只让看一两次。然后,让被试者说说他们比较喜欢哪个人,结果,被试者都会比较喜欢照片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人。
亲和效应——像磁铁一样吸引别人
亲和效应的主要含义是:人们在交际应酬中,往往会因为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或者相似之处,从而感到相互之间更加容易接近。这种接近会使双方萌生亲密感,进而促使双方进一步相互接近、相互体谅。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
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存在一种倾向,即对于自己较为亲近的对象,比如,有共同的血缘、姻缘、地缘、学缘或者业缘关系,有相似的志向、兴趣、爱好、利益,或者是彼此共处于同一团体或同一组织的人,会更加乐于接近。我们通常把这些较为亲近的对象称为“自己人”。
一个人如果想要让身边的同事、朋友把自己当成“自己人”,除了本无法改变的血缘外,就要懂得与他人的相处之道。主动让别人对自己产生好感,认同并喜欢自己,就需要拿出“亲和力”。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把周围的人吸引到自己身边来,才会让别人认同自己,把我们当成“自己人”。
心理基础读书笔记精选5篇
第五篇:生本教育读书笔记
《生本教育读书笔记》
前段时间我借阅了《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本书结合作者所开展的从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直到生本教育的实验研究。对生本教育的意义、概念、产生背景、哲学思考、主要观念和操作体系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作者郭思乐对生本教育体系与师本教育体系作了系统的比较研究,深入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探讨了生本教育体系的哲学基础,并对生本教育的课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是一部哲理性强而又生动活泼的学术专著。
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的有关文章和视频中,一个个鲜活的实例,让人感觉到生本教育确实有他的教育理论实际,有说服力、有可操作性。生本教育提出并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对学生的学习起指导、点拨的作用。在整个学校的过程中,学生是主要因素,老师是辅助因素。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生本教育是在追求理想的教育境界和理想的生活境界,也是快乐而积极、从容而富有激情的工作和生活。生本教育的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生本教育下的孩子们不但对学习充满热情,意气风发而积极自信,更令人敬佩的是生本教育下的学生有惊人的学习能力,有侃侃而谈、严密论证、旁征博引、独立自主的课堂风貌;还有生本教育中的教师更是轻松与优雅,不教而教,从容不迫。
生本教育中教师必须改造课堂,使之方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由于生本教育的整个思路是“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因而在统一编制的课程目标之下,学校和教师仍有课程设计的空间。教师需要改变一点一点教,一点一点落实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是有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的。在生本教育中教师必须知道,孩子通过大量阅读,终有一天会“徒弟超过师傅”。教师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向设计学习;要变师本的“有为”为生本的“无为”。但“无为”并不是让老师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只是希望教师要“贵言”。早在几千年前,老子就认为教师不应该用外部力来控制孩子学习,这样的行为只会使得学生怕学、厌学。因此,教师在生本教育中把握的宗旨就是“无为而为,教少学多,可以双赢。”
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会有出路,才会彰显其独特的人文魅力。
关于生本教育体系
1、注重教学的交付。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这似乎是一种新的教育思路。此时,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他的潜能得到激发,他的天性得到张扬,他的获得像鲜花怒放。我们把这样的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称为生本教育体系。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规律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这就是生本教育。
2、生本教育的运行机制是像用开动汽车一样,老师给学生钥匙,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我们把它叫做激发式,生本的激发模式,正像我们是用钥匙去打开汽车的马达一样,我们从灌输者走向了引道者,从知识生产者的蓝领变成了知识生产过程的管理的白领,从参与化学反应的元素变成了催化剂。于是,学生的学习的巨大的能量被利用和发挥出来了。
3、我们所说的生本,除了反映学生的利益、学生的在学校社会中的独立的自主的存在之外,很重要的是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本体。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本教育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学生的外部地位,更在于学生的内部自然天性和潜能的发挥。这也是教育对社会的根本贡献。
关于教育教学的认识
1、人的自我实现的本能,不会因为知识的增加或年龄增长就消失。关键是要发展他的认识能力,以及提供一种挑战自我的创造情景。我们的任务,是要保持儿童的这种追求的天性。
