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灵魂和内心的挣扎:一个留美学生的婚外恋
卧室里的电视已经被李姐搬了个位置,特别方便趴床上看,床上枕头也弯着,估计李姐一直在看电视。我问她:“我们不能都趴床上看吧?”
“呵呵,你有胆就和我趴一起看!”李姐笑得很暧昧。
我人有点糊涂:“怕什么,大不了就犯生活作风错误贝。那个名人不都有这风流事。”
不过说话间,我还是老实地把电视换了个地方。这样方便她在床上看,我就坐在地毯上看。
事实上在你迈出了第一步后,错误就已经开始了。
我们就这样一边看一边瞎聊。这电视剧也特长。我在地毯上坐得也有点累了。李姐看着我,笑眯眯的,“还是上来吧,大家都躺着看。别担心,我不会把你咋样的。”
可能夜深了,我脑子越发的糊涂,“也行。今天就来一次革命意志大考验。”我调整了一下电视,也坐到了床上。
这么一上床,感觉马上就不对劲。和李姐同住了这么多天,她的床我从没大模大样地躺过,更不用说和她躺在一起。两个人半夜三更穿着都很简炼,肌肤是不碰撞也难。一开始,我们还守古礼,两人之间还有一定距离,看着看着李姐就凑在我身边,一手就自然地搭在我的肩上。我那时脑子已经无所思无所想,一切都觉得十分自然。也就这么自然着,两个人的腿就有了些碰撞。这腿不能有接触,一有接触就有电,并且直往上导。
突然之间,我发现好象就我一个人在讲话,我回头看了看李姐,发现她也在侧着身看着我,眼神也有点异样。我没有说什么,我把手圈住了李姐。
电视就这么开着,我们俩就这么在床上拥抱着亲吻。我突然觉得心里特别恐慌。我把头弯了弯,轻声说:“李姐,我想,我还是回去吧。”李姐没有答话,只是紧紧地抱着我。
无言,也就这么无言地,一切该发生的就这样发生了。
(8)
混沌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件小事都有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
那天以后,好象有点破罐破摔,我干脆把我自己的床也收拾了起来,就这样算和李姐正式同居了。
刚开始的时候,我总觉得有点说不出的别扭。白天我们俩见面时都有点尴尬,说话好象也不很顺溜。也很担心别人会看出点什么,回家都错开了时间。
就这么在糊里糊涂不尴不尬中又过了一周。
又是周末,我们又在一起看电视边练外语边瞎聊。
李姐那天心情有点忧郁。
“阿成,对不起,可能那次我自己把握不住自己,勾引你了。我不知道今后咋办,但我保证肯定不和你夫人说。”
“没关系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嘛。主要我自己也把持不住啦。”我安慰她,其实我自己也没什么好的想法。
沉默了一会儿,李姐突然之间笑了起来,“其实我在你答应和我一起住的时候我就感觉我们俩早晚会有这事。”
“为什么?”我有点奇怪,“你怎么知道我会守不住呢?是不是你故意设了圈套让我往里面钻吧。”
“没有故意啦。只是下意识地做了。”李姐很开心,一下子把我抱住,“我还真的很喜欢你这样的男孩子哎。要是我小个三四岁,不定我就把你从你夫人手里给抢过来了。”
“呵呵,我真有这么好么?我以前找女朋友怎么那么累?大概那些女孩子都不识货噢。”屋里气氛也开始轻松起来。
我又问李姐:“你是不是也觉得我们俩这两天的表现有点怪?我总觉得我一看见你心里就有点尴尬。”
李姐亲了我一下:“我也不知道。我这也是第一次。我想时间长了,我们大家都会习惯的。反正,你不要把我当情人,当成临时老婆心态不就平了嘛。”
