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生顺差和逆差
人生顺差和逆差
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由此产生顺差或逆差。
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期间都有一个落差:比如,地位从县长,落到平民;或者从平民,贵为县长;收入从每月2万元,提升到5万元,或者下落到3千元。
落差产生的了横向的距离,或者纵向的高度,按照物理学原理,这是一个做功的过程,人生的做功,短时间内聚集能量,或者释放能量。不管如何,期间都会发生动荡,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同程度的变化,触发不同的感受。
落差激起的引发的动荡,带来的实际感受,和一个人的修养很有关系,尤其是对于得失的认识。
一些人在位久了,尤其是官员,甫一离职,远离了聚光灯和养尊处优、众星捧月的地位,门前冷落车马稀,内心极度不平衡,根本难以接受和调整,以至于郁郁寡欢,萎靡不振,衰老得很快;有些人暴得大名、大位、大钱,沐猴而冠,不知所措,短期内私欲膨胀,进退失据,难免昙花一现。这都是不明得失之人。
把名、利、位看得过重的人,等于人为地拉大了落差的距离,人生变化所做的功自然很大,能量的释放和聚集带来的冲击也大;而那些把名利位看成身外之物的人,专注于心灵,对得失不以为意,意味着抹煞了人生的落差,人生变化所释放的能量极其微小,因此就算由巨富变成穷鬼,由高官变成白丁,也若无其事,听之任之。
人出生时,赤条条地随身并没有携带任何东西,无论是名还是利,所谓的名和利,和人并没有任何关系,不过就是心怀私欲的人为制造出来自我迷惑的东西。
像我这样的人,物质生活“就低不就高”,以乞丐为参照系:乞丐处于社会最底层,衣
不蔽体食不果腹,依然都能过得无忧无虑,何况我衣食无忧之人?我就更没有理由悲天悯人了,而始终保持知足、满足的状态。
精神追求“就高不就低”,以贤哲为参照系:贤哲是心灵的巨富,唯有以他们为参照系,才能始终处于不满足的状态,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保持清醒、清晰的头脑,追求谦虚和诚实的品质,没有外在的挂碍,也没有对于心外之物的执着,努力实现心灵的安定和澄明,不为名利所动。
专注于心灵,弭平了落差,外在的变化也就不成其为变化,也就不存在做功的过程了。
明朝学者陈继儒在《幽窗小记》里写道:“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网络上的不少翻译都不称我意,我试着翻译如下:
老天打算降灾祸给一个人,必定先有意降下一些小福分、小甜头使他起骄慢之心,这种福分是诱饵,目的是引诱人上钩、上套或者落入陷阱,类似于香喷喷的鱼饵、老鼠夹上的肥肉、陷阱上面的活羊,如果一个人经不起诱惑,那么灾祸就会降临;如果经得起诱惑,不为诱惑所动,就能躲过一劫,逢凶化吉。
老天打算要降福给一个人,必定先故意降下一些小小的祸事来,不会把福气痛痛快快、顺顺利利地交给那个人,而需要那个人跳一跳才能取得。这些小小的祸事就像良药的苦涩味,就像看似难以逾越、实则近在咫尺的山顶,就像柳暗花明之前的山重水复,就像水99摄氏度的最后1摄氏度,就像百米冲刺的精疲力竭的最后一米……如果这个人知难而退,半途而废,甚至沮丧萎靡,一蹶不振,那老天给予的福气就会得而复失,功亏一篑;如果这个人坚持不懈,排除困难,不离不弃,那么,老天爷赐予的福气就如愿而至。
这么说,老天爷有点像一个恶作剧的老顽童。
陈继儒的这句话,历来被当作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在人生上的具体而生动的注解,就我个人而言,我以为陈继儒依然是站在世俗的高度上来阐明祸福得失的道理的,不算高明,通晓人生的人应该是我这样的人,因为在我眼里:
健康地活着就好,除了生命的安全和完整,无所谓祸与福;换句话说,人生之中不存在老天,没有得失,也没有祸福;当你在心灵中消弭了世俗名、利、位的落差,那么,任何变化都不算是变化。
第二篇: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专题
国际收支贸易逆差对一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号:201001040205姓名:高浚杰
1、贸易逆差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影响
贸易逆差往往反映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地位,表明它在世界市场上的商品竞争中处于劣势。这样无疑给大多数国内厂商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压力尤为明显。在本国金融、科技等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国外各种已经成熟了的产业链以及生产出来的产品相对国内产品来说已经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而相对来说又会物美价廉。这样就会榨干国内生产企业成长所需的市场空间,扼住国内企业的喉咙,导致国内市场长期依赖于国外产品、科技,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2、国际收支逆差对国内金融的影响
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本国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外汇储备减少,从而使得国际支付能力减弱,进口速度减缓,不利于本国市场的活跃,资本流动减缓。对于长期逆差之后的市场上会出现商品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的现象,间接导致人们不愿意消费,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经济下滑甚至衰退现象,而届时疲软的国内生产技术与能力将无法刺激经济。并且使得外汇的汇率上涨,本币的汇率下跌。政府手中必须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才能采取抛售外币,买进本币等措施干预,但这又会进一步导致本币的贬值。政府的干预将直接引起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又将引起国内利率水平的上升导致经济下滑,失业增加。
3、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逆差所带来的经济影响
