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街道年度公共文化工作总结
街道年度公共文化工作总结
2012年,围绕“增强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强街道”这一总目标,把文化工作纳入街道2012年工作思路,并列入村、社区干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同时,把文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利用召开文化专题会议、办事处主任例会等,研究文化工作。围绕年初提出目标重点开展了工作:打造街道特色文化——新城摩尔文化广场;做亮“一镇一品”——办好“第九届“畅想新城”都市文化艺术节”;着力特色创建——建立区首家排舞协会,成功接收XX区体育公园等,引进汉邦文化公司等。
一、“一镇一品”品位提升
为深入学习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挖掘、整合了新城文化资源,举办了包括开幕式、书画展、广场文化系列活动、群众趣味运动会、闭幕式等第九届“畅想新城”都市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通过向社会公开征集新城街道标识、街道之歌以及“畅想新城”街道艺术节节名等,不断扩大街道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举办、联办各类文化活动,着力构建新城都市“商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新居民文化”,“乡土文化”五大文化圈,合力铸造江南都市文化新家园,全力提升新城文化影响力。
二、特色文化日渐凸现
1、着力打造“新城摩尔”文化广场。在近几年街道社区文化培育、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摩尔演绎广场的各类宣传、演出活动,新城广场文化铸就了良好的基础。5月25日成功举办“畅想美丽新城发展都市文化”第九届“畅想新城”都市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新城.摩尔文化广场”启动仪式,XX区“融入新家园,共创幸福城”新居民文艺汇演在启动仪式后闪亮登场,来自全区各镇、街道精心组合成的这场文艺演出受到数千市民的欢迎。嘉兴大学生时装节、嘉兴882广播电台听友会“达人”赛等活动相继在新城摩尔文化广场上演,新城广场文化逐渐成为新城街道乃至XX区特色文化。
2、成功成立区首家排舞协会。在街道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下,8月召开了街道排舞协会成立仪式,并在大力培育、发展排舞的基础上,成功承办区庆祝第25个老人节“展老年风貌添生活色彩”排舞大赛。
3、在区支持下,成功创建义庄、木桥港两家农家书屋等。
三、文化设施更趋完善。
1、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完善。街道重视文化阵地建设,加大投入,新改建亚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义庄、木桥港农家书屋成功创建。
2、街道辖区体育设施日趋完善。一是秀洲体育公园春晓公园顺利移交。街道主动与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对接,9月举办在春晓公园举办了秀洲体育公园移交仪式。体育公园内由健身路径、篮球场、门球场等体育设施,总资产达100多万元。二是今年上半年,向市体育局争取健身路径11条,新增健身器材110件。为街道开展群众文化体育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巩固、发展了省级体育先进街道创建成果。
四、文体队伍日益壮大。
1、创新培育模式,以成立协会形式不断壮大文体队伍。成立街道排舞协会,组织多层次、多形式培训、活动、比赛等,不断扩大队伍,提升排舞水平。目前,街道排舞队伍已经普及村、社区,队员超过500人。队员素质不断提升,在区庆祝第25个老人节排舞大赛中,两支队伍获得第一、第二名,街道7支队伍120多人的集体展示也得到全区参赛队员的肯定。
2、加强文化调研,以整合资源途径不断提升文体队伍水平。文化站多次组织村、社区文化条线干部、文体骨干调研,了解各村、社区文体队伍的建立情况,对活动场所、器材的管理和使用进行摸底,促进街道资源的整合、提升,有效提升队伍素质。例如:亚都社区排舞骨干马利芬老师组织、带领义庄、木桥港等村、社区队员开展排舞训练;中山社区和秀和社区组合成歌舞队;春晓社区挖掘挖掘辖区活动力多健身会馆,排练活力瑜伽参加市社区之声文艺汇演等。大大的提高街道文体队伍的整体水平。
3、重视各类培训,不断提升队员水平。为加强街道21支文化体育队伍建设,提高文体骨干业务素养和辅导能力,街道先后选送马利芬省排舞培训;选送村、社区文体骨干参加市、区文化馆培训6期;街道组织排舞、柔力球、桥牌等培训40余次。共参与培训人数达600余人,提升了文化队伍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尤其是搭建参加上级文化活动平台,如选派文艺节目参加市社区之声文艺汇演;下半年组织节目参加市“端午,我们的节日”主题表演活动等,进一步提升文体队伍素质。
五、文化活动亮点纷呈。
1、节庆活动红红火火。结合新城摩尔文化广场的打造,联合江南摩尔,街道、村、社区节庆活动丰富多彩。结合春节、元宵节,举办了“仰望幸福——新城街道红红火火过大年文化系列活动”;结合五
一、端午节,举办了“我的节日我做主”;结合中秋、“十一”的等举办“感谢有你”系列活动。如亚都社区“3.5”便民服务、中山社区妇女维权法律宣传、中山社区开展学雷锋、秀和社区“同是一家人”元宵喜乐会、春晓社区迎春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2、文艺创作成绩突出。秀和社区舞蹈队自创新编舞蹈《祖国颂》,多次在区、街道举办的文化活动中登场,受到好评。街道辖区书法、农民画、摄影爱好者热情创作,成绩不菲。在全国性廉政农民画大赛中,街道三幅作品获得三等奖;在区排舞大赛中,街道两支队伍分获一、二等奖;在区新居民歌舞大赛中,街道选送的独唱获得一等奖。另外,在区残联文艺选拔赛、区“五一”职工书画大赛中都成绩突出等。
3、文化下乡深受欢迎。结合街道文化站送戏下乡活动,完成大型、综合性文艺演出7场以上;按区宣传部要求,完成78场数字电影下乡任务。结合街道文明办、团委、妇联等条线,开展各类活动,如与街道文明办一起开展“文明十大使者”评选、讲座。让文明使者先进事迹走进群众心中,让文明新风吹遍新城,营造“争做文明使者,建设文明新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持续推进“文明新城”建设等。
六、文化产业取得实效
街道领导高度重视,成功引进汉邦文化公司,为街道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好了步。争取上级设施、经费等支持,进一步完善街道文化阵地建设。截止11月底,争取各类文化奖励、补助经费60100元,其中,木桥港、义庄农家书屋建设12000元,市体育局补助排舞等公益培训经费7600元,市、区补助街道文化站开放及送戏下乡、特色团队创建等40500元。助推了街道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七、文化保护健康有序
一是规范文化市场管理。街道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区域内文化活动场所较多,文化活动频繁,其中较大规模的大型游戏厅一个、音像店两家、网吧三家以及歌舞厅两家,还有辖区江南摩尔演艺广场以及辖区两大公园(秀洲公园、春晓公园)。按照文化市场规范管理要求,街道积极配合区文化执法大队工作,加强日常监管管理,按期做好各类表册填报,保证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二是文物监管落到实处。街道辖区皇坟山东汉墓葬群是省级文保点,九里村里仁桥等7处为市级文保点,街道聘请文物保护志愿者,定期对街道辖区文物进行巡查确保文物完好无损。
另外,加强文化宣传。充分利用街道、村(社区)宣传橱窗,开展文化知识的宣传,加强报纸、电视以及城乡广播节目中信息报道。
