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精神分析理论认识自己和他人
用精神分析理论认识自己和他人
深度心理学即精神分析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治疗体系。我们可以用深度心理学来认识自己和他人。
●爱和恨就是硬币的两面,你恨一个人是因为你爱他;你喜欢一个人,是因为他身上有你没有的;你讨厌一个人是因为他身上有你有的东西;你经常在别人面前批评某人,其实潜意识中是想接近他。
●如果你觉得世界充满爱,生活很美好,那是因为你自己内心充满爱和美好。如果有人对你说周围的人都对他不好,是因为他内心有对别人的敌意。经过心理防御机制的“化妆”,投射成是别人在恨他并且攻击他。这种人内心的“自我评价”较低,因此自我防御机制过强,影响了正常的人际关系。
●当你想到一个人,只有喜悦的感觉,那并不是爱。因为当你爱上一个人,想念他而他不在身边的时候,会产生抑郁的内心体验。
●很多时候,我们的当下都被记忆或者幻想污染了。如果一个人习惯于高度控制自己的伴侣以及身边人,这种人往往是从小在父母高度控制的紧张环境中长大的。潜意识中,他要保持对过去的忠诚,不能“背叛”过去。当他将这种状态传递给别人,就会让他和身边人都缺乏幸福感,这就是过去对现在的“污染”。
●有的人在人群中能谈笑风生,用快乐和愉悦感染大家,让人感到很有趣,这表示他的潜意识里没有压抑自己。若他是一个很无趣、拘谨的人,很有可能他从小的生长环境是压抑的。
●在没有宗教传统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突然信仰宗教,是早年创伤的延迟性反应。但是相反,如果在有宗教传统的家族中长大的孩子,身心会很健康,而且还比别的孩子更纯净,更舒服。
●一切记忆都会寻求表达,哪怕是被深埋被压抑的。爱过的会寻求再爱,恨过的会寻求再恨,被虐待过的会寻求再被虐待。如果实在被压抑得太深,人体就会以疾病的方式来表达。心因性疾病,如胃溃疡、神经性皮炎、口腔溃疡,还有一切没有原因的疼痛,都有可能是心理因素导致的。
●完美主义者是因为无法容忍自己的瑕疵,把坏的部分投射给别人,于是就可以指责别人了。
●每个人都只对心中有的东西敏感。如对金钱吝啬的人,会对别人“小气”很敏感。●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如果一个人总认为自己是很倒霉的,表现在行为和态度上,那别人也会认为他是倒霉的。所以一个老师面对一个认为自己很差劲的学生,怎么能被他教会呢?老师要坚定地认为他是好孩子有优秀的一面,那才能帮助他提高。否则老师就变成被“教会”的学生了。
●安慰一个哭泣的人,最好的方式不是说“不要哭”,而是说“你一定很痛苦吧,想哭就哭吧”,或者“我陪你一起哭”,这是“共情”。人类最高级别的安慰,就是理解别人的痛苦,并陪伴他。
第二篇:用精神分析理论分析自己的一个成长经历
用精神分析理论分析自己的一个成长经历
人格心理学,人格定义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
心理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六个理论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认知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流派,特质学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生物学流派,精神分析理论属于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很注重无意识,而其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其主要的是人格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分为:脑解剖模型,包括潜意识,意识,无意识;结构模型,包括本我,自我,超我;生与死的本能;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升华,替代,拒绝,反应生成,理智化,投射;发展的心理性与阶段,包括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了解无意识的东西,包括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弗洛伊德口误,催眠,意外,象征行为。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
