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残疾人公共文化基础五篇

时间:2019-05-14 13:4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残疾人公共文化基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残疾人公共文化基础》。

第一篇:完善残疾人公共文化基础

中国盲文图书馆是全国唯一一家为广大盲人群众提供公益性借阅服务的专业盲文图书馆。图书馆老馆原址在北京宛平古城文物保护区内,场地狭小、设施陈旧。2010年2月李长春到中国盲文出版社调研时,要求有关部门尽快抓好图书馆异地迁建工作,为广大盲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总面积

2.8万平方米的新馆在今年6月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开馆一个多月来,受到广大盲人群众的热烈欢迎,日本、美国等同行也到馆参观,对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关爱残疾人的行动给予高度评价。

上午9时许,李长春来到位于北京西城区南纬路太平街的新馆参观。在盲文社科与文艺阅览区,他详细了解馆藏和服务情况,并与盲人教育工作者亲切交谈,勉励他们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盲人读者的心坎上。在盲童阅览区,他走到正在学习的孩子们中间,关切地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理想,倾听李安琪等盲人小读者朗读盲文课本《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片段。来自北京市盲人学校的初中学生蒋丽渺动情地唱起歌曲《隐形的翅膀》,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和对全社会关爱的感激之情。在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区、视障文化体验馆、触觉博物馆,李长春认真听取盲人信息化科技成果开发应用情况介绍,与在场的盲人读者一起体验盲用技术设施。李长春还参观了全国盲人优秀艺术作品展,在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前驻足端详,对盲人群众热爱文化艺术的精神风貌给予高度赞扬。

随后,李长春与中国残联及所属单位负责同志、职工代表一起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李长春对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特事特办,迅速建成中国盲文图书馆新馆给予肯定、表示谢意。他指出,残疾人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广大残疾人非常关心,先后作出一系列部署,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盲文图书馆新馆的快速建成,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成果。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我们有责任也有条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残疾人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盲文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性设施,要贴近盲人实际,体现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环境,把盲文图书馆建设成盲人学习科学知识、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大盲用信息化产品的开发应用,加快盲文数字图书馆建设推广步伐。要加强对外交流,使中国盲文图书馆成为展示我国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要加快培养优秀人才,为盲文图书馆事业繁荣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都要建立盲人阅览室或盲人读书角,让盲人朋友平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要以完善残疾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大力推动残疾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要积极宣传社会各方面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爱心和善举,宣传残疾人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关爱扶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

第二篇: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李媛媛

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文学博士

课程前言

大家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文化体制改革。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的国家文化体制的架构基本上是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模式,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我们在谈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往往更多关注到文化产业,因为它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事实上,就所覆盖的人群、所要解决的问题而言,公共文化服务要比文化产业更加地基本、更加地基础。

我们目前把当前文化发展的这个目标定位成大发展大繁荣。而发展繁荣的根基是在于国内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那么这个不可能单纯地靠市场化的方式来实现,所以向社会提供基本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政府文化工作的一个重点,未来也将会成为一项考核政府和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和公民文化权利这样一些问题已经成为热门的话题,这跟几个重要的历史因素是分不开的。

第一个历史性因素就是我们上节课讲到过的社会转型。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正在由一个非常态化的社会,转变成一个常态化的社会,那么随着公民社会或者用更加中性的词市民社会、民间社会的成长,是否具有丰富的发达的公共文化生活,就成为市民社会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这个也对政府的执政能力、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

第二个因素是这场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文化观念的变化。建国以来,我们对于文化观念的认识经历过几次比较重要的转变,从建国后到七十年代末,我们认为文化是政治,文化基本上被等同于意识形态,它需要牢牢地掌握在政府的手里。从70年代末开始基本上从80年代开始,认为文化是事业,那么文化就是要靠钱来养的,这个时期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就是由政府办文化,文化建设的主体基本上就是政府和政府的文化部门和文化部门直属的文化事业单位。从十六届五中全会开始,正式地提出文化也具有产品的属性,在这样理念的基础之上这几年正在推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地促成了文化体制的变化。目前我们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这样一个文化体制架构。

