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交通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现实思考
今年初,中纪委发出了1号通报,严肃指出:近年来,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中,交通系统一些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比较突出。1996年至2003年底,全国有8个省、区交通厅的16名厅级领导干部受到查处。通报发出后不久,又有安徽、江苏等几位交通厅长被停职查办。“前腐后继”成了媒体炒作的话题。“交通腐败”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遵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结合当前交通实际,构建交通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就成为交通系统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构建交通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极端重要性
(一)交通系统反腐败问题存在严峻的态势
1998年开始,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5年来,全国公路建设的总投资达1.2万多亿元,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总投资高出近1倍,使中国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跃居世界第二。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地方、一些部门连续发生了贪污、受贿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出现了“前腐后继”的现象。如河南省交通厅三任厅长曾锦成、张昆桐、石发亮落马后,今年又有该省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童言白东窗事发而外逃的事件发生。广东省交通厅三位厅级干部和省高速公路公司三任总经理被查处后,最近又曝出交通厅长牛和恩因涉嫌收受他人贿赂而出庭受审。我们省也有一些地市如莆田、南平等发生了受贿性质和手段相仿的违法违纪案件。
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看,交通系统一些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程度呈上升趋势,受贿金额越来越大,小额资金的行贿已钓不起贪官的胃口。贵州省交通厅长卢万里贪污受贿违法违纪金额达6000多万。铁某局参加清黄线无标底招标,卢万里开出的价码是200万美元。从作案的手法来看,大多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直接干预和肆意插手招投标、工程分包、物资采购、资金拨付等经济活动,为他人谋取利益,从中收受巨额贿赂。
腐败越演越烈,而以勤政廉政来包装却越演越秀。曾锦成以写血书的形式向省委作了保证。石发亮是逢会必讲“廉政”,张口不离“党风”,信誓旦旦“一定吸取沉痛教
训,要让廉政在高速公路上延伸”。卢万里善于作秀,经常出现在工地上,频频在媒体上展现勤政的形象。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用拼命工作来掩盖内心的恐惧。江苏交通厅长章俊元则说,别的地方修一段路倒一批干部,而我这里是修一段路成长一批干部!他还有一个形象的比喻:100—1=0,就是说一个人干的事再多,如果廉政方面出了问题,一切都白搭。
总的来看,近年来交通系统发生的这些腐败案件,金额巨大,牵涉人员多,造成了许多腐败工程和恶劣的负面影响,致使许多承包商为了捞回行贿送礼的经济损失而不惜偷工减料,造成许多质量低下的豆腐渣工程。河南省因高速公路质量问题,每年维修费高达50亿元。这些都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极大地损害了交通系统和交通职工的形象。
(二)交通系统管理体制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
交通系统十余名厅级领导干部之所以堕入腐败深渊,从主观方面讲,是他们放松世界观改造,背弃了党的理想和宗旨,私欲极度膨胀的必然结果。但是,其中也暴露出交通系统管理体制机制和监督机制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是垄断性的体制弊端。近几年来,一些地方为加快交通建设,采取了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的投资体制和“政企合一”的经营管理模式。这个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越来越显示出弊端。由于交通建设和管理基本上在其系统内部封闭运行,交通建设方面既是管理者,又是投资者;交通规费通行费收入方面既是收缴者,又是使用者;统贷转贷资金方面既是受贷者,又是转贷者;工程招投标方面既当发包商,又当承包商,因此在权力上、投资和管理体制上、监督机制上都存在着腐败的温床。
二是权力过分集中。在交通系统一些部门,没有得到有效监督和制约,一些重大决策的出台、重大项目的决定,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往往由主要领导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有的肆意践踏民主集中制原则,将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如卢万里集贵州省交通厅长、党组书记及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总经理于一身,大权独揽,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督乏力的情况下,利用职务之便,随意插手招投标、工程项目、资金调拨等,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贵州省交通厅基建处负责人说,规章制度是有的,但让谁中标,”枪毙”谁,几乎由卢万里一手操纵,所有程序不过是走过场而已。投标审查结果都要报厅党组复查,最后由厅党组实际上是卢万里说了算,致使评标委员会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三是任意处置权的滥用。在交通建设领域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存在许多潜规则,如要求承包商带资承包,随意层层分包,从中渔利,找各种理由进行变更设计,借机增加工程数量,追加工程预算,利用给承包商拨付工程款和借工程验收机会接受对方贿赂,利用给地方公路建设补助,线路审批权,从中捞取各种“好处费”等。
四是部门所有制形成的裙带利益共同体。对一些掌有一定权力的管人、管财、管物的重要部门,为了共同的利益,在金钱的驱动下,相互包庇,相互利用,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卢万里有四大金刚八员虎将,副厅长称他是“大哥”,春节拜年一个红包就是30万元。贵州省纪委有关领导说,卢万里可以随意越级提拔任用自己的心腹,使上下级之间形成了一种人身依附关系、钱权交易关系,形成既得利益团伙和腐败网络。
五是监督乏力。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上级的监督不到位,同级的监督苍白无力,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犹如“牛栏关猫”,毫无作用。而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正如李向雷在自我剖析中所写“我(担任广东省公路局局长期间)的权力很大,在做决定时,往往是一个人说了算,其他人也不敢反对。所以,没有监督,要怎么办就怎么办”。贵州省纪委驻省交通厅纪检组负责人说,对“一把手”的监督往往是最薄弱的。卢万里大案的教训在于:上级监督下级,太远;下级监督上级,太难;同级监督同级,太软;法纪监督,太晚。
(三)构建交通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迫在眉睫
交通系统暴露出来的腐败现象触目惊心,交通系统反腐败机制存在的缺陷发人深省。因此,构建交通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迫在眉睫。这不仅是交通系统贯彻落实中纪委三中全会精神、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的客观要求,而且是交通系统反腐败标本兼治的根本措施,同时也是改变交通形象、重塑交通精神风貌、促进交通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从交通系统的现状出发,加快构建交通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一)建立交通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个系统工程
1、交通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按照系统科学的理论,它应当具备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特性。整体性就是体系中的各要素形成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教育、制度、监督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形成了惩治和预防“交通腐败”的整体合力。相关性就是交通系统的教育、制度、监督各要素密切相关,系统与各要素之间、系统与外界之间密切相关。有序性是指各要素在时空上位置和发展是有序的。一般来说,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动态性是指系统在时空上的相互关系。它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发展的。“交通腐败”有高低发时段、高低发区、高低发部位的不同。开放性是指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重要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政治清明、公平诚信、廉洁高效、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努力实现反腐倡廉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2、建立交通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系统工程的理论,首先要制定规划和策略,明确目标。