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郭超人新闻思考》
《郭超人新闻思考》
1.《安康调查》
2.《驯水记》
3.《成都手工业调查》
4.《四川涪陵山区调查》
5.《延安记事》
6.《关中调查》
《萨迦格言》、《格丹格言》、《水树格言》、《火的格言》、《天空格言》
《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了忘却的纪念》《我控诉》
你纵然血已冰凉,也自会借体重温。(莎士比亚)
言人之言者易,言人之欲言者难,言人之不敢言者就更难。(马寅初)
我们在沉默的群山中间听着你,像听着大地的脉搏;我知道没有声音的地方就是寂寞。(何其芳)
无人迹处有奇观
黑格尔:当你说善推动世界历史进步时,你说出了一句伟大的真理;当你说恶推动世界历史进步时,你说出了一句更伟大的真理。
马克思:在黑格尔那里,恶事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里有双重的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消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关于这方面,例如封建制度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不断持续的证明。
青年记者最值得警惕的是方向问题。
记者需要不断地有新视野、新发现、新观点。
通讯要善用特写刻画。
反复修改,字斟句酌,精益求精:深化、突出、集中主题;调整段乱结构;政治上和事实上的准确性;增加或删除一些骨干材料;文字润色,词句推敲
出色的记者不一定要“科班”出身。
新闻无处不在,需要到第一现场去发现。
记者的职业特质:敏感。一是对正在孕育和刚刚诞生的新事物的敏感;二是对行将就木和已经消亡的旧事物的敏感。
从死材料中发掘活材料,从旧材料中发掘新材料。
第一次发生和最后一次发生的事件,都可能是新闻的触发点。
别人看到了想到的东西,你看不到想不到,这样的人当不了记者;别人看到了想到的东西,你也看到了想到了,这样的人可以当记者。别人看不到想不到的东西,你看到了想到了,这样的人可以当好记者。
毛泽东: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一定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1905年,《申报》首先使用“记者”一词。而“记者”一词是日语对“journalist”的翻译。
第二篇:《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
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知道刚才的那些图片是哪里的风光吗?”————那同学们有去过珠穆朗玛峰吗?——大家都没攀去过珠穆朗玛峰,那有哪个知识渊博的同学告诉大家你所了解的珠峰吗?
(学生各抒己见,让同学们增加对珠峰的了解)作者介绍
我们在纪录片中看到的是一个奇伟险峻,环境恶劣的珠峰,但在我们未征服珠峰时,它又是美好而神秘的,那么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一道去《登上地球之巅》(板书),去珠峰探险。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我们的作者:郭超人(板书),湖北武穴人,高级记者,原新华社社长。1960年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本文节选自《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二、检查预习
1)、生字积累
耸立sǒng 砭骨biān
崔巍cuīwēi
匍匐pufu
阴霾mai 余暇xia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践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阴霾:本文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侵袭:侵入和袭击。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
⑴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明确:1960年5月24日,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的最后380米的登顶过程 ⑵根据屏幕上所给的时间点找出对应的事件(板书)
明确:
时间
事件
5月24日9时30分
登山队员出发
大约两个钟头后
登上第二台阶 五个多小时后
继续攀登
夜色苍茫
刘连满留下遗书和氧气,其余三人趁夜攀登
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
无氧攀登
最后
登顶成功
明确:通过刚才的快速浏览,想必大家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请大家根据黑板上板书的相应的时间及对应的事件,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3、概述几名登上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这几位同学的概述,基本上都抓住了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做到了时间准确,事件清晰,甚至还有简短的议论,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对以下问题进行研讨。
四、再读课文,研讨探究
1、找出中国登山运动员遇到哪些困难,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体力消耗大、缺氧、寒冷、山势陡峭、黑夜等困难
······
师小结:登峰是件难度极大的事,他们遇到了体力消耗大、缺氧、寒冷、山势陡峭、黑夜等那么多的困难,而且困难至始至终都伴随他们。可是我们的登山队员并没有放弃,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走下去,直至最后的登顶。请找出并品味体现登山运动员克服艰难的句子
如:刘连满留下来,把剩下的氧气留给了战友,自己忍受缺氧带来的窒息的痛苦,感受死亡的威胁
王富洲他们三人在最后氧气用完的时候,斩钉截铁异口同声地决定无氧登峰
明确:是呀,是爱国的信念(板书)在支撑着他们,让他们坚持不懈、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的精神等
2、我们发现在登山队克服每个困难时,都有刘连满的身影存在。文中刘连满的形象令人感动、难忘。在登顶活动中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从中表现出怎样的优秀品质?(各抒己见,具体语句具体分析)
刘连满在征服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时,毅然为队友作人梯,以致过度疲劳,体力衰弱,放弃登顶。
在等待队友登顶返回时,他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同志,并留下一封感人的短信。
小结:他的崇高行为鲜明地体现出自我牺牲、团结协作的精神。联系全篇通讯看,登顶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板书)精神的胜利。刘连满就是这样一个突出的例子。
3、看到这样的一个刘连满,不禁让我们想起前几日,我们一起学习过的《伟大的悲剧》里的奥茨,他们一个探索地球之巅,一个探秘地球的南端,他们都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失败吗?你又是怎么看待他们的中途退出的行为?