第三个历史因素是刚才也说到的恩格尔系数不断地降低,人民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盛。我们知道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这个时候的文化产品主要是为了服务于意识形态的需要而生产的。所以文化产品由国家的文化部门、文化事业单位提供的,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当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越来越高涨、越来越多样化的时候,由单一的主体来提供文化产品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文化需求。那么这样一些新的历史条件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十七届六中全会公告里面提出“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明确了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

事实上,中央一直是高度关注公共文化这样一个问题的。在2002年的时候,十六大就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且有了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这样的提法。国务院也是先后下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出了重要部署。党的十七大,把“覆盖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2007年的6月16日,中央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可以说这个时候公共文化服务的问题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2007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就如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1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今年的“七一讲话”里面也是提到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已经成为政治高层的一项共识。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定义

那么到底什么是公共文化服务?它的意义又在哪里?首先我们来讲第一点,公共文化服务的定义和基本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定义,那么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接受公共文化服务,比如说我们看电视、听广播、看报、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看公益演出,这些都是属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范畴。那么它的定义是什么呢?它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文化权利、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这样的定义给了我们几个信息。

第一个信息就是政府是第一责任人,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是公益性,它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说市场基本上不能够提供这样的产品,必须由政府来主导。政府跟企业不一样,它不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所以它的角色是代表着公共利益的。

第二个信息是它的核心目标是保护好、维护好公民的文化权利。这也就回答了为什么人的文化,也就是说到底谁是文化服务的主体。文化建设的根是在人民群众,凡是依法享有文化权利的公民,都有权利接受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是要惠及到每一个人的,同时还要求我们投入和普通人的实际文化消费需求一定要相结合起来,如果我们只是单向式的灌输,而不去进双向服务,这样一种文化服务一定是不到位的。

第三个信息就是公共文化权利的问题。什么是公民的文化权利?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有公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有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还有公民自己的文化成果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点

好,第二个小点我们来了解一下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首先既然是公共文化服务,它一定是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属于公共资源,是全社会所共享的。

第二点是它的公益性,那么它是免费的,需要说明的是公共文化服务它的本身是基础性的,所以它主要是为了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比如免费的图书馆、免费的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等等。对于一些提升公民文化品位、道德素质的文艺演出或者是文化产品,我们可以通过补贴票价的方式,或者是发放文化消费券的方式来降低它的准入门坎,这是一种准公益性的方式。那么在这个范围之外如果还想去享受到更多的私人性的、个性化的这样的文化服务那么就只能够进入市场来购买。这么一个不在公共文化服务范围之内。

第三个特点是它的公平性。无论你的政治地位如何、经济水平如何、文化程度的高低,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到公共文化产品的资源和文化的设施。

第四个特点是它的便利性。它一定是很容易能够获得的,距离很近的,随时可以得到的。目前在很多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已经进入了小区。比如在深圳,只要凭借一张身份证就可以自助的办理图书馆的借书卡,而深圳的各个区的图书馆之间已经达到了通借通还总分管制这样的平台。比如出家门几分钟,就可以在自动的借书机上去进行借书、还书,甚至你想要还的书你可以提前预约,书一到就给你发短信,你可以在离家最近的公共借书机上去取到这本书,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这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性。

第五个特点就是它的多样性。它需要考虑到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它要提供多层次、多样性的这样一些文化产品。理论上讲,任何公民都平等地拥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但是并不是说它就是绝对平等的,我们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发展程度,包括经济的发展程度都是不平衡的,所以公共文化的发展也存在着地区的差异。比如说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比较偏远的地区,目前我们主要的工作目标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而在一些文化和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在向着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多样化、差异性的方面努力。随着公共文化服务的进一步的发展,产品的质量、服务都需要不断地去进行升级。

(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历史意义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公共文化服务的意义,它的意义在哪里?首先我们是把它放在整个文化体制改革这样一个大的视野里面来看,它有利于政府职能的重新界定。我们在文化体制改革当中提到了三个转变。就是从政府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从管直属单位向管全社会的文化转变。

那么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这个是第一个转变。事实上也就是从一个无限政府或者说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建国以后到体制改革之前,我国基本上是采取全能政府的模式,它的好处是资源可以高度集中,可以统一调配。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国民经济比较贫乏、濒临崩溃的情况之下,采用这样一种模式可以达到最高的效率,所以在一定时间之内它曾经起到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结构快速调整,市民社会迅速成长的社会环境之下,这种无限政府已经不再能够适用了。