经常项目的逆差,必然导致与出口有关的部门就业机会的减少,导致经济下滑。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长期的顺差会导致政府手中持有的外汇储备大量减少,而市场上外汇的价格就会因稀缺而升值,也就是本币的贬值,人民的国际购买力降低,相对于国际水平,本国国民的生活水平相对会下降。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意味着大量资本外流,国内资金供应紧张,推动利率水平的上升,导致失业增加,经济下滑。
4、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带来的不良后果
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外国资本在本国投资,将会对本国的进行疯狂的资源掠夺和滥用,短期来看是为本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实质上,其创造的更多的财富还是归于企业所有。但长期来看,资源的滥用必然导致后期的经济增长乏力。本国的自然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减少,价格上升的时候,外资企业可以在更廉价的地区选址。而届时,国内的资源减少、价格上升,外资企业纷纷撤资,其依靠本国廉价资源创造的大量财富也一并带走。而中国的企业却没有技术上同外资企业的跟进,以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不足以支撑高昂的生产成本,国内没有市场,在国际上更没有了市场。所以长期的逆差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毁灭性的。
由资本项目引起的国际收支逆差意味着本国在本期引进了大量的外资,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和管理,将导致本国在将来出现外债偿付危机。比较起来,国际收支逆差所产生的后果更为险恶和紧迫,调节的难度也较大。
第三篇: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
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
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一般会引起本国货币汇率下浮;如逆差严重,则会使本币汇率急剧跌落。该国货币当局如不愿接受这样的后果,就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抛售外汇和买进本国货币。这一方面会消耗外汇储备,甚至会造成外汇储备的枯竭,从而严重削弱其对外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则会形成国内的货币紧缩形势,促使利率水平上升,影响本国经济的增长,从而引致失业的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率的相对与绝对下降。
从国际收支逆差形成的具体原因来说,如果是贸易收支逆差所致,将会造成国内失业的增加。如系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则会造成国内资金的紧张,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
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固然可以增加其外汇储备,加强其对外支付能力,但也会产生如下的不利影响:
1.一般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而不利于其出口贸易的发展,从而加重国内的失业问题。
2.顺差固然可以加大国内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但也会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而加重通货膨胀。
3.将加剧国际摩擦因为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意味着有关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易引起对方采取报复性措施。
4.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收支顺差形成往往是由于出口过多所形成的贸易收支顺差,则意味着国内可供使用资源的减少,因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
各国政府可以选择的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和其他奖出限入措施等。这些政策措施不仅会改变国际收支,而且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其他影响。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不同措施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
1.财政政策
宏观财政政策指+国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实现对国民经济需求管理的政策。它通常用做调节国内经济的手段。由于总需求变动可以改变国民收入、物价和利率,启动国际收支的收人和货币调节机制,所以财政政策成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促使国际收支平衡。首先,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通过税收乘数或政府支出乘数成倍地提高国民收入,由于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导致进口相应增加。其次,需求带动的收入增长通常伴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后者具有刺激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此外,在收入和物价上升的过程中利率有可能上升,后者会刺激资本流入。一般说来,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超过它对资本项目收支的影响,因此它有助于一国在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下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反之,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以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促使国际收支平衡。首先,增税或减少政府支出可以减少国民收入,从而相应地压缩进口。其次,抑制总需求会降低通货膨胀率或使物价水平下降,从而有利于出口并抑制进口。当然,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促使利率下降和刺激资本流出。但是,政府一般是在充分就业和高通货膨胀情况下推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因此它的基本作用方向是减少国际收支逆差。2.货币政策
