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强化纪检监察职能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经验做法[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13:3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商局强化纪检监察职能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经验做法[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商局强化纪检监察职能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经验做法[范文模版]》。

第一篇:工商局强化纪检监察职能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经验做法[范文模版]

文章标题:工商局强化纪检监察职能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经验做法

近几年来,我局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新要求,坚持从党的工作大局和分局实际出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两年来共受理投诉举报35起,没有发生一起越级上访事件。被**区纪委授予“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

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认识,大力强化纪检监察工作就是解决问题的观念

投诉举报行为是社会矛盾的客观反映。受理投诉举报工作就是及时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只有矛盾解决了,投诉举报活动才能停止。否则,一味地“推、拖、压、领、堵、截”,问题只会越积越多。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加强刚性管理措施入手,大力强化纪检监察工作就是解决问题的观念。

(一)奖勤罚懒,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压力感。多年以来,我们每年都与基层党支部、中层领导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状。要求基层党支部确保完成“双无”、“双百”目标,即无集体上访、无越级上访;按期结案率、优质结案率均达100。同时规定:对完不成责任目标的,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不能进入先进行列;基层工商所取消年度优秀党支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资格。由于目标明确,奖罚严明,使纪检监查工作由“软”变“硬”,增强了基层干部抓受理案件工作的压力感和紧迫感,激发了纪检监查机关抓信访工作的决心和干劲,形成了抓就抓得住、抓就抓到位的浓厚氛围。

(二)建章立制,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责任感。根据工作需要,我们建立健全了五项制度:一是重点信访情况报告制度。要求有关科、所在接到联名信、集体访或发现重大不稳定苗头后,迅速向纪检监察机关报告,以保证及时疏导化解。谁出现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二是不稳定因素定期排查制度。纪检组每月5日前对信访不稳定因素进行一次梳理排查,并向党组报告梳理排查情况,保证了对面上信访动态的控制,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三是信访分析例会制度。我们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信访工作分析会,遇到特殊情况随时分析。主要听取基层党支部排查、化解信访的情况汇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督导。四是领导包案制度。通过领导包案,强化工作责任,推动重点信访案件的处理和解决。五是建立“双向承诺”制度。在受理署名信和群众上访时,主动与上访群众签订协议。

(三)上下联动,增强信访工作的共振感。一方面,努力提高纪检监察机关牵头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在信访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在分局机关有关部门统一调配人员,集中力量,突击解决。为充分发挥基层支部书记在处理信访问题中的骨干作用,轮流组织他们培训,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独立办案的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基层工商所包片、包企业干部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指导基层党支部把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落实到每个包片、包企业干部的身上,并列入责任制考核之中,把信访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个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使问题在基层得到了快速处理和有效解决。

二、抓源头,努力夯实基层信访工作基础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执法矛盾突出,引发群众上访,其中干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信访总量要下来,基层干部的素质必须要上去。否则,只能是扬汤止沸,“摁下葫芦瓢起来”。为此,我们始终把以人为本的源头治理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努力做到“三个超前”:

(一)超前教育。针对党员干部存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党风党纪教育,重点提高基层党员干部依法行政、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一是坚持下基层巡回宣讲党纪政纪条规、剖析反面典型案例,认真解决基层干部纪律观念不强的问题。每年到基层进行宣讲,努力扩大受教育人数。二是落实同下级党员领导干部谈话制度。根据工作实践,先后将谈话规范为领导干部集中谈话、新任职领导上岗谈话、信访问题诫勉谈话和责任追究监察谈话等四种形式。通过谈话,进一步增强中层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及时克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两年来,同各分区各部门的中层领导及党员干部谈话100余人次。对群众反映和谈话中发现的问题,作出详细记录,跟踪督查纠正。三是对重点科、所支部书记进行专题培训。我们每年都要筛选支部书记到省工商学校和区党校集中培训,教育他们廉洁勤政、依法办事,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组织他们到一些科、所学习取经。有针对性的超前警示教育,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化解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发挥了维护稳定的良好作用。

(二)超前规范。我们十分重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定期定量分析,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加以推广,以防止同类问题的发生。如针对一段时间信访多数源于个别干部小贪小占、财务管理混乱的特点,我们研究制定了《**分局干部执法六不准》、《工商所理财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五项清理整顿,于2005年推行了财务集中电算化管理制度。较好地解决了普遍存

在的财务管理混乱问题,堵塞了因管理混乱而产生的腐败漏洞,受到群众欢迎。几年来,我们根据群众信访反映的各类重点问题,超前建章立制10多个,有效地遏制了同类信访问题的再发生。