随着现代公民社会的成长,对于政府处理社会事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解决的事情越来越多,负担也越来越重,社会管理的成本越来越大,如果说事无巨细,都去一一过问的话,不但会增加政府执政的成本,而且也会管不过来、管不好,造成行政失灵,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政府转变自身的角色,从管制型向服务型的政府转变,这也是当前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我们知道公共文化服务是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所以本身财政的拨款对于文化的拨款并不是很多,所以我们尽量地花最少的钱去做最多的事,去降低我们的成本,提高我们的效率。

第二个转变是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以前是以行政干预为主,现在我们主要是用法律、用制度去调节为主。我们都知道经济学上有一个经济人假设,就是说人的本性是追求利益的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最大化,受到利益的驱动,这样市场必定是带有一定盲目性的,具体到我们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它是在一个市场失灵的状况之下,要靠政府去提供对于这个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和政策的支持。

第三个转变是从管直属单位向管全社会去转变。文化体制改革划定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范围有,国家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等等这些都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

除外之外,还有党报、党刊、具有国家演出水平的文艺院团,这些都是实行事业单位这样一种体制。所以政府职能的转变事实上就是从把这样一些直属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为主转变成把整个社会的文化需求都纳入到自己服务的视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

那么政府什么样的方式来介入公共文化服务呢?政府可以直接地去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比如说公共的图书馆、全额拨款的文化馆、群众艺术馆,还包括一些大型的公共文化设施等等,这些都是通过政府的直接介入,那么政府还可以通过采购、委托、补贴等等方式来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服务。这是第一个意义。

第二个意义是可以提高认同度和幸福指数。使老百姓能够在参加文化创造、文化活动,享受文化成果的活动当中能够他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表达,让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每一个人的习惯,它有助于公共文化空间的建立,在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过程当中,它会发挥着比较积极的作用,它让每一个人都有表达和满足自身文化需求的一个管道,所以在个人的生活和社群的生活、公共的生活之间,能够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这是第二个意义。

第三个意义是,它可以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维护文化安全。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如果说我们不改变原来封闭的文化生产体制,我们就一定提供不了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如果说我们的产品不能够让老百姓喜闻乐见,让大家欢迎的话,那么别人就会抢占我们的思想阵地,所以说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也是一种积极的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的方式。

二、怎样推动公共文化服务

(一)加大投入

第二个大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样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有几条具体的路径。

首先毫无疑问是要加大投入。因为近几年来,国家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基本上在0.45%左右这样一个区间之内。那么这跟文化的重要作用相比,是远远不够的,跟一些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对于文化的投入相比也还有不小差距。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就已经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提出过,要“切实解决目前宣传文化事业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的问题。”目前我们比较保守估计,是我们对于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至少要达到1%,才能够基本地保证文化事业的高效运转。

(二)理顺关系

第二条路径就是我们要理顺关系。要摆正政府和企业、政府和市场、和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既做到公共资源的合理调配,同时也有利于激发企业的活力。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它的重要成果是让政府成为有限政府,它的主要职责是靠监管、靠法律法规的制定,落实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原本由政府和直属事业单位提供文化产品,现在有一部分功能需要让渡出来。那么让渡出来要给谁?那就必须要讲效率、讲公平,这就要求它一定要走两条路,一条是市场化的路、一条是社会化的路。

首先市场化,我们知道,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完善的、比较成熟的市场体系。事实上,在公共文化服务建构方面,我们同样需要一个健康的、有序的、规范的市场体系,它需要引入竞争机制,比如说有很多大型的公益文化活动的招标项目,就需要引入这样一种市场的竞争。

社会化就是通过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在政府和市场可以做、能够做的事情之间有一个中间的地带,要把这样一部分做起来,就一定需要发动社会力量。一方面,社会力量可以提供更加多样性的、更加个性化的专业性的服务文化和产品。另外一方面,通过参与文化建设,可以调动积极性,可以提升认同度,所以在这两个方面,事实上都有利于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