一、2012年创新工作及取得成果
(一)、新城街道是“三产”服务业为主的街道,所以对于整块统计工作而言,服务业统计工作是街道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单位规模上,还是行业分布上,我们街道的服务业统计在全XX区都占主体位置。
今年街道统计信息中心根据区政办发2011(122)文件精神要求,拓展工作思路,将此项工作全面延伸至各社区、村,掌握辖区内的第一手资料。围绕这个主题,1、在上半年,街道下发各村、社区、部门的专项考核文件。考核内容根据区政办发(2011)122号文件,目的旨在抓全、抓实全街道法人和个体单位,将全街道181家服务业单位,按照所辖区域的不同,下放到各村和社区,职责明确。
2、每个社区和村都确定了一名持证上岗的专职统计负责人,两名辅助调查人员,形成了统计网络。到目前为止,7个地方共有持证上岗人员9人次,今年报考10人次。
3、在村、社区建立服务业统计资料台帐。包括三种台帐:(1)、服务业统计催报台帐,对各企业单位每报表期的催报记录。(2)、服务业数据台帐,每个报表期,所有的单位的各项指标数据和汇总数据。(3)、服务业走访台帐。由各社区人员积极走访各单位,了解其统计人员的变化,是否持证上岗,对统计报表制度和统计工作有何建议,记录在案,不仅掌握了企业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也加了强政企联系。
4、制定了村、社区的统计工作宣传资料,开创了XX区统计的先河。总的来说,此项工作创新,得到了区领导的肯定,现正为XX区别的乡镇,街道所借鉴。
(二)、街道统计信息中心在“XX市公墓”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首届“诚信杯”统计知识竞赛。参赛的队员都是街道辖区内的限上单位的统计人员。题目涉及统计的基本知识和统计法的常识,还有一些大型普查的知识点,通过此次竞赛,寓教于乐,创新了统计培训的形式,扩大了统计工作的影响力,也加强了企业和政府的联系。赛后各个企业反应都相当好,活跃了基层统计队伍。得到了区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赞扬。
二、2012年重点工作及取得成果
(一)限额以上贸易单位的每月的经济指标的统计工作。在经济形势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限额以上贸易的统计工作更值得关注。我街道目前拥有限上贸易企业43家,全区共102家,我街道占了42.16%,1至10月,43家企业的销售额为38.7亿,比去年同期增长4.81%,但是也有令人担忧的,一是43家企业中已经有3家企业因为不同原因关闭,二是嘉兴天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1至10月的销售总额为3.9个亿,此公司目前已经搬离XX区,如果这数字到年底拿去,那整块销售额呈同比下降态势。三是结合今年的特色考核目标,要求街道新增服务业限上企业10家,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并不乐观。统计信息中心按照街道党委,区政府的要求,采取“应统尽统”原则,留意每一个企业信息,及时掌握企业第一手资料,向领导汇报,以便采取相应决策。
(二)、强化统计法制基础,营造街道统计氛围。在今天5月,街道统计信息中心根据区局安排,在全街道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工作,并组织了培训了129名持有统计上岗证的统计人员,参加区统一安排的培训,比同期增长了138.89%;另外,也发动了63名未有证的人员参加今年9月的全国“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同比增长58.53%,是历年之最。得到了区领导的肯定。不仅增加了街道自身村、社区统计人员的专业性,也为整个辖区内的统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名录库工作的开展。名录库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源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两个街道由于很多单位都是虚拟地址,又或是注册地和经营地分离,且工商上“只进不出”的口径,使得街道的名录库工作一直以来非常难抓。今年以来,统计信息中心结合实际,调整名录库维护的口径,将假地址剔除,使名录库维护率达100%,比去年同期增长65%。
(四)、做好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作为国家点,春晓社区被抽中此项调查,经过前期绘图,摸底,入户,共摸得春晓社区两个小区共177户,然后在这177户中抽中12户,作为样本进行每月的记帐,此次调查要持续5年。无论在调查员的选调上,财力的支持上,街道联合社区,都给予了强劲地保证。目前,记帐户首次记帐已经顺利进行。
(五)做好省“粮食安全生产调查工作”。此项工作是作为省点调查一项长期工作,我街道的调查点在九里村,一共涉及221户,1265.89亩的调查范围,年初,以村书记鲍水平为负责人,确定了两名村调查员,进行每年三次(春,夏,秋)的调查工作。目前,三期调查已经完成,并得到了区验收通过。
(六)、圆满完成了各项常规调查工作。
1、“地税满意度”调查,共有35户法人单位。
2、“党风廉政调查”,抽中秀和社区25户。3软环境建设,80户居民和个体户,72户企业。
4、人民群众对市级机关民主评议工作,5、人民群众对区级机关民主评议工作。
三、服务工作及取得成果
(一)、加强统计的服务工作,今年以来,根据主要领导的要求,每月经济动态的册子上调整了内容,更直观地为党委政府服务。另外,针对经济形势,做到每季有分析,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目前为止,统计信息中心共上报各项分析、信息20篇。
(二)统计信息中心配合街道走访办,做好“街道走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程序录入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
(三)配合街道企业服务中心,开展企业大走访工作,走访30多家企业,共取得信息40多条。
一年来,潘火街道社区管理工作在街道党工委和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潘火”社区为目标,以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区”为载体,不断完善社区管理机制,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提高社工队伍素质,营造社区人文环境,全面推进社区和谐稳定。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制度,建立社区建设的长效治理机制。
1、制定出台了2013年社区工作整体及个体考核细则。在2012年度考核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社工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改变了考核方式,加大了工作实绩和奖励制度,提高了社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完善了社区工作和社区服务的管理制度。
2、规范社区日常工作制度。要求各社区每月上报工作总结,便于社区科对各社区各项工作的进一步了解掌握。同时,组织人员对街道社工进行电子档案“一本帐”的使用培训工作,推进社区无纸化办公。截止11月底,9个社区相继完成电子台账的录入工作。
3、着力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职业化水平,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师的资格考试。今年,我街道出台奖励补贴政策,对取得社工工作师资格证的在职社工,进行每人每月100元的额外奖励补贴,提高社工考试积极性。目前,街道共有29名社工取得相应资格证书,通过率约为39.1%。其中,今年共有32名社区工作者报名参加考试,取得证书人员为13人。