明确:他们也是一名成功者,为了实现集体的目标,而勇于牺牲自己,他们没有光环,但依然是英雄
4、文中优美的写景语句无疑是文笔精华,请找出这些语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
小结:文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渲染登山环境的恶劣,这是为了衬托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一是用了较多笔墨描写了美丽的珠峰景色,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增强了真实性和感染力,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课堂小结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胜境,才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会走得更稳健、更远。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三。
第三篇:超人总动员
看《超人总动员》有感
前不久,看了一部动画片——《超人总动员》。动画片是一个先进科学技术的产物,它也反映了现在人们的生活需求。听妈妈说以前他们没有电视机,能看上一部电影简直是一种奢侈。而现在,看电影成了一种主流文化,并且他们那时候看的都是一些经典作品。但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让现在的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不再喜欢看一些经典之作。因为这样更会使得他们的身心疲劳。所以,以消遣为目的看电影成了现在人们看电影的主要趋势。因此,动画片的出现应该说是一个必然。他满足了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让疲乏的人们寻求到一种压抑的释放。动画片,以它独特的角色造型设计、丰富的场景设计、跌宕的剧情设计、高超的艺术手法吸引了年轻的一代,为他们消遣提供了一种渠道。
动画片,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和象征,它对年轻一代更具吸引力。它与文艺片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给人的基本上只是一种视觉感受和身心的解放。而文艺片,他更多的是给人以一种或多种的思考。有些专家称,现代人对文艺已经开始排斥,传统的东西,对于他们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而如果缺少了动画片,那么人们定会觉得生活黯然失色。这对于现在10岁以下的儿童而言,并不利于他们的发展。过多的现代化的高科技产品,可能会使得缺少他们精神上的某些需求,导致现在的学生有知识,无文化,有智力,无智慧,并且发展的比较“偏激”(我认为自己也有些受其影响)。当然,其有利有弊不能一概而论,他带给人们的享受也不言而喻。
中国的动画片,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并不陌生。从小时候的《七个葫芦娃》、《哪吒闹海》,到现在的《喜洋洋与灰太狼》,可以说我们见证了动画片在中国的发展。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优秀文化的文明古国。神的传说在中国一直源远流长。因此,像以前的大部分动画片都是以神话故事为题材塑造的。《宝莲灯》便是一个很好的印证。他讲述了小沉香劈山救母的全部经历,激励了一代人对母亲的深深的爱,这在中华文化中体现了一句古训“百善孝为先”。并且,像这些动画片的制作,都是以画面为主,看起来没有一种连续感和真实感。这当然与中国的科学技术的相对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而在美国,他的大部分动画片都是以动为主,旁征博引是他的有一大特色。这主要源于他是一个移民国家,他能借鉴各国的文化元素,打造自己的品牌。《功夫熊猫》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例子。其中融入的中国元素,让很多中国的艺术家都叹为观止。比如:功夫,这两个字,对于任何中国人而言,都很熟悉。其中的蛇拳、螳螂拳,哪一项不是中国。并且他还造就了像李小龙、李连杰、杨紫琼等一系列影星。但是,中国人用他们来干嘛?强身健体?展示国粹?丝毫没有看到传统东西的商业性。踩高跷,这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然而也被运用其中。美国用中国人的文化赚中国人的钱,并且还让他们开心的沉醉其中,这让我感到有些可怕。貌似这有点杞人忧天了,但丝毫没有夸张成分,这一个个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
中国人总以文明古国自居,总是以祖先的强大来赞美自己。固然,中国的过去是非常强大,但时代是发展的,中国现在的国情由不得我们沾沾自喜。我们要在继承祖先的精髓的同时,更要看清当今局势,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把一些祖传的优秀文化不是老往脸上贴金,而是想着更好的发展。中国现在的很多文化,被其他国家盗用,虽然说起来是我们祖先的,但是真正能够为我们所用的又有多少?中国一直沿袭着原来的设计理念,将连续剧、动画片联系在一起,有连续剧