(三)超前治理。为防止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我们还主动出击,超前实施治理措施。我们组织人教、党办、监察等部门对一些重点市场、段面派驻工作队,加强整治,化解不

稳定信访苗头。同时,我们还变“上访”为“下访”,将每月15日定为公开接访日,不定期开展干部下基层公开接访活动,真正做到了苗头性问题及时办、热点问题重点办、疑难问题联合办、违纪问题坚决办。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抓预防,充分运用警示训诫防线功能优势

我们认为,纪检监察机关组织落实和运用好警示训诫防线“三项制度”,充分发挥其监督、教育、保护和挽救四大功能,筑牢警示训诫防线,是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措施,是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益探索,也是关心爱护干部、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的良策,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在具体做法上,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动监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确立,经济和社会生活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新的阶层和新的利益主体不断涌现,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党内监督也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可以看出,有些领域的监督工作得到了加强,而有些领域的监督则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一些传统的行之有效的监督方法,部分呈现出新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而有些丧失了针对性,成了摆设。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在有些方面被好人主义所替代,同志对同志、领导对同志不愿批评,不敢批评。在某些环节,领导的监督职能严重弱化,对同志的不足和问题视而不见,不过问,不提醒,不关心,致使不少同志自觉不自觉地违犯了党的纪律,甚至走向了犯罪。党组织在某些监督环节上的缺位,监督失之于软的问题,确实放纵了一些人,最后简单地“一棍子”打死。应该说,如此对待干部,处理问题,是不负责任的,对党的事业是有害的。警示训诫防线“三项制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现实问题,它把群众监督和组织监督融为一体,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了监督的主体,就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求他们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职能,把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与日常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督促、同检查,真正担负起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的政治责任。纪检监察机关协助党组抓好“三项制度”的落实,承担起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的直接领导责任。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了监督的对象和重点,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全方位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重点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和廉政勤政等方面的情况,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加以解决。纪检监察机关将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融入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全过程,并在受理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执法监察、源头治理、纠风和行风建设、廉洁自律、述职述廉、责任制考核等各项工作中,注意发现问题,充分运用警示训诫的方法和手段加以解决。纪检监察机关将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纳入分区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年初有安排,年底有考核,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较好地解决了一些领导干部不想监督、不愿监督和不敢监督的问题,使他们主动承担起了监督干部、教育干部的重任。

二是常化教育。在分局党的干部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党性修养比较强,能够管得住大节,守得住小节,一心一意为党和人民工作,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楷模。但在党的干部队伍中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站稳立场,经得起考验,但在日常一些小节上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偶尔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或家庭美德方面有行为失范的问题,引起群众的议论和反映。这些反映虽不涉及本质问题,但时间一长,势必影响到党的干部队伍形象。对此,党组织从关心和爱护干部的角度出发,与人为善,早打招呼,按照《警示提醒制度》的规定及时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提醒。对那些群众有举报、社会有反映,或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有腐败苗头和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采取发提醒通知书、询问函、信访谈话、提醒谈话等多种方式,告知他们应该注意的事项和问题,要求限期作出答复或说明。被提醒的党员干部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进行反思,自警、自醒、自律、自励,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党组织把关爱送到了干部的心坎上,很多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干部的健康成长,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感召力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真诚保护。在工商干部队伍中,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思想超前,善于创新,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打破旧的条条框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们敢于打硬仗,雷厉风行的作风,勇于为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但是,他们也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只顾埋头往前冲,在工作突飞猛进的同时,触犯了党的纪律,自己还茫然不知;有的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时,不顾党和政府的政策规定和纪律要求,走捷径“闯红灯”、“打擦边球”;还有的在工作中,把握不住全局,把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建立在损害少数人利益的基础上,引起人们不满,影响社会稳定。此类问题可以看出,这些同志工作态度是积极的,任务观念是很强的,主流是好的。对于他们在工作中所犯的一般性错误,要体现政策,区别对待,不能见风就是雨,教条执行纪律,处理了之。党组织按照《诫勉督导制度》的规定,及时给这些同志以诫免督导,采取诫勉谈话,发督导通知书、监察建议书等方式,告知他们存在的问题,要求其终止错误行为,防止错误继续发展,并帮助他们查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勉励他们大胆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这些同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使他们甩掉了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在单位做出了更大的贡献。实践证明,对这些同志进行诫勉督导,不但能激发这些同志的工作热情,排除后顾之忧,放心大胆工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热情,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