宏观货币政策指一国政府和金融当局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实现对国民经济需求管理的政策。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一般通过改变再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来调整货币供应量。由于货币供应量变动可以改变利率、物价和国民收入,所以货币政策成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再贴现率指商业银行以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贴现时由后者规定的贴现率,它决定着市场贴现率和利率。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再贴现率,推动市场利率上升,促使国际收支平衡。首先,该国利率水平上升会吸引资本流入或抑制资本流出,导致资本项目出现顺差。其次,利率水平上升会压抑投资和消费需求,限制物价上升和收入增长,从而可以促进出口和减少进口。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低再贴现率促使国际收支平衡。
法定准备率是法律所规定的准备金与存款的比例。在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很少持有超额准备金,所以法定准备率决定着信用货币的规模。政府改变法定准备率一般是为了调节国内经济,同时该措施可通过改变利率、收入和物价来影响国际收支。有时,政府可以通过对非居民存款和居民存款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率,从而影响资本的国际流动来调节国际收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往往搭配运用。如表。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 经济情况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衰退和逆差 膨胀性 紧缩性 衰退和顺差 膨胀性 膨胀性 膨胀和逆差 紧缩性 紧缩性 膨胀和顺差 紧缩性 膨胀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为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而采取的财政或货币政策可能同国内经济目标发生冲突。因此,政策选择财政货币政策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必须注意时机。3.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指一国通过调整本币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实行货币贬值(Devaluation)可以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并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改善该国的贸易收支。当一国长期存在国际收支顺差时,政府可以通过货币升值(Revaluation)来促使国际收支平衡。为了保证国际间汇率相对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规定各会员国只有在国际收支出现基本不平衡时才能够调整汇率。4.直接管制政策 直接管制政策指政府直接干预对外经济往来实现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措施。上述国际收支调节政策都有较明显的间接性,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来发挥调节作用。直接管制可分为外汇管制、财政管制和贸易管制。
(1)外汇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外汇管制指一国政府通过有关机构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进行行政手段干预。外汇管制机构通常是中央银行,有些国家由财政部或外汇管理局进行外汇管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管制持原则上否定态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8条款要求会员国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支付不加限制,不采取歧视性的复汇率措施,并在其他会员国要求下随时换回对方因经常项目往来所积累的该国货币。其第14条款要求该条款签字国每年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交关于取消外汇管制工作进展的报告,并就有关事项与该组织进行协商。
(2)财政管制。国际收支的财政管制指政府通过有关机构管制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成本并从而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手段。
各国常用的财政管制手段包括:①进口关税政策,如提高关税税率来限制进口数量,或降低某些进口生产资料的关税来扶植本国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产业的发展;②出口补贴政策,如对出口产品发放价格补贴和出口退税等;③出口信贷政策,如官方金融机构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优惠贷款、以优惠利率贴现出口商的汇票、政府对出口商或出口方银行提供信贷担保等。
(3)贸易管制。贸易管制指政府直接限制进出口数量的政策手段。政府可以通过加强贸易管制来缓和国际收支逆差。