一般来说,人们追求效能最高、时间最少,费用最省,但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重点和组合,必须根据各地交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把改变目前交通的体制弊端和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作为首选,就应以此为目标进行策划。其次要收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开展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设计出各种方案,进行选优。如改变交通建设的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的投资体制和“政企合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分离方案。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优。改变权力过分集中问题可以采取转变政府职能(政企分开、摒弃指挥部做法、实行招标投标制、不得设立政府部门组成的招标定标领导小组等)、外部分权(发改委、财政、建设、交通分权制约,费改税等)、内部岗位分设(如交通党组书记、厅长、高速公路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不得兼任)等办法进行选优。然后进行实施和反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坚持正确的,修正错误的,同时再根据需要,重新确定目标,组织实施,达到新的高度,从而逐步建立起交通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并使它逐步完善。
(二)建立交通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
1、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建立交通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必须明确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目标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的新要求,是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它的建立带有创新意义和根本意义。
3、必须与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相结合。建立交通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有实施的主体,也就需要一个能够实施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反腐败工作已确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交通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采用这个体制和机制是正确的,但从创新的意义和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个体制和机制还需完善和科学地设计。
4、必须与建立权力运行机制相协调。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和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一致的。建立权力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还涉及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内容。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5、把“六个机制”的建设纳入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之中。建立惩防体系必须建立一系列惩治和预防机制。“六个机制”包括思想教育机制、制度规范机制、监督制约机制、查案惩处机制、干部保护机制和廉政责任机制六个方面,是符合建立惩防体系的要求的。但建立惩防体系更强调教育、制度、监督三者,更侧重于三者并重。
(三)构建交通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
反腐败斗争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历史过程。系统工程的建设一定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首先要处理好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要有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既牢固树立持久作战思想,又要通过阶段性成果逐步使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要通过边整边立,逐步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防体系。
其次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既要有全局意识,对一定时期或某个阶级的反腐败进行统筹考虑和整体安排,确定战略目标和实施步骤;又要立足当前,重点推进,抓住反腐败斗争中的一些重点领域、环节和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治理。
再是要在制度建设上下苦功夫。建立权力运行机制,以制度反腐败,是我们的主攻方向。由于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和社会变革时期情况的多样性、多变性,因此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既要完善已有制度,又要建立新的制度规范;既要作好制度的设计和建设,又要加大执行制度的力度。同时要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法律和制度之中,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三、在构建交通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过程中,坚持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
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了从严治标的措施,又涵盖了着力治本的内容。因此工作中不能孤立地只抓一面,而要三者并重,相互促进,相应配套,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教育是基础,侧重于教化,它是制度和监督的前提;制度是保证,侧重于规范,它是教育和监督的保障;监督是关健,侧重于督查,它是落实教育和制度的措施。
(一)形成大宣教格局,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l、反腐败教育制度化。把反腐败教育列入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划中,纳入党委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布置中,使之与党建工作同步发展,同时确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和学习考核制度,明确责任,学习时间、内容,使教育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并保证教育经费的到位。
2、抓好重点对象的教育,确保受教育者受教育到位。交通系统教育对象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在“人、财、物”重要岗位、重要部门以及服务窗口的党员干部。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实施重点教育,做到重点对象重点抓,重点领域重点抓,使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让受教育者不断获得正确的行为取向。尤其是“一把手”一定要树立主动接受教育的意识。
3、突出教育内容,促进自律机制的形成。全面的经常性教育,是促进党员干部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牢思想政治防线的重点保证。选好教育内容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搞好“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教育,解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问题。其次要加强纪律教育,特别是“两个条例”的教育,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再次是加强“两个务必”教育,解决在保证艰苦奋斗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要加强从政道德修养的教育,培养廉政主体的良知、良德、良能,营造“廉荣腐耻”氛围。
4、创新形式,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定期确定一个教育主题,作为教育载体,以解决突出的存在问题;搞好廉政谈话教育,对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谈话、告诫、提醒;开展示范和警示教育,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党风廉政教育,特别是运用交通系统部分厅长犯罪案件进行警示教育,或让违法的领导干部进行现身说法;开展廉政文化教育,举办交通系统反腐工作展览,向党员干部推荐廉政信息,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开展家庭助廉活动,建立家庭监督互助机制,构筑家庭廉政防线。
(二)强化制度建设,规范从政行为