四是尽力挽救。犯了错误的同志并不都是腐败分子,除极少数腐化堕落,蜕化变质,自绝于党和人民的腐败分子以外,绝大多数犯了错误的干部仍是我们的同志,对组织来说,并不是处理的干部越多越好,处分越重越好。即使犯了错误,也要区分错误的性质,看是一般性错误,还是严重错误。对严重违犯纪律的同志,必须依照政纪条规,给予纪律处分,决不姑息迁就;对犯了一般性错误的同志,我们根据警示训诫防线的《责令纠错制度》,并不一定都要给予纪律处分,党纪处分条例明确规定,凡违纪情节较轻,认错态度好,能够按照组织的要求及时纠正错误,挽回不良影响的,可给予处分,也可免于处分。纪检监察机关对经过调查初核或其他有关部门移送,认定具有轻微违规违纪行为的一般性错误的党员干部,采取了发纠错通知书、监察建议书或训诫谈话等方式,指出存在问题的性质和危害,剖析错误根源,责令其在限期内纠正错误,以挽回损失和不良影响。凡虚心接受组织批评,积极主动纠正错误,能够挽回损失和不良影响的,不再追究纪律责任。当然,对个别人把组织的善意置若罔闻,坚持错误不改的,我们坚决给予了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以体现党的纪律的严肃性。

通过充分发挥警示训诫防线的四大功能优势,我们在强化组织监督的过程中,尽力教育、保护和挽救了一些同志,团结和壮大了反腐败的群众基础,进一步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四、抓监督,全方位地把好关口,努力做到“三个前移”。

首先,监督的意识要前移。“经济要上,纪律要让”,在监督问题上无所作为,这是影响关口前移的重要思想因素。我们将“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植根于头脑当中,认识到多做军前监,不做马后炮的重要意义。很多人都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但少有人愿意在还没有蚁穴的时候就去加固河堤。因此,我们纪检监察机关及时转变作风,干部及时转变思想,提高认识,着力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着力培养如果监督不到位,别人犯错误,纪检监察机关也有一份责任的意识,着力培养在实际工作中机动灵活,不固步自封,不僵化守旧的意识,随时注意用市场经济的观念、用党性纪律的观念来认识、来看待、来处理监督关口前移的诸多问题。同时充分认识到,保护是服务,惩处是服务,监督也是服务。提升了监督在反腐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变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和现实需要。

其次,监督主体的作用前移。纪检监察机关、广大党员群众,代表着人民的利益,是监督的主体。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由于广大党员群众距离权力中心较远,又加之权力私用有很大的隐蔽性,往往是事后觉察,事后举报,监督带有明显的滞后性;党组织处于监督与被监督的核心地位,其监督应该具有超前性。但由于受主要领导民主作风的影响,也有碍于同志之间的情面,所以相互之间的监督又有依赖于党员群众和纪检监察机关的倾向,监督也有滞后的一面。纪检监察机关有条件、有责任,也有一定的权力实施监督。但在监督过程中,因受参与决策范围的限制,加之其相对独立的地位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所以使监督也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我们前移监关口,开拓纪检监察机关参与决策的广度和深度,缩短作为监督主体的党员群众与被监督者的距离,扩大了接触面,也成为了推进监督工作深化的关键因素。

再次,监督的对象、内容和时序前移。由于市场经济具有自主性、竞争性和开放性,要求我们既要扩大监督的视野,抓好面上的工作,又要抓住监督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进行突破。就党内监督而言,其对象应该是全员性的。所有党员党组织都必须接受监督。但我们把重点放在领导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执法部门和管人、管钱、管物、管事的岗位。监督工作敢于和善于向权力中心、财经中心、管理中心推进。从监督的内容上来讲,应该是全方位的。从监督的时序上讲,应该是全过程的。党员、党组织从事公务活动、社会活动的全过程,都要受到监督。但在实践中我们把重点仍放在事前、事中、和防患于未然上。

综上所述,纪检监察机关只有提高认识,大力强化纪检监察工作就是解决问题的观念,从源头上治理,注重预防,充分运用警示训诫防线功能优势,全方位地把好监督关口,才能够更好地做到早发现、早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减少和防止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成风。

《工商局强化纪检监察职能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经验做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工商局强化纪检监察职能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经验做法。

第二篇: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几点思考

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几点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这一论断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在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说到底就是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笔者就当前在改革攻坚过程中如何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了如下几点思考。

一、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正确处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为保持社会稳定找到一个“平衡点”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同时,由于区域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上层建筑领域呈现出的差异,各种社会矛盾纷乱繁杂,其中表现得最突出的是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和就业难的问题。因此,引发出许多影响改革和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严重制约社会发展的进程。不言而喻,解决社会矛盾最根本的手段是要靠发展,这就有一个确立什么样的发展观问题。一个地方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一旦定位不准,造成的失误对老百姓利益的损害是难以估量的。党中央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改革发展的影响,结合我国实际,出台 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其中对“三农”问题、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劳动就业问题以及社会保障问题等的关注程度就充分显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当前,一些地方在制定和组织实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略了人的因素,存在以下几个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表现:

(1)急功近利。一些地方不顾当地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状况,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不顾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承载能力,脱离中央的宏观产业调控,以行政行为代替市场行为,产业结构调整严重超前,国家大量资金投向比重失调,致使群众应当享受的实惠得不到保证。如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贫富差距拉大。

(2)大搞“圈地运动”。一些地方在群众利益得不到确保的情况下,各自为阵,不顾客观实际地盲目扩大城市化建设规模和搞所谓的“工业园区”,在征地拆迁中违法违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造成许多土地开而不发和储而不用。

(3)好大喜功。不顾客观实际,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背离了民心所向,增加群众负担。

(4)不顾中央的三令五申,一些行业和部门自行出台收费和罚款政策,增加群众负担。一些地方和行业利用自身获得的行政性收费和处罚权,扩大收费范围和增加罚款频率,造成群众怨声载道。

(5)政府效率低下,政务环境不佳,公开透明、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水平不高,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在一些地方和行业 中还表现得相当突出。

(6)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一些地方假冒伪劣时有盛行,危及群众的身心健康。

(7)不重视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一些地方黑恶势力盛行,人民群众没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

以上问题的存在既暴露出了体制、机制和法制上的不健全,也对在新的形势下把握好科学的发展观提出了新的课题。群众利益无小事,解决以上问题的“平衡点”在哪里。笔者认为,首先,一个地方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决策当中,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决策失误约束和追究机制,确保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政令畅通无阻,这种约束机制要上下配合,对发展规划是否具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实行强有力的事前监督,切不可等到矛盾激化后再来处理;其次,要切实纠正当前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存在的误区,坚持用速度、结构、质量、效率的统一观来对待干部的政绩问题,对领导干部的提拔任用要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再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改革要及时跟进,特别是对于一些政出多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依法行政等影响发展环境的深层次问题,要下大力气坚决根治。总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检讨、修正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就是维护群众利益、保持社会稳定的最有效的“平衡点”。

二、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 谋”的为政之道,在执法、管理和服务中与人民群众架起一道“连心桥”

依法治国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保证和基本方略,从某种程度上说,依法治国要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就要看政府在执法、管理和服务当中的水平如何。不可否认,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过去闭关锁国的计划经济模式中走出来的,直到现在,官员的执政理念还存在很多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如崇尚更多的审批权,使其执法、管理和服务与其部门利益挂钩,造成在为民办事当中掺杂进了为我办事的内在追求,因此,政出多门,程序繁杂,效率低下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痼疾。再如,国家公务员队伍至今仍缺乏竞争机制,特权思想严重,“四难、三乱、中梗阻”现象仅靠一些管理制度难以根治。可见,提升政务质量,改善政务环境既要从法制着手,更要解决人的问题,也是我国当前和今后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

(1)依法治政。首要的是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当前,除了强化对已公布实施的《行政许可法》执行情况的监督外,要进一步清理各种审批事项,并逐步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全切断部门对行政事业经费的依赖。同时,还要集中整合联合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手续,尽可能做到“一门办理、一次办结”。

(2)依法治人。要充公运用《国家公务员法》,引入更多操作性强的激励竞争手断,使其考核、任免、奖惩等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要真正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流动机制,激发干部的活力和创 新精神。

(3)依法监督。坚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试金石,以法规的形式,确立民主评议政风制度,把政务摊在“阳光”下,接受社会的评价和监督。

(4)依法管理。正确处理好执法、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服务,坚决反对垄断竞争,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国家政权机关的本质是代表广大人民行使执法、管理和服务的专门机构,国家公务员的行为代表的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国家或政府的形式。因此,在公务员当中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行动的指南,解决了依法行政和优质高效服务的问题,党和政府就在群众当中真正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三、坚持以“为民、务实、清廉”的标准去审视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在复杂、多变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中把握好前进的“航向标”

当今世界,变化太快。世界多极化、全国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档,和平与发展为两大主题,竞争是当今世界最基本的规则。在复杂多变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中,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面临着各种考验,其最大的考验还是来自自身的肌体是否健康。为政清廉是维护群众利益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如果一个地方的官员腐败,不正之风盛行,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不断发生,那么,这个地方的稳定就无从谈起,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必然也是巨大的。因此,笔者认为,各级政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一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决策的透明度放到基层,增强政府的亲和力;二是切实为民办实事和办好事,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增强融洽力;三是提倡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搞特殊化,与民同甘共苦,增强向心力;四是做好社会矛盾的化解工作,不上交矛盾,更不能座视不管,增强信心力;五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不弄虚作假,不虚报浮夸,增强吸引力;六是坚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纠风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增强号召力;七是严格执行廉政纪律,时刻保持政府清政廉洁的良好形象,增强感召力;八是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老百姓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增强奋斗力。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中国共产党都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现实和未来的实践中也必将证明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管今后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困难,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所积累的经验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全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所在,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人民群众中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就是我们今后应对各种困难的“航向标”。