曾经有一段时间,为了学习,我们同一个寝室的人都起得非常早,而我却怎么也起不了床,我一直也想早起,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哪怕我定了闹铃也没有把我闹醒,我也想了很多办法来强迫自己起床也一直不好使,直到有一天晚上快入睡前,我一直在心里默默的念明天早上我一定要五点半起床,一直念,念了一段时间后,我睡了,等到第二天早上醒来,天已大亮,我还想:哎,又糟糕,还是没起来,可是当我看表时,我被那时间惊住了,这时间既然是五点二十八分,在以后的一段时间我每次都以这种办法做到了早起,我也一直奇怪这是什么原因,直到听了老师的人格心理学课,才知道这是一种暗示,是我自己无意识中接受这种暗示,当自己无意中接受这种暗示后,会在无意识中根据自己的生物钟感知这种外界的时间的变化,当在自己的潜意识中感觉到时间时,自己就醒来了,这种特定的外界环境唤醒了我的意识。
还有一种就是口误,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听见有人说不好意思说错了,这是口误,而人们也对口误习以为常,其实不然在精神分析理论里弗洛伊德恰好提出了弗洛伊德口误,口误是你自己最想要说出的话却一直被自己压制而没有表达出来,而在合适的外界环境下无意识的说了出来,这就是口误,说不定也正是一个人心中真正想表达的,我们有时应该注意。
第三篇:认识自己 了解他人
标题:“认识自己 了解他人”団辅教案
一、団辅目标:
[団辅目的]
认识自我是每一个人在成长中都必须面对并认真解答的问题,了解他人也是在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否对自我和他人有正确的认识,客观而恰当的评价,对其良好的自我定位和与人交往具有重要的意义。
[団辅目标]
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学会认识自我的方法。
提高互相了解的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感情。
二、団辅重点
1、认真认识自己,省视自己
2、更好的了解别人,善于与人相处
四、时数:一课时
五、団辅工具:两叠便签纸
六、団辅过程:
1、给每个同学发两张便签纸,要求在其中一张便签纸旁边只写上自己的姓名,而在另外一张便签纸上在写上自己的名字之后,认真思考后写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还可以用“我是一个„„的人”来描述自己;
2、七、八分钟左右,按组别收上同学们的便签纸(以便后面的环节)。保留同学
们描述自己的便签纸,并将只写了姓名的便签纸按照1组→6组,6组→2组,2组→5组,5组→3组,3组→4组,4组→1组(为避免近组别交换,会影响同学的评价)的顺序,打乱组内顺序下发,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真实感觉评价自己拿到的便签纸上的名字的那位同学。同样可以用优缺点、“他是一个„„的人”等来描述。
3、4、七、八分钟左右,待同学们写好,再按组别将纸条收上来。按组别顺序,可迅速将每个同学自己和他人的描述对上号。整理好后,随机抽取一个同学的便签纸,首先向全班读他自己的描述,让同
学猜猜这个人是谁,揭晓答案后,再读出别的同学对他的评价。
依次进行。(若时间允许,可每位同学都讲到,但若时间不允许,可只抽取个
5、别,再把便签纸都发到同学手中,让他们自己看看)活动进行后,进行总结。
七、団辅总结: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需要不断的认识自我、自我定位,并且去了解别人,设身处地,虽然这会有些困难。困难或许在于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认识自己,不敢正视自己,不自信来认识自己;困难或许也在于总是用主观偏见去看待他人,盲目羡慕、妒
忌抑或鄙视、瞧不起他人,没有良好的心态。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摆正心态,你可以去找一个没有他人打扰的地方,真真正正静下心去思考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们也可以在问他人怎么评价自己的同时静静听听别人对其他同学的看法,虽然他们的看法也不一定正确,但是相信已经13、14岁的你们能在这些看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加深对他人的了解,促进同学感情的和睦,人际关系良好。
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次団辅活动中,找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的途径,好好的认识自己、定位自己,并且去了解他人,和睦相处,在这三年的初中生活中与身边的同学一起快乐的成长、奋斗!
