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场人生:进取心是成功的起点
在任何一个公司中,最赚便宜的是两种人,一种人勇于开拓进取,收获是自己的,失败是上司或老板的,更重要的是,这种人把自己的退路留给了老板或上司去照顾。另一种人是有开放心态的人,他们谦虚,他们可以有效接受别人的看法,所以他们的成功比别人快得多,自然收获也大!
进取心是成功的起点
有了进取心,我们才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充分享受人生的甘美。我们才能扼住命运的喉咙,把挫折当做音符谱写出人生的激情之歌。我们才能在生命中时刻充满青春的激情和朝气。
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进取心和想像力是成功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心理资源。目光高远,时刻想着提高和进步,是成功者最重要的习惯。
进取心塑造了一个人的灵魂。我们每个人所能达到的人生高度,无不始于一种内心的状态。当我们渴望有所成就的时候才会冲破限制我们的种种束缚。如果一头牛不想喝水,你无法按下它的头。而一个不想进步的员工,即使拿鞭子抽他,他也不可能有出色的表现。一个没有进取心的人,我们怎么能奢望他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培养其他的良好习惯呢?
进取心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它就好像从一个人的灵魂里高竖在这个世界上的天线,通过它可以不断地接收和了解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它是威力最强大的引擎,是决定我们成就的标杆,是生命的活力之源。
有了进取心,我们才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充分享受人生的甘美。我们才能扼住命运的喉咙,把挫折当做音符谱写出人生的激情之歌。我们才能像保尔·柯察金那样在死神和病魔面前保持“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从容和自信,在生命中时刻充满青春的激情和朝气。
企业需要具有高度进取心的人。
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前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曾经说过:“三十年前,一个工程师梦寐以求的目标就是进入科技最领先的IBM。那时IBM对人才的定义是一个有专业知识的、埋头苦干的人。斗转星移,事物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人才的看法已逐步发生了变化。现在,很多公司所渴求的人才是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的人。”
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说过:“有两种人绝不会成大器,一种是非得别人要他做,否则绝不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人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去做应做的事,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将成功,这种人懂得要求自己多付出一点点,而且做得比别人预期的更多。”
哪个公司都喜欢那些真正想干点事情的人。这些人往往能自觉地、积极地进行努力,并能不屈不挠地把思想付诸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去工作。一个人如果进取心不足,在工作中抱应付态度,自然不会提出主动性建议,也不会去开拓工作的新局面。
企业都清楚员工的需求,也知道满足这些需求很重要,但在招聘时,他们关心的主要问题仍然会是:“这个人能为我们企业做什么?”企业所寻找的,是那种有动力和热情、能够证明自己确实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人。
《追求卓越》的作者汤姆·彼得斯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管理专家之一,在一次讲演中,他引用了一位咨询专家的话,他评价说,这句话可能是英语语言中最重要的话。你猜得到这句话是怎么说的吗?
这句话是:“如果你说不出你能怎样使公司受益,那你就该走人了!”
就是这句话令汤姆·彼得斯激赏。他说,这句话和我们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息息相关,影响我们的命运,决定我们的前途,对于这句话的重要性怎样高估都不过分。
这就是商业社会的伦理法则。
任何一个员工,都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
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怎样精益求精,做到更好,并且认真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想今天世界上的那些成功者,有几个是懒懒散散、等人吩咐的人?对待自己的分内之事,需要的是以一个母亲对孩子那样的责任心和爱心全力投入、不断努力。你的成果本身就是你的孩子,你的工作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证明,可是扪心自问一下,你真的做到了具有像母亲那样的责任感了吗?果真能做到这一点,便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到的。第二篇:人生处处是起点
微信平台:卓尔传媒 人生处处是起点
生命是不息的,就像跑道上的起点与终点,是永远相连的。
