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与雷锋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止不动。”正如席勒所描写的那样,浩瀚苍穹,白驹过隙,人的一生,亦不过是蝼蚁蚍蜉,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希望化短暂为永恒:三皇九帝追求长生不老的炼药之术,道家学士提倡清心寡欲的养身之道,腰缠万贯者千金散尽大补其身,迁客骚人孤芳自赏的及时行乐,壮志之才轰轰烈烈的大展拳脚…..可到头来,真正化作永恒记在人们心中的却是一位最普通的人—雷锋,他用默默无闻的背影,无私奉献的微笑,乐于助人的情操完成一件又一件普通且微小的事,为人民“当牛做马”,人民记住了他。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雷锋精神作为一个社会的文化食粮,作为一个普通个体的个人道德准则,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是需要我们去推崇,去维护,去遵守的。
首先,雷锋精神要有憎爱分明的立场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通俗一点来说,我更愿将其解释为一个人的良知与正义感。郭沫若先生曾精辟的说道:“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泯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丧尽天良的罪犯或许是可恶的,麻木不仁的冷漠更令人觉得可悲。当年幼的生命在车水马龙的人群中垂死挣扎却无济于事,当年迈的老人承受着怀疑的目光而颤巍巍的从地上爬起来,当颐指气使的官富二代穿上“黄马甲”,手持“免死铁卷’为所欲为,当捐资救助的红十字会也被打上贪污的标签….人们被迷惑了,我们不知道该相信谁,谁是谁非都莫过于他人之事,于是大家带上生人勿管的冷漠面具,各人自扫门前雪,而整个社会也因为这种恶
性循环的麻木而变得世态炎凉。那个:“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时代渐行渐远,物质的富足拉远了人心的距离,这一切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与遇见的,事实上,如纪伯伦所说,“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里醒着,一个在光明里睡着。”每个人的心里还是有一份正义的热忱与情感的共鸣,而我们所要做的只是站起来,做应该而必须做的事,我相信,只要人人都张开正义的臂膀,守护这个社会的良知,和谐社会的明天将不再遥远。
第二,雷锋精神还少不了爱岗敬业。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要认清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尊重自己的职业,坚持到底,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这一点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就是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一个没学习过音乐的人还想吹竽无异于没有执照的医生上手术台,没有驾照的司机上高速,无论对自己或他人都是极端的不负责。而在认清位置后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什么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可以做。简单而言,以会计人员为例,面对每一笔业务都要小心谨慎的处理,什么时候账务核对,何时审计披露,一点儿马虎不得。会计报表的多做与少做漏做的危害都不是一句“重新再来”或“对不起”可以弥补的,你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公司负责,对投资者负责。最后便是持之以恒的耐力。所谓行行出状元,不是只有科学家才可以站在世界的巅峰为人瞩目,也不是只有争取第一赢得冠军才叫成功,时间会改进科学技术,时间亦会刷新所有的纪录,而只有持之以恒的人才会在时间的轨道上走的最久最远。
第三,雷锋精神要我们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这不仅可以实现物质效用的最大化,也可以保护环境。浪费的可耻之处在于它不懂得珍惜,尤其在现在社会,骄奢之席蔚然成风,攀比之心更是此消彼长。人们追逐法拉利,奔驰宝马,仿佛只要拥有这些名牌跑车就能冲出地球迈向宇宙似的,结果法拉利也必须忍受红灯与堵车,在漫长公路上行驶着普通交通工具的职能;人们竞相购买ipad,iphone4,似乎有了这些就可以万事皆通,结果呢?只不过沦为大多数人的通讯机与游戏机,真正物尽其用的又有多少?曾经的老一辈省吃俭用,他们身上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老旧的东西是他们珍藏一辈子不能舍弃的回忆;现如今的我们,一群尚未涉世的大学生,我们没有亲手赚过一分钱,我们的吃穿用度重来不曾或缺。可是这并不代表物质富足的今天我们有权浪费,有权任性,毕竟这一切都是我们父母的给与,这绝不是理所应当。拿着父母长辈的血汗钱肆意挥霍的大学生应当清醒,作为一名无论是身体与心智都成熟的有行事能力的人,我们还寄生在家庭的巢穴妄想做啃老族,这是一件多么可怜又可悲的事。
雷锋精神的精髓之处在于它不是在诠释怎样做一个成功的伟人,怎样流芳百世光彩夺目,而是它揭示普通人的不平凡之处与做人处事的道德标准。一个人,无论他将来是学富五车还是富可敌国,无论他高权在握还是名扬天下,首先他必须是一个人,一个无害于社会,无害于他人的人;一个能把最普通的事做好,能把自己应做的事做好的人,进而再前济苍生,心怀天下。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去把握与推崇的。
第二篇:我与雷锋同行
《我与雷锋同行》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通过雷锋的生平简介及真实的故事,使学生知道雷锋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地向雷锋叔叔学习。
2、利用各种表现形式,使学生知道雷锋精神已在班集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活动,希望更多的“小雷锋”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活动班级:二年级(1)班
活动时间:3月7日
活动准备:搜集有关雷锋的事迹与故事。
活动过程:
1、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课开始(回佳盈、马慧);
2、播放雷锋歌曲(背景音乐:学习雷锋好榜样);
