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总结
用更多的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温润百姓心灵
XX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总结
近年来,XX市文化馆紧紧围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绕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在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中享受美好生活,让人民群众成为文艺精神的欣赏者、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谐文化的建设者、节庆文化的享受者,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温润心灵。
从2001年7月起,由XX市文化馆创办了“文化江海行”慰问演出活动,自2001年的夏天在市虹桥公园的首场演出开始,至今已有120余场,观众达40万余人次,其足迹遍及我市的乡镇、军营、厂矿企业、医院、老年公寓、癌友协会、残疾人朋友的家中、各县市区、各社区等等,XX市文化馆“文化江海行”慰问演出活动坚持把先进文化送进千家万户,送进乡镇农村,努力完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文化“三下乡”“文化进校园”、“文化百千万工程”等等活动的经常开展和不断延续,让先进文化进入城市、农村乡镇的文化阵地作出了显著贡献,在江海大地上进一步唱响了主旋律,赢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获得了成功,所到之处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XX市文化馆“文化江海行”慰问演出活动被市文化局评为XX文化十二品牌之一,被社会各界誉为XX人民的“心连心”。
“文化江海行”活动的起步是艰难的,但我们面对困难没有退缩,而是发扬文化馆人一贯的作风,迎难而上,负重奋进。文化馆是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部门,并没有自己专职的演员,我们本着“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用人理念,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调集了我市专业剧团的优秀演员,和通城颇有知名度的业余演员,以及馆办文艺团队为班底,采取文化资源共享的办法,组织安排了群众喜闻乐见 的节目形式。如独唱、二重唱、京剧、越剧、舞蹈、相声、小品、魔术、器乐、服饰表演等等,每场演出都根据不同的观众安排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节目,使每场演出都有新节目、新演员、新感觉。
经费保障也是每场江海行演出的关键,每场演出活动经费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这对文化经费本来就紧张的文化馆来说无疑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但是XX市文化馆人勇于挑战困难、挑战自我,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馆里再贴补一点资金,自己节约一点资金的办法。近来来,我们走进了多少家企业,宣传文化江海行的意义,宣传人民大众的需求,宣传企业与文化联姻的好处,企业的奉献加上我们文化馆人辛勤的汗水保证了“文化江海行”活动常年坚持不懈的演出,让百姓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道道文化大餐。在这四年中,我们从未收过老百姓一分钱,从未收过社区或演出接待单位的一分钱,再笨重的演出器材,都是本馆人员男女老少齐上阵,为了节约开支不吃一顿工作晚餐,有的同志甚至还自己贴钱请外邀演员吃饭,海报自己刷,舞美自己做,节目单自己印,为争取外面的资金,同志们不怕辛苦,不怕丢面子,动用了自己一切的社会力量,大家都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要把“文化江海行”办下去,而且一定要办好。
为百姓服务是我们的宗旨,没有鲜花,但我们有百姓真诚的笑脸和毫不吝啬的掌声。对于每一场文化江海行演出我们都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确保每场演出质量上乘,达到效果,让观众满意。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努力,现在的文化江海行每到一处,各单位都是非常欢迎,还经常主动邀请我们前去演出。有时辛辛苦苦装完台,还没演出眼看就要下雨,连忙把器材收好,有时演出中下起了大雨,我们所有文化馆人会以最快的速度为器材穿好“雨衣”或者站在雨中为器材“打伞挡雨”,我们演员们只要观众不走,他们都坚持在雨中歌唱,在风雪中偏偏起舞。炎热酷暑,汗水浸湿了脸颊,骄阳晒黑了皮肤,我们依然尽情的歌舞,数九寒天,喝一碗姜汤上场,穿着薄薄的纱裙,依然在寒风中演出。“文化江海行”所有的演职人员都说,我们每场演出不能辜负了我们热情的观众们,只有和老百姓融为一体,为群众所想,我们活动才会受到群众的欢迎,才能听到群众的笑声,得到他们的掌 声,群文事业才会永放光彩。
“文化江海行”慰问演出活动推进了XX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城乡文化活动的互动交流,通过我们的活动,进一步带动和辐射了各县(市)区的社区文化、乡镇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由于每场演出,我们都要邀请当地群众文艺节目加盟,并在此之前,对他们的节目进行辅导、加工,使他们能够与市里的优秀演员同台演出,互相学习表演,创作技艺,激活了基层文艺创作队伍,也为群众文艺节目能在交流演出中得以完善,质量和品位也得以提高,也使我们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多了一次“下生活”与老百姓“心连心”的机会。
“文化江海行”慰问演出让普通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免费欣赏到一道道精神大餐,XX市文化系统的领导和文艺工作者付出了很大的心血,通过慰问演出使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我们的文化江海行演出捎去的是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怀和问候,带回来的是人们群众对党的信任。江海大地是一个大舞台,XX市文化馆“文化江海行”的慰问演出将继续以免费巡回演出的形式,走遍XX地区,走遍江海大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好戏,为建设文化大市构建XX的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XX工作、生活,为XX的经济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构建和谐XX,建设文化强市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关注、关心、关怀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是构建和谐XX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外来务工人员居住较为集中的区域,以及务工较为集中的厂矿企业,开展“文化江海行”专场文艺演出,为他们送去文化,让外来务工人员登台演出。我们还派出业务干部到开发区等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厂矿企业,开展结对文艺辅导,建成文艺辅导基地,定期为他们上课。一批外来务工人员的文艺才能得到展现。我馆积极为他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韦南西家庭来自内蒙,在我市开发区工作,有很好的演唱才能,我们让他随同慰问演出,经过锻炼,成长很快。今年上了 中央电视台的神州大舞台。