第三篇:发挥信访举报职能作用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

发挥信访举报职能作用解决损害群众利

益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反腐倡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纪检监察机关牢固树立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新理念,充分发挥信访举报工作职能作用,找准着力点,抓住关键环节,以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促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切实有效解决。

一、发挥联系沟通职能作用,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方便群众投诉。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本质是通过信访举报渠道开展的群众工作、信息工作和监督执纪工作。畅通群众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渠道,是纪检监察机关践行党的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群众感受最深,最有话语权。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真诚为群众排忧解难,就必须遵循方便、快捷、高效的原则,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

表达渠道,发挥好“三个平台”的作用。一是信访举报传统平台。确定专人负责接听“12388”统一举报电话,对受理的群众举报要及时登记、录入、阅批、转办。认真拆阅群众来信,及时按程序分检。

充实来访接待室工作力量,落实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保证群众举报无障碍、受理零时间。定期开启举报箱、建言议事簿,为群众表达诉求腾出空间。二是信访举报公开平台。遵循公开透明、方便群众的原则,在广播、电视、电台、报刊等媒体设立专栏,鼓励群众借助媒体表达诉求。在全省县以下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推行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接访范围逐步向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部门领导干部延伸,并根据领导干部职务变动情况,及时更新挂牌接访有关个人信息,为群众反映问题提供便利。三是信访举报网络平台。重视和加强信访举报网络建设,开发利用好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网站、电子信箱、投诉专线等渠道反映的民情信息,在加强与群众交流沟通中关注民情,解读民意。

二、发挥协调疏导职能作用,集中排查,立足就地解决。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是顺应人民期待,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反腐倡廉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

须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抓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多发生在基层,侵害的对象主要是大多数老百姓。因此,基层是解决问题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形成的信访工作网络,集中时间和人力,对沉积的信访举报“存量”问题全面清理,对现阶段信访举报“现量”问题认真排查。重点排查基层干部吃拿卡要、与民争利、徇私枉法、欺压百姓、失职渎职等行为,群众强烈要求解决的热点问题,以及经过治理但效果不够明显的难点问题。对清理排查出的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的原则,立足就地解决。纪检监察机关加强组织协调、整合综治,充分依靠司法、行政等机关和部门,多元化解。能够处理和解决的,一次性解决到位,不留尾巴。对情况比较复杂,多次处理未果的,采取信访听证的办法予以终结;一时无法解决的,言明政策,讲清道理,做好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

三、发挥监督保障职能作用,多措并举,推动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程。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人民群众的福祉,必须全面贯彻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多措并举,协调推进。一是加强教育督导。结合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的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主题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围绕贯彻落实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

众立场,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等问题,开展专题学习讨论,认真查找和整改存在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自觉做到秉公用权,勤政廉政,情系民生,维护民利,凝聚民心。针对查纠工作中发现的监督“盲点”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督促有关地方和单位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实现监督制约与权力行使的“无缝对接”。二是大力推进制度创新。以全省“反腐倡廉建设制度执行落实年”活动为载体,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积极推进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协调解决机制创新。认真总结民情直通车、民情恳谈会、署实名有奖举报等制度的做法和经验,适时推开。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逐步完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助推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是严肃查办突出信访问题。健全完善信访举报线索分析研判机制,准确把握线索属性,围绕查办工作重点,对近年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突出信访问题进行认真排查,提高案源线索的准确性和可查性。突出查办重点。农村以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农民的切身利益为重点,企业以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为重点,学校医院以容易产生腐败的关键岗位和环节为重点,社区以加强服务、加强管理、强化监督为重点,基层站所以文明执法、秉公办事为重点。对情节简单、线索清楚、易查易结的问题,要突出

直查快办的优势,坚持以快取胜,快速出击,及时查办。加强协作配合。对案情复杂、涉及面广、调查有阻力、突破有困难的信访举报案件,加强部门联动,搞好与公安、检察、审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必要时,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派员参与直接办理,上下联动,集中突破。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上级交办或转办的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要专人负责,跟踪督办,确保按期报结,并在第一时间反馈查处结果,给群众一个明确的说法。

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是一项长期工作任务。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有长期作战思想。只有统筹协调,多管齐下,坚持综合治理,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四篇:多方并举拓展监督途径 切实强化纪检监察职能