那么关于社会化,我们有几点需要去说明:第一点就是社会力量本身很难自发地进入公共文化服务这样领域的,所以需要政府去对它加以引导,我们可以通过税收优惠、优待政策,还有荣誉鼓励等等方式。比如可以提供冠名权,就是由政府来主办的公益性的活动,比如说大型的演出,社会企业或者是社会组织机构、个人赞助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冠名的方式,对赞助者进行鼓励;也可以通过补贴票价的方式,对一些艺术水准高的文化产品,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还有就是税收减免的方式对捐赠人、捐赠单位可以进行免税、奖励的方式。用这种政策的引导,可以激发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

第二个方面就是我国的民间文化机构,目前其实是刚刚萌芽、刚刚处于起步的阶段,比如说一些非政府组织NGO或者是非营利性组织NPO,对于这样一些组织他们作为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个部门,可以在政府无暇顾及和市场因为不能盈利而不愿意顾及这样的一个领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域去发挥它的巨大作用。他们有这样一种热情,但是他们获批的门坎是比较高的,并且还实行双重管理机制的模式,就是它有两个“婆婆”,一个是登记管理机关,一个是所属的业务主管单位,这两个单位同时对它进行监管。

第三个是资源的分配,包括物质资源,包括无形的权利资源的分配,都要讲效率,讲公平,既然是进入了这样一个市场化的这样一个体制里面,所以公正是很重要的,首先我们要防止它向原本的直属事业单位去进行过多地倾斜,因为这会影响到社会力量来共同办文化的这样一种积极性。

我来举一个例子,就是这个社会力量怎么样来参加文化建设的?上海有一个剧团叫十二邻,这个剧团发起人叫王俊晓为什么要给这个剧团起这样的名字呢?就是这位发起人王军翔当时在一个居民楼上住的时候,这个居民楼一层有12个住户,大家互相之间都漠不关心,互相之间都不认识。有一天王军翔想去借水瓶,敲遍了左邻右舍的门,没有一家开门的,没有一家响应的,所以这让王军翔别得不适应,所以他下定决心要成立一个跟人沟通的社团,十二邻的名称也就由此而来。这个剧团所有的成员都是志愿者,他们主要的关注对象就是小区当中的老年群体,特别是一些空巢老人,他们用他们的这个方法,让这些人来讲故事,他们的口号就是“每个人的故事都是有价值的,每个人的故事都是需要被聆听的”。

比如说,其中有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一位老人,他自己在一场战役当中整个班都阵亡了,只有他一个人还活着,这段记忆在这位老人内心留下了非常大的伤痛,所以他一直都不愿意提及。那么直到有一天,这个剧团把这个老人所讲述的故事栩栩如生地演出来,把这个场景再现出来,当时这个老人紧闭双眼,泪流满面。从此之后,这个老人内心的心结、阴影就被解开了,就被消散了,从此之后,他敢回忆了,他克服了他的心理障碍。这个剧团还演老年人身边发生的事情,比如说这些骗子怎么样对老人行骗,一个是把他们身边的事情展现出来,另外也可以防止更多的老人去上当受骗,所以通过排戏演出和排戏演出过程当中的互动,这个剧团让小区居民有了一种参与感,让他们的要求有了一个正常的表达管道,让他们相互之间能够了解,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能够让社区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所以它通过自助和互助的形式形成了一个小区共同体,对于这样一种对社会和谐发展有利的非营利性组织,我们还是要应该多鼓励它。

(三)激发活力

第三个方面就是需要激发活力。我们曾经对同一个城市的两个区的文化馆进行过调研,这两个文化馆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中一个文化馆就是朝阳区文化馆,这个文化馆是文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化体制改革第一批试点单位,它的示范效应也是比较大的,这个文化馆长期的坚持差额拨款的方式,它的用的是项目制,就是养事不养人,这个文化馆的特点是它不把文艺群体、喜欢文艺的爱好者当成是它的唯一服务对象,它把整个的社会人群、社会问题全部纳入到服务的视野当中来。

比如说这个文化馆有一个红半天大鼓队,是由100名下岗女工组成的,她们每周在固定的时候对她们进行训练,训练的项目不仅仅只是打鼓,还包括形体训练、音乐、舞蹈等等。每个人都觉得通过这样一些专业的训练自己的生活变得不一样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热情、对于生活的看法都不一样了。这个大鼓队现在名气很大,经常被各个单位、各个区请出演出,他们在全国范围内也经常地去巡演,包括还甚至经常出国。