《西游记》就会有相应的动画片《西游记》,还有《哪吒闹海》、《宝莲灯》等等。虽然《喜洋洋与灰太狼》走出了这一阴霾,但是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将动画片与连续剧分道发展。这是限制中国动画片发展的一个因素,也是一个文明古国和一个历史短暂但发达的国家的动画片之差异之一。
中、西动画片对比中,还有看出的文化差异还在于宗教信仰的不同。美国受欧洲的思想影响,信仰基督,崇尚自由和个人主义。因此,动画片中时常展现的是小孩儿叛逆的形象,《超人总动员》里的小倩和小飞不听母亲的话,跟着她去营救父亲。而这点,对于一对中国父母而言,是基本不能接受的。中国人主要信仰佛教。在大部分的动画片中,神、佛的形象比比皆是。《西游记》是一个典型例子,如来佛 文殊菩萨,观世音,玉皇大帝„„
其实,我认为很多中国的动画片可以归类为文艺片,比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就比较有一定的思想性,看完后给我们以一种人生思考:父子关系——一个值得深思的名词。而美国的动画片大多以实用为主,它给人的感觉就是纯粹的一种视觉感受。这一点差异可能在于中国的发达程度还远远不如美国。他们的生活节奏可能就是导致如此动画片的产生。这与一开始我讲到的动画片与文艺片的观点有所区别又有所联系。
在中国,动画片几乎是只是儿童的节目,与美国的动画片的观众范围大不相同。这可能在于,现在中国人口问题导致的独生子女现象有关。家长们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因此,对整个动画片的发展方向引导了一种发展趋势。而美国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度远不如中国,所以他们的动画片不仅仅只针对儿童,相反大部分是针对承受生活、工作压力的家长而专门制作的。
中国动画片的前景,由于现在科技水品和还远不及西方国家,因此中国动画较之他们还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如何去把握,去借鉴并发展是中国动画走出现在阴霾的关键所在。运用得好,找到契合点,就不仅能发展中国的动画事业,并且能更好的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一味的说我们祖先是多么多么的优秀)。把中华民族也有的优秀,运用于任何行业,都将引起一个“华时代”的到来。
以上就是我看完《超人总动员》后的一点粗浅认识。
第四篇:教育新闻思考
什么样的教师,可以在基础教育领域坚守60余年,创造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奇迹„„当代著名教育家、我国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就是这样一位教师。在她走后,她毕生倡导的“爱的教育”再次在全国教育系统掀起学习的热潮。
17日下午,教育部专门召开了“把一生献给教育事业”——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宣传霍懋征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霍老师的亲属、同事、领导和朋友通过缅怀她的事迹,学习她的精神。
在霍老师女儿赵萱的回忆中,母亲没有周末和假期,因为她除了正常上课,还要到全国各地讲学;母亲的课总能做到常教常新,因为即使在85岁高龄,她仍然要时常备课到深夜;母亲经常带有困难的孩子到家里吃住,从没丢掉一个学生;母亲到处讲学,却从不收讲课费,还自费组团去西部讲学„„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说,霍老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普通的所谓喜爱孩子,而是建立在对教育的忠诚,对儿童的信任的基础上。她相信每一个儿童,相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她坚守“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八字方针,给每个孩子金色的童年。
“我们学校是霍老师生前执教的地方,我们要为霍老师塑一座铜像。”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说:“更要号召青年教师用实际行动学习、传承霍老师的师德精神,续写‘爱的教育’新的传奇。”
“我们有责任,也有决心把霍老师的爱传承下去,并赋予爱新的内涵。”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冯勉说。
23年前,冯勉循着霍老师的足迹,来到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执教。如今,她凭借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成为深受学生爱戴的全国模范教师。
在长期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冯勉摸索出“怎样爱学生”的办法:每学期,她都要把家长和孩子请到学校召开睁大眼睛找优点的“报喜会”,让孩子们懂得,即使“做路边的小草”也要“绿得出奇”,要做最好的自我。