多措并举拓展监督途径 切实强化纪检监察职能

近年来,讷河市院立足检察工作实际,结合新时期检察队伍变化趋势,积极探索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并不断加大落实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领导高度重视,有效促进了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落实 讷河市院党组对纪检监察工作高度重视,经常召开党组会认真分析当前纪检监察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调整工作措施,及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为使纪检监察工作措施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该院不仅配备了纪检组长,又选配了一名政治素质好的同志任专职纪检监察员,负责日常的检务督察工作。各业务部门均配备了一名兼职的纪检监督员,配合部门领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办案安全工作,定期向纪检监察部门反馈相关工作信息,进一步延伸了纪检监察的工作触角,加强了内部的执法监督。院党组每次开会都强调廉政工作和办案安全工作,利用一切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旨在让大家始终绷紧检察纪律这根弦,不放松。

二、完善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和检察改革的不断深入,检察队伍建 1 设工作必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讷河市院纪检监察部门在认真执行已有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对策,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比如,为了防止办案工作出现偏差,他们进一步完善了案件质量评估机制、错案责任追究具体实施机制、重点案件跟踪监督机制、办案人员和办案部门廉洁执法综合考评机制、办案安全防范机制、防止超期羁押内部监督机制等相关制度,并层级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状》和《办案安全工作责任状》。该院纪检监察部门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发现和查找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人员,和主管领导一起具体落实监督防范措施,定期进行情况沟通,防止失控,并有针对性的对相关制度和措施进行完善和调整,使所实行的制度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效促进了廉洁、公正、规范执法。

三、进一步拓宽检务督察渠道

讷河市院纪检监察部门通过拓宽工作渠道,深化了检务督察工作开展的效果。该院纪检监察部门主要采取查阅有关案卷、深入办案现场、回访发案单位、寻找有关证人座谈、和当事人座谈、定期走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方式对业务部门干警的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督察。在干警居住相对集中的社区,通过走访社区干部和群众对干警八小时以外的思想作风情况进行了解,及时掌握各类人员的动态,了解办案干警 的廉洁自律情况。为强化干警的廉洁自律意识,该院还定期到饭店、歌舞厅、洗浴中心等场所进行暗访,开展专项督察和大型督察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开展警示谈话,防止发生损害检察机关形象的问题发生。

四、强化规范执法检查,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强化对执法办案活动的督察,保证各项监督制约机制落实到位,是依法有效履行纪检监察职能的具体体现。讷河市院纪检监察部门在认真履行纪检监察职能过程中,对办案活动中执法办案规范制度执行情况、自侦部门办案安全防范制度执行情况、检委会决议的落实情况、控申部门对案件线索的管理情况等都进行了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对在督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督察建议,并要求其及时整改。同时,纪检监察部门还对依法廉洁办案情况、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规范权力运行制度情况、干警执行公务行为情况以及干警工作时间以外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督察。对于在检务督察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分析原因,查找隐患,研究整改对策,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五、加大教育力度,让警钟长鸣

讷河市院十分重视教育工作,一是通过定期召开全院干警大会开展警示教育,二是通过个别谈话开展提醒性教育,三是通过开展领导和干警、领导和中层干部谈心交流思想情况,解决思想中的错误理念。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用典型案 例和检察系统内发生的违纪案例等干警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逐步使广大干警牢固树立公正廉洁执法意识,严格遵守检察工作的相关纪律规定,依法开展办案工作,着力营造“人人讲廉政、人人讲公正、人人讲文明”的良好检察工作氛围,进而促进党风廉正建设工作的开展。

通过多种措施,使讷河市检察院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办案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院干警的执法为民意识和规范执法意识进一步提高,有效防止了违纪案件和办案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全院各项检察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篇:路线教育要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 必须首先清除老百姓告状难的“拦路虎”

路线教育要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必须首先清除老百姓告状难的“拦路虎”

习近平总书记纪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的讲话强调:“必须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要突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为了落实习总书记纪的重要指示,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意见》,对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等五个方面都做了具体、充分、细致的部署和安排,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的坚定决心。

但是,由于多年来的腐败和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的事情堆积如山、积重难返,特别是官场上的各种潜规则和隐藏在深层次的腐败问题,令群众深恶痛绝、怨声载道,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部门和行业以及有关办事机构在利益驱动下,办事不公、徇私枉法、官商勾结、官官相护,让老百姓告状吃尽了苦头,有理无处说,有苦无处诉,有难无人帮。因此,老百姓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否达到党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仍然心有余悸,疑虑重重。很多群众深有感触、无奈地说:“中央的‘经’是好的,但是到了下面就被一些歪嘴和尚念歪了、走样了。”尤其是老百姓有问题和意见不敢反映,担心秋后算账。据报载,前年黑龙江省伊春市暴料一起令人吃惊的丑闻:该市一位姓陈的女信访人因得罪了当地有关部门,竟被关进太平间长达三年之久,并被殴打致残了。这是一起多么恐怖的悲剧啊!这种非人道的恶劣做法,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和理由,都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和道义的谴责!