[回] :遥远的记忆中,雷锋的名字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一个普普通通的解放军战士,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响彻中国大地,在那火热的年代里,多少颗心为了他而悸动,又有多少人把他的日记做为座右铭,恪守一生。
(马)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4周年纪念日。40多年来,雷锋精神一直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不断进步、茁壮成才。我班决定,借助三月学雷锋活动的春风,对全班同学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让全校少先队员知道雷锋的故事,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并在实际生活中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开展“学雷锋精神,做诚信少年”活动,号召每位同学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学习雷锋精神,争做诚信少年。
3、先请个别同学畅谈自己对雷锋叔叔的了解,然后由班主任老师向同学们补充介绍雷锋的生平简介。
《雷锋的生平》
雷锋叔叔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7岁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平时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此,他多次立功。1962年8月15日,一个普通士兵逝去了,雷锋叔叔因公牺牲时,年仅22岁。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留下了一个永不消逝的名字--雷锋,也留下了一种伟大而高贵的精神--雷锋精神。他的精神将会永远地闪耀在祖国的大地上,闪耀在校园的每一个角,雷锋精神将会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
《助人为乐的雷锋》故事
一天,雷锋因公出差,踏上了从抚顺开在沈阳的列车。上了车,他看到旅客 很多,连忙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又动手帮着扫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帮助中
途下车的旅客拿东西。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过来歇歇吧!”“我不累。”雷锋叔叔是永远不知道累的。
思考:同学们,听了雷锋叔叔的故事,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4、联系实际谈看法:请各小组选择要出谋划策的题目,立即协商,五分钟后由各小组长归纳发言。
①同学请教问题——诸多借口,不愿解答;
②早上值日迟归——其它同学不愿帮忙,班集体被扣分;
③好朋友上课违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④班干部履行职责——其它同学不配合甚至搞破坏;
⑤同学的课本不见——袖手旁观“看好戏”。
5、班主任宣布竞赛结果与进行小结;
这次的主题班会开得很成功,也开得很有创意与实效,让同学们明确“学雷锋”关键是要学习雷锋精神的内涵,也让同学们感受到在新时代我们仍需要雷锋精神,在我们的身边仍存在许多活雷锋,如我班的周天远同学,吕琪同学等,都是乐于助人的榜样。正是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美。但美不仅要感受,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创造。我们的班级,我们的社会有好人好事的存在,同样也有自私自利、漠不关心、“我好你不好”等现象的存在,需要我们出点子,把这些“丑恶”变成美。刚才大家集思广益,提了许多好办法,那么希望我们的每个同学都能真正把这些点子付诸于行动,用实际行动创造美,让我们的班集体更团结,更互助,更“美丽”优秀。
6、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7、主持人宣布班会课结束,要求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为爷爷、奶奶、父母、老师、同学或其他人做些好事。,用实际行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
第三篇:我与雷锋同行报道
“我与雷锋”同行主题班会新闻报道
3月7日下午明珠校园内,春意融融,鲜花盛开,一片生机。在这大好春光里,一股学习雷锋的热潮在校内掀起。
原来明珠中英文学校的学子们正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我与雷锋同行”主题班会活动。走进各班教室,有的在观看《雷锋电影》片段,有的用生动的节目来表现雷锋精神,有的在进行辩论赛,有的在演唱学习雷锋的歌曲,有的在谈体会、感想,有的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形式丰富多样,程序井井有条。活动中,学生逐渐明确了雷锋精神在今天的具体内涵,即:爱党爱国,忠诚坚定;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螺丝钉精神;刻苦学习,钉子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班会活动之后,很多家长惊喜于学校通过这种方式将德育的内容丰富化、具体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思想品质。“我与雷锋同行”主题班会是明珠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部分,学校还将通过“唱读讲传”活动,引导学生唱雷锋歌曲、读雷锋日记、讲雷锋故事、传雷锋格言;利用橱窗、板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等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雷锋优秀事迹、展示雷锋日记和格言;引导学生将学雷锋活动与“爱心在行动中成长”活动相结合,走进街道和社区,开展给孤寡老人、贫困学生献爱等实践活动;并在校内开展评选“学雷锋标兵”活动,达到树立榜样,表彰先进,使学校的道德风尚、校风校貌得到质的提高。(新闻报道:何翠)
第四篇:与雷锋相关
开栏的话