那么这个文化馆还有一个仓库,这个仓库里面有一个展示区,就是把你们家不要的东西全部都可以捐赠过来,比如说老式的留声机、电风扇等等,对于参观者来说,这样一个展示的区域能够让他们勾起他们对于自己生活的某一个时段的记忆。这个展品都曾经在首都博物馆当时展出过。当这些捐赠者被邀请到首都博物馆去参观的时候,他们也会感到很自豪,觉得我自己家不用的东西我在博物馆里面看到了。结果整个区的文化活力都被激发起来了,每个人都觉得我不是一个旁观者,我有参与文化的权利,也有这个能力,我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对文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那么本着这样理念朝向区文化馆做了很多知名的项目。比如社区一家亲、文化大院、老大妈论坛等等,都是创了全国的品牌,这就是一个文化馆成功转型的例子。

还有一个文化馆,这个文化馆是典型的、传统的文化馆,它实行的是全额拨款,这个文化馆主要是靠财政支出、财政拨款来养一批文艺的专业人士,然后经常到小区里面去演出,它的开放时间比较短,每天下午5点钟就准时地关门,服务的人群也是比较少的。文化馆日常的开销主要是来源于一些学习班,教教群众跳跳舞,唱唱歌,学学乐器等等。那么这个文化馆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地简陋,比较的破旧,经费不足、活力也不够。在职人员收入不高,所以经常也是留不住人,在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时候,这样一种文化馆它的效果可以说还是打了不少折扣的。

这样一种对比,实际上反映出我们原本由政府办文化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了,按照传统的方式运作,文化馆的处境会越来越尴尬、越来越被动。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要从自上而下的供给,原本就是由国家财政来养文艺团体,然后由这些文艺团体来提供文化产品,就这样一种供给的方式已经是过时了,我们现在要转变的是用一种自下而上的建构的方式,就是通过跟老百姓之间进行沟通,激发民间的文化创造的活力,而且上和下之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间也一定是互动的。

还有一个思考就是,这样的一些全额拨款的文化馆,把有限的财政拨款大部分用于人员的支出和开销上,哪里还有多余的钱去搞事业、去搞项目,所以必须要去转变机制,从养机构变成养项目,原本这样一个养机构、养单位、养人这样一种方式,它会造成机制的僵化、运行的缓慢,效率也会很低下,那么这是第三条路径。

(四)健全评估机制

第四条路径是健全评估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我们称它为“4E”就是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这四个词的英文首字母都是以“E”开头,所以我们叫做“4E”,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效果到底应该怎么样去衡量它?比如说一个人出家门多久可以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比如说图书馆的藏书量有多少,每个人每年能够看几场演出,政府的文化事业经费占国家财政的比重有多大等等。这样一些东西都是有形的,可以用数字的这个统计来衡量出来,但是还有一些无形的效果。

比如说社会的参与程度和满意程度。提供的文化服务跟一个区、一个城市的居民生活的相关度有过大。比如说深圳,它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方面取得的成效是很大的,做得是比较成功,而且他们所举办的文化活动年复一年地去举办,比如说把每年的11月定为读书月已经进行了11个年头了,今年马上是第12年的读书月活动。那么这样一些活动既有延续性,而且它还在不断地提高质量,事实上它的收效也是非常明显的。在2010年的时候,深圳由市民来评选最有影响的十大观念,其中有两个观念都是跟这个文化有关,一个是让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还有一个就是实现公民的权利。那么这是社会参与程度和满意程度。

还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是能不能提供优质的、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我们不能够拍脑袋决定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东西,这样生产出来的东西一定是不受欢迎的。所以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一定是要有一个多渠道的、多样化的方式。公民的文化认同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因此我们一定不要忽略掉这样重要的意义。

第三个衡量的标准是公民的文化素质有没有得到提高。我们知道文化的功用主要是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就是用《易经》上的话说是以文化人。反过来说,只有当全民都能够提高自己的修为,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中国的发展才能够达到可持续,所以从最根本意义上来说,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政治的发展,都不能够成为最终的目的,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去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尽力地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所以我们看到,公共文化服务说起来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好象是一个非常基础性的东西,但真正能够把它做好,是很不容易的。它的所谓的完善、完备都是一个需要长期的去努力的事情。