2005年我们组织了全市范围的外来务工人员歌手大赛,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有400余名来自云南、湖北、四川、河南、山东等10多个省市和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参赛,我们不收任何费用,而且餐费、旅费全由我们负责。经过激烈地初赛、决赛,最终评出了外来务工人员“十优歌手”、“十佳歌手”,并在市区最大、最繁华的环西文化广场举行颁奖晚会。来自湖北的彭晶晶说:“没想到我们外来打工者也有机会登上XX的舞台一展才艺。”来自云南楚雄的彝族小伙子任广财高兴地向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也到过深圳、武汉,就觉得XX最好!这里治安好、人和善,大家相处就像一家人,生活很开心!”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文化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此项工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情感。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大量农村青年进城务工。一大批祖祖辈辈遗存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逐步衰败,有的濒临灭绝。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我们充分地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得到很好的保护,能够增强地域文化感染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宿感,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我们深入普查,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非遗保护中的积极性,开展“寻找我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加强蕴藏于人民群众之间,发端于民间的传统技艺、民间歌舞、民间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在XX传承千年,独具南派风筝特色的板鹞风筝;起于唐代,在XX得到原汁原味传承与保护的XX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吕四渔号、钟馗戏蝠、海安花鼓、如皋木偶、童子戏等一批在民间深为百姓喜爱的民间歌舞、曲艺等九个项目列入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38个项目列入市级保护名录,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名录体系。XX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坚持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步推 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坚持活态保护与博物馆保护相结合,在环濠河博物馆中一批XX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博物馆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形成了XX非遗保护的一大亮点,成为反映XX深厚文化底蕴与城市魅力的文化名片。
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先进文化送到千家万户,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文化关怀惠及人民群众,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性、人民性。近年来,XX市文化馆组织公益文化展览100余场,业务干部下基层辅导培训人均每年超过40天,形成了20余个基层文化辅导点,组织馆办文艺团队8个,组织他们下基层为百姓免费演出、开展活动100余场次。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XX市文化馆变文化“三下乡”为文化常下乡,开展了“千戏下基层,唱响新农村”活动,深入农村免费为百姓演出20场。连续组织了二十三届文化迎春会、濠滨夏夜广场文艺演出、社区文艺团队调演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针对新形势,新任务,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论坛”、“乡镇文化建设论坛”等理论研讨活动,清晰思路,开拓视野,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群众文化实践。
党的十七大报告,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号召。深刻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广大文化工作者要深刻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自己的扎实工作,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努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护,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第二篇:文化馆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制度
平顺县文化馆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加强对文化馆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文化馆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繁荣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需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文化馆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
第三条 文化馆内部的文化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
第四条 依据有关部门规定的职责负责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管理。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五条 文化馆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向县政府申请,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符合国家关于城乡
第四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国的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 对在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五条 文化馆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向县政府申请,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符合国家关于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六条 公共文化设施的设计,应当符合实用、安全、科学、美观等要求,并采取无障碍措施,方便残疾人使用。
第七条 文化馆文化设施建设不得侵占或改变其用途。
第八条 建议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相应的文化设施。
建议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文化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三章 使用和服务