雷锋,不朽的丰碑、永远的榜样。近半个世纪以来,雷锋同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坚定信念,奉献、敬业、创新、创业的崇高精神,影响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干部群众奋勇前行。如今,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正在华夏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向雷锋同志学习,树立道德标杆;与雷锋精神同行,汲取榜样力量。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与雷锋精神同行”专栏,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入报道学雷锋重要活动,广泛宣传学雷锋先进典型,集中反映学雷锋总体情况,与“走转改”活动紧密结合,生动展示新时期雷锋精神的蓬勃生机,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力量。
雷锋,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士兵,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不朽的道德丰碑;
雷锋精神,一座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精神宝库,以其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进步潮流、党的先进本色相契合的魅力,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国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
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是社会的呼唤、时代的强音。让我们共同高唱雷锋之歌,与时代同行,与文明同在。
有一个名字,永远写在春天里;有一种精神,持续传颂在神州大地。雷锋,以他名字命名的精神,成为一个不灭的火把,一直烛照人间。
几十年来,雷锋精神须臾不曾离开国人的生活。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倡导下,学雷锋活动如火如荼,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雷锋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与道德肌体,滋养着一代代人的心灵,成为中华民族昂扬前行的不竭源泉。
如同人类精神史上所有的经典一样,雷锋精神一次次被时代重新解读,一次次被赋予新的生命因子,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
那是一个需要“雷锋”并且产生了雷锋的时代,雷锋身上所呈现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格,鲜明映照出时代的精神标尺,因而成为社会的典范。
毛泽东同志一生只给三个人题过词——白求恩、刘胡兰和雷锋,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只有雷锋这普通一兵获此殊荣。
“向雷锋同志学习”——每年的3月5日,围绕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通过年复一年的学雷锋实践活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奉献意识得以强化、社会道德观念得以升华。
“威力无穷的精神原子弹”,时隔这么多年,一位老劳模对当年工厂党委传达毛主席题词时的用语仍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偶像的黄金时代,一场学雷锋、争先进、做新人的群众性活动蓬勃展开,个中盛况或许只能从那代人的回忆中重温:“厂内墙上标语写的、黑板报上刊登的、宣传栏里张贴的、广播里广播的、电影上播放的,全是关于学习雷锋的内容;每天下班后,厂里组织全体员工一起学习,要求人们发言,或者写出学习体会,并将雷锋精神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组织评比出学习雷锋先进个人和先进小组。那时,人人都把服务他人、助人为乐当作一种精神享受。”
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雷锋精神,这一融民族传统美德、社会进步潮流、党的先进本色为一体的“精神样本”,跨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革而经久不衰,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澎湃着不绝的激情。
在大规模的学雷锋实践活动中,一大批雷锋式的英雄模范人物在各条战线上涌现。一时间,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为之一振。
雷锋牺牲的当年,一个叫刘英俊的青年入伍了,这个和雷锋同样年轻的战士,把“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刻在了自己劳动用的锄头上,也刻进了自己的心里。
他在连队是“业余修理员”,在医院住院是“劳动休养员”,在出差途中是“义务勤务员”,在部队驻地是附近小学的“校外辅导员”;而当惊马危及群众生命时,他毅然选择了人生的最后一个角色——“群众生命的守护员”„„
更多的是普通人,在绵绵延延的学雷锋实践活动中,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其中,并养成了一生的习惯或义举,比如公交车上让座,捡到东西无偿归还;比如见义勇为觉得理所应当,无偿献血感到无上光荣,帮助别人打心底里高兴„„
离开雷锋的日子里,“雷锋”却从不曾离开,他已成为社会主义新人的标杆和典范,一代代新人沐浴着雷锋精神的阳光,健康成长。
40多年来,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涌现了无法计数的模范人物。
1982年7月,一个大学生的死,引起了全社会的巨大关注。解放军第四医科大学学生张华,为抢救一名掏粪落入粪池的老农,光荣牺牲,年仅24岁。同年11月25日,中央军委颁令,授予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称号,英雄的价值得以承认。90年代中期,人们通过媒体认识了一名普通的水电维修工——徐虎。他10多年如一日,背着工具箱,骑着一辆自称为“老坦克”的旧自行车,奔波于6000多户居民中间。修电路、通水路、掏马桶,他每天都重复着相同而琐碎的工作;为了居民们报修的便利,他还把报修箱挂到小区门口。
稍稍留意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无处不有雷锋的影子——雷锋体育场、雷锋学校、雷锋储蓄所、雷锋纪念馆,以雷锋命名的建筑物或单位遍布全国各地;“学雷锋小组”、“学雷锋研究会”、“学雷锋基金会”、“雷锋车队”、“雷锋公司”,民间的学雷锋社团组织活力无限;更有那层出不穷的雷锋图书、雷锋雕塑、雷锋歌曲、雷锋游戏,让雷锋精神融入社会的血液和细胞。