2、教育者的意志不等于被教育者的意志,教育设计不能仅仅依据教育者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应当研究被教育者的意志。
3、要缩小规定性,扩大选择性。只有学生自己进行选择,自己进行体验,才能提高人格的道德的感悟,在德行方面得到真正的提高。多年的经验表明,说教式的德育,很不受儿童的欢迎,而在健康美好的活动中,儿童却得到了人际的、自我的各个方面的长进。在生本教育中,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建树,原理是一样的——都通过儿童的内化去实现。
对学生、对人的认识
1、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的认识规是率是先行后知的行知律,他们对人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天生的阅读者。儿童是天生的计算者,是天生的艺术欣赏者,是天生的活动者。
2、儿童的所想所做,对他本人来说,有新的意义,新的质,就是进行了创新。同大人比,儿童的创新是内创新,是同自己的认识来比较的。对于儿童来说,创新的意义重在过程。儿童的创新和成人的创新都是在人的自我实现的意识下进行的。而自我实现是所有的人的共同的需要。儿童的创新是儿童学习的核心的过程。反过来,儿童也是在创新中进行学习的。在我们的教学实验中,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每堂课都有大量的创造的机会。上课就意味着创造,而创造就意味着成功和成就。
3、“自然的,同时又是最好的”。儿童有了具体,就能理解抽象物,能永远在抽象遇阻的时候回到他所熟悉的具体上去。在有质量的行动中,占据心灵的,只有纯净的极为自然的,像种籽长成大树的那样一种内部动力因素,而这就是个体的独立性的最直接的表现。越是自然,像种籽长成大树那样的内部能量的发挥就越是彻底,越是强大。而这需要信任自己,自尊,以及个体对自己的接受,我们必须帮助儿童悦纳自我。对人的独立性也可以这样看,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是大自然对他的的赠礼,生命是如此丰富、如此美好,因之,每个人,包括那些沉默寡言的、“老实巴交”的甚至被认为是差生的那些人,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独特的存在。杜比宁说:“整个人类,每个人都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丰美世界”。
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的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是教育改革的一项有效的策略思考,它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操作体系,同时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含义。学生资源具有自身的加速器。要让儿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依靠儿童的内部自然来进行教学或教育。
4、就以较为基础的“爱”来说,儿童会因而产生对学习的“生产性的爱”。只有在他们参与了这些知识与智慧的生产的时候,他们才会对之产生刻骨铭心的爱。这时,他的知识,就如钱钟书所说的,是由他的心血浸养的,是联系着他的神经和血脉的。儿童生产了知识,他就爱知识,也就能不同凡响地出色地用知识。至情至性而得至行。
5、作为儿童的知识和游离于儿童之外的知识,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属于儿童的知识,本身同时也是一个过程,它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既是智力范畴,又交叉着情感领域。带着某种情感所学的知识,会永远带着这种情感的烙印,而游离于儿童之外的知识,如纯粹的书本知识,就没有这样的特点。你希望他正规地学习,你就可以从他最喜欢的东西开始。天生我才必有用,而基础知识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不论他们做什么,你总能找到其中蕴涵的基础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你得把他的活动,都看作是学习的一部分——哪怕它并不完善,甚至是似乎同我们原来的学校教育内容格格不入。
6、我们可以从其他证据来看学生具有的学习天性。例如,人在成功时获得的快乐;在自我实现时得到的高峰体验;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充实感;人对人的有益智力创造的尊崇,似乎在所有的尊崇中居于最高的地位,所以人追求思想,追求文化。同人打交道基本上就是同人的思维打交道。反过来,对人的学习活动的贬损,几乎就是对人的思维的贬损,也就是对人的最基本的贬损,于是,累积起来,可以摧毁人的信心,可以使人无心向学,使人失去生活的欢乐。不是儿童没有潜能,而在于我们有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和氛围条件去激励它。而最严重的问题,还在于我们实际上是受到了一种忽视儿童潜能的局限。一个教者,如果在潜意识中低估了儿童,那么他的所有工作,他的态度、眼神、音容笑貌都会带上这样的色彩,反过来就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7、为了学生的能量的最充分的发挥,我们要保持学生的精神独立性,也要让他们自己保持独立性。尊重了儿童的独立性,就是保护着他们最大发展的可能性。
8、一个小的群体,对儿童个体来说,就是一个雏形小社会。正是由于这个小社会的存在,儿童得以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我们的游戏都要求尽可能有趣味性,分出胜负,就是为了利用群体的作用去激发个体,发挥个体的能量。
一些错误观念:
1、就教师好教来说,教材是拆分式的小步子型是有利的,但靠着过度分析的教材,我们的学生就没有时间和空间可以施展,成为主体就是一句空话。又如,如果不尽早给学生发现和思考的工具的话,他们就只能处处依靠教师,把他们叫做主体,也充其量是个没有资本的老板,或者是高级打工者,而不是真正的主人。
2、成人的认识规律在影响着教者,他们认为所教给学生的东西应当是理论化的,如果让学生去从基本事实以及基本经验中获取什么,乃是浪费时间,所以他们的教学一般是截流式而不是源流式的。再有,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知识,也就必须用间接方式来认识,所以作为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聆听间接知识。