即使学生们犯了错误,比如有人出现浪费学校卫生间卷纸的行为,冯勉也要发动他们开展调查,在实践中受触动、受教育。“如果教师把学生的问题都当成一种教育资源,那么学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老师浓浓的爱。”
在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心中,“爱的教育”是先进的理念,是崇高的师德,更是一面充满感召力的光辉旗帜。
据了解,教育部已于日前发出通知,号召全国教育工作者向霍懋征同志学习。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说,北京市将通过事迹巡讲、主题征文、师德讨论以及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评价考核制度等措施,大力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用实际行动学习、践行霍老师的先进理念和教育思想。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说,霍老师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尊重,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以及教师的关怀和鼓励,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我国还十分缺少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应在提高教师待遇、调整师范教育规模和结构、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增强教师培训等方面下大力气。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十分关心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贯彻“两会”精神,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霍老师先进事迹,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师德素养和水平;要大力加强教师和校长培训,提高教师和校长专业化水平;要创造有利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鼓励改革创新,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教育家。
霍懋征老师是我国高学历人才从事小学教育的先行者,也是当代师范院校毕业生心中的一面旗帜。60年来,她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经历过严重疾病的折磨,却从未改变她从事小学教育的选择。霍老师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2008级免费师范生张菁,也坚定了她毕业后从教的决心。
张菁认为,“教育跟着时代走”是霍老师教育教学的主题。在国际化、信息化大潮冲击学前教育领域的今天,我们有责任研究符合本国国情的教育理念,形成中国本土的学前教育体系。
“也许我不能成为第二个霍老师,不能如太阳般把光辉撒满每一个角落,但我依然可以做一棵大树,为孩子们带来一片绿荫。”她说。[信息来源: 新华网北京3月17日电]
科学家需要博士帽吗?
2009年的“五四青年节”,华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华工)校长李元元意外地收到一封“请战书”。11名该校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以下简称华大)共同培养的在读本科生在信中立誓,“半年至1年时间内,要发表1~3篇《自然》或《科学》级别的学术论文”,且“其中至少一篇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听起来有点儿痴人说梦。就拿学软件工程出身的大三学生李俊桦、谢寅龙来说,当他们在请战书上签名时,有关生物遗传学知识水平“还停留在高中阶段”。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10年3月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以一篇《人体肠道菌群元基因组参考基因集的构建工作》作为主刊封面文章。在这篇文章的54位署名作者中,李俊桦和谢寅龙分别排在第12位和第20位。至此,上述11名本科生中,已有5人先后在《自然》或《科学》杂志上发表3篇学术论文。其中年仅20岁的本科生罗锐邦去年12月就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自然》生物技术分刊上发表论文。
“我们在创造历史。”就像请战书中所预言的那样,对中国的本科生培养模式来说,这无疑是场革命。
年轻人反而容易走在技术发展的最前沿
在中国,许多科研工作者终其一生也未能在《自然》等顶级学术期刊上留名,因此很多人都爱问同一个问题,“你们这些本科没毕业的学生为什么能做到?”