然而,这一起丑闻仅仅是冰山的一角,还有各种各样数不清的丑闻未曝光而已。据中国社科院等有关部门在2007年3月份,为了对新《信访条例》实施两周年成效作评估,专门对632名进京上访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50.4%的群众认为因上访被关押或拘留,有53.6%的群众认为因上访被干部指使黑社会的人打击报复,还有55.4%的群众认为因上访被抄家、被没收财物、东西被抢走。另据 对560名进京上访群众的问卷调查,有71.5%的群众认为,新《信访条例》实施以来,某些地方政府对上访人员打击报复依然严重。这些情况充分证明: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和侵犯后告状难,有理无处说,有苦无处诉,有难无人帮的现象,已成为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顽症,如不彻底扫除群众告状难的“拦路虎”,老百姓的冤假错案是永远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解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会走过场,不会取得令群众满意的真正实效。

那么,老百姓告状难到底难在哪里?根据笔者多年来对党风、政风和行业不正之风的调查研究和探讨,认为主要难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难在加害方(一般都是单位和干部)权势大,一手遮天。他们利用公权力和掌控主动权的优势,暗箱操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把水搅混,让上级有关部门难辩真假,无法决断。如有的打假报告,盖上公章,增强公信力,报给上级,在上级没有调查研究、彻底弄清是非曲直的情况下,自然会相信“官方”。所以,老百姓说:“胳膊扭不过大腿,公章一盖,瞒天过海,假的也难辩出来。”

如:东北南部某市一家工商银行在1997年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时,一位在窗口值班的女职工(干部),因被顾客错误投诉而受到单位错误且严厉的处分,使其蒙冤深重诱发精神抑郁症(住过院)。后来单位为甩包袱,趁她在家养病期间,采取弄虚作假篡改合同期限的办法,违法将她解聘,导致服毒自杀,虽经抢救挽回生命,但却已成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精神残疾人(有医学和劳动能力鉴定书为证)。

这起案件事实充分、证据确凿、法律有据,经有关法律专家和资深律师甄别确认,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违法侵权案件,加害方应当承担全部法律责任,赔偿受害人身体和精神损害及一切经济损失。

由于此案性质恶劣,后果极为严重,受害主体又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精神残疾人,因此,引起中央国家机关十多个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群团组织、新闻媒体、法律界等多方面的高度关注,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尤其是一位资深的全国政协常委专为解决这一问题写了提案,由全国政协信访局转送上级主管部门。全国妇联还会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给加害方某工行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专门发了传真件,明确表示受害方提出的要求 “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政策规定,故应予以支持。”但是,由于加害方依仗自己财大气粗关系广的优势,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和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惯用手法,给其上级和全国政协信访局打了一份充满造假的报告,从而蒙混过关,致使这起人命关天的恶性侵权案件至今12年仍未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由此可见老百姓告状是何等的难!

二是难在加害方的直属上级出于各种利益考量,官官相护,充当保护伞,为虎作伥。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人唱白脸,玩弄两面派手法,当面答应办,说好话,背后却放任不管,甚至包庇怂恿。如2004年9月3日,一位信访人到京某银行信访处上访,当面答应很好,还在督办信上写明:XXX同志来总行,要求为女儿办理病退,请按国家有关政策抓紧处理。”但是个别人却在背后暗中支持下级某银行顶着不办,当信访人到当地去找某行办公室主任时,他早已心知肚明,态度蛮横地说:“你找总行怎么的,人家打电话来也没有说让我们给办,你到哪里去告,找谁都没有用!”另一种人是唱黑脸,直接出面挡驾。如总行人事部门一位掌管实权的干部,曾在很多信访人面前嚣张地说“你们就是有一百个理,我就是不给你们办,看你们能把我怎么的!”实践证明,很多加害方之所以敢于拖、推、顶、拒绝不办,其后台包庇支持,才是关键。

三是难在一些办案人员不作为、推诿扯皮,尤其是在利益驱动下维权错位,明帮受害人,暗助加害方。了解内情的人讽刺说:“请吃一桌宴,立场就转变;喝上一杯酒,就会成朋友。”特别象银行这种效益好的单位,财大气粗,很有诱惑力,不仅可以用金钱打通关系,还可为其子女亲属提供好的就业岗位。而受害人大多是社会弱势群体成员,即无权又无钱,谁愿意帮助?