1、围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建章立制。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明确领导干部职责和责任,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完善收入申报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离职审计制度,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完善议事制度和公开制度,职权法定化规范化,重大事项集体裁决,做到公开透明。
2、围绕防腐源头建章立制。要合理的配置权力,规范建设、用人、财政支配监督机制。认真落实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四项制度,规范程序,加强监督。尤其是建立交通系统招投标、工程分包、物质采购、资金拨付等规定,完善基本建设招标市场建设及其运行机制,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严格实行“专家评标”制度。在投资体制中引入责任机制和风险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规范和完善法人责任制和工程质量责任制度,实行工程招标公告,中标公示等社会监督制度,实行规划、建设、监督、使用分离,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实行廉政合同、重点工程纪检监察派驻等制度,真正做到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
3、建设惩治腐败和廉政激励机制。建立法纪约束惩治机制,凡是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严肃处理,工作失职、决策失误、行为失范的,按党纪规定予以处分或实行引咎辞职制。实行廉洁从政考核记分制,设立廉政奖励基金等,对于自觉遵纪守法,有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有政绩的人给予奖励,以此推动反腐倡廉工作。
(三)强化监督制约作用,拓宽监督渠道
1、突出对“一把手”的监督。要提高监督和被监督的意识,增强“一把手”接受监督的自觉性。要以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负责人为重点,落实好上级监督、同级监督、下级监督的各项制度,形成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工作机制。要切实做好领导干部的述职述廉工作,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2、加强监督力度,提高监督功效。要切实搞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督。重点放在事前,把工作做在前面,以起到预防、引导作用。事中监督以起到检查、督查作用,防止出问题。做好事后监督事以纠正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还应建立纪检部门的纠察制度,对于纪检部门不履行自己职责而出了问题的,要追究纪检部门的失察责任。
3、拓宽监督工作渠道。要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工作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要搞好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让群众有知情权。要搞好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请群众参与,增加监督力度。要搞好信访举报工作,及时发现,了解问题,提高查办力度。
(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相互配套、整体推进
1、三者并重,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教育是靠制度、监督来实现的,教育的长期性依靠制度来保证,教育的实效性依靠监督来控制;而制度的执行需要人们的自觉意识来实现,而人们的自觉意识需要教育来引导和灌输,靠监督来落实;监督也应以教育为本,以制度为目标,离开了教育,离开了制度,监督就是空洞的监督,是没有价值的监督。因此三者不能就事论事,就问题而解决问题,而要浑然一体,相互贯通。第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廉政教育工作,为制度建设和监督工作夯实思想基础。第二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教育和监督的各个环节,同时用制度建设的成果促进和加强教育、监督工作。第三,通过实施监督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和漏洞,及时认真改进教育和制度建设中的不足,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2、相互配套,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工作中要树立整体意识,确立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工作责任制,形成明确分工、相互协调的教育、制度和监督格局。同时实行年度考核和责任追究制,提供组织保障,真正达到惩防结合、综合治理的整体功效。
第二篇:义乌市交通系统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义乌市交通系统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实
施
方
案
为加大反腐败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关口前移、源头防腐,倾力打造廉政保障“精品”工程,根据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按照省交通厅、市委、市纪委、金华市交通局有关构建惩防体系的总体部署,结合全市交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构建惩防体系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战略部署,围绕实施交通“六大工程”建设和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这一中心,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廉政工作、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制约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反腐倡廉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深入推进交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为实现我市交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二)奋斗目标
经过努力,到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干部管理机制、监督制约机制、廉政预警机制和查办惩戒机制等六大机制。争取实现以下目标:
1、交通工程的防腐保廉机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腐败现象易发的状况得到根本转变。
2、交通行业管理领域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建设深入推进,交
通系统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高,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有明显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行为得到规范。
3、交通系统行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治理公路“三乱”成果得到巩固,不出现新的具有行业特点的不正之风。
4、交通系统机关效能建设继续深化,部门形象有明显提升。
(三)工作步骤
1、宣传发动、组织实施阶段(2005年)。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深入调研,理清思路,制订《工作方案》;加强领导,分工负责,狠抓落实。
2、全面实施、深化拓展阶段(2006年─2007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框架基本形成,各项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反腐倡廉的体制、机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作用和成效进一步凸现。
3、巩固完善、总结提高阶段(2008年─2010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对以前各阶段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回顾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二、构建惩防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立足创新,建立健全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 教育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取得反腐倡廉的成效,就必须大胆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大力营造抵制歪风、弘扬正气的良好氛围。
1、拓展教育渠道,形成教育合力。将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各级党组织宣传教育的总体部署,充分利用交通网站、新闻媒体等宣传教育阵地,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强大合力。
2、突出教育重点,注重教育效果。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工程建设领域和行政执法过程中各关键环节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道德和廉政教育,做到及时提醒、警钟常鸣。同时组织廉政文化进家庭、工地和站
所活动,开展一线教育。