3、教育的最大的类本体,就是师本教育体系,师本的许多规范,是用于防止学生不学习的,是以“人之初,性本惰”为前提的。
4、师本的教育要求儿童不论在哪里,都必须爬到顶端,这样一来,没有达到顶端,就会处在一种阴影之中。越是做了许多努力都不能达到巅峰,就越会自卑自弃。
5、师本教育体系总是把学生的蕴藏看作与正规教育无关,甚至有害。它对教育过程的认识是单向式的,认为教育的主要资源是教师和教材、课室设备。它对极其丰富和生动的学生资源视而不见。
6、师本的设计总是忽视了实体的活动,忽视了人作为有机体的特征,而把教育过程转化为可灌输的条文或步骤,以为只要灌输了这些条文或采取了这些步骤,就可以使学生完整地把握需要认识的客体。于是,对事物的分析性的研究,代替了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这就带来了教材的过度分析化。
7、师本教育体系的致命问题,是过度分析。比如,英语的语法化,语文的研究化(不是学习语言文字,而是研究语言文字),各门学科的过度条文化。知识的赖以产生、存在及发展的整体事物被拆解了,学生的思维变成了若干部分的拼装,而不是胚胎式的生命发展。学生和教师都被局限在小方格里,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的思维。
精彩妙喻
1、微生物有两种,一种是嗜氧的,一种是不嗜氧的。接着这个比喻,我想说,教学是嗜时间的,而德育不一定是嗜时间的。
2、环顾四野,鸟在鸣啭,花在开放;一头鹿,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灵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是如此完美,玫瑰不去思考自己该如何长进就是美丽的,人为什么不能呢?如果星星不必记起自己就是美丽的,人为什么不行呢?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就像星星一样。
3、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当鞋不合脚时,脚就反对了,那种自然的、和谐的、跃动的和效率的美就荡然无存了。
4、一位企业家问我,什么是教学?我说:“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以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什么?这就有一点是教学了。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以5 等于14”,那就更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玩橡皮泥的学生也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4?!‟然后他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比如4个3 是12,再加多一个3,是15;数一数,5个3是15等等。”在这里,我们把“教”转化为“导”,转化为“学”了。
精彩引言
1、克莱恩说:“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都变得简单”。
2、哈尔莫斯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解决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不要只传授知识——要鼓励行动。”
3、海墨特说:“教学是为了使人产生有活力的思想,而形成有活力的思想需要时间。”
4、克来恩:“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只有学习而没有参与其中的和没有实际演练的对象,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但是,许多教师仍坚持在黑板上写上„名词‟这个字,再解释说:„孩子们,名词就是一个名字、一个地方、一件事情或是一个想法‟ ”。他甚至认为,学校教育只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如何做。告诉人们如何去做,是侮辱他们的智慧并造成困惑。
实践操作篇
1、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作功夫。
2、把可以交付给学生的知识的认识任务交付给学生,他们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要求知道“为什么”,而这也就会对何时需要、何时不需要揭示知识本源作出自己的选择,找到他们合适的“度”。这个时候,教师也可以而且应当给他们提供有益的经验。
3、把要教的东西缩至最少。最好的办法就是留有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活动。
尽少干预的原则,即教少学多。“教”是一项十分微妙的过程。“教”的最高境界是使对方“得道”(不是指“道法”的“道”,而是指获得感悟,得到内化)。如果时间有剩余,我们完全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或实际活动,这样,学生可以从中提高感悟水平。
4、整体入手,获得意义,是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我们的课程与教材应当尊重这种规律。
5、先学后教:“学”,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也不是没有教师指导的学,整个学是在学校教育的框架下进行的,是有着鲜明的学校教育认识目的的。教师起了什么作用呢?一是教师确定了内容和进度;二是给出了对学的恰当的而不过分的指导。三是教师在其中贯彻了一个原则: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我们就不教。四是表面上学生不能自己学,我们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自己学。这样,先学后教就不仅是一种时间顺序,更表明了学为根本的地位。