各国常用的贸易管制手段包括:①进口配额制,即政府规定一定时期某种进口商品的数量限制;②进口许可证制,即政府通过发放进口许可证来限制进口商品的种类和数量;③规定苛刻的进口技术标准,包括卫生检疫条件、安全性能指标、技术性能规定、包装和标签条例等;④歧视性采购政策,即要求政府部门大国型企业尽量采购国产商品,限制其购买进口商品;⑤歧视性税收政策,即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较高的销售税、消费税和牌照税等;⑥国家垄断外贸业务,禁止私人从事进出口贸易。
5.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国际协调
各国政府调节国际收支都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它们采取的调节措施都可能对别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并使其他国家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为了维护世界经济的正常秩序,战后各国政府加强了对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国际协调。
(1)通过各种国际经济协定确定国际收支调节的一般原则。关贸总协定规定了非歧视原则、关税保护和关税减让原则、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禁止倾销和限制出口贴补原则、磋商调解原则等。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了多边结算原则、消除外汇管制和制止竞争性货币贬值原则等。这些原则以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为核心,通过限制各国采取损人利己的调节政策来缓和各国之间的矛盾。
(2)建立国际经济组织或通过国际协定向逆差国家提供资金融通,以缓解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会员国发放多种贷款用于解决暂时性国际收支困难,并创设特别提款权用于补充会员国的国际储备资产。借款总安排和互换货币协定要求有关国家承诺提供一笔资金,由逆差国在一定条件下动用以缓和国际收支逆差问题和稳定汇率。(3)建立区域性经济一体化集团以促进区域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收支调节。当前世界经济中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集团主要有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共同体等类型。其中最为成功的是欧盟。它已经实现了商品和要素国际流动的自由化,制定了共同农业政策,统一了货币。
(4)建立原料输出国组织以改善原料输出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等价交换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长期国际收支逆差的重要原因。为了反抗原料消费国垄断集团对原料价格的操纵,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原料出口国建立了许多原料输出国组织,如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铜矿业出口政府联合委员会、可可生产者联盟等。特别是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限产提价等斗争手段,显著地提高了石油价格,对扭转石油输出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5)通过各种国际会议协调多种经济政策,以提高经济政策特别是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效力。
各国的经济政策可以相互影响,有可能使其作用相互抵消。各国领导人通过国际会议进行政策协调,可以提高政策的效力。例如,西方七国首脑定期举行最高级会议,对财政、货币、汇率等多种政策进行协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它们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国际收支调节措施的效力。
第四篇:中国对外旅游贸易出现逆差的原因
中国对外旅游贸易出现逆差的原因
(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的比较
中国旅游资源具有类型丰富、知名度高的特点,对国外游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使得各种自然风光非常丰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具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灿烂而独特的文化,积累了大量已开发和未开发的历史文化遗产。民风民俗方面,中国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甚至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间都有许多不同的风情和习俗,拥有较大的神秘性和情趣。比较而言,美国的旅游资源比较有优势的只有自然风光类和现代化休闲旅游类,但其旅游服务出口额仍位居世界第一。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使得在美国的商务活动较多,对美国的入境旅游有很大的带动。1.中国的旅游资源位居世界第一
安全是旅游者非常重视的因素,世界上发生的战争、社会**、恐怖活动、飓风、地震、暴风雨、流行疾病等都使得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受到很大影响。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与世界各国间的关系发展良好,政局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友好,除个别地区偶尔出现自然灾害外,世界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越来越巩固,安全已经成为中国对国外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比较而言,美国的社会治安比较乱,比较大的问题是恐怖活动给游客带来的心理的担忧,是旅游欠安全的国家。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虽然有就业问题、种族问题等影响社会秩序,但对旅游业还不至于造成多大影响,因此是旅游比较安全的国家 2.中国是世界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旅游成本包括价格、时间和精力。我国人民币与美元、英镑、欧元等的兑换比率比较低,国内整体物价水平低,因而在中国旅游的价格很便宜。据统计,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者人均每天消费仅为156.84美元。旅游的时间和精力因素影响到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较多考虑在一定的地域内。