(五)制定合理的文化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

第五个途径是要制定合理的文化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目前我们国家的文化法制建设是比较落后的,文化方面的法律只有三部:1982年颁布的《文物保护法》,1990年的《著作权法》和今年上半年刚刚颁布6月开始执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那么现有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一些条例和部门的规章,因为它的法律效力比较低,这跟我们国家当前的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是不相适应的。我们国家在文化立法方面的工作不像经济法那样完备,因为文化它会牵扯到很多具体性的问题比较复杂。

在这个方面我们跟国外的一些做法也有相当大的差异。比如韩国在1998年提出文化立国之前就已经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用法律来引导和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做法基本上我们立法是一种经验性的总结。比如说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图书馆法,图书馆作为一个事物也出现了很多年了,但是相应的法律并没有跟上,目前只有一些城市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比如说《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条例》、《北京市图书馆条例》等等。当然这也是一些非常有效的尝试,可以为我们将来的图书馆法的颁布、立法进行一些有利的探索,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在文化领域常常会遇到无法可依,被很动这样的情况,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能靠政府的临时发文来进行行政性的干预。目前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我们只有国务院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正在制定的的图书馆法,所以这个投资、像招标、税收这样一些问题都没有法律的保障。

针对这个情况中宣部提出了《关于制定我国文化立法十年规划(2004-2013年)的建议》,提出《关于制定我国文化立法十年规划(2004-2013年)的建议》:建立上起宪法、基本法中所包含的法律法规,下到部门规章等一系列科学合理、层次分明、配套完备的,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为主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规体系。

所以我们说,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根基,那么只有土壤丰沃了,才能够开出繁花,只有全社会的人都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文化建设当中来,只有全社会公民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提高了,我们才能够迎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好,这节课的内容就是这些,谢谢各位!

第三篇:电白县2011年公共文化体育基础

电白县辖17个镇,人口143万;2001年前,17个镇均设立文化站,2001年镇级党政机构改革,将文化站撤并;并入社会事务办,到现在还未能会恢复独立建制的综合文化站。

2005年至2009年,省文化厅对东西两翼实到文化扶持,我县水东、电城、观珠、沙琅、罗坑、望夫、马踏、岭门、霞洞、九个文化站各得到20万之间扶持资金;建设得较好的文化站有水东、电城、观珠等;陈村、旦场、博贺、树仔、麻岗、林头、黄岭、那霍8个镇文化站的文化设施基本为零。

县城图书馆一个、文化馆一个、博物馆一个、均未达标。

一、县级图书馆达标条件:

1、馆舍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以上;

2、阅览坐席200个以上;

3、少儿阅览坐席60个以上;

4、书架4000米;

5、总藏书量15万册以上;

6、每年经费18万元以上;

7、设立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全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达100%。

二、县级博物馆条件:

1、建筑总面积3000平方米;

2、陈列展示区500平方米;

3、观众服务区500平方米;

4、文物库房区300平方米;

5、文物修服区300平方米;

6、青少年教育基地500平方米;

7、消防、技术防范要求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三、县级文化馆达标条件:

1、馆舍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以上;

2、各项功能活动室占总使用面积的70%以上;

3、每年财政拨款总数不底于全县人均0.30元;

四、镇级综合文化站三级达标条件:

1、建制独立的综合文化站;

2、站舍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上;

3、设置6大功能室,如图书馆阅览室、展览室、培训室、文体娱乐室、电子阅览室、宣传橱窗一个(线长不少于3米);

4、文化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拨款10万元以上;

5、文化专干列入当地政府事业编制,定编标准1-3人。

五、行政村(社区)文化和广播电视设施要求:

1、农村、社区、逐步向“五个有”推进; 既是:一有200米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室;

二有1000册以上的农家书屋;

三有5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

四有一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点;

五有一个展线不少于3米的宣传橱窗;

2、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100%。

六、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要求:

1、占地3000平方米以上的健身广场(公园)内有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室外兵乓球台、健身路径,使用面积计达60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场所。

2、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10%;

3、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30%。

第四篇:坚持民生导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坚持民生导向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松委研