四是难在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官员对信访群众持有偏见和歧视,怕影响本地区、本部门的所谓“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他们对上访群众的疾苦和要求,不但不体谅、不帮助,相反,火上浇油,采取刁难、打压、围堵和封杀的手段来对付上访群众,而且越是进京上访的群众遭到的打击报复越厉害,轻者被用谎言骗回来后,无人过问,无人管;重者被强制押回来,关进拘留所等等,结果是旧的“创伤”没治好,新的“伤痛”又增添,令信访人雪上加霜,倍感痛苦。

五是难在办案人员不按法律和政策办事,缩水走样,降低标准,强逼受害群众接受不公平、不切实际的办案结果,这种做法几乎是办案人员的通病,他们为了所谓息事宁人,不影响“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往往压服弱者一方。从而引起信访群众极为不满和不服,导致一些信访人常年上访、越级上访和进京上访。而信访部门又往往简单粗暴地给信访人扣上缠访闹访的帽子,因而更加激化矛盾,最终将信访人逼上绝路,发生一系列不该发生的悲剧,这种恶性事例举不胜举。

六是难在信访群众与某些信访干部有严重利害关系,要求其回避,而信访部门虽然同意调换工作人员,但是实际效果却相反,往往是换汤不换药,甚至变本加厉给信访群众穿小鞋。如果信访人再向领导反映或提要求,信访部门就会说信访人胡搅蛮缠,谁帮他办事他就告谁等等,让信访群众有口难辩,有苦难言,只好忍气吞声,任其摆布刁难。

七是难在信访渠道不畅通,没有直达中央领导的“快车道”。很多信访群众在走投无路之时,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向中央领导反映。然而,谈何容易?不是被层层封锁扣压,就是石沉大海,毫无音讯。最后,老百姓被逼上梁山,酿成各种各样的悲剧。

八是难在《信访条例》很多规定老百姓无法操作。比如说,条例规定案件办理时限,一般案件从受理之日起到结案为60日,复杂疑难案件也不得超过90日。可是现在办一个案件拖一两年是常事,甚至拖十年八年也屡见不鲜。结果是:有的信访人因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妻离子散;有的上访未捷身先死,带着遗憾痛苦下黄泉,凄凉景象,令人心寒!尤其规定对信访工作人员不作为、胡作为、推诿扯皮、打击报复信访人的行为,应当受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还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是由谁来管?由谁来追究责任?由谁来监督检查?根本没有具体硬性规定,所以,造成一些信访工作人员无法无天,我行我素,对信访群众的人格和权益极不尊重,像对待敌人一样冷酷无情,随意训斥和羞辱。这种情况能不激化矛盾,酿成祸端吗?很多信访群众对不作为、胡作为和官衙作风、欺压百姓、打击报复的官员恨之入骨,他们对一些信访干部整天唱高调:为党分忧、分民解难,心里十分反感,私下议论说:“这些官员不给党增忧,不给群众添难就算不错了!”

几点建议

1、首先要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的指示精神,对以往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处理不公、留下隐患的案件进行认真排查,重新复查复核,凡是偏离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案件,都要依法进行彻底纠正,真正还给老百姓公平合理满意的处理结果。

2、要从源头上遏制伤民事件发生,就必须对制造各类冤假错案的始发责任人,依法从严从重处罚,要让违法者付出成倍代价,方能起到震慑和警戒作用,杜绝再犯。

3、对各级信访办案人员失职、渎职、不作为、胡作非为、推诿扯皮、或有刁难打击报复行为,引起群众不满和举报,有关部门必须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只要情况基本属实,都要严惩不贷,决不姑息迁就,养虎为患。

4、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与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各级信访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紧密联系实际,自觉查摆问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征求信访群众意见,特别是对意见多的群众,要诚心、耐心、真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批评,并且落实于行动中,立行立改,接受群众监督,交出让群众满意的合格的答卷。

5、要从制度上、法律上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保证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和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特别是对社会弱势群体要有明确、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给予保护,并且有权威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6、中央和省级巡视组要投入更多力量,对腐败和“四风”多发的热点地区、热点部门、热点行业要加大巡视、检查力度,对损害群众利益、屡教不改的单位和个人限期整改,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必要时对严重违纪、顶风违纪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和媒体公开曝光!

7、在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敞开大门,广泛接纳群众参与,积极为群众提供反映问题和诉求的各种平台,让群众话有地方说,苦有地方诉,事情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各级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团体都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各自作用,有所作为,这也是为实现中国梦作贡献!

下载工商局强化纪检监察职能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经验做法[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商局强化纪检监察职能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经验做法[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