对此,当事人总是反问,“为什么不能?”
写请战书的11人都是“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基因组科学创新班”(以下简称创新班)的首批学生。这个以培养基因组科学人才为宗旨的创新班成立于2009年3月,至今招了两届共25名学生。按照培养计划,学生们前5个学期在华工完成公共课和必修课,后3个学期到华大跟随项目课题,完成专业选修课和毕业论文等内容。
这实际上赋予了学生双重身份。“华大宿舍跟学校的宿舍长得差不多,4个人一间,上面是床,下面是书桌。”谢寅龙说。这时他们还像大学生那样玩电脑游戏和进行户外运动。但当他们走进写字楼,埋首在格子间里,与那些博士一起工作时,所承担的任务已经与正式员工相差无几了。
据说,《自然》杂志的编辑曾多次探访这座位于深圳的“基因测序工厂”。当他看到那些奔忙的本科生之后大为惊讶,并用科研学生工(Student-worker)一词来描述这个现象。
李俊桦就是其中之一。最近发表在《自然》的论文中,他的主要贡献是验证新旧测序技术在测序上的一致性。而谢寅龙主要负责基因注释工作。
据说,这些研究不仅将对人类自身健康与体内微生物的微妙关系作出科学的诠释,也有助于预防和干预由肠道菌群引发的肥胖、肠炎和糖尿病等疾病。
“搞清楚之后,我就可以去卖减肥药了。”李俊桦笑着说。这是在解释了一连串专业术语之后,这位“80后”学生唯一一次“不专业的表述”。
不过,一年前刚来华大的时候,他可一点儿都不专业:除了高中生物课的有限积累,有关生物遗传学和基因测序的知识都是现学的。
这种“从无到有”的自学方式听起来匪夷所思。李俊桦说,通常在接到任务之后,他总是通过网络搜索和文献资料来获得基础知识。不懂的地方则去询问华大各领域的“牛人”,有时候甚至直接发邮件给文献的通讯作者,向海外专家求教。具体到设计、实施环节就完全靠自己琢磨和尝试。
难道想象中异常艰深的生命科学研究没有一点儿门槛?
“这正是基因组科学独特的一面。”请战书的起草人金鑫指着电脑屏幕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解释,去年12月他曾以署名作者身份在《自然》生物技术分刊上发表论文。“你看我收集的文章,都是2000年以后才开始有的。”金鑫发现,人类基因组计划大规模实施也正是从这开始的。因此理论上这一领域没有“专家”,年轻人反而容易走在技术发展的最前沿。
“现在一流的物理学家在做三流的物理学课题。100年前,三流的物理学家都可以研究一流的物理学课题。”金鑫套用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狄拉克的话来诠释自己的看法。前一句是说“当下物理学中未被发现的新领域是有限的”,后半句则认定“100年前,当知识和技术积累到一定阶段,物理学家只要找准了目标和方向都会有所突破”。在金鑫看来,如今基因组科学也处于这种临界状态,只要方向选对,又肯努力,即便是本科生也会有所成就。
学术无起点
创新班学生的惊人表现,再次印证了华工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小宁长期以来的教育理念,即“学术无起点”。作为创新班项目的首倡者和直接推动者,这一理念在他的教育生涯中已经践行了30年。
早在1977年考入医学院校时,王小宁就在琢磨萧伯纳的名言“读书使人迂腐”。他的理解是,知识越多越专业,对事物判断能力就越强。但因为固有的思维方式,也很容易对事物产生否定的判断,这样反倒不利于接受和创新。
“所谓‘无起点’,就是不管你原来学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你懂或不懂,就是从一个问题的起点开始,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学习,尽可能把不知道的知识在短时间内积累起来。”王小宁说。
2004年,王小宁调入华工担任生科院院长。上任伊始,他就着手安排本科学生早进实验室。他认为这种“以问题为导向,倒过来的学习方法”更符合认知过程。他把这叫做“赤脚医生学医”。
“赤脚医生不是好医生,但他知道什么叫病,什么叫重病。所以他一进学校就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他知道哪些知识对未来当医生有帮助。”2005年开始,王小宁在学院里发起“低年级暑期实践的活动”,要求低年级本科生利用暑期赴国内拔尖科研机构从事见习活动,为此他还设立了“万元重奖”。
第一年,一名叫张鸽的女生获得了1万元的科研资助经费奖励。没想到,由此引发了“张鸽效应”。老师们发现,很多学生围绕她形成了一个科研团队,而那些被重奖的学生也自发组织同学们去实践,去参加科研比赛。这一活动的短期效应也日渐体现出来,那些被重奖的学生在保研时大多被北大、清华、中科院这类拔尖机构提前录取。
诸如罗锐邦和金鑫等人都是当年得万元重奖的学生。王小宁还记得,那年他俩和一位女同学在台上竞争的场景。那位女同学暑假在香港中文大学实习,独立测定了茶叶的成分。当时罗锐邦还只是本科一年级学生。
一位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在台下默默地听完,对王小宁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此看来,我们很多本科生奇才被现有的教学模式湮没了。”
这也是为什么当王小宁提出与华大联办创新班,很快就得到了校方的大力支持。
科学家真的需要博士学位吗?