第九条 文化馆应不断完善服务条件,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开展与公共文化设施功能、特点相适应的服务,保障公共文化设施用于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动。
第十条 文化馆公共文化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应当与当地公众的工作时间、学习时间适当错开。
公共文化设施的开放时间,不得少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最低时限。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学校寒暑假期间,文化馆应当增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文化活动。
第十一条 文化馆应当向公众公示其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文化馆设施因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止开放的,应当提前7日向公众公示。
第十二条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提供免费服务。
第十三条 应当根据文化馆设施的功能、特点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免费开放。
第十四条 公众在使用公共文化设施时,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文化设施。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公共文化设施。
第四章 管理和保护
第十五条 文化馆应当将公共文化设施的名称、地址、服务项目等内容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依法配备安全保护设施、人员,保证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好,确保公众安全。
公共设施内设置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项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服务技术要求。
第十七条 要不断投入资金用于公共文化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事业发展,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侵占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预留地或者改变其用途的,及时告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作出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的最低时限对公众开放的;
(二)未公示其服务项目、开放时间等事项的;
(三)未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或者注意事项的;
(四)未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的;
(五)开展与公共文化设施功能、用途不相适应的服务活动的;
第三篇:市文化馆2011上半年工作总结
自2011年以来,我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及文体局对年初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布署,馆领导及全体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发展邳州群众文化推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总结经验,现将2011年上半年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明确思路,完善计划,配合市委市政府搞好中心工作
围绕做大做强邳州文化,馆领导明确态度、认真制定全年总体工作思路,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调动各方力量,使文化工作又上一个新的台阶。通过研究协商将计划做细做实,分季度、分月份明确活动项目、日程安排及要求,做到专人负责,分工明确,圆满的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及文体局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为配合市委市政府做好文化宣传工作,我馆精心筹划,充分准备,调动社会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文体局完成了“邳州之春”等大型文化活动,受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开展顺利,民间艺术成绩斐然。
2011年新春伊始,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便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为了更细更全面的做好普查工作,文体局抽调相关人员组成三个普查指导小组分别按南、北、中三片对全市进行“拉网式”普查,做到镇不露村、村不露项,逐村逐项进行普查、登记、造册,切实把蕴藏在邳州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挖掘出来,进而得到有效的保护。普查结果很令人满意,按照普查手册细分的十六大类,除了第一类民族语言不作统计外,其他类项在邳州都有涉及,大小项目共1000余项,每一项都登记在案,对于以后进一步申报省级、国家级保护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立足文化实际,发挥文化潜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一)馆办活动丰富多彩,各类活动层出不穷。
(1)举办各类学习班,包括书法班、美术班、声乐班、少儿拉
舞培训班、少年乒乓球培训班、成人舞蹈班等。
(2)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体育事业,弘扬全民健身运动,2011年4月9日—10日,“迎奥运2011邳州市首届‘全球通’杯乒乓球联谊赛”在文化馆文化楼主大厅隆重举行。
(3)2011年4月25日,徐州各县市区文化馆长莅临我馆指导工作,对我馆的馆容馆貌以及开展的各项活动大力称赞,同时也热忱的提出一些相关建议,对我馆以后的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4)2011年5月7日,山东济宁市嘉祥县文化局一行20余人来我馆参观,对我馆的官舍建设、民俗陈列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开展的相关公益活动赞不绝口。
(二)参与配合社区及各部门中心活动,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公益活动,深受各部门各单位干部职工的好评。
﹙1﹚1月22日,市委、市政府组织全市党员妈妈到占城慰问孤儿活动,我馆副馆长秦莉一起参与活动。
﹙2﹚1月31日,我馆萧国壮馆长、秦莉、姬付环两位副馆长应邀参加由岔河镇政府举办的迎春联欢会。
(3)1月31日晚,由宣传部主办、文体局、文化馆协办的第二十届“邳州之春”大型春节晚会在市影剧院隆重举行。
﹙4﹚2月3日,萧国壮、秦莉、姬付环深入官湖镇,义务书写春联,受到官湖镇党委及群众热烈欢迎。
﹙5﹚2月4日,邳州市知识分子联谊会上,被评为第二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萧国壮馆长、秦莉副馆长分别作才艺展示,博得与会同志阵阵掌声。
﹙6﹚2月21日,由秦莉副馆长参与辅导并组织参演的“华联欢乐元宵情”文艺晚会在市影剧院拉开帷幕。
﹙7﹚5月11-16日,市政协委员新闻文艺组视察运河镇向阳玉雕村、李口玉器一条街等地,我馆萧国壮馆长、姬付环副馆长共同参与活动。
(8)6月1日上午在邳州党校举办“助孤儿童节”活动,由我馆秦莉副馆长主持,受到党校领导及职工极力称赞!