分析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港澳台地区历来是中国最重要的客源地,日本和韩国则分别是中国第一和第二大外国客源国。全球旅游集中于欧美国家,而欧美国家在中国入境旅游客源中却不占有重要位置。发达国家的旅游成本比较高,但还是能吸引到很多游客,这说明价格只是国际旅游的一个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旅游本身是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享受型的消费,不是普及的或必需的。3.中国旅游相关配套服务及设施发展很快
近年来,中国通讯、金融、餐饮、住宿、娱乐等旅游相关的配套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快的发展,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达到了较高水平,覆盖到了中国绝大部分国际旅游资源,给入境旅游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证。此外,中国航空运力不断提升,铁路客运提速提质,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加快建设,交通工具的质量不断提高,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大交通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
中国旅游信息服务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除航空售票和酒店业广泛采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外,其它领域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比较低。中国旅游景区的医疗救护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卫生条件比较差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对于游客的满足程度显然是一个不利的影响因素
(三)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特征
1.旅游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大幅上升, 旅游贸易进口增长明显高于出口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规模(进出口总额)从1985 年的1 5164 亿美元上升到2004 年的44 8188 亿美元, 年增长率在19个年头中有15个在两位数以上。但是, 其变化波动较大, 受政治**和“非典”疫情影响, 1989 年和2003 年分别负增长21%和9% , 其他年份均为正增长, 1992 年增长幅度曾高达93% ,2004 年增长幅度也达到38 %,是统计期内的第三峰值年。
在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方面,1985年出口额为1 2150亿美元,1995年8 7130亿美元, 2004年为25 7139 亿美元, 20年间增长了近20倍;而在旅游服务贸易进口方面, 1985 年进口额为3114亿美元,1995 年为3 6188亿美元, 2004 年为19 1149 亿美元, 20年间增长了约60倍,明显快于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
2.旅游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国际收支中的主要项目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经常项目活动是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主要内容。近十几年来, 经常项目规模占我国对外经济金融活动总规模的比例为67 % ~80 % , 其中, 服务贸易规模占经常项目规模的比例为10%~14 % , 1997 年后, 这一比例呈下降趋势。
在上述趋势中, 包括来华和出国旅游活动的旅游服务贸易一直构成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需要指出的是, 1996 年以前服务贸易规模的数据采自同期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非贸易往来收支项目。如要将其转换成1997 年以后的国际可比口径指标, 还需扣减投资收入等收支项目。
3.旅游服务贸易收支顺差,对减少服务贸易总体逆差贡献明显
二十年间, 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一直呈现顺差状态, 即来华旅游收汇大于出国旅游用汇。1994 年1月1 日, 我国实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人民币大幅度贬值, 当年旅游服务贸易顺差额比1993 年增长了1127倍, 一举超过40 亿美元大关,并且将顺差额一直保持在30 亿美元以上的水平(2003 年除外),2004 年达到6 5190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从1992 年以后, 我国服务贸易项目年年逆差,逆差额平均在70 亿美元左右, 个别年份高达178166 亿美元。究其原因, 是包括运输、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咨询、广告和其他)、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等非旅游的其他服务贸易项目, 年年呈逆差之势(通讯、建筑、金融、计算机、广告、政府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在一些年份是顺差),且逆差额还有扩大倾向(王潼, 2004)。而诸多统计数字表明,正是旅游服务贸易长期的顺差有力缓解了我国服务贸易总体逆差的局面。