3、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内容。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既要加强示范教育,典型引路,又要重视警示教育,反面警戒;要拓宽教育思路,既要依靠党组织进行灌输教育,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言传身教作用,又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确保教育质量。
(二)狠抓落实,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
1、建立健全交通行业管理领域权力运行制约机制
交通行业管理环节多,任务重,与人民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受关注程度很高。因此,要以交通法制建设为龙头,以规范运输市场管理和公路路政管理行为为重点,全面提高运政、路政和稽征等工作的管理水平,加强行业管理领域廉政建设。
(1)加强交通法制建设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把依法行政的任务具体化并加以落实,不断推进交通依法行政进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实施行政许可,推行网上审批,实行阳光操作;量化行政自由裁量权,力求行政处罚行为合法、适当;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管理,对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收费项目,必须依法执收。
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充分重视交通法制工作机构建设,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素质建设,提高行政复议工作水平,及时纠正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公开举报电话、通信地址或者电子信箱,把行政权力的行使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在交通行政执法队伍中进行职业道德、廉政勤政和交通法制教育,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考试形成制度,凡未参加培训或考试不合格的,行政
执法证不予年审,凡不持有全国统一的交通行政执法证件的,不得代表交通主管部门实施行政执法。录用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要严格标准,公平竞争,择优录用,把住准入关,合同工、临时工不得从事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努力建设素质优良、行为规范、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交通行政执法队伍。要整合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效能,按照省交通厅统一部署适时开展综合执法,以从源头上根治公路“三乱”行为。
(2)健全运输市场管理权力制约机制。规范客运班线调整和运力投放工作,加大市场准入信息公开力度,扩大社会知情权,严格依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凡符合招标条件的许可事项,均通过招投标等方式作出决定。规费减免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进行,接受社会监督。规范处理行为,避免关系罚和人情罚。
(3)规范公路路政管理行为。严格按照《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开展治超工作;依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养护规范,加强公路养护工作,从严控制和规范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2、建立健全交通工程防腐保廉制度体系
紧紧抓住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招投标、施工管理、工程监理、竣工验收、资金使用等各主要环节,加强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廉政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在惩防体系中的规范和保证作用。
(1)加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管理
严格基本建设计划编制。编制基本建设计划前先明确项目安排原则和资金安排标准。有政府性资金补助的项目,安排资金补助数额时严格执行统一标准。在不违反《保密法》的前提下,公开基本建设计划的编制结果、有关内容、执行情况等,接受人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规范项目施工许可。根据已经批准的规划,认真做好项目前
期工作,按交通部有关规定及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做好审查、审批。要按照公开、公正、公平、高效的原则规范审批程序和行为。
(2)规范招投标行为。凡符合招投标规定的交通建设项目,都采取公开招投标,绝不允许私自定标、定向议标、内部邀标。在工程建设招投标中坚持“专家评标、法人定标、政府监督”的原则,规范操作程序,依法加强监督。
加强资格预审工作。针对资格预审工作中存在的评审不规范、透明度不高以及投标人围标、串标等问题,调整资格预审办法,深化资格预审工作。在出售招标文件之前,先向工程项目所在地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部门查询潜在投标人有无行贿行为等不良记录,并充分利用交通建设市场诚信制度和施工企业信息系统收集申请资格预审单位的详细情况,选择能力强、信用好的单位通过资格预审。
规范评标专家行为。评标专家从专家库随机抽取,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同时避免专家与企业接触,保证评标的公正性。对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和轮换制,对违规的评标专家取消其资格。
规范招标文件编制。按照交通部招标文件范本和省交通厅招标文件编制办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
完善评标办法。科学合理地制定评标办法,减少人为因素影响。评标阶段以对招标文件是否存在重大偏差进行审查为工作重点,并按招标文件规定的合同授予条件,推荐中标候选人。评标结果及时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规范投诉处理。落实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七部委《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的要求,依法办理有关招投标的投诉举报,严肃查处串标、围标行为;通过取消中标资格、提高履约担保、加大审查力度等措施,防止低价抢标。
(3)强化工程实施阶段合同履行的监管
严格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认真贯彻《浙江省公路水运工程合同行业监督管理办法》,严禁转包和违规分包,防止以包代管。根据《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制定实施细则,规范公路工程的设计变更行为,项目业主按照批准的设计和合同要求组织施工,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行重大设计变更,确需变更设计的,应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实施。加强对工程建设材料、设备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建设材料和设备的质量。
加强对廉政合同执行的监管。在工程项目中大力推广“三合同制”,即工程承发包合同、安全生产合同和廉政责任合同,努力使交通项目成为精品工程和廉洁工程。加大对廉政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维护廉政合同的严肃性。合同双方按要求建立较为完善的廉政责任制等配套制度,设置廉政警示牌、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组织开展廉政宣传教育,健全廉政工作记录台帐等资料档案。每年合同双方都要进行自查,在项目竣工验收的同时由交通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实施廉政合同考核验收。
(4)突出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执行交通部《交通基本建设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监管,保证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提高投资效益。各建设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内部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按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基建资金建帐核算,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严把计量支付程序关,并加强对基建结余资金和基建收入的管理。
3、强化政务厂务公开
(1)提高政务公开透明度。在不违反《保密法》的前提下,行政管理事项一律公开。要明确公开范围,规范公开程序,落实公开责任,加大公开力度,创新公开方法,丰富公开载体。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强化政务信息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
手段及时发布政务信息,规范政务行为。
(2)完善政务公开内容。政务公开内容要合法、真实、具体、规范,依照法律法规,根据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管理模式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梳理完善政务公开内容。突出重点做好政务公开的深化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权力相对集中部门的政务公开深化工作。