不过,用王小宁的话来说,华工在本科培养模式的尝试,也只有在华大的土壤中才能迅速开花结果。这家测序能力及基因组分析能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基因组中心,科研人员的平均年龄不到26岁。
据说,华大历来不问出身。该院常务副院长王俊本科还没毕业就进入基因组研究领域,至今有20多篇发表在《自然》、《科学》上的论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的就有10篇。他提出的口号“We are muscles,We have nobrain(我们有的是肌肉,我们没有大脑)”,更是被“华大人”看做是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活力的象征。
科学体系第一负责人李英睿,本科期间以旷课的方式,在华大工作了两年。仅仅2008年~2009年两年时间,就发表了1篇《自然》,3篇《自然》系列文章,1篇《科学》,共11篇国际权威期刊论文,其中4篇为第一作者。后来,这位1986年出生的北大学生拿着《科学》上发表的论文向母校要学士文凭。
罗锐邦如今被认为是后起之秀。有一次,他酒喝多了,拉着常务副院长王俊说:“你是三重傻帽儿。你看,你有学士学位、你又拿了硕士学位、你还拿了博士学位。你看我,现在什么学位都没有。”
王俊不仅不以为忤,还以此为荣,觉得华大后继有人。《自然》杂志甚至也发表社论,题目就是《科学家真的需要博士学位吗》?实际上,这个特殊的科研机构始终信奉“自古英雄出少年”,因为他们的前辈詹姆斯·沃森,就是在25岁时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在王小宁看来,创新班学生能取得初步成果是因为两家学术机构都秉持着超常规的教育理念。这种合作培养模式并不具有通适性,而是一种个性化教育,仅适合前沿新技术。比如干细胞、蛋白质结构研究,就完全可以让大学生做主力,发挥他们的奇思异想。而有些专业是技能型的,比如医学领域就不能让4年级学生直接去做手术。
实际上,一些科学家在接触了创新班学生之后,也曾向王小宁表达过担忧,认为在一些相关知识上,这些学生还比较欠缺。
据了解,华工和华大近日正在筹备一个规模更大的“创新学院”。
“人类基因组的革命,带给生命科学的趋向就是越来越高精尖的技术和大规模的数据。因此未来的医学就是数字医学,未来的生物就是数字生物。”王小宁说,过去科学家历时15年,耗资数十亿美元才绘出1个人的基因图谱。未来可能1000美元,几小时就能完成。让这位生科院院长忧心的是,“中国很多大学根本就没有为这个新时代的到来作任何准备。”
如今,他希望通过建立创新学院继续“静悄悄地革命”,而本科生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不是为产生创新班这样大的轰动效应,而是为迎面而来的数字化的科学时代,培养和贮备一批顶尖人才”。
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97%遭遇职场问题
2010-04-07
新华网
一项近日刚刚完成的调查显示:有97%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正在职场中“跌跌撞撞”,主要面临的三大问题包括“个人发展空间小,找不到发展方向”“经济压力太大”以及“现在掌握的知识、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根据人民网教育频道与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16日至2010年3月15日所做的调查,在8718名接受调查的2009届就业大学毕业生中,有近两成毕业生工作半年后认为“现在掌握的知识、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其中,从事对实践经验要求较高的建筑业、商务服务(咨询、法律、保安等)、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医疗、维修及个人服务等行业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知识、能力不足的比例最高。
具体来说,女性遇到“个人发展空间小,找不到发展方向”的比例(29%)较男性(26%)略高。不同雇主类型中,在非政府组织工作的毕业生最容易遇到发展空间与方向问题(40%),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26%)、国企(28%)因其岗位职责固定、分工明晰,毕业生遇到类似问题的比例相对较低。就行业而言,就业于批发(35%)、零售(35%)、旅游旅馆餐饮票务业(33%)等低技术含量行业的毕业生更多地遇到发展空间与方向“瓶颈”。