起点之于人生,犹如源头之于长河,嫩芽之于大树。长河虽只有一条,大树虽只有一棵,可源头、嫩芽是很多的,所谓万涓成河,千芽满树。人生的归宿虽只有一个,但人生的路上起点是很多的。从任何一个正确的起点走下去,都有可能柳暗花明,走出一条光明的大道,走向成功的顶点。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到了中年,都以为人生到了定局的时刻,认为该成功的都已成功,不成功的就再也不会成功,认为自己已经到了顶峰,再没有攀上去的动力,也有人因为失败,从而一蹶不振,总之,各有各的理由。
当你拥有这样的心态,你需要看到的是人生旅途中,不一定总是沿着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前进,新的起点随时可能出现。有时,人生的命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因一条道路堵死,而沉沦自弃、一蹶不振。
每天,我们都在迎接新的开始,生命中处处是起点,也处处是终点。飘零的花瓣告别了夏日的绚烂,却迎来了秋果的累累。东方欲晓之时便是今天的起点,也是昨日的终点。甚至每时每分,都会是一个生命崭新的起点,需要你我十二万分的热情来迎接,它也会是往昔的一个终点,需要你我坦然的挥手告别。
当你的生命之舟驶入泥泞不堪的沼泽,你应当这样鼓励自己:苦难的起点与通往成功的大道是相邻的。当你振作自己,耳畔听到来自
微信平台:卓尔传媒 心灵的号角,那就预示你的苦难即将过去,蔚蓝的海洋与明朗的天空即将回到你的视线。
当你的生命飞船飞抵了深邃蔚蓝的太空,你也该这样告诉自己:飞离太空的一刹那,你就不再拥有成功的光环了,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更新、更高的起点。谁也无法永远沉湎于成功之河。你应该清醒的知道,你仍需要不断向前。
人生本来就在起点与终点的漩涡中回转。更多的时候,成功或是失败都只是一个生命中的必经驿站,我们不能因高潮而过分兴奋,也不可因低谷而过分颓废,对于生命中的一个个起点和终点都保持良好的平常心才是智慧人生的法宝。
人生是短暂的,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我们要让短暂的生命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留下亮丽的光彩。人生之路虽然坎坷,但从来不会让人绝望,人生不要惧怕迷惑,更不应忧虑失败,因为路就在脚下,跌倒了站起来。
人生处处是起点,人到中年,只不过意味着一段时间的终结,但这无疑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既然如此,何不淡忘那些辉煌也好、落魄也罢的记忆,迎着新的起点欣然迈进呢?
第三篇:职场成功
职场成功,你就是那个必然----记曾朋与老师关于《职场成功,你如何成为那个必然》的演讲 今天有幸聆听了著名的小马奔腾影视娱乐总经理曾朋与老师的关于职场成功的演讲,着实让我感觉受益匪浅。
曾老师首先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从最初的本科的英语和西班牙语专业再到研究生的新闻学专业以及到后来为一本青年报刊工作11年跳槽到亚马逊,去操作与中文内容相关的工作,再到后来的小马奔腾总经理,其人生历程定是充满艰苦。而期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 所谓的成功并不在于物质,而真正的成功在于内心的快乐,只有快乐才能将工作坚持下去。曾老师因为对工作的热衷程度而进行了好几次跳槽,最终确定了自己现在的成就,是他的兴趣,也是他的努力。这是他的心路历程,也是他的经验之谈。他让我们看到,外企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由每个月的5000元高薪,跳槽到自己之前向往的办公室高职工作,可是没一个月之后,就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因为办公室生活压抑,虽然在办公室里工作在别人眼里很光鲜,但是也要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真的适合。唯有什么都经历一下,才知道那些对与错,适合与不适合。
曾老师讲到,要认真,持之以恒的认真,学会专注的做每一件事。认真的做好手边的每一件小事,不抱怨,也不去眼高手低,放不下身段。坚持的确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品质。
还有一点在于,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要能扛的住成功,斗
得过失败。更重要的一点是,耐得住寂寞。在以后工作时会面对别人的责难、非议甚至阻拦,一定要以强大的心、勇气来扛。一点一滴的积累心脏的承受力。世上没有理所当然,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争取过来的。曾老师关于别人对自己“纨绔子弟”态度的转变,就是通过自己一年的努力使别人转变了态度。
听了曾老师的讲座,自觉受益颇多。学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认真专注和持之以恒的坚持,要能抵抗住外界的流言蜚语。学会与人相处,向比你强的人学习,不丢人;向比你弱的人逞能,不长脸。别不把别人不当回事,也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另外,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有缺点是正常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保持学习的能力,永远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在前列,才不会被淘汰。还有最睿智的一点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做绝顶,做决定是对之前所有判断的最终体验。舍得舍得,先舍后得。
最后,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一定要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赖,成为职场达人,那必将不在话下。那么,做到上述这些之后,职场成功,你就是那个必然!