三、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全球的旅游业在今后的10-20 年间, 将进入深刻变革的时代, 面临各种挑战, 例如: 低增长率(据预测1995-2000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年增长率为4.4% , 2000-2010 年为3.55%);目的地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信息传媒的大众化、现代化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和旅行的了解和选择性增强, 旅游产品价格和质量之间的吻合度要求愈来愈高;各目的地在世界国际旅游市场上占有率分散化、格局多元化等。随着我国海外客源市场趋向定型, 新兴市场冲击波的消退, 我国国际旅游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一)旅游环境不尽如人意
旅游环境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这三种环境都是旅游资源,应并重开发。如今,大家都认准了旅游是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有的一个省就设了40个旅游开发区。比如神秘的西双版纳是我国宝贵的热带原始森林,是一个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风景区,但近十几年的毁林开荒,伐木取薪,使森林面积急剧下降,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在已降到临界限。一些官员为在本人任期内出政绩,不顾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后果,搞旅游资源的掠夺性砍伐、文化遗产的人为破坏,对中国人均有限的资源浪费更是雪上加霜。此外,据对中国42处风景名胜旅游景点的调查,其中31处存在严重的旅游垃圾污染问题,占被调查总数的73.8%;污染比较严重的有4处,只有8处的环境破坏与污染较轻,仅占被调查总数的19.05% #&-。人们对于同属旅游环境的社会环境,在现代旅游开发中,比起自然资源来,对游客的影响往往更加认识不足。破坏社会环境也是破坏旅游资源的道理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还有,法律环境也有待改善。一国旅游环境中种种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乃至心理的因素,但其中起决定作用是法律因素,因为上述各种因素,主要是通过一定法律体制和法律规定,对外国旅游者和旅游服务贸易投资者直接予以影响。
(二)缺乏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
旅游业实际上是跨国性的行业。只有消除国际旅游的障碍,保证国际旅游人数增加才能为国家赚取经济发展所需的外汇。而优质、高效、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又是保证国际旅游者重复消费的重要条件。而中国目前正缺乏这种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例如,签证手续烦琐、海关和边检的效率低下、兑币地点少等。另外,就是旅行社市场较为混乱。比如,无序竞争中的竞相压价、高额回扣、价格欺诈、非法经营、违规经营、违规操作;服务贸易方面的“降格服务”等。
(三)缺少对旅游景点的开发和保护
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更不等于旅游业。开发旅游业必须树立旅游产品的观念,而旅游产品是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方面有机组成的综合体。不注重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旅游业就不可能有持续发展。例如自然景观,国家认定的风景名胜区512处,只重视开发使用,而不注意管理保护。
(四)旅游商品供应存在问题多多
国际旅游商品创汇占旅游收入的40 – 50%,香港高达60%,我国大陆这一比例平均为20%,1997年也仅达20.2%。旅游是一种异地的精神和物质的享受活动,而购物则是旅游过程中的延伸和旅游感受的物化,这就要求旅游商品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纪念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收藏性等特色,至少具备一项,兼有多项更佳。而我国的旅游商品样式陈旧,品种单一;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缺少地方特色,市场趋于雷同;商品文化含量、艺术品味不高,等等。
(五)旅游业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里所指的素质:一是队伍素质;二是产业素质,包括景点建设,商品开发,旅游规则,产业格局,市场网络,企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等等。如果不提高,将无法经营好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旅游。
(六)结构不协调
按WTO 的统计口径, 1996 年我国国际旅游人次占全球的4.4% , 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球的2.48%;美国1996 年旅游人次占全球的7.56% , 但旅游外汇收入643.73 亿美元, 占世界的15.22% , 居世界第一位。美国同中国人均旅游收汇量相差悬殊, 反映了我国国际旅游经济效益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1.我国国际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观光型产品比重大, 非观光型产品比重小;旅游产品设计和组织上, 团体旅游产品比重高, 散客比重低等严重阻碍了我国国际旅游业向纵深方向发展。2.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
旅游消费结构合理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目前我国国际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十分突出, 其中旅游购物品的销售收入占整体旅游收入的比重从80 年代以 来逐渐下降, 不仅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 而且越过30% 的“警戒线”。3.国际旅游企业分散化 世界假日酒店集团和招待业特许经营系统(HFS)等国际饭店联号, 美国运通公司在国际旅游公司等世界旅游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目前仍未有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旅游企业集团。