四、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强化业务素质的发展,出人出书出精品
我馆历来注重人员业务培养,大力提高业务素质水平,多人撰写专业文章和论文分别在专业刊物上发表。2月1日,我馆萧国壮馆长、秦莉副馆长被评为邳州市第二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贴。5月4日秦莉副馆长被授予邳州市“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墨韵萧然》一书已全面杀青,即将出版。
抓好群众文化的同时,我馆始终将安全生产摆在第一位。每会必提,每天必查,并设有专职安全员,安全制度做到人人明确,安全知识人人掌握。把一切安全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只有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只有把好安全生产关,我们才能安心去做其他事,做好其他事。我馆在计生工作方面抓得也很到位,卓有成效。严格遵照计生条例,维护好国家计生政策,始终是我馆坚持的计生工作准则。
目前,我馆还面临两大困难: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迟迟不到位,以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严重滞后,导致相关的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小品、小戏创作人员后继无人,以至群众文化活动不能顺利的开展。
我馆明确思路,开拓进取,在下半年打算做好如下工作:
(1)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2)力争申报成功几项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举办小品、小戏创作培训班。
(4)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
(5)举办邳州市文化干部迎春书画展。
(6)参与“邳州之春”系列活动。
(7)“三下乡”义务为群众送春联活动。
(8)参与市春节晚会、团拜会等活动。
(9)与山东滕州、枣庄等地举办一次交流笔会或书画展。
(10)积极配合各群众文化基地做好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
(11)“七.一”利用我馆的宣传小报举办“党在我心中”征文活动。
(12)举办“十.一”庆国庆书画展。
(13)创作一批精品,争取在省市参加“五个一”和“五星”工程评奖,树立精品意识。
第四篇:XX市文化馆工作总结
XX市文化馆工作总结
导语:将创建先进集体作为凝聚、团结、奋进的有效机制,以规范文明,服务创新,自我创新,立足本职,无私奉献。
XX市文化馆工作总结范文
一、结合实际工作,努力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今年4月,局党委对我馆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随即班子成员的分工也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我从行政管理岗位一下子到了群众文化业务工作的最前沿,面对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期待和全新的领域,我感到彷徨、困惑,更多是感到有力使不上。因此,大半年来,我在工作中处处当有心人,处处当学习人,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业务干部学,把自己当作一块“海绵”千方百计汲取“营养”。
在与汤馆长一道和外单位谈活动的时候,总是认真做好记录和归纳整理,使自己掌握了活动的一般流程、需要把握的几个环节、如何报活动预算等。在排练、修改小品《等》的过程中,自己全程参与,增加了很多以前没有的感性认识,特别是聆听了省里有关专家的意见后,对自己的鉴赏能力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最近,京口区教育局开展童谣大赛,我现学现用,与牌坊巷幼儿园一道参与创作排练了童谣情景剧《玩具**》,现已进入决赛。
在与吴书记、李老师一道去参加少儿故事创作指导的时候,自己当好听众,琢磨这篇故事如果自己写会怎样,如果要改会怎样改等,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在今年17届少儿创作故事大赛中,我参与辅导的润州实验小学的少儿故事“一元钱的故事”获得了表演一等奖、创作二等奖的好成绩,对自己是很大的鼓舞。
在与活动部、演出部的同志共同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自己始终多观察、多思考、多听意见,结合发现的问题进行一些理性思考。特别自己是管理干部出身,学的又是管理工程专业,希望能在业务工作中有所运用。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我在规范活动操作流程、巩固活动“客源”等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思路。前一阶段,我和活动部的同志一道,拿出了《欢乐家园广场文化活动招商计划书》,并通过房展会向20多家房屋开发公司发布了合作信息,通过邮寄的方式向50多家广告公司发出了合作邀请,为明年工作奠定了基础。
此外,本人撰写的调查报告《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业,大力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化进程》一文,在江苏省农村文化建设论文评奖中获三等奖。
二、继续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完成。
回顾今年的工作,自己能始终围绕本馆中心工作,按照全年工作计划,和其他同志一道高标准、高要求始终如一的干好本职工作,当好“一把手”的参谋助手。主要做好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配合支部书记做好党员先进性教育。承担了教育活动计划的制定、组织、台帐迎检等具体工作,较好的履行了组织委员的职责。本馆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规定动作有板有眼,自选动作有声有色,成效明显,在历次转段考核、市督察组抽查中获得一致好评。
二是下大力气办好各类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结合全市重大活动,组织策划了“丰碑风采”纪念镇江解放56周年活动、社区艺术节、经贸洽谈会广场文艺演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专场活动等。特别是在组织广场文化活动到县市区、到基层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进一步扩大了辐射面和服务范围。今年4月,会同京口区妇联、丹徒镇共同启动了“欢乐家园走进乡镇”系列活动。结合市妇联“巾帼红丝带”活动,组织创作了一台优秀文艺节目,首次赴扬中、丹阳、桃花坞社区、山巷社区等地,给当地群众送去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服务。全年共举办“欢乐家园”广场文化活动17场,超额完成任务。
三是努力扩大演艺和音响工程的市场份额。今年,演出部和音响工程部整合现有的人力、设备和市场资源,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努力扩大市场份额,较大限度地发挥了现有资源的价值。全年完成各类庆典、演出含指令性活动170多场,经济效益较往年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除配合完成活动音响调试任务的同时,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分别承接了碧榆园、京口区文化馆等音响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是继续推进文化指导员进社区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着力构建以市抓重点典型,以区抓普及的工作体系。目前京口、润州两区都已将文化指导员进社区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年前即将启动。同时,健全了文化指导员进社区工作制度,对文化指导员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还分别在京口区、润州区召开了2次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努力提升工作层次。