教案设计人:李雪蓉
第四篇:电影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电影美学 ——电影第二符号学:(区别于电影的第一符号学)。
1、它的产生意味着电影理论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转变。结构主义将电影的本文看作是一个相对自主的系统,不依赖于外界客体世界而存在。后结构主义从某种意义上重新将其看作是一个相对开放的领域。将整个世界和社会看作是一个语言的泛本文系统。从而实现了 语言本文的系统自足系统-世界泛本文系统的沟通。
把电影的叙事语言看成是世界与社会的符号的编码的结果。
2、它是电影符号学在70年代后的一个直接的发展。
3、电影第二符号学的理论实质: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精神分析学的双重模式。
一、从弗洛伊德到拉康
——精神分析学基本模式和结构化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恢复了周围人的意识本身存在的东西。把人的意识看成是二层的结构。理性的意识和深层的无意识。意识部分遵从现实原则;无意识部分遵循快乐原则。在此基础上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理论:本我(相当于深层无意识,人的本能存在,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自我(文明社会中建立起来,控制和压抑不符合现实原则的本能冲动。不过终极目标是满足或者维护本我。)、超我(相对理想化的自我,站在人的特殊角度而言。体现伟宗教的、艺术的、道德的这一类理想化的自我,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人类独有的一个层次。有时候表现对本我的维护,可以有时候也会表现出对本我的损害。)。弗洛伊德释梦的理论:现实中受到压抑的本我需要表述出来,在水睡眠当中遵循现实原则的自我处于休眠的状态。梦!出于一种无意识的运动。它的工作方法是:移植、凝缩、装饰、具象化、潜在欲望的图像实现。还包括:想象、幻想、幻觉、白日梦。拉康:将结构主义的语言学和精神分析学结合。拉康把无意识语言化:拉康认为无意识是语言赋予欲望以结构的结果。梦,是无意识的符号。会根据一定的语法规则来组合成一定的句子、本文,也就是编码成句子、本文。语法规则(结构法则)正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梦的基本工作方式。这些法则和一般语言形成意义的法则是一样的。
拉康提出镜像阶段的理论:他认为一个人出生的时候是没有主体的,六到十八个月大的时候处于一个镜像阶段。这个时候婴儿已经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并且认识自己,同时会对自己进行一个认同,从而产生“我”的意念。这样一个人的主体得以建立。这样一个过程被称之为一次同化的过程。这个理论对于电影的意义:最重要关键词:看!看的是——影像,一个在反射平面上呈现的一个影像。于是:1、对人的视觉经验的强调。将主体确立引向观看(影像)的视觉层面。2、对“影像”的确定。反射呈现,却极其相似于真实,兼具可认识的、主观的、幻觉的。
二、关于观影主体的理论:
代表人物:麦茨,代表作《想象的能指》,书中首先提出了电影与梦之间的关系。
电影与梦:梦是一个无意识运行的产物。观看电影的主体和做梦主体在麦茨看来是一致的。电影与梦都对应着一个画面,他们的过程一致。他们是对人的本能无意识欲望的满足。麦茨认为:电影是从欲望中产生。电影的原则也就类似于梦的原则。根据拉康的理论有人作了补充:拉康理论中婴儿面对着镜像相当于电影中的主体面对着银幕。婴儿会对镜像做出从惊讶到认同的转变,观影主体在黑暗中也是如此,惊讶,然后对影像认同,从而确立主体。确立之后,主体会由被动转为能动。影片中角色的体验会在观影者的欲望满足中的得到转映与认同。在此基础上,麦茨继续提出来,电影的表述(语言)结构与人的无意识结构非常的类似。具有相同的机制,他们的符号都是影像,都是虚幻的。因此相似性,电影才(最)更加容易感染观众。电影就是一种看,也就是所谓的“单向的看”。现实中双向的看是不可以完全袒露无意识的,而在单向的看的过程中人的无意识可以完全的袒露出来。这是满足无意识的一种看,也称作为窥视。这是观众和电影的能指的关系—一种窥视的状态!呈现为一种电影窥淫癖的状态。麦茨对电影机构的一个具体的表述:麦茨所谓的电影机构指的是电影放到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的图景之中进行表述。麦茨认为由三部分的电影机器组成:
1、外部机器。电影作为一个工业存在形成的一个整个的生产体系。这个部分的全部意义在于保证它的产品被内部机器所接受。
2、内部机器。观众的审美心理,动机、目的,观众无意识运动的欲求。
3、第三机器。有关电影的批评和理论观念。
博德里对麦茨的第二符号学理论的补充:当观众注视着银幕的时候好象婴儿注视着镜子,但是开始并不是完全被动的,观看者有一个视觉功能的优势。观众能够迅速的产生一种影像的认同。
人看电影:为了寻求一个像梦的幻觉的能指
三、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