四、发展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对策
(一)扩大旅游开放,更加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
旅游业要有较大的发展,除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等内在的措施外,最根本的是要大量投入资金。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还要依据.GATS的规定,逐步开放旅行社市场。
(二)大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国际旅游业实现粗放型增长向效益型发展的转变 要提高我国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必须实现经济效益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为此应做好如下三点: 1.旅游产品结构多样化
要改善我国旅游产品结构, 一方面应以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为基础, 以国际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 努力开创新产品;另一方面建立多元化的旅游产品销售体系, 适应散客市场发展的需要;再次建立正常的旅游产品升级换代机制, 在总体上使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与旅游市场需求结构趋于一致。
2.旅游消费结构合理化
要使旅游消费结构合理化应做到: 努力研制开发符合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 提高档次、质量、增加品种;增设销售网点, 特别是应考虑免税店的增设数量和地域分布, 完善国际旅游者的购物退税制度。旅游购物品的研制, 开发、销售不但完善了消费结构, 提高了经济效益, 而且促进我国一批古老, 濒临消亡的民族手工业的恢复和振兴,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渠道, 填补我国商品出口在某些方面的空白, 促进商品出口贸易的大发展。3.国际旅游企业集团化
集团化经营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旅游活动是跨地区、国界、行业的综合性经济活动, 更有必要建立旅游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横向联合。为此必须大力支持、扶植建立我国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对外能够与国际旅游大企业较量, 对内发挥引导、规范市场的作用, 从而真正做到提高中国国际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五篇:出口顺差加大 食品机械能否经受行业考验
出口顺差加大 食品机械能否经受行业考验?
近年来,我国食品机械行业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各式各样的机械层出不穷,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我国食品机械实力差距还很大,业内著名调查机构预言,未来十几年里食品加工机械行业将就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将为整个食品加工机械行业带来新的契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技术的竞争日益显得尤为重要,低水平的复制不仅仅削弱了我们的竞争力,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厂家的管理,让我们的日化包装机械能够早日腾飞。中国的日化包装机械也来了次WTO,中西结合,自主创新,站稳整个行业。现在日化包装也显得尤为重要,它成为吸引人眼球的第一要素,我们国家的日化包装机械急需创新。
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对重点联系的455个食品和包装机械企业调查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工业销售产值95.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5%,产品销售利润率4.63%,比去年同期5.02%降低了0.35%;新产品产值9.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6%;进出口总额18.4亿元,同比增长5.58%,其中进口10.7亿元,同比增长-18.09%,出口7.7亿元,同比增长27.54%;出口交货值9.4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全员劳动生产率66244元/人,比去年同期的57691元/人增加了8553元/人;企业亏损面由去年的19.5%增加到27.4%.亏损面扩大的原因今年上半年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呈现出如下特点:全行业仍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9.5%,但产业销售利润率还在原5%的基础上又下降了0.35%,利润率增长与工业销售产值增长不同步;全员劳动生产率再一次提高,由原来的57691元/人提高到66244元/人;企业亏损面由去年的19.73%增加到现在的27.4%.原因有二:一方面与原料上涨有关;另一方面,同行业价格战十分激烈,使一些企业亏损加大。
虽然亏损面与亏损额在扩大,但为什么全行业还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呢?这主要是由于在食品机械行业中,如淀粉加工机械、水果蔬菜及坚果加工和综合利用设备、豆类加工机械、屠宰及肉食品加工机械、啤酒及其他饮料机械、水产品加工机械、食用植物油加工机械、谷物磨制业等,仍以20%以上速度增长。除此之外,如制瓶、制袋、打包、纸容器、塑料容器、玻璃容器、金属容器、水泥、化肥、农药、人畜用药等包装机械年增长率都在20%~30%之间,由此带动了整个行业仍以20%左右的速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