二、做好社区硬件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平台
1、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做好殷家坑村撤村建居工作及新建金谷小区申报工作。同时,加强社区工作站、服务站建设,提升社区自治化管理服务水平。今年新完成殷家、同欣社区服务中心装修工作,街道9个社区实现“一站式”服务全覆盖。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制度。开展的便民利民服务涵盖了居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全天候服务,已成了辖区居民生活上的“110”。
2、多角度全方位打造特色小区。深入宣扬“一社一品”精品社区的理念,探索各社区的特色亮点,开展各社区品牌服务项目,打造社区专属服务名片。如今年东南社区多次接待省内外兄弟单位的参加访问,作为拆迁安置型小区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模式的先进代表。
3、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序运行。通过现有东南社区的服务中心平台,不断扩大服务队伍、增加老年人服务项目和活动内容。截止目前,我街道共有东莺、雅苑两个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已通过区里验收,共服务老年人66人,其中享受无偿服务的26人。同时,我街道积极探索多途径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通过对辖区内的居家养老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核对,创新配送、康复保健、日间托管等养老服务。
三、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1、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目前,辖区内共有社会组织150家,其中今年前三季度新增社区社会组织25家,增长率约20%左右。这些社区社会组织涉及社区管理、志愿服务、公益服务、文化体育、社区教育、养老助残、困难救助等诸多领域,初步形成自主发展、门类多样、不同层次、覆盖广泛、作用明显的社区社会组织体系。比如雅苑社区为了更好建立美丽社区,成立了“啄木鸟”社区纠察队,这样团队的成立可以更好的监督物业运作,发现社区中的不足,如违章建筑,乱倒垃圾,私占共用绿地,违章停车等不文明现象。
2、做好社区换届选举工作。从5月份开始到6月底对各社区做好党支部换届、居监会成立、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根据区民政局和街道党工委对社区换届选举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确定东南、尚诚、紫郡、世纪、雅苑五个社区采取全体选民直接选举方式,东莺、星苑、同欣三个社区采取社区成员代表选举方式。在街道领导高度重视下,在各联社干部及各社区工作者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本次换届选举工作。本次换届,共产生社区党总支书记1名,党支部书记8名,党支部副书记3名;产生新一届居委会主任8名,副主任9名,委员37名;产生第一届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9名。
3、加大社区工作的培训考核力度。12月12日、13日,我街道组织全体社区工作者、部分物业、业委会成员参加为期两天的社区工作培训课程,届时将对社区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剖析,并组织先进代表进行典型发言,参观先进社区,交流社区工作心得,组织社工辩论赛,展示社工风采。年底,结合年初制定的社区工作目标,将对各社区整体工作及社工个体水平进行考核打分。
4、进一步调整充实社工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根据各社区实际情况,社区从业人员逐步增多。今年我街道通过区民政局统一招考社工12名,其中男、女社工各6名,另有9名调入、转入社工,8名离职社工。目前各社区各类从业人员88人,其中在编社工73人,70后、80后成为社区的中坚力量。为进一步培养一批社区后备干部,11月下旬,社区科协同组织线专门赴各社区对社区工作者进行民主谈话和考核测评,以提拔一批优秀的社区工作者。
四、规范管理,提升社区物业服务档次
1、出台2013年《潘火街道社区物业服务工作考核奖励办法》,新办法较往年在考核分值、奖励经费上做了优化调整,并对小区公用路灯电费的拨款予以落实。
2、做好各物业企业做好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考核工作。一年两次,由我科室牵头,协同综治科、城建科、公共卫生相关人员组成联合考核组,对街道下辖9个社区、14个小区物业及创新128社区进行半年度物业服务考核工作。联合考核组一行分别从工作执行力、财务管理;房屋设施、公共秩序;社会治安、消防安全;环境卫生、工作满意度调查等8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通过实地抽查居民楼单元卫生情况,填写居民满意度调查表和业主委员会满意度调查表,现场查阅半年度物业服务工作基础台账资料,对相应内容进行详细考核检查评分。通过考核,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督促各物业服务企业尽快实施整改,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考核将评选出优秀物业企业并予以资金奖励,鼓励物业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3、做好物业招投标工作。完成万科金域国际、金桥水岸、三星奥克斯等3个项目的前期物业招投标工作。根据招标程序,经公开招标,分别由万科物业、宁波永达物业、奥克斯物业公司中标物业管理。
4、完成紫郡社区的物业更换工作。今年8月,绿城物业退出紫郡社区物业管理,经过3个月考察、招标等各项工作的开展,通过50%以上业委会成员投票选举,最终确定由绿宇物业接手该社区物业管理工作。11月1日办理物业的正式移交手续。
5、完善和规范社区物业管理。东莺新村98、99、100幢原由个人管理物业,居民对该管理不满意,经过协商,由东莺物业接管。对王家弄教师楼进行调研,探讨物业管理工作,原有退休教师自我管理,因年龄大退出,最终由东莺物业接管。
五、理顺关系,确保社区其它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做好新建小区验收工作。今年我街道共有风格璟园、荣安心居、宜家花园、荣安蝶园等4个新建小区进行验收,我社区科负责接手管理,做好相关资料的备案工作。
2、监督指导各社区业委会新建、换届选举工作。今年,我街道新成立尚诚社区业委会,同时,雅苑社区、世纪社区业委会将进行换届选举。我科室对此进行全程监督指导,确保选举工作圆满完成。明年工作思路:
2014年社区管理工作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三思三创”,以服务居民为核心,着力健全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着力社区队伍专业化建设,着力加强物业管理,着力社区服务功能,发挥社区社会组织能动性,真正把社区建设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新型社区,重点做好以下:
一、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管理制度,加强社工队伍专业化建设 切实加强街道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廉洁、务实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根据制定的《潘火街道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社区财务管理办法,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管理。做好专职社区工作者的录取工作。对社区专职工作者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社工的专业素养,提高社会工作师的通过率,让每个社区区工作者具备良好的素质以及工作能力,能够应对处理各种繁琐、重要、甚至是突发的问题。
二、进一步推进民间组织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的民间组织是社区建设中一支很大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自治功能,对减轻街道工作负荷,提高办事效率,促进社区和谐具有很大的作用。目前社区社会组织还处于发展阶段,根据《XX市XX区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暂行办法》,扩大社区社会组织有效规模,做到每季度10%的递增。街道将指导社区进一步发展直接服务于养老、助残、救助、文体活动等基层急需的社区社会组织,创新管理服务,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
三、进一步发挥社区服务功能,细致做好居家养老工作
目前社区工作中服务功能日趋重要,尤其是为老服务专项工作。在2013年完成建设东莺、雅苑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基础上,2014年将进一步建设东南、世纪、潘火桥、金桥水岸等4个村、社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一步整合街道服务资源,对社区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项目,丰富老年人生活;同时在其他社区加速推行居家养老服务,即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四、进一步规范社区物业管理制度,监督指导小区物业工作
认真落实规范社区物业理各项工作机制,促进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处工作的协调配合。做好移交小区、商务楼等物业基础建设工作,加强物业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考核机制,促进队伍素质的提升。街道将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小区内乱搭建现象的处置力度,引导各方力量营造文明和谐小区环境,使物业管理能更好地服务街道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五、进一步加强对业委会的指导,促进社区稳定和谐。
业委会作为一种自发形成的自治组织形式其内在制度形成的过程中难免存在各种欠缺,为加强对业委会的指导监督,明年科室将专门设立业委会筹建及日常办公机构,由专人负责对业委会成立、换届及运作过程的指导和监督,以进一步完成业委会工作机制。重点做好各社区首届、换届业委会的指导工作。同时要强化对业委会成员专业知识的培训,由社区牵头定期召开业委会委员座谈会,交流工作经验、培训业务知识,要求业委会成员基本了解《物权法》及《物业管理条例》,提升业委会成员素质,使业委会能从实质上和深层次上协助物业公司解决问题,维护小区业主利益,避免业委会超出权利范围干预物业公司正常管理和经验。
六、认真踏实,做好新社区的启动和筹备工作
今年底,金谷社区正式成立,明年主要做好该社区各类机构的完善和制度建设,做好新社区各项工作的启动,打好工作基础。明年,我街道预计成立金桥水岸社区、宜家花园社区、潘火桥社区等,下一班子的建立及新社工的调配工作,同时做好新建社区管理用房的装修等相应工作,尽快建设好社区服务大厅、活动场所,尽早纳入社区规范管理。
第二篇:公共文化[推荐]
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大力推进文化强县建设
-----在省党代会报告审议会上的发言提纲
袁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的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县区来讲,深刻理解报告的精神,就是要紧密结合实际,着力打造文化强县。近年来,天镇县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同步谋划、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我县公共文化的辐射力、文化发展生命力以及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天镇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累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资3500万元。建设11个乡镇文化站。争取图书馆知识共享工程设备一套,农村流动书库221家,农家书屋107家,篮球架30副,村村通地面卫星接收设备500套,建设乡镇文体广场11个,农村体育场所153个,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引资开通天镇人民广播电台,建成广播电台播控机房1处,上马安装广播电台制播录设备1套。办有《天镇新闻》、《大众文艺》、《信息广场》等栏目。实施农村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工程。
二是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采取送图书下乡、有奖知识问答、文艺演出等形式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县青年晋剧团在本县及河北、内蒙等地全举
办演出150多场。举办“庆五一”全县职工乒乓球赛、“庆七一”全县职工篮球赛和大型歌咏比赛。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消夏月”活动,以及“红歌大家唱”、消夏健身舞以及革命题材公益电影放映周活动,丰富了暑期群众文化生活。此外,积极引导和扶持民营文体产业,并依法管理。目前,全县已经发展图书、音像、打印、健身、游泳、棋牌等文化体育经营户60多家。县文化馆成立了百姓健康舞培训班,为中老年健身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另外,我县的民间文化正在逐渐走向全国,为宣传魅力新天镇增色添彩。8月31日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神州大舞台栏目中,播出了由我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选送的叶宏燕家庭才艺表演节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四届全国校园舞蹈大赛中,县文化馆“小天使舞蹈班”表演的舞蹈“狗拿耗子”荣获金奖。三是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以新平堡边塞文化产业园区项目为主,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开发。2011年新平堡边塞文化产业园区列入全省八大文化产业园区,列入山西省“十二五”规划项目。新平镇先后被评为山西省旅游文化名镇、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我县的“九曲黄河灯”和“黑龙王豆腐干加工工艺”,成功晋升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目。围绕现有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天镇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突出“特色、古色、绿色”,深挖塞外高原农耕文化、边塞文化、军旅文化、古堡文化、塞上边城文化内涵,全面建设以新平堡、古长城为主的“边