“呵呵,那就这么着吧。”我转身
3
第二篇:灵魂和内心的挣扎:一个留美学生的婚外恋(1
小说来源于真实的故事。一个女性的福音朋友在和我交通她灵魂和内心的挣扎时,她给我讲了这段故事。
她在美国求学的两年时间里,她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感情历程。她现在决定在美国发展,而她的先生却舍不得国内的工作。他们的离婚是必然的。他们还有一个三岁的女儿。
在先生与她决裂的那个痛苦的时间里,她无意间和一个比她小四岁的男孩子有了一段无法割弃却又注定没有结果的感情。相识简单,相爱太难,爱的付出也太大。为了那个男孩子的家庭和未来,她只能对自己的那份爱轻描淡写,使那段难忘的日子永远成为一个美好的回忆。
我告诉她,记住这份真挚的感情吧。灵魂的挣扎就是主对她的考验。不要因为自己曾经介入了别人的生活就认为自己罪不可赎,只要是来自于爱,任何行为都是对的,主都是喜爱的。
受她的感动,我表示愿把她的故事写下来。但是我的笔力不行,无法以男子之身去体会女人的心境。无奈,只能把自己当作男主角,尽量以白描的手法写下这段感人的故事。
主告诉我们,要彼此相爱。这也是他对我们在这世上唯一的嘱托。
她现在已经信主并受洗。
(1)
第一次踏上美国土地的时候,头有点晕。出机场的时候,我心里轻声地呼唤了一句:“美国,我终于来了。”
接下来的几天在忙碌中度过。报到,注册然后上课,稀里胡涂地就算正式的留学生。也没有太多的新鲜,天天就这样上课下课,很快两个星期就过去了。
第一次遇见李姐就是在第二个星期六的中国学生聚餐会中。
我和李姐坐在一起,大家都无拘无束地随口瞎聊。李姐那天穿得很素雅,秀气的眼镜使我以为她也是学生。我告诉她我才来了两个多星期,是个小留学生。她告诉我原来她只是来美国做短期访问学者,但为了找机会留下来,她也刚转到我们学校,参加一个硕士班的学习。那晚,她乐观的心情,甜美的笑容和成熟女性特有的韵味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三天后,我接到了李姐的电话。
“阿成,你现在是你自己租的房子还是做人家的roomate?”
我告诉她我是做人家的roomate。
李姐继续问:“那你夫人什么时候来呢?”
“可能得三个月以后吧。怎么的?”我有点反应不过来她为什么问我这些问题,我上次聚会时就已经告诉她了。
“是这样,你应该现在去申请学校的家庭宿舍。听说一般半年后就可以搬进去。”
“多谢多谢,李姐。这事咱咋能忘呢?我昨天刚去登记。”
“那你现在的房租是多少?”
“$280多吧,不贵也不便宜。”
那面沉默了一下。
“阿成,我想起来你还没有签sublease,对吧?我有个主意。想不想做我的roomate?我现在租了个one-bedroom。原计划中的roomate突然变卦不来了。你知道,我这里离学校近,房子条件又好,房租却比你的便宜,每人每月只要$230。一下子每月就省$50,留着点钱给你夫人买衣服吧,怎么样?”
我犹豫了一下,“赫赫,李姐,这个。。,好是好,不过孤男寡女的住在一起不太方便吧。”
李姐察觉了我的松动,开心地笑了,“没事,我不会把你怎么样的。其实这里这样住的很常见的。再说如果你夫人来了没地方住,我备不住把这房子让给你们呢。”
“嗯,我总觉得有点不习惯哎。”我倒是真的有点动心了。
“那就这么定了,晚上我带你去看我的房子,顺便在我那儿吃晚饭。OK?”