五是精心打造群星合唱团。继去年公开招考之后,今年4月起,瞄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专场活动,聘请我市音乐界的专家学者担任合唱团的艺术指导,并制定了《老年合唱团规则》和详实的授课计划。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下大力气打造精品群众文艺团队,在8月28日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群众演唱会上,合唱团以崭新的面貌、高超的演唱技艺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市民的一致好评。
三、加强廉洁自律,树立良好的领导形象。
一年来,本人在工作中能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带动和影响其他同志。带头遵守馆内各项规章制度,经常早来迟走,加班加点,妥善处理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今年上半年,由于孩子就学的问题,我离开父母单独居住,爱人常年出差在外,孩子日常起居都要我一人照料,生活负担很重,但自己从没有为此耽误过工作。遇到时间要求比较紧迫的工作,白天忙不完,就带回家,等到晚上孩子睡觉以后再坐下来忙自己的事情。
在班子内部,始终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严守组织纪律,不该说的坚决不说、维护班子决策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从不信谣、传谣,更不造谣;摆正自己位置,从不越位、越权,协调处理好和其他领导的关系,虚心向其他领导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在会上坦诚布公,在会后一个声音。
在对外开展业务工作过程中,积极配合“一把手”馆长工作,始终把单位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维护馆长的绝对权威,强化自己的服务意识,努力规范业务行为,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XX市文化馆工作总结范文
201X年,我馆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建设山区文化大市。为全面发挥文化馆各项职能,文化馆新一届领导班子经多方采纳意见,制定各种措施,旨在强化组织纪律管理、强化业务素质管理、强化攻关工作、强化培训工作,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1、加强管理,制定考勤制度、卫生制度和业务奖励制度等各种制度,并就各人所长,对全体干部职工重新分工,使责任落实到人,充分激励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在新的制度下,文化馆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得到很在的改善提高。
2、加强业务工作,全面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1)主办春节演出活动,其中包括新春文艺演出和学宫曲艺汇演。馆派出业务人员,精选及排练节目,力求为广大群众献上一台台好戏。
(2)举办**市首届少儿书画大赛。在各小学和幼儿园书画辅导员的协助下,我们共收集作品三百多件,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在春节文艺演出上作颁奖。这次大赛,旨在调动我市少儿的书画创作热忱,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
(3)做好文化广场演出工作。文化广场演出是文化馆工作的一个阵地,上半年我们配合市委宣传部抓好各大系统专场文艺晚会和全市性的专题文艺晚会,主要:元宵晚会、庆“三八”晚会、“历史名城 和谐**”大型专题晚会、庆“五一”晚会、庆“六一”晚会等。
(4)精心策划,主办“523”纪念mzd《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4周年文艺晚会。
(5)抓好文艺创作。在广东省业余文艺创作评比中,我馆徐子明的作品《再干一杯》获得省三等奖;云浮市文艺作品评比中,徐子明的小品《再干一杯》获二等奖,陈玲的小品《认亲》获三等奖,黄斌的小品《夕阳情》获三等奖,梁辉荣的小品《一网情深》、李伙新的小品《亚灿米》获优秀奖。
(6)大力挖掘我市民间文化遗产。今年年初,文化馆林光华、陈羡梅主演的民间舞蹈《春牛舞》参加文化省民间艺术汇演暨云浮市南江文化节展演获得银奖;搜集、整理我市非物质文化保护成果,并组织材料报送云浮参加广东省非物质文化保护成果展,其中我市的《春牛舞》以及藤竹编织被选送参加广东省非物质文化保护成果展;组织人员编写《广东县域历史文化资源》丛书。
(7)开展辅导工作。我馆派出专业人员,开展各种辅导。其中对雅达电子厂、粤泷发电厂、交通局、供电局、地税局等单位派出舞蹈人员排练舞蹈。
(8)开办瑜伽培训班。
下半年工作计划:
1、抓好文艺演出活动。
(1)、根据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开展好文化广场下半年的文艺演出活动。
(2)、抓好重大节假日的文艺演出活动。
(3)、搞好一年一度的农村文艺汇演。
2、继续联系并发掘业余文艺作者,抓文艺创作。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召开创作培训班,并请名家授课、点评作品。
3、继续配合文化“三下乡”活动,继续组织人员送戏下乡。
4、继续举办舞蹈、健身培训班。
5、继续举办第二届少儿书画大赛。
6、组织人员全面挖掘民间文化遗产。
XX市文化馆工作总结范文
第五篇:破解文化馆发展困境找准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质
破解文化馆发展困境:找准公共文化服务的实
质
——以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文化治理”之路为例
李志慧 徐顺利
2013-02-28 09:51:23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2013年第1期
[摘要]文化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但是长久以来我国文化馆发展步履维艰,究其根源在于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质缺乏科学认知。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的具体实践论证了“文化治理”相对于“文化民生”说、“文化权利”说和“文化福利说”三种主流界定,更能诠释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质,继而为文化馆发展指明了一条科学、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治理;朝阳区文化馆