塞文化”旅游,以慈云寺、盘山寺为主的“佛教文化”旅游,以温泉、洋河湿地、黑龙寺林场为主的“生态休闲”旅游,以谷前堡、卅里铺现代农业园区为主的“时尚田园”旅游四大旅游经济带。旅游经济带的建设,使天镇的文化资源得以盘活,旅游经济进一步搞活。近年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万多人次,旅游收入1500多万元。
四是文化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我县的文化体制进行了改革,将原文体局改组成为文体广电新局,原广播电视局改制并成立县广播电视台,新成立了文化市场监察队,现已配齐主要领导。对县电影公司和县歌舞团进行体制改革,撤销了县歌舞团和电影公司的事业编制,在县工商局登记注册了县文体广电新局下属的“天镇县边城文化演艺公司”。
二、今后一个时期天镇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打造文化强县为目标,以发挥自身文化资源优势为出发点,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推进新平堡边塞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切入点,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努力打造丰富多彩的先进文化平台,以和谐文化引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加大文艺创作力度,推出一批反映边塞文化特色,展现地方风貌的优秀文化产品。将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规
划、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民俗表演节目、特色旅游商品以及民俗风情游、生态文化游等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实施“精品文化”战略,力争出版《边塞文化论丛》一书。继续利用《天镇动态》、《边城文艺》等文化阵地抓好重要事件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为文艺创作和文艺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
二是大力发展品牌文化。要搞好资源的挖掘开发,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以职能部门为主导,借助专业机构力量,及时对我县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摸底、系统梳理。从文化的角度,以市场的眼光来审视资源,认真分析文化资源的传承价值、市场空间,科学确定开发的先后次序、投入力度和预期目标。要结合实际、科学确定开发形式、投入规模以及产品开发的形式和载体,确保资源开发形成品牌、富有特色。要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文化产业早见实效。要搞好重大项目的策划论证,建立高质量项目库,定期向外推介。要加快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争取早日投入使用。要将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结合优势资源,认真策划创意,积极培育、引进文化旅游大项目,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重点是要积极推进新平堡边塞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三是大力发展群众文化。积极拓展和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围绕重大节庆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艺活动,尝试引进不同艺术门类的展演,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文化需求,逐步培育文化展演市场。组织举办消夏晚会等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推进送图书、送电影
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室”等基层文化阵地作用;注重发挥基层业余文艺团队作用,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加大对基层文艺人才培养和文化活动指导的力度。
四是大力培育文化人才。要强化人才支撑,切实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使用和引进符合我县文化发展需要的人才,尽快壮大全县人才队伍规模。要研究制定专门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围绕重点文化企业发展、重大文化项目建设、重要文化资源开发,全力造就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熟悉文化产业规律、擅长市场经营运作的复合型人才群体。结合产业发展,加大对本土创作、经营人才的培育力度,增强他们面向市场搞创作、搞经营的能力。
三、几点建议:
近年来,全县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上虽然积极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受贫困现状的影响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制约,公共文化建设历史欠账多,在今后建设中,需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帮助扶持力度。
一、恳求加大农村文化室配套设施扶持力度。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先后投资221万元用于农村文化室及配套设施的建设。鉴于我县财力严重不足,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工程涉及我县221个行政村,急需上级资金支持。
二、恳求帮助解决新城文体活动中心建设资金。我县图书馆无论场馆面积还是内部设施都无法正常为读者提供良
好的服务,我县已通过市、县发改局向省发改委提交了兴建县级标准化图书馆的项目申请,项目总投资530多万元,申请省级煤碳资金300万元,其余230万元由县财政设法筹措,近日,按市发改局反馈意见,省发改局最多帮助解决130万元,恳请省政府帮助,能将所申请省级资金300万元足额解决。