"OK。晚
3
第三篇:等待着一个灵魂
~-6-2 字数:1891他安息了尽管命运多舛
他仍偷生失去了他的天使他就丧生事情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就如同夜幕降临白日西沉雨后,墓园里的到处散发着清新的味道,伴随着一点点泥土的气息,阳光的温暖慢慢地在空气中一点点的传播开来。在一个偏僻的角落,水滴顺着绿色的水杉叶滴了下来。也许,这水滴将宣布这场雨的终结。阳光像往常一样从树叶间斜射了下来。水杉身后的墙壁上成了这一刻的记录者。水滴继续下落着,很缓慢,好像时间减速了一样。慢慢地,水滴悬空了,静止了。透过水滴,似乎清晰地望见了这世界的倒影。最终,在长满苔藓、发了霉的石碑上,水滴溅了开来,碎成了好多部分。只有那最大的一部分顺着石碑的边缘流了下来。一点点地经过那些模糊不清的文字,抚摸着凹凸不平的表面。它留下了长长的一条轨迹,想尽力抹平时间留下的伤痕。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最终,水滴停住了,再也不能向下走了。它听着那,靠着墓碑,望着太阳。是啊,只能到这里了。不一会儿,闪光在水滴中消失了。石碑又成了雨前的石碑,那个长满苔藓的、发了霉的石碑。似乎那场雨的来临并没有留下些什么。只有空气中那些难以捕捉的幻影诉说着雨时的事情。风,经过,长长的覆盖了石碑的底座,随风摆动着。轻轻的低语是在诉说?黑暗摸索着时间来到了那个漆黑的夜晚,我们的英雄在那里,不对,现在还不能说是英雄,只是一个衣衫褴褛,拿着棍子,随着带着一百零九个法郎和十五个苏的一个刚释放四天失去了十九年自由的苦役犯。很显然,他没有找到一份晚餐,也没有找到可以度过一个夜晚的地方。他在流浪,在这漆黑的城市中流浪。许许多多的门摆在他的面前,但都紧闭着,就因为一张护照,或则说一片面包。人是害怕孤独,害怕黑暗的动物。任何有生命、有思想的东西在孤独与黑暗面前显得都是那么软弱。人们总是试图封闭自己的心灵,使之恶化,来逃避。但这些防御都只是暂时的,因为当孤独和黑暗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信念消失,那他就绝望。绝望的人是不堪一击的我的冉让很幸运。当他在黑暗和孤独中坠落时,他触及到了来自圣主的温暖的光芒。教主的言行充满着一种对于陌生人的信任,一种人们之间缺少的情感。这些使冉让冰封已久的心灵受到了全所未有的震撼。冰霜感到了温暖,并开始逐渐融化。它们不再有棱角。当黑暗再次来袭的时候,冉让遇见了小瑞尔维以后。黑夜的来袭使在旷野变得安静。在聚光灯下,两个冉让面对面站着,一个提问,一个回答。他们的言行是那么得像,就好像是镜子前面的东西,和镜子里面的像。接着,提问的那个冉让逐渐地变成了教主,一点点地变大。而回答的那个冉让则开始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自己的影子。聚光灯熄灭了,什么都没有了,看不见冉让,看不见教主,周围一片漆黑。只听见冉让的哭泣声,伴随着风经过旷野发出了低声的声响。下面的,不用多说,就是柯赛特了。在那个夜晚,柯赛特一个人去打水,碰到了冉让。当时的冉让早已改过自新了,隐姓埋名,由于事业有成,成了富人,还被推选为市长。看是后来没沙威,当初逮捕他的那个警察逮捕。后来在苦役时越狱成功。冉让在第二天的早上带着柯赛特走了。柯赛特穿着一身的丧服,双手抱着粉红的卡特琳,口袋里放着那枚崭新的金币。她望着身边那个老人,觉得好亲切。沙威穿过沙特雷广场,回到和河岸边。他沉默了,这个一级侦察员开始审视自己。是的,也许这次是他错了,真的是他错了。是的,法律也是凡人制定的,会或多或少的有些不公正。再说,这世界上是不存在绝对的公正的,难道他过去的那些都错了。沙威望着夜空,祈求寻求到答案,可是所有的一切像没有星星的夜空一样沉默着。城里已经没有了过路的人,四周沉默着,几乎每一盏灯都熄灭了。隐隐约约地,可以看到远处的教堂和山脉的轮廓。沙威向下望去,什么都看不到,好像出现一个巨大的黑洞,想深渊般深邃。黑洞的边缘处正一点点地吞噬着周围的陆地,妄想吞噬这一切。只有水流声在洞底流动着。所有的阴影中充满了恐怖的气氛。他决定了,他已经没有什么顾虑的了,那个追求完美的他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奢求了。过了一两分钟,随着一声水声,溅起了一片水花。风刮过无人的街道,卷起了地上旧报纸,飘向远方。我们的冉让这时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柯赛特和马吕斯就在他的身边。两人的泪水滴在了那双庄严的但永远不能再动弹了的手上。冉让望着他们和自己,然后仰起头,发现烛光已经照亮了这漆黑的天空,闪耀的天空中,隐约看到一个站着的大天使,展开白色的翅膀,在天空的那一端等待着一个灵魂。
第四篇: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人物形象的内心挣扎浅析
焦虑不安冲突不断的内心
——2016贺岁新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人物杂感