(3)强化政务公开监督。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对公开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拓宽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渠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受理社会举报和投诉,对失职失责行为进行追究处罚。
(4)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厂务公开工作,使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规范化和制度化。对企业重大决策、人事任免等事项进行公开。在企事业单位改制、改革过程中,要公开改制、改革方案的制订过程和方案的内容,特别是直接影响单位资产保全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向职工群众公开。
4、建立和完善公共财物管理机制
(1)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各项支出必须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市财政批复的部门预算执行,严格按照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标准。建立单位、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制,严格遵守财经纪律,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增强部门预算的约束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规范公用经费的管理。按照严格标准、合理支出、勤俭节约的原则,对办公经费和招待费用实行统一管理。严格依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程序进行单位大宗物资采购,严格规范差旅、津补贴、奖金、福利等支出项目的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职务消费制度改革。
(3)加强和规范对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
产监管制度,设立真实完备的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变更、处置台帐,做到帐目与资产相符、资产帐目与经费帐目一致。防止出现因管理不善致使物资毁损、资产流失等问题。
(三)从严规范,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管理机制
1、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继续推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拔干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对管人、管钱、管项目等重要岗位以及涉及行政许可、处罚的重要执法岗位,严格实行轮岗交流制度。
2、严格实施干部考察工作。进一步提高干部考察的准确度和干部评价的科学性,落实考察责任制,不断拓宽选人视野,积极探索差额考察办法,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考察谈话的对象应有广泛的代表性,廉洁自律情况应为必谈内容;考察期间应公布监督电话,接受举报和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一查到底;考察范围要延伸到考察对象的生活圈、社交圈。人才引进、评优创先和干部考察材料都必须有廉政表现和民意反映,坚持廉政一票否决制。
3、健全科学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以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符合交通实际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考核工作要注重实效,注重实绩,注重廉政,坚持日常考核、集中考核和使用考核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培养使用有机结合。果断调整不称职和不廉洁干部,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4、严肃干部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规定,建立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杜绝跑官要官,对跑官要官者要严肃处理。
(四)加强监督,建立健全廉政监督制约机制
1、突出领导干部这一监督重点。领导干部是监督的重点,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财产申报、出国(境)审
查审批、诫勉谈话、回复组织函询等制度,推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
2、紧扣工程建设各关键环节。一是以招投标为重点,加强对参加投标单位的法人资格、资质等级、质量业绩、社会信誉的审查,加强对标底编制保密性、投标单位资质的有效性、评委产生的合法性、评标过程的公正性的现场监督;二是以物资采购为重点,突出对采购原则、采购方式、采购合同、采购渠道和付款结算的监督;三是以资金管理为重点,把好建设资金使用审批关和工程决算审计关;四是以变更设计审批和质量检查、验收为重点,突出对工程管理部门执行制度、规定和程序情况的监督,防止失职、渎职和弄虚作假问题的发生。
3、把握执法监督这一工作要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是做好交通行业管理领域廉政工作的首要任务。针对当前仍然存在的处罚不公、执法不严的现象,要通过完善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调研,强化行政执法监督,量化行政自由裁量权,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使行政行为更趋合理。
4、注重拓宽外部监督渠道。积极争取纪检监察、财政、审计、检察院等机关和部门的支持、指导,加强沟通协调,增进配合协作,及时对工程建设实施监督检查情况进行通报,进一步提高联合反腐倡廉的实际水平;高度重视人大、政协的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充分利用各种管理要素,拓宽监督渠道,提高检查深度,丰富工作方法和手段,增强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的廉政保障合力。
(五)着眼防范,建立健全廉政预警机制
1、注重信息收集。完善纪检监察例会制度,把例会的重点放在汇报存在问题和探究解决方法上,定期对违纪违法案件进行趋势分析;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对交通各级领导干部的意见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广泛收集社会各个层面
对交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建议;建立健全廉政考核评价机制,定期进行测评,了解掌握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动态,做到早警觉、早预防。
2、加强信访工作。落实国务院《信访条例》,发挥效能建设投诉中心的作用。做好信访案件的排查分析,注意从中筛选信息、发现案件线索,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建立健全信访统计汇总制度,定期分析群众投诉举报内容,对工程建设和行业管理领域容易产生问题的岗位和工作环节,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3、健全廉政档案制度。了解掌握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基本情况,及时综合分析;做好全市交通系统违法违纪案件统计工作,对典型案例和大案要案进行专项建档。
(六)标本兼治,建立健全查办惩戒机制
1、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认真查办职责范围内的各类案件,以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的违法违纪案件为重点,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利用审批权等权力违纪违法的案件,各种以权谋私、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2、注重查办案件的综合效果。坚持惩处与保护相结合、惩处与教育相结合、追究责任与挽回损失相结合。积极配合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查办案件。注重发现交通工程建设及行业管理领域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制定规范、堵塞漏洞,发挥案件查处在源头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
3、完善查办案件的协作机制。加强与公安、检察、审计等执纪执法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争取指导和支持,探索建立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协调机制和内部防范机制。落实已建立的执法监察、重大工程保廉等制度,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沟通信息,加强配合,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减少违法案件的发生。
三、惩防体系的组织领导和保障协调
1、健全和完善反腐败的领导体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纪
检监察组织协调、单位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高度重视构建惩防体系工作,将其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并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当年交通工作的各个领域,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
2、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实施廉政考核,把落实责任制贯穿到交通工程建设和行业管理全过程,同时督促各下属单位、业主和施工单位建立廉政责任制,把责任分解到科室、岗位和个人,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