三、恳请帮助解决新平堡边塞文化旅游园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新平堡边塞文化旅游园区作为全省八大文化产业园区,今年以来,县里已累计投资2086万元,重点推进了道路建设、移民搬迁等十项基础建设工程。目前仍然存在资金短缺,需要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第三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xx镇是于都的东大门,距于都县城仅17公里,323国道穿境而过,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健全设施网络,拓宽服务渠道,加快构建覆盖城乡、面向广大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推进我镇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加强设施网络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直文化单位的大力支持下,xx镇文化硬件和软件的建设都取得了明显的改善,为我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全镇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一)综合文化站功能凸显 xx镇综合文化站于2010年改建,坐落于政府大院左侧与xx大道路口交汇处,同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站内设置多功能活动厅、书刊阅览室、培训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等基本功能室,同时配套了室外篮球场、乒乓球场、露天舞台、宣传栏等文体娱乐宣传设施及场所。站内建筑面积829.38㎡,总投资60余万元,是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娱乐、科普培训、信息服务、体育健身等各类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标准化综合文化站。(二)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管理并重 加强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其活动面积均达100平方米,整合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资源和体育活动场所,形成村级(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各村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确保文化活动室功能齐全、环境整洁,管理规范。积极向上争取农家书屋惠民工程指标,农家书屋拥有的图书平均达1500多册,书籍种类涉及农业、科普、法律法规、文艺书刊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实现全覆盖,通过共享平台,村级服务站点成为培训、学习和娱乐中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确保文化活动室与农家书屋、共享工程服务点的利用率,使广大群众享受免费、优质的文化资源,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镇政府、村委会每年拨付一定的经费,保障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转。
二、积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从群众的需要出发,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活动,提升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实现文化服务实用、优质、高效和便捷。(一)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丰富文化下乡内容,扩大覆盖面,进一步深入偏远村组,不断提升活动实效。我镇始终把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为落脚点,充分发挥政府买单,农民看戏、看电影,开展文体活动的惠民政策,认真组织开展好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每个行政村每年看12场以上电影,3场以上戏剧及文艺演出,组织群众文体活动5次以上,三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活跃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受到了群众的赞扬。(二)全面实行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政策。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建立起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升免费开放的内容与质量,实现均等普惠的免费服务。综合文化站实行全年无闭室日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公共电子阅览室为群众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50小时。(三)做强做大特色文化活动。随着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群众自发组织开展门球赛、健身舞、秧歌舞、打腰鼓、赣南采茶戏等活动,重大节假日、春节期间,村(社区)文艺爱好者自发组织各种民俗文艺演出活动。充分挖掘自身文化特色和优势,积极举办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群众参与强性强的文化活动,如开展迎新春闹元宵民俗文艺汇演、兵乓球赛、象棋赛、选派人员参加长征源大合唱等。(四)强化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服务。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有针对性的向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开放,努力完善方便残疾人以及老年人、少年儿童和妇女的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通过暑期利用共享工程服务留守儿童、展播电影,为农民工宣传政策法规,为老年人设置棋牌室等,满足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维护和发展他们的文化权益。
第四篇:公共文化设施自查情况工作总结
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执法检查的通知和省文化厅《关于开展公共文化设施检查的通知》下发后,市文化局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局务会议研究如何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指定专人负责,成立了市文化局副局长江玉琴为组长的公共文化设施自查工作检查组,负责对全市自查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自查方案,下发了《关于开展公共文化设施自查工作的通知》,发放了公共文化设施调查表,并按省文化厅要求对县、区公共文化设施自查情况进行了认真检查,保证了我市自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我市公共文化设施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广泛宣传,提高对《条例》意义的认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公布施行后,市文化局立即在县区文化局长会议上进行了布署,要求文化行政部门要认真学习,广泛宣传,把《条例》的学习宣传,当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我市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立即行动,狠抓落实,认真学习《条例》,准确掌握《条例》,深刻认识《条例》的意义,提高执行《条例》的自觉性。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道等新闻媒体广为宣传;通过橱窗、画廊、黑板报等文化阵地扩大影响;利用街头宣传和出动宣传车等营造声势,共印发宣传资料25000份,出动宣传车30多台次,掀起学习、宣传《条例》的热潮,并将《条例》的宣传教育纳入“四五”普法计划,深入宣传。使《条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为贯彻执行《条例》,打牢思想基础。