2016贺岁大片,魔幻西游系列电影第二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大年初一震撼上映,虽然网络吐槽满满,褒贬不一,但观影后,我欣喜地看到,该片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较之第一部《大闹天宫》有了长足进步,即更加注重人物内心的塑造,用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
就商业娱乐片而言,剧本改编的非常成功,人物形象塑造在基本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夸张的艺术加工。导演和编剧显然不满足于拍个简单的娱乐片,主题度化,贯穿始终,从唐僧与妖徒之间,到唐僧与平西国王,以及最后度化白骨精,同时与三打剧情相合,结构完整,结尾有新意。人物塑造很丰满,观众可以看见人物形象性格发展变化的轨迹。
影片中,在唐僧和孙悟空几次三番的关系递进里,两人实际上不断加深理解。印象特深的一个细节,就是两人在一打白骨精后,关于该打与否争执完毕后的和解,唐僧悠悠说了一句:“我们其实都一样,都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往小了说,这强调了肉眼凡胎和火眼金睛的区别,往大了说,这又引申到两人不同的“妖观”。唐僧从佛教理论出发,讲究“度化”,哪怕牺牲了自身性命,也心甘情愿,而孙悟空就爱一棒子打死,对妖魔鬼怪的憎恶溢于言表。
影片的另一个主角——白骨精悲惨前世对现世作孽的“善恶”对比,都在原著相对单薄的故事框架之外,扩宽了可供解读的深度,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影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内心,都是充满矛盾和焦虑不安的。孙悟空不是一心向佛的,他之所以皈依佛门,明白说就是为了获得自由,去除头上紧箍咒。影片中设计了一个情节:白骨精蛊惑孙悟空说,吃了唐僧肉,没有了念咒之人,紧箍咒法力自然消失,自由唾手可得。我相信,孙大圣内心一定是有激烈的斗争的。有一句台词,悟空问唐僧:“你一定要去吗?”唐僧回答:“一定要去!”听到这个回答,我们猜想,悟空的内心一定略感内疚减轻。虽然,在之后的场景中,他还是坚定地陪唐僧去度化白骨精。
另一个人物,白骨精的形象比原著更加丰满、更人性化。白骨精想吃唐僧肉长生不老,这是原著的设定在维系它的同时,剧本给她赋予了一个悲惨前世,丰富了她的形象。白骨精在这部电影中,虽然仍是恶的代表,但这样的恶,却激发了人们的恻隐之心。所以,在唐僧毅然决然牺牲自我来度化白骨精时,人们心里生发的绝不是愤慨,而是隐约的叹息。
影片中其他几个人物塑造,包括唐僧在内,都是失之脸谱化,毋庸多谈。
第五篇:献给25岁内心还在挣扎的人励志文章
我现在在二十出头和二十大几的正中间。我并没达到自己预期的位置,不过实在点说,我原来也没琢磨过自己23岁以后会是什么样子。我以为23岁会是我人生最好的一年,这个想法完全是出于对这个数字的偏好,以及一种个人理论:到了这个岁数我已经足够成熟、变得睿智,同时又足够年轻可以不在乎。
结果呢,理论上说那是我最差的一年了:我丢掉了工作,经历了一段可怕的感情破碎,没了收入来源没了情感依靠,只身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在多年的独立之后不得不搬回家继续跟父母住。但是在这23岁的最后三个月,我遇到了人生的另一半,租了个很棒的公寓,还有一连串的人生际遇让我最终找到了份理想的工作。回想起来,更贴切的说,23岁是我人生中充满极端的一年。
如果说我在20多岁这段时光学到了什么,那就是20多岁的年纪最重要的就是寻找平衡。因为你20多岁的时候,对于平衡是什么,**概念都没有。这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朋友、爱人、工作、人际关系,以及在热情与职业道路间的平衡,让你初入社会能负担的起自己的生活支出。
在20多岁的前半段里,我是个非常不靠谱的人,不仅是对别人,对自己亦是。一段时间里我能很好的控制收支,不无谓的出去玩,不买没用的小东西。然后突然遭遇糟糕的一天,跟男朋友大吵一架、工作不顺,反正一些乱七八糟的。于是为了让自己好过一点,花掉半个月的工资跑去买件漂亮裙子或双可爱鞋子,要不就是去吃顿美味(且昂贵)的大餐。我能连续几个月做个很棒的朋友、女儿、外孙女、姐妹,但某天突然陷入低沉焦虑期,玩消失,甚至电话都不接。
但是25岁(25岁是不同的)。这个年纪身边的有些朋友开始逐渐疏远。那些我们曾以为会陪我们到地老天荒的好友逐渐少了联系,而一些曾看似最不可能的人却一直与我们同在。时间成了一种商品,不再能消费给那些一般般的朋友。朋友们结婚,朋友们生孩子,朋友们的工作将他们带到半个地球外。我们自己也在做这些事情,只不过以不同的步伐和顺序。
这个年龄我们找男女朋友是以结婚为前提。不像青春期后期或者20刚出头的日子,如果告诉别人“我就是想跟这个男人共度一生”,会换来一个个否定眼神以及那种“你天真的好可爱啊”的嘲笑。那些都是过去时了,现在的身边人可能就将是我们此生的另一半。吓人吧?