有关雷锋的种种,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现象,它不仅有着明确的精神内核和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而且在历经几代人的创造与传承后,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时刻焕发着蓬勃向上的力量。
雷锋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蕴涵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
雷锋精神是一座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精神宝库,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无可替代的核心与实质,也是它永葆生命力的内在动力。
一个仅仅活了22岁的年轻人,何以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创造出如此穿越时空的精神财富,这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问题。而问题的答案就在那本薄薄的《雷锋日记》里。
静静体味《雷锋日记》,人们都会隐隐听到雷锋与先贤们的应和——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看到这样的句子,就不难体会到古人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大境界;而感受“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幸福当成自己的幸福”这样的情怀,耳边就会响起“仁者爱人”的千古咏唱„„
“京城活雷锋”孙茂芳把雷锋当做“一生的榜样”,以雷锋的名义,孙茂芳扛起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的大旗,一扛40年。他“孝敬老人,当老人的小棉袄;帮助残疾人,当残疾人手中的拐杖;帮助不幸的人,当他们眼中的小油灯;帮助青少年朋友,当他们人生路上的小航标„„”
把学雷锋活动,与解决老百姓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是让雷锋精神常驻的有益探索,也是领导干部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句被引用最多的“雷锋语录”,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
有人做过统计,在《雷锋日记》等各种相关文字留存中,“人民”一词出现过100多次。正是在这些被反复引用的话语中,雷锋不断提醒自己要“热爱人民”、“尊敬人民”,要“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要随时准备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
“每一条公共汽车的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朴素的话语闪烁着美丽的光芒,正如她的名字——李素丽。一名普通的售票员,用真诚的笑脸、细致的关怀让乘客如沐春风,被誉为“盲人的眼睛、病人的护士、乘客的贴心人、老百姓的亲闺女”。
一辈子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不动摇,杨善洲的一言一行,堪称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创业精神的楷模。照片上的他满头白发、朴素慈祥,工作35年,这位原保山地委书记,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一心为民。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植树造林。“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他的善行义举深深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成为全党全社会争相学习的榜样。
“对军人而言,雷锋精神是一支值得永远传承的精神火炬。” “独臂英雄”丁晓兵说,每到生死攸关的紧要时刻,中国军人总能挺身而出,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精神高地上,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血脉相连。
党员干部带头学雷锋,把学雷锋与践行党的宗旨结合起来,把做好事与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雷锋精神大众化,而且有益于引领社会风尚,已经成为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
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道德水平,是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课题,也是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的着力点一面是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面是民间涌动的强大道德力量。雷锋精神在经受巨大考验的同时,也面临着应时而起、发扬光大的契机。
面对生命垂危的小女孩,18个路人的冷漠,极大刺痛了国人的道德神经;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危机,在问责监督体系的同时,也在拷问着国人的道德底线„„
“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精神滑坡”,当这样的字眼频频进入人们的视线时,许多人开始从心底发出强烈的呼唤:我们的社会,需要深入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需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因为两位平民英雄的义举而让这个社会暖意融融。李国喜,这位58岁的河南农民路遇3人落入冰河,他甚至来不及脱掉身上的棉衣,便跳了下去,先后救出3人后,终因体力不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人们还在为“最美妈妈”杭州吴菊萍的义举感动时,在北国冰城哈尔滨,一个叫谢尚威的年轻人再次用几乎一样的姿势,托起了一个幼小的生命。一南一北,两次托举,托起的是闪耀的人性之美,彰显的是人心向善的力量。