第四篇:职场成功
职场成功的18个心得
1、给自己做好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
首先做好的是战略规划,规划的时期要长,10-15年,我要做到什么位置,具备什么技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其次是战术规划,是战略规划的分阶段、分步骤执行,每一阶段的努力都着眼于10年后的目标实现,不必太在意眼前,但务必保证眼前所做的努力能够成为日后成功的铺垫,勿临渴掘井,宜未雨绸缪。
3、永远都不要忽视人脉的力量。
做事的最高境界还是做人,让人来为你做事。但人的可变性最强,人可以很容易控制自己,但协调和引导别人更显重要也更难以做到,没有周围一个庞大的圈子支持你,你很难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保证尽可能团结你身边的人,融入到圈子中去,因为最容易帮助你也最容易妨害你的也是你身边最近的人,争取他们的支持最终要。以简单的心态对待身边的同事或者朋友,避免排斥心理,会找到沟通的门道的。此外,以坦诚的态度多结识圈子内外的朋友,让自己的人脉更广。
4、读懂别人,更要读懂自己。
先要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些不足有些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但有一些却是难以改变的,要乐观地接受现实,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因此,要有信心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现实,有勇气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现实,有眼光去辨别这两者的不同。
可以学习别人奋斗过程的精神和优秀的思想,但别人成功的模式是不太可以复制的,也不一定适合自己的。
5、拿得起,放得下。
对于已发生的没有办法改变的现实,坦然地接受,对于过去,不要悔,对于未来,不要怕。悔终究徒劳,怕只会使自己举步维艰。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就是在眼下努力,勇敢地去尝试,拐个弯又见阳光。
6、辩证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世界本来就是相对的。工作清闲未必就是坏事,你有更多自主的时间,来思考,来阅读,来学习对你将来发展有帮助的技能,只要你这个时间段不要空虚无聊地去打发;繁忙的工作剥夺的是你的休息和思考的时间,你得到了一些也终究会失去一些。你身边的人也是如此看待,谁都不是绝对地好或者绝对地坏,每个人都有他的利益圈,不要随意地去侵占别人的利益圈,找到区别对待的方式,是可以做到共赢共生的。
8、每个人存在都有他的原因,向使他存在的正向原因学习。
一个人能够做到企业或者部门的领导,自有其道理。不要小瞧任何一个 人,不要一叶障目,不要自以为是,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并学习,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和别人。要学习别人的工作方法、处世态度,待人接物的技巧。
9、虚心聆听别人的建议,但更要理性分析,不要受到别人价值观左右;同时,不要对别人的状态和选择妄加评论和指责。
自己的事可以拿出来和朋友等除自己外的人讨论,但自己要有冷静的头脑做
理性的分析和抉择。别人的观点中除了有其价值观和追求态度在里面,更有其对别人事情纯粹表面、肤浅的理解。所以自己的事情不要随便或者轻易让别人来品头论足,自己的感受最重要。
每个人这样或那样的工作或者生存状态,其选择都有其特定的原因或者某种我们未知的苦衷,要以平和的眼光来看待,不要妄加评论和揣测。
10、不要怕被拒绝,主动沟通,走出去,才能请进来。
这个世界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形形色色的沟通,谁掌握了沟通的工具,谁就能最终掌握这个社会的话语权。不要有怕拒绝的心理,它只会使沟通流产。主动地去认识新朋友,大胆地寻找话题,即使被拒绝了自己不会损失什么,保持和老朋友的联络;工作上的沟通,则包括和同事的坦诚相待,找机会虚心学习,切忌咄咄逼人;和上级对自己工作的走向要适时地沟通,这点尤其重要,特别是对自己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内容的关注,如果自己不关注自己的工作前途,就没有人关注你的工作前途了。
11、世界运转的最终目的都是在提供和满足需求。
需求在引导这个世界的运转,政治家要满足民众的需求,作家满足的是读者的需求,企业要满足职工和顾客的需求,需求的背后是有形或者无形的利益。我们交往就是要满足周围人群的需求,研究需求,销售需求便是我们的日常工作。
12、谨慎地做决定,想好退路,一旦做决定了就不要轻易改变,开弓没有回头箭!