3、纪检监察机构履行组织协调职能。在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交通纪检监察机构围绕交通中心工作,做到抓本级和抓系统相结合,加强对全市交通系统构建惩防体系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以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预防工程建设和行业管理领域的腐败现象。
附:2005年义乌市交通系统构建惩防体系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图表
二○○五年九月十九日
第三篇: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调研思考
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党中央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为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自2005年中央颁布惩防体系建设《实施纲要》、省市下发《实施意见》及《实施办法》以来,**县纪委把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惩防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在《实施纲要》颁布实施后,**县纪委通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和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部署反腐倡廉工作,把落实惩防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解任务中,明确牵头和负责落实的部门单位、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间,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反腐倡廉教育扎实开展。一是完善党风廉政“大宣教”格局。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全县宣传教育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宣传、文化、广播电视、党校等部门的作用,按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狠抓工作任务落实。二是建立党风廉政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初制定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意见,明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目标和要求,变“软任务”为“硬指标”。三是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拓宽教育领域。在教育内容上,结合在全县党员领导干部中每年开展的主题教育,利用讲党课、正反典型教育、知识测试等形式开展教育,确保教育效果。在教育对象上,坚持以科级领导干部、执纪执法部门和关键领域、重点岗位上的党员干部为重点。在教育的形式上,改变单一的灌输教育模式,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在教育形式上,通过建立廉政文化长廊、廉政文化宣传栏、播放廉政影片、群众唱廉政歌曲、发送廉政短信等形式,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廉政文化教育。同时,着力打造县廉政文化一条街,设计安装宣传教育牌40块,通过廉政法规、格言警句、廉政图片等形式对干部群众进行潜移默化教育。注重廉政教育载体建设,建立了“廉政建设暨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为全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接受廉政教育搭建了平台。
(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差额考核、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制度,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力度,落实领导干部辞职、职务任期等制度,及时调整不称职领导干部;加强干部的管理监督,认真查处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行为,坚决防止“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现象的发生。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行政许可法》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保留的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强化监督制约,提高了审批项目的透明度。深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推行部门预算改革,完善“票款分离”制度,开展了县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收支两条线”检查工作。深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决策程序,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政府投资行为进一步规范。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实行农村非生产性费用限额管理制度。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的内容得到规范,针对性、实效性逐步提高。全面贯彻落实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各项制度。不断深化“一项工程两个方案”制度,有效地扼制工程发包中的不良现象。全面推行重点岗位源头治理工作,有效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反腐倡廉监督工作不断强化。加强对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是明确责任主体。每年年初,制定印发《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及各级各部门单位等“四个层级的责任”。各级各部门层层建立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健全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细化任务分解。通过召开纪委全会、责任制分解专题会议,把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点任务分解细化到牵头、责任部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责任制落实情况报告制度,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调度会,听取牵头、责任部门工作汇报,通报落实情况,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全面落实。三是严格责任考核。制定印发《全县纪检监察工作考核细则》,建立日常、半年、年终相结合的全方位考核机制,考核结果全县排名通报,单项表彰,并记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作为对领导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对责任考核中群众有异议或是发现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进行廉政教育谈话。狠抓责任追究,对违反责任制规定的行为严格执行纪律。
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制定出台并认真抓好《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从严治党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
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对全县公务接待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的通知》等文件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函询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等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认真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组织开展有关工作的检查清理,2007年来对单位私设
“小金库”、干部职工多占住房、干部职工违规持有企业股份、个人“小灵通”捆绑单位电话等方面开展了专项清理。