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实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途径。但就当前我国文化馆发展的总体状况而言,文化馆在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道路上步履维艰,成效不大。究其根源,当下各界对公共文化服务实质的主流界定都存在一些问题,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质缺乏科学的认知,无法为文化馆指明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是一个特例。该馆馆长徐伟认为,相对于“文化民生”、“文化权利”或“文化福利”等主流界定,“文化治理”更能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质。在“文化治理”理念的指导下,朝阳区文化馆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对我国文化馆发展有一定启示。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主流界定剖析
2007年,“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确立了政府今后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目标,提出“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于对这一目标的解读,出现了“文化权利”、“文化民生”、“文化福利”等界定公共文化服务实质的几种主流说法。
“文化权利说”指出每个人都享有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的基本权利。一方面,“文化权利说”中每个人的权利设定突出了“个体性”内涵,这与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性”特征存在逻辑矛盾;另一方面,文化权利的表述设定了“政府义务”这个基础,也就是说政府在该事项中必须扮演主动和主导方,主客体之间是一种上下承接的关系,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管办文化的发展思路并无本质区别,与当前政府职能由管办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发展思路相矛盾。
“文化民生说”提出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同人民的吃穿住行、医疗、教育等一样,是人民群众生存的基本保障。一方面,“文化民生说”将抽象的文化与具象、量化的经济问题等同视之,消解了文化自身的独立性、自主性,尤其是忽略了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这与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主题相违背;另一方面,“民生”的设定强调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是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同样过分强调了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
“文化福利说”指出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实施的一种福利。“福利”的设定带有强烈的经济的、量化的指标,相对于“文化民生”和“文化权利”而言更消解了文化的独立自主性和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强化了政府的地位以及实现方式的自上而下性。
总而言之,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官方描述和各界对公共文化服务实质的主流界定来看,现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思路同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管办文化的发展思路没有本质的区别,依然沿袭着政府全额拨款,自上而下的单向文化传播、文化宣教模式,只是方式更加多元、服务网络更加顺畅而已。这种发展思路忽略了人民群众的地位、文化自身的属性和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
二、主流界定理念指导下的文化馆现状
“文化权利”、“文化民生”、“文化福利”界定下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思路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依据这种存在着诸多问题的发展思路进行改革创新,文化馆作为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从根源上就注定无法摆脱原有发展模式的桎梏。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徒有虚名
职能定位是对文化馆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限定,也是界定文化馆发展模式的重要指标。服务对象按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要求,需要突破原来“文艺爱好者”的狭隘范畴,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然而从近几年我国文化馆发展的实践来看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服务内容上,上级单位部署的、带有强烈意识形态传播意图的文化活动仍占绝对优势,这种为“上”服务的内容,削减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服务方式方面,当前大多数文化馆仍以发展脱离现实生活的、捧场式的“舞台艺术”为主,无法实现服务方式的多元化。就现实状况而言,文化馆由“群众文化工作”向“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转变,更多体现在服务覆盖数量和服务设施水平这些可以量化的指标上,只限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字面含义,自上而下的单向文化传播、文化宣教模式不可能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
(二)“公益性阵地”职能严重萎缩
在运营机制上,我国文化馆实行全额拨款,但是在国家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本地政府不重视文化建设的现实状况下,我国文化馆大多挣扎在生存线上,文化馆的数量从建国初的4000家减少到2800家,文化阵地流失严重。
在现存的文化馆中,中东部的一些文化馆在“以文补文”、“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最后唯“产业”马首;还有一些文化馆实行“两张皮”措施,既有公益又有产业,不伦不类,既没有使自身的公益职能得到保障,也没有在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些最后都导致文化馆公益性职能严重萎缩,存在价值受到质疑。
西部偏远地区以及中东部坚守公益性阵地的一些县级文化馆步履维艰。在原有职能下,依靠拮据的经费和少量人员,文化馆还能勉强度日。但是“公共文化”的帽子却带来了文化馆工作量的大幅度增加,加上经费投入的数量和人员的比例远远低于工作量提高的水平,最后“公共文化”反而阻碍了文化馆的发展。文化馆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其“公益性阵地”的职能也就无法良好执行,“公共文化”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以“公共文化”为主体的恶性循环。
(三)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
我国文化馆长期以来不注重群众文化需求、组织理论、组织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导致文化馆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缺乏科学的用人机制、组织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绝大多数文化馆没有系统的人才引进、培训、再教育等制度,人员结构严重失衡:人员老化、青黄不接、门类不齐、管理性人才缺乏。文化馆的组织架构按照不同的业务职能进行部室的划分,权责不清晰,互相扯皮、人浮于事、互相推诿的事情时有发生。系统的激励机制对于文化馆来说更是无足轻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文化治理”是公共文化服务实质的最好诠释