人生是条单行道,每次选择都不可撤销,没有回头路可走。因此,每做决定
都要想到其对今后人生的影响,对自己生活状态带来的影响,要失去什么,又能得到什么,是否真的如自己所愿。
同时要学会给自己留下后路,要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使自己陷入困境,要沟通彻底。
有时候说话做事不要太直接,有所保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做了决定后就要坚持往前走,尽可能不要走回头路,面向未来,寻找出路,但要学会吸取既往的经验教训,不要重复跌倒。
13、活在当下,不要为没有结果的事情努力。
要善于分析哪些事情是付出努力后,有收获的,哪些是没有收获的。尽量不要做无用功,很冷静地分析自己究竟具有哪些能力,可以避免撞南墙的苦楚。无论做什么,选择自己喜欢的,喜欢自己的选择。
14、每天、每周都尽可能找出个平静的时间来思考。
不要只顾一味地奔跑,要记得适时停下来思考,调整自己的速度和方向,尽可能使自己奔跑的轨道不弯曲。每天、每周都应思考自己的工作状态,生活感受,想想人生,想想并不遥远的未来,再针对性地调整自己行进的步伐和方向。、闲暇时,多阅读。
人生无论哪个阶段,都应该有阅读的时光,年轻的时候尤甚。要学会选择对自己有用有利的信息,尽量不要陷入空想。多读书,使自己的思想丰富、眼界开阔,从大的方面来讲使自己在今后人生历程中在解决一些问题时能够独辟蹊径,从小的方面来讲和朋友交流时也有更多的谈资。、对于选择的事业,要有“舍我其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信念和毅力。
出来混,一定要自信。自信的基础是建立在平日的努力之上,平日的努力铸就言谈举止流畅的底气。坚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道理,年轻的时候努力拼搏终会实践平凡人不平凡的梦想,别人能成功,自己也一定可以的,关键是要有做成功者所必须有的心态和眼光。不要有任何的害怕和畏惧,但平时应该进行苦练兵。
17、既要有敏感,又要有钝感。
敏感是在周围环境局势发生变化时,或者特定场合情势突变时,能够及时快速地顺应变化,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学习,更新自身的技能。
钝感则是面对身边不好的现象和趋势时,能够理性辨别取舍,不为之所动,不受其影响,更不参与其中。、先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然后再寄希望于做一个有钱或者有权的人。
第五篇: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的起点教育
营造和睦家庭氛围 教育孩子“学会做人”
----------------我的家庭教育观
程集中心学校 张学夫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的起点教育,也是对孩子施加时间最长的教育。它具有学校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是集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全面性与一体的教育,重在熏陶和感染。家长是孩子人生的启蒙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造就孩子精彩的人生,非凡的业绩。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潜质,把孩子推上成功的巅峰。这是我们家长应该潜心思索的问题。在此,我就谈谈本人对家庭教育中的几点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营造和睦文明家庭,让家庭成为孩子温暖的港湾 许多事实表明,一个支离破碎矛盾重重的家庭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许多“问题儿童”的背后多是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因此,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在一种温馨欢快的气氛中,孩子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就快,信息接受得就多。如果是在一种恶劣的气氛下,很多事情他就拒绝接受。因此,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不要让争吵声、搓麻将声和不文明的语言充斥家庭。我与爱人在家庭生活中很注意给孩子营造温馨的环境。我们俩人发生矛盾时总是避开孩子,在孩子面前我们从不争吵,不讲不文明的语言,更不会在家庭摆麻将桌,从事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活动。
二、坐下听,蹲下看,平视孩子
要从小培养孩子平等、民主的思想。不要因为自己是孩子的家长,就对孩子居高临下。要与孩子平等对话,千万不要以为孩子是自己生的,我要怎样就怎样,甚至大打出手。如果是这样,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父母吵架,不讲话,不沟通,甚至离家出走、轻生等。这样必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成绩。因此,作为家长对待孩子也要尊重,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想法。即使是孩子犯了错误,也要和孩子好好分析,错在哪里,把道理说清,指出改正错误的办法。这样从小就受到尊重的孩子,才会懂得尊重别人,才会有平等的理念,民主的思维。我们家中遇到孩子犯错时,并不是打骂,而是静下心来帮孩子分析道理,找出错误根源。我的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时,有次看到同桌有一个漂亮的带有铁臂阿童木图案的双层文具盒,很是羡慕,希望也拥有一个这样的文具盒,想把文具盒带回家让我们看看,好给他买同样的文具盒。他在和同桌商量未果的情况下,未经同桌允许把文具盒装到自己的书包内。同桌找不到文具盒,哭诉到老师那。老师了解了情况后,并没有急于批评我的孩子,只是答应孩子的同桌第二天给他找到文具盒,然后老师向我们了解了情况。下午放学后,孩子把文具盒拿给我们看并要求也给他买同样的文具盒。我们首先称赞孩子的欣赏眼光,并让他说说当时是怎样想的,然后我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他:拿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同意才可的道理,否则就变成了偷窃。孩子听懂了我的意思,很羞愧地低下了头,并表示以后再也不会不经别人同意拿别人 的东西了。这既让孩子认识到所犯错误,也让孩子知道他错在何处,从而避免错误的重复。一句话就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由单方面的命令转向平等沟通,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平等民主的思维。