6、以学定教:学生会选择他最感兴趣那个点作为内核,教师也就可以选择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点作为活动的内核。始终保持学生的强烈情感和兴趣。以学定教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师将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整理,从而在学生已有充实的认识的基础上把所得系统化;以学定教所激发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样会促使学生主动地把知识系统化,因为系统化是他们获得丰富材料之后的自然需求。此外,教师在以学定教之中,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也将使学生的学习重点突出,系统鲜明。
7、讨论:是学习的常规。事物的矛盾运动导致了事物的发展。学问是头脑中的矛盾运动的结果,是自己对自己进行讨论的结果。而学习者基本上是讨论者。讨论,就是普遍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的一种良好方式。儿童完全可以讨论起来,关键就是我们给了他什么问题、问题是否适合儿童。而有时为了适合儿童,我们可以把“问题的提出”也让学生做。
8、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工作间。人要形成思想,要通过感悟。它是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次的内化。感悟犹如人体吸收的食物的最终转化成奔流在自己血液之中的物质一样——只有后者才是主体自身的东西。感悟既然是头脑中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它其实就是创新。感悟是人对自身的挑战,它总是在人的认识的前沿发生。
感悟支配着学生的后继的学习。感悟是所学的或所要遵守的规则赖于拥有生命力的基础或温床。感悟的东西是不会遗忘的。感悟的程度高,学习的效率就高,学习的把握面就大。把感悟和训练结合起来,是事倍功半的做法。
9、评价: 注意评价那些对人的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如学习态度,对第一层次的知识的掌握,基本的技能和能力等。
10、值得做的事,做得差一点也没有关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生并纠正了的错误有积极的意义。儿童的错误,常常还包含着正确和灵气。善于在学生的错误或不完善中看到他们的积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艺术,更是教师的一种科学认识。
各学科的方法:
数学 数学学不好的学生,大部分的原因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数学,他们觉得数学离他太远,深不可测,数学是大学问。
语文
1、以读引读。办法有多种,一种是寻找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对这些段落或句子发议论,第二种是寻找相关的文章,另一种是寻找问题,给学生作为小小研究课题去解决。英语 可以把班级建设成为语言交际的“小社会”,从而使口语获得相当可观的亚母语语境。
为学生的设计是终端设计,它考虑到了教育的任务的最终完成;
为学生的设计强调教育对象的资源性,从而使教育的资源总量极大增加;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这就足够了。
这样的学习,具体、贴近生活,学习好像不经意地进行(他们经意的是自己活动中的乐趣),而不经意的教学却常常可以产生最好的效果。
生本教育的方法,是全面依靠学生。
我们正是由于自己的真实的思考,区别于他人,并为自己与他人贡献精神成果,从而给这个世界留下印象的。
在生本体系中,课堂不是封闭的。
读后感:
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的有关文章及鲜活的实例,让人感觉到生本教育确实有他的教育理论实际,有说服力、有可操作性。生本教育提出并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对学生的学习起指导、点拨的作用。在整个学校的过程中,学生是主要因素,老师是辅助因素。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导学生、激发学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儿童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能的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人格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课堂应该上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教师不做“拉动学生的纤夫”沉重而痛苦而应该做“生命的牧者”。
在生本教育中教师必须知道,孩子通过大量阅读,终有一天会“徒弟超过师傅”。教师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向设计学习;要变师本的“有为”为生本的“无为”。但“无为”并不是让老师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只是希望教师要“贵言”。早在几千年前,老子就认为教师不应该用外部力来控制孩子学习,这样的行为只会使得学生怕学、厌学。因此,教师在生本教育中把握的宗旨就是“无为而为,教少学多,可以双赢。”
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认为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来说,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看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除了吸取它的精华之外,静下心来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让人对教育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情感,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有较高的教育境界,学生达到这样的学习境界不就水到渠成了吗?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会有出路,才会彰显其独特的人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