(一)“文化治理”的涵义
“文化治理”就是实现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公民通过享受公共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或认同政府的行政诉求;二是公民通过参与决策或组织公共文化事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理性精神。公民理性精神的上扬能够带来更合理的组织方式和决策行为,从而实现公民文化需求和政府文化管理的有效衔接。
“文化治理”的核心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原则和实现方式上的“公共性”。在实现原则上,强调政府组织、市场、专家、公民共同参与社会公共文化事务;在实现方式上,强调多元参与主体的合作共治,在此基础上坚持政府为主导,市场和社会力量为重要补充的原则,强调公民理性精神的培养,使公民在公共空间的协商沟通下就公共文化需求达成认同。
(二)“文化治理”弥补了主流界定的不足
“文化治理说”强调的“公共性”能够打破政府自上而下文化传播、文化宣教的模式,主张在公民的共同协商下,使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个体性”与“公共性”的统一。
“文化治理说”强调了构建公民理性的重要性。公民概念不同于“群众”概念,它强调具有自由与民主精神的理性个体,而不是“群体”所属的集合的概念。这些理性个体及其组成的自治化组织能够就公共事务进行自由交流和沟通,从而形成最合理的公共观点或做出最准确的公共价值判断。对公民的重视,在另一方面也弱化了政府的绝对主导作用,为政府、市场和公民共建共治提供了依据,符合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
“文化治理说”更强调价值观、人生观的认同度大小等软性效果的考量,而不是一些硬性量化指标的实现,体现了文化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这种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得文化具有社会治理的功能。
总而言之,“文化治理说”弥补了“文化权利”、“文化民生”、“文化福利”在公共文化服务实质界定中的不足,是对公共文化服务实质的最好诠释。
四、朝阳区文化馆“文化治理”之路
2003年中央确定了35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朝阳区文化馆是其中唯一一家基层文化事业单位。近十年来,朝阳区文化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逐步突破建国以来我国文化馆发展的惯性模式,走出一条特色“文化治理”之路。
(一)业务职能上凸显“公共性”
朝阳区文化馆将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作为首要环节。根据朝阳区正处于城市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转型建设期,人口结构非常复杂的现实状况,朝阳区文化馆将服务客体划分为本地城乡居民、农转非及城中村特殊群体、流动人口、外籍人口等。并针对不同群体由文化馆本身或委托专业组织进行实地调研,根据不同服务客体的文化需求开展工作,并在工作中注重举办一些能够促进民众理性精神上扬的活动。如“我们都是活雷锋”民工体验活动、“老物件工作坊”、“我爱北京天安门”照片展、“九九重阳老人节”摄影活动等。在服务载体上突破单一的舞台形式,以电影院、剧场、老物件展厅、艺术体验馆等多元化载体满足各个层次公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朝阳区政府非常注重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将其作为政府职能转型时期文化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朝阳区文化馆将关注的焦点对准下岗职工、农民工、失地上楼农民、失业(学)青少年、北漂族、精神病人、劳教人员、社会机构养老人员、残疾儿童、无业大学生等弱势群体,以文化的方式介入社会问题,构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商平台,实现“文化治理”功能,使文化馆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朝阳区文化馆正在建设的垡头文化中心,准备实现“社区营造”和“文化居民委员会自治化管理”的设想。“社区营造”即将文化馆的职能下移,把公民所在的社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生产的最基本单位。“居民文化委员会自治化管理”是实现社区营造的重要手段,指由社区居民自组文化委员会,倡导自由组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经过沟通和协商提出具体文化需求的内容、组织方式和目标成果。文化馆只负责社区文化活动、项目策划和落地实施中的协助、引导及事后审查。这也体现了“文化治理”中服务原则和服务方式的“公共性”。
(二)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多元主体共建
在运营机制上,充分利用馆内和馆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产业反哺事业,提升事业。朝阳区文化馆实行差额拨款,政府每年拨款1500~2000万元,主要用于一级馆指标指定的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或项目。这些活动和项目只占朝阳区文化馆工作的20%,另外80%的活动或项目都是由朝阳区自主设立。朝阳区文化馆下属的“9剧场”、“凤朝阳”文化发展公司、电影放映发行公司、艺术培训学校等文化产业项目为这些自主设计的活动和项目提供了资金保障。2003年朝阳区文化馆总创收661万元,2011年达到2000万元,在全国文化馆创收中一直位居第一。庞大的产业创收为朝阳区文化馆公益性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强大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朝阳区文化馆举办了一系列公益性活动,如社区一家亲、民工影院、大碗茶故事会、“非非”戏剧节、红半天下岗女工大鼓队、9剧场现代舞团、“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等。“社区一家亲”系列品牌活动历经十年,长久不衰,列入朝阳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之中;“红半天”大鼓队受邀参加国庆60周年的天安门演出及中德文化交流等高规格演出活动。
朝阳区文化馆注重与北京社团组织(北京戏剧家协会、798艺术管委会、北京残联、北京文联等)、国外驻中国的大使馆和文化交流中心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拓社会化发展空间,打破各个组织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以共办、承办、联盟、合作等形式积极调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探索文化馆运营机制的社会化发展方式,从而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三)改革内部体制机制是核心
职能定位及运营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原有体制机制的改革。朝阳区文化馆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重点推进用人机制、分配制度和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全面建立公平竞争、约束和激励机制。