二、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设施建设,在市委五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上通过的淮北市在安徽率先崛起行动纲要上明确提出了“文化兴市”战略。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2003年,按市政协的建议,市文化局组织有关人员开展了淮北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取向、定位和布局的专题调研,并撰写了淮北市文化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提交市政府咨政会议,为政府全面制定淮北市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上,市政府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并将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纳入本级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每年都要求文化部门将第二年的建设经费提出预算,供财政统筹安排,并逐年有所增加。重大建设项目优先安排、重点安排。同时积极倡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的投入。2003年,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重建了市群艺馆,新馆面积2162平方米,基本满足群艺馆开展活动的需求;2004年市财政又投入3500万元,建成了淮北市博物馆,建筑面积10670平方米,成为淮北市城市建设的亮点;今年市政府准备加大对市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在原计划8000平方米的基础上,再次修改计划,扩大到12000-15000平方米,计划投资4000万元,建成功能齐全,有标识意义的现代化图书馆,全面提升淮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档次和品位。目前修改设计方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年底有望动工。淮北市公共文化设施的拆迁、选址、新建和设计符合《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的要求。各级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充分利用现有的阵地和条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落实消防安全措施,扩大文化服务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努力为市民提供优良的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最近为加强我市公共文化设施的保护、利用和建设,市委、市政府两办下发了《关于实现文化设施资源共享的指导意见》,并建立和向公众公布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名录,对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三、立足长远,找出差距,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服务体系市委、市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明确的指导思想、清晰地发展思路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使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基层文化设施也有了明显的改观,保证了《条例》的贯彻落实。但应该清醒的看到,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加之经济的制约,观念的影响和现行管理体制的原因,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还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和文化事业整体发展的要求。市区文化建设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少,布局不合理,新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速度过缓,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城市化进程不同步。由于观念的滞后,公共文化设施单位内部机制不活,社会捐助很少,公共文化设施设备缺乏,利用率不高等现象普遍存在。基层文化建设近年来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建成了杜鹃花工程省级标准点1个,省级点5个,市级点9个,县级点5个,在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整体发展不平衡。现全市三区一县共有30个乡镇。除濉溪县有文化馆和图书馆外,其余三区均无独立的文化馆和图书馆;30个乡镇都有乡镇文化站(文体广播站),但有活动场地的有26个,占总数的86.7%仍有少数乡镇一无所有,基层文化建设“四落实”还不尽如人意,基层文化站活动经费困难,成为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制肘。
四、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努力构建和谐淮北正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是繁荣文化事业,推进各项文化工作的基础和条件,我们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振奋精神,扎实进取,找准发展公益文化事业的切入点和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努力达到文化的率先崛起。
(一)继续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的学习宣传,采用有效的形式,多途径、大范围、强力度地开展宣传,使《条例》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二)进一步强化对公共文化设施保护、利用、管理意识。科学管理公共文化设施,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精神文化服务。
(三)加大对文化政策、法规落实执行的检查力度,确保政策法规的实效性。
(四)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要充分尊重文化部门的意见,充分考虑文化工作的特殊性、专业性,提高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五)公共文化设施单位要转变观念,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优化管理机制,激发内部潜力,增强单位活力,吸引外部财力,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功能。