2013年第9期 ——文化建设

近几年来,松滋市为增强发展软实力,把公共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民生导向,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运营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精心构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坚持把文化设施建设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注重优化区域布局,不断强化城乡联动,基本形成一市“三馆”、一镇一站、一村一室、一组一户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一是突出城区场馆建设,建标志性文化设施。近三年来,松滋先后筹资对原图书馆进行升级改造,财政每年拨付20多万元作为新书购置经费,松滋图书馆已申报国家一级图书馆;修建了集剧院、群艺馆、3D电影院为一体的才知文化产业建筑群,修建了大型公园式综合购物广场;实现了开国上将贺炳炎纪念馆圆满布展;中心城区建成占地面积405亩的言程公园,建成一座市民中心广场、两座市中心游园、三座3D影院和十个小型文化广场。二是强化文化站及活动中心建设,优化城镇文化服务网络。按照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完成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升级改造,并为各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电脑、数码相机等设备。在一批有基础的乡镇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已建成有老城文物长廊、刘家场贺炳炎广场、卸甲坪土家文化广场等三个乡镇级公共文化设施,其他乡镇也都修建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场所,免费向群众开放。三是以“农家书屋”为载体,完善农村文化阵地网络。把“农家书屋”工程纳入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按照“四有”标准,打造总藏书60多万册、总个数达290家的“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斯家场镇万年桥村朱传琼被评为国家“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3个“农家书屋”管理员被评为省“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3个“农家书屋”被评为省“模范农家书屋”,松滋获得全省“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先进单位”荣誉。四是实施文化设施“共享工程”惠及群众。松滋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2012年底将信息共享工程延伸到社区,共建立10个社区示范点。新农村建设中,在每个村小组挂牌设立一家文化中心户。全市今年进一步组织实施“百村联网工程”,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组建7个巡回放映队,实现一村一月放一场电影。通过文明创建整合全市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将各文明单位图书室、阅览室以及各类球场免费对外开放,以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二、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团队。松滋是文化大市,文风昌盛,文艺人才辈出。全市以文化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以专业人才为主、业余骨干为辅、志愿者为补充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效果良好。一是重用专业骨干带人才。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选拔近十名文化专业人才,分别担任文联、作协、电视台、群艺馆、博物馆、图书馆、京剧团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团队整体水平。市作协主席由一副县级干部担任,目前全市作协会员已发展到590多名,其中有中国作协会员、省作协会员、荆州市作协会员共147名,在乡镇和社区建立了17个分会,形成一支庞大的创作团队。还注重从各类竞赛中选拔优秀文化人才充实公共文化机构。2012年通过公开竞聘,聘任16名乡镇文化站长,聘任290名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二是开展各类培训育人才。通过送出去培训、以会代训、远程培训及专项短期培训等方式,先后培训900多名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借助“红舞鞋”、“快乐舞蹈”、“文宝斋”、“蓝天琴行”等民间力量,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站点培育一批专(兼)职辅导员,有效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下边冷”的问题。三是扶持民间团体聚人才。针对全市业余文化骨干活跃、民间演艺团体受欢迎的现状,通过激励引导、政府采购等方式,助推各类业余文化骨干发挥作用。目前,全市有50多支业余文艺团体2000多名业余文化骨干活跃在城乡,13支社区舞狮队、合唱团、腰鼓队常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服务活动。

三、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近年来,松滋立足基层、面向群众,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注重打造特色品牌,努力扩大供给范围,公共文化服务受益率及群众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一是着眼共享,为群众“送文化”。为顺应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实施“文化下乡”工程。每年用大蓬车送戏下乡20场以上,群艺馆每年送服务下乡90次以上,博物馆、十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免费接待群众10万人次以上,金松艺术节、春节晚会、广场舞大赛、说鼓子每年演出100多场,吸引观众20万人次。二是打造精品,不断放大文化影响力。彰显特色、扩大影响,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上规模、出精品。以《洈水》、《松滋文化》杂志及文艺社团为平台,全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精品。松滋作协会员每年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300件以上,被省作协誉为“松滋现象”。作家田永华创作的农村三部曲,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后,被推荐申报“屈原文学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两年里,松滋各类曲艺作品在全国获奖达800件。松滋民歌《山里妹子好人才》获文化部文华奖,市群艺馆创作的说鼓子《哭嫁》获省首届艺术节暨第十五届“群星奖”大赛第二名。