三、教育孩子做人之道 培养孩子博爱之心
“学会做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中小学生“四个学会”中的首先要学会的,作为家长,更是对孩子“学会做人”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许多家长只注重孩子智力的开发与培养,而忽视了对孩子情感的培养与教育,其结果造成孩子智商很高,情商白痴,只会解题学习,不知与人交流,不懂关心别人,没有感恩理念。换言之是只知索取,不知回报。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是不会孝敬父母、感恩尊师、感恩社会的,更不要奢望让他富有爱心了。两年前我看到一个报道,湖南一个“神童”,上学时一直由母亲陪读,小小年纪就被保送上大学,然后又以高分考上中科院的研究生,但两年后由于自理能力差,被退回。据说网络正流传着一个事例:一名收破烂的老人不小心划破了一年轻女子的牛仔裤,因拿不出对方要求的50元赔偿款,老人下跪十次都不行,当时 老人手里只有8元零4毛。破衣母女对老人横加责骂,直到看不惯的路人为老人凑够了50元钱才算罢休。显然这位母亲是大错特错的,她的教育更是失败的。她的女儿和她一样没有爱心,不懂得关爱他人,同情弱者,更是恃强凌弱,丧失公德,最终遭到网民的一致谴责。这两个事例说明家长教育孩子更要注意培养孩子“学会做人”。
在家庭教育中,我总是鼓励孩子要多与别人交流,且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向贫困地区捐款或为贫困生提供资助,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总是赞成孩子尽力多捐,并且是他平时自己积攒的零花钱。这样,促进了孩子责任心、博爱心和上进心的形成。因此说在“做人”方面交白卷的孩子,只能是一个“无情”、“无能”、“无责任感”的孩子,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成功也是很艰难的。我们要教育孩子“以学立业”还要“以德立身”“以能立世”。
四、给孩子成长的自由,调动孩子成长的“内动力”
陶行知先生早就呼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要建立家庭中的亲情乐园,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就要从尊重孩子的开始。而事实上现在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孩子成长却出现了“三大三小”现象:即生活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空间越来越小;房屋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空间越来越小;外界压力越来越大,内在动力越来越小。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家庭中大都是独生子女,几代人看护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过分关心,过多呵护,过度保护造成的。治理这“三大三小”现象的法宝就是给孩子成长的自由空间,让孩子亲自去体验成长中的辛酸与快乐。做孩子成长中的导演而不是演员,做孩子成长的向导而不是拐棍。对孩子的成功予以 4 鼓励,对孩子的挫折帮助分析。善意的劝导,充满希望的鼓励,会使孩子扬起生活的风帆,促使他们渴望成功力的提升。
五、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孩子
“指责中成长的孩子怨天尤人;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好斗逞能;恐惧中成长的孩子畏首畏尾;怜悯中成长的孩子自怨自艾„„”。
这是一位心理学家对孩子的成长与环境关系的概括。他概括了七种不良环境与七种健康环境下孩子成长的情况。这说明我们给孩子什么样的心理暗示与教育,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父母,我们爱孩子胜过爱自己,这样“超重”的爱使他们倍感压力。我们之所以会施加这样“超重”的爱,是因为为人父母者有几种不正常的心态在作怪。一是补偿心态:认为自己这一生中有些心愿没有达成,寄希望于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完成自己的心愿。像我们这代人,有很多人没能进入大学门,就寄希望于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读一个好的大学。二是虚荣心、攀比心:父母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希望自己的孩子处处比别人的孩子优秀,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孩子会显得力不从心。作为家长,我们要丢掉补偿心,找回平常心;丢掉虚荣心,找回责任心,不求孩子去做人上人,但求孩子做好人中人。父母健康的心态同样会感染给孩子,他们也会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坎坎坷坷。
以爱的心态去关注孩子,孩子也会以爱的成果回报父母。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给孩子什么样的关注,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父母的脸色和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一切。
我的家庭教育观
张学夫
程集中心学校 2010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