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有信仰物化、欲望横行的风险,除了法治与秩序规制外,道德的调节也不可或缺。而如何让蕴含在民间的道德力量喷涌,并使之成为全社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便是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主题。
大科学家钱学森的书房里,静静摆放着《像雷锋那样做人》和《雷锋辞典》;他一生荣誉无数一向淡然,却唯独因与雷锋并称为“优秀共产党人”而“心情激动极了”。他说:“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
20多年跋涉在大凉山深处、书写世界邮政传奇的王顺友,在路上累了,就会唱起自编的山歌“党的领导指引我,要学雷锋一个样,为人民服务要到底,我和人民心连心”。好事做多了,乡亲们都说王顺友是雷锋。他说:“我比不上雷锋,但我要学雷锋。”
好人与榜样,给社会带来力量。感动背后,传递的是公众一直尊崇和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几十年来,雷锋精神早已深深融入国人的道德底色,凝结成人间的大爱,与时空永在。
告别狂热和盲从,超越程式化的活动形式,人们开始重新考量学雷锋实践活动的真谛所在。
“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一时呼呼隆隆,长期冷冷清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雷锋活动在很多人眼中变成了走过场。程式化的活动形式让学雷锋活动本身弱化了教育功能,那个“完美的人”让人们觉得与自己异常陌生。
当针对雷锋的怀疑、解构、恶搞接踵而来时,雷锋精神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学雷锋实践活动的新思维也在人们的思考中产生。
“雷锋是个时尚青年!”2010年3月,跟学雷锋活动一起到来的,是一本名为《雷锋1940——1962》的传记。在这本带些“颠覆”色彩的书里,雷锋是那个时代的时髦青年——他穿皮夹克,戴瑞士手表,爱留长发,骑着摩托车在天安门照相,甚至朦胧中喜欢过异性朋友„„
一时舆论哗然。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雷锋作为英雄人物的形象并没有因此而坍塌。媒体几乎一边倒的叫好声——人们欢迎这个有血有肉、生动而平凡的雷锋。
文化观念多元,个人价值凸显,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厌倦了特定语境下“高大全”式的说教。学雷锋实践活动也开始讲究时尚化,年轻人找到了学习雷锋的新角度。志愿服务在中国的广泛开展,既是学雷锋实践活动不断深化的具体体现,又是雷锋精神与时代进步潮流相对接的产物。
尤为重要的是,传统单一的学雷锋活动形式,被扶贫、赈灾、助学、助老、植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所取代,与时代同行的雷锋精神在服务社会、造福群众、净化心灵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彰显与弘扬。
雷锋还是一个青年励志的典型。今天通读《雷锋日记》,我们不难找到这些热词:爱、忠诚、坚强、乐观、奉献、敬业„„他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些品质中蕴含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无疑是今天每一个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
当下,人人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人人都在学雷锋的过程中努力成为“身边的感动”。
雷锋是不朽的丰碑,雷锋是永远的榜样。“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共同高唱雷锋之歌,与时代同行,与文明相随!
第五篇:我眼中的雷锋与道德
我眼中的雷锋与道德
以前,我并不明白道德的真正含义,但自从读了《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道德就是用自己的真心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道德是个神圣的字眼,它就像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路标,引导着我们去寻找正确的方向。《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这本书就向我们介绍了一位标准的有道德人物——雷锋,还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个当代“活雷锋”,他们的事迹让我赞叹不已。例如:孟佩杰恪守孝道,独自一人照顾养母;洪祖龙抱着母亲晒太阳等等。读完这本书,我立志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有句话叫做: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句话就赞扬了雷锋做好事的数量,我虽然做不到“一火车”,但同样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做“一火车”。
雷锋还有一个大特点就是勤俭节约。平日时,吃苦耐劳的雷锋连瓶饮料都不舍得买,他把舍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捐给了那些需要它们的人。世界上无时无刻都会有人遇难,也许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帮助。所以,请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少年。
就像雷锋那样,省一份买饮料的钱,积小成多,就会是一大笔财富。
有一句话叫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就告诉了我们:做好事或坏事是不分大小的。再小的好事也是善事,也会有人将他记住,这件事也会一直埋藏在你的心底;再小的坏事也是恶事,他同样会成为你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污点,所以,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同学们,社会所缺少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当代“活雷锋”,为社会出一份力,使他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