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指出,结合麦可思对2006、2007、2008届大学毕业生连续三年的跟踪调查研究,中国大学生毕业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普遍达不到工作要求的最低水平、达不到雇主的要求,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最需要的五项基本能力:积极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有效口头沟通、积极聆听、理解他人,都与工作要求的水平有一定差距。
针对这些问题,有关专家指出各大学每年应对其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跟踪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流向、在工作以后对自己的基本能力、职业能力的评估,并将此项数据与学校的教务数据、对本校毕业生主要雇主的调查数据结合起来。(记者吴晶)
第五篇:等待超人读后感
《等待超人》观后感
2011级英语师范3班 苏楚君 20114033111
对于美国,我知道的是华尔街是世界经济的中心,白宫和国会大厦是世界政治的焦点所在。而五角大楼、西点军校,是展示美国军事力量的地方。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普林斯顿、斯坦福,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巨擘引擎。爱迪生、爱因斯坦是家喻户晓的发明家、科学家。英特尔、微软公司、IBM、苹果公司,是美国现代高科技的代表。在我眼里,比起这个超级大国似乎没有弱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等待超人》告诉我美国,美国教育弊端暴露,高收入低产出。虽然美国政府把大量的资金投入了美国教育当中,但人才的产出与大量的投入并不成正比。普通家庭的孩子,很多在阅读和数学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障碍,且平均水平大大低于地球上其他发达国家。甚至有的高中成为了臭名昭著的辍学工厂,无数少年过早进入社会。资料显示,美国初中等教育中学生辍学率高,无数青少年过早踏入社会,无所事事,犯罪率高。因而,国家在这些毫无回报的囚徒身上的供养资金等同甚至高于用于供给学生读高中大学的费用。曾近美国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公立教育系统,但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虽然政客们不断强调要改善弊端丛生的教育系统,可是孩子们的教育情况始终没有任何改观,反而呈现令人担忧的前景。但同时在美国人眼里,知识具有无穷的力量,对知识的渴望是强烈的。对孩子来说,他们从小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上大学而对于父母来说,他们会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
良好的学习环境。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都希望美国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完善的教育系统。是该积极行动起来,一扫这一领域中的弊端,还是呆呆坐在地上,等待超人的出现?
《等待超人》告诉我,低素质教师和麻木不仁的学校官僚主义使学生们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影片介绍了杰出的教育改革者,包括杰佛里·卡纳达。他在纽约市创建了“哈莱姆儿童区”。这个项目为数以千计的贫民区的学生提供了优质教育。卡纳达说,优质教育的主要因素是优质教师。教师起了重要作用。美国教育失败的一部分原因归结于教师终身制,教育终身制的实行,使教师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等,在这样的范围下,教育效率自然低下。事实,教育终身制度的弊端早就被发现,也有教育家试图进行改革,即取消这个制度,但强大的美国教师工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抵制改革,最终改革还是未能如人所愿。毋庸置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想要改变目前的教育状况,教师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和选拔制度等必须重新建立起来。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使是山姆大叔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山姆大叔是否有绝招,又是否会有超人出现化解美国的教育危机,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