父母的形象逐渐变的光辉,不再只是校园、暑假、考试时期的模糊背景。我们开始意识到父母跟天下所有人一样是非完美的,但是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依然比我们深刻的多。我们开始理解和敬佩为另一个生命负18年的责任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是的,我们也开始趋近那些以前发誓永远也不要变成的父母的样子,甚至因为这些特质感到骄傲(其中的一些而非全部)。
到了25,大部分人已经换过一两次工作,并强烈意识到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一周40个小时做自己热爱的工作来挣钱养活自己。但是如果我们幸运的话,可以找到一个稳定的、小有乐趣的工作,为我们提供生活的面包,同时可以6点下班让我们回家去做我们热爱的事情(正是这些小热情帮助我们渡过一个个难熬的日子)。25岁,我们还没有太过泄气,也许有点小小的厌世,但是也对这个世界如何运作拼凑出一些大致的概念。同时我们也开始看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除此之外,随着年龄增长,我们走到了一个尴尬的“大孩子”期,被越来越强烈的无力感包围。世界不再黑白分明,凡事不再是简单的对与错,而只是左与右的区别。我们有了必须要做的决定,必须要选的道路,和由此通向的不同的人生。这种不确定性就如一个无情的杀手。在此之前的人生路上,我们面对的基本都是彼此相似的宽泛选择:中考、高考、大学毕业,然后找工作、成家立业。听起来不难吧?不幸的是,大学毕业后,这个一度平面的二维坐标分崩离析,我们发现自己只是立体社会空间的一个小点,从此全靠自己去探索这个无形的世界。靠这能不吓人吗!这种没有目标感的恐惧和茫然让我们恨不得躲到一个洞里,直接等到自己三十而立,仿佛那时候生活就会自然成形,在我们面前重新展开一张清晰的人生地图。
要我说的话,我不太相信什么20多岁是人生最好年华的说法。我一直向往30岁,觉得那才是成为成年人的奇迹转折点。然而,当我离这个数字越来越近,却发觉这无非也只是个数字、年龄的衡量尺度而已。大部分“成年人”,其实就是装的比较像大人的孩子而已。这就好比一个魔方,我们把人生的一面打磨的光鲜亮丽,却立马发现另一面又乱作一团,需要重新整理。
20多岁的年纪,我们在一种骄傲自大与缺乏安全感之间循循徘徊,这其实就是这个年纪的美妙之处:人生的不确定性、无限的可能、偶来的成功瞬间。比如第一次拿到offer(拿到我们想要的工资!),一次成功的约会发展出的另一半,一个带给自己欢笑、陪伴自己走过伤心日子的终身伴侣。我们开始有一群跟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笑一起哭一起开怀畅饮。我们成为经济独立的成年人,完全靠自己偿还每月的信用卡账单,时不时奖励自己一下,买双漂亮的鞋子,用现金!那该是多么有成就感!这就是生活的平衡,真的,是那种成长、自立带来的人生快感,那种掌握自己命运的快感:我们会拥有自己一直梦想的生活。
那将是任何物质都不能取代的快感。