(四)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坚持“有案必查、服务中心、讲求综合效果”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广辟案源渠道,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协作配合的意见》,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和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审计、物价、财政、税务、工商、计生等部门的案件移送制度,强化案查的协作配合,进一步加强对乡镇纪委案查工作的督导,保持了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严肃查处阻碍和影响经济发展的案件,坚决查处各类招投标、政府采购、建设工程中的违纪违法案件以及纠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领域中的违纪行为,认真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注重案查综合效果,实施“一案两报告”制度,对查办的典型案件,在写出调查报告的同时,提交案件剖析报告,分析案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下达监察建议书,发挥办案在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建设性作用。二是推行信访办事公开制度,通过发放“明白卡”、实施双向承诺、吸纳群众参与、及时回访反馈,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举报问题。三是严把案件审理质量,不断提高案审水平。在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审理程序以及“二十四字”基本要求办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纪政纪条规为准绳,秉公执纪,严格把关,确保所审理案件经得住历史的检验。“乡案县审”案件严格按规定程序受理、审理、提交常委会研究、发函反馈给有关乡镇党委,确保乡镇自办案件不出现申诉、复议和复查。
(五)不断加大纠风工作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强化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扶贫救灾专项资金的监管。加大教育乱收费治理力度,严格落实治理教育乱收费各项政策,认真解决“上学难”问题,2007年共发放农村贫困学生救助金220余万,兑现“三免”专项资金1021.2万元。认真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通过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和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和价格公示、医药行业纠风举报有奖等制度,切实解决“看病贵”问题。认真解决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全心全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巩固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成果。对全县重点排污企业进行了检查,责令23家存在问题的企业限期治理,取缔污染企业7家。
落实行风建设责任制,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加强基层站所和窗口单位的行风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窗口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制度,继续办好“行风热线”节目,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全心全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二、存在问题
1、制度的可操作性还需要加强。各部门单位在贯彻落实《实施纲要》过程中建立了许多新的制度,虽然很好,但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主要是应急性、临时性的规定多,注重长效治本的少;“不许”、“严禁”的规定多,对违反规定实行追究的措施少;一般性的规定多,具体可操作的程序规定少。
2、联系实际不够。《实施纲要》包含的内容虽然十分丰富,但不可能包罗万象,各地各部门情况千差万别,因此,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切忌一刀切,然而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部分部门单位在制定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和细则中,照搬、照套上级文件,没有深入研究本行业、本部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工作缺少自己的独特思路,创造性的措施。
3、对教育、制度、监督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和把握不够。惩治和预防腐败,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三者互相依存、互相配套、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只有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发挥三者的综合功效,才能达到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目的。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部门单位没有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教育、制度、监督割裂开来,使党风廉政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缺乏常抓不懈的监督机制,从而使《实施纲要》的精神得不到贯彻落实。
三、意见建议
1、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作用。贯彻落实《实施纲要》,构建惩防体系,领导重视是关键。反腐倡廉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具有长期性、持久性特点的工作。只有领导重视,特别是主要领导的重视,才能建立强有力的工作领导体制,才能协调各方、共同参与,才能亲自参与、率先垂范;才能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培训等各个方面,把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结合好;才能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个环节,既加强实体制度建设,又加强程序制度建设。既有执行制度的要求,又有惩处违反制度、破环制度行为的措施。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形成有效防范腐败的机制。
2、要结合《工作规划》和《实施办法》抓落实。进一步加强《实施纲要》、《实施意见》的学习宣传,要与省纪委最近印发的《工作规划》和《实施办法》相结合。落实《工作规划》和《实施办法》,是今后五年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工作规划》和《实施办法》,有利于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全面落到实处,把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纪委应充分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协助党委抓好《工作规划》和《实施办法》各项任务的分解和落实,搞好组织协调,加强督促检查。各部门单位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细化分解任务,把抓贯彻落实与本部门单位的实际相结合,针对本行业、本部门单位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人员、岗位、环节,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惩防体系。
3、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载体开展学习宣传。既要有灌输式教育,又要引导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既要运用传统教育手段,又要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既要通过树立先进典型进行示范教育,又要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通过寓教与文、寓教与理、寓教与乐的形式,创新廉政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
4、教育、制度、监督三者要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在教育上,用制度保障教育,用监督来推动教育。从教育的内容、方法到接受教育的对象、教育成效的考核,都要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操作办法,做到有章可循。对教育开展不实、成效不显、反馈不真的行为要严格监督。在制度上,用教育推广制度,用监督保证制度。不仅要对制度的管理对象进行教育,还要对制度的落实执行者进行教育;不仅要对制度的设计出台进行监督,还要对制度的落实执行进行监督。在监督上,以教育强化监督、以制度规范监督。监督的内容要事先进行教育,不能搞不教而诛,通过教育强化主动行使监督和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要按制度所规定的标准和固定的程序来进行监督,不能随心所欲。在惩治上,延伸预防功能、提供预防保证。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惩治成果,延伸开展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三种功能;另一方面要为预防提供保证,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为教育提供说服力、为制度表明约束力、为监督彰显威慑力。
第四篇:2011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计划
四查党发[2011]6号
关于印发《2011年查干补力格苏木构建惩治
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嘎查、二层单位:
2011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促进我苏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为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市、旗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和旗纪委全会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目的,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着落点,从教育、制度、监督着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加大预防和源头治理工作力度,促进查干补力格苏木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安排。