1.创新用人机制。朝阳区文化馆打破单一的事业编制体制,实行全员聘任和以社会招聘为主的用工制度。社会招聘有合同制、签约制、义工制、兼职制等多种形式。以项目负责制为基础,科学设岗、分类管理、公开选拔招聘。每年都会出一本岗位竞聘项目书并对竞聘结果进行公示。朝阳区文化馆“养事业不养人”的用人机制大大增强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目标绩效管理制度。实行等级工资和效益工资相结合、多元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按岗定酬、优劳优酬、突出效益、绩效挂钩、拉开差距”的分配原则,同时在分配中配合实施考评制度、福利制度、晋级制度、奖励制度等其他激励制度。等级工资划分为待遇线、任务线、效益线和奖励线。每年岗位竞聘项目书会对项目负责人提供明确的目标任务,作为绩效和奖励的依据。
3.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朝阳区文化馆打破了按职能进行部室划分的组织结构,组建项目负责制的扁平式组织结构。馆长为总负责人,负责统筹规划和决策,下设2位副馆长,分别统领几个项目组,项目组设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成员。项目负责人只对其对应的上级领导负责。财务、后勤、物业管理等常设部门也以项目的形式出现。这样的内部管理机制对权责进行了清晰界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朝阳区文化馆特色“文化治理”之路的启示
朝阳区文化馆的成功离不开特定的天时、地利、人和。2003年改革试点加上朝阳区独一无二的地域,再加上理论水平与实干能力均一流的徐伟馆长,这种搭配是不可复制的,所以说朝阳区特色文化之路不能称之为模式。但是其发展的历程可以为其他文化馆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启示就是必须要抓住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治理”的实质,这样才能够为我国众多文化馆的长远发展开拓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一)服务客体由“群众”向“公民”转变是大势所趋
“公民”是实现“文化治理”的基础。文化馆在服务客体的设定上应该实现由“群众”向“公民”的转变。文化馆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将以下三项作为文化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培养民主自由的理性“群众”,提高“群众”文化素养,促使广大服务客体由“群众”向“公民”转变,从而保障“公民”提出合理的基本文化需求;二是要对“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公民”真正的文化需求,针对“公民”的文化需求组织活动、实施项目,彻底改变只为“上”不为“下”的服务原则;三是构建或引导公民自组公共文化事务沟通、协商的“公共空间”,如朝阳区文化馆正在尝试的社区营造和文化居民委员会。
(二)将弱势群体文化需求的满足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切入点
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可以使绝大多数的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现在大多数的文化馆在发展上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服务对象,一般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经费、设施和人员等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这种工作方式收效甚微。弱势群是社会发展潜在的风险因素,将弱势群体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一方面可以集中力量攻破主要难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社会潜在风险的解决提供一个渠道,从而使文化馆用有限的力量撬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大难题。
(三)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因地制宜
朝阳区文化馆成功的重要经验就在于接地气。朝阳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建设世界城市的实验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模范区。朝阳区正处于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区域国际化的重要转型时期,人口总量快速增长、人口结构日趋复杂。朝阳区文化馆在进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时充分认识到了这个特殊语境,并依据这个特殊语境进行活动和项目的创意以及资源的配置。如,朝阳区文化馆利用朝阳区良好的国际交流环境,定期举办中外交流活动。朝阳区国际社区艺术交流活动、世界诗歌日-中法诗歌朗诵会、以色列青年涂鸦图表演、中法文化交流之春-中法戏剧荟萃、“英语角”十三周年-外籍专家联欢会、唐人庙会-中国音乐狂欢节等是朝阳区文化馆每年的常规活动。
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一定要接地气、因地制宜,注重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文化气质、形象塑造等相结合,构建切合实际的特色公共文化服务。
(四)社会化运营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补充
朝阳区文化馆成功的经验表明,文化馆的发展需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方式,鼓励形成政府为主导、市场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体系。在有条件的地方,创新运营机制,尝试市场化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生产、供给和服务。一方面鼓励社会捐赠、企业投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另一方面探索与非盈利组织、民办文化机构、社会文化团体的多元化合作方式,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五)体制机制改革是文化馆变革的核心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文化馆变革的核心,包括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的改革。用人机制改革是根基,“文化治理”的实质对工作人员的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要打破现有的人员结构和用工制度,采用社会招聘和事业编制相结合的方式,减少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广泛吸纳优秀复合型管理人才。分配激励机制是改革发展的动力,要打破以往的大锅饭分配方式,按照企业化的方式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增强内部活力。
[作者简介]李志慧,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文化市场方向硕士研究生;
徐顺利,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文化市场方向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