1、阿尔杜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站在结构主义立场重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l 是社会个体和生存的真实状况间的想象性关系的表现:不是世界本身
l 是社会中的物质力量,体现为群体和机构的实践:包括宗教、家庭、学校、工会、媒介、通俗文化……政府……
l 意识形态的具体运行表现为:所有的意识形态总是把个体询唤(质询、召唤)为主体。确保人们生活在相同的想象性关系中。把个体安置在社会框架之中。例如:等级社会中:有权的人和无权的人;民主社会中:公民;消费社会中:消费者。2、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
《电影手册》——科莫里的文章《可见的机器》:电影是一个再现系统。
电影是主导意识形态的表达:表面上:复制现实生活,实际上是根据意识形态虚构生活。即便是复制,生活本身也是占优势的意识形态的表现。
科莫里认为:电影与主导意识形态存在共谋关系。电影的意识形态表达的策略。主要还是针对西方国家,因为主要还是通过票房和市场来实现。把意识形态的设想贯穿电影本身的结构中去。3、电影的“缝合系统”理论:让·乌达尔(法),丹尼尔·达扬(美)表达着意识形态;同时表达中掩饰这一作用
决定于两个因素:电影的技术因素、电影的语言因素 集中体现在电影镜头的最基本组接方法上:
例如:正反拍:
1、A朝右看、2、B向左看、3、A的特写
1是能指;2是所指。观众的视线被割裂了,实现出现空白:形成期待。2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白。但是2被强加的?形了一个强制性能够的意指(所指)作用。关注观影主体的位置—具有强大的被动性。
第五篇:精神分析理论学习心得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精神分析理论学习心得
公文 精神分析理论学习心得
弗洛伊德,这个名字可能读书人都知道,他的精神分析理论非常的著名。其中,潜意识得以意识化是治疗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不要问该理论对与错,我觉得只要用它可以解决心理问题、让人离苦得乐,就是好的工具和方法。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找到合适的理由,才能够安心地生活。而精神分析疗法,就是通过自由联想、催眠等方法让求助者探索出造成目前困惑的最初原因。
日常我们很多人常常无缘无故地讨厌某个人;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发火;强迫自己做某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严重的是找不到现实的原因,自己也非常的苦恼。这时候,就需要挖掘潜意识里的东西了。
心理学的研究经验告诉我们: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各种分离的焦虑过程,得不到合适的安全的处理,就种下了不安的或者是焦虑的种子。比如,婴儿从一出生、割破脐带的瞬间,就经历了一次考验,这时候母亲的安慰、微笑、抚摸就特别的重要;弗洛伊德说的婴幼儿“口欲期”、“肛欲期”如果得不到满足、受到强烈刺激和压力,不良的情绪就埋藏在潜意识库里,将来必定会对心理产生影响。当代很多年轻的母亲不愿意正常的分娩、怕疼;不愿意母乳喂养婴儿是为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了保持体形;不愿意带孩子,交给家里长辈带,自己图省心。这些其实已经都给孩子种下祸患,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他们会有母亲不爱我、不满足我的抱怨情绪埋藏下来了。许多母亲抱怨孩子不好管理,其实的原因是自己造成的。这样说,主要是告诉人们要注意婴儿其实从父精母血受孕的一时刻就有了见闻觉知,我们的心太粗糙了,根本不去注意,孩子很容易受到心理的伤害。孩子没有力量反抗,只能压抑在内心的深处。
精神分析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示,潜意识不仅包括今生,我觉得还包含个体生命轮回的各种潜意识。如果我们用科学的精神,也无法解释很多”为什么“的时候,就要到前生去找了。尽管这方面的争论很多,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争论,只要让人找到理由,可以心开意解,就要相信该理论和说法的作用和意义。美国著名医生维斯先生,写的一本《前世今生》,就是用心理催眠的方式,让人回忆上辈子所做的事情,让心理疾病患者找到了根本原因,心理症结解开,焦虑消除,身心健康。
当然,林子大了了什么鸟都有的,人和人不一样,对治的方法也不能一样的。要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才是。别说什么理论和方法好不好,要看用它治疗什么人什么问题。这才是客观的态度。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