一、加强教育,构筑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共产党党章》,学习党纪政纪法规制度,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反腐倡廉理论学习,包括法律法规、从政道德、廉洁自律、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经受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牢记党的宗旨和“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思想政治上的坚定性和道德情操上的纯洁性。把反腐倡廉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纳入苏木党委理论学习、“三会一课”等经常性教育活动之中。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健全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和公务员行为规范教育体制,组织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思想政治、党纪条规、岗位职责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倡导节俭办事的风尚,反对奢侈浪费的行为,营造“教育促廉”、“监督保廉”、“家庭助廉”的氛围,创建节约型机关,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打造团结、务实、创新、廉洁的队伍新形象。
二、健全制度,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和制度。
建立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的责任制体系,修订完善《中共查干补力格苏木委员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
作责任分工》,按照分级分工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苏木班子成员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任务,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年终进行总结。制定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理论学习制度、班子领导联嘎查谈话制度、效能建设制度、内部管理制度等15项制度。加强检查监督,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
三、强化监督,全面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
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切实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重点是对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谈话诫勉等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强化党内监督,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委(支部)召开民主生活会前,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健全党内生活的各项制度,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重大事项、重要情况及时反映、及时通知制度,接受上级组织的监督。强化重点部位监督。一是加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环节中的全程效能监察;二是加强嘎查财务的监督管理。强化群众监督。深化政务和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认真做好领导干部接访制度,认真办理苏木人代会代表的议案和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我苏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促进我苏木各项事业决策的程序化、民主化、科学化。
四、从严惩治,认真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查处滥用职权、谋取私利、失职渎职的案件;查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建设管理、物资采购、资金管理、工程验收等环节中发生的违纪、违规案件;查处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执行效能问责办法。依纪依法办案,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以事实为根据,以党纪政纪为准绳,按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要求执纪执法。
第五篇: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
2008年4月28日,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此规划是继2005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后的又一重大战略性部署,其出台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需要对今后5年里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总体安排,更主要的是集中体现了对党的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的反腐新智慧。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定位为“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此次制订并实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发展战略。同时,2007年9月成立的国家预防腐败局,显示中国政府正着力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这个5年规划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通过具有纲领性的特征。会议强调,《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是今后5年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各级党委要把贯彻落实工作规划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深入学习宣传,认真组织实施。各级纪委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协助党委抓好任务分解和落实。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认真抓好本部门所承担的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实施办法,狠抓任务落实,务求取得实效。《惩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的通过,为我党今后5年反腐倡廉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其纲领性的地位。其次,《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具有全局性的特征,其分析了当前的反腐倡廉新形势,提出了惩治与预防两手抓的观点,明确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但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任务仍然艰巨。全党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把惩治与预防、教育与监督、深化改革与完善法律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做到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条件、法制保证。第三,《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具有全面性的特征。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这个前提,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毫无意义的。反腐倡廉建设的目的是建设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氛围,保持我党优良作风,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性、作表率。《工作规划》定下的虽然是关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项目标和安排,但归根到底是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来维持社会安定和团结,从而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党风正了、清了,腐败行为减少了、消失了,国家才能保持和谐,群众才能安居乐业,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按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精神,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将向前跨越一大步,取得新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