四、高效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突破口,努力推进投入多元化、服务外包化、运作市场化。一是坚持财政投入建文化。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市发展总体规划,与中心工作一起研究部署、推进落实。完善和落实文化发展配套政策,从财政、土地、投融资等方面支持文化建设。对建综合文化站财力相对不足的乡镇,通过“以奖代补”给予扶持。坚持每年投入140多万元,用于“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二是整合多方力量办文化。坚持由政府牵头,每年定期召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整合财政、发改、文化、体育、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等部门力量,构建由文化部门牵头、其他部门联动、社会各社团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文化建设合力。三是强化市场运作兴文化。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成电影院转企改制,促进多个文化产业蓬勃兴起;对京剧团进行体制改革,组建演艺公司走向市场;对“三馆”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改革,公共文化单位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增强。借助市场力量,引导吸纳社会资金10多亿元投入文化建设。如省重点企业白云边公司在松滋设立公共文化奖励基金,常年赞助各类大型文艺活动;美国梅杨集团总裁、新大陆交响乐团团长扬声博士出资设立“扬声艺术奖”;松滋籍知名文化人王夏子先生出资设立“王夏子文学奖”;文学爱好者张远冰出资设立“张远冰畅销图书奖”等,均在市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第五篇:西和县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西和县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西和讯(通讯员 阳芳)紧紧围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目标,西和县进一步加快完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服务方便、覆盖全县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文化建设的发展成果。

把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西和县先后投入资金653万元,建成了长道大寨和大桥龙凤2个高标准的文化大院、筹建了长道镇川口村等5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完善了长道、十里、石堡、何坝4个文化站的室内设施,并将洛峪、大桥、蒿林、太石河、石峡、西高山6个乡镇的文化站、10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项目列入了西汉水流域整体开发项目规划。在全县城乡安装了662个阅报栏。2008年一年共完成了长道西团村、姜席镇张山村、十里青羊村、六巷乡上巷村等200家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为全县206个农家书屋配发图书26万册,书架600个,办公桌、椅200套,书架200个。今年17个乡镇185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还在继续建设,到年底将实现全县范围内“农家书屋”的全覆盖。如今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已成为西和农村传播知识,进行娱乐的主阵地,成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此外,西和县把农村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环节,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培训,目前已对农村文化活动场次从业人员举办了3期培训班,培训文艺干部26人。与此同时,西和县注重发挥农村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文化名人的积极作用,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室、图书室,支持农民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加强农村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农村义务文化管理员等业余队伍的培训,形成了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队伍,促进了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日益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塑造着新时代的农民,不断推动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完善残疾人公共文化基础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残疾人公共文化基础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文化[推荐]

    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在省党代会报告审议会上的发言提纲袁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的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县区......

    我国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

    我国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问题与完善 孙健,邓彩霞 2011-03-29 09:16:58 http://www.xiexiebang.com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院报》 一 依据我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残疾人是指......

    公共基础知识点

    2011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第四章辅导(1) 第4章 银行管理一、考试大纲 4.1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的主体;利益相关者;信息披露。 4.2资本管理 银行资本的概念与作用;《巴塞尔......

    公共基础 时政

    【例题 单选】世界上第一位夺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是( ) A.川端康成 B.泰戈尔 C.莫言 D.巴金 B【解析】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新感觉派作家,成名作《伊豆的舞女》 泰......

    公共基础时间专题

    中央银行1948年成立,1984.1.1专门行使中英银行职能银监会CBRC成立2003.4 开发94.3 进出口94.4 农业发展94.11工商银行84.1 中国银行1912 1979年,第一家城市信用社在河南省驻马......

    2012公共基础复习资料

    公共基础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2:(县级)以上地方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臵检验机......

    银行公共基础整理

    第一章 中国银行业概况 一、中央银行、监管机构与自律组织 (一)中央银行 简称:PBC 1984年1月1日:专门行使央行职能 1995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法通过》 2003年:银监会行使银......

    公共基础考试题范文合集

    是我从收费网站下的,非常难得,免费上传,祝各位考试成功. 多项选择题 1:处理因计量器具准确度所引起的纠纷以(AC )检定的数据为准 A:国家计量基准器具 B:国家承认的其他计量基准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