(六)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当作繁荣文化事业,打造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并长期纳入财政预算,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开展社会文化活动的基础和阵地,是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条例〉对于促进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淮北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有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为实现我市在安徽的率先崛起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工作总结
xx县加强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致力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工作的投资和关注,通过置换、购置和改扩建等多种方式,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农村文化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所改善,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走上了
一个新台阶,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可喜的局面。
一、农村文化建设受到应有重视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和自
治区、地区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要求,切实提高对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把文化工作摆在全县工作的重要位置。二是充分考虑、科学规划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政府投入、资产置换、资源整合等办法,新建、改建和扩建公益性文化设施。三是纳入干部考核指标,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四是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健全监控网络,开展经常性的巡查活动,加强对农村文艺活动的监管,引导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的进展
各乡(镇)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借助县政府文化惠民政策,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乡镇文广站建设的投入和“农家书屋”建设的扶持力度。2008年1月12日下午,xx县文体局“农家书屋”揭牌仪式在叶尔特斯村隆重举行,此次全县共开设两家“农家书
屋”,捐赠图书1500余册。乡镇文广站和“农家书屋”成为了农民群众休闲娱乐、文艺活动和汲取农业科技知识的好去处,有效解决了农村实用科技图书少、致富信息匮乏的难题,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定的文化支撑。
三、农村主体文化活动影响不断扩大
一是积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图书配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重点文化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二是按照“文化主导、部门联姻、广泛参与”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仅2008年就精心组织广场文化活动80多场次,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三是从满足广大群众精神需求出发,开展好送戏、送图书、送电影的“三送”活动,精心编排形式活泼、贴近实际的节目,让农民群众在欣赏、娱乐的过程中懂政策、受教育、学知识,寓教于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8年,县文
化部门共组织县艺术团深入学校、社区和农村开展“送戏”演出230场次。立足服务“三农”和群众脱贫致富,与地区、县相关部门一同累计送科普书籍、实用技术图书?余册。开展进社区、下乡村、到学校“送电影”356场次。四是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得到加强。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综合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建立县级和乡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认真核对登记保存,并设立专题博物馆妥善保管;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等方式,鼓励其传承人(单位)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在民族聚集村落和特定区域,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合理有度开发利用非
物质文化遗产。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继承优良的传统美德。
全面部署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工作,举办多期培训班,聘请自治区、地区有关专家讲课。经全面普查,全县各乡(镇)共查明民间艺术30多项,经甄别后整理上报 3项,纳吾尔孜节,转场,花毡子制做。这些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制作手法,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广泛流传。
四、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发展和管理情况
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xx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始建于1992年4月,股级事业单位,核编人员3人,隶属于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随着法规的进一步健全,管理和执法职能逐步明确,原办公室的具体职能得到调整,到了2002年5
月,我县又增设了文化市场稽查队,配大队长1人,与文管办合属办公,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也同样隶属于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求文思乐的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本着“开放搞活、扶持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方针,以“支持健康有益的、允许无害的、抵制低级庸俗的、取缔淫秽反动的”管理准则,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经过近十六年的努力,文化市场布局逐步从县城向镇乡延伸,经营项目日臻多样化、现代化,已基本形成演出、娱乐、音像、电影、文物、艺术品、网络以及出版物在内的八大门类的综合性市场体系